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合集7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8 09:06:4125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1篇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筋和构造等各方面都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学好“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诀窍是多看看书,当然,听老师讲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混凝土结构”中的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确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由于这门学科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规范》,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问世才100多年,但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各种新型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发展将不断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宽口径土木工程;规范对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在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覆盖土木工程专业下属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工程、隧道等专业方向。为实现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建筑类高校或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就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具体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生在入学时已确定土木工程下属的某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设置均具有明显地方向性;而另一大土木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时为土木工程,大学前三年开始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时实现专业分流,学生可以凭自己的专业兴趣选修某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可以看出,前者培养模式是原土木建筑类专业培养模式在大土木环境新形势下的改进,是种过度模式;而后者则是大土木工程培养模式。暂不探究两种不同模式的优劣,其培养目标的细微差别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均直接影响土木工程专业主导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目前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的培养模式采用的是第一类模式,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旨在为其专业方向服务,即以某专业方向为主线,相关专业方向为辅的教学过程;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现行规范、规程紧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在该过程就要处理好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基本理论与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规范对比为主线,贯穿教学始末,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夯实基本原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拓展学科专业方向,与宽口径教学模式相适应。

一、规范对比法概述

目前很多教育学者提倡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1]且有许多教师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或边实践边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概括能力,对比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知识模块,从不同角度出发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中深入地分析它们的本质,从而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规范对比法源于对比教学法,是对比教学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一种形式,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及知识点的特征融合对比教学法而形成一种新的且与该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对比法,即规范对比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种类受力构件的破坏特征、设计模型建立及设计方法。该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均是依托某行业或某专业方向的规范,进行相关理论、原理及设计方法的讲授。混凝土结构广泛用于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由于各领域结构构件自身几何尺寸、所受荷载、所处环境及行业习惯均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应的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不尽不同;因此各专业方向的混凝土结构相应规范规程还未统一,同时行业规范的延续性及习惯性很难统一。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材料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结构受力认识的不断深入等等,各行各业的混凝土相关规范以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修订或更新一次,这都给宽口径的大土木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带来挑战。规范对比教学方法具有一般对比教学法优势,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程教学中的上述矛盾。

二、新老规范对比

如上所述,各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均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更新或修订,新规范往往是老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删减与时代不相适宜或欠科学的条款,将多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新成果反映在新规范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涉及相关规范且新老规范有变异的地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修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帮助学生领悟新的设计理念。

2011年实施的面向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以下简称10《建混规》,就与2002年实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以下简称02《建混规》有一定的差异,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甚至某些计算公式差别还特别大。比如两者在处理偏心受压构件纵向弯曲构件的影响时,方法和公式各异。在10《建混规》中推荐采用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其计算公式为:,其中,Cm为构件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ηns为弯矩增大系数;M2对同一主轴组合绝对值交大的弯矩设计值。相对的,在02《建混规》中却引进一个大于1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采用把偏心距ea乘以η,来考虑偏心受压构件纵向弯曲构件的影响,该规范提供的计算公式为:

;;。可见两规范采用公式完全不同,对二者的差异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上,构件在偏压作用下会侧向挠曲,这对截面的弯矩产生不利的影响,即通常所谓的效应;那么对偏心受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以有两种思维来考虑这种不利的效应,一是增大作用效应,二是降低抗力;10《建混规》就是采用弯矩增大系数ηns的增大作用效应法,02《建混规》则是引入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降低抗力法,因为偏心距对受压构件的抗压承载力是不利的,偏心距越大其抗压承载力越低;由此两种计算方法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又比如在桥涵工程领域,现行的混凝土规范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简称《公桥规》;目前也处在新规范的修订与讨论阶段,已《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征求意见稿)。[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论及相关问题时,可适当就征求意见稿开展讨论,与现行《公桥规》比较,探讨其修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规范,灵活准确地应用规范,而不盲从规范。

三、建筑规范与公路桥涵规范对比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也就是前面所述的两部规范,即《建混规》和《公桥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比两部规范发现二者之间的总体设计理论类似,而涉及一些具体构件的具体设计问题可能有较大不同,一些相关的构造规定也是差别较大。

就设计方法而言,两规范均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的设计;设计时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极限状态设计。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实用表达公式基本上相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表达公式有较大的差别,见表1。

条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系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S≤C 条 公路桥涵的持久状况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作用的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对构件的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进行验算

