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实用9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0 08:18:1610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楼宇供配电技术;教学研究;实践

一、引言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建筑市场已日益成为现代化的主流。智能化楼宇建筑市场的拓展为楼宇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供配电技术课程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目前,国内外许多院校对供配电技术的教学研究已初见成效,但几乎都是针对传统的工厂供配电技术,其教学项目设计与企业供配电系统和变电站直接对应,主要介绍企业供配电系统和变电站设计、运行、维护与检修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新型智能楼宇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如何将供配电技术的教学真正融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智能楼宇电气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值得研究与探索。

二、新的课程项目设计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讲授《供配电技术》课程,需要把新的认识融入教学,顺应学科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方向,结合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紧扣智能楼宇供配电技术来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组织,以突破传统工厂供配电技术教学内容的束缚,发现和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的问题,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深入了解建筑电气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学项目,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对课程进行设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改革考核方式,形成以技能考核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考核的新考核机制。以住宅小区供电系统组建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将以往课程体系中的“供配电技术”、“电气设备安装工艺”等课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解构,形成现有的教学内容。以施工技术文件解读为基础,根据图纸统计熔断器、开关、配电箱、电线等主要电气设备,进行各电气设备选择,并进行设备安装及线路的敷设。最后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质量检验验收,完善各种资料。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课程教学,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基础,开发教学项目。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第一,走访大量从事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和电气设备操作维护的相关企业,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第二,与建筑施工单位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第三,与从事楼宇供电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楼宇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二)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实地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首先,工作岗位调研、分析。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供配电设备生产、运用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电气控制设备的生产、装配、销售及系统的运行、维护、维修等工作岗位。其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再次,课程目标确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气控制知识与楼宇供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将涉及到的供配电设备的结构、供配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电工的职业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熟悉楼宇供配电系统的构成、功能、保护方式,掌握供配电系统操作、运行、维护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再次,任务载体设计。分析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供配电设备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中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设计5个学习子领域:楼宇供配电系统认识、高低压控制柜的操作与维护、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板制作、变压器的操作与维护、楼宇供配电系统保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楼宇供配电技术》课程。

四、改善教学质量的方法

近几年,笔者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抓基础、重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入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重视课程设计。

(一)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

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现场设备采用图片和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容易掌握。

1.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组织演示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也便于教师的讲授。

2.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及实物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具体任务,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制作实际生产过程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结合工程实际

《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工程实际,给学生讲解知识,比如在教学中结合教室照明设计、线路布局以及学校的主变压器台数容量的选择等来开展教学。工程实践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受到实践技能和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中去,扩展到企业活动中去。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供配电技术是一门专业课,涉及大量的计算和选型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枯燥和疲倦的感觉。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让他们转换思维方式,调整学习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1.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实习和设计教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融入现场,了解实物,观看实际的运行和设备维修程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当堂解决学生的错误、疑点,以最快最好的途径,使学生在实验、实习和设计等环节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个体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课程掌握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也不一样,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动口、动脑、动手,对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智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建议留一部分教学内容给学生分组学习,让他们按兴趣、特长建立起学习小组,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相信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有质的飞跃。

3.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际课程创建一种教学环境,可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氛围内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在进行变配电所的送电操作讲解时,可以引进下面一段教学情景:在高压侧装有隔离开关,低压侧装有刀开关的电路中,为了满足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操作的要求,可以提供出几个开关闭合方案供学生选择。这个教学情景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产生不同的意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选择方案的理由。通过具体的示例来创建教学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课堂气氛,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记忆,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考核形式多样

实践环节采用单独考核,为动手能力强、具有主动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场所。考核分成两部分,首先是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讨论、答辩和演示。由老师和各个小组推选的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对设计报告和工程制图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生的答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变能力,促进交流合作,提高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考虑到小组方式的设计,难以避免部分学生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情况,又加入了试卷考试环节。考试内容来自课程设计具体工程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以论述分析的形式展开说明。以此区分学生课程设计掌握程度,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工程设计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考试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每项的考核内容都要有侧重点,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结论

高职楼宇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研究。通过把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两个环节互为补充,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工程技术含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邹一琴,唐志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供配电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12).

[2]钱素琴,叶梵,高笠源.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有与实践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8).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 办公大楼 应用

一、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对于智能化楼宇的研究,我们国家是比较晚的。我们国家对于智能楼宇的研究也主要将重点放在酒店以及其他的一些比较特殊的业务,所采用的主要的技术还是以从外国进口为主。目前来说,普及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但是专家们的研究热情却是非常高昂,他们的研究受到了各个方面大力支持。目前来说,最新的行业的发展报告在北京产生,未来的几年之内,这个行业将是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对于智能化楼宇的建设也会更加的明朗。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也在不断的发展,智能化楼宇也在不断的增长,这个概念也在不断的深入人心,智能化的楼宇已经成为了高档业发展的主流的力量。

二、楼宇智能化在办公大楼里面的应用

(一)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楼宇在办公大楼里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同时,随着国家的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很多的高新的科学技术比如说电视电话、多媒体技术等等的走能够在智能楼宇中得以充分的应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智能化的楼宇的开发各个技术的综合性的主要的体现,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的主要的标志。智能楼宇已经呈现出了几个比较显著的趋势,我们将具体的描述智能化的技术的具体的应用

