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实用5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2-04 19:19:1714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篇

1.儿童心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主要理论依据是:(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关于初中阶段的孩子的理论研究。(2)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最近发展区”中也有对于中学阶段的人的研究。(3)卡拉什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中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研究。

2.学习心理学

学以及行为主义学习观的相关理论:如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法中得到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关于学习的产生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认知心理)学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的论述。奥苏贝尔关于接受学习的理论。学生学习动机,关于集中注意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几种不同的学习类型有关学习策略的介绍。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篇

一、 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

1、研究92年大纲与20xx年大纲之异同。

2、研究20xx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

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确定,它使教师有了准绳,有了依据。 例如,92年大纲与20xx年大纲之异同,也说明它们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衔接关系:92年大纲对语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显,着重于工具性。而20xx年大纲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其实,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刘国正先生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崇武是个新兴旅游单位,为此我请学生到游览区作调查,写题为《我爱美丽的家乡——————崇武》、《欢迎你到崇武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 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 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整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如何考虑“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让学生真正从凭借的例子中找到衔接的关系,从而找到读活语文的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理解并熟练运用传承千年、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精髓。语文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也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必然能让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陶冶情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立足于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中适应并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现代教学理念;教育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课改下的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当属“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接受,教师的教学也不再是一味的授予,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对于教学无疑是一个挑战。

在改革大潮的推动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下,中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本科教学重点的同时,还必须深化教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完美衔接。

二、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

“语文”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所以我们必须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必须关注生活,不仅能够理解别人的表达意思,更要求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的。既能意会,更能言传,是学习要求达到的基本高度,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围绕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以及教学大纲要求,本人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做了以下思考:

1.传统教学观念中重学生的接受向现代教学中重学生感悟的转变衔接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被接受者,只是死记硬背课本和教师教授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对知识,甚至于人生缺乏思考,这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对学习、生活的感悟,通过思考和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这是一种知识与灵魂碰撞出来的火花,这也是教师无法直接给予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发表自己意见看法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再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发散思维。

2.与传统观念相比,加大了实际技能训练、运用的比重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以致用,学习的知识就是为了使用知识,语文可以说是最贴近于我们生活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极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能在人际交往中让别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内在修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角色相互对话的环节,以此来提高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3.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重结果轻过程,而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要求重结果,还必须重视过程

在教学中,除了教学培养重点有所改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老师不再是只扮演着严师的角色,也可以是一同学习的朋友,关爱学生的长辈。这也是新课标中“将学生放在教学主导地位”的体现,新世纪的教学观念要求培养的是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教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考高分,“高分低能”型的人是无法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考试成绩只是一个片面的量,它并不能对一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教育体系越趋完善,不论是高校还是将来进入社会,选拔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看成绩,其中越来越多的看重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作为一种已经流传千年的职业,我们可以对其不断探索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能离开其根本,“无本之木”那只是空谈,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它固有的一般原则:

1.全息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覆盖言语极其活动的全部关系和所有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基于言语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认识到语文素质的整体性,坚持从部分逐步走向整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人的精神文化和对生活的认识感悟有机的统一结合。

2.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实践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创造实践机会(例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习,此外,在教学中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生活语文化也尤其重要。

3.创造性原则

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思想,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获取确定性知识的学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从书本中走出来,去到生活中进行思考,感悟语文的人文性。

四、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教师的职业目标是“教书”“育人”,二者是不可分离的、高度统一的结合体,离开了“育人”,教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没有老师对知识的教授,那就不存在“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的成果可以很快地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出来,而“育”一个人是长期累积的结果,需要时间去考证。“教”出来的是树,只有用心“育”出来的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不能急功近利,只教书而不育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篇

摘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中学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对于中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媒体技术对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现代的初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现代初中语文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少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教学媒介是粉笔、黑板、挂图、教科书,显得沉闷呆板,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都比较低,致使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传统的课堂,电子技术媒体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无疑会使课堂效益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造情境,它呈现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音乐、视频、电子文档等,这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习氛围浓厚,并且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省大量书写板书的时间,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知识无需多讲,学生已经了然于胸。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课堂语文教学的优缺点

1.多媒体技术对于中学课堂语文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在诗词和作文方面的应用。现在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利用到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品,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示范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利用多媒体鉴赏诗词的意境美,利用多媒体辅助诗词教学,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美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感受、领会。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方法

1.以教学设计为主,辅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再先进,它也不能全面取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再好的技术,离开了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倾情投入,都是起不到实际效果的。我们运用多媒体的原则是: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则坚决不用;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要有机结合,不要一遇到声音就想到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遇到画面就要用多媒体让它活动起来,一遇到事件和现象就不厌其烦地借助多媒体任意拓展。语文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宴会菜肴中的五彩配料,而不是食盐,画龙点睛而不是处处必不可少。在中学教学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做到研读教材内容,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三个环节的活动。在具体设计某一课文中,首先得备好教材,抓住本课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紧扣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总体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撰写教案过程中,就涉及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步骤,当然还有教学后记的部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教材讲解需要和教案设计的过程为参考对象,进行可选择性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搜集课程有关的素材信息,以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方式开展课堂。语文教师加以点拨与引导,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进行最大程度的知识学习与思维拓展。

2.多媒体技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合理利用声音和画面。悦耳的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不同于教师声音的陌生载体,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建议采用教材配发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合理利用多媒体几乎突破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知识,也就是说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木复杂、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变得直观,同时也变成浅显易懂的画,而画面感通常会比文字更加感性,更便于理解。

3.发挥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的有利作用。多媒体所展示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而口说手写是一种非常耗费时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借助连续的播放,在宽大的屏幕上同时展示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观看欣赏过程中,全方位地迅速走进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信息,将有限的课堂加以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扩展。多媒体的扩大初中语文课堂容量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的节约上,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上。课本上的信息总是有限的,而多媒体则可以将书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加以全面的信息搜集,然后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更透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5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情感为驱动,以语文思想为指导的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据此,笔者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就提高园区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现做一初步总结,以与同行交流共享。

一、新课标下语文能力的内涵

新课标下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很多语文专家都认可:语文能力是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文能力一般可概括为听、说、读、写能力。

1.听话能力。新课标要求: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可见,听话能力主要包括分辨语音能力、理解语义能力、分析语段能力、概括内容能力和判断思想能力等。

2.说话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见说话能力主要包括学会汉语拼音讲普通话的能力、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意思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等。

3.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认读能力、语言释义能力、文章解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作品研读能力等。

4.写作能力。新课标明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可见写作能力主要包括思辨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联句构段能力等。

二、园区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园区薄弱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现状

1.听说能力低下。笔者听课发现薄弱初中生连清楚、连贯的说话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了。问卷显示,42%的学生因听说能力低下,导致听课似懂非懂,说话词不达意,在家庭和社会的世俗影响下,常常感情用事、表面论事。如学习《在烈日暴雨下》时,笔者让学生谈谈“祥子为何要顶着烈日、冒着暴雨去拉车?这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竟然说: “祥子想比其他车夫多挣些钱。这表明祥子比较积极向上。”这与新课标对学生听说的要求相去甚远。

2.阅读能力薄弱。从园区教研室2013-2014学年上学期初三期末质量分析报告看,薄弱初中生在古文内容理解、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课外议论文小阅读和课外散文大阅读等题的得分较低、排名都靠后。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低下。问卷显示:约59%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每周课外阅读th以内的占54%,1-2小时的占31%,2小时以上的仅占14%.很多学生连新课标要求阅读的书籍都没翻过。可见,阅读量少和阅读面窄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

3.写作能力欠缺。同样从前述的质量分析报告来看,薄弱初中生的作文均分都位列于后。平时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遣词造句用词平淡苍白、通篇假大空套话,()抄袭行为普遍,甚至东拉西扯、偏离文题。调查显示:薄弱初中52%的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约有30%的学生直言不喜欢作文。除了勉强应付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外,仅6%的学生能经常练笔,25%的学生能偶尔写写,而高达69%的学生平时不进行任何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习惯也让人担忧:仅8%的学生行文前有简单的提纲,68%的学生都没有。有修改习惯的只占18%,这与新课标“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园区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必定与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差有关,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家庭语文学习环境差。家庭语文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家长的语文教育观念、教育期望和家庭的语文教育环境。

