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灶头的作文优选16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2-12-20 21:45:35177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一篇

老灶台肚里的火,红晃晃地烧啊烧啊。故乡的老灶台,如烟弥漫,一份温暖萦绕在我的心头。

故乡的老灶台,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老灶台是随和、接地气的,无论是秋风乍起落下的枯叶,还是收获稻麦时剩下的秸秆,抑或是树林冬春更新出的朽木,皆可入灶。把木材放進灶膛,像“井”字般搭起,塞入些许柴草,就燃起了星星火苗。看着那星星火苗,像是加入清水中的一滴染料,在灶台中不断氲氤开来,很快占据了整个灶口。柴草的爆炸声,噼噼啪啪,合奏出美妙的乐章。炊烟袅袅,风吹来,似那薄如蝉翼的帷幔缓缓落下……

冬天,老灶台把家里烧得暖融融的。一放学,我们几个小伙伴背上书包都急着往家里跑。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舒适。一进家门,几个小孩全都挤在灶台前取暖。灶台不大,只能容一两个人靠近。这时,孩子们全部挤着撞着,谁也不让谁,最后只好猜拳来决定。运气不好的就不能站在一旁,要让给别人取暖了。那红红的火苗暖烘烘的,昏黄的灯光下,映得我们的脸也红彤彤的。老灶台旁,是生活的烟火味,是“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的闲适。

不仅如此,灶膛里也能孕育美食,儿时最爱的是烤红薯。敞口的大铁锅稳扎扎地嵌在锅腔里,灶口空着大嘴巴等着填进柴草尽情燃烧。烟囱沐浴着房顶金灿灿的阳光,安静地等着冒出第一缕炊烟。往灶膛内埋几个胖胖的红薯,柴草热烈燃烧后,如梦幻般的柴火灰,若明若暗。红薯焦香的味道,弥漫出来,蹿进鼻中,勾起阵阵食欲。趁母亲不在,总是先偷偷拿出一小块,滚烫的红薯在我手里跳跃着,灰尘掸去得差不多时,用手轻轻掰开,里面冒着热气,一股清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烫得舌头打哆嗦,残留的烟灰也把嘴唇沾得黑乎乎了。那正宗的烤红薯,现在想来也让人口水直流。

乡下人是敬重灶神的,正月初一时,乡下人都会点燃香烛祭拜灶君。这时,也是我们孩子最欢乐的时刻。晚上家家户户都煮鱼烧肉,倒上米酒和茶。每个人都要对着灶君画像躬身礼拜,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拜完灶君,孩子们都能分到一把糖,也许不太理解拜灶君的含义,但有糖吃总是异常高兴的。

老灶台,是农村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时间缓缓流逝,它也随尘而去,但老灶台留下的记忆,总是回味悠长。记忆就像那灶台中的火苗,燃烧着,燃烧着,它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存在。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二篇

谈起我的乐园,它并非富丽堂皇的宅园,并非趣味丛林的百草园,也并非满是图书的书房。它,只是一间满是木柴和灰尘的老灶。

据说这个老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老得满是土灰,锅底生满铁锈,它的样子也十分简陋,只是用十几个土砖叠起来刷上水泥后做成的。老灶一共有两个洞,左边的洞是烧水的,另一个洞则是烧柴做饭用的,前面还有一个凹槽,是放长铁购和火钳的。

每次去太太家我都要去老灶那儿烧柴火玩,因为那里特别吸引我。有一次过年,我和表弟争来抢去,大人们一看,原来是为了抢到老灶前那“宝座”而吵架呢!后来按辈分来分,就我先烤火。我昂着头,挺着胸,坐在了椅子上准备烤火。

先拿出了火柴,把木柴放进烧火的洞里,大人帮忙点燃了木柴,又放进了一根木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火越烧越旺,我坐在一旁感到异常的暖和,于是我让表弟也拿一把小椅子过来一起取暖。老灶除了可以取暖,还可以煮很多菜,烧饭时会发出滋滋响,火也异常兴奋,烧出来的菜也特别香,特别美味。老灶还可以把小汤罐里的水烧熟,可以用来洗脸、洗碗。同时,老灶也可以煨番薯、煨年糕。需要等火大时把番薯、年糕放进去,等烧得差不多时再用火钳拿出来,翻一个面继续煨,大的大概要10几分钟,小的则7、8分钟这样,此时的番薯外皮邹巴巴的、硬邦邦的,还能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而里面则是金黄宝亮,一看就特别美味,那个味道别提有多好吃了!煨年糕时表层出来是黑黑的,里面糯糯叽叽的,脆香脆香的,让你吃了忘不了。有些还要再看看,没熟透的就得继续烤。这就是大火煨年糕、煨番薯的快乐。

太太说:“别小看这口老灶,它可陪伴了我一辈子,也养活了几代人。”老灶激起了太太的回忆,也是我童年的快乐之一。灶台上的铁锅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老灶烧出来的味道,这就是太太家的老灶,一个有味道有回忆的老灶。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三篇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那儿的老灶台留存着我儿时欢乐的记忆。

小时候,我最爱帮外婆烧火。不要小看这件事,老灶台烧火还是有讲究的!