(二)建筑设备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在办公大楼的应用很多,它不仅仅能够调节各个办公室内部的供热或者通风的系统,还能够调节空调的温度,还能够进行配电以及照明等等的方面,最主要的方面是能源的管理方面,能够监视并且控制各个部位使得他能够是最好的状态,还能够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对于电力方面的供应的问题,能够实现自动化,进而能够保证工作的环境的具体的安全性能,同时还能够节约资源,并且能够使得办公室的空气更加清新。

(三)安全防范系统

在智能大楼的建筑中,安保的系统是最重要的。智能楼宇对于安保系统来说有以下的最基本的几个要求,那就是防范、报警、监视以及时时的记录等等的基本的因素。具体的说,安保系统主要是由门禁的系统以及放到的报警的系统还有电视系统三个主要的方面组成。首先就是能够及时的记录进出门的成员和车辆,设置辨识的装置、可视的对讲机以及喇叭等等。其次就是智能化的控制的机器。最后就是计算的层面,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已经发出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出炉。

(四)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

智能的大楼大部分都是办公用的大楼,所以对于消防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那是因为建筑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智能化的楼宇的主要的消防的系统一般是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疏散系统、灭火系统、防烟系统等等几部分组成。智能化的消防的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的技术以及现代的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等。火灾的自动的检测技术能够探测到火灾发生的位置,同时还能够自动的发出一些警报,计算机在接到一些信息以后会自动的启动其他的装置,启动逃跑预案,规划路线。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的程度最高,最主要受控于主系统,当然也可以进行独立的工作,同时也能够进行通信以及办公等等的其他的系统,并且进行联网,最终能够实现整体性的智能化。

(五)一卡通系统

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办公大楼的智能化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它主要涉及的方面就是电话线、电视线、电信化的会议等等,大楼的自动化的监测以及运营的管理等等的信息。大楼的设备可以进行自动化的监测以及运营的管理等等,能够将用户的信息准确的进入到整体性的网络中。智能化的楼宇同时也需要共同使用一个天线,能够将局域网进行连接,进而能够实现信息的双向化。

(六)公共广播系统

他的最核心的控制中心就是将计算机等等的通信的技术应用在里面。最终能够形成一个核心的系统,使得不同的技术形成人际之间的接口。最终实现了控制的管理,能够形成统一的运作的系统。比较典型的楼宇的公共广播的系统以及检测系统额的检测就是指的是照明系统的知识的设计,进而实行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的温度的系统进而能够实现一些热的冷源的一些系统。

(七)电话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一般是由基本的探测器、区域性的控制来完成,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完成监测的任务。通信系统的设置主要包括电磁式以及计算机的一些部分组成。选择的具体的选择就是要能够去保护具体的对象,能够扩大保护的范围等等。智能化的通信系统运用就是可以看见的视窗,这是智能化楼宇不能缺少的。

(八)卫星接收以及有线电视系统

这个系统的实施不可能离开软件,他的实施也包括系统的软件以及分站的软件,系统软件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构建了一个交互式的界面,能够进行一系列的接收的处理以及辅助的功能。对于分站软件来说,他的最大的最用就是能够处理数据以及通信的主要的控制。所以,这个系统能够控制各个系统成为一个集合性的系统。

三、结语

总之,楼宇智能化一门将各个期间自动化的连接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同时也能够掌握具体的情况,能够灵活使用这些技术,才能够创造出现在花的办公室大楼。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回评的不断的提高,智能大楼有着更大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振朝,楼宇智能化技术,机械出版,2012(8)

[2]韩晓梅,办公大楼里的智能技术,智能未来,2011(4)

[3]王子峰,楼宇智能化的系统构成,智能生活,2009(1)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3篇

日前,财经工委在黄幼钧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翠苑街道、古荡街道等12个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专程赴下城区考察交流,现就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楼宇经济是我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按照“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依托我区特有的人文社科、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做优做精“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楼宇经济高端区的打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退三进”、腾笼换凤、“三改一拆”等工作,楼宇资源在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城西等区域不断扩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广告设计、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在楼宇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据统计,我区现有上规模的商务楼宇近百幢,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6000余家。在去年成功打造12幢亿元楼,40幢千万元楼宇的基础上,今年再接再厉,1—8月已打造亿元楼9幢,千万元楼35幢。

(二)特色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黄龙国际商圈集聚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业企业,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集聚了IT业和贸易业企业,创新创意产业在之江、城西、三墩等区域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产业特色楼宇集群和“中介服务楼”、“计量检测楼”、“文创产业楼”等专业特色楼宇。1—8月,全区45幢重点监控楼宇区内企业贡献税收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税收属地率达92%,平方税收2502元,特别是世贸中心以亿元的税收贡献成为我区第一幢“5亿元”楼宇,平方税收达到18759元。

