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实用1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2-02 12:50:4721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1篇

在美式教育启发下,我们要在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改变教育观念,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结合学生毕业要面临的就业问题,对现代的本科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和内容,按照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外国等国家的风俗文化有所了解,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在这许多的内容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最主要的方面。

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应该在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进行培养,多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面的训练,解决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只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生活中的人,才能发现学生具有的潜质,我们要懂得去爱护、相信学生,不断去鼓励、感悟、激起学生,让他们去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学习,让师与生的心、灵都共享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活动[2]。

(1)师生共建教学_民主_的氛围

对于_对话_,在两者之间没有贵、贱、高、下、大、小所区分,以前的老师总是带有架子、带有命令的语气,这样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尽头,使_对话_中止。因此,_对话_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为_民主、平等_。

为了建立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师,首先:放低自己_教师_的样子,把真实、真诚的一面和学生进行谈话,减少学生的顾虑,就使得他们愿意和老师说真话,愿意和老师说自己的隐私话。

(2)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_我能行_

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往往通过学生自己找出,也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式去解决,使得问题得到答案,如果存在一时解决不了的,我认为也是合理的,对于教师,避免急于求成,即代替学生去解决,正确的做法是积极疏、引、拔,通过各种方法来开导、鼓励学生,让他们去分析、解决存在的疑问。初始,孩子们可能会认为不知道问啥问题,也找不出什么问题,或说不出问题更不符合主题要求,缺乏实用性,这时,教师要多进行演示,同时也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定格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辩证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方面的培养,为以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做基础。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2篇

教育信息理论,顾名思义,即是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整合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理论体系,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以及功能和效果的研究,来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育信息的功能类型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教育内容信息、教育控制信息、教育管理信息等;从实践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包括教学设备技术和教学方法技术;从理论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含了信息传递原理,而且还包含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的原理。现代教育信息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这四要素构成了教育。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所以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教育内容是以信息的形式在师生之间传递的,教育技术则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教育信息理论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及其功能与效果,来达到增强教育信息的传递的目的。

二、钢琴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理论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部分构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为主,即使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也难以得到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在演奏作品时,仍然按照教师的指导改正,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作品有独到的看法与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消极怠慢,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信息理论指导下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以钢琴教学为媒介展开的交往关系。教师把教学信息的功能和效果当做教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教师、学生、乐谱、钢琴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采用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教育信息理论的指导下,新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的输送量,该种手段能够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钢琴教学中的信息传递

在钢琴教学中,优化是指在不改变所传递的信息,适当改变信息传递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或者用最少的精力充分掌握演奏技巧。

1.减少钢琴教学中的干扰

信息干扰信息就是与传递内容无关的信息,它是针对有用信息而言的。干扰信息不仅是无用的而且还会白白浪费信息接受者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降低有用信息的传递效率。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干扰信息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教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时老是说不到要点,还未解决问题就让学生演奏,便会给学生带来干扰信息。

2.提高教学内容信息的形式强度

所要传递的信息的特征与所需接受信息之外的特征(但是还是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差别程度就是信息的形式强度,差别越大,形式强度也就越大,比如晚上突然地停电。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之所以能够改善信息的传递效果,是因为人的感官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能够提高信息接受者的感官的接受加工能力。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提高信息的形式强度。从听觉方面来说,当学生弹奏的音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时,教师仅用语言指导,学生很难掌握这之间的度量差别;如果教师将完美音色弹奏出来,让学生有个对比,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差距。从视觉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把指法、强弱表达、休止等在乐谱中做出标记,那么这些记号就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合理利用暗示信息

暗示教学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暗示能够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钢琴教学中,教师在合适时机下的明确的语气、眼神、动作都是暗示,通过合理的暗示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无意识心理倾向,激发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身体动作信息暗示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表现出乐句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在学生演奏时用身体做出伸展或者紧缩的姿势,还可以用用突然的握拳提示学生弹奏强音。

2.语言信息暗示

语言是教师给学生心里暗示最重要的途径,或许教师不经意间的称赞就能成就一个天才。语言信息暗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直接有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告诉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直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3.表情信息暗示

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无形中不仅能给学生压力,也能给学生无限的动力。在钢琴教学中,当学生分心时,老师的一个批评的衍生就会让学生立马集中注意力,当然,当学生在弹奏一首悲伤的乐曲时,教师可以以一种悲伤的表情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用心的诠释曲目。而且,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结束语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3篇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文化性,其实质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所谓“育人”,就是对人进行教化、教育,必须在充分尊重人的内在因素,调动人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因而,育人之根本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具体而言:第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内在的需求,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因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即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专业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喜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困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职业劳动人才。第二,要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能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不能只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教育既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丰富内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课程的人文内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课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课程的每一个专题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科学知识,既可以让课程体现人文性,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忠贞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文意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务。这些实践项目多以演讲、辩论以及表演的方式进行,要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就必须学习和运用历史、文学、音乐等文化知识,还要掌握演讲、辩论等技巧,可以说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多元教学法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4篇

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脚步一直向前不曾迟疑,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就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就尤为重视。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表出来。这种激发学生潜在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真正实施和落实,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 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部制定、xxx批转的《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其中又 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 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这一任务包融了语文 教育的全部内涵,形成了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着力点,亦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

明确提出“做人——作文”的教学原则,是因为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 为以下与素质教育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 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性自由性和独 特性的湮没与压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 ,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改不鼓励学生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 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四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 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五是繁琐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繁琐,也表现为作文教 学操作上的繁琐,结果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 ,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上述倾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 力萎缩。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做人—— 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以解放文来解放人,使文为人发,人以文立,以便充 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改革作文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的先行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 ”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 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 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从而使做真人的质量更高。“做人 ——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思想前提 .具体说来,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统一”:第一是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摘要:

随着高级院校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公共教育学也面临着改革的境地,为了有效改变当前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公共教育学学习的兴趣和信息,有必要对公共教育学进行全面深入改革。本文主要对在高级师范院校中公共教育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对当前改革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改革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不断改善公共教育学的教学状况,推动高级院校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高师院校;课程改革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中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在高师院校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的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仍存在很多问题,因而急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不断提高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公共教育学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代以来由于从西方不断引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使得教育学理论逐渐丰富起来,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在我国教育中逐渐发展起来,但同时教育理论的增多使得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以至于很多教育学教材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情况,甚至是沦为形而上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导致我国目前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学知识体系缺少相应的教育实践经验支持,其体系中包括的命题、规律和概念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不够,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指导的目的。而师范院校作为教师的培养院校,学生基本的教育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师范学生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运用教育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公共教育学教学的本身目的也是要将教育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由此可见,形而上的教育学体系是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因而有必要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重新确立从实践出发的教学立场,增强公共教育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增强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

