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11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6 14:13:181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_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_,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自己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比如第一个时间段是“历史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然后把笔记本一分为二,左边写中国,右边写外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事件列出来,然后补充选修书目中的内容。

做好这些以后,中外历史比对题就没什么问题。因为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单课知识扎实,体系却不能融会贯通,这样把中外对比列出来,就能很好的对比,也能加深我们在学习时的理解。

2、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方式

例如做历史选择题时,一要定,二要细。试卷发下来时,先大体浏览一遍题目,粗略了解难度,使自己心中有数。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考点粗略感知。选择题的考点是有顺序的,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开始做题时,要动手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极为关键的破题点。

3、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形成框架之后,反复记忆课本上的内容,然后通过深入思考,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然后,把各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找起来,例如,找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并记准记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_,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_厥: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_厥,俘获颉利可汗,_厥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二、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_厥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

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

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_,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四、南诏的崛起:

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_。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_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_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_天下为家_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_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_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

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③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⑷非洲: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新唐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②唐朝人杜环在北非、东非留下了行踪。他撰写的《经行记》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情。③史书里还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④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而且质量极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6篇

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_。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建筑的成熟:⑴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

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三、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⑷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2、异彩焕发的绘画: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等。

3、巅峰时代的书法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⑵著名书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4、风格多样的乐舞: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1.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的最主要原因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

7.促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8.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_民族形成

9._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10.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

11._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 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法国“雾月_”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0.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31.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_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

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3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

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44. 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45.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7. 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_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_

4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4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50. 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51.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52.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

54.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5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57.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58.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59.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60.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61.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6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

63. 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64.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65.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

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

67. 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

1.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根本目的:限制君主的权利

2. 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国王分别召开新议会和三级会议的共同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4.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5.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_的权力

6.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8.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

9.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

10.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

1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

12.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3.普鲁士于1866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14. 1869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

三、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后果

1.《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

2.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 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国家取得全面胜利

6.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法国1794年热月_、1799年雾月_、1830年七月革命和1848年二月革命的相同结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

四、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

2.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开始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3.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5.日本垄断组织产生的'最大特点:在政府保护下产生

6._二世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相同特点: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

8.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夺取_的标志:1688年宫廷_

9.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的标志:波士顿倾茶事件

10.北美独立战争前,统一的_民族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11.南方奴隶主挑起美国南北战争的标志: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

12. 19世纪末美国垄断的标志:大量的托拉斯

13.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4. 18世纪晚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权

15.标志近代世界体系开始真正形成的两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17.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

18.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9.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_宣言》发表

20.标志法国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的事件:1830年七月革命

年,俄国七月事件标志着:两个_并存的局面结束,_完全落到资产阶级手里

五、实质 本质 性质

1.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

2. 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_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大块拍卖土地的政策,其实质在于: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所有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两次内战之间的议会同军队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农民的矛盾

5. 1649年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

6.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

7.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和“平等”要求的实质:反映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9.《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10.拿破仑的失败和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实质:法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势力的力量

11.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帝国

12.彼得一世改革的实质:农奴主阶级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清除封建割据状态

14.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15. 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六、依据 条件 前提 背景

1. 拿破仑能在1799年夺权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希望他稳定政局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统一市场开辟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4.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条件:武装倒幕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

世纪末的德国有着浓厚的_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_

2. 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

3. 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 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

8.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9.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10.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

11.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

12.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13.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

14.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5.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7.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

19.罗斯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 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_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21.希特勒_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22.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转嫁资本主义世纪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4.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__”。

25.导致德国在职941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26.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直接原因:丘吉尔拒绝与德国和谈

27.导致世界反_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_国家的矛盾。

28.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

29.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

30.德意日_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

31.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32.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

33.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区占领

34.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3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较战前更加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协作日益加强

36.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37.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38.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其直接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9.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

40.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41.促使1972年_访华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42.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

4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

44.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

45.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46.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4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

48.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

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地区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

二、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

1、1918——1920年的德国与1792-1794年的法国相比,国家局势的相同特征:新生的社会制度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两种性质的_并存的局面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4、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基本特征在于:大危机、大动荡、大较量

5、_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

8、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保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自由制度,但为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整原有生产关系中的弊端

9、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

11、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12、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新旧格局变化的特点:由两极对立的格局转到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

13、欧洲统一过程的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

14、欧洲统一过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15、第三次科技革命最明显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16、日本确立_制的_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

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

19、德意日三国_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

20、1942年1月,26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_联盟建立

21、美国提出_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

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9篇

有些同学在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不会记笔记,认为历史只要把该划的内容,全部划上就可以了,这样我们的成绩也能提高,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你会发现,你把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背下来了,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还是什么也不会,这就是我们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有些功夫可能是白下了,所以上课的时候,多注意听老师讲课,把老师说的重点的话,全部用 笔记记下来,这样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重点内容是什么。

对于历史这个科目,可能有些人是适合死记硬背的,但是有些人是不适合的,所以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显得会由为的重要,所以不论是什么方法,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好方法,特别是对于历史这样一个需要记忆的科目。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一、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历史知识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