(三)优势与品牌不断显现。随着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加快,优势产业深度集聚,我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休闲旅游胜地以及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地,为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推动了楼宇经济不断迈向高端化。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审批服务进楼宇”等特色工作,以欧美中心为代表的“党建为核心、经济为主体、服务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楼宇集群管理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我区楼宇经济的优势与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在省市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之江文创园、莲花商圈、西溪湿地影视等品牌也在进一步打响,今年,我区有12幢楼宇被评为市50佳商务楼宇,楼宇培育和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潜力与后劲不断增强。依托黄龙国际商圈的辐射带动,以及文教商圈、城西商圈的日趋成熟,楼宇招商呈现良好势头,1—8月,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2562家,到位资金亿元,分别占引进企业总数的和资金总额的,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42个。同时,三墩区块、蒋村新区、之江地区、西溪谷等区域新建在建楼宇项目储备充足,现有在建楼宇项目48个,预计年度可投入使用的楼宇16个,招商面积达70万方。加上现有的存量、空闲资源,我区楼宇可招商面积达到160余万方。

(五)服务与扶持不断优化。区级层面制定了楼宇经济“十二五”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了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十进黄龙”、“三退三进”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大协税护税和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楼宇经济快速集聚发展。各镇街也不断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楼宇经济协作招商、联动管理、考核奖惩、激励扶持等政策,探索楼宇社区、一站式代理代办、地毯式楼宇排摸、网格化服务、“九员”服务进楼宇等举措,不断做大做优楼宇经济。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在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扩张。

一是主城区的楼宇资源日益稀缺。我区各镇街、园区虽然都有楼宇资源,但总体上呈现出“中心贫、周边富”的格局。特别是主城区的部分老街道,楼宇资源日益贫乏。如北山街道楼宇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楼居多,基本无纯商业楼宇且无可开发资源,该街道的楼宇入住率已达到97%以上,可用于招商的楼宇面积仅3000余平方米。西溪街道13幢重点楼宇的入住率在95%以上,部分楼宇甚至达到100%,空余资源越来越少。

二是区域环境制约城郊楼宇资源的利用。虽然三墩、转塘、蒋村等区块拥有不少楼宇项目,如三墩投入使用的楼宇有12个,在建楼宇10个,规划楼宇23个,但受到地域环境、道路设施、人口集聚以及公建配套等影响,入驻楼宇的企业以低、小、散居多,楼宇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转塘、蒋村等区域的楼宇也存在类似情况。

三是商业楼宇的可控性较低。我区的商业楼宇业主大多为市场主体,政府实际掌握的资源十分稀少,对楼宇招商的控制力较低。商业楼宇项目主体或业主追求租金利益与政府需要高成长性企业、属地企业的税收收入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重租轻税”的逐利本能,使之在“租金”与“闲置”的天平中选择前者,进而影响到入驻楼宇企业的税收属地率和贡献率、产业导向以及经济业态。

(二)竞争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发展。

一是周边城区的政策优势较为明显。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城市功能布局等原因,周边余杭区的海创园、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江干的钱江新城以及拱墅、滨江等区域在税负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优势明显,再加上土地供应和楼宇资源充足、租金差异等优势,给我区楼宇招商带来强劲压力。另外,位于我区核心商圈的平方公里高新江北区块,滨江区在不需承担大量社会管理事务,并且能在科技扶持、房租补贴上给予更大优惠的基础上,与我区竞争企业落户,优势显而易见。而我区现有的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在扶持重点、形式以及支持力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企业流动门槛更低。如工商部门出台的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废除了工业性企业设立和变更时必须当地政府批准、企业外迁时必须当地政府或者部门同意等规定,使得企业流动的约束力更小。有的企业为达到外迁的目的,甚至采用了直接注销企业名称的办法,使得设置企业外迁的“拦水坝”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是楼宇资源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尚待加强,协税护税责任共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管理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提质。

一是产业特色还不够鲜明。目前,很多楼宇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特色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单幢楼宇中进出口、货运代理、设计、广告、建筑等多种行业、产业、业态无序分布,同业企业数超七成的楼宇寥寥无几。另外,还有不少楼宇项目属于商务办公和单身公寓并存,且单身公寓的面积至少占楼宇总面积的30%以上,也使得这部分楼宇失去了建设特色楼宇的基础。

二是品牌品质还不够响亮。我区的黄龙国际商圈虽然经过几年来的潜心打造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度和影响力,但商圈楼宇中总部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重不高,企业总体档次不高,而且黄龙商圈外围的道路、停车泊位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流量需求,周边生活配套和环境也有许多提升空间,与国际商圈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商圈在品牌知名度、产业特色以及楼宇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也有待提高。另外,我区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楼宇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管理模式上还需进一步改善,部分楼宇的电梯等候时间较长、餐饮服务欠缺、停车泊位紧张、物管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三是楼宇管理还不够精细。虽然各镇街都想方设法建立了一系列楼宇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大了楼宇排摸力度,完善了楼宇的基础信息台账,对楼宇入驻企业信息、收税情况、归属地、楼宇空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但从区级层面来看,全区的楼宇经济信息平台还未建立,招商落户、企业外迁、楼宇资源使用、空置情况等信息未实现对接共享,楼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精楼宇经济的品牌。

一是要明确目标定位。要坚持以五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目标不动摇,着力在培育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形成重点楼宇、一般楼宇和特色楼宇三级楼宇发展梯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承接更多的空间资源和集聚优势。

二是要强化规划引导。要坚持高品质规划,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加强对楼宇项目在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引导,合理搭配不同类型、功能楼宇的比例,同时要加快公建设施的建设以及餐饮、消费等商业商务配套的完善,形成更多的高品质楼宇经济发展载体。