二、当前公共教育学在高师院校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公共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师范院校学生打好自己教育学基础的关键学科,但长期以来由于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公共教育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具体来说当前师范院校中公共教育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公共教育学学科地位发生变化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是学生打好教育学基础,走向教师岗位的第一步,在教师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于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一直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十分积极,导致学生并不十分喜欢或是待见教育学课程,而隶属于教育学课程体系的公共教育学也难免受到这样的对待,并且公共教育学还是属于公共课程之一,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与专业课的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在对待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上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很多学生在上公共基础课时多是抱着得过且过和凑学分的心态来的,旷课、迟到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地位没有得到起码的重视,自然会直接影响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公共教育学教材不符合教师和学生需求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其教材中所传达的教育学知识应该是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共鸣,能够让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学习到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高师院校中所使用的公共教育学教材虽然在内容知识上非常丰富,但知识面过于宏观和空洞难以和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公共教育学讲授时难以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讲解,只能是照搬书本,而书本上的知识过于宏大,理论性说明太多,学生难以自己理解消化,这就导致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记住教材上的知识点,难以真正被学生理解内化和运用,那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5篇

(一)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管理

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有关部门(一般是教务处、思政部和学工处)负责制订本校所接受的思政课课程管理的各项制度。首先是本校研究性教育教学的实施指南、方案或条例,作为学校开展研究性教育教学的总纲领及制订相关各种规章制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制订各种岗位职责及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该小组的工作机制,除了定期召开会议外,还可尝试设立小组专职秘书甚至办公室。只有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协调学校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全面推行思政课的研究性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务处对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的管理

研究性教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述,更应该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在研究性教育教学中,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研究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机统一的。课外学习在课内学习中得到反映和体现,课外学习又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展开。学生通过不同场合、形式的研究性学习获得各种能力,最终在此基础上牢固地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体系。因此,如何认定教师在研究性教育教学中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时数,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问题,需要以教务处为主进行设计和规范。为了保证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务处还应建设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检查教师是否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并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以便及时做出反馈,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调整,进一步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管理,从而保障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有效、有序地进行。

(三)思政部对研究性教育教学的管理

(四)学工处对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的管理

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研究性教育教学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避免出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课堂以外的时空缺乏着力点的情况。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教务处要和思政课教学部门密切配合之外,还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内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学工人员(辅导员)队伍的协作,使之分工互助。目前,高校寒暑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一般是由高校学工处负责,而寒暑假又同样是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时段,因此,学工处要与教务处、思政部通力合作,在教师指导、学分计算、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制订相关规定,将假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轨道。条件具备的院校,可以探索将部分辅导员聘为思政课的课程助教,部分思政课教师轮流担任学生班级助理辅导员等机制,以达到提高思政课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选修课程设置

在思政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中,仅开设《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确定的几门必修课程(本科4门、高职高专2门,以及“形势与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选修课程体系。思政课选修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方法论指导、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获得必要的拓展、延伸和有益的补充。为了让学生真正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既考虑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又注重课程的内在连续性和拓展性。只有充分考虑这些课程设置因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选课,又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使得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选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相互延伸、相互拓展,形成整体性的系列课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思政课的选修课体系可以设置为下面三个大类。第一类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相关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类课程可以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高职高专院校)、逻辑学、社会调查方法、文献检索等,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奠定方法论基础。第二类是从国际到国内、省内、市内的经济社会政治相关课程,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地方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史等,引导学生去研究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第三类则扩充到伦理学与职业道德、法律、社会学、心理、历史等,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这三类选修课,按学生修读的方式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上述第一类课程可以设为限定选修课,要求学生至少选修其中一门;后面两类则为任意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其中一门或几门。在学分设置上,可以将第一类课程设为2学分,第二和第三类为1~1.5学分;学时也可根据每学分对应15~18学时的安排确定为15~36学时左右,要求学生至少选够7学分(本科)或者5学分(高职高专)的课程。为方便学生学习,可以将选修课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和网络课程,部分课程设立课程网站,将课程教学内容制成微课程,并通过网站的图文内容、交互方式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从总量上看,选修课的门数在教师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多益善,以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在教学安排上,选修课的开设应该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精心搭配,尽量把课程合理地安排在大学阶段的每个学期。否则,有可能出现部分学生不顾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规律,单纯为了“抢学分”而在短时期内把相关学分全部修满的现象,这种做法没有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研究性学习训练,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在思政课的研究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这一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呢?我们认为,可以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不同引导其选修不同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因此,必修课建议实施小班教学,否则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心中有数。

三、多元化评价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6篇

柔性管理理论最早提出是丰田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理念,以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形成了截然不同。柔性管理理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于知识经济以及全球化经营模式的管理,可以同时对于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为受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柔性管理理论中指出,人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柔性管理倡导管理应该根据人的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来进行,而且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内在驱动性,可以比较有效地增强管理方式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受管理者的潜能。通过柔性管理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其归纳为几个方面来进行陈述:“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二、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柔性管理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现代教育体制中所提倡的也是需要植根于人的本质。简单来说,教育工作应该以人为出发点,通过“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为教育方针或者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正好符合了_对高校教育所提出的具体要求。_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会会议中明确旨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精英教育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我国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打破传统模式,借鉴更多国际化、全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的管理原则,协助大学生激发出其潜能。利用柔性管理可以更好地给予大学生激励,有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地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柔情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实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具体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地人格与价值观念。此项工作的进展,也是柔性管理理论的一个创新,可以有效地把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行贯彻。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开展柔性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关注,适合的开展表扬激励,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的提高。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中建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学与学习的平台。我们要及时地去发现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这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列为优先帮助的对象,通过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的知识的正确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化教育,让学生在接受帮助时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真实情感,让他们更好地能够面对困难,并且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切记不能使用霸道语气比如:你必须要、你们不准干嘛之类的话语,要真正用心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真正意义上的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此外,大学生的社会经历相对较少,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失常、思想偏差等现象,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者利用主题班会给予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在一个良好地氛围内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风气。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加大与其沟通的次数,及时地去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用情感去感化他们。在他们有一点进步时,要给予诚恳地激励与扬,从思想深处消除他们的消极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与潜能,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合理运用管理机制建立平等沟通平台