问卷调查显示,薄弱初中生的父母因自身素质和生活所迫等原因,未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他们寄希望于学校,把责任推给祖辈,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任其自然,绝大多数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因长期缺少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和缺位家庭教育和督促,使薄弱初中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弱,信息积累贫乏,自主建构知识的水平很低,严重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生成。加上教师未能经常和家长联系,给予一定的家庭教育引导,也加剧了学生语文能力差的现状。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差的症结在于缺少阅读积累和口语交际实践,缺乏写作的正确指导和练笔训练,而学生差是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

三、改善家庭语文学习环境的.家校合作策略

提升园区薄弱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策略除了老师教的策略、学生学的策略和师生合作配合的策略外,家校的沟通合作对改善学生家庭语文学习环境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一点却是被一线教师所忽略的。在此笔者仅就改变家庭语文学习环境的家校合作策略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家长认识,摆正家庭教育位置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6篇

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更加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被引入其中,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们有了更多获取语文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创新。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其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现在的学生们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由此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必谈创新,就连最基本的自主思考都没有办法做到。其次就是部分教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无论在初中语文中加入多少新型教育方案与新型教具都无法解决我国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而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课堂刻板,在语文课堂上甚至出现了“1+1-2”这种固定答案,而语文原本是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难怪,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一直“居低不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7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习惯

再有就是要教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几种方式:

1.课堂做比较阅读

2.开发的阅读资料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解读课文

3.读写结合的教学,学生的拓展阅读为其作文做准备

4.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

5.节假日的经典作品阅读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8篇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1、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见,就是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有的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还没有阅读过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懂文本的具体深入的内容,也没有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或者是浅表层次的理解。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课堂上,教师分析文本,还是采用了庖厅解牛式的教学,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得支离破碎,不成面目,甚至断章取义。

2、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有的教师为了上课的进度,当学生刚刚开始进行讨论探究时,就急于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讨论就结束了,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效。当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时,教师又马上将自己所谓的准确答案告诉了学生,学生来不及思考,就被迫接受了教师的灌输。

3、学生咀嚼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当学生真正感觉到文本内的妙处时,正要细细品味欣赏之时,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

4、入情不够,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少。我们有时上课,发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这自然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有的文本的确需要学生之间感情的激发与共鸣,尤其是文本中的人或事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共鸣。但是,我们有的教师怕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分地入情会导致学生情感的失控,就草草结束讨论,把学生的情感唤回来,这样势必造成教学的缺失,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5、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不敢提问题。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提问的课堂,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生怕提了问题,遭到老师的难堪,甚至提问的不当被教师打住。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相违背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反复研读文本。

读懂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对文本没有一定的掌握,进行阅读教学,无疑是无米之炊,谈不出什么东西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在教学之前,将文本的理解真正了然于心,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的源源不断之水。 二是设计出合乎个性的教案。教案是上课前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的工作尤其如此,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案的设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设计出合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课程标准、还要适合自己的个性特色。在阅读了文本后,教师形成了对文本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然后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结合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和资料,最后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案。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没有目标,漫无目的,讲到那里算那里,甚至东扯西淡,教学杂乱无章,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目标的确定要客观,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词。目标是学生要学会的或掌握的,不是教师自己要做的。原来,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很大的模糊性,导致了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而不是关注课堂里学生该学会什么,掌握什么。

四是激发课堂教学的情感。记得有人在教学《背影》时,教师是带着饱含深情的朗读入手。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读到感人处,竟不禁声泪俱下,在下听的学生竟有许多不约而同地呜咽起来。显然,这样深情的朗读,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是可贵的、成功的。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不恰当的观点,都要允许学生大胆提出来,大胆发表看法,然后,对于不恰当的或严重偏离原则的意见,可以加以修正,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看待问题。

六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全是教师的讲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向学生提问题,问题提出后,也不应该立刻要求学生作答,应该让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提问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也应该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疑处而疑,从空白处设疑,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浅表的还是深层的,都要给以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

七是加强合作学习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机制。对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人单干学习要好得多。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实际学到什么为依据,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9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习惯

再有就是要教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几种方式:

1.课堂做比较阅读

2.开发的阅读资料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解读课文

3.读写结合的教学,学生的拓展阅读为其作文做准备

4.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

5.节假日的经典作品阅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散文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中”强调的是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语境意义,而不是它在词典中的规范意思。在散文中,一般是指语境临时赋予词语的附加义,即隐喻义、拟人义、或象征义。

2.要认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对于“逆境”话题,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但是要写出感动点,选择材料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成了行文的关键。

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新颖。别具一格,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材料才能够实现最大的冲击力。

其次,就是在立意上的创新。在逆境中成长,这是最基本的立意,但是,如何来体现这个主题,如何把这个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揭示出来,这是本文的'关键。

像《丑小鸭》、《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就是“逆境”话题的题材。如:我们可以巧用《丑小鸭》中的实例,发挥想象,合理构思。丑小鸭对生活不断的追求和渴望,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丑小鸭正是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和逆境,最终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但是建议指导学生最好写成记叙文。因为记叙文最容易写,也最容易出彩,最容易成功。只要能选定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写清楚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在故事中是如^v^敢的面对逆境,做到行文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尤其是在最后如果能画龙点睛写主人公走出了逆境,这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记叙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一)在教学中设计情境,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直接感知,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多创造机会,设置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热情参加到朗读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钦差大臣》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一个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表演,使学生边演边学,在理解故事脉络、人物特征的前提下,加深对这一课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像小学教师一样为学生进行朗诵示范。因为,教师认为有教材配套的音像制品就已经足够了,课堂为学生示范朗读是没有必要的。然而,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而言会更加具有感染力,并且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会非常努力地去模仿教师的范读,并且获得比跟随教材配套音像制品学习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指导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例如进行余光中的《乡愁》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富于感情地进行朗诵示范。接下来教师不要忙着让学生马上开始朗诵练习,教师要为学生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使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意义,进而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三)以多媒体为辅助,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四)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评价

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朗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取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哪里需要改进,扬长避短。教师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多去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朗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身能力。例如在进行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不参加比赛的学生做评判,既锻炼学生朗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公平的认识。当然,在比赛的最后,教师还要做出适当的总结,使学生明确未来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1.某初中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对校内各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最为翻天覆地。首先,该校组织校内教师召开了内部会议,进行了以“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题的会议。在会议上,校领导大力倡议该校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日后该校语文教学的主题。并且,该校领导还收集了所有教师对于创新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两项内容提出的建议。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其中适合校内推行的方案,并在全校语文课堂内开展了新式教学。该校还举办了“创新作文大赛”,要求全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选出其中最具有创新思维的一篇,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学金奖励。在这种鼓舞之下,全校师生都参与到了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军中去,该校也因此收获了更加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初中生的身心都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在逐渐地走向成熟,其认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这时期的学生不再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喜欢自己探究知识,他们有着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有着一股什么都不怕的勇气,因此,我们不能够再继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了,也不能推行“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诞生了,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式教学的核心含义就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主宰”课堂,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引导式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重点讲述、巩固演练。从这四个步骤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导式教学是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根据笔者的观察,教师对课后作业也必须进行一定的分层,否则很难真正地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为其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如语文教材后的习题,或与课文有关的训练和记忆等;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布置一些扩充阅读等与发散思维相关的作业,如我国四大名著节选,由学生读完之后上交相关的读后感;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通过采用适当的课后补习或者额外训练等方式,使这些学生尽快跟上班级的整体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以鼓励为主,以平时表现为主,教师不能只看分数不看进步,要通过评价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适当、科学地运用分层教学,避免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一)教学指导思想对修辞教学的逐步重视和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风向标。将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与2010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相比较,可以看到,2001年关于修辞的教学只需让学生“了解常用修辞方法”,而2010年的《课程标准》在列出常见修辞格的同时提出指导意见: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新课标使修辞教学内容更清晰,并且不主张静态地讲授修辞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效果及提高运用修辞的能力。从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也可以看出,在变更的文章篇目及课后思考习题上,都更加注重让学生领悟修辞手法对文章篇目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更加注重学生掌握运用修辞的能力。

