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热门1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5 10:56:4125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篇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果……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

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是劳动观念,是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劳动素养主要还包括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为了落实劳动课程建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育人导向;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5、注重综合评价;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我和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劳动课程,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开好劳动课。更希望每一位太行学子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2篇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上大学的第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5号楼而且还要负责5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5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5个人打扫只有5层的5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睡醒。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

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5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无话可说了。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一星期给我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是大学生了还是这么没有修养这么没素质。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3篇

马克思的劳动再生产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产业理论是将教育归为产业的三大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的劳动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其中劳动力再生产理论论述了教育可以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般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马思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结合,从而保证多方而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

(二)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学产生深远影响。它指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它是提高人口质量关键,同时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进一步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了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计算了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人力资本理论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教育经济学理论。

(三)知识产业理论

知识产业概念最早由Fritz Machlup(1962)提出,他将知识产业的范围分为5个方而:教育业,包括家庭教育、在职培训、社会教育、中小学、高等院校、联邦计划和公共图书馆;研究与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包括印刷出版、照相、录音、电影、广播、电视、广告、远距离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包括印刷机械、电影机械及设备、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服务,包括职业信息服务等教育的产业属性。

(一)教育是服务性产业

从我国对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划分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生产的主要是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主要手段是提供服务。厉以宁教授认为教育产品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为教育服务这里要阐明的一点是:有些人错把学校培养的人才当产品,但人才是不能买卖的,是不能用来交换的,而且人才的价格是不能衡量的,工资学费显然都不能真正反映教育成本。那么教育服务的性质是什么呢?根据经济学的定义,公共产品是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国际治安、司法、行政管理、经济调节等,此外,由政府提供经费而实现的教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也是公共产品。一般,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胜和竞争性两个或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并且存在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消费上的外在利益。而私人产品是指居民用户或企业通过市场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提供的教育、卫生保健服务,都是私人产品。如果把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视为两个极端,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准公共产品。教育服务显然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一方而,教育是由政府资助或委托别的组织举办;另一方而也可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由私人或民间团体通过享受教育者收取足够的学费来主办。教育服务既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又从社会劳动中获取更多的报酬,教育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交换,市场经济规律在教育生产过程中,也是客观存在的20世纪90年代,罗伯特赖克提出,人民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是由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导致的,而投资教育可以减轻这种不平等。在奥巴马总统《无畏的希望:重申关国梦》一书中,也能够看到教育为知识经济服务的话语: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有九大类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有)种职业是需要科学知识或技能的,绝大多数者都需要接受一定的高等教育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二)教育是知识性产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里,发展生产的主要要素是土地、资本、劳动力。到了后工业时代,发展生产的要素变成了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而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是由教育生产出来的,教育成为生产知识的产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能直接生产知识,创新知识,研制开发,生产知识产品,还能培养掌握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才。

(三)部分教育服务是可以推向市场或运用市场规律来运作的

当前,高等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组织部分,发达国家正利用它作为在本土上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在境外举办教育机构以赚取大量外汇,特别是在本土接收留学生,不仅收取大量学费,而且外国留学生在本土消费也能拉动经济的增长;高等教育还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与企业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等社会部门相结合,实行产学研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和精神生产力;高等教育还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科技、信息等各种优势,举办各种诸如高新科技产业集团,各种咨询服务公司等产业实体这部分教育服务讲求投入和产出,必须引入企业运作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而提高竟争力和教育服务质量。

教育产业的特殊性

教育既具有生产的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它有产业性,但又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正如张铁明(1998)所说确认教育的商品性,并不意味着商品经济原则可以贯彻到教育领域的每一个方而,或可以具体化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可以具体地把价值规律庸俗化到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受教育对象的每一个行为价值的衡量上确认教育的商品性,并不是说可以把教育或学校当作纯粹的经济领域或经济实体,违反教育规律去要求教育以经济自救或创造最大经济效益为口的。教育产业的特殊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与一般产业追求的口的不一致

