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工作总结优选6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2-12-21 17:41:2895

新区工作总结 第一篇

2022年,赣江新区将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树牢“作示范、勇争先”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新引擎和创新高地”的目标要求,纵深推进“发展大突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开放,切实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展现新区作为、作出新区贡献。

(一)聚焦对标争先,当好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物,跳出江西看新区、谋发展,新区全面对标南沙新区(近期)和天府新区(远期),各组团分别从全国选准一个先进县市(开发区)进行对标,力争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两位数”,各组团经济增速领跑所在设区市,持续巩固“两领跑”和“三个走在前列”的领先优势,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紧贴国家所需、江西所能、新区所向,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深入开展产业升级攻坚行动,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聚力打造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潜在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前瞻布局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创新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狠抓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高效率推进华润江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达产见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二)聚焦系统集成,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特色品牌改革先行先试。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作为深化改革的靶向定位。突出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谋划实施更多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撬动性的改革举措,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坚持以“集成化为原则、不集成为特例”,充分借鉴、全面对标先进地区的创新举措和其他国家级新区的经验做法,梳理新一轮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全年推出改革事项不少于30项,各组团勇当改革“单项冠军”,切实提升改革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水平。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突破。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导向,加大绿色金融、“点状供地”等原创性、示范性、独特性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三)聚焦创新赋能,推动中医药科创城和儒乐湖新城打造新标杆。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双智”定位,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施智慧应用场景,高品质打造永远在线的智慧新区,助推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在儒乐湖新城,依托红谷启迪和海克斯康两大龙头,聚焦应用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的科创产业链后端环节,加快形成高含金量生态创新集聚区;围绕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助力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引领核心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以双智赋能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助力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医药科创城,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全力推动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申报国家中药产业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加快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步伐,着力构建“科创、企创、双创”层次分明、梯度协同、优势互补的创新体系。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着力推进“人才大脑”“人才飞地”建设,努力培育最优土壤、提供最优政策、营造最优环境,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聚焦整体提升,推动新区、组团、大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加快聚集高端城市要素,以最快速度塑造新区形象。加强与南昌市规划衔接,加快推动地铁、市域铁路、主干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建设运营水平,畅通项目流、人才流、创业流、信息流。遵循“人产城”逻辑,高质量推进儒乐湖新城、中医药科创城和临空空港新城、永修湖东新城、共青南湖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全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少于350亿元,其中,直管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少于200亿元,加快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配套完善,形成功能复合、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促进人才持续流入、人口高效集聚。提高城市环境整体档次,强化城市管理能力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城市生态景观,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和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五)聚焦共同富裕,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围绕新区规划,尽快补齐教育、医疗资源短板,加快公共配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推动就业增收,力争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以上,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地和人民群众安居地。以建设平安新区为契机,打造稳定、安全、有序的治安高地、平安绿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信访稳控工作,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

新区工作总结 第二篇

一是经济增速领先领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持续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力促各项经济指标提档升位。2021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增速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增速高于全省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增速高于全省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税收占比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经开(临空)组团跨境电商产业6项指标全省第一,永修组团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数列九江市第一,共青组团全年财政总收入总量、增幅均列九江市第一,持续巩固了“两领跑”和“三个走在前列”的发展态势。

二是产业发展聚势勃发。坚持实体经济发展导向,加快实施产业倍增、项目提质、园区升级行动,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出台“1+2+3+X”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1-11月,新区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成为拉动新区工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对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贡献率达。特别是有机硅、生物医药产业较快增长,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经开(临空)组团规模以上光电信息企业43家,营业收入亿元 ;永修组团规模以上有机硅企业71家,营业收入亿元;共青组团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9家,营业收入亿元,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是转型升级量质齐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发挥欧菲光、海立电器、江铃新能源、华润江中、星火有机硅、鸭鸭等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区50家骨干核心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80%以上的企业利润实现增长。聚焦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完善“小升规”企业库,梳理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壮大优质中小微企业队伍;投资140多亿元推动66个技术改造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瞪羚企业6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新区工作总结 第三篇