灶台的火膛很大,可以放很多木柴,但不能密密实实地堆放,而要像“井”字般搭起来,底下留出空隙,先塞点儿干枯的叶子,再点火,这样容易点燃木柴,火也烧得旺、烧得久。

外公说不同的木柴能烧出不同的感觉,的确是这样。普通的木头烧起来,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火红火红的;刚砍下不久的木柴则比较难烧着,会冒出淡淡的白烟,一边烧着一边会在另一头“滋滋”冒水汽;最有趣的是竹子,烧到中空处,便会“啪”的一声发出鞭炮一样的炸响,吓人一跳,也让人有了过年的错觉。

老灶台烧火,夏天和冬天是不一样的。夏天,你在灶膛前烧火,“呼呼”的火焰烧出了夏天的火热劲儿,臉上大汗淋漓,但一离开灶膛,走出厨房就倍感凉爽舒畅,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冬天,灶膛边总围着一群小孩儿,我们挤在一起靠近火膛取暖,那红红的火苗烤得我们暖烘烘的,一张张小脸红扑扑的,我们都赖在那里不想挪窝,一股“懒”意在心中荡漾。

离开老家到镇上读书,常常会想念老灶台,尤其是冬天。前年回了趟老家,想重温老灶台烧火的乐趣,谁知乡下的小山村都已换上了崭新的煤气灶、安装了吸油烟机,老灶台早就废弃了。尝试用老灶台生火,却怎么也烧不起来,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老灶台不用了,小山村再也见不到袅袅炊烟,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一直留在心底。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四篇

我奶奶的老家有一个灶台,它像一位魔术师,忽而忽而地,眨眼间就会变出很多美食,给我的寒假增添了更多色彩。这不,一提起老家的灶台,我不禁又馋了起来……

煨年糕

“煨年糕”,我猜你们没听说过吧!告诉你,这可是我到奶奶家时的“必食之品”哦!方法就是,把一条凉得干燥的年糕,放在灶台下方的火堆旁。靠近火堆,要先把它的一面给煨胖,煨得看上去有点金灿灿,感觉有点熟了,再用火钳给它翻一个面。当然,另一面也把它煨得又香又脆。有时候,煨得太熟了,这年糕会无声地破裂,就变成了“受伤的年糕”了。接着用火钳把这条夹出来,拍掉上面的一点点灰,香喷喷的咬上一口:外边脆,里面软。相比较放了调料的薯条味道,就稍逊一筹了,然而,它有独特的香味,却是薯条未有的。

烤番薯

烤番薯——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是,我不是指那种在路边卖的那种。我老家的烤番薯,是我春节才吃上的呢!路边卖的那种是只用剥薄薄的一层皮,哈哈!我老家的呢,你想象不到吧,那可是“砸”开那层香蕉皮一样厚的皮,才能开始吃。里面黄澄澄的,软软的,糯糯的,有时还粉粉的,比在街上卖的烤番薯大不相同。我和妈妈兴奋得吃得那个津津有味!连路过的邻居都说,这烤番薯怎么这么香呀!嘿嘿!

煨米糕

煨米糕,也是我过年到奶奶家至昨天才品尝到的美食。操作也一样,灶台下面,生起火,加上柴,把一块一块的米糕放在火钳上面,把火钳放在火堆旁,一会儿工夫,第一批煨米糕就立马煨熟了。刚到手,正要吃的时候,我本来还以为这个是煨年糕片呢!因为煨年糕片就是把年糕切成一片一片的,而煨米糕和它形似神似,操作也是如出一辙。可是,当我咬了一口,才发现里面有许多小洞洞,味道却大相径庭,似乎也有米糕之味。这时,妈妈才说道:“哈哈!这个可是煨米糕哦!”唉,妈妈怎么不早点说呀!这味道果然与众不同。在我去询问奶奶之后,我又知道了米糕还有一个名字叫水塔糕。

除此之外,我老家灶台这位魔术师的手艺还有很多——烤土豆、焐芋艿、烤大头菜、烤油焖笋……各种美食不断,馋得你都挪不开步子哦!