三是要注重对外宣传。要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品牌和商誉,突出对政策、楼宇、入驻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楼宇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公众和商家了解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和决心;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让我区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影响;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的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要全面整合各镇街、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平方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做足楼宇资源的增量。

一是新增楼宇要快建优用。对48个在建楼宇项目要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盯目标、盯进度、盯节点、盯成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入、早见效。

二是现有楼宇要提档升级。要以“三退三进”、“三改一拆”为契机,大力推进现有楼宇、老旧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要扎实推进古荡科技园区、骆家庄工业园区、西斗门等地块的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楼宇增量空间,为楼宇经济打造新增长极。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

三是社会楼宇要整合利用。要切实加强与社会楼宇业主的密切联系,跟踪项目建设进程和楼宇招商情况,充分挖掘,为我所用。要主动排摸主城区高校、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争取有所突破。要充分整合全区的楼宇资源,加大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

(三)做强楼宇经济的特色。

一是要注重特色产业的招引。要注重发挥信息、资源、项目、成果“四共享”及区、部门、镇街“三联动”机制,坚持量质并举、资税并重的思路,充分结合楼宇的产业定位和业态布局,择优招引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不断提升招商绩效,提高楼宇的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

二是注重特色楼宇的培育。要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等特色楼宇。要加大“腾笼换凤”、“三退三进”工作力度,通过产业选择和引优汰劣,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突出上下游企业和同类企业的集聚,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的品牌。

三是注重特色商圈的打造。要坚持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思路,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高校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黄龙国际商圈为核心的高端楼宇商圈,以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为核心的电商、信息产业集群,以西溪谷—西溪湿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圈,以美院象山校区为核心的创意设计产业圈,以浙大紫金港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圈,促进楼宇与商业商务的融合互动,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和商圈。要全面提升黄龙国际商圈的功能品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推介,引导国内外优质物业公司实施管理,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完善商业商务区步行系统,深化企业对口服务,进一步吸引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企业集聚,实现黄龙国际商圈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四)做优楼宇经济的管理。

一是要优化政策。区政府层面要结合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实际,主动借鉴兄弟城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我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意见,突出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产业扶持、房租贴补、楼宇更新、业主和物管奖励等。镇街层面要建立健全对村社、楼宇业主、物管公司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楼宇业主(相关村社)、物业公司、入驻企业”三方联动的考核奖励扶持体系,激发各方积极性。

二是要强化楼宇精细管理。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推进“楼宇社区”建设,实现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党群建设“五进楼宇”,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非公党建、群团组织等多方面服务内容的综合平台,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楼宇经济考核办法,明确各镇街、部门在保障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并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

三是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要尽快理顺区内企业镇街间流转的税收和属地管理问题,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形成协税护税一致对外的工作机制,减少镇街间的内耗。要完善协税护税审核流程和企业外迁考核奖惩,筑牢“拦水坝”,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要密切关注在我区纳税的异地发展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稳住并留住税源,同时加强与外迁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自动化系统管理功能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mainly expounds the control system of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problem.

Keywords: auto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 言

智能建筑最早出现在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竣工的City Place大楼,此大楼的用户可以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而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等系统均为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了舒适、方便和安全的建筑环境,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后,智能建筑及其“建筑智能化系统”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此外,法国、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建筑也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如北京的发展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天安数码城等。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乃至城市信息化小区。

2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目的

楼控系统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具有CRT显示、打印输出、丰富的软件管理和很强的数字通信功能,能完成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打印与优化控制等任务,避免了常规仪表控制分散后人机联系困难、无法统一管理的缺点,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对整座大厦内机电设备的集中检测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

3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管理功能

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管理

1)监视控制整个大厦的空调系统(包括:风机盘管控制、冷热水泵旁通控制、冷却水塔进水控制等;2)通过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测量、自动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CRT上显示;3)根据实际的冷负荷通过空调冷冻水机组带的群控装置来决定冷冻水机组的启停数,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4)测量并自动控制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总管的差压,维持系统要求的差压值;5)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联锁控制,当一台冷冻水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备用水泵;6)监控空调系统的如下设备:空调柜机、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风机(含正压风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集水器、冷冻水膨胀水箱。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管理

1)楼宇自动化系统将监控给排水系统的所有水泵的运行状态。2)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对给排水系统的设备运行时间状态、水量、压力值进行记录。3)当水泵出现故障时,楼宇自动化系统会通过联锁控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4)监控给排水系统的如下设备:生活给水泵、消防给水泵、自动喷淋泵、稳压水泵、排污泵、屋顶水池、地下水池、污水池、给排水监控系统。