(二)修辞的教学状况有明显改观。章熊先生曾指出:“现在的修辞教学,只剩下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不见了,把传统的修辞学砍掉了一半,就辞格而言,教学中又往往又是死抠概念,条分缕析,脱离语境,成为学生学习负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罗正科老师曾在文中指出,多老师在教学中对修辞的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根本没有涉及这一教学内容。自章熊先生在上世纪末指出修辞教学弊端至今二十余年,随着对初中修辞教学的大讨论,初中修辞教学已逐步改变过去教学中无修辞或只重积极修辞不见消极修辞教学的状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6篇

1.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口头上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但是只是流于形式,缺少监督,没有及时的进行阅读反馈,再加上学校也没有积极举办相应的阅读大赛或其它活动来创造阅读环境,这些都导致初中生不能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再有就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摸索到一套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阅读学习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离

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许多初中学校都极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从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面,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再有就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脱离,语文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却没有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阅读教学的效果根本不能发挥出来。除此以外,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7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8篇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体验探究学习的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并不能真正解读“主体”的本质和实质内涵,把“主体”误解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一味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跟着教师转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活动少了,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的少了,学生张嘴质疑讨论的少了。课堂上缺少探究,缺少讨论,没有形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积极思维,缺少主动学习的源动力,那么教育就会演变为‘训兽式’的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地探讨问题。教师则要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有效的研讨,形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亲自探究和体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讨方法,学会从多视角去分析问题,逐渐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并能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探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作好铺垫。同时探究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19篇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课堂或者课后的语文训练不够科学甚至比较老套,那些传统的练习方式很单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需要训练,关键在于要区别有效训练和机械训练。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对于语文学科训练的有效性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语文界还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可行的语文训练有效性实现的理论。所以,笔者想借此机会进行一番探索,发现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的素养。钱梦龙老师说:“要不断提高教学理论修养。特别要重视成功课例的研究。观摩优秀教师上课,研究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的实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最好不要照搬别人的某些具体做法,而要把这些成功的课例作为思考的资料,加以认真的比较、分析,找出它们所以成功的‘奥秘’,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项目。”他的话给了我很重要的启发,通过案例我们尝试找到一条探索问题、进入课题研究的途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0篇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降低教学的抽象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2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效果[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和初中数学等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抽象性虽然更低,但有时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理解教学,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认识[3]。在传统的教学技术、条件之下,教师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是较为困难的,不论是道具的准备还是背景的设置都非常费时间、费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能轻松地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景。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这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如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并产生对文章的情感认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心理特点

一、教材内导入

教材内导入即直接借取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导入的方法主要包括介绍背景导入、关键词导入、主题句导入、审题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事件导入等。它的优势在于导入内容本身就来自教材,不必为与教材相契合而劳心伤神,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记叙文、议论文。在教材内导入的诸多方法中,关键词导入、提示问题导入、叙述故事导入和事件导入比较好利用,也比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比如在讲《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是√还是×?”然后问同学们“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两个词有没有区别?如果有,那它们区别在哪里?”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我说“好,同学们先保留意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学完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们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写日记呢?”“好,那鲁滨逊为什么要写日记呢?”……最后,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整堂课环环相扣,同学们好像变成了漂流的鲁滨逊,直到下课还陶醉其中。

二、教材外导入

教材外导入即利用非教材知识或者教具进行导入,它主要包括名人轶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歌曲音乐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对联诗歌导入、寓言典故导入、游戏活动导入等。教材外导入不受教材限制,内容及形式可灵活多样,应该说比教材内容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学生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情感指向日益广泛。他们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也使他们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这就使得导入的方式更多些。如插图视频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寓言典故导入等。比如在讲《三峡》的时候,放一段《三峡》录像请同学们讲讲感受,讲《中国石拱桥》时搜集中外的名桥做成幻灯片等,请知道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生的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因此,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一些由学生参加的互动环节,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在讲《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请喜欢动物的学生学一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在讲人物描写方法的作文课时,请一个同学用两三句话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让同学门猜猜他描述的同学是谁等(板书“猜猜他/她是谁”)。

心理学家将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或好奇、或焦虑、或苦闷、或善变、或兴致勃勃、或桀骜不驯、或稚气未脱、或自以为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在结合教材文本实际的同时,运用切合中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导入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引领学子们更好的搞好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骏乐.花季心路——初中生心理健康读本[M].浙江:,20xx.[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山东:山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2篇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极大地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挫败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的积极性。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讲究方法和方式,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详细研究这些问题。

(一)阅读教学缺乏情感培养

(二)阅读课上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三)阅读课上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整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时候带上传统教学的影子。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但是传统教学中有关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舍弃。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形之中会走入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分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完美,将在阅读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并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如果教师完全死板地依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教学效率将会十分低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不能专心地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是被许多地问题以及以往的经验所困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根本,让整堂课都显得特别死板。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的场地为课堂,基本上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互动空间,能够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师要逐渐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的诀窍,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情况。

(二)梯度性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阅读的对象是课文。阅读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梯度性教学设计,它一般划分为认读和解读两个环节。对于认读环节,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出相应的归纳总结,对于浅层次问题学生通过共同讨论能够自行解决;对于解读环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其中运用的表达方法。通过这种有层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变得高效合理。

(三)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在日常课堂上要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厚积薄发,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将阅读得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不断总结阅读经验,积累阅读获得的知识。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关心和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更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对于好的语句可以摘录下来,每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要做好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3篇

在许多初中生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少年人特有的灵性和活力,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读不到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他们的作文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所谓个性是一个学生先天固有的以及后天在一定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性格。学生能在作文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构思立意,能从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中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认为这就是个性化的作文。而就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在此进行一些初显的探讨。

一、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思想,激发写作情感

现在的学生对写作文普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作文难写、没有东西写。因此,在教学伊始就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把教师当作倾吐心事的对象,从而燃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应本着鼓励和赞美的原则,注意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和个性中的点滴优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师生间要建立起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平台,教师应给学生袒露情感的机会,同时也应尊重和呵护学生的情感,对习作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心理障碍,要及时给予疏导、抚慰或交流,以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不宜总是板着面孔充当判官,把学生一棍子打死。曾经有大胆的学生在作文课上提出:“我能写关于爱情方面的文章吗?”我马上给予肯定的回答并予以引导。该次作文有好几个学生通过文章倾吐了自己的心事。

二、阅读积累观察生活,才能落笔生辉

作文有无个性,关键是思想有无个性,在鼓励学生博览文学名著、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阅读。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写作角度,有自己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专题性阅读可以以作家为专题,也可以以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等为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归纳,让他们认识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把零散的文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写作个性。

学生感到写作难、没有材料写,是因为他们远离了生活,缺乏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失去作文之源,导致了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的作文四处泛滥。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课堂。阅读生活就是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其中生活观察就是吸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记录每一点感受和体验,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落笔生辉。

三、放开心灵展现个性,鼓励写自由之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中考成绩,作文教学走进了“考什么、教什么”的误区,考生考场上杜撰了许多“千人一面”的、基本雷同的写作模式的作文,令人大失所望。

而怎么样才能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呢?首先,是要打破定势,放飞学生心灵。打破定势就是指打破学生的内容定势和思维定势。一些学生一提到好人好事,马上反应到的就是车上让座、拾金不昧;一提到母爱,就是雨中带病送伞或雨中背我上医院;写叙述文就是“开端――经过――结果”的三段论式;写议论文就是“总――分――总”的模式。这样缺乏新意的文章,恰恰反映了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和缺乏个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生活积累,作文课上少些“技术性指导”,尽量放飞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写我要写的,写我想写的,即多写自由文。让学生用自由的笔墨写自由的精神,彰显其个性潜能,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善待学生的创见,使他们有一份写作的心理安全感和成功感。学生要是写出自己斑斓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

