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知识点总结(优选21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4 08:48:5315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比较液体密度与物质密度(物体平均密度)

上浮 F浮>G; ρ物 < ρ液

漂浮 F浮=G; ρ物 < ρ液

悬浮 F浮=G; ρ物 = ρ液

下沉 F浮ρ液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3、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初二物理期中会考知识点

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5N,分度值为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G ,上浮(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下沉;(2) F浮>G ,上浮 (3) F浮= G,悬浮。

(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物理答题窍门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眩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固体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2、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gh,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7、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9、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

10、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7篇

浮力的应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现在我们分析浮力应该掌握的知识: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最早是由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浮力=物重-视重

在这里指出了浮力的三要素及其施力物体。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等形式出现来考查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浮力问题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物理情景,而情景不同的物体受力的个数和各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我们实际所处理的题目当中,往往有些问题没有给出情景或发生状态改变后的情景不明,必须判断准确后才能进入解题程序。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假设,后排除;找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或力的关系进行判断。

· 初中物理 浮力典型例题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8篇

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2: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例3:将体积是5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103kg/m3)g取10N/kg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例5:重10N,体积为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取10N/kg)

例6:将质量是890g的铜块放入水中时,它受的浮力多大?若将铜块放入水银中,当铜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ρ铜=, ρ水银=)(g取10N/kg)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9篇

浮力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沉浮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 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 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⑵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20xx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⑶ 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⑷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⑸ 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 。

⑹大气压应用:(☆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吸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离心式抽水机。

7.浮力

⑴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 叫浮力。

⑵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8.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

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9.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③ 说明:

A.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去一块后浮沉情况不变 【 某实心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

B.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分析: 则:

C.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 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D.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 比较ρ液与ρ物 。

E.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 Gρ液/(G-F)

F.冰化为水后水面高度不变

G.改变物体的浮沉:a.自身重力发生改变 b.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

10.漂浮问题“五规律”:

⑴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⑵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⑶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⑷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⑸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11.浮力的利用:

(1) 轮船:

① 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②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1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 称量法:

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③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浮力章节知识点总结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  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 ;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 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⑵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⑶ 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⑷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⑸ 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 。

⑹大气压应用:(☆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吸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离心式抽水机。

7.浮力

⑴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 叫浮力。

⑵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8.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

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9.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③ 说明:

A.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去一块后浮沉情况不变  【 某实心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

B.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分析: 则:

C.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  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D.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 比较ρ液与ρ物 。

E.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 Gρ液/(G-F)

F.冰化为水后水面高度不变

G.改变物体的浮沉:a.自身重力发生改变  b.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

10.漂浮问题“五规律”:

⑴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⑵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⑶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⑷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⑸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11.浮力的利用:

(1) 轮船:

① 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②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1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 称量法:

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③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物理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物理浮力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浮力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一、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为这些同学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学习物理时,他们倾向于有较强的物理对象意识,更广泛的思维,更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而进行正确的分析。比如,看到彩虹,不只是好奇她五颜六色的颜色,还要注意观察多少种颜色呢?你为什么有这些颜色?这些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打开收音机,不只是听优美的音乐,还要看里面的元素?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你能通过这些组件听到无线电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一个目标,将消除恐惧的物理,物理真正感兴趣。

2、观察应针对性。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应该重视观察与学习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 quot;压强 quot;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的;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_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一定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相关的物理知识。

3、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 quot;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quot;,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型的圆锥沿V形轨道向上滚。不应混淆其表面现象,斜轨下端的滚筒不会自动卷起。只要我们知道滚卷起,重心下降,滚子艰苦的真相将立即理解。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联系起来;看到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4、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事实上,物理学的许多发现和伟大发明都是建立在观察之上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开水的时候,观察到蒸汽的力量把盖子打开了,发明了蒸汽机等等。过去,一些学生进入中学后,常常感到物理越来越难,这与他们长期困在书本里,忽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有关。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1、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 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 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 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 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 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2、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

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

2、压力差法:

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例2:将体积是5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103kg/m3)g取10N/kg

4、受力分析法:

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3: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

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例5:重10N,体积为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取10N/kg)

例6:将质量是890g的铜块放入水中时,它受的浮力多大?若将铜块放入水银中,当铜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ρ铜=, ρ水银=)(g取10N/kg)

实验探究

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酒杯的密度。

答案:

1. 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2. 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3. 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4. 计算: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

小酒杯沉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即瓷杯自身瓷的体积。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习题