我国《教育法》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口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与一般的产业的生产口的不同,一般的产业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来追求最大利润,而且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唯一口的。从总体上看,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教育口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全而发展的人才。教育还对形成文明优雅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产业必须讲投入产出,必须引进产业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教育投入要讲求经济效益,要精打细算,计算教育成本;教育管理需要引入质量、效率、竞争观念,提高办学效益;兴办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积极拓展办学渠道,推动教育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等等。总之,要使经济规律在教育领域的活动中得到尊重和体现。教育是一种产业,实质上是对教育本质和经济关系的充分认识。

(二)教育产业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其公益性大于功利性

既然国家是投资主体,那么国家应掌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发展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布局;国家要制订教育方针、发展规划、法律法规;国家要抓教育评估、教育拨款、教育督导等教育行政措施。而市场只能是作为有益化补充来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主要是调节人才,劳动力的品种、数量、规格,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成本核算、效益评估,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和效益;教育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之,政府需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不断理清政府职能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政府应以积极的心态而对市场、理解市场、参与市场、适应市场、承担引导监管职能,促进教育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教育产业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规律,而不是经济规律

发展教育产业,首先必须保证教育培养人才的教化功能,要塑造受教育对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全而发展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对人类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创新,教育是保存知识、整理知识、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发展知识的特殊产业,在传承文明、发展文明方而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纪宝成,2006)。学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学术殿堂。在教育领域,我们提倡学术自由,提倡教授治校。蔡元培先生昔日主张创立的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已成为我国教育的神话。教育人应该把保持良知、传承文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看作是自己的天职。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不能为任何特定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利益所左右。教育规律始终是教育产业的第一规律,是基本规律。如果无视第一规律,只注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就会造成像李岚清(2004)同志指出的那样会导致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会对教育的社会功能产生负而影响,也可能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保证社会公平的作用,将有可能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发展教育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一)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

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有助于发挥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使教育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来进行;还有助于改革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以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但这只是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还具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以及育人功能。如果注重强调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忽视教育会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每个人的身心全而发展,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真正民主,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大的偏差。

(二)遵循身心发育、成长、发展与形成的规律

因为教育的根本口的是培养人,是为了全而提高人的素质,在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两次提到按教育规律办学。如: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与教育在内的规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等。不能因为教育是产业,教师可以忙着赚钱,学生可以满脑子经济意识,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可以把口标放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上。这样就会使各自的行为严重偏离自己的角色,是不可取的。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4篇

五年级上学期已结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将来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将半年来的劳动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由于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了以实践为主。第八册劳动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践,提高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体说来,本学期带领学生学习了以下内容:厨房卫生常识、整理房间、植树、幼树管理、热饭菜、煮面条、作米饭、养鸡、使用锤子、钳子、螺丝刀、学用锤子制蝇拍、学用钳子制铁丝衣挂、学用螺丝刀上木螺丝、修补搪瓷用品、使用电风扇、使用电视机。

二、在进行劳动教学时,力求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直接从事劳动实践,突出小学劳动课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同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教学内容。

三、在进行劳动课教学时,做到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集体活动与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以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都有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树立成功的信心。 过去半年的劳动教学工作有成绩,也有失误和不足之处,今后将再接再厉,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5篇

为期一周的劳动周结束了,虽然说是为期一周,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们班的劳动周自9月x日做到9月x日。这次劳动周相比较普通情况下不仅时间延长了,并且由于民运会的志愿者与演员的工作原因减少了参与劳动周的人数,再加上新学年的开始,协助迎接新生会有大量的工作,总而言之,这次劳动周对于我们班,对于我们小组,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然而在我的心里,他却已经成为我大学三年期间十分珍贵的一段时光。如果有人问及我大学里的劳动周是什么概念,我会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次劳动,而是同学们对我们的大学的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恩。三年的学习生活,三年的做人做事,我们的大学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这一周的劳动更多的是在回馈我们的校园,回报一直以来为我们服务的老师和后勤保洁人员。

此次劳动周虽然有十二天,但正式执勤工作开始是9月x日至9月x日,我们在校的32名同学被分为8个小组,轮班对学校的各个区域负责。12日之前的工作相对于之后比较轻松,虽然我们人数比较少,但只要在早8点以前打扫完学校卫生就能完成任务。自12日起我们便开始了正式的执勤工作,都开始渐渐感到了疲惫,不仅如此,为了协助迎接新生,我们从教学楼搬下了大量座椅布置会场,还要在迎接新生工作进行的同时处理每天大量的餐盒,这必然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辛苦,但是我们从未抱怨过,就算累了,脏了,我们也每天认真准时的完成任务,从其中收获着友情,收获着经验。最后,随着我们以“知礼守法,诚实守信”的主题活动结束,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劳动周也圆满的结束了,我们小组也正在一点一点的理解这其中并不浅显的意义。