供配电监控系统

为保证整个小区供电数据采集的一致性。控制的灵活性及负荷的高可调性可以在每个单体建筑内装设电力监控系统。运用电力监控系统可实现控制的硬件系统模块化,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采用总线方式可节省缆线和工程费用。可以控制层照明与层空调配电箱间的互投,可以监控整个大楼照明、空调及动力的电流模拟量及开关量状态,对整个小区负荷进行统计、分析。当一条封闭母线或进线电源等发生故障时,就需将一条封闭母线的照明负荷投切至另一条封闭母线。电力监控系统控制,既可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及高供电等级,也减小了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若能采取电力监控系统节能,节能效益是客观的,但也会加大投资费用。为保证变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可靠供电。控制中心要控制、监视、记录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1)高压系统:进线与蹭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变压器温度及故障状态显示与报警2)低压系统:进线与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重要输出支路断路状态监控、故障情况显示、报警3)直流系统:交流电源主进线断路器控制、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及故障状态显示报警;4)发电机系统:发电机启动、供电、主断路器状态、电压、电流频率、转速、油箱位高低、水温等显示、故障报警、断路器状态控制;5)照明系统:根据大厦内的使用功能、分成不同的区域照明,如办公室照明、走廊照明、大厦立面照明、航空障碍灯照明、室外环境照明等,按照时间顺序及使用需要,由中央监控系统控制开、关状态,故障显示。

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还将监控保安系统的如下设备: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

电梯监控系统

电梯系统监控点:

——电梯的运行/检修状态(DI)

——电梯的故障报警(DI)

楼宇自控系统对电梯设备各种状态进行监视,同时可以对电梯的楼层状态进行监视。

也可采用通过标准RS232通信接口方式采集电梯数据,也同时采用硬件连接方式采集。经过数据交换及读取,我们可以对电梯的运行状态、上下状态显示等信息进行监视。

4楼宇自动化系统软件管理功能

1) 控制软件

A) 网络控制器及直接数字式控制器能进行各项标准及完备的控制模式;

B) 控制软件提供一个备用功能,用以限制每小时装置被控制周期次数;

C) 控制软件对重型装置提供一个延迟开启的功能,用以保护重型装置在过度开启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损坏;

D) 当停电回复正常后,控制软件将会根据每一个装置的个别启 / 停时间表,对装置发出启/ 停的指令。

2) 节能软件

节能软件,这些程序能在系统内自动运作而不需要操作人员的介入。同时软件有足够的灵活性,让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作出修定。

3) 报警管理

报警的管理包括监察、缓冲,储存及将报警显示在操作站上。

A) 所有报警应显示有关报警监控点的详细资料,包括发生的时间及日期。

B) 报警根据严重性最少分为三级,以便更有效及快速处理严重的报警。用户可以为不同的报警自行决定严重性的级别。

4) 监控点历史及动向趋势记录

A) 监控点历史记录

楼宇自控系统内所有监控点的历史都自动存放在有关的网络控制器内。模拟量输入监控点应该每半小时取样本一次,而过去24小时的记录随时可以被用户提出来分析研究。至于两态的输出及输入在过去十次的改变亦记录在网络控制器内以便随时用作参考之用。

B) 动态趋势记录

用户可根据需要利用动向趋势软件应用在系统内任何的监控点,抽取样本的时间可从一分钟一次至两小时一次,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每个网络控制器最少可以储存五千个样本资料。

5) 累积记录

每个网络控制器拥有下列的累积记录,若累积记录超过用户所定下的限额,系统将自动把用户指定的警告讯息发放出来。

A) 运行累积记录--例如水泵的运行累积时间记录

B) 模拟量及脉冲累积记录--例如用电量

C) 发生事项的累积记录-例如水泵、风机启/停的累积次数

5结束语

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5篇

关键词: 华东 智能建筑 优势 WTO 挑战

一. 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_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_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_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_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_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 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_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6篇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体。主动顺xx市化需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破除土地和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践证明,楼宇经济对城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温州现代化的核心区域,随着城市东扩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楼宇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土地要素的`制约更要求我们把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区政协经济组委员把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在调研视察、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镇(功能区)、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区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各类楼宇资源150多幢,其中纯商务楼宇45幢,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51家,从业人员14406人次,工商注册总资本达146亿元。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4幢,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24幢,共创税亿元,税源归支配的为亿元。目前全区重点跟踪的已建楼宇项目37个,包括已形成规模的财富中心大厦、华盟广场、国信大厦、发展大厦、中通大厦以及重点关注的恒隆商务广场、工人文化宫大厦、华跃大厦等招商类楼宇项目。在建项目4个,包括鹿城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18万方)、置信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万方)等;计划建设项目20多个,主要包括滨江cbd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开发用地面积万方,建筑面积万方)。

(二)建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楼宇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楼宇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区发改、经贸、财政、建设、国税、地税、工商、规划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小组,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协调机构,联席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楼宇经济工作协调会,进行沟通信息,商讨制定楼宇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注重对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引导。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开展楼宇经济发展调研考察活动,借鉴杭州等地有关楼宇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视野,精心谋划楼宇经济发展思路。

三是推广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我区的税收“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基本上已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楼六员八人”,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证照代办等全方位服务。

(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

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楼宇经济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奖励暂行办法》、《楼宇经济发展产业导向目录》和20xx年新出台的《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星级商务楼宇评定工作实施意见》等一些列政策文件,对楼宇开发、招商、企业入驻和楼宇管理等方面给予跟踪服务和进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有力的推进我区楼宇经济发展。20xx年创建了楼宇服务中心楼宇信息库,全面反映全区45幢楼宇信息情况,为楼宇招商和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基础。

(四)有力推进了一批重点楼宇项目

近年来,我区通过积极帮助招商主体拓宽引资渠道,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办理工商证照、税收申报等手续,加强协调,为入驻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推进了财富中心大厦、万鹰国际服饰创意园、华盟广场、恒隆商务广场等一批重点楼宇项目,促使企业落户我区。为我区楼宇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客观基础,定位好发展模式。