由表1对比分析,准永久组合与长期效应组合对应,标准组合与短期效应组合对应。但准永久组合与长期效应组合表达式基本是一致的,而标准组合与短期效应组合的表达式不尽相同,且就组合效应值的水平而言,标准组合高于短期效应组合。与《公桥规》的短期效应组合更为接近的是新实施的《建筑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的频遇组合,但表达式也稍有不同。

对于具体设计问题,即混凝土构件的拉、压、弯、剪、扭等的承载能力设计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二者规范计算公式或处理手段的异同,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以比较式的方法进行讲授或加以讨论。现将二者相关计算公式列于表2,以示异同。规范的相关计算公式对比可知,除了一些字母符号表达略有不同外,对于构件的轴心抗拉、轴心抗压、抗弯、抗扭设计的计算式较为一致。这由于二者引进了相同的假设,相似的破坏特征,及类似的破坏机理或破坏模型,导致最终推导出的基本计算式是相同的。但对于斜截面抗剪,由于抗剪机理复杂,目前两规范建议公式均是半理论半经验性的计算式,不同行业间的工程经验差异决定了各自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在裂缝宽度计算时,10《建混规》采用的是综合理论(半粘结半滑移理论)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而进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公桥规》是考虑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反映主要因素与裂缝宽间的统计关系的经验公式,故二者公式差别也较大。《建混规》与《公桥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验算受弯构件的挠度时,不仅刚度就计算公式有差异,且在考虑长期作用的方式也不同的;受弯构件在准永久组合的作用下,瞬时产生的挠度即短期挠度fs,可以依据短期刚度Bs得到,而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下,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等特性瞬时挠度会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时就有两种不同的出来方式。一是《建混规》采用长期刚度B计算得到长期挠度;二是《公桥规》引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θ,先利用短期刚度计算得出短期fs,然后在将fs放大,即乘以ηθ得到长期挠度。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脱其离教学内容,规范对比法既有对比教学法理论内涵,同时有与该课程的内容特征相符的实践教学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多、公式多、涉及规范多,在教学过程中以规范对比贯穿始末,比较并分析新老规范、不同行业规范之间的异同,适当启发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原理,构建土木专业基础知识,这与“大土木”专业设置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宽基础、多方向”的培养理念是相吻合的。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GB50010-20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GB50010-200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3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这本书分10章来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刚开始学的时候,当我翻开这本书,见到书上列住这么多的公式,我就觉得厌烦极了。但其实当我认真学习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每条公式都有它的规律,每条公式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上的.内容很多,而学时又短,如果不认真听讲而自己看书是行不通的。自己看书是不能透彻理解每条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不能理解公式中每个量值的意义,不知道该去哪里和该如何通过查表查出每个需要的量值,不能正确运用每条公式等。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透彻理解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运用书上所以公式,这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本人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时也出现过困难的时候,例如因为内容太多,一时不能接受并消化,或是将几章节的内容混绕等。在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腾多点时间来学习混凝土结构原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是学习好的同学。力求越早解决越好,如果拖到最后再来就决,不但没有时间,而且更难解决。

以上就是我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我会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方法并改进之来更好的学习这学期的课程,希望这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4篇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

如何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迎接课程考试,争取好的成绩,是每位同学现在就应考虑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总结复习,投入全部的精力,做好考试准备,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以往各届同学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许对你有所启迪,供本届同学学习参考:

同学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以后你参加工作就要用它来养活你!我从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

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应用公式,去考虑公式的适用性,那么你做出来的设计将会是不良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公式特别多,那些公式你不用浪费时间去记住它,因为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去做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习题而不要去抄别人的作业那么隔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记住了。那些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的使用。另外,在讨论每个构件时每一章的前面都会画出构件的应力图,正确的理解构件应力图受力状态很重要,因为只要你理解了构件的受力状态很多基本公式都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很形式化没什么东西可学,很多题做完后一点收获的感觉也没有,不过呢请大家相信我们做每一道题都是有用的,因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的东西后续的课程才比较容易理解!不然以后老师讲到前面的内容时你会觉得很纳闷的!