其实劳动周不是可以不上课的“休息周”,更不是大玩一场的“娱乐周”,而应该是投身劳动的“实践周”、“学习周”。这对每个大学生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在各个岗位上,需要许多人做简单而平凡的事。参加劳动的同学就被分到这些岗位,在这些岗位要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琐碎,需要耐心和认真。

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样的小事,总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没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认真负责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质。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也正是学校安排劳动周的目的之一。

当我真正参加到劳动中才发现劳动周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打扫卫生、拖地板、各个食堂,楼梯口等各个岗位执勤,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做好并不容易。首先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还要和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这就需要有团队精神、集体观念,不能拈轻怕重。

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有这种体会,打扫后的校园非常整洁,在这种环境里会感觉很舒服。可到晚上,楼道、地板上就非常地脏乱。瓜子皮、水果皮、塑料袋,甚至污水、烟头满地都是。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至于此。在垃极桶的附近每天都有很多塑料袋,地上甚至会有残羹冷炙。文明只离我们几步之遥!在劳动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己改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是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再加上父母对我们学习成绩的重视,所以我们从小就很少有机会去真正的劳动一次,家长总是以“学习第一,你搞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操心”为借口让我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主”、“王子”,即使是以前曾参加过一些植树活动,也只留下了丝丝点点的印迹了。但是,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只是埋头苦读书而不参加到实践中的人永远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论学家;只有劳动才会让你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才会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生活。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的毅力与耐力只有在卓越的劳动中才能形成。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不久的将来的建设者,在我们埋首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走出书本,去感受一下真正的生活。尽管我们被称为“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但我们迟早有一天要走出人大的大门,走上工作岗位,独立面对社会;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不仅无法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且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我们趁着这样的机会,认真体验,深刻总结,将来能更好的做事、做人,做好事、做好人。

这是一次成功的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小组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劳动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指挥与听从指挥和调度以及怎样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个共同任务、实现大家共同目标,并且了解到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更好地完成任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进一步升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佳的锻炼。

劳动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短短几日的劳动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是远远没法比的,而我们也不能就此停住脚步,我们应该把劳动当成一项长期的、必需的、自发性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应该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人!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6篇

为期一段时间劳动课结束了,虽然说是为期几周,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们班的劳动课少上几节。这让我感到非常可惜 然而在我的心里,他却已经成为我大学三年期间十分珍贵的一段时光。如果有人问及我大学里的劳动课是什么概念,我会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次劳动,而是同学们对我们的大学的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恩。三年的学习生活,三年的做人做事,我们的大学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这几周的劳动更多的是在回馈我们的校园,回报一直以来为我们服务的老师和后勤保洁人员。

总而言之,这次劳动周对于我们班,对于我们小组,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样的小事,总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没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认真负责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质。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也正是学校安排劳动周的目的之一。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至于此。在垃极桶的附近每天都有很多塑料袋,地上甚至会有残羹冷炙。文明只离我们几步之遥!在劳动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己改正,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

学校组织的劳动课,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把校园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劳动,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在劳动课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打扫学生教室卫生。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打扫期间认真上岗,以端正负责的态度完成任务。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劳动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短短几日的劳动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是远远没法比的,而我们也不能就此停住脚步,我们应该把劳动当成一项长期的、必需的、自发性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应该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国

民表率,社会栋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人!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7篇

为期一周的劳动课结束了,然而这短短的一星期却已然成为我大学生活中十分珍贵的一段回忆。欧文先生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完善的新人就应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恰是这次劳动课,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与深入的理解。

劳动课期间,我们每一天从事的都是擦玻璃、拖楼梯一类简单的劳动,乍看起来并不多的劳动却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稍事休息后的片刻才渐渐发觉麻木的肢体上传的酸痛。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想象过,在我们每一天都要接触到的角落也能够隐藏如此灰尘,清洁那些我们每一天上下楼的必经之路原先需要这么辛苦。

