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优选17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2-08-19 13:15:42193

年味作文(篇一)

年是一艘轮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载满浓浓的亲情。年是鞭炮齐鸣,年是阖家团圆,年是那墙上贴着的一张张倒福,年是风花雪月中围坐在一起的一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晚上,街道上可就比以前冷清多了,马路上只有星星点点来往的车辆,风的呼啸也已经掩盖了那些喧闹的声音。人们一定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吃年夜饭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回到家里,扑鼻而来的一阵香气浸入我的鼻孔,让我乐不可支,是饺子!上午妈妈买的饺子皮,加上她精心制作的白萝卜大肉馅料,放在锅里一煮,便成了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美味。我匆忙地洗了洗手,抓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塞。好烫啊!我张着嘴巴哈了半天才把饺子咬开。

鲜美的肉汁配着白萝卜的清香,仿佛给我的内心注入了温暖的汁液。

“嘎嘣”一声,咦!这是什么?我在肉馅中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想起来妈妈说,吃到硬币的人一年都会有幸运之神庇护呢!拿着银光闪闪的硬币,我咧开嘴巴笑了。

一家人喜气洋洋吃过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后,众所期待的春节晚会开始了。有的唱着甜美的歌,祝福新年的到来;有的说着逗人的相声,告诉人们世间真理;有的演着滑稽的小品,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年的味道温暖而馨香。

在中国的众多节日中,我唯独喜欢过年,喜欢年那香甜而温馨的气息。

年味作文(篇二)

又是一年辞旧岁,不知不觉中,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身边的人们好像都忙碌了起来,有回乡的、有釆购年货的、有走亲访友的,大家仿佛都沉浸在“年”的氛围之中。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

还记得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般的虔诚,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除夕夜里,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父母家人一起,守着电视里的春节晚会,熬啊熬,熬得凌晨的钟声响起,爬到自己能爬到的最高处,看满城烟花燃起,那种记忆,那种乐趣,深深的留在了记忆里,成了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

过年,仿佛成了公式化的流水线作业,过年已经不是记忆里的那个味道了。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好想在回到过去,重新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年味作文(篇三)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一群小孩子捂着耳朵在屋前放起了鞭炮。“啪”地一声,吓得我全身一抖,扭头就跑。

“天天,快回来包饺子啰!”家里传来了妈妈的叫喊声。“来啰!”我一面答应着,一面朝家里跑去。一到家,发现大家都已经围在桌子旁边,准备开工了。我赶紧洗了手,坐下来。正当我准备包第一个饺子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等一下!先贴完对联,放完鞭炮再包饺子也不迟嘛!”我转身一看,是风尘仆仆地刚从外地赶回来的舅舅。“哦!是小豆呀!好吧!那我们就先贴对联儿!”奶奶笑着说。

舅舅从袋子里取出了一副对联,与爸爸一起在门框上刷上浆糊,然后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我们几个小孩子帮不上忙,就拉着奶奶的衣服求她给我们讲故事。“好,好,你们几个小鬼精。”奶奶慈祥的笑着,给我们讲起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由来:传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做“年”,它可恶极了,十分喜欢吃人,所以人们都很怕它。后来人们发现“年”非常怕红色和“噼啪”声,于是在门外贴了红红的纸条,在屋外放起了鞭炮,于是“年”再也不敢来了。我听了,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贴完对联,就开始放鞭炮了。舅舅一点燃鞭炮就跑到一边,捂住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鞭炮声种,年味不知不觉又浓厚了许多。

弄完这些,我们赶紧回到屋里开始包饺子。包饺子对于我来说,是再困难不过的事了。每当我捏好了饺子,那里边的馅儿就都迫不及待似的,从面皮的缝隙里钻了出来。我急了,又用小拇指把馅儿给戳了回去。当我把左边的饺子皮捏紧时,却发现右边的馅儿又偷偷溜了出来。我哭笑不得,觉得它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我把头伸过去,发现妈妈和奶奶包的饺子就像一个个元宝!漂亮极了!奶奶看着我,慢慢地对我讲起了饺子的含义:饺子,谐音“交子”,是新旧交替的意思,寓意着吉祥如意。它的外形酷似一个元宝,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我听着奶奶的解释,点了点头。我瞟了一眼爸爸包的饺子,“坏笑”了起来。爸爸包的饺子比我还差,不过,倒是像极了“海参”!弟弟满手沾满了面粉,趁妹妹不注意,就在她脸上涂了一笔。妹妹见了,也在弟弟的脸上画起来。我喊了一声:“喂!你俩干嘛呢……”话还没说完,弟弟就在我脸上添了一笔白胡子。于是,家里就多了三只“小花猫”。

饺子包完了,奶奶把饺子放到锅里去煮。不一会儿,饺子就煮熟了,我往锅里一看,咦?怎么有只巨无霸饺子呀?再一看,原来是爸爸包的“大海参”呀!