“馋猫,新鲜的年糕烤大头菜新鲜出炉了!”灶台边依稀可见奶奶慈祥的笑容。腾腾热气,香气缭绕,不知何时,早已弥漫了老家的屋子里……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五篇

禾柴燃烧,炊烟袅袅。

北国的冬日虽无白雪皑皑、漫无白花,但冰冷的风总会挖苦心思蹿入你的衣袖帽檐边,直叫你紧咬牙关,四肢乱颤。小儿,快来烤火!奶奶身着父亲刚买的毛大衣,紫红紫红地似冬天里绽放的梅花。但那件沾有酱油迹且变灰的白厨衣仍套在最外面而显得格格不入。噫!你看你手僵的,都快成冰块了,快坐到奶奶腿上拷火。灶内燃着熊熊大火,橙红橙红的,暖人的,直烤得人浑身散出暖光。

我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木桩上,风儿像是怕了这烈火落荒而逃。院里几只趾高气昂的鸡又开始搏斗了。嘣嘣灶内发出几声平缓的谷颗爆开的声音,几团火花如烟花似爆竹若红梅般绽放。恍然间,我飘出一句为什么灶那么黑,煮出来的米,烧起来的火是那般澄澈呢?奶奶望着我稚嫩的脸庞眯着眼答复我,灶他不愿意将乌黑丢向他人,他愿意受给自己。我只好眨眨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奶奶轻轻地摇着木躺椅,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火势逐渐变小,风儿趁机乱入进来,本来就只剩下几片可怜的枯叶的白桦树显得更加凄惨。奶奶握紧了我的手,那是一只略显黝黑而叠满岁月长裙的手,几根青枝似盘旋缠绕于其中,掌骨间如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老茧如石一般坚硬。在奶奶很小的时候,家里很贫困,每天兄弟姐妹几个在院子里就一直盼着炊烟升起奶奶不觉回忆着。她的眼里似散发出了光,那是希望的光。

每当炊烟升起,我们的心中就如升起了东边旭日,兄弟姐妹几人一股脑地往灶台冲。奶奶的母亲便是乐呵呵拢来这群豺狼虎豹。奶奶脸上浮现起沉醉的微笑,比红梅更灿烂,几道深邃的、凹凸不平的笑纹却如她所言的生活般曲折,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是全家人最美好的寄托!灶流传给了奶奶。奶奶便是用这灶撑起了父亲、姑姑、叔父的学生时代。那是奶奶的芳华啊!却无私奉献给了儿辈们。现在电子炉、电饭煲、电热器多流行啊。灶,也只能变为一堆废石罢了。奶奶眼中的光黯淡了下来,鸡不叫了,风不吹了,火不烧了。

灶台里的禾柴尚在,但缺儿孙赴往点燃,冷冷清清。我小心地望着奶奶,她的眼窝里有数不清的沧桑与哀惜。

灯光摇曳。恍惚中,我感觉奶奶就是那一口灶。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六篇

小时候,我曾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一老一小形影不离,乡村,成了我生活的乐园。

记得那时,外婆家还在用土灶。我最喜欢帮外婆烧火了。土灶的表面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固定的锅;角落里有根长长的烟囱,一直伸到屋顶上;另一头,三个锅的正前方下面一点,有三个放柴火的洞,洞口大概有一本书那么大,在锅底下就是烧火的地方了;放柴火的洞下面还小洞,是用于存放灰的。

我总爱坐在灶前,拨拨这根木柴,动动那条木棍。看着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我的心里也洋溢着快乐。“丫头,火快灭啦!”外婆笑着摸摸我的头。我才缓过神来。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勺,冲外婆一笑。

我娴熟地用火钳夹起稻草塞进灶台,把一些快烧尽的木材拨到一边。那时的我力气小,只能夹起一些枯草,这时,外婆就会走过来,慈爱地用手轻轻抚去我满脸的灰黑,说:“小丫头,去洗洗衣脏手,我们要吃饭啦!”

每当我玩耍累了,只要看到自家的烟囱升起了袅袅青烟,伴着那声:“丫头,回---家---吃---饭---啦!”我就好像忘记了疲倦,飞奔回家。外婆总会宠溺地抚顺我的头发,一齐向里屋走去,一长一短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冬天,雪花飞舞,一片银装素裹。灶台前温暖的火光闪耀,外婆把我搂在怀里,一遍又一遍讲着古老的童话,有时还从灶台里变戏法似地拿出一个煨得紫红的蕃薯。我银铃般的笑声传出了很远很远。

在外婆的炒菜声里,在跳动的火苗里,我慢慢长大了。

几何时,外婆家的土灶渐渐不用了,变成了煤气灶。煤气灶确实耐用又方便,还环保,不再需上山伐木,不再需烧灶台,也不再需觉得烧菜太麻烦了。

可是,每次回外婆家,我总觉得少了什么。看看外婆一手火舌着菜,一手加着调料,再看看厨房一角寂寞的土灶,我发现这并没有多大变化的厨房里,只是少了我烧灶台的身影。

虽然少了烧灶台的乐趣,但是,煤气灶换土灶,外婆家的厨房显得整齐而洁净。傍晚时分,几缕淡淡的炊烟,山上的树木苍翠浓郁,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乡村更加宁静了。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七篇