大四的时光对于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好处,成长的欣喜、离别的愁苦,更夹杂未知的迷茫与不解的慌乱。恍然间四年的完美年华已成逝水,对这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如此熟悉,却因为早已习惯而从未发觉,自己每一天所处的洁净环境中蕴藏的关爱与辛劳。

那里是我们的家,我们能够在整洁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是因为有一群人甘愿忍受艰辛、默默付出,她们所期望的不是关切的话语,而仅仅是尊重与体谅;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家,那个以前给予我们温馨与关爱的天地,亦曾有那样一个身影每一天日日夜夜穿梭于卫生间、洗衣机、厨房之间,忙碌不休,而她所期望的从不是自己所得,而是孩子的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被媒体戏称为“80后”,标新立异的背后或许隐藏了一些“爱之深、责之切”的期许,这些期许来源于生活,更成就于生活。劳动中,我们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更对我们多年来的洁净生活进行反思,对多年来已经习惯的家庭生活进行感恩。短短几天,我真切的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也对自己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乐观与满足。不久后,我们即将满怀期盼走入社会,踏上征途,用同样的精神去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或许多年后,我们将成长为父母,将被子女问及自己的过去,如果那样,“劳动课”将是我大学回忆中不可错过的精彩一笔,我会语重心长的告诉他,这不仅仅仅是一次劳动,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反省与感恩。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8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本学年我任教六年级劳动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将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我做到深钻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做到被学生备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 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2) 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 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会政治经济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

我国的各类成人教育部门,担负着培养、教育跨世纪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在跨世纪的时刻,对成人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进行重新审视,无疑具有现实的和历史的意义。

一、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

“成人教育主要是对走上各自生产和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它能直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不言而喻,成人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功能。

1.促进科技进步的功能。成人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成人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通过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成人学校能够为科技发展输送大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为科技进步及创新提供人力、智力上的保证;其二,成人教育的对象大都是在岗人员,其中不乏一些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他们在成人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作用、应用到生产第一线,能解决生产、生活中丞待解决的难题,从而直接为科技创新服务,直接促进科技的进步。

2.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功能。这里所谈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及技术水平。

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可以看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其所受教育的多少: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者的素质则越高;反之,劳动者的素质则越低。

通过一定阶段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劳动者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判断、思维能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知识水平及技术技能,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开发能够与产业结构、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对于已经从业的劳动者来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得到提高,经济也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二、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

成人教育最基本的政治功能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以使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自主行为及判断是非的能力等符合规范、符合要求。这里,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功能。主要指成人教育有对人们的认识、思维、意识、情绪、行动等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调节和引导。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形形的新思潮纷至沓来,外来思维方式、价值观及外来意识,犹如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一齐涌入人们的眼前,令人眼花潦乱、目不暇接,在各种新思想、思潮面前,一些人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要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的努力不可或缺,家庭、社会、学校的综合教育亦缺之不可。就学校教育而言,通过对成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重视榜样、发挥典型作用的教育以及加强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教育课“两课”的主渠道教育,无疑可以使陷入困惑的人们少一些瞒怨和指责,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参与,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不断进取。

成人教育通过对成人政治价值观念的不断灌输,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政治态度、观念意识及理想信念。

2.规范功能。我们知道,现在的成人学员虽然思想较成熟,言行较谨慎,但他们的意识、思维、行为等较之以往已有了较大改变,可以说现在的成年人是很有希望与潜力的一代,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煜煜生辉的地方。但是,由于年龄、家庭、知识水平等因素制约,在一些成人学员的言行中,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学习环境的逐渐宽松,成人身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不合规范的行为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原则上讲,成人学校对于所有成人学员在接受教育期间,对其学习、人际交往、服装仪表、品德、行为等都有比较明确、清楚的规范性条文予以规范和约束,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要求等也对每个人意识、行为予以严格的规范,从而使每个成人学员的行为、言行符合规范和要求。

强制性的条文规范——刚性规范,对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实属必然,也很必要,而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等对于制约成年人的行为也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柔性规范,能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人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背道而驰;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更不能违法犯法;“个人利益”的获得与实现,必须要受到社会公德及法制的约束和限制。