在我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写我要写的,写我想写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学生一个倾诉心声的自由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写自由文可以指定写作范围,也可以不限内容、文体,自定题目,写自己认为可写的东西。在课堂上也常常听到学生“老师,我不写这个题目行不行?”的声音。因为少了很多限制,学生的习作五花八门的,还常常有精彩之作的出现,只要有思想的闪光点我都予以表扬。

其次,是让语言展现个性。语言是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只要属于自己属于个体生命的活的语言,就天然地闪烁着个性的色彩。培养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也是个性的展现。语言的运用因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文化教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提倡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喜爱的语言风格,通过学习,再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属于他们的人生体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个性飞扬,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广阔、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4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注重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口语交际训练入情入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言语教学必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言语也只有在具体情境的中才能真正形成,不存在没有情境的言语。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口语交际话题,努力创设能进行实质、有效的交流,符合初中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情境。

2.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初中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且能激发他们思想共鸣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场景,如学生干部招聘会、记者招待会、生日聚会及辩论赛等,为初中生提供各种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表达的兴趣,想说,敢说,会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5篇

【摘要】

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们写作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技巧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生们的作文出现了很多的模板,由于学生们不合理的套用,导致语文作文出现了“空”“假”“大”等缺陷。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作文兴趣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摒除作文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们语文作文兴趣。为什么语文作文会成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呢?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作文的综合性强,考察的是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等等众多的语文基础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功底普遍不好,学生们渐渐就丧失了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2.作文评讲失误,忽视重点

学生们从小学到初中,写过的文章可能不下百篇了。可是,发现学生们的文字功底进步甚慢,这与教师的作文评讲效果息息相关。在传统的语文作文评讲中,教师只是一味注重对文章写作的引导和批改,没有教授学生们写作技巧。教师只是强调学生们能够写出文章,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教师却很少过问,重视对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对作文的评讲。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情感和心血的付出,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建议。所以,只是对作文进行批改还是远远不够的。

3.作文教学手段落后,脱离本质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针对性、个性的作文讲解,缺乏写作体系教学。随着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例的提高,教师也是注意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增加作文教学的时长。但是,教师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作文表面,强调对作文的形式教学。教师缺乏对作文的深入分析,学生们也就难以获得想要的写作手法训练。每当语文考试后,教师总是会针对每篇作文进行评讲,但是,缺乏体系性的作文教学时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

二、有效作文教学的途径

1.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6篇

一、利用层次化授课,强化语文作文教学层次性

进行分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做到分层授课,这也是分层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复式教学的经验开展分层教学。受到实际条件的影响,教师不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进行上课,因此,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安排,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提高点,对于基础层与良好层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提高其写作独立性与准确性。而对于优秀层学生,教师则要监督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开放性。

二、利用层次化作业,强化语文作文教学层次性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作文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层次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课下练习。家庭作业过难,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家庭作业过于简单,则会让学生轻视作文学习,从而减少作文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作业,同时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留作业。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基础层的学生留一个以“我做过最愚蠢的一件事”这样的命题作文作业,为良好层的学生留下一个“一次愚蠢的____”半命题作业,给优秀层学生留下一个“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一个话题作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针对性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学会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作文教学,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技巧进行实施,从而加强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加强层次化授课,设计层次化作用,能够让每一个学习水平的学生在作文能力上得到一定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7篇

一、巧用情境,首尾响应

一堂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课堂的一首与一尾。首先,从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引入来讲。开展写作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与目的,以此为基点进行相关素材的思考。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融入到写作主题当中,切身去感受话题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素材类型。教师利用情境进行写作课堂的引入,是提高写作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比如说在以“我最喜欢的植物”为主题开展写作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情境。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你身处一片大森林之中。仰头而望,是一片茂盛的树冠。低头而视,是一片青葱的嫩草。伸手可及的,是一簇鲜艳的花朵。嗅而可感的,是一阵迷人的氛芳。选择其中你最爱的那一份,描述给大家看吧”。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利用联想为自己创造不同的写作情境。在大自然为主题的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会轻易选择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一部分,融入真情实感,进行细致描绘。其次,从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结尾来讲。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结尾,对于初中生来进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环节。教师利用情境进行写作课堂的结尾,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意尤未尽的感觉,会对下一次的写作机会充满期待。同样以“我最喜爱的植物”这一写作主题来举例说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结尾:“看,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具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他们因为没有得到你们的描写而懊恼呢!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这些小生命”。这样具有拟人性质的情境设置,会令初中生感受到写作的意义,更能意识到写作传达感情的目的,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写作行为。

二、妙用情境,生活融入

生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初中语文写作更是不可分离。初中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对于社会现象也不能进行完善与深入的分析。利用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是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初中生虽然不能很好地对一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却能深入体会到生活点滴当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写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铺路。比如在以“我最亲爱的人”为写作主题进行教学之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细小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走入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与父母的生活琐事为出发点,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写作情境。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境的创设:“你们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包括老师在内,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在你出生之前,替你憧憬美好的未来。在你出生之后,对你百般关爱。在你完成许多人生第一次之时,第一次爬行,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吖吖学语,会流出高兴的眼泪。在你取得良好成绩之时,会给你最高的评价。在你遇到困难之时,是你最后的保障。这个人就是母亲,对于老师而言,妈妈就是我最亲爱的人,你们呢?”利用生活与写作课之间的联系,教师用召唤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与思考妈妈为他们无私的付出。在写作课堂中深入体会那一份亲情的感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巧用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是直接的教学辅助用具。利用实物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与体会到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情境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实物作为形象的真实存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之中完成写作教学的引导与指导任务。比如说,在以“我的兴趣爱好”为题进行写作教学之时,教师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相关实物的举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教师可以首先表明自己的爱好是做手工,然后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的小手工为学生们进行一次简单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入境后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做手工了,它可以培养一个人气质,也可以使一个人安神。”之后,手举一个小台灯,又说:“这是我昨天备课后做的一个小台灯,制作过程很简单,需要卡片、剪刀、双面胶。”待教师介绍完制作过程,可以反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爱好怎么样,你们的爱好又是什么呢?”这样,在教师提问之前,学生已经处于兴趣爱好写作的情境之中,潜意识中对此已经有所思考。通过提问,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更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妙用音乐,打造情境

音乐,是人们用来放松精神的有效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为初中生创设一个真切的感情情境,使学生感情迸发,加强写作中感情表达的力度。如在以“我最难过的一件事”为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在引导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些曲调低沉的音乐,使学生找到难过的感觉。利用这样的情感刺激,学生更容易以景生情,想起那些令自己难过的具体事情。在写作课堂上,教师最好利用轻音乐或者音乐作品的伴奏,以免歌词的误导,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因景而生的情往往是极为真实的,在音乐的感召之下,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对一事物进行更为细腻的描写。教师利用音乐为学生打造初中语文写作的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最容易接受与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的创设对于初中学生语言写作能力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利用情境教学,加强写作课堂的引入与结束效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实物与音乐,打造适合初中学生心理水平与认知水平的课堂情境。这些是笔者基于自身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而得出的教学经验,希望通过本次分享来致力于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课中的广泛应用。更期盼情境教学模式为当代初中生带来写作能力方面的改变与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8篇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其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加之写作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采用有效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进行充分培养,还能实现学生思想情感的真实展现。因此笔者由于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拥有丰富地教学经验,能够依据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写作教学工作,以期为高效教学效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写作教学;实际运用

受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教师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更新与优化,在此过程中,个性化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打破原有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训练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认为写作基础性教学,不仅是较为落后的教学手段,还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此背景下教师逐渐对写作教学的基础能力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淡化,甚至在某些教师教学中,针对造句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也避而不谈。这种教学现状,难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地指导,学生只能从简单的写作题材中,进行自主写作能力探究工作,从而使写作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更多的阅读,导致写作素材比较少,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极易出现语句不通顺以及错字等情况,这些问题会造成整篇文章前后连续不当,最终导致文章中心不够突出。通过长期写作教学发现,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教师并没有对学生阅读给予一定重视,使学生整体阅读质量、阅读量不断下降。学生只有对阅读进行重点加强,才能保证更好学习语文,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从而对写作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可是因为每个学生生活实践存在差异,比较局限,尤其是初中学生,所以只有利用阅读的形式,获取更多写作资源,进而更好完成写作,从根本上加强学生自身写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调研工作中发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即利用写作规范模板的构建,加深学生对写作的固有形式,导致学生难以针对写作的现实意义进行全面解读。另外,在进行写作题材选择时,教师只根据自身的想法对题材进行设定,而忽视学生的主观作用,往往如此,会增加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厌烦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心理发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学习的重点侧重于教学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仅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调动,还能加快教学目标的完成进度。