蔚蓝的天,碧绿的田,对了!还有外婆的灶,这便是我的童年……

记忆中的乡村是这样的,湛蓝的天映衬着湖水,碧绿的田装点着大山。小雨不打招呼地来到人间。落在屋瓦上,渐渐往下流,一条水线就像是外婆的白发。外婆刚从菜场回来,路上的雨打湿了她的头发,发丝上还有几颗豆大般的雨珠,身上薄浅的衣服也早已被打湿了。她笑着说:“下雨好,还帮我把菜洗了个遍呢!”外婆笑着,外头的雨也依然没有停的意思……

她今年69岁,身体却很硬朗。雪白的头发永远是那么乱,岁月在她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枯柴似的手永远忙个不停,深陷的眼窝吐出一种慈祥与宁静。

外婆的灶永远静躺在厨房中,整日也只能与干柴打交道。灶唯一的朋友就是外婆。一日三顿,都离不开它。只见她娴熟地把切的菜倒入灶锅中,“刺啦刺啦”几声后,菜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外婆忙碌着,一会儿炒菜,一会儿端菜。热菜一上,大家的筷子就情不自禁地去夹,口中还不停地念叨着:“真好吃!”站在一旁的外婆看着我吃得如此高兴,她也兴奋得像个孩子。“妈,还有饭吗?”外婆起身赶忙去热饭。

外婆与灶打起交道来,先放一片小报纸点燃,然后又塞了一大把稻草,等火烧起来时,再放几根粗木头,整个动作连贯没有破绽,几层白雾回旋上升,不一会儿,饭就出现在桌上了。

后来,当我被接到城市里生活时才明白,为什么城市的电磁炉比不上外婆的土灶。比起电磁炉,这灶更有说不出的爱,化不开的情……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八篇

不容易熬到了放学,我的肚子早已是饥肠辘辘。回到家,我便催促爸爸早点烧饭。

香气一会儿就扑面而来,我美美地想着:哈哈,等会儿就可以品尝美味佳肴啦!“怎么回事?”爸爸叫了起来。原来,煤气灶的火突然灭了。“这应该不可能的啊!”我连忙试了试,结果怎么打火也打不着。我的美梦一下子就破灭了。爸爸急得去找说明书,妈妈反复地在打火,我呢,只好在一边催促着,不停地直跺脚。一家人围着煤气灶团团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肚子更是受不了,不停地咕咕叫着。最后,爸爸只好决定去快餐店吃饭。

接连的几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了煤气灶,往日热闹的厨房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早上,妈妈把早点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而晚饭呢,我们则只能去快餐店里了。一连五天,天天吃快餐,噢,都快吃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不吃快餐呢,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呼唤。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星期六。平时爱睡懒觉的爸爸和我,都起了个大早,迫不及待地请来了修理店师傅。只见修理店师傅东摆弄,西捣鼓,很快就确定了煤气灶的“病因”——电力不足。一听到这个结果,我一下子泄了气,瘫坐在地板上。爸爸却兴奋地一蹦三尺高,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了楼下,买来了两节电池。我苦苦地想着:哎,早知道这结果,我们也不用天天吃快餐了。爸爸却傻笑着说:“何必苦恼呢,今天中午不就可以吃上美味佳肴了?”

中午,该吃午饭了,往日冷清的厨房又恢复了热闹气氛,厨房里又飘出了阵阵诱人的香味……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九篇

老屋里有一个过时的灶台,袅袅炊烟绕出一个年代的生活。

来到山区已多日,我们住的这间屋子的主人是一位当地的老妇人,她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照料着我们这些旅人。

老人自婚后就没有搬出过这间屋子,早已习惯的生活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解改变。老屋里依旧摆放着四四方方的木桌,配着四张长条的木凳,一律的红黄黑相间的颜色,桌椅边上就是那个老灶台。

灶台对我而言是新鲜的事物,我自然地围着半边灶台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地看了一阵,同行的前辈们却不以为意,只是关注着那老灶台中间深凹的铁质大锅,回味着这土灶台上烧出的柴灶饭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他们儿时的常见物什。灶面是粗糙的,与直立在其背后的灶墙形成完整的垂直结构,接缝处也早被油垢衔接得严丝合缝了,虽有明显的擦拭的痕迹,但终是敌不过岁月的积尘。灶墙上的画却突兀地炫着它鲜艳的色彩,分明的红、鲜嫩的绿、浓重的黑、金灿的黄,不一而足,我一直就纳闷着为什么这鲤鱼、龙凤、神明的着色会与现代人对于色彩的喜好有着如此鲜明的差别。灶台后是一片晦暗的墙体,经年的烟火早已把它熏得黑灰难辨了,只有那一眼烧火口却是红彤彤的,不甘束缚与落寞,墙角错落有致地立着些烧火用的干柴,还有那一把黑黝黝的铁钳子。