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平等意识,在这个年龄段中,他们对于独断专行的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大的抵触心理。从而,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时,应该融入柔性管理理念进理念,建立起一个能够让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管理机制。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管理制度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我们不应该有明显的等级差别,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沟通的平台,在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中所发生的问题,并且能够接受工作人员给予的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会、社团、主题班会等途径,可以确保让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有民主管理的权力,并且让参与管理的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可以有利地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集体意识的了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入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开展柔性管理过程中,并且不是一味的以放弃原则,而是要实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让学生在一个平等的平台,加强对自我的管理意识,而且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教育管理工作的严格性。此外,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全面对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如果学生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要采取单独约谈的教育形式,并且要及时地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结合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的力量来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循循善诱地帮助其转变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我们要坚持个体重于群体的工作模式。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针对于群体时,我们要采用号召的形式,在学生中形成一定的轰动,当我们在针对个体开展工作时,要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虽然我们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多数情况都是面对于整个学生群体,但是出现严重问题的一般情况都是来自于个体。而且存在严重问题的个体会对整个群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从而,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个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太的发展志向等,如果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容易造成对个体的误判,甚至会造成由于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发生一些不应该发生的误会或者严重事件。因此,对于管理制度而言,虽然是一个针对所有人的措施,但是我们在进行实施时不应该应用同样的执行力度来影响所有人,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个体因素,有效地帮助个性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集体。我们要从尊重学生个体为出发点,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多元化、开放化的柔性教育形式,打破传统的在班级、宿舍、办公室与学生沟通的形式,减少学生面对面时所表现出的紧张以及压力。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时时沟通,会让整个沟通更加顺利,更容易发现学生个体所存在的问题,真正地体现出了柔性管理中的刚柔相济、严宽相映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我要听”的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

(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用政治理论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完成了教育的初始阶段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行动与理念的统一。因此,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达到示范的作用。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而且都具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所处的年龄段又是一个特殊时期,比较反对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对于他们的教育作用最大的是工作人员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逐步在学生中建立起一定的威信与影响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令其外钦佩与信用的形象。此外,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常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以免发生影响其形象的事件发生。相信通过不断的工作积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培养出一个虚怀若谷的个人品质,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添加更强烈的效果。

四、结语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7篇

1“.学日”阶段。

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在《教育世界》中引入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开始在中国传播,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发展及班级授课制的普及,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当时的教育界风靡一时,人们对五段教学法很是痴迷。在这之前,我国只有《论语》、《学记》此类的古典教育著作,这些都是基于个别化教学的背景编写的,而且论述比较零散,无法适应班级授课制的大趋势。

2“.学美”阶段。

上世纪20年代,杜威来华,将实用主义带入中国。其他学派的教育学说及教育著作也陆续被引入国内。

3“.学苏”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热潮。主要表现为翻译苏联的教育学,邀请苏联专家来讲授教育学,还有积极引进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最新信息。甚至是把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当作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经典著作来读,却忽视了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56—1976年期间,我国学者开始积极探索教育学的“中国化”问题。

4.多元化与反思阶段。

在介绍和研究美国、日本及西欧教育学家的新思想的同时,我国学者也变得日益重视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开始注重对教育学的全面反思。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发掘,出版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文集和研究著作,还出版了一大批尝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教材和著作。

二、教育理论的实践功能及反思

教育理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的功能,否则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对于教育理论功能的阐述,是基于它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而言的。彭泽平在“指导说”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理论具有两个实践功能:一是认识层面的解释功能和预见功能,二是对教育实践者进行价值观念的启蒙和重塑功能。从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就教育理论的功能而言,我国教育科学显然名不副实,仍然没有把教育这一社会事实作为真正的研究对象,教育基础理论没有转化为教育技术科学和教育技术,因而不能对教育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无法正常发挥其实践功能,依然处于一种无根的状态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依然很大,首先,教育理论研究沦为专家们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承担不起解释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使命;其次,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难以得到有效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他们逐渐丧失了探索的能力及勇气,日益成为专家设计方案的工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存在差距,甚至脱离了实际,原因如下。

1.教育理论空泛并与教育实践发展不同步。

教育理论的研究受限于教育规范,空洞而因无法指导实践。比如,研究教育目的,就把法定的教育目的大大解释一番,很空洞,至于实践中的教育目的,如教师、家长等教育当事者所领悟到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目的,则研究甚少。这只解释了教育目的应然本质,没有对教育目的实然本质给予回答。另外,教育理论与实践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一定范围内,理论比实践超前或落后都是正常的,适度的距离有利于两者的发展,但是,如果距离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理论与实际就会脱离。

2.教育学的依附性及理论研究缺乏整合。

教育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几乎没有独立的发现,总是从别的学科那里借来问题和结论,一直受制于其他领域,无法从依附性中独立,更无法从教育学的学科视角来研究和探讨问题。现下理论研究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也陆续渗透到教育理论研究队伍中间。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交叉较多,且教育问题本来就人人可有观点,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教育理论研究需要的是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知识整合的能力,就算是专业出身的人员,也难以具备这些素质,何况其他学科加入进来的人员,更是难以超越自身的专业视野而有所建树,因此,教育理论即便被大量人员大范围研究,也依然缺乏整合性、科学性与独立性。此外,由于没有摆脱依附性,无法做到以教育实践为基点,教育理论研究也难以对教育实践产生有效的指导。

3.缺乏历史视野。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杜威曾说过:如果过去的事情全都过去,一切完了,那么,对待过去只有一个合理的态度。但是,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历史叙述过去,但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是相互联系的,教育传统一方面是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带给文化传统变革的动力。只要我们认真思索这两者的联系,是很容易寻找到当今教育问题的答案的,如教育理论为何总是停于表面而无法深入,经认真思索后,得出的答案是与文化传统中批判精神、反思意识的缺乏有关。因此,教育探索者难以找到教育理论生长的突破口,无法把握现实。