三、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由于教育投资少,整体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仍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潜在危机,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对于成年人接受知识、更新知识、学历教育及上岗培训等具有十分显著的功效。

1.传递功能。这是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具有的功能。在成人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使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

在“传道”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各种有用的文化知识,传递、输导给成人学员,通过持久、深入、由浅入深地不断传授,可以使成年人在成人教育中吸收、汲取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及现代科技知识。在成人教育中,教师是文化传递的直接者,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文化知识、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都会传导到社会成员的脑海中来,使他们充分掌握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工作岗位担任特定角色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从而对他们的一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受益无穷。

2.创新功能。作为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教师,对文化知识不仅有传递、解释、传承的义务,同时也有选择文化、创新文化、更新文化的责任。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革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不言而喻,只有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其中,不断地对旧有文化、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文化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0篇

金秋十月,我院为培养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和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举行了一次公益劳动周课。我就被分配到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通过几天的劳动,我深有体会,也懂得了许多。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做事要认真、塌实。高兴的是,“大小姐、公子哥”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受住了考验,大家工作都很认真、积极!工作的同时也让我们锻炼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很感激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让我们体验了工作的不易,思索着大人们的辛苦。

劳动课活动中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能力高低,教师都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实践的位置并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充分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劳动课实际在潜移默化中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尽自己所能的发挥自己所起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以促成结果的完成,而不单单只让几个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在这次我所听的七位老师的课中,每位老师都做到:每一位孩子都有至少一次的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的机会,有些甚至有三四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照顾和体贴,对于课堂的关注度也会更高。

在本次活动中,自己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我们教师是辅助者和指导者。劳动课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开发适合自己班级的劳动课题,让课程落在实处,从而真正体现劳动课课程的价值!

我相信:我们终有一天回超越自我,一步一步,塌塌实实干出自己的风采!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1篇

一、知识失业的成因

知识失业是指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劳动人口的劳动边际成本大于边际劳动力的现象,也就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和合理的配置,知识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知识劳动者较普通劳动者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主要是知识劳动者接受了高等教育及专业培训。所以,知识失业的主体主要是指接受过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目前,学术界所研究的知识失业现象事实上可以视同为大学生失业现象。知识失业与其他形式失业的原因不同,一般都具有较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政府的职责缺位等都有可能会造成知识失业现象的发生。

(一)知识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失衡

1.知识劳动力的总量供需失衡从总量上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导致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力的供给量最丰富的时期,当下,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总量是8亿,在现有经济结构和假设GDP年均10%的增长率下,我国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个,而每年急需就业的人数超过2400万人,其中知识劳动力占四分之一强,而事实上,这1000万的就业岗位中适合大学生的更少。所以,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其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而在这样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从扩招以来一直以高于GDP增长率近一倍的速度在高速增长,总供给在不断增长,而总需求却增长缓慢,无疑会造成劳动力的严重过剩和积压,知识失业的结果在所难免。

2.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不对称同样导致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结构性失衡。从现实情况看,为了应对招生竞争,许多高校热衷于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这是需求带动供给增加的市场竞争中的必然反应,但在决策中,往往会因为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不充分产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风险以及扭曲。因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内,经济发展充满变数,信息传递需要时间,根据传递的信息进行专业调整更需要时间,而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又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所以,教育供给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这必然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其他产业强很多。据统计,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2001年以来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7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不仅制约了普通劳动力的就业容量,也限制了对知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落后、地区布局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等特点,可以说,落后的产业结构无力为高考扩招带来的劳动力结构猛然升级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也是知识失业存在的原因之一。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由此也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二元性:一种是工资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另一种是工资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社会保障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即劳动力流动是无成本的,这样,大学毕业生会首先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工作,如果在这类市场上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会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暂时先就业,边工作边搜寻更好的就业岗位。但事实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并非充分竞争的,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制度性分割,它既有城乡之间的分割,还有城市中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之间的分割,大学毕业生一旦去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意味着他不仅要放弃主要劳动力市场高收入的预期,更主要的是若要再离开,就会面临很高的工作转换成本,包括工作接收成本、离开成本以及和原单位的交易成本。[1]另外,由于人力资本专用性的特点,大学生具有的人力资本不会自然保值,如果选择了次要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会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逐渐贬值,如要转换工作则有可能会因为丧失了原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而不具备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在城市就业,甚至宁愿失业也在所不惜,这样,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现象必然发生。