正是烧饭的钟点,老人前前后后地跑动着,我们也来了兴致,要求帮着张罗,我要求去烧火,老人不许,说是怕我烫着,我央求着看向母亲,她便提出要和我一起烧火,老人也就笑着答应了,又嘱咐了一番,方才放心让我们去那烧火的小凳子上坐定。母亲有些别扭地夹着干柴往灶眼里塞,我则眼巴巴地望着这炉膛内嗞嗞燃烧的干柴,看着它们由黑而红,继而又黑的过程。母亲的动作渐渐娴熟起来,炉膛内也就充盈了,满满的,红红的,映得我的脸又热又红,甚至有些透不过气来。就在这气闷里,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湿腻的香味,母亲告诉我那就是柴灶饭的味道,还顺带着一句:“怎么样?香吧?”脸上挂着一种掩不住的骄傲。

都说大灶里的饭香,不错的。锅下炉膛内的火花依然不知就里地蹦跳着,蹦出一串串爆裂的歌声,激荡着锅内那饱满的米粒儿,它们就这样不断地膨胀着,直至爆出它全部的身躯。

蒸汽在老人的脸上凝成水珠,满屋子的热就这样从灶台传递开来。当大大的木质饭勺盛起米饭时,被挤压在米粒之间的热汽便带着来源于庄稼的味道一同出来,米白得只能容人想到纯粹,而这周遭的一切又是最不能给我以纯粹之感的,这样老旧的物件、这样乡味的画幅,像早已过时的那个年代的老人一般,给我以挥之不去的浓厚浑浊感。只是,灶锅里又升起一阵香气,米粒儿的味道夹杂着浓厚的柴火味,甚是好闻。

老人笑着把压得实实的饭碗端上桌,本就充满褶皱的脸更显得苍老。其实她只有六十开外,却总给我以耄耋的幻感,我想是因着每日的辛苦耕作,可她缺牙的笑容却又分明告诉着我她的满足,正如这锅里柴灶饭蒸腾出的香气,是对生活最切近的希望,那样鲜丽的灶画亦成了她质朴生活最美好的背景。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篇

哪里是你最想回到的地方?若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故乡的灶台边。

不要以为那里很豪华,实际上只是一间连着厨房的不到十平米的水泥房,粗糙的天花板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电灯,看起来摇摇欲坠,干燥的木柴紧靠着凹凸不平的墙壁,钉在墙上的钉子上挂着一个打火机,生锈的柴刀,和一把烧得通体焦黑的火钳依偎在一起,唯一平整的地板上,也散落着许多柴火灰烬。这就是故乡的灶台房。

我对它的所有的热爱,尽在冬天,在外婆家和它一段短暂的相会。

每天傍晚,我就蹲在那儿,点燃一团废纸扔入灶中,用火钳夹住几根小树枝架在上面。由纸团引燃的几簇火苗袭卷其上,燃起来了!一团不小的火焰探出了头,又舒展开她细长的身躯。她那奇妙的舞姿令人着迷,不失优雅,又不输潮流,倾国倾城。架上几块大木柴,她化身成了一个坚毅,顽强的女战士,威武雄壮!

这时,火焰的敌人——油烟开始了哀嚎。食材是火焰的内奸,一会儿,食材便吸取火焰的精华,去向主公领赏。“主公”便是我,所谓领赏,就是被我意犹未尽的吃掉。

饭后,我又走向灶台。我的将士“火焰”们已经疲惫不堪,但我还想“物尽其用”,便令他们去猎杀最后的一个猎物——土豆。我用火钳充当指挥棒,调动将士为口袋阵,一个个木炭包围土豆,将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将猎物淹没。过了很久,战斗结果分晓了!我那英勇的战士与猎物同归于尽。我恋恋不舍地送走了火焰将士,又狼吞虎咽了猎物(土豆)。唉,我真不是一个仁义的主公啊!