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同学2: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筋和构造等各方面都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学好“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诀窍是多看看书,当然,听老师讲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混凝土结构”中的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确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由于这门学科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规范》,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问世才100多年,但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各种新型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发展将不断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同学3: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混凝土设计原理》。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混凝土构件的一些特性和受力特征。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是怎样去学习这一门科目的。

首先,每一科的学习,我都先对他产生兴趣。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新的资料。对他产生兴趣,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要听好课。老师说的重点要记好。看书的时候,要先看每一章要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听可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听和记录。每一章的内容既有特性,也有共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这一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一切条件注意观察周围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工程,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就如:教学楼墙壁上的裂缝等等。平时多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的一些表面上的变化。 第三,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这门科目的概念范围很广。我们要全部很好地掌握也不容易,所以向前辈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他们的经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要抓住答疑的机会,向老师请教自己不会的内容。 第五,做好每一次的作业。在做作业前,要先看书,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要再看一遍,弄懂以后再做作业。遇到不会的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本门科目的方法,请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教。

同学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这本书分10章来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刚开始学的时候,当我翻开这本书,见到书上列住这么多的公式,我就觉得厌烦极了。但其实当我认真学习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每条公式都有它的规律,每条公式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上的内容很多,而学时又短,如果不认真听讲而自己看书是行不通的。自己看书是不能透彻理解每条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不能理解公式中每个量值的意义,不知道该去哪里和该如何通过查表查出每个需要的量值,不能正确运用每条公式等。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透彻理解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运用书上所以公式,这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本人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时也出现过困难的时候,例如因为内容太多,一时不能接受并消化,或是将几章节的内容混绕等。在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腾多点时间来学习混凝土结构原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是学习好的同学。力求越早解决越好,如果拖到最后再来就决,不但没有时间,而且更难解决。

以上就是我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我会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方法并改进之来更好的学习这学期的课程,希望这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5:

经过一个多学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学好这门学科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很多同学在以往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一套自己钻研,翻书自学的习惯,往往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不合理的。

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极为重要而同学们又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其中的难点、抓住其中精髓所在,比课后自学的效率高出很多,而且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很多是书上没有或者介绍不够全面,其中有些更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有些在课堂上没有听到的东西在课外是根本补不上来的,这样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有我们所没掌握的漏洞,所学就不够塌实、全面。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在课堂中不说话,不做其他事情,而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听课要认真去听,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去。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不像其他文史类课程那样生动有趣,客观些说由于它所介绍的是比较生硬、抽象的内容,所以还是比较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走。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理解这些在、抽象的内容,才能真正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不至于开小差、打瞌睡。有时往往因为几分钟的走神而不能使内容连贯,导致整堂课都理解不了。

再次课后要认真做作业。有些同学认为混凝土结构作业无非就是简单地套公式,做起来没有意思又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业是我们能否熟练掌握这门知识的关键。只有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把所学知识消化,才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而且有许多细节是要经过自己做题才能注意体会到的,而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门课程也不知识简单的套公式,许多受力、变形的原理、特点是要我们进行充分理解的。所以不能把作业看成是反复的无用功,做题时要理解公式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总结好的方法、心得,尽全力学好这门课程。

同学6: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都要说究学习方法。方法好与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要想有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要好好了解该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是一门公式非常多的学科要想开始就把所有公牢牢记住是无可能的。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就是重在理解,理解了以后很多公式自然就会用。理解也要讲究技巧的。

最重要一点当然是听好课。老师对这门课程十分精通的。几页书讲几句就话就讲明白了!而自己看书就要花多好几倍的时间。而且老师能找到重点和要点。适当加以讲解难点。如课上课能认真听好课,就能很好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课后做起作业就能得心应手了!

听好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适当的预习。

在大学的学习中没有人能会预习功课,其实预习功课比课后复习功课要好,在课前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上课所要讲的内容。在上课时心中就有数,听起课来就很轻易听得明白,学得有信心了。预习时无须把书上和内容就行了,这样花不了多少时间。

如果没有预习,而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就可以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书了。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很好,不过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了。读工科大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考试就能顺利过关,所以做作业对学习和考试有决定性作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考试前冲刺,如果平时没有学习好,那么考前的一个星期还可以补救。如果能充分利用时间把书看两三遍,理解好书上所讲的内容。然后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借来看熟,弄懂弄明白。那么考试时也能过得了关。不过这个危险指数就比平时用功高簋多了。 要想战时少流血,平时还是要多流汗。

同学7: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知识的充分了解,是难以想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知识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座大楼与坚实的地基一样。