二、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商务楼宇刚刚起步,楼宇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中心城区和先进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在发展规模、功能配套、发展层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特色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区商务楼宇产权分散,管理主体多元,有业主自行管理、有物业管理、有分层业主受聘管理等,直接导致楼宇企业入驻率低、产业层次低、关联度低,现有楼宇结构难以形成特色的具有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的楼宇,不能适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端化、集聚化、项目化发展服务业经济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

二是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受滞约。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商务楼硬件严重滞后,配套环境亟待改善,部分商务楼在开发时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交通、停车、电梯、市容卫生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影响着楼宇经济的发展;商务楼宇的职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物业管理能力不高,影响整体商务楼宇的档次,难以吸引具有产业引领的企业入驻。

三是税收占比不高影响发展能动性。楼宇经济对于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即抓“税源经济”的关键点。目前,我市实行的是市与区条块结合的税收征管模式,将一些上规模、有实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税收归口市级管理,而为这些企业提供楼宇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义务则由我区承担,形成了财权与事权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和开展工作的灵活性。从我区45座在运营的楼宇看,税收贡献比重较低,去年楼宇经济共创税亿元,税源归支配的为亿元,仅占30%左右,楼宇经济作为培植税源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招商氛围不浓,与主城区地位不匹配。一方面,我区楼宇经济的氛围尚未正式形成,各部门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模糊,认为楼宇经济只是办公楼的出租或销售,是“出租经济”“房产经济”。另一方面,街镇作为楼宇经济的主战场,由于要应对大量的社会管理事物,对发展楼宇经济的精力投入不足。

五是政策奖励不够到位。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尽管我区已出台了《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因其扶持面不广,力度不高,尤其是对引导楼宇经济有序集聚发展,推进楼宇招商,调动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性和入驻企业创税奖励等方面的政策较为欠缺。如奖励资金的发放手续繁琐,受益条件不明确,发放时限过长,有的长达2年,个别街镇还无端干涉奖励资金的使用,奖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受制约。特别是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相比,财政扶持力度明显较弱且政策制定导向性不足,对于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楼宇,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区正处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机遇,需要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做法,进一步制订完善自身的政策措施对顺利开展我区楼宇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三、加快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对策建议

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金融、贸易、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空间集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如信息产业、住宿餐饮、教育文体、公共管理等产业,这就必然会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要立足我区实际,用前瞻的眼光,宏观的视野,开放的思维研究和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

(一)调整楼宇结构突出特色品牌。要强化楼宇产业定位,着力拓展产业立体发展,努力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特色。

一是要找准特色定位。结合我区产业特色,科学规划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明确楼宇的特色功能定位。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促进创意、软件、金融、电子商务等同类业态相对集聚。

二是要培育特色楼宇。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特色楼宇。深入推进“退二进三”城市有机更新,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

(二)盘活存量改善基础设施。要加大楼宇资源的整合盘活力度,为楼宇的持续发展建构优质平台。

一是要做足增量。统筹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新增楼宇快建优用。全面开展老久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挖掘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

二是要做活存量。切实改造提升停车、电梯配置和内部装修等物业品质,努力解决部分楼宇没有“买点”的尴尬。鼓励企业依据楼宇定位和市场需求。采取自筹、联营、入股等筹措资金,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着力改善楼宇周边市容环境、交通设施和停车状况,完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是进一步扩大楼宇经济容量。将商住楼纳入楼宇经济管理,有效引导商住楼宇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立足于调动开发商、入驻企业和所在地政府的积极性。

一是理顺税源结构,打破市属、区属企业界限,实行属地统一征收、统一监管,分税种或按比例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入库的属地征收办法。

二是出台楼宇经济专门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政策要有力度,对楼宇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入驻企业和自主经营自建楼宇开发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政策要有门槛,可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按照开发面积或投入情况给予重奖重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通过“以奖代补”、“一企一策”等方式给予有力的财税扶持,以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在我区集聚。培养品牌楼宇,对楼宇出租率高、企业注册率高,楼宇纳税额高和物业管理好、经济质态优等特色楼宇的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政策要能调动积极性,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调动街道积极性,以形成楼宇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明确优惠政策,促进招商引资。

一是创新招商机制,着力引进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服务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

二是整合现有的优惠政策,积极推介宣传,充分展现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强化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扩大我区功能特色的影响力。强化楼宇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管理。

三是加强督察促进优惠政策确实落地,能让楼宇物业及时有效改进硬软件设施,以便留驻现有入驻企业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确保入驻率。

(五)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要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积极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优化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流程,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立完整、动态的楼宇经济信息资料库,对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二是要优化机制。建立以街道为责任主体,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监管体系。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家居电气设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它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各国科技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是通过多种现代高新技术、综合交叉、集成创造后形成的。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和新的技术增长点。因此,研究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多种高新技术,面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从自动控制、空调自动化系统、供配电照明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阐述了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的电气设计技术。