在大家的谈笑声中,在屋外的鞭炮声中,在屋里的饺子香中,我度过了一个充满“年味”的除夕夜……

年味作文(篇四)

一阵鞭炮声响彻田野,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筹备每年一次的团圆年饭,忙得不亦乐乎。

过年的由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年”兽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炮响,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用以驱赶“年”兽,后来人们把这个日子称为过年。

除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最期待过年的要数每家每户的小孩了,因为每到过年,我们可以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

过年之前,我一直在长沙,因为在长沙没有小伙伴玩耍,所以我很盼望过年。我会时不时问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妈妈被我问得不耐烦了,她只说“快了,快了”。腊月二十六的晚上,我很兴奋,因为我终于可以回老家了,可以和我儿时的朋友好好叙叙旧。

每年除夕,远在外地的亲人都会回到老家,而今年令我最期待的是两个姐夫的到来。我们家为了他们的到来准备了很久,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来到我们家过年,更让我期待的是大姐夫带来的各种零食。我们老家的习俗是过年必须要“守岁”。大年三十的晚上很热闹,因为大家都在期待新年第一天的来临。当十二点来临时,各处都放起了烟花,轰鸣声响彻云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王安石所作,在声声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年味作文(篇五)

过年,是每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过年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用各种活动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年味也由此不同。

今年过年,我来到了橘子洲去看灯展。夜晚,漫步在湘江边上,河边清新的空气紧紧把我围绕,微微的晚风,带着河流的气息,拂过我的脸庞,像小时候母亲抚摸自己一般轻柔。江面倒映出两岸的万家灯火,波光粼粼。使人不禁在这优美的环境中陶醉自我。

买好票,走进灯展,首先映入眼帘的事一个巨大的紫色葫芦灯,往里走,穿过一道有一道闪闪发光的灯门,来到各种由灯制成的给种国家的特色建筑面前,我不由得为之而惊叹,罗马的斗兽场,哈萨克斯坦的房屋,……它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国家的特色。继续往前看,来到一座巨大的龙凤灯前,这是整个灯展最大的灯。左边是龙,右边是凤,龙凤和鸣,这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动物,也是中国的象征,龙凤灯展现的不仅是龙凤和鸣的积极活力,也是中国日益富强,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象征。

走过展示外国特色的灯展,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灯展前,这里的每一展灯都代表了中国特色。看,那座丝绸之路灯,里面的骆驼和各种瓷器都说明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中间是一幅地图,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图,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化。也是中国对外的一种友好方式,我相信,其沿线国家肯定会像曾经在丝绸之路中一样与中国友好交流与合作。在往前走,是一条在海中腾飞的中国龙,它意味着中国也会像这条龙一般,一飞冲天。在龙的旁边是鱼灯,这肯定寓意连年有余了。

灯展的美丽与魅力还有许多,这次灯展,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这个年味,与以往相比,是一个不一样的年味。

年味作文(篇六)

放寒假了,农历过年就要到了。

每当过年的到来,大街上,商场里,超市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因为过大年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大家都会买一身喜气的衣服,还有很多年货,要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大年二十九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开着车满载而归,我们买来了好多烟火,还有对联灯笼,我们全家分工合作,爷爷奶奶和妈妈负责做年夜饭,我和爸爸贴对联挂灯笼,我帮爸爸撕双面胶,爸爸贴好双面胶,把对联一张一张的贴到了门上,还有窗上,贴完了对联再挂灯笼,我和爸爸把我们的整幢房子打扮的好喜气,红红火火的,太好看了。

忙完了我们的事情,我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原来是妈妈在做我喜欢吃的红烧肉,闻得我直咽口水,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奶奶叫我们用餐了,我马上奔到餐厅,看到了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接着我们全家就团团圆圆的做下吃年夜饭,吃了年夜饭,我还拿了大人们的红包,奶奶说让我把压岁钱放到自己的枕头底下去,这叫压岁,祝我一年比一年懂事,一年比一年进步,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客厅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看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个精彩的节目,到了中央电视台钟声敲响的时候,新的一年开始了,爸爸早就在外面点燃烟花,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们一家全都跑出去看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好美,像仙女白撒花一般,天空中到处都是,听着烟火一个个的震响,心里好激动好兴奋。