二、关于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考

第一,经典情景的设定。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行之有效地教学手段为对经典情景的再现,即分角色表演等方式的运用。例如:在课文《皇帝的新装》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文章人物的设定,加深学生对文章深意的理解。虽然从本质上来讲,《皇帝的新装》属于安徒生童话的经典之作,但其内部涉及的哲理问题需要人们对其进行重点解读:皇帝将注意力关注在自身的喜好方面,而忽视百姓的疾苦。对此,教师可在文章思想引导工作中,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不同的视野,对文章中心点进行概括,即大臣,是忠厚性格人物的代表;骗子体现社会对其的纵容;普通百姓因自身的利益,对皇帝的追捧;敢直言的小孩子是正直、诚实的化身。通过写作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控。第二,生活场景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景教学应用其中,能将真实场景进行重新还原,将实物当做背景,充分利用和生活情景存在直接联系的事件,调动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例如:把教学情景和自然环境进行结合,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大自然,从中体会到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打破传统写作的束缚,对自然景观进行更好写作。例如:在对《春》这一课程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让学生真正体会自然环境,真实感受该文章在对春进行描写时的情感和手法,进而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第三,合理引用多媒体技术。如今,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教育人士开始更多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资源约束,使学生重新认识情景教学。例如: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将“风景”设定为写作主题,由于初中学生缺少对景物的感悟,缺少对于著名景观的认识,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更多风景,确保学生写作过程有更多写作素材,更好完成写作。

结束语

总结上文,通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分析,情景教学模式是适用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另外,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充足地写作资源,培养学生内心情感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进步。基于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赖业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xx(5):117-117.[2]陈秋兰.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xx(4):129-129.[3]陈雪梅.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5):141-14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29篇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其语言文字水平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差强人意,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以教学困境为切入点,进而寻根溯源对其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剖析

创新性缺失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模板教学的主流态势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现作文模板教学单一化的问题,这种以一定程度上的学生兴趣与思维局限为代价而获取快速提升成绩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这一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脱轨于实际生活导致作文“缺源少本”

“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对于作文教学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致命的,从内容上来看脱离生活导致文章内容缺乏真实性与刻画感,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脱离实际导致文章缺乏感染力,综合而言,脱离实际是文章内容枯燥与创意缺失的根本原因,只有基于实际生活,文章创作才能在创新思维与真实刻画下高于生活,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篇好文章。

作文抄袭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言写作抄袭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作文抄袭是主观上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与客观上学生课业繁忙综合导致的问题。同时,由于初中生写作教学与小学生写作教学之间的不同与断层过渡,从小学写作中主要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到初中生写作的独立主动,学生难以完全意识到作文抄袭与借鉴的界限与性质区分,在这种学生主观上概念模糊与客观上课业繁多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学生选择抄袭来节省时间。

写作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受限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学生不愿写论文,抱怨写论文,即便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写作,也往往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下,缺少自我创新,对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从道德制高点或者华丽辞藻堆砌这些较为大众的方法出发,压制了学生的天性,进而导致了写作兴趣的缺失,最终成为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

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化与多样化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初中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制定具体可行且可操作的计划,最后将计划逐步落实。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化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我们认为可以从自由日记,课文续写等日常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情境带入等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作文本身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态度,才能配合教师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思维拓展,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良好的教师教学还需要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写作环境及其影响力,注意学生写作时的心理环境,利用好这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其潜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作一个引导者,重视“导”而非“教”,切忌为学生设置太多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时,作为一个“导”者,可以在具体方法上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表达感情,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写作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聚焦生活,保障写作素材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艺术之源头,语文作文写作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味,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下基础。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真善美,写作真善美,进而创新写作视角;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学会语言表达的细节与刻画,进而提高作文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正如老舍《茶馆》中的人生百态,鲁迅笔下祥林嫂的一个神态一句局促的语言,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大课堂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我。

3.结束语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教学难度大,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本文抛砖引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不甚深入的探讨,希望各位同仁能关注这一问题,为初中作文教学献计献策,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2]章娟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5(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0篇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就是预设与生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预设与生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预设与生成的定义

预设是语言学中的专业术语。所谓预设就是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如,把预设运用到教育领域,就是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进行有目的的预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动态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可以预设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其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构建生成为探究活动。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课前充分的预设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环节的合理,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迅速达成,由此可见充分的预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预设

提问预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会使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情景预设

(三)课堂活动预设

语文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重难点,适当变换活动形式,实现多种形式穿插。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从人物心理描写入手,先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再分析若瑟夫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人物的言论和行为间接评价于勒,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出本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势利和人际关系的冷酷,呼唤对亲情和人性的渴望。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续写,延伸课堂教学任务。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呈链条式螺旋上升的动态生成过程,多变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智慧驾驭好课堂。

(一)围绕“预设”的动态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是基本吻合的。学生提出的疑问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在必要时呈现出来。

(二)偏离“预设”的动态生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预设实现动态生成的最理想化的结果。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在教《夸父逐日》时,个别同学说夸父逐日的行为是“吃饱了撑的!真有病!”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产生这样的评价。此时教师立刻意识到学生没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的形象。为此教师应补充解释道:“当时科技水平极其低下,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解释,所以人们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寄托他们的思想。”

四、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转换

在新课程教学中,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的提升。预设促进生成的动态发展,动态生成过程激发、更新预设。教师通过预设启发学生去质疑、思考。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1篇

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由是否能置疑,即提出问题是否有深度、广度;是否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来说明。从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上,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良好品质和学习兴趣,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这个点出发去设计有趣的矛盾,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导读的“序幕”拉开得恰到好处,以此来促进整个教学效果。因此,老师的置疑是导向。置疑恰当,具有启发性,是学习好坏的关键。置疑前,要注意三点。

(1)全面设计。要根据课文体裁、类型、教学要求进行全局考虑。通过释疑,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

(2)抓住重点。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抓住课文的关键、主题、精华等主要的东西,弄清课文的实质,区分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2篇

2.合作与探究。引导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作与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小组外又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教师在上课前,进行一个小实验。教师拿出实验工具———“毛钱管”,即一个试管内装有羽毛和钱币,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各小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猜管中的羽毛和钱币哪个会先到达管底?”几乎所有的小组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是钱币啊,这毫无疑问。”接着,教师让每个小组上台来亲自做实验,得到的结果却是,钱币和羽毛同时落地。而且,每个小组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学生惊讶不已,急于解开这个疑惑。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4.巩固演练。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就要为学生安排巩固练习了。以往的巩固练习就是课后习题,这样的方式未免太枯燥。倒不如来一个有趣味的巩固演练方式,比如说,可以安排学生做一场辩论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角色扮演,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等等。当然,还是不能够完全地“抛弃”习题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进行巩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3篇

《 初中语文挫折教育研究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生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实施了挫折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挫折教育;心理表现

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表现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是充满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所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初中生一切听从父母、教师的指导,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及教师的依赖,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希望在父母、教师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护,呈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否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焦虑甚至抑郁的感情,认为自己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压力。

其次,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抗压能力较弱,虽然能够迅速地为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钟热度,导致初中生面对学习困难缺少克服的勇气,并且容易动摇,容易放弃,产生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的情绪。最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在学习情绪方面十分丰富且复杂,情绪常常是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导致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情绪波动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即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容易与人相处和谐并且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情绪焦躁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低落,很难与人友好相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逃学、打架甚至斗殴的不良表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困难指导,使得学生一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产生非常极端的心理及情绪。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自身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充分诠释挫折教育的奥义,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时候与学生的心理反应充分结合,注重语文课堂的教育及引导方式,运用灵活的教育技巧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并且在进行挫折教育观念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增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及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教材,展现教材的生动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语文知识的潜力有效地开发出来,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目标无法实现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以恰当的客观条件满足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以更健康的状态成长,度过青春期。