4.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认识上的偏差。

研究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的目的并非为了指导与服务教育实践,而是单纯为了教育理论的发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知识概念,抽象于实践之外;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逻辑思辨。因此,所得研究结论很“高深”,与实践不“沾边”。反过来,第一线的教师尽管学过一定的教育理论,但不知应该用在哪,怎么用,或根本不屑使用,只是凭借着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来开展实践,不能实现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认识的偏差还导致教师对研究的误解和排斥,缺乏自下而上的主动革新及发展意识。在对待教育与教育科学的问题上,他们通常只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则认为是专家的事,不敢高攀,与自己关系不大,从事教育实践,却从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而一旦谈到教师应参加教育研究时,又不认为这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的研究很重要,潜意识中就已经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分裂开来了。

三、理论迈向实践的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8篇

这里所说的灌输教育就是指通过疏和通的方式灌输基本的思想政治观点、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创新教育的方式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好的入脑入心。1900年,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明确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党。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这些论述高屋建瓴,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第一次对灌输论最生动、最全面、最具体的论述。

二、新时期坚持灌输理论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坚持灌输理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各种西方的观念也扑面而来,好的东西我们应当学习。但是西方大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想,通过文学作品、电影、饮食,灌输西方的价值理念,对我国的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促进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灌输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对基本理论的忽视

要求我们坚持灌输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理论,而现今的状况就是对基本理论不认识、不知道、不理解。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来源和基石,基本理论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必不可少,因此,通过灌输的方式将基本理论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基础理论、更好地促进我们国家基础理论的建设。

(三)新时期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坚持灌输原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成果也显而易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凸显,为了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将灌输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融合都需要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受教育者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再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

三、灌输理论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灌输教育过于强调教育者地位

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更多关心的是自己要讲的是什么,只关注基本理论的教育而不关心受教育者的主观、客观感受,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过于强调自身。同时灌输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因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和水平,缺乏说话技巧和感召力,无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法入脑、入眼、入心。

(二)灌输教育内容过于简单一提到灌输

很多人都会想到思想政治的灌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灌输的方式,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只是众多种类的一种,包括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只是单单将灌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存在单一、片面性,导致一提起灌输就很头疼甚至是反感。

(三)灌输教育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教育者采用机械、单一的理论教育法,甚至有的教育者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一味生搬硬套,使得教育形式单一。灌输虽然在我国有很多年的历史,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但是固有思想仍然存在,教育方式方法死板、教育过程单一,仍旧是强制式的灌输方式,这样导致人们的潜意识中就认为灌输就是生搬硬套,灌输就是死记硬背,使灌输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四、灌输教育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正确坚持灌输原理

必须反对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现阶段社会大环境带给我们的是很多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心态,急于求成。人们对灌输理论的认识认为灌输就是一股脑的将知识都教给学生,不说明其中的来源,也正是由于对灌输的不了解导致这样的情况。不能片面的认识灌输教育而应全面的认识灌输理论,不能急于求成,应处理好灌输中方法和原则的运用,同时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正确坚持灌输理论。

(二)科学认识灌输原理

是正确坚持灌输原理的前提怎样理解灌输理论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而只有正确科学地认识了灌输的基本原理,既通过外化的方式教育受教育者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再将外化的理论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理解某一概念和原理,不是填鸭式的方式教育受教育者,而是有步骤、有层次的促进基本理论的教育。只有科学地认识灌输原理的内涵才能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在教育过程中坚持说服教育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9篇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也符合了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从而建立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创造性思维,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小学生应必备的优秀品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因此,这就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和引导作用,这样就可以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从而使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新时期乐学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其思维模式比较活跃,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就可以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小学教育在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的过程中,要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否则,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依然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新时期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学生、教师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综上所述,基于美式教育的启发之下,现代社会提出的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对此进行了加强,面对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也在不断的扩大,逐渐导入迎合就业的方向上发展。大学生应该具有多方面的优秀才能,比如说,个人综合能力、修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一个合格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残酷的就业考试,才能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祖述乐. 高校英语专业创造性素质教育发展与就业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2]杨颖育.试论如何构建英语学科专业特色--以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05).

[3]王雪梅.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题目:美式教育启发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与探索 课题编号:JG201426.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内容丰富,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存在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试图运用……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有别于纯文学类课程,它在对接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和中学语文新课标,重构语言类课程教学目标,我们才能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目的。通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才能……

【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也持续地发展与健全,更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化的强化。近几年新媒体的产生,为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机遇和平台,并且,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也面临着……

一、比较文学研究进入后理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西方文学理论蓬勃发展、影响极大的时代,但进入21世纪,文学理论已经失去推动文学研究的活力,在西方尤其美国的大学里,甚至有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趋势。于是文学理论独领风骚的时代……

[摘要]新文科的理念与比较文学有着许多方面的重合。新文科的四个特色———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也正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为新文科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实践的基础,而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则为我们重提比较文学“中……

摘要:对于俄狄浦斯的解读一般注重于分析弑父娶母情结及其作为原型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但对真假盲眼人的悖论问题或者说外视与内明的辩证关系关注的相对较少。俄狄浦斯主动刺瞎双眼的行为是破除习惯和迷信的屏障,寻求真理的尝试。《古镇的梦》中算命的……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融古汇今,把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彰显古韵活力。通过泛读、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并以……

【摘要】将古琴艺术融入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对传统艺术、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新文科背景下文学与艺术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关键词】古琴;古代文学;新文科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石榴题材虽然不像桃花题材、杨柳题材、菊花题材被广泛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但以石榴为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其实在数量上也是数不胜数的,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桃花题材、杨柳题材等文学创作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也有很多古代文学家在……

[摘要]作为21世纪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杨红樱在多年的儿童文学写作中,充分展现了她简单自然、纯真幽默、充满了“孩子味”的个人风格。词汇上,她的用词简单准确又不失新意;句式上,长短句交错且语气丰富;辞格的运用上,重复、比喻、拟人等手……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求的提高,挖掘儿童文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析了儿童文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策略。关键词:课程思政;儿童文学;立德树人;思政……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当前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高职高专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愈发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讲授。儿童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在其文学性贴近儿童,符合儿童的审美意趣。因此,儿童文学也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意味和趣味特点。对于当前高职高专的语文……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和高精人才,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高职教育开展过程中依然伴随着相应问题,高职语文课程设置问题相对明显,无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产生重要影响。……

一、引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反映出人们的集中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民族的风俗习惯、特征风采,而传统文化则是通过音乐、历史、宗教等方式方法对其内核进行有效的继承发扬。所谓现代文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西方文化背景下,发展形成的一……

摘要:塞原诗人群是20世纪30年代绥远文坛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和巨大影响对绥远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目前对这一系列诗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而且并未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进行考察。实际上,无论是就创作理念、思想倾向……