进入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涯,我很少再回到故乡的灶台边了。在学校食堂排队的日子里,难免想到曾经在灶台边的往事,心中也泛起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

久违的寒假,我终于来到这个令我追忆的地方。生上一把柴火,听着炒菜声和柴火的燃烧声,看着灶中舞动的火焰,开始期待饭后烤土豆的场景。听不到屋外的风雨声,感觉不到寒冷,一种快乐的感觉将我包围。回家,真好!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一篇

“离远一点,出锅喽”一阵阵白色的雾从大灶台上升了起来,带来了我儿时对美味的盼望。

那年,爸妈和舅舅都外出打工,外公和外婆带着我。外婆经常说:“你要学会感恩,像我们这样带着小孩的外公外婆不多了。”年幼的我那时只知道跟着点头,现在回想这些话也感觉到有点模糊,但事实上,即使我再闯祸,就算我从来不感恩,常常做“坏事”,外婆也会护着我。

外公每天早上5点就去田里干活,中午一般不用送饭,都是习惯了回来吃。老家的厨房里有一个老式大灶台,红砖砌成,外面包裹一层水泥沙浆,还扶了一个歪脖子烟囱伸到窗外,一大一小两口铁锅,中间一个颈炉子好深,厚厚的木质锅盖早就被热气熏得黑乎乎的,好重,灶台上还贴了白瓷砖,白瓷砖的缝隙涂抹的应该是水泥,日子久了也黑乎乎的,最神奇的是添柴的灶口旁边还连着一个木制的风箱(扯炉),烧饭的时候只要反复推拽那个风箱,灶火就会很旺,比扇扇子甚至鼓风机的效果都要好。另一个让我着迷的就是两口锅中间的颈炉子,样子就像是一个小铁桶,夹在两口锅和烟囱之间,里面盛满水,上面还有一个铁盖子,由于吸收了做饭柴禾的余热,里面的水总是热的,冬天可以用来洗碗或者洗脸。外婆做饭的时候,厨房里热气缭绕在头顶,似乎伸手就可以摸到。厨房里就算开着电灯也会显得昏暗,外公外婆节俭了一辈子,怎么舍得用明亮一点的白炽灯呢,食物的香味洒满厨房内外,黑色的浓烟顺着烟囱一骑绝尘,我和乡下的几个小玩伴围绕大灶台反复追逐打闹,也曾打翻了菜盆,也曾扯坏过风箱,还用没有烧完的柴头在墙上乱涂。

午饭的时间快到了,外婆搬来椅子,放在大灶台下面,一手往里面塞柴,一手拉着风箱。外公也背着沉重的农具回来了,他满脸挂满汗珠。我家的灶台用的是黑铁锅,用木盖子盖上后,煮饭特别香。有时还在里面放碗肉。

至于当时具体吃的是什么菜,我忘了,只记得大铁锅里面炖的肉和煮的饭特别香。炖肉大多是肥肉,木质的锅盖一打开,里面香气四溢,整个厨房都氤氲着灶台的雾气。外公经常夹着肥肉往我碗里放,我吃不下太多油腻也常会把肉放回去,外婆则会在那里偷着笑。

当时,老家不算富裕,吃的用的都是自己家田里收的,家里常驻的人不多,平常只用外面这一口锅。有一次,我调皮地爬上屋顶去捉蜘蛛,想在小伙伴面前逞强。谁知靠近烟囱时,不慎跌了下去,砸坏了锅,这当然不是故意的,是我跌下去的同时,顺带了几片瓦掉到了锅里,把锅给砸坏了。外婆拿了个棍子想要打我,但也无非是做做样子罢了,我却将棍子抢过来,扔了出去,为什么呢?因为小伙伴们也在看着。随后,我便受到了外公的口水教训。可外婆却又反过来护着我,这让我当时有点懵。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们家用的都是别人家的锅。好在后来舅舅在外打工混得还不错,回来将外公外婆接到镇上去住了。我也一同前去。

现在,外婆烧饭已经不用老灶台了,她已经学会了使用燃气灶。可每当我想起童年的大灶台,不禁唏嘘那一段温暖而又争强好胜的日子。

童年的大灶台啊,我一定会再见到你的,你会原谅我不小心把你打烂吗?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二篇

夜幕降临,屋外,寒风呼呼地刮着。屋内,我安坐在橘红色的灯光下,深深陷入回忆中。

童年时,放学一到家,扔下书包,来至老屋,推开红色铁门,穿过场地,进入厨房。我知道那里一定是世上最暖的地方。

爷爷早已在厨房中忙起来,准备好菜,只等下锅。爷爷端来一张四脚小方凳,坐在炉膛前,娴熟地从身后的稻草中抽出一些,对折,服帖后放到灶膛偏外处,拿出火柴,用手握着火柴盒侧面轻轻一刮,橘色的火焰便在爷爷的手里生成,只将手伸进灶膛里,原先的星星之火便“燎”起了整个灶膛。他从容不迫地从身后摆得井井有条的柴火中抽出被劈开的木条,