我们是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这本书来获得这方面知识的,这本书都是重点突出、难易适当,理论讲解与设计实践并重的,注重学以致用的。再加上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学到了不小有用的知识,使我们掌握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具备了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而期末的课程设计更使我们掌握了不小的实践经验。

在学习中我们学了混凝土的基本物性和力学原理,以及混凝土的基本受力分析,最主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混凝土的承载力,以及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原理。从总的来说上册重点在于理论分析和原理的讲解,而下册则注重实践应用,与理论用于实际中。许多人都认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很难,公式很多很烦,这也是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之一,其实不然,通过后来的学习我掌握了学习混凝土的方法,学习就容易很多了。我的学习经验就是首先要理清思路,把握各章的联系,这样学起来就不会乱了,另外,要勤于思考,思维灵活,认真听讲,做好受力的分析也很重要的。当然要学好混凝土并不简单,还需要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就像我们做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一样。

理论知识学得好并不代表混凝土学得好,混凝土结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要设计。如不运用到实际中去,学了也等于没学。我觉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学得好不好的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得出好的设计,这才是关键。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 配合比 fac泵送剂 水灰比 砂率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是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主要讲述石灰、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墙体材料与屋面材料,涉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内容较少,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实验也2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近年来,为配合土木工程学科特色专业的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改革的指导思想力求作到“六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建筑实践、面向人才市场、面向教学改革、面向学生现状、面向新兴技术,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新型工程建设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混凝土材料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材料,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使用新型外加剂和超细矿物质掺和料,降低水灰比、增大塌落度和控制塌落度损失,给予混凝土高的密实度和优异的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混凝土配合比教学授课过程中,专设二学时的习题课,将常规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变成一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采用大作业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把每班同学根据实验小组进行分组,每组的设计题目均采用实际工程背景,并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的大胆尝试,本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按照行业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所规定的步骤来进行。

a 工程条件:某工程的预制钢筋混凝梁(不受风雪影响)。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施工要求塌落度为150mm-18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

b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实测28d强度为)表观密度

中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碎石: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最大粒径为40mm;

水:自来水;

泵送剂:fac泵送剂掺量2%。

c设计要求:

(1)设计该混凝土的配合比(按干燥材料计算)。

(2)施工现场砂含水率3%,碎石含水率1%,求出施工配合比。

1 计算初步配合比

(1)计算配置强度。()

依照工程要求:强度等级为c35,,则

(2)计算水灰比(w/c)

已知水泥实际强度

所用粗集料为碎石,回归系数

按下式计算水灰比w/c:

此值小于规定水灰比,故可取用此值。

(3)确定单位用水量

该混凝土所用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塌落度150-180mm,查表取

为fac泵剂的减水率为20%,故可知

(4)计算水泥用量(mco)

大于规定的260kg最少用量,取用此值。

(5)确定砂率:

该混凝土所用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水灰比为,根据相关表格查得

(6)计算粗、细集料用量(mgo与mso)

重量法按下面方程组计算:

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重量;2%为fac泵送剂的掺量,则

解得砂、石用量分别为

fac泵送剂

按重量法算得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计算结果与重量法相近。

2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以重量法计算结果进行试配

按初步配合比试样10l,其材料用量:

水泥:×

水:×176kg=

砂:×

石:×

fac泵送剂 ×48kg=

搅拌均匀后,做塌落度试验。若塌落度未到指定要求,则增加水泥浆用量5%,一次调整不行,则多次调整,直至完成要求。记下此时水泥与水的总用量mc01,mwa1,并与砂石重量ms01,mg01和fac泵送剂mf01求得总量

并测出实际表观密度

找出配制强度对应的灰水比c/w,由此得出相应的水灰比w/c,并初步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为:

并由此得出混凝土表观密度:

从新按确定的配合比测得表观密度

校正系数

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

与2%相比较若小于则符合要求,即配合比为

=384:647:1200:180

3 施工配合比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用水量应扣除砂、石所含的水量,而砂、石则应增加砂、石含水量,其计算如下:

