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报告总结(3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6 16:09:2827

数字媒体技术报告总结 第1篇

摘要:本文结合感受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学原理,阐述了针对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新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开展“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教学的方法,提出了以实验为中心,理论为辅助的数字媒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字媒体教学;教育心理学;理论辅助教学;实验中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在2005年就借助本院软件教学力量并吸收社会各界力量来筹划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专业,并在2007年9月迎来了第一批学生。笔者在给学生开设“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这门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这门课是一门“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科生在第二学期的这门课里可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沿革与作品,有助于他们整合前期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方向确立和学习做铺垫。具体到教学准备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1) 博览群书,选择好教材是关键。我选择了北京服装学院李四达先生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作教材。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小铭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从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当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论基础、研究范畴、实践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内容,是一本非常适合于高等院校本专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教材。”

(2) 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杰卢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陈越教授采取的以大型课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也让笔者很受启发。在自己对开设这门课程有了良好的认知和准备基础上,我又认真听取了学校教学督学专家们关于应该把这这门课程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多为学生准备教学资源和素材、课程应与实践想结合等非常好的建议。最早由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3]。

由此开始了“以实验为中心,理论为辅助”的数字媒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分下面两步走,而后者是重点。

(1) 通过理论辅助课程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数字媒体是一门新兴课程,很多完成品都需

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学生中要求完成一个大型课题,至少目前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会用三分之一课时(总共32课时,大概这里占用10个课时)讲解数字媒体历史和作品,着重展示作品,以作品带动理论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尝试将学生以自由组合方式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如DV电影制作小组、游戏软件开发小组、景观设计小组、平面广告创意小组等等。这些分组将在下步实验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对软件掌握的能力大小来作出人员调剂。

(2) 以实验环节为中心锻炼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兴趣分组。主要是布置三个任务给三个小组。任务

一:围绕北京工业大学的羽毛球、艺术体操场馆,用DV设备和PREMIER软件制作一部校园短剧,要求表现工大学生迎接奥运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任务二:运用SKETCH UP 软件,在调研基础上完成一幅工大校园操场或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区域上的景观设计图,可以是一个喷泉也可以是一个雕塑的造型;任务三:运用PHOTOSHOP CS或3D MAX,模仿市面上已经存在的一套游戏软件,撰写剧本后,完成其中的人物与场景的绘制与建模,最后可以用LIGHT SCAPE 进行渲染输出。

2) 软件教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一个领路者和选择者的角色。在《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这本书的配套实验教材要2008年年底左右才能面市的情况下,我增加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清华大学 刘惠芬教授 编著)软件教学部分作为实验教学材料,并且有意避开此书关于多媒体技术音视频编码与解码、图形图像原理的讲解,因为这些知识,在后续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都会详细阐述。重点讲述一些实用软件的用法,如PHOTOSHOP CS、FLASH MX等。书上没有的,我在实际应用中觉得方便、快捷的软件,如SKETCHUP 、LIGHT SCAPE 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

在这个步骤中,我采取“面上讲解,侧重实践”,意思是用上6~8个课时讲解相关软件,重点讲那些每个兴趣小组真正实用的软件。这个过程重在介绍,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素材和网站,便于学生自学。同时,为了防止在这门课程的软件教学中出现“门门通,样样瘟”的局面,我采取既放又收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来学习。考虑到大一学生感觉学3D MAX和MAYA 之类对造型要求高的软件比较吃力,课程重点讲解PHOTOSHOP CS和SKETCH UP 这两个软件。

伴随实验的开展,教师也完成了对学生能力的掌握和分级。不是把学生分为三流九等,而是根据学生对某个软件的熟悉程度,适当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新的调配,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

3) 实验指导。我自己要求把每一个步骤都讲清楚,并希望在实验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和学生总结成败得失,师生共同丰富和完善作品。三个课题,三个小组,各有侧重,难易程度也有差别。上机操作只有4课时,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需要在课堂上讲案例和分析学生已经完成的项目程序,在课外兴趣活动时间督促学生完成作品。

4) 目标修缮。实验最初,我给学生勾画了实验的蓝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涌现许多问题。有两个问题比较显著,一个是有的组完成不了;而有的组却觉得没有“吃饱”。对能力弱的组,我会采取适当降低难度的做法,给他们提供一些点子和素材。对那些完成能力高的组,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该组从绘画到模型乃至最后输出动态效果图,必须绝对原创。对那些实在不能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将目标细分到他们有能力实现的某一过程或场景、人物当中。调整学生的实验目标,让他们有些小小的成就感后,再投入到更难的项目中。

除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之外,还给学生在评分过程中采取激励机制。那就是原创的好作品,该兴趣小组得分较高;引用素材型的作品,相对得分较低,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把作品完成得更好。

5) 总结实验。学期末安排2~4个课时进行讨论,与学生共同赏析已经完成的作品,总结实验过程,结合前期所学数字媒体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作品的得失,找到与优秀的数字媒体作品的差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瑞士)皮亚杰著. 王宪钿译.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康莉. 在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下探讨课堂教学之改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5.