灶膛里的柴火热烈地燃烧起来,爷爷便上灶台上开始炒菜了。

这时的我便抓准了时机,也搬了一张小板凳坐在灶膛前。爷爷似乎有种“超能力”,他总能及时地再次跑过来添柴拉风箱。望着锅上的蒸汽,炉膛燃着的火苗一片热烈的橙红,将手靠近,一股暖流从手心弥散,透过肌肤,深入骨髓,融进血液,温暖了我的脸,温暖了我的心。

我最爱拿着铁叉在火苗内乱晃,然后抽出来,叉尖上带着几点火星,在空中乱舞,如繁星般亮丽,似后院开了又谢的桃花瓣。然而,每当这时爷爷都会嫌我调皮,甚至会喝令我放下,但眼角却溢出化不开的暖意,我却从不听他的话,继续拿着乱晃,他也就再不能说什么了,只是笑着跟我说这说那。那炉火透着暖意,伴着爷爷的话语,汩汩渗入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消逝。

炉中的火越燃越烈,迸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缕缕青烟在空中弥漫,饭菜的香味夹杂着木条的略带熏人的味道在空中荡漾,整个灶台的小天地都被映出温暖的红,留下祖孙俩幸福的身影。

窗外的寒风也似乎被这一膛橙红融化了冬天的存在;屋内,爷爷笑着,我继续闹着,爷爷继续添柴,我继续等待,在这片橙红中等待着春轻叩岁月的朱门,等待着爱闯入我幼稚的心灵……

寒冬之夜,重拾记忆,温暖如春的爱意填满我的心房。

母亲与灶台11-15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三篇

记忆中的土灶台蕴藏着我最美好的憧憬和美好的回忆。

我每回到爷爷奶奶家时总是会奔向厨房,来到土灶台前。

以前,表哥来到这里放了几个红薯,然后放了点柴火,不一会儿。猩红的火舌爬上了一根根粗粗的圆木,一会儿整个灶口全是烟。房子顶上的烟囱吐出“一口一口”的白云,一不留神,烤红薯就可以吃了,满屋子迷漫着草料味和烤红薯味,整间屋子都是暖暖的。

从那次以后我一直都抢着烧火,可是有一次确让我吃了大亏。那天我一回来,拿着火钳烧火,我手拿着火钳,脚踩木棍“咔”断成两半,我另一只手拿着木棍放往剪刀口。一把咬住放进灶台口中,又把打火机点燃,一会儿火舌爬上树枝,小小的火花变成大火。可是我再次把树枝放进去的时候,突然“咚”一声,我一眼望去,浓浓的黑烟从灶口涌出。怎么回事,我不以为然,“咚——”原本在灶台上的锅“蹦“的飞起来了,吓了我一跳,可是这锅飞向我的头上,疼得我哇哇大叫。这时我安分了许多,可是一直不知道谁把鞭炮放在灶台里面,真的让人很生气。

在别人的烟囱里恐怕只有我们一家是白色的清烟了吧。在冬天我们的厨房与春天一样的温暖,屋子里只有草料清香,不像别人家一股臭臭的煤炭味。

故乡的土灶台随着时间改变了,变成了科技的厨房。灶台里的美好时光随着风“飘“向了远方……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四篇

月饼在中秋吃才有一种油麻香,配上五仁的馅,那可真绝了。再泡上一杯热茶,绿茶最好,化腻还消食。然后吹吹晚风,看看月里的桂树,在似有似无的桂花香里,聊聊家常,我觉得中秋该是这么过的。

自然,思人还是不变的主题。

爷爷奶奶家的厨房是我忘不了的地方。如今,也都成了过去,再也不见炊烟袅袅升。传统的、质朴的东西总是很吸引人,比如爷爷家的灶台。烧得是柴,那明晃晃的柴火在冬天很吸引人。特别是放进一个山芋的时候,那黑黑的灰烬就像一个百宝箱,小时候我总是会偷偷用火钳去碰碰我的'山芋,看看有没有被烤熟,那种等待的滋味到今天我也忘不了。这是如今的微波炉、烤箱等等所给不了的快乐感。用灶台煮出的米饭也特别,锅底会有一层厚厚的锅巴,有人喜欢吃脆的,而我最喜刚起锅的,上软下硬,嚼的有滋味。因为这个灶台,我看过“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的意境。小时候,喜欢看爷爷劈柴,觉得斧头从中间能把柴一劈两半是件很神奇的事情,更觉得劈柴还隐隐带着我不懂的美感,传统的美,就从干枯的木块开始。自然的美是带着希望和馈赠,灶膛里的焰火,木锅盖边缘溢出的“咕噜咕噜”香气……