过年太好玩了,好想天天能跟过大年一样。

年味作文(篇七)

科技越来越高速发展,但如今年轻人参加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淡。而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却也避免不了“被冷落”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年味越来越淡。

犹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就是从期末就开始期待放假、期待过年,然后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也不顾书包里或好或坏的成绩和成堆的作业,天天跟着父母亲四处买年货和买新衣服。我妈老说我那时候皮得跟个儿猴儿似的。年前还得买春联纸,我来写;买窗花,打扫卫生等等等等。除夕要守岁,要在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奶奶生的多,自然子孙就多,一到过年过节就有好几桌,热闹极了)。年后初一至初六,我就会和父母亲一起去向各家亲戚拜年,孩子们向长辈们送上祝福语,长辈们就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表示祝愿。过年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看花灯,放爆竹,还有每年都有的春节联欢晚会。实在热闹。

而如今,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放烟花又因为年龄见长而对这种“小孩子”玩的游戏不感兴趣,更不用说还有“保护环境,严禁烟火”的规定了,衣服又只要拥有了无敌的校服就已经足够。这也有可能是年纪越大,心理就越“平静”吧。

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的一定要过的。而现在物质丰富了,春节好像没有了那种味道。

但它到底是春节,春节的快乐总是其他时候不能相比拟的。就算我现在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即使是放假,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春节过得挺开心的。年前每天早上十点多起来,满足了我一个学期早起上课的懒惰之心。而且每天吃得都很丰盛,餐餐大鱼大肉,直接导致我胖了好几斤。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拜年,不认得的亲戚直接喊“伯伯或伯母”。即使我妈天天催我写作业,天天催我搞学习,但乐观的我对此一点都不在意。我觉得吧,春节就是一个彻底放松的好机会,那么长的假期,总有那么几天能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玩个痛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即使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但春节就是春节它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年味作文(篇八)

我和同学们来到了鸣鹤古镇,这一次来,不是来玩的,而是去寻找年味,来参观的。

同学们陆续到达鸣鹤古镇,寻找开始了,还没有进去一阵阵香气就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咽一口唾沫,走进去便看见五彩缤纷的美食琳琅满目,红的冰糖葫芦,白的年糕饭,黄的老鼠糖球。也有不少小玩意,有卖灯笼的,也有卖春联的,有卖风车的,也有卖玩具的。同学们不是自己拿出钱去买的,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买吃的,就连我们组的组长,副组长都冲上去,早就把寻找参观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要不是家长们提醒,只能带食物回家了。寻找开始了,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照相机,一张一张的拍了起来,一会儿拍下灯笼,一会儿又拍下冰糖葫芦,拍照声络绎不绝,像一个个时钟似的,细小的声音毫不停歇,有时安静了一阵,又立马上接了上来,看同学们认真的样子,我也有了干劲一边跑,一边一起拍。

回到家,看着照片,吃着还没吃完的食物,任务完成了。

年味作文(篇九)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到处都是年味,可是年味在哪呢?

我问妈妈,妈妈说:“你去车站看看,那儿会有年味的!”我马上动身,向车站前进。到了车站,那儿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说话粗大的农村汉子,有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他们的形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回家。我找到了年味。

我问爸爸,爸爸说:“你去饭店看看,那儿会有年味的!”我又起身向饭店前进。到了饭店,里面的情形与车站一模一样,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年17狗梗沟昀锵财笱螅募恕N以谀嵌业搅四晡丁17

我问哥哥,哥哥说:“你去大街上看看,那儿会有年味的!”我又动身朝大街走去。一路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买春联、挂灯笼……我又在那儿找到了年味。

春节了,这真的是个年味无处不在的节日啊!

年味作文(篇十)

中国有春节,外国有圣诞节,而我认为春节与圣诞节最不同的,就是圣诞节代表一种祝福,一种祈祷,一个享受生活的假期;而春节除了祈福,更看重于团聚与一种归属。我们可以把春节比作一次机遇,这是一次休息的机遇,一次回家的机遇,一次幸福的机遇。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唯一一种父母允许子女长大后依然回家的动物,而春节作为展现这种习性的最好的机会,一直被人们注重。因为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团聚的幸福,一种回家后的归属感。浮于表面来说,春节是为了团聚,是幸福的,更深层次的讲,春节代表着辞旧迎新,代表抛去旧年中的困难,规划新年中的事业,代表一种真正的享受生活!