数字媒体技术报告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语境;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教学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就数字媒体语境教学来说,教室的设施和设备是实现数字媒体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硬件条件简陋,导致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手段的更新。还有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数字媒体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上课的需求。

教师的教学课件创作水平参差不齐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数字媒体语境教学需要教师制作相关的课件,这是数字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辅助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数字媒体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进行设计、绘图、动画、声音等的教学。虽然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参加过数字媒体的业务培训,但是从整体水平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仍然参差不齐。

教学方法无法与现代数字媒体相匹配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就是教师在使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教学设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和方式相对处于滞后的状态,使得数字媒体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

教师对数字媒体的使用观念存在着误区

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字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两个极端”和“三个代替”。首先,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用而不得”,由于数字媒体的出现,学校也都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设备,但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会认为,如果要使用数字媒体教学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教学方案进行仔细的斟酌,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这些教师认为使用数字媒体教学使他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而且教学效果还是未知数,可能会得不偿失。而另一方面则是“为用而用”,就是说在数字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学校积极建立了数字媒体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并且对数字媒体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和要求,部分教师就会认为无论是哪一种课程,都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要数字媒体的配合。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开课或者是一些参赛的课程中,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将影音、图片、三维立体动画进行结合,而且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难度程度越大越好、内容越丰富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或者是评委的注意力。而这种“为用而用”的认识误区使得教师在数字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形式,画面过于丰富,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够专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接受。其实部分课堂可以不必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但是不要强行地让小黑板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屏幕,要适可而止,适当地配合使用。其次,是“三个代替”。第一,数字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照着课件阅读,对于学生的反应丝毫没有察觉,不管他们是否听懂、是否存在疑问。第二,数字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第三,数字媒体代替艺术设计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数字媒体,总是在学生存在疑问的时候误导学生拷贝老师的光盘进行研读学习,曲解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意义。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教学的对策研究

加大资金投入量,强化数字媒体培训

要想改善数字媒体教学的现状,首先就是要完善数字媒体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对相关资金的投入量。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的技术设施设备的推动工作,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按照数字媒体现代化的建设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完善。其次就是要增强师资力量。学校应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对于数字媒体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的政策,加大对教师数字媒体教学的培训,使其能够尽快地熟悉数字媒体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升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学理念

高职艺术教学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是依托于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是将数字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媒体是一种教学辅的工具,而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全盘的否定,两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来达成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要学会将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融合;在运用的过程中既要了解数字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要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优势互补,而不是完全替代。

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交流

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节奏相对较快,而这就导致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也一时很难消化教学的内容。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在采用数字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要与学生及时地交流和互动,课件也要反映与学生的互动内容,这样一来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优化教法组合,发挥媒体功能

数字媒体技术报告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全景漫游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传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先进传媒理念[1-2],具有较强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影视艺术、数字互动艺术、数字图像、数字音视频,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媒体、虚拟空间、游戏、广告策划与设计等课程,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3-4]。它是解决我国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内容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而设置的专业[5]。以面向教育领域和实践应用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以理论和实训教育为核心[6-7]。但目前大多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以灌输基本理论知识为教育方针,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实践运用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9],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实习才能独立进行相关工作。

改进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建立“面向应用型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体系”,加大创新实践培养,通过教与学、学与用的结合模式完成媒体技术的本科教学[9]。并通过参加全国传媒专业相关比赛,增强专业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 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通过实践课堂、参加数字内容设计创作大赛、文化创意作品展等活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整合学院在艺术内容创新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在媒体艺术创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特色的符合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内容创作新平台[10]。为此,学校提出开门办学、实践为用的指导思想,提倡跨专业联合创作,发挥综合艺术优势的发展战略。

创新实践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并实现数字内容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11]。通过把二维图像处理、全景漫游、三维重建、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实时预演、交互式渲染、视频游戏等技术,与传统的数字内容设计和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高效数字内容设计系统,并将其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广,储备专业素质基础。

2 创新实践课程实施

以实践课题“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例,设计完成整个创新实践课堂的教学任务。

结合《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课程完成选题与方案

方法:课堂教学与文献阅读、文献踪述。

目标:项目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案。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将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其强烈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呈现给观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又由于其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文件小,形式多样等优点,将使其成为今后展示领域的趋势。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基于序列图片的数字三维全景技术,把静态的图片缝合在一起形成360度全景影像,能真实再现现实景象。这些新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给浏览者带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给了北京老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与传承,整个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与实现有四个组成部分:拍摄照片、生成全景JPG格式、生成SWF格式、展示全景图。

结合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完成实践项目

基于媒体专业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二维动画应用技术PHOTOSHOP》、《FLASH网络多媒体开发》和结合目前主流的功能开发包编程。

方法:前期代码移植式学习、按功能模块组建协作模式。

目标:完成创新实践课堂任务。

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制作流程与总体结构

1)全景图像的制作流程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