扬州产自制名茶“绿杨春”,我在小时候就尝过,这也出自爷爷的灶台,早春,清明前,奶奶会去后山采茶,清晨的空气真是好,带着湿意,山路旁草瓣上的露珠在阳光的晶莹发亮,现在想来真有点“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方一净土,”的禅意,大概是山里跑多了,以至于长大后诗读王维的诗最有感觉。茶我没采过,但我看过茶园,一垄一垄的,站在高处看,蔚为壮观和美丽,像绿色的绸带,还是那种刚洗过飘在天空透着光的绿。早春的茶很嫩,用手指都可以搓出茶苦味,不太好闻,也不难闻。回来用柴火烧热锅,开始烘茶,我最爱看这个过程,看茶叶慢慢蜷缩再慢慢舒展再如此反复,最后成“毛尖”状,其间要不停的用手揉搓茶叶,火候重要,手的功夫也重要,后来的过程我不记得了,大概那时的全部注意力全用来闻那茶香味了,烘制的时候茶香也在酝酿,越来越浓,越浓越清香。我甚至感到茶叶在动,是一种舞动,就像想象中凤凰涅槃那般惊心的美。一如后来沸水冲泡后的旋转沉淀的美。

傍晚的时候,才是灶台最美的时候,大底是藏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总之这韵致很惹人遐思的。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五篇

“开饭喽!”妈妈边说边从微波炉里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地瓜。站在一旁的外婆赞不绝口:“真神奇!现在的科技可真了不起!这地瓜只要在那什么微波炉里转上几圈就熟了,真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玩意啊!想当年……”听,外婆又说开了。

“我们那年代用的都是柴灶。每天就得起床劈柴煮饭。为了捡柴,可忙坏了我们这些农村主妇。上山捡柴手脚割伤是常有的事,最怕的是遇到蛇,我的手还被蛇咬过。瞧,还留下疤痕呢。”说着,外婆把受伤的手伸过来给我看。望着外婆粗糙、伤痕累累的手,我的心禁不住颤抖了一下。突然间,我觉得外婆太可怜了。

改革开放后,煤灶代替了柴灶,主妇们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整天再也不用为柴发愁了。可煤气灶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晚上睡觉前得盖煤炉盖,盖得紧了,不透气煤火就会熄灭;盖不紧太透气煤火也会熄灭。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起煤’,很花时间,加煤或‘起煤’时,煤灰飞扬,很呛人。

再后来,有了煤气灶,家家户户都喜笑颜开,但煤气灶存在着安全隐患,弄不好会漏气引起爆炸或煤气中毒,报纸上屡见不鲜。

现在可好了,有了电磁炉、微波炉、定时的电饭煲、定时的顿汤煲,既方便安全又快捷且干净,无烟无尘。人们在上班前把先洗好的米放进电饭煲里,只要按钮一按,下班回家,香喷的米饭就熟了……哎呀,真神!现在的科技太先进了!

有了这些先进的煮饭设备,现在的妇女上班、煮饭之余还有很多闲暇时间可以打扮自己:美容、美发,还做什么面膜,还去唱歌、跳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天天精神饱满。瞧,现在40岁的妇女个个细皮嫩肉,红光满面,就像十八的少女一样,花一朵。而我们那个年代,被生活压得喘不过去来,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可三餐都难以吃饱,面黄肌瘦的,40岁的妇女简直是老太婆一个。”外婆无不感受伤地说。接着她又话锋一转赞叹道:“现在人们过的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是啊!听了外婆的话后,我感慨万千。从外婆的话中我感受到:今昔变化太大了。过去的人们生活多么艰难困苦,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这应该感谢我们亲爱的祖国,伟大的党,单单一个灶就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太了不起了!

我更要努力学习,将来为我的祖国添砖加瓦!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明天的灶还会更加的神奇!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第十六篇

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家的燃气灶,先说说使用方法。

首先,如何点火。先要把灶台上的所有旋钮调成关闭的状态,就是把旋钮往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不能再旋转,再打开煤气总阀门,然后按住旋钮,并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把旋钮旋转到“大火”的位置,炉头里的点火针便会发出“哒哒”的声音,炉头里的内环便会燃烧起来,那火就叫“主火”。搞完这些,松开旋钮,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来调节火的大小。

再说说熄火的方法。先将旋钮开关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到不能再转为止,火就会熄灭,然后把煤气总阀门给关了,就可以了。

最后再说说日常的检修和保养方法。日常的检修,我们要经常检查火盖,要保证它是放置在它应该在的地方,不然的话,就会导致回火而烧毁灶具或不能正常点火使用。

保养要定期,比如说定期清洁灶具台面和周围,最好每天清洁一次,灶具的表面呢最适合用中性清洁剂来抹,不能用钢丝刷来清洁。要看看外火盖有没有东西堵住,还要看看点火针有没有偏离原来的位置,如果偏离了,就应该调整会原来的位置。清洁时应该用中性清洁液,不要直接用清水去清洗。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