春节,回忆,享受,期盼!

又到一年的末尾,空气中开始弥漫着若有若无的年的味道。灯笼依旧挂,对联依旧贴,鞭炮依旧放。对于我来说,年味还是那充满了甜豆沙的汤圆。

年味作文(篇十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时间进入腊月,每个人眼中的年味也不一样。

大人们眼中的年味在哪儿呢?小区这几天被装饰得多姿多彩,原来干枯的树枝在保安叔叔的帮助下,重新“长”出各种颜色的叶子和花朵,为小区添了一番生机。绿化带里的大喇叭也时不时放着欢快的歌曲,大门口挂满一排红灯笼,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可能就是大人们眼中的年味吧!

爸爸妈妈眼中的年味在哪儿呢?不知不觉,家里的冰箱在爸爸妈妈的操作下已经容不下任何东西。一到休息日,他们就开始大妇除,妈妈洗衣物,整理卫生间、厨房,爸爸擦玻璃,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迎接新年。也许这就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年味吧!

我眼中的年味在那儿呢?它不像别人眼中的压岁钱、新玩具、新衣服,而是这一年结束后,我的年龄和成绩同时增长,这些收获背后都是我的汗水、努力和坚持。

小朋友们,你眼中的年味是什么呀?

年味作文(篇十二)

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我就想迫不及待的回老家过年了,离放假的日子近了,而我心情也异常激动,不知道是为了回老家还是快要过年。

终于要回老家了,当我走在家乡的大路上,阵阵鞭炮声声入耳,一阵阵欢声笑语,而家家门上都贴着大红纸挂着心对联,一片欢乐气氛,我提着小皮箱走进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想着过年真好。

终于到了30号晚上我强忍着睡意撑到了12点,走到楼下跟爸爸妈妈一起搬出我家买的鞭炮点燃,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只见那鞭炮飞上天,我趴在窗子上抬头仰望天空看着一朵朵礼花在天空散开,我开心极了!!“叮叮铛,叮叮铛!铃儿响叮当~~”只听见一阵铃声传进我的耳朵里,我接起电话,那边传来我同学的祝福,我也祝福她,一起笑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走亲访友,呼朋唤友,一起庆祝着这个节日,然后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聊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成就或讲对今年的奋斗决心。个个面带笑容。年味十足。

年味作文(篇十三)

小爹小妈要回来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奶奶甭提多高兴了。在电话通知我们一家、姑姑们一家腊月二十八都回去之后,奶奶赶紧放下手里的活,一个人乐呵呵的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小爹小妈在浙江打工,有将近十年没有回家了。像这样的团聚,好久没有了!

小爹小妈一进门,奶奶因长期劳累佝偻的背似乎也挺直了许多,一下子硬朗起来。像一团旋风,奶奶从这个屋子穿梭到那个屋子:一会儿给自己的儿子儿媳找拖鞋、倒茶水,一会儿给三个孙子外孙子分鞭炮、找零食,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深深的皱纹里漾满了笑意。

爷爷,爷爷哪儿去了?我拿根烟跑到屋外院子里找爷爷。

哇,太壮观了!雾气缭绕,香气四溢,柴火灶膛里栎树棒子柴劈劈啪啪作响,火舌舔着十八丈的大铁锅底,唱着欢快的火—火—火—火—火。原来爷爷早已开工了,架起了蒸笼,在柴火灶上蒸蒸日上了呀。

开饭了!清蒸鱼、米粉蒸肉、酸菜扣肉、干煸牛肉、猪蹄子藕汤,还有炒菜、凉菜、干菜和油炸的麻叶、金果条、丸子、对虾,哎呀,用爸爸的话说:小时候十几年没吃过的好东西现在都吃得到。小爹不忘调侃一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代表。

哈哈哈————大家都笑起来!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大人们的脸上晕染了一层浅浅的酡红色,小孩子们的脸上沾染了一圈油光色。

饭后,一家人聚在院子里扯闲篇,盘点马年的收获。

小爹打头阵:看看。小爹掏出两个本本,我一瞅,一个是定期存折,一个是机动车驾驶证————原来小爹存款有六位数了,今年还拿到了驾驶证。嗬,厉害!