摘要:课语整合模式(C)是借助外语来学习另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根据课语整合模式的教学框架,提出建构微双语外……

关于“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已有不少相关学术著作及论文出版、发表,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多建立在史料基础上,或从整体性角度着眼,梳理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研究历程,或考察具体外国作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接受和影响状况。……

【摘要】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将文学文本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潜移默化地贯彻到课堂教学模式之中,通过文本阐释与思政阐释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的无缝对接,立德树人与课程育人的整体贯通,建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新模式、新……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人民对国有文化、传统民俗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学创造者与爱好者能够正确意识到文学创作与民俗艺术之间相互性的积极影响。如何借助民俗艺术赋予文学作品更深厚的内涵,又如何借助文学作品持续性地发……

摘要:法国文学渊远流长、影响深远,法国文学对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不论从体裁、表现手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所涉及的法国作家更是有其自身的文学风骨。当代法国文学镜像当中的文化身份,根据其自身经历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打造……

摘要:现当代文学的概念范畴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文学,它与旧文学在形式、语言、思想等方面都呈现极大的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xxx族强。中华民族文化……

[摘要]高职院校班级是提升院校建设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机构。本文浅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探索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域的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路径,并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五育体系,实现丰富班级文化……

摘要: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文化建设实践中,需要加强对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的重视,重点开发多元化的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高校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文化自信视域入手,对高校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解读,旨在能对理论基础进行明……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及伟大复兴来讲,文化艺术的崛起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不单单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而是要综合性和全面性地考量包括文化艺术等领域在内的社会发展趋向,旨在推……

摘要:和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真实性都是纪录片不可动摇的底线。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故事脉络……这些为纪录片带来了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基于此,文章将……

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承担着对历史和时代的忠实记载,在弘扬历史文化、宣传主流文化、凝聚家国情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清明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节目以“绝笔”为主题内核,围绕革命先烈的遗……

摘要:人文历史类主流纪录片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反映对象,旨在探明特定历史背后的逻辑机理及其所承载的时代特质,汇聚正向的情感力量,进而发挥出媒介作品的建设性功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的6集纪录片《绝笔》在中央电视台……

一、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论文选题环节要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涉及到选题、收集查找文献、阅读分析文献、编写提纲、反复修改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选题则是这“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这一步的成败也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的高低,以……

摘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写作毕业论文时采用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确保毕业论文材料创新,培养学生家园情怀。田野调查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资料准备,在调查过程中要学会对话与交流,忠实记录信息,民俗摄影等。论文写作过程……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对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进行解析。研究表明:桂西北是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丰厚,对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史料和实例对该区……

民间美术艺术融合了中华人民的几千年智慧,是历经了漫长的沉淀与发展得出的艺术结晶。民间美术艺术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独特的艺术色彩,赋予民众艺术美感,给民众的日常生活添砖加瓦。在多年沉淀后,造型和色彩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丰富的源泉,因而得到高度……

摘要:茶画艺术是我国美术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现茶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鉴赏课作为美术艺术的重要教育教学课程和美术作品传播载体,应当逐步重视起优秀茶画艺术的教育和……

【摘要】江苏民间根植于江苏广大民众生活之中,不但从侧面展示了江苏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民俗信仰,还体现了江苏地域性特征和深厚的长江流域文化底蕴。本文围绕江苏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为主要方向,从工艺的艺术特点研究、工艺的现状研究、工艺创新设计研……

审美是音乐艺术最根本的价值,也是音乐的本质,音乐艺术在教育体系中最为根本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此,需要相关方面加强关注,深层次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艺术特殊审美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一、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音……

何谓审美?顾名思义便是关于“美”的评价,这就要求艺术需要具备“美”的特性。音乐艺术与服饰艺术因为演唱的表演形式而存在审美上的共性,一场优秀的音乐艺术表演离不开服饰艺术的助力,音乐表演按照演唱内容、演唱风格选择相应的服饰来进行表演,服饰的审……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而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生死存亡的阶段,多反映出一种反礼教的抗争精神。同时在社会中也掀起了一场复古的狂潮,新旧文学的交替塑造了许多名家大作,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也进入了一个高潮,优秀的传统文……

摘要: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形成了深厚而绵延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在文学中的渗透和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代表,承载了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任务。我国现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糟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保留了精华……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对民族品格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丰富的研究价值。文学鉴赏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学……

摘要:一直以来,本色论都是明代戏曲文学批评中的热点内容。明代戏曲家,对戏曲本色有非常执着的探究欲望,不断地充实本色论内涵,为后续戏曲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文章以明代戏曲文学批评中的本色论内涵为研究对象,对本色论的起源进行探究,对明代戏曲文学……

【摘要】戏曲文学的发展过程是涵盖剧本内容、形象塑造以及戏曲表演艺术形式的融合式发展过程。戏曲文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戏曲的不断发展,并对戏曲发展产生相当多样的影响。本文从戏曲文学的发展入手,通过多维角度分析,发现戏曲文学以戏曲语言为媒介,对我……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记录了我国文化时代发展历程,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通过队本色论的研究,可以了解更多明代戏曲文学内涵,能够为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供动力。本文就明代戏曲文学批评中“本色”论内涵进行分析。一、本色论古典戏曲理论史上,……

内容摘要:文学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是高素质人才养成的必要条件,必须充分明晰文学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当代高校大学生文学素质匮乏的现状及原因,为我国高校开展文学素养教育……

摘要: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从语文能力提高逐渐转变成文学素养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需将学生自身的特点作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的教学活动,注重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诵读活动中,从而……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从一流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学前师范生的文学素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一流专业的建设,对学前教育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提出建议和指导策略,助力学生今后教师素养有效地提升。关键词:学……

摘要:田涛的小说《沃土》实践了后期京派文学的“苦难美学”理念,于苦难中挖掘自然与人情之美。“苦难美学”认为,苦难是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书写苦难不仅是对受苦人民的同情与悲悯,更是要超越苦难从而挖掘出苦难之下光辉灿烂的人性和庄严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中英语教学;渗透方法英语不仅在国际交往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也较多。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掌握课本上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要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开拓,其可有效推动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和听说能力的提高,同……

现阶段文学研究过程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在相关的翻译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其标志语言的重要,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也会对这些方面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的发展和语言的传播之间关系密切,要对文学展开研究,需要围绕……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以及源汇功能。河流生态水文学主要研究的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及河流水文水……