一是全速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充分发挥项目的“主引擎”作用,掀起“项目大会战”,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制定新区“项目大会战”工作方案和年度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积极申报省重大重点建设项目,2021年列入省大中型项目84个,总投资795亿元,三级联动项目16个,总投资亿元。合力推进235个新区重大重点项目和84个省大中型项目建设,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1-11月,新区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完成率;21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超时序进度个百分点,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其中,中国电信云和大数据中心、星火有机硅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配套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交通华中智能交通产业园、新绿色中医药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江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核心项目竣工投产。

二是全面打好对外开放“攻坚战”。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持续扩大双向开放。牢固树立招大引强、项目为王的理念,成功举办2021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政要、14个国家驻华使节、传统医学专家等50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加会议,新区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基本实现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目标。经开(临空)组团高水平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打响了“北斗”产业品牌。新区全年累计举办10余次专场招商推介活动,中央和省领导以及外地来新区调研考察规模和次数均创新区成立以来之最。全年新签约项目176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直管区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亿元,统筹区签约项目145个,总投资1193亿元。引进“152项目”26个,总投资1103亿元;其中,直管区7个,统筹区19个;超100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9个,超20亿元项目15个。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顺丰智慧产业基地、海克斯康华中区双智赋能中心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引爆性、旗舰型项目相继签约落户。

三是全力打好要素保障“突围战”。不断强化发展要素供给,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直管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涵盖1546公顷土地,为新区发展预留了空间;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945亩,赣新大道作为南昌西二环连接线纳入省级重大重点项目。整合直管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本级重大重点建设资金20多亿元投入中医药科创城和儒乐湖新城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引才用才机制,修订完善新区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66条,出台“赣江英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高标准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公寓,新区国家级领军人才增至51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数增至71个,直管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达93人,中医药创新平台已集聚科研人员300多名。

新区工作总结 第四篇

一是服务“三名工程”。以服务“三名工程”为抓手,确保各类科研成果在在X新区先试先行及推广输出。二是优化为企服务。以“最多跑一次”、“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为契机,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统筹协调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协调解决企业高管子女入学等问题。三是完成政策兑现。X年兑现省级扶持资金X万元,市级扶持资金X万元,区级扶持资金X万元,涉及科技、人才、专项扶持等各个方面,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做优配套环境。新引进肯德基等生活服务类配套,优化班车路线与班次,推进X新区生活配套不断完善。结合铜鉴湖建设,提升改造X新区环境面貌,打造开放共享的空间形态,基本完成X新区去围墙工程,打造亲近自然的X新区办公环境。

新区工作总结 第五篇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奋勇争先、创新突破,全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奋力交出争先创优高分答卷。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速全市第一。

2.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实行全员、全域、全过程招商,创新实施“隔离招商”,今年已累计签约项目*个,协议总投资*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招引取得重大突破,签约引进*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 3.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共安排实施*个重点产业项目,*-*月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已开工*个,开工率达*%。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半年度完成投资*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已达*%。申报第一批省重大产业项目*个,申报数全市第一。

4.产业平台全省领先。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重点产业的产值分别增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省考评排名第一、第四。 5.综保区顺利封关运作。*月*日综保区正式封关运作,绍兴海关综保监管科入驻综保区,“一日游”业务、一线进口业务顺利通关,累计签约项目*个,其中*家企业完成注册登记。

6.发展规划谋深谋细。科学谋划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方案的前三轮试划工作。以“产城融合标杆区”为定位,对袍江区域*平方公里范围制定产城融合和有机更新发展规划。以*新区和杭绍临空示范区为主平台,积极向国台办申建海峡两岸(绍兴)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区。 7.功能配套日趋完善。肿瘤医院、金融学院建设进展顺利,有序推进沧海未来社区建设进度。*月底全面完成*个亚运城市项目,为全市首个完成所有亚运建设任务的区域。积极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段、越东路连接线建设,推进*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改建项目。

8.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大力推进绍芯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全省第四个、全市首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研究推动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加快建设*科技城,核心区二期

......