(三)过度教育与知识失业相互促进过度教育是指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超过其从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水平,从而使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实现不了他的职业期望,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而引起劳动生产率下降这样一种现象。过度教育是否是引发知识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界仍有很多争论。但不能否认的是,1999年以来持续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是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拉动内需而采取的超常规行为。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在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才开始到来,但我国的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就达到21%,已步入世界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短短6年内翻了两番,[2]但是,由于就业市场的不成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没有增加反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绝对下降,出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观人才需求与真实人才需求的严重脱节。最终,接踵而至的是教育层次的拔高、知识失业现象严重。

(四)政府对大学生人力资本市场调控不够2003年以来,在大学生就业中“市场主导”原则被正式确立,也意味着在分配和安置大学生的环节政府选择了退出。应该说,坚持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如果纯粹依靠市场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然留有后患。因为大学生是一种纯公共物品,不仅大学生的培养和生产需要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机制进行积极的干预,而且在大学生的配置和安排环节也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只有这样,投资于高等教育的大量公共财政资源和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生才不至于过度浪费。[3]另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等因素也会造成知识失业,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知识失业都意味着凝结在大学生身上的人力资本的闲置和浪费,意味着其投资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或收益减少,也预示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风险在增大。

二、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风险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人的投资,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和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化教育,在个人全部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在未来为个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因此,对于个人来说高等教育是最为有效和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而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是指在高等教育投资过程中,由于与之相关的各种变量的不确定性,使个人这一投资主体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或遭受损失。即个人对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可能在未来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4]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已伴随着我国教育市场化的步伐成为一项最为重要的个人消费性投资,知识失业现象的加剧,直接威胁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和预期,形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于个人这一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来说,就业风险是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首要风险,同时衍生出专业风险、教育过度风险和预期收益风险。

(一)就业风险就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和个人预期的不完善性,毕业生可能遭受失业或从事与学历不匹配的职业的风险,往往使他们承担零收入或工资收入低于预期目标的结果。[5]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从就业市场来看,就业市场规模的大小及成长性的优劣、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否、就业市场的流动性的大小、就业市场的竞争程度等都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风险。二是从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来看,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获得并不一定与个人知识存量成正比,这给不少缺少社会资本的高等教育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就业风险。三是从就业的最终结果来看,好的工作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差的工作只能带来较低的投资回报,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则意味着高等教育投资的失败,意味着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为零。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1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8%,这说明有32%(超过195万)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如此多的大学生就业失败不仅使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成本变为沉没成本,也使低收入的家庭因此债台高筑。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三个面向为指导,面向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深钻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做到被学生备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2、了解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3、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复读机、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废旧材料。

5、知道常见手工工具的名称和用途,会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选择工具,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6、能就作品设计和制作中的合理性及创造性作简单评价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家用电器和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第一部分家用电器是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学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常见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并养成安全、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第二部分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运用多种材料制作的器物,认识常见手工材料和工具的性能及其用途,学习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养成认真负责、讲究质量、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两部分均为教学的重点。

2、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对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动手制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师生课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劳动工具、学具、制作材料等准备齐全,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认真上课,老师要将重点、难点作反复的讲解、示范,使劳动步骤正确,确保劳动出成果。

3、对学生劳动成果——作业,要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学生作业定期展览,使学生获得劳动的快乐,增强劳动的兴趣。

4、开展劳动竞赛,在班级、家庭自觉参加劳动,不断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懂得劳动的意义。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贯彻双向主体的教学思想。

2、加强实践训练,鼓励多动手动脑.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3、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作业上体现分层设计。为优生和后进生量身定做合适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使优生能尽情发挥,后进生也能适得其需。

5、熟练掌握微机操作、课件制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便利学习与成长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及来源。

2、认识常见家用电器。

3、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4、了解常见违章用电现象及触电的急救处理。

5、知道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和阅读的正确方法。

6、认真阅读说明书,学会操作常见家用电器,了解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7、知道家用电器使用的注意点和家用电器的十大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的用途。