文学批评是一个学科术语,隶属于文艺学学科,归于社会科学范畴,它的产生基础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这一学科建设发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精密的划分,韦勒克和沃伦厘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于是文学理论、文……

20世纪以来,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导致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兴盛,20世纪下半叶,逐渐兴起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也因此有了“文化批评”这个术语的诞生。从现代文学理论观点来看,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文学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子,“政治的或经……

摘要:20世纪下半叶,学界逐渐兴起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边界逐渐开始模糊,随之产生了“文化批评”和“文学文化学批评”这两个概念。由于“文学”是包含在“文化”之中的,二者紧密相连却又有所区分,所以,对于文学批评中包含的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著作权间接侵权问题日益显著,法学界对是否建立著作权间接侵权制度颇具争议。本文从著作权间接侵权概念和类型、我国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立法与不足、我国著作权间接侵权制度立法完善建议三方面围绕著作权间接侵权问题……

[摘要]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提升我国食品类中文专业期刊的办刊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以食品类SCI期刊近十年的发展情况以及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近十年食品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为研究……

[摘要]少年儿童时期是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党史学习教育是实现儿童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作为大众媒体,优质的少儿期刊对少年儿童能够产生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将少儿期刊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主阵地尤为必要。文章认为,少儿期刊开……

摘要: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更好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是高校改革教学模式,实践开放办学的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简称数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认知实践、实习实践和专业创新实践等重要环节,重点在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校企合作是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一种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新模式,针对当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方法与思路,并探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唐山市的职业院校为范本,在目前校企合作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剖析现状和问题,对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

人才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之一,对于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等,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永久性课……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重要基础产业的国家来说,“三农”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性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农民、农村及农业的现代化……

摘要:“无情境不成课”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基本共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如何关照情境素材内在伦理逻辑,有效选取和应用情境素材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实践最前端的工作之一。关注情境内在伦理逻辑是高中思政情境素材选取的必然要求。教学……

摘要:以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背景,设计了三阶段、两方式、两互动、两检验的“2322”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并在2020年春、秋两学期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中予以实践。问卷调查反馈及期末成绩分析表明,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认可度高,教学效果……

摘要:对高等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交流协作和情境创造、以多元和综合评价为指引的设计理念,并具体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每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体系和认知规律,在应……

【提要】自2022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外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由线下教学全部转为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对外汉语传统节日文化线上教学的基本状况,思考和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为接下来长期的线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策……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速度,也转变了人们的思维、工作及生活方式,同时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是对高职档案部门管理水平与能力的考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职档案业务流程能够得到优化,档案增值……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概述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应……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拥有良好体质的人才,才能获得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重视多管齐下、全面发展,学习、锻炼身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为国家输送技术、体质都过关的复合型……

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县域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县域职教中心的重要任务。现对磁县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探索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理……

摘要:要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要用典型示范影响、教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要重视课外读物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语……

摘要:当前,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素质低、体育器材短缺、资金缺乏、内容单调等问题,针对此,提出了游戏吸引、灵活施教、发展社团、渗透德育、组织比赛等对策,以期为推动农村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关键词:农村……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差,心理问题频发,心理高危现象呈上升趋势的紧迫形势,通过生命教育问卷调查分析,借鉴国外生命教育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维护、改善高职学生的生命意识,强化存在感,发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式去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长为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经济的转型、企业、职业院校及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生存发展均……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关系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该文在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核心要素,论述了提高职业院校青年教……

摘要: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写作深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点之一的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就困扰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一些浅显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

摘要:为完成小学不同学段的课堂阅读目标,对分段课内阅读指导及课外阅读项目的融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创建校园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各学段课内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设分……

摘要:文章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为切入点,指出了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创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并就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教学评价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育部……

摘要:对劳动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劳动的本质与意义,同时对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论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现实价值,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出发,为强化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

摘要: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可行性,但存在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课程内容形式化、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等困境。本文提出遵循劳动教育等相关政策,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渗透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课程,以劳动素养指……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仍存在课程定位边缘化、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方式程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要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真正……

摘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的的重要手段。探讨了融文化教学于词汇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的途径,力……

引言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需要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不仅要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在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创新思维能力对于……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高职学前教材编写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文章讲述新理念下教材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传统教材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阐述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重点论述课程改革对编写教材的若干……

阅读和写作文,始终是学校语文课程中两项十分关键而密不可分的内容。对于小学来说是学校语文课程的起始阶段,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启蒙阶段。怎样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读和写的有效融合,在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的同时候又能良好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开始影响着教育教学,很好地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水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创新了教学理念与模式,这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教学效率与质量均有很好的提升,尤其是……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参考法及问卷调查法对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现状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与研究,发现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实训过程、专业竞赛、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相关问题,提出了探索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大对硬件设施投入、加强……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历经百年风雨,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设计类学科在师范类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发展情况。学科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百年历……

【内容摘要】书法作为我国古老文化的瑰宝,拥有着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其展现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是任何艺术元素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在设计专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广告设计专业来讲,书法艺术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线条美感和浓郁的人文色彩,在广告设……

摘要:面对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成为推动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论文以郑州商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学专业实施分类教学的具体过程,指出分类教学取得的成效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最后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

摘要:笔者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选择题答题的学习模式启发,将选择题应用到“口头表达训练”课程教学中,通过每日训练、每课分析、每生出题,使得学生口才训练不断线、对错知原因、技巧自探索,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以“对照性体验”提高学生……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结构表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实践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是实践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阵地,高职的口才训练课程可以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与渗透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键词:口才训练课程;育人为本;教学实践……

摘要:口才的重要性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是不言而喻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把一句话一件事进行最优化的表达,就是一个人是否有口才的表现,口才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系统的训练和刻意地纠正引导的,在传统的高职口才教学中,依然是延续了口耳相传的……

摘要:实践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是实践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阵地,高职的口才训练课程可以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与渗透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键词:口才训练课程;育人为本;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的实践活动。目前,普遍认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通常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构成。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教学……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不仅传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更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启发其应用中医思维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因此,中医思维的建构与训练,应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专项设置内容,……

[摘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反刍思维、社交焦虑的概念。以此为依据分析积极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阐述积极反刍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重点结合高职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从自我认知、明确优势、资源积累、积极暗示、价值观塑造、情绪调节、挫折面对、……