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控,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又舒适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同时大大的提高大厦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将计算机网络及接口技术应用于楼宇自控系统。它通过系统的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集中管理和各现场控制器的分散控制实现对建筑物内水、暖、电、消防、保安等各类设备综合监控与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中央监控管理中心上的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对所有设备进行操作、管理、警报等,同时通过网络实时地获取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报告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接口技术将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不同楼层的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起来,通过联网实现各个子系统与中央监控管理级计算机之间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信息通信,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功能模式,即集散控制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通常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及保安监控系统等子系统。

2 空调自动化系统

空调系统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能产生重要影响是空调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对智能建筑运行节电节能的突出作用。这种作用是对“智能”系统进行投资的重要回报。

智能建筑通常具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并为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环境。因此,用大面积空调建立一个可控制的人工环境则成为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楼宇自动化系统意味着整个建筑物的空调设备控制管理的计算机化;于是,建筑物内空调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就成了构成智能建筑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供配电照明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一般从市电高压10kV取得电源,称为供电;然后将电能分配至各个用电负荷称为配电。采用各种元件(如开关、导线等)及设备(如配电箱、变配电装置、UPS电源等)将电源与负荷联结起来,即组成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

近年来,智能建筑在国内外不断兴建,智能化设备(如CA设备、OA设备、BA设备)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给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设计时,必须考虑为智能化设备提供可靠的供电电源。尤其智能化设备的核心部分为计算机,因此,必须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所以智能建筑供电设计在考虑备用电源,必要时配置自备发电机组。

供电的质量是保证智能化设备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供电电源电压的波动,波形畸变,多次谐波均对智能化设备产生干扰,导致数据丢失,控制过程中断或控制误动作等,都对供电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必须保证为智能化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为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设计首先应当符合建筑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又是一种消防安全设备,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

5 智能大厦中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智能大厦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智能大厦弱电系统由BAS、OAS及CNS三大系统组成。这就要求采用计算机监视与管理,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网络,OAS用于大厦内种类信息共享和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用于实施大厦内通信方式和网络管理的通信与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6 通信系统

智能建筑中通信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楼宇内部人员和设备的有效信息交流需要依靠楼宇内部的通信系统来实现。同样,为了实现楼宇内部与外界人员、设备的有效信息交流,需要楼宇的对外通信接口来完成。因此,为了实现楼宇内、外部信息高速、高效、准确的传输就需要我们对通信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智能楼宇内部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8篇

1.1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作用楼宇自控系统是整个智能绿色建筑系统中,管理设备最多、涉及内容丰富、系统复杂、涉及管理控制范围最广,是智能绿色建筑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设备控制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和安防控制系统构成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三大子系统。其中,绿色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由智能楼宇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监控巡更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广播系统及车场管理系统所组成。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有如下基本功能:

1)实时对智能绿色建筑各个子系统的重点设备节点进行监控,将较为分散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协同控制,并利用图形、文字等直观的方式将设备运行情况传送给管理员。

2)执行管理员控制指令,管理受控设备的运行。

3)动态反馈智能绿色建筑各设备子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形成记录报告。

4)对智能绿色建筑设备的数据自动记录,并为综合信息数据管理研判提供数据支持。

1.2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一般分为集散式和现场总线式两种结构形式。

1)集散式(DCS)。集散式,即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应用较为普及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结构形式,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特点,通过两层网络的结构形式,可对三个层级的设备进行控制,它是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出的一种控制理论和结构形式。集散式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智能绿色建筑现场设备信号的采集、分析、控制等,来实现设备现场的控制过程。设备现场控制器由人机交互平台和控制处理中心两部分组成,计算机和操作台构成了人机交互平台,集散式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处理中心实现系统的离线配置和在线监视及控制。集散式控制系统有较强的可靠性,当受控设备出现问题时,仍能独立运行和控制。随着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集散式控制系统已逐步被现场总线结构形式所取代。

2)现场总线式(FCS)。现场总线式,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形式(FCS:FidlebusControlSystem),智能绿色建筑中现场受控设备的仪器仪表、现场总线、控制计算机等三部分组成一个标准的现场总线式,其核心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对于集散式系统来说,现场总线式具有实时、稳定、便捷、低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智能绿色建筑受控现场,弥补了集散式系统的不足,从信号、传输和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它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主流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一般都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现场总线式控制系统已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替代,将成为第5代楼宇自控的结构形式。

2如何才能设计好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作用是对智能绿色建筑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智能绿色建筑的水、电、暖类机电设备涵盖内容杂,关联技术多,各专业既独立成系统,又有相互交叉,为此,造成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才能设计出功能全面、管理便捷的楼宇自控系统,成为了设计师较为棘手的问题。

2.1熟练掌握智能绿色建筑国家规范和楼宇自控系统的综合知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所涉及的设计规范和绿色建筑系统知识,是设计师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相关建筑标准是重要设计规范参考。此外,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绿色建筑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综合了各类智能绿色建筑设备,各专业知识以及相互发生关系的知识点和接口必须要掌握。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在设计时做到游刃有余。2.2做好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1)做好业主需求分析。楼宇自控系统最终是服务于建筑,不同的业主对于楼宇自控系统的理解以及功能定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满足业主的使用需要至关重要。而且楼宇自控系统对于大部分业主显得过于专业,让一个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智能绿色建筑需求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和业主方沟通,潜移默化的在智能绿色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等基本建筑知识方面,对业主进行知识普及,确保沟通有力,提高设计前期落实业主需求的工作效率。