4 试验结果,见表1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

1. 课程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其中包括受弯构件、受剪构件、受压(拉)构件、受扭构件等)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工业厂房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规范对结构进行设计,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结构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特点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与前续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建筑材料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是后续课程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特种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有理论基础,又包含很多经验公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受弯、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有较好的简化力学模型,易于理解。而抗剪承载力、变形、裂缝宽度计算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抗扭承载力计算则基于试验资料的统计而给出经验公式,不易从理论上理解。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不止一个而是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公式中含有的符号众多。另外,混凝土截面的延性、耐久性设计为概念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应结合相关的现行行业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是教学的重要规范依据,其中条文较多,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与规范相结合,理解规范条文,明确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一般为:楼盖设计和单层厂房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应用,与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紧密相关,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决定了综合性应用技能培养的成效。

同时随着建筑科学的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及“大土木”的宽口径教学计划的要求,课时普遍被压缩,从而造成学时减少、内容增多的矛盾,所以有必要调整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问题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看,缺乏适用于一般院校特别是专科层次的,在体系、内容与阐述方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的教材。笔者曾主讲过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等课程,从接触的各类本专科教材看,混凝土结构教材体系编排雷同,内容没有变化,缺乏个性和特色。例如:现有教材依然按照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内容,由学习基本构件设计开始,然后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相互割裂、缺乏联系。又如,在基本构件部分过于重视破坏机理的研究和理论推导,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概念、符号、公式、系数中,对学习产生畏惧感、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又如,对结构构件只强调局部而不是整体,其结果是学生较孤立地学习了一些设计理论,却不能理解结构应具备的功能,搞不清一个具体的工程结构应承受和传递哪些荷载,以及为保证传递过程的完成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头脑中并未建立起较清晰的整体结构概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使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训练也难以弥补学生这种先天不足。因此,对讲授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基本取决于教师本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基本构件部分的理论体系完整,常常是删减结构体系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2. 教学安排问题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工程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科学,既需要力学、数学、材料学等课程作基础,又需要涉及实际工程结构物。在教学安排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必要的联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支撑专业课的作用,加之混凝土结构理论内容丰富、工程实践性强,致使该课程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建立起较清晰的结构概念。例如,力学课程中并没有深入讲授多跨连续梁内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力包络图的概念和求法,致使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梁板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相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有一些高不可攀,很多学生在学习基本构件时还得心应手,到了梁板结构这一部分就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规范的讲解与应用,没有使学生养成查规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觉知识比较抽象,即使完成了楼盖、工业厂房的课程设计,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对混凝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要精减、优化,突出重点,讲透难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中,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在《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力学》等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对于类似先修课程中已将讲授过的知识可以取消,保证知识结构体系在全面无遗漏的基础上简洁明快,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对一些复杂的且有经验系数引入的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以重点内容为主线,避免大段公式的推导,只讲思路、脉络、公式符号含义、应用条件、物理意义等,如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偏心距增大系数η等。

在精简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应面要宽,要抓住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这条主线,适当补充教材上没有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时在知识上的差距。例如,在设计方法一章中,增加了由原始资料求荷载效应的例题和作业,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结构设计中“导荷载”的能力。对于恒荷载,可以根据构件建筑构造,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材料重力密度,进而计算出面荷载,对于活荷载可以从荷载规范中查出。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让学生自己从荷载规范中查出相应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和频遇值系数。另外,教学内容中还应融入建筑法规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同时,要加强理解现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等),使学生知识结构与现行规范相结合,不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学内容也要体现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改进的新信息和最新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的动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应当跟踪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先进成果,把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入于课程之中,如增设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内容;介绍诸如高强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结构、新型楼盖结构等内容,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随着计算机分析软件及绘图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出现了计算机分析和绘图逐步取代传统手算方法和手工绘图的趋势,特别是对大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更是如此。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分析和绘图能力的培养;重视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理论内容的讲授和计算机设计能力的培养协调同步进行是当前教学的迫切需要。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看录像、做试验的方式。例如,对于材料的实际性能特点和构件的实际受力行为,安排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若不能做实验则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过程,同时把先进的应用软件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实验设计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开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梁桥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和梁、板、柱等常见的基本构件建立一些初步直观的认识;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讲解教材上的所有内容,也不能讲授的内容平均分配时间, 重点内容应该多安排课时进行精讲,比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就应该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符号、公式的数量很多,对初学者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记住困难较大。考试时不妨借鉴现在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就是采用完全开卷的方式,既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考试时需要参考的内容写在一张备考纸上,考试时只准许带该备考纸,不得再带其他任何相关资料,在交卷时,备考纸与试卷一并交回,并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从几年的实行情况看,这种考试方法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不必再像闭卷考试时对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可以将学习重点转向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应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有所反应,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考核中,可以采用计算书、结构施工图纸的评定与课程设计答辩相结合方式进行。软件应用与课程设计紧密相关,故可以不做单独考核。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当前实际工作不断接轨的方式和方法。在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原来的知识体系,与当前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相结合。另外,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加强对计算机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凯,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中国建设教育,. 第3卷第3期;