摘要:对于少儿艺术培养来说,艺术体操训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少儿艺术体操在开展中产生了各种问题,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成年人相比较,少儿从生理到心理都存在极大差别,他们活泼好动,但是协调性和动作的准确性差;他们好奇心重、热爱学……

研究目的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紧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但我国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国家相对扶持经费力度较小,特别是特殊儿童家庭对于特殊体育教育了解较少,且国内很多体育项目对儿童的影响研究也多是从正常儿童的……

摘要: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结合的集体表演运动项目,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开展。该文从实践层面总结团体操创编与训练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编训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团队角色理论,提出明确领导职责、明确成员角色、角色转换是团体操团队构建的……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按照学科逻辑设置,没有将“工作”作为整体看待,无法实现认识的“关联性”和“全面性”,很难培养人的全面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大多数教学设计反映了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行……

在大力倡导生本教育理念的当下,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现以探究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局限性,并针对有效优化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摘要: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学习方式凸显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当前中医院校医学生自主学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缺乏等问题。为此,文章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医院校医……

摘要:经济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既参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又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他们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人才的竞争,而经济师作为企业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企……

摘要:高等院校辅导员是学校中负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之一,辅导员承担着处理大学生常规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工作,是学校学生管理的基础力量,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当然也不例外。体育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作为其辅导员的工作也有一定的特……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二级学院的发展表现为新增专业和学生的扩招。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教务管理作为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承担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教务员在时代变革的……

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务集团)隶属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20年由福建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福建海峡出版物资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恒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福州华彩印务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集书刊印刷、包装……

企业的基础业务大多以ERP平台为统一中台,打通人、财、物各环节业务,并已广泛云化。企业核心业务一般专业集中、系统性强,可以整合行业最佳实践经验,借助数字化转型契机,在一个业务中台上以云原生形式实现并深入应用。管理类业务如审计、党建、纪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强调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即……

从语言能力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系出发,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调查河南省语言能力情况并分析其现状,对语言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进入新征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农业占比较高,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庞大,但人均收入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迄今为止,国际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变得日益增多,社会正朝着多元化快速转变,中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引起了国际人士的关注,刮起了中国风,作为……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当前的大专教学更加重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较大。为了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在大专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着力……

审美素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钢琴表演艺术中提升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演奏者在钢琴表演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使钢琴表演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要想提升演奏者在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审美素养能力,就需要通过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开展,对于高校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强化高校学生的身体素养,也能增进大学生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对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

摘要:琵琶是一种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复杂演奏技巧的民族乐器,而琵琶教学属于当代高校推进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对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琵……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以语文教师为培养方向的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教学知识、是否能将自身所具备审美知识以易于理解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是其日后走上教师岗位,能否高效开……

摘要: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不协调现象,确保创新创业人才的不断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概述与构成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大学生乡村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构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

摘要:装备试验鉴定工作的发展对装备试验鉴定人才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装备试验鉴定人才的能力素质由装备试验鉴定知识、专业技能和隐性素养构成。装备试验鉴定的专门人才应具有装备作战与运用、试验鉴定系统工程、试验设计与评估、试验实施与保障等方面……

内容摘要:相较于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微写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机会,又不至于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写作压力。本文从微写作的概念及应用价值入手,介绍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发挥微写作的教学意义,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作文是一种语言对学习知识的表达,通过作文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当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进行语文作文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能有所提升,教师也能够清楚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改进。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当下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

摘要:想要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就需要从小学低段对其进行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如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可再按照传统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是如今小学教学的导向和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在课……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开始关注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教学。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思维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响应国家号召不断的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创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多倾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地方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之一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地方戏如何找到创新发展的路径,这是地方戏艺术魅力和审美精神进行活态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笔者认为在地方戏的发展中应抓住时代机遇推动地方戏产业化……

摘要:山东地方戏种类繁多,很多剧种中都有武松戏。武松戏在语言运用上既体现出地方戏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有独到之处。武松戏中夸张修辞格运用最为频繁,这一修辞手法对武松形象的烘托效果非常显著;山东方言哩语的插入使得武松戏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避免……

【摘要】中国戏曲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更迭,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的代表,而地方戏同样如此,在此基础上还凝结了地域性人文特点。新时代,戏曲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中要找到更为准确的方向,因为艺术终究是以人为基础,那么如何找到它在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便成为当下戏……

摘要:文章从三教改革中“教法改革”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职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对作品的真实体验,美术鉴赏能力较弱等。根据中职幼教专业特色和职业导向,通过虚拟美术馆、……

摘要:毕业创作是师范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一个总结与检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论到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美术学……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地方应用型高校纷纷建立创新创业学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高速、广泛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也被正式纳入各级各类高校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同时也对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创新创……

【内容摘要】21世纪初,xxx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①的精神,基于此,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亟需填补对非遗……

摘要: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许多的优秀文化,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美术启蒙阶段,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弘扬与传承中……

摘要: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建设特色,依据新文科建设目标,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挖掘地域资源、名师资源,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理性思考、科学规划,从而一步步实现地方院校新文科建设目标。高校要将一门专精与一专多能并重,完善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体验式学习强调并鼓励将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抽象思考连接起来,进而能让学习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是一个“体验-反思-延伸思考-具体应用”循环往复的过程(见图1),体验式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让参与者或者学生对学到的东西有一种“所有感”,它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幅提升知识的转移,最终促使学生将学习和表现视为自己的责任,从而真正让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2]。1)体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学习经验,但这些经验都必须要经过妥善的“处理”才能形成某些学习目的,而学习的目标一旦建立,就可以选择许多类型的活动和经验以促成设定目标的实现。当学生参与某一项特定的活动并有了具体的亲身体验后,就形成了经验的“资料产生”阶段。但若是图1体验式学习的循环过程“资料”停在该阶段,留下来的也只能是一些琐碎的、零散的活动经验罢了。2)反思。仅仅是有“体验”经历,不见得就会有“学习”的发生,还必须要借助反思的过程将新的经验和旧的经验整合起来,只有借助了反思,经验才能转化为体验式学习。需要强调的是,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得到经验,还需要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来回顾和反思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及所悟。而这一阶段的反思过程,可以是个人的自我反思,也可以是借助教师的引导或者课堂的讨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将经验变为实际知识成果。3)延伸思考。体验式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规律、特征或者模式,这些规律、特征或者模式能将原本分离的事件联系起来,通过研究人们的情感、想法、行为或者观察是否带有某种规律,进而实现将经验进行延伸。如果说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学生要将在虚拟的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条理化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么,学生就必须要有能力将该经验进行推广,由此及彼,学会关联。而此时,学生就必须要根据虚拟活动中的经验,以及通过反思而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这一阶段,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教师,通常都会询问参与的学生类似的话“所以呢?”也就是说,“延伸思考”需要的是“可能会是什么?”或者“可能会发生什么?”之类学生经过思维折射后的想法。可以说,“延伸思考”这一阶段扮演了“旧经验”即“体验阶段”和“新经验”或“新行为”之间的最重要的转换角色,而不是专注于“体验阶段”的“旧经验”发生了什么。4)应用。这个阶段的学生要面临教师“接下来呢?”或者“今后若是遇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你该如何去做”的询问,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拟定计划,将前一阶段得到的延伸思考付诸行动。将注意力从体验转移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况或情境,正是体验式学习吸引人和有意义之处。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循环过程,“应用”之后将再次指向“体验”。这表示本次的“应用”学习成果将会成为下一次“体验”的背景知识。当体验式学习循环过程的4个阶段完成后,又回到起点,等着下一次新体验的启动,进入再一次的循环。