2)做好智能绿色建筑中可能应用的各类机电设备需求分析。在智能绿色建筑的各类机电设备中,空调、动力、照明、给排水设备等是主要机电设备,对此类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进行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时应充分理解水、电、暖通等专业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清楚整个楼宇自控系统应包括哪些内容、达到何种深度、实现哪些功能等。

3)做好前期配合协调。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所涉及的机电设备种类繁杂,因此在进行系统前期设计时,一定要与机电专业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专业需求及设备功能,并在设计前期就要明确控制设备的配电箱二次回路、设备接口等需求,并确认与其他专业的工作接口界面等。

2.3抓好后期楼宇自控系统深化设计的及时跟进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随着工程项目建筑设计的进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设备专业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楼宇自控系统进行设计,尽可能的跟上业主的需求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深化设计不仅在方案设计中应积极开展,而在后期项目施工图设计中更应作为重点认真对待,使其系统的功能方案得到进一步延续和贯彻,从而确保整个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结语

数字楼宇调研报告总结 第9篇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高温,很多专家给出建议,智慧城市不能只停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那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和应用作支撑的盲目举动,只会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观念革新、各种信息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而非技术。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仍要抓住提升市民生活的体验这个最终目标。

在2014 年3 月22 日由中国工程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和CSST成员企业智慧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支持的“城市与生活的智能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就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市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徐扬生也点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的目的——讨论如何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城市和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上,数十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对构建智慧城市所需的关键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文化提出见解,同时为我国家城市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在演讲中,首先抛出自己对“智慧城市”的定义。随后,李德仁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即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端运算建立的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全面感知和控制,并提供智能服务。针对物联网采集海量的数据,包括较为典型的地理空间、视频等几类大数据的分析,李德仁提出,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既是前瞻性科学问题,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它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深圳市城市规划和国土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在主题为《GI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业务重构》的演讲中提出,与城市发展相伴随的问题越来越多,智慧城市是人类解决城市问题的探索之一。从解决问题的路径来看,智慧城市是通过开发利用网络空间来解决城市地理空间的问题。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可以对传统的基于地理空间的各类业务流程、作业模式进行重新构造,并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各种问题。这种重构可以认为是智慧城市环境下相关行业的智慧转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义。

同时,潘云鹤在演讲中也提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研究的课题非常多,既有经济学方面的,又有城市规划方面的,还包括智能建设、智能家具、智能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因此,潘云鹤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大平台,当前信息领域的各个技术都可以在其中得到迅速发展。

从智能管理到智慧城市

基于多年来对多媒体、视频处理、模式视频等方面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IEEE 院士汤晓鸥在发表《大规模城市人群监控》主题演讲时提出,香港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大型公众事件中的群体行为带来了诸多公共安全和交通方面的问题。人群管理也是车站、主题公园、会展中心、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汤晓鸥正在研发用于人群管理的多摄像头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该系统基于一系列智能视频分析的关键技术,例如人群特征提取、人群分割、人群密度估计、行人计数和人群流速估计等。同时,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包括估计公共场所的人群疏散时间、聚集速率和人群非法入侵检测等,可协助警察和安保人员制定合理的方案,作出及时的决策,确保公众事件中的公众安全,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IEEE院士、IFAC院士秦泗钊在主题为《智能楼宇的能效策略优化技术》的演讲中指出,为了满足楼宇制冷的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需求侧响应对楼宇制冷用电进行优化的削峰和错峰,从而降低电力高峰时段的负荷。为在楼宇用户端实现“时变电价”的用电需求响应,未来需要采用具有实时反馈和预测能力的楼宇能效策略智能优化技术:利用时变电价信息、商业楼宇的实时负荷信息、天气预报等环境信息,基于实时优化和模型预测反馈控制技术,以及商业楼宇建筑材料固有的储冷能力,提出面向商业楼宇制冷的能效策略智能优化技术。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则提出了对智慧安全城市的一些思考:第一,要实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的现代化,还有诸多的理念、方法与技术有待于思考和创新;第二,构建智慧城市,并在城市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中关注和落实安全要素,是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从环境治理到智慧城市

多年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李行伟分享了香港近海水质预备系统的研况。李行伟介绍说,香港近海水质预备系统基于多年来在浮射流理论、水质模型和赤潮预测等多方面的研究,综合了水质预报、管理和三维可视化等功能,大大有益于香港的环境管理。同时,李行伟指出,该系统建立在互联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之上,使有关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程序传达给公众,使公众能够参与其中。未来,香港近海水质预备系统还可以拓展为一个涵盖珠江三角洲的大型水环境管理系统,以应对未来复杂的跨区域性水污染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主题为《城市矿山给力智慧生态城建设》的演讲中强调“智慧生态”。陈勇认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强调建设智慧城市必须重视污水问题、垃圾问题、粪便问题和其它废物问题,并从废物循环再生利用多角度阐述了发展“城镇矿山”的重要性和内涵。通过发展“城镇矿山”,既可解决智慧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可使大量的废物资源得以再生利用。

最后一个演讲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邹经宇是建筑评价方面的专家,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的主任。邹经宇在《重塑和谐文化与行为模式——从节能减排到智慧城市》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在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建筑物节能减排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效、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