最后,在初中语文挫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蕴藏丰富的挫折教育的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多芬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在笛福的《荒岛余生》中使得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勇敢坚强的鲁滨孙。

在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羚羊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候的镇定、勇敢及智慧。在学习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以此作为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知识,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对、解决。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时候,初中生正确地理解挫折、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初中阶段的所有科目的学习,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初中生在学习及生活的时候常常面临多种多样的困难,那么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为了使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挫折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端正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知,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初中语文学习,在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实现自我心理健康地成长。

有关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4篇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他们的语文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种了解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根据个人情感来进行划分,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划分层次。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牢固,思维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基础一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3)基础较为薄弱,思维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分层时,要避免直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划分,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要根据期中期末测试来及时调整层次的划分,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5篇

【摘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主要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记载流传下来,因此,学好文言文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是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xx(10)

【4】陆吕翔.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0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6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促使课堂教育变得更为形象具体,其感染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于现代教育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过去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语文课程教育的发展。

一、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必要性

其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促使教育内容不断焕发生机,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不断以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程,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其二,有助于优化教育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与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对比,现代教育手段有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这样一来课堂实践可以被充分利用,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应用至阅读教育环节

将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其根本目标在于从整体上提升语文课程教育质量。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有难度的课程,只有学习真正克服教育重难点,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语文教育形势不容乐观[1]。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遵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感悟语文阅读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文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取一定的学习认知,有效突破学习的瓶颈。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个生活场景:一个看起来年纪很小的孩子坐在街心花园里,仔细倾听一群同龄人在玩耍打闹,虽然也被他们讲的笑话逗笑,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他无法参与他们的游戏。此时教师需要询问学生视频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视频中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边拖着长长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后来又发生了什么?通过播放教育视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应用至诗歌赏析中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古诗词赏析这一角度出发,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术手段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与古诗词相符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深度品味古诗,进而有效熏陶自己的文学情感。因此,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古诗词的学习难易程度,利用好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一次视觉听觉的盛宴,要真正发挥出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古诗意境与艺术手法,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突破初中语文课程教育困境,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浣溪沙》这首古诗时,其主要是由梦境而发的词。词人借梦境中的见闻书写真实的怀人情思,构思新颖。“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我的梦魂经常在旧梦中徘徊,梦中我再一次来到当年的庭院,茂密的花丛将院门遮掩的严严实实。夕阳西下归来的燕子也没有说话,似乎有着万般忧愁。忽然一股幽香吹拂过来,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通过多媒体将古诗的意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古诗中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词的妙处,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应用至作文教育中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其巧妙应用至写作教育环节,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写作素材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进行点拨,进而不断提升语文课程教育质量。如在讲解有关人物类型的作文活动时,教师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将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多种矛盾中,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将人物的形态、外貌、语言、肢体动作、心理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写作分享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续写故事情节或者是演绎作文情节,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必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时合理充分地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新语文课程教育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艳.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7):91—92。

[2]郝志侠.现代教育教学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J].知识经济,20xx(8):18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7篇

一、运用语文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悟语文

语文是教师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和人的生命共同的存在。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语文的美,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无穷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1.紧抓课本中的美文佳作,吸引学生反复阅读

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课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语文课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迷人的美。教师要抓住课文思想折射的真、善、美,寻找课文的美点,激发学生努力咀嚼,细心品味,认真感悟,用心欣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和浸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悟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几个层次阅读,自由大声地读,读准确,读通顺;分小节朗读,读出小节,读出层次;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的帮助下,学生阅读深刻投入;也可以竞赛读,读出竞争;也可以分节读完,让学生进行全文的配乐朗读。教师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活动。很多课文都是精美的美文,很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2.拓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充分阅读

初中语文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着典型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到更好的名家名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班级的学习阵地,让学生充分广泛的阅读,开辟每周阅读的活动,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摘抄精彩的片段和句子,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的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读书读报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听读的欣赏课,向学生介绍一些读者上面的精彩的文章,让学生欣赏和品味,体会到作品的美好的意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摘抄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览,掀起学生爱文学,学语文的活动热潮。

二、运用教学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读懂语文

教师的教学是艺术,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语文技能和方法,带领学生欣赏语文的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和喜悦。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热爱语文

2.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分析语文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可以组织几个人一个小组的学习小组,产生小组长,让学生有所分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材料转换成学习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自学、发言、谈论、小结、互评等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带领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形成学习结果,适当轻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产生学习的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的精美的地方,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展开学生互评活动,教师进行点评,开展充分平等的学习活动中的探究和启智活动,让学习活动充分轻松自由,让交往环境变得融洽互动,让信息传导变得通畅顺利。

3.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不规范的字,为身边的实物进行广告词的撰写活动,组织学生写广告语等。教师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语文,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保证语文看、学习课堂内得法,课堂外收益,通过艺术的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重视开展读书活动,让每一节语文课都上得生动有趣,充满趣味,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读懂语文的魅力和蕴涵,实质和内在,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8篇

论文1: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控究

初中语文教学人员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采用有效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其主体地位,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其全面平衡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融洽、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1]。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其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第一步。

其次,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进行一些相关的小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教学氛围。

比如,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录音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或主旨思想,降低知识难度。

一方面,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学生的主题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是衡量一门课程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标准。

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则意味着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注重对其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通过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案设计的个性化。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39篇

摘 要:在新课改浪潮的推进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不断深化,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学校尤为如此。本文以笔者参加几次全市初中语文教师技能比赛和听全县初中语文优质课后的感悟为本,希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能从师爱、终身学习、提高教学技能、从事课题研究四个方面锻炼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然,这要求对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农村经济相对贫困,文化相对落后,现代教学资源缺乏,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便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一、大爱无声润桃蕾,大美不言传万里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作为职业道德素养的崇高境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工作的宗旨。教师爱是学生爱的基础,只有用无声的师爱去润生,教育之花才会香飘四野。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寝室里要关爱学生;在课外要关注学生;利用周末去了解学生……“金诚所致,金石为开”,这样,我们既能因材施教,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正所谓“大爱无声润桃蕾,大美不言传万里”。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不能只是一桶水,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尤其是语文教师,学科的特殊性更是要求我们博学多才,满腹锦纶。怎样加强学习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2、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影响自己的教学理念。站在巨人肩上,你一定会更快地摘到果实。专家、教授带给大家的是他们潜心钻研的优秀教学成果,认真聆听后会给大家带来心灵的震撼,会给语文教学指明方向。语文教学是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在特定的时空就一定的学习内容达到有效交集的过程。教师要以生命滋养生命;以智慧教养兴趣;以自由之心涵养人格之爱。

3、虚心向身边同仁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一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用谦卑的态度请教别人,都是一次收获的体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本身就是百花齐放,教师虚心向身边同仁学习,采众家之长,进行融会贯通,有效进行语文教学。

三、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1、能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语文教学转向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和智力开发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是教师自我进取、自我检测的实质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呢?