2、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家用电器。

3、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触电的急救处理,养成科学使用家用电器的习惯。

4、正确使用这些家用电器并知道使用注意。

5、熟练掌握家用电器使用的注意点,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许多器物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2、认识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用途,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学会制作一两种小玩具,并能使它亮起来,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

4、学习收集、处理、运用技术信息,对学生进行民俗风情教育。

5、学会制作1—2件作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6、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有使用价值或有观赏价值的作品。

7、学会使用常见手工工具。

8、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3篇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3月19号在党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党校学员义务给教学楼的大教室进行了清扫。风忽忽的刮,学员们还是热情饱满的认真工作着,顶着寒冷的天气,不怕冷不怕辛苦,将办公室的地面,桌椅和窗户都擦的干干净净。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这教室,在我们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之下,终于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我们在休息之余,看着桌上,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今天的人,在家受着父母的溺爱,在家基本上都什么都不做,什么是都是父母不辞劳苦自己在做,就算自己再苦,也不叫自己的儿女去做,所以通过这此的义务劳动可以明白劳动的辛苦,可以更好的体会父母的辛苦。应该在以后又机会应该多参加这杨的活动。更好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可以吃更多的苦。对自己进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4篇

1912年1月,他出任_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新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教育宗旨。他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是为富国强兵的需要,但是公民无道德,不免智欺愚、强欺弱,所以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教育的根本,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这里“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于美育,他说:“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育。”(《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主编)。他认为美育是从现实生活到达理想生活的桥梁,他把教育看作是既增长知识技能又养成人格的事业,这对当代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把这“五育”理解为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的话,那么他1927年在南京就任最高机关大学院院长时,提出“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主编),就可以看成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指导性纲领。在他看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三个方面应特别注意:

一、养成科学头脑

他说:“‘养成科学头脑’的意思是希望教师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学科教学,都不应草率处之,都应该依照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探讨,才能不乱说话,不做错事。而对中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利用科学方法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习惯,以备将来之用。”“养成科学头脑”实际就是说只有教师“教”得科学、严谨、规范了,学生才能养成科学的“学”的态度和方法。

二、养成劳动习惯

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身强力壮,更重要的是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让劳动者知识化,让知识分子劳动化。比如,上海创办的劳动大学,分两部分进行教学,一部分招收学业成绩不佳、还未毕业的高级工业学校学生到工厂去做工,贴补生活,另一部分开设劳工补习班,提高劳工的知识技能。浙江也有劳农学院,半工半读,在乡村夜间或是冬季农闲时开设补习班等等,都是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例子。”这里的“养成劳动习惯”在今天看来,就是指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手脑并用”养成为一种教学习惯。

三、提倡艺术兴味

蔡元培说:“人从小到大,如果从来没有接受过艺术的熏陶,那么这一辈子的生活,真是没有什么情趣可言了。所以,教育事业需要艺术,需要寓美的事物于教学活动之中。那么教学艺术之美产生于哪里呢?他可以发现于梳理复杂事物的条理之时;也可以从吸收其他教育名家的优点时找到;还可以产生于改变自己老套的做法,或者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长处,更不要生搬硬套。只知模仿别人而不知创新的人,不能说是一个有教学艺术美的人。”这里的“艺术兴味”应该指的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希望教学过程对学生是一个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学生过一个有情趣的、有追求的生活。

劳动课理论知识总结 第15篇

我发现,劳动课并不是单纯的劳动而已,夸张点说是一场道德的反思也不为过。有时候当我们看见一些例如:饮水思源、粒粒皆辛苦等等的标示。并不能让我们这些从小生活优厚的人对它们的重视。但通过劳动,不仅仅是劳动的辛苦让我产生反思。俗话说:“从小见大”。我想一个道德素质缺乏的人应该很难取得成就吧。在劳动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己改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加劳动的同学就被分到这些岗位,在这些岗位要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琐碎,需要耐心和认真。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样的小事,总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没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认真负责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质。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也正是学校安排劳动课的目的之一。

大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关键在于如何去做。感谢学校的这次劳动课,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让我不断的成长。我希望自己能从现在起,改正身上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