姑姑说:我也有。我一看,也是个崭新的机动车驾驶证。难怪姑姑今天开着自家的新车驾临。

爸爸妈妈呢,不用说,当然是20xx年双双晋级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你们三个小同学呢?爷爷奶奶把目光转向我们三个。

姐姐、哥哥和我一一报告了期末考试成绩,爷爷奶奶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大红包。

又赚了!哥哥一蹦老高。

爷爷、奶奶,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姐姐和我急着发问。

当然是你们啦!你们都回来,我们什么都有咯。

是呀!

有团聚才叫过年啦!

年味,不仅是热闹、团圆、祝福,更是爱的味道。我们感受着爱,长辈们付出着爱。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将这份充满着爱意的年味永远传递下去。

不知不觉,暮色降临。我抬头远望,只见一盏孔明灯正缓缓升起,我急忙闭眼许愿:祝愿有爱的人们都能平安、健康、快乐、幸福!睁开眼,孔明灯已变成了深邃夜空中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我知道,它一定载着我的祝愿越飞越高了。

年味作文(篇十四)

年是什么味道?年难道是饺子的味道?年难道是汤圆的味道?

这次,老师让我们在这场“抢红包”的游戏中,来回忆年的味道。老师说好了规则,让我们每人说出一个春节的传统习俗。同学们纷纷提到什么剪窗花啦,贴倒福啦,做灯笼等,这些习俗我都没经历过。

可是,我在初一时做了一件春节的习俗,你知道吗?

我和姐姐走在去世纪广场的路上,望着天空,孔明灯可真多啊!如同一条长长的龙往北方飞去。我和姐姐也买了一个孔明灯,我们小心地把它的四个角打开,生怕把它弄坏,先慢慢地把它粘在一起的纸拉开,再把孔明灯上上下下都查了个遍,确信它没有破损后,再掏出笔,写上自己的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将孔明灯的四个角拎起来,姐姐用打火机把它的火绒点燃,孔明灯逐渐膨胀起来,通体明亮,我和姐姐将它送上了天空。

原来,年味需要细细品味,是祝福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年味作文(篇十五)

我们小队准备去寻找在杭州塘栖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里的年味。

我们走过去,绕过一个“大印章”,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古老的石桥,它叫“广济桥”。这座桥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他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但是它还是依然繁华。站在桥下往上看,你就会感觉这座桥是通向天上的。

走过广济桥,你就可以看到那有名的水北街了。走进水北街,你一定会看见一副人山人海的画面。我们愉快的在街上散步,走的同时我也买了一点这里的食物,味道美极了。这里有许多美食,有臭豆腐、麦芽糖、切糕、糯米丸子……等等,继续往下走,如果你幸运的话就会看见两位叔叔在打年糕,做年糕。( )

他们先是把年糕蒸好,然后放在一个大缸里用大锤子砸,我们也拎了一下,这个大锤子可重了。他们砸好后就用绳子在切,切完叔叔们就开始捏造型了,不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大元宝。

这次塘栖之旅让我深深感受到塘栖的那浓浓的年味!文/高王一

年味作文(篇十六)

上完最后一天地课,在路上颠簸一外小时之久,终于到了家。

夜晚地风吹过,似乎有那么一点寒,我打量着街道,临近过年,已经有了点年味,但,今年地年味似乎淡薄了些呢……

今年家办过白喜事,按照我们这边地习俗,称作“新年”。原应在小年前吃年饭,年饭过后直到大年初二,家里人不应去拜访他人,因为“别人不喜”。但于由一些原因,年饭被推到腊月二十九,爷爷说“新事新办”。

腊月二十九,家中仍同平时一样,没有贴新对联,没有贴“福”字,也只有寥寥地四个人,给奶奶上完香,我便入了座,门外照例是年饭前地鞭炮声,但似乎缺了点什么。

是缺了以往地年味吗?