2. 朱晓娥,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索;科技教育创新,2009年第3期;

3. 王付全,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8卷第2期;

4. 李永梅,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高等建筑教育,. 第15卷第2期;

混凝土课设心得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土木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对后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也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性能,构件承载力计算,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具有材料的不确定性、解答的多样性、设计的综合性等特点[2],课程内容中的实验现象多、假定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条件多、构造要求多,且逻辑性、系统性差,较为零散[3,4],但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与先修课程相比差异性大,导致教师教起来不易、学生学起来困难。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熟悉材料性能

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组成,只有熟悉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性能,才能较好地理解与解释实验现象。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因此结构构件处于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只考虑混凝土抗压,不考虑抗拉。混凝土由水泥、骨料、水等材料拌合而成,强度的离散性大,且混凝土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因此在确定其强度设计值时,材料分项系数取值较大。钢筋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高,在结构构件中主要承担拉力;在柱与双筋受弯构件中,也用于受压,其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当,但钢筋用于受压时,容易失稳,因此需要合理配置横向约束,即箍筋。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是较为重要的,它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力分析、建立强度和变形计算理论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还应熟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相关知识,这是钢筋截断、锚固、弯起等构造措施的依据。

二、抓住教学主线

构件承载力计算是这门课程的重点,涉及到拉、压、弯、剪、扭等基本受力形式及其复合受力形式,但钢筋和混凝土均为弹塑性材料,且离散性大,因此无法根据先修力学课程采用纯理论的方法直接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通常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合理的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借助力学知识或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其适用条件),然后用于工程设计,对于计算公式中未考虑的一些不利因素,通过构造措施进行补充。因此,在承载力计算章节中,要牢牢抓住“试验现象分析―引入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建立基本公式―进行工程设计”这一主线,其中试验与假定是基础,应力图形是关键,基本公式是结论,工程设计是目的[4]。值得注意的是,工程设计既包含计算,也包含构造措施。

在计算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习惯于联立解方程,实际上应用基本公式也是有主线可依的,如单筋矩形截面设计,按的步骤计算,思路清晰,每一步都可以检验适用条件。

三、进行对比分析

大多数教材将构件承载力计算分为多个章节,各章节之间看似没有联系,知识信息处于零散状态,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需找出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讲解,便于学生掌握。

受弯构件中,单筋矩形截面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与单筋矩形截面相比,双筋矩形截面在受压区配置了受力钢筋,图1(a)为双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u。从受力的角度,可以将受压区的混凝土和钢筋分开,并配置相应的受拉钢筋,如图1(b)、(c)所示,其中图1(b)为单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1,图1(c)为纯钢筋部分,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2,根据叠加原理,有Mu=M1+M2。

四、引入案例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工程实际、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5],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案例的难度,选择现实生活中关心或常见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好。在实施案例教学前,需要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呈现案例后,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当做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应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对案例进行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思路与讨论的质量,结果可以是多样化的。

五、培养实践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很多公式是由试验结果回归而成,实践性强,问题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大有裨益,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也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建成或在建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感性认识;②参与试验,本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试验,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试验过程中,若学校不具备这样的试验条件,可以通过观看试验录像,加强对各种构件破坏机理的理解;③编制计算程序,教材中有各种承载力计算的框图,按框图写出程序(采用Excel表格也可以),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毕业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④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关破坏的工程实例,并分析其原因,具备这种能力后,毕业后可以较迅速地适应相关的工作。

六、板书与多媒体并重

当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形象、信息量大,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实验现象,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开展各类型构件破坏试验的条件,但可以通过图文、录像资料重现试验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再结合老师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力学知识。但对于大量的公式推导,在黑板上一步步演示推导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这几年的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概念设计意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关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J].大连大学学报,2010,(5):116-118.

[3]李书进,沈少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9):204-206.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