(因审核原因,此处未提供全文,如需完整材料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君上墨痕 公文素材库)

新区工作总结 第六篇

一是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通过专题读书会、上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形式,累计开展集中学习X次,研讨交流X人次,并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征集意见建议X条,查摆问题X个。高标准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同时,结合国庆71周年,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拍摄微视频,激发党员群众爱国热情。二是大力实施X新区先锋行动。新增X个企业党支部,新增X名党员,召开X新区大党建工作会议,出台《X新区大党建工作要点》,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深化群团改革。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牵头举办全市城市大脑数字尖兵技能比武活动,参赛项目X个,完成预赛、决赛,取得良好成绩。新组建X家企业工会,举办大型活动X场,不断丰富X新区企业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率先开展特色X新区人大改革试点。高标准建成全市第一个特色X新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议事会代表讲坛、基层代表会客厅,先后开展代表大讲堂、选民接待活动X场,接待省市_会和兄弟区县市人大考察团X批次,得到了X主任的充分肯定。五是推动典型示范。X被授予X市五一劳动奖章;X大数据产品线班组、绿城物业会务接待班组被授予“X省工人先锋号”,为X新区企业和职工做好表率。

一年来,X新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社会各界的期望还有差距,一是经济工作还有待加强,在招商引资等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待提升;二是服务企业还不够细致入微,特别是政策兑现上不够及时;三是特色X新区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不断总结和优化;四是在队伍建设上,人员的精气神还要再进一步提振。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大干快上,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续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有序推进。一是加快推进续建项目。持续推进确保X所X所航天产业园项目、中国船舶海洋信息装备产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业园等项目建设。二是快速启动新建项目。完成X“七中心一基地”项目过渡办公场地装修、完成建设地块选址论证和土地性质调整等工作。开工建设会展中心三期、X新区大学产学研基地项目。三是加快对接储备项目。加快数据质量研究院项目等项目的对接,摸清企业需求,加快项目落地。

(二)对标一流,抓好数字产业生态打造。聚焦打造城市大脑协同创新策源地和云计算之城,全面提升X新区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培育城市大脑产业。积极抢抓城市大脑产业发展机遇,以建设“X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为抓手,打造城市大脑产业集群,推广X城市大脑的首创经验。二是做强云智能产业。持续扶持X、X等独角兽企业,积极培育云计算新生企业,形成以“飞天”系统为基础软硬件产业生态。三是集聚空天信息产业。加快XX所X所产业等项目建设,推动形成“空天地海”四维一体的数据产业生态。四是布局智能智造产业。推动云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承接智能智造产业落地。

(三)提升服务,抓好营商环境优化。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为目标,加快完善X新区发展环境,优化企业服务。一是助力复工复产。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千家企业联部门”活动,通过走访实时掌握企业诉求,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依靠科技力量全面精准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二是优化空间发展规划。结合X未来城建设,重点梳理X新区内部存量空间。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动会展中心三期建设,深度发挥三期与会展一期、二期的联动作用,打造X会展综合体。四是做优营商环境。修订完善X新区产业政策,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一站式”的政策保障和服务。

(四)整合资源,抓好特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三名”效应在产业引领、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打造X传媒,积极推介X新区知名IP,扩大X新区影响力。二是建成X共享空间,为世界各地院士专家、X志愿者来杭学习交流提供方便。三是助推成果转化,为名人、名院、名企的成果转化提供一对一服务,加快建设,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产业空间和政策扶持。四是发挥阿里系和X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办好X大会等重大产业活动,扩大X新区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强基固本,抓好党建群团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群团组织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与X新区企业的沟通交流,为X新区营造积极高效的建设发展氛围。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X新区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深化“联企结对争双强”机制,以党建带动为企服务水平提升。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宣传和舆情引导,讲好X“好故事”,唱响X“好声音”。三是加强_工作。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做好党外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四是深化群团工作。以党建带群建,不断深化群团工作内涵,以群团为载体,举办种类丰富的特色活动,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六)从严治党,抓好自身能力和队伍建设。全面调动积极性、提振精气神,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认清X新区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短板,提升干部能力,使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改进工作作风。结合X新区区机关干部评“一把手”、“一把手”评班子成员的干部“双评”机制,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三是严格正风肃纪。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正风肃纪,深化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构筑清朗清明的政治生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