2具体应用

1)体验内容的设计。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在第一时间向接受体验式学习的人员讲解某种特定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最初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过体验后,了解和掌握体验活动本身所蕴含的理论知识或技能,进而促成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稳步提高。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深谙其中寓意的体验式活动成千上万,如何在保证教学效果不变的同时又能保持与课堂教学计划一致的目标下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设计体验式学习内容时保持与课堂教学计划一致。2)学生参与体验,积累“学习资料”。如体验式学习循环过程表明,每个人对于“经验”的积累,都需要经历一段各自亲身体验的过程,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深刻感受。因此,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主题目标,选择和设计一项与本次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项目,在课程的导入阶段,将设计或选择的项目引入课堂。在《体育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人数通常在100人左右,为了更大程度上发挥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发挥在体验过程中“团队”的熔炼和发展效用,此时可在课堂上进行如下的分段教学:第1阶段,要求学生随意或按要求组建5个2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临时的负责人,配发相应的道具,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团队文化”建设,如“团队”的名称、口号、队徽及队旗。因为体验式学了具有锻炼和提高个人的技能功效之外,更强调“团队”的熔炼和发展。第2阶段,完成“团队文化”建设之后,就进入限时的实际体验活动环节。在这一阶段,授课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本次体验活动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及要求。如在《体育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涉及“沟通”与“执行”2个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分别设计和实施“盲人方阵”和“珠行万里”2个体验活动,2个活动的体验时间分别被限制为在40min内完成。在“盲人方阵”的体验过程中,参与的学生被要求佩戴眼罩,形成“盲人”状态,在任务完成之前,任何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完成搭建最大化的正方形。在目标一致而具体操作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规定的任务?没有沟通是完不成任务的。在“珠行万里”的体验过程中,参与的学生被要求在仅使用一根手指且不得借助其他任何外力的前提下,集体将一根塑料PVC管升起和下降到一定高度。没有高效的执行力,同样大家只能是“望管兴叹”了。通过40min的实际体验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积累了学习“沟通”或“执行”这一学习目标的“资料”,继而在下一步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把个人积累的零散的如何保证“沟通”或者“协调”等“学习资料”加以分析和讨论。最终,学生的体验过程与体验感受会与教学目标形成一致。3)体验结束后进行分组或集体讨论,让学生学会在体验后的“反思”。体验结束后的分组或集体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进行实际体验活动之前,教师已经根据本次课堂的教学主题设计出此次的体验活动,整个体验过程将是此次课堂教学主题的生动再现。其次,参与的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主题之前,对于体验的内容完全不了解,而在体验结束后的讨论环节,学生的感受和领会则会更准确和更深刻,也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原本是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以上述“盲人方阵”体验活动为例,40min后,无论体验活动的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活动立即停止。授课教师在表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之后,可以针对完成了任务的“团队”提出要求“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在经过集体讨论之后进行汇报。”针对未完成任务的“团队”提出要求“讨论团队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最后总结。”接下来,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踊跃的,也是具有针对性的。面对与其有直接关联的任务,他们的感受和体会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也是最能接近“沟通”这一教学主题要求的。因为他们的讨论大都会集中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各自“信息与要求”的上下传递形式是否有效、传递的类型是否可行以及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等方面,这正是教学主题所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沟通”的定义、方式、途径及障碍。从而使学生通过体验之后的“反思”,进入课程的正式理论教学环节,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转变。4)由此及彼,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与个人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延伸思考”以及实际“应用”。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或许是形形、深浅不一的。若想将众多的认识与理解归纳为大部分学生认可和接受的结论,教师此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主题而设计的体验活动本身,即是对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是对周围现象的一个反映,教师根据对课堂教学主题的把握,根据对活动和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理论知识点加以阐述和讲解,学生结合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会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是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说教和讲解所无法比拟的。

3注意事项

体验式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限定了条件和情形的各种活动,并需要借助道具的使用,学生真正的从过去安静的“座位式学习”变为活跃的“体验式学习”。因此,在进行实际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体验式学习的场所尽可能空旷。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是在“做中学”,学生就必须从座位上“走出来”进行实际体验,因此将体验式学习引入体育管理类课程教学时,教学场所不应放在教室内,因为过多的桌椅占用了学生活动空间,会影响体验效果及教学效果。2)体验式学习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本土化”和“生活化”。在国内,体验式学习又被称为是拓展训练,它来源于国外的OutwardBound,是一个“舶来品”,因其具有非常好的学习和教育效果而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在使用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和模式上,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设计和使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项目,以免学生“难以接受”而拒绝参与体验[3]。3)教师需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注意记录和归纳。如前面所述,因为学生在体验之前对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及要参与的体验活动内容并不知情,因此在体验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最为自然和真实,教师可根据此状况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与教学主题相悖的种种语言及行为表现一一记录和归纳,从而便于在讨论阶段抛出问题,寻求学生的解答,最终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教学中的知识要点。所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便是如此。4)教师的引导应注重“求同存异”。每个人对于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当教师的最终观点与个别学生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尊重学生的观点或看法,课后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观点存在的内在原因,进而做出最终判断。正如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没有2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任何教师不可能要求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当代大学生,全盘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立场,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体验式学习引入体育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