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准备是公开课决胜的基础,更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还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课前准备本节课相关的教学素材,达到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设计高效的教学课堂、合理的教案。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为导演、由主导变为引导。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喜欢用展示课来丰富课堂的生动性。笔者认为,教学要体现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增殖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别忘了语文课本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认真评好一节课,能写好一篇优秀的评课稿。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评课更是艺术中的精品。怎样评好一节课,是大家一直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评好一节语文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是评课教师要认真听课,掌握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其次,评课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识支撑,高屋建瓴地客观评价。然后,教师要端正评课态度,本着共同发展的出发点来评。最后,评课内容可以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材处理是否恰当、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方面来看。评课之后,教师要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评课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0篇

一、课前

课前作为戏剧表演的准备阶段,倘若教师和学生能做好充分的表演准备,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准备环节,要选取和设计良好的主题。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除了剧本具有戏剧性之外,其他内容都需要进行戏剧化处理。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表演形式,如此才能实现表演效益最大化。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不难发现,无论有没有戏剧性,教材的组织结构大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这为组织戏剧表演提供了方向。即以人物为中心,按照“开始→发展→冲突发生→高潮→冲突解决→结束”这一过程组织表演,如此可以使学生准确掌握某一篇文章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经过,使学生清晰地认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在戏剧表演中,学生不可能是完全按照以上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表演的。因为所学的某些文章具有特殊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以上过程来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过程进行恰当的删减或增补,以此保证表演的可行性。

二、课中

戏剧表演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落实到导入、新知讲解和课堂总结这三个环节。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会选择在导入环节就使用戏剧表演法,因为在上课一开始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整堂课的开展创设和谐、热闹的氛围。课中主要包括热身、表演和结论这三个板块:

(1)热身。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课间休息或上节课之中,这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热身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到课堂中来,以此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一般会以三到五分钟为限,来开展诸如身体动作、游戏、想象等简单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借此将学生尽早地引入到课堂戏剧表演之中。

(3)结论。在这一板块中,需要学生就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和表演进行深入地解剖,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对文章学习有什么心得感悟等。

三、课后

课后这一环节其实与结论板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学生就文章和表演进行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引导进行反思,以此实现共同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1篇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采用探究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探究性学习能锻炼初中学生有效搜集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课题为主题,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遴选对语文学习有用的信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信息对最后解决语文问题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在学生中组建合作小组

从生活、活动中获得语文课外资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初中生具有喜欢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的心理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把学生分为各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去生活中寻找语文课外资源,然后带到语文课堂上,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互相的学习,共同的进步。通过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功利,还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应用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2篇

【摘要】本文论述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文本内比较 跨文本比较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师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将文本解读推向深入,“比较”就是诸多支点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比较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深刻性等显著特点,它可以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能突破文本的局限性,进行跨文本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随着比较的深入,文本中的很多传统阅读教学视域下未涉及的内容被挖掘出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更深刻,能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前者属于浅层次比较,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需要具有跨文本的思维。

一、文本内比较

文本内比较是指立足于文本本身进行比较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比较的侧重点在于文本内的句子比较与写景比较,文本内比较点如何抓,具体还要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展开。下面?P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简述文本内比较阅读教学。

(一)比较句子,含英咀华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句就值得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这个比喻侧重于表现春天的“新”;“春天像小姑娘”,则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侧重点则在于表现春天的“力”。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突出春天之美,避免单调感。三个比喻句又构成排比,水到渠成地突出文章主题: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达到含英咀华的效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写景比较,情景相生

一般来说,文章离不开写景,教师引导学生对写景的句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写景方法,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春》这篇散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段写景语段虽然不长,但是可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写桃树、杏树、梨树,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展开联想,“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再写花下,侧重于写动,动静结合;又从侧面来写花,从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跨文本比较

跨文本比较是指阅读教学突破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进行延伸,可以是教材内文本比较,也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比较。一般来说,可以从主题、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

(一)主题比较:同中求异

主题比较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同一个主题文本的比较,寻找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基于主题的比较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文本主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求异阅读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3篇

【关 键 词】 兴趣;积累;语文;真情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人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多写多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苏轼说:“某生平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所以,培养作文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作文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即是让学生多观察多读书,有了写作材料,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不难了,兴趣也就提高了;其次,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善用学生的成功,及时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让学生多练笔也是提高作文兴趣的关键。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每教一篇课文就进行一次小练笔。

如我在教授朱自清《春》一文中的侧面描写时,我让学生从侧面写老师上课讲得精彩,同学们都能抓住老师的神态和表现来写。

不断通过这样的练习,巩固落实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丰富积累,提升素养

有了兴趣,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收集作文素材。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采很多的花,才能酿出蜜来。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句子、精彩片段,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有益的书籍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要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

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1]这些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将其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用笔写下来:人生喜怒哀乐、好事坏事、奇闻趣事都可以写。

如第一次做饭、妈妈的唠叨、一次郊游等。

长此以往,这些平时积蓄的涓涓细流就能汇集成川流不息的写作之源。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放飞心灵,培养学生多练多写的好习惯,积极引导,学以致用,方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现在的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在动笔时却绞尽脑汁也写不写成一段话,这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差异。

阎立钦在《语文教育学引论》中说:“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2]陈毛美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中也指出:“中学语文学科的目标之一是能力培养目标:

①阅读能力;

②写作能力;

③听话能力;

④说话能力。”[3]说作文是逐步修改构思漏洞、理清作文思路、向书面作文转化的一个阶段。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说作文,学生定能出口成章,口头表达技能也能顺利地向书面表达技能迁移。

“说”和“写”完全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统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作文是习作的前奏,是作文教学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

口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习了《夸父逐日》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为了能让改写后的文章和原文一样生动,我先让一部分同学把故事讲一遍。

有个同学在讲故事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还配以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全班同学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折服,连声叫好。

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需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并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会有一个日新月异的提高。

四、写出真情,以情感人

“作文是什么?是生命的跳动!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抚摩。无论是遐思、对话、倾诉,还是喃喃自语、沉醉欣喜、自责反思……都是心的律动、思维的智慧、情感的智慧、心灵的智慧。因而,感情真挚非常重要。”[4]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1. 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

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如一次作文中我班的一位女孩在写《给爷爷的一封信》时写道:“爷爷走(去世)了,家里的狗不吃不喝已经三天了,每天趴在门前等他回来,看着它泪汪汪的眼睛,我的心也在流泪,爷爷,你快回来吧……”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爷爷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2. 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把主题看作是它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它的精髓。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4篇

1.在教师心里树立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教师这个引导者明白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找到初中語文学习的方向,否则初中语文难免会“南辕北辙”。在这一点上,需要学校向教师贯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究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服务于应试教育,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能考高分,考上好学校。而在新形势之下,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创造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目标与之相去甚远,自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应当不断改变。

3.加强师牛互动。互动教学才能让学牛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位学牛都拥有自主思考的机会,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学牛将会获得更多创新空问。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牛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教师一个聆听学牛想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牛的创新动力,并通过引导提升学牛的创新能力。

4.启发学生有自己的主张。语义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相较于一理科更具有活性,无论任何想法在语义中都能得到部分人的认同或者反对,主因就是每个人对于美的欣赏角度与感知方式有所差异。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不要完全听从书本/教导者的意见,而是应当有自己的主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推荐

如何通过作文评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薄弱和学生视野的狭窄,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偏低,错别字层出不穷、语句不通时有、词不达意现象各种多样、有的甚至不知所云、不会使用书面语言等等。这一现象严重制约我校语文教学。因此我们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中心任务就是归结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来。使学生写作水平在整体上有大的长进成了当务之急。

鉴于此,我们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我校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对学生作文情况的分析和对策的研究,我们尝试批阅作文的多种形式来提高写作水平。

一、以教师写下水作文昭示学生写作水平“差”的地方,敦促学生加以改进

教师写下水作文早已不鲜见,全国许多学校都推广过。但笔者这里想谈谈我们自己的作法。

当然写下水作文一段时期可以确定一个重点。比如,这段时间学生普遍存在中心不突出问题,我们就以这方面来选取一典型文章进行下水。下一阶段就语意不连贯进行下水。这样就可以逐一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好办法。

二、集体批阅,群策群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和习作鉴赏水平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学生、家长、学校都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但这样做却加重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批改负担,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作文数量,同时学生从中收效甚微,常常是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看一眼总批和分数,不能从中领悟并改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这种束缚中摆脱出来大胆尝试并改革,又加之我校学生大面积写作水平偏低,用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扭转局面。所以,我们探讨并尝试集体批改。

我们先将全班作文浏览一遍,大致了解本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从中选择几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

把准备集中批改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由每一位都改一遍。让学生找出其中错别字、语病、词不达意的地方等等,力使文章完整,这是批改的第一步。在文章没有这类问题之后,交全班同学讨论该文的问题,是否有力表达中心、文章辞藻是否华丽、文章素材选取是否恰当、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找一些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发言,在大家评过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还未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