默默低头吃饭,我想到了去年地年夜饭。

大姑妈、小姑妈一家早在上午就来到奶奶这里来,打扑克地打扑克,下棋地下棋,打麻将地打麻将,看电视地看电视……一大家子人玩得不亦乐乎,热闹到不行。到点吃年饭时,几个姑伯手一挥:“走,出去炸鞭”。而我和表哥、表妹三人也早已围在饭桌旁抢肉吃:上一盘肉串,看谁手快,边吃边玩;尽兴处我们开怀大笑,而奶奶也乐乐呵呵。等到大家都上了桌,圆形地大桌上摆满了菜,年饭,敬酒,我们兄妹三人早早吃完,去客厅各种玩耍,大人则在饭桌上继续闲话一年地收获及对新年里地展望。

以往地年饭都是这么热闹,甚至“吵闹”。过年嘛!

是啊,这才是年味嘛!

而今年,四人各占一方,没有跟我抢肉吃,饭菜似乎变得难以下咽,谁似乎也没有什么要说地,吃完饭各各散去。听着外面此起彼伏地鞭炮声,我不禁开始想象别人家热门地年夜饭。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在外地游子要提前许久抢购火车票,只为能回家过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在家地父母要在临近过年地时候不断催促儿女回家过年;我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说有家人陪伴才叫过年。所谓年味,不仅是贴上新对联,贴上“福”字,更是有亲人地团聚;哪怕没有贴上对联,哪怕没有鞭炮,哪怕没有烟花,只要亲人能够团聚一堂热热闹闹,那才有年味!

而今年,说是缺年味,实际上,是缺了奶奶,是缺了能一同过年地亲人,是缺了那份热闹。

年味作文(篇十七)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乡的年,是从“割年肉”开始的。那个时候,很多户人家,自从中秋节过后,就再也没有尝过肉味。所以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割肉”。但市场上的肉,不是随便买的,多数没有肉票的人家,都等着生产队杀猪分肉。有时一人一斤,有时一人二斤。

我们当地有一句民谚:“糖瓜子祭灶,新媳妇不来不要。”按照习俗,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过年,因此也有“二十二,接媳妇”之说。

年前的另一件大事,是炸油炸糕。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油炸糕总是要炸的。只是有的炸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全村从东头到西头,处处飘香。人们见了面都要问:“炸油炸糕了吗?”

那时候水稻很少,所以直到每年除夕早晨,才可以吃到一顿“粳米粥”。集市上大约要两斤高粱米,才能换到一斤“粳米”。但妈妈每年都要换一点,以便让我们在除夕早晨吃到这顿美餐。

年三十的中午,是一年里全家最丰盛的午餐。除了粉条炖猪肉以外,还要炒咯扎、熬干豆腐等。我父亲的拿手菜,是“凉拌白菜心”。他把白菜心一片片剥出来,先用刀斜翩成半连的锯牙状,再竖切横断,加上醋和白糖,就是可口的美味了。这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过年凉菜,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而且要把初一早晨的饺子一块包出来。很多的人家,都在饺子里包几枚硬币,谁能吃到,就预示着谁要发财。我们对面屋的大奶奶,还经常给我们讲有关的规矩。比如饺子“包完了”,要说“包好了”,煮破了,要说“煮挣了”。

我们这些男孩子,最盼望的是吃过饺子以后,到大街上去放鞭炮。生活条件所限,那时每个人至多有一两挂小鞭和二三十个地雷子。所以谁也舍不得连放。小鞭拆开后,一个一个点,按计划白天放多少,晚上放多少,初一早晨再放多少。我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石台前点燃一堆谷草,火苗熊熊,然后我们排成队,一个个从火上往下跳。还有的站到火前“烤肚子”,据说可以一年不肚子疼。

很多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写过“守岁诗”。如苏东坡的“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孟浩然的“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朱淑真的“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等。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诗,但知道这个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以很多年轻人,都聚在一起守岁。没有电灯和电视,便坐在一起玩牌或畅想未来。

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大人孩子全都要换上新衣服,然后成群结队地给家族中的长辈们去拜年。最早的时候,小孩子要跪在地上,给长辈磕头。后来不磕头了,只很害羞的问一声好。长辈们则问一问是谁家的孩子,再给我们往口袋里塞瓜子和糖。

从正月初二开始,探亲的队伍便热闹起来。姥家要去,姑家要去,姨家要去,丈人家更要去。还有定了亲的青年男女,不但要去探望对方父母,还要在那住一两天。于是,村里村外,街上路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和30年前相比,家乡的过年,有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生活富足了,肉可以尽情地吃,鞭炮可以尽情地放,电视可以尽情地看,微信可以尽情地发。但亲情和乡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大年初一,仍然是成群结队相互拜年。初二之后,仍然是来来往往拜探亲友。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