当然,在学生习惯性批改作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评品一篇文章,确定作文要求以及评改等级标准。我们将作文分为四个等级;

A级(90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80~89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5~79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5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这种批阅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用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出大家存在的问题,并很好地给其他同学以借鉴。且直观、及时,让大家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到作文鉴赏的行列,可以提高学生文章鉴赏水平,同时又能警戒自己在写作中不要犯这些错误。缺点是:批阅效率低,一节课评不了几篇作文,需要花费学生课外时间去做。

三、小组批改,同学互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批改和同学互改是对集体批改的有益的补充,这样批改更全面、更充分。

在小组批改前,像我们在第二节所说,先还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告知学生从那些方面去评一篇文章,以及各类文体的评分标准。当然,老师亦可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精心批改,字词句标点符号、文章的立意等一律批改好,眉批一丝不苟,让批改的学生传阅,帮助学生批改。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四人为一组,可以同桌亦可前后桌同学互相批改,但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匀。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较好的,担任批改组长,每组发一个作文互批登记本,组长登记好每次批改的好坏典型、分数、以及批改中的纪律问题、突出事件、以备教师查询,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将些项作为评比“先进小组”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后就进行修改,但教师要先讲解本篇训练重点及评细要求,明确修改步骤:

①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病句的修改,语句的增删,以改为主,适当眉批精彩语句、修辞下圈线标出。

②文章题目的衔接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阅卷的感受等以眉批为主,适当修改提示。

③批改者写出修改总评,打出建议分。注意应以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为主要依据,一般来说,本文侧重点是否落实,主旨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取材是否典型,切题是否紧密,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巧妙,过渡是否自然、语言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等。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6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合理开发与利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能够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还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是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被运用,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并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总体目标实现的不同种类的各种资源。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科,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有效丰富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开发和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感知自然和社会中的美景,感悟自然和社会中的人和事,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农村生活中有绵延起伏的山群、金黄美丽的油菜花、潺潺流水的溪流、稻香遍野的田园、青砖黛瓦的房屋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关注起来,成为学生情感的停留地。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观察和感悟之后,热爱自然的情怀得到提升了,养成了善良勤劳的良好品格,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二、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修养

三、开发和利用淳朴民风资源,陶冶学生情操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自然和社会资源、民间文化资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即淳朴民风,将这一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形成真诚善良的精神品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不乏淳朴民风的教育资源,如,桃花源的温馨、把酒话桑麻的情怀、衣冠简朴古风纯真等都是良好的资源,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艺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7篇

“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生活性较强的基本学科,其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讨论机制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可能,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合理使用讨论机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勇于讨论,建立自信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过渡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习惯自然需要一定的过程,且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深、课程更紧、体系更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掉队,或进入一个怪圈――重理论、轻思考。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一些学得好的学生,他们也仅仅把语文看作是一门“背诵学科”,以背诵的方式去学习、理解和习作。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这就是一些学生语文笔试能力好,但实际运用能力差的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起表达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写”与“说”、“想”与“用”是同等重要的,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善于讨论,提高能力

根据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可以得知,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创新意识,但羞怯心理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也不愿意去表达,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弱化。讨论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对一篇文章、一个文学话题进行解析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文学思维,再将其落实到笔头上,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如此,这就为初中语文教学建立了良好的流程――由生活语言到笔述语言,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笔述语言增加情感和个性化特征,提高他们“口”与“笔”的双重表达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如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母亲》一文为例,我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将全班学生分组,以“母亲”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组需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的母亲。其中一名学生说道:“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她不聪明、也不漂亮,但她用勤恳的态度和结实的双手为我带来了美味的晚餐和漂亮的衣服,我很爱她,这就是我现在所能回报给她的一切。”其他学生也不觉得红了眼眶,联想起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们可抓住学生此刻的情绪,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我的母亲》读后感,并选取其中写得好的,在班级内诵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而且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变化和内涵。

三、经常讨论,形成习惯

想要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综合能力,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学生的表达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使学生表达得有逻辑、有道理、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得到更好的思考和创新,完成学生良好的表达行为,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讨论机制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表达习惯的形成,如在一些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讨论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提高思维活力和思维广度。

在一些较难理解的文章教学中设置讨论机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和文章情感主线,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解析能力。如在作文中设计讨论机制,可以使学生互相引鉴别人较好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思路,为自己累积更多、更丰富的情感。其中讨论过程不宜过长,可以采用分段讨论的方式,以1~3分钟为一个讨论单位,在不同的教学点后开展一次小型讨论,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能收到理想教果。

四、结语

语文作为日常语言的规范化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入门基石,还是促进学生人文修养和素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应用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讨论”教学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运用讨论机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认知,实现高效课堂的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8篇

一、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的教师不分重难点,把知识点全都教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再应用到现代的初中学生身上了。现代教育教学,教师要注重把眼光放在那些重点、难点、关键上,不能够全抓起来,一股脑地再塞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要给出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要做到简而精,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语文教师也要适当地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初中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其他学科一样从完全不知到知的过程,语文学科更加地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学习。另外,教师有一点不可以忽略,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学习,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去与学生交流,比如,可以设立讨论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同时讨论课还可以让学生有最大限度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只是发展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发展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智慧和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地锻炼了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特点与现代教育的新要求,来积极寻找最佳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清晰化,这样,教师才能够方便地总结规律,把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大脑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引导和点拨;要经常为学生准备课外的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中与课内有关的资料。总之,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49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有趣的开场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盎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前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打起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乡愁》这首诗歌时,其内容意在表达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所以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歌词进一步加深对其内容的把握,让学生切身体会蕴含其中的爱国之情,从而触发学生的民族感触;然后教师引入新课的教学,由教师饱含情感的诵读诗歌,并配以《二泉映月》的伴奏,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悬质疑,给学生留下一些自主回味的空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节课中,优美的旋律配以抒情的诵读,创设了一种情景相宜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抓住文章重点,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不但要具备新颖有趣的开头,也要有令人回味的结尾,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注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

三、总结

总之,语文世界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自信心,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50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

新课程实施一学期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这届的初一比上届的初一要活跃很多。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这一学期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第51篇

1.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挖掘热情

兴趣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只有产生兴趣,才有完成目标的动力。对于小说之类的故事性文章,教师们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课堂教育方式,即组织学生们分角色扮演、朗读,来提高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写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分别安排不同的学生来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旁白”等等,分角色有感情的讲述这篇文章。这样的创设情境、将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对参与的同学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同时也让“听众”让深刻的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对于散文、诗歌,则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有感情朗读。例如,对于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中,著名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何志娟比赛。将集体荣誉感和阅读结合到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教师一定要激情饱满,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和勇气用模仿,去阅读、去体会。

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旨在强调少时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养成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若定期对学生们进行阅读训练,久而久之,阅读便会成为习惯。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有耐心、宽容大度、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争取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程。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允许学生“有不懂的即可提问”,从而在研讨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找出解决方法。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言文《陋室铭》,其中有学生提问:“既然刘禹锡是个品德高尚的人,那为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和平民来往呢?”显然,学生的想法很新颖,提出的问题也很有道理。那么,若要将问题解答清楚,则要参考《旧唐书刘禹锡传》和《新唐书刘禹锡传》,读过这两本书就会发现,刘禹锡并不是一个品行万分崇高的人,而“惟吾德馨”则是表达了刘禹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处世态度表示认可的状态,他所说的自己是“德馨之人”是对自己的高度评价。此外,刘禹锡确实有一些群众基础,此处可以引用刘禹锡的另一名篇《竹枝词》,此中表达了刘禹锡和百姓亲密相处,虚心向百姓学习的情景,所以说刘禹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不为过。

学会在阅读中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重中之重。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最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阅读积累,都是以提高语文实际能力为目标。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文学积累巧妙的运用到写作中,更形象的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作为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教育课程,生活中处处都是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机会,将自己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总结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真正的喜欢语文知识,热爱语文课堂。课堂上,教师作为“候补队员”,同学们研究不懂的内容最后交给老师来补充空白点。教师的讲解内容要涉猎广泛,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生活中,在各种场合也都有机会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让生活变得更有价值。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