一、未完全理解压力的概念

例1 如图1所示,用100N的水平力将9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物体和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 )

×104Pa

×105Pa

×104Pa

错析:水平力为100N,物体重9N,则墙壁受到的压力为109N,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P===×104Pa。

答案:D。

辨析: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此题中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100N,和物体的重力无关,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应该是P=

==×104Pa。

正确答案:B。

二、未弄清压强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适用范围

例2 如图2所示的水桶中,存水10N,水深8cm,水桶的底面积是100cm2,则桶底所受水的压强为 Pa,桶底所受水的压力为 N。(g取10N/kg)

错析:水桶中的水重10N,桶底所受水的压力就是10N,桶底所受水的压强为P===1000Pa。

答案:1000,10

辨析:通过对例1的分析可知,水桶底受到的压力并不等于桶中的水重,所以水桶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不应该根据公式P=

来计算,而应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算出压强后再计算压力。桶底所受水的压强P=ρgh=×103kg/m3×10N/kg× Pa

桶底所受水的压力F=PS=800 Pa×100×10-4m2=8N。

正确答案:800 Pa,8N。

三、未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例3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3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甲< p=“”>

甲=p乙

甲>p乙

D.无法确定

错析:两个容器完全相同,两个小球完全相同,当两球静止时,容器的液面相平,即深度一样,所以,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强相等。

答案:B

辨析: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上述分析的错误之处是忽略了液体的密度。

由图3可知: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则球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球在乙液体悬浮,则球的密度和乙液体的密度相等;因此,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小。根据公式P=ρgh,可以判断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

正确答案:A

四、未完全理解物体漂浮的条件

例4 把一木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木块浮在液面上,此时杯中溢出酒精10g,若将此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杯中,从水中溢出水的质量为( )

A.大于10g B.等于10g C.小于10g D.无法确定

错析:木块浮在液面上,此时杯中溢出酒精10g,即m排=10g,则V排=

;把木块放入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仍为,这些水的质量是m水=ρ水V排=×。

答案:A

辨析:上述分析的错误之处在于认为木块排开的酒精的体积和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实际上木块排开酒精的体积大些。要正确解答此题,应该理解物体漂浮的条件。木块在酒精中漂浮,则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木块的质量等于它排出的酒精的质量,木块的密度小于酒精的密度,即F浮1=G木,m木=m排酒精,ρ木<ρ酒精;由题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因此木块的密度比水的密度更小,即ρ木<ρ水,所以将此木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木块仍然漂浮,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还等于木块的重,木块的质量和它排开的水的质量相等,即F浮2=G木,m木=m排水;所以,m排酒精=m排水=10g。

正确答案:B

五、不能正确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例5 在河底有一凸出的岩石(如图4),体积为3m3,求它受到浮力是多大?

错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103kg/m3×10N/kg×3m3=3×104N

辨析:很明显这样分析是错误的,因为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块凸出的岩石和河底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下面根本就没有水,因此也就谈不上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这块凸出的岩石受到的浮力为零。

正确答案:它受到浮力是0N。

六、不注意观察,整体思考、前后综合能力差

例6 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错析: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离液面越来越近,所处的深度变小,故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而气泡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故所受的浮力不变。

答案:B D

辨析:上述分析的前一部份是正确的,后边的分析不够准确,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前后知识的综合能力不强。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因为气泡上升时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而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越小体积越大,这样,气泡排开的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

正确答案:B C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初二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示意图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 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

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G空G液F浮。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

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2:2.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例3:将体积是5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103kg/m3)g取10N/kg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

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

(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初二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二浮力知识点总结

浮力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学习这部分知识主要抓住浮力和重力的联系,然后认清物体在液体中产生的四种情况。关于浮力相关的计算题也较为复杂,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结合受力分析图,列式进行计算。其中要清楚物体的沉浮条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判断其受到浮力大小的依据,将浮力和重力很好的串联在一起是学习浮力的关键。

知识要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沉浮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 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G物:不同:悬浮液=物,V排=V物,漂浮液<物;V排

④ 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液)与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G/(G-F)。

⑥ 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 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 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 F浮=G排 或F浮=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物理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物理浮力学习方法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物理浮力学习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浮力

一、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浮力的原因:上、下表面收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F浮 =F下-F上)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排液体的体积②液体的密度③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本身的质量,体积,密度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收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浮力的应用

轮船:空心法,增大排水体积是浮力增大。轮船自身的G=F浮 。轮船从大海开到长江,F浮不变,

V排变大,轮船下沉一些。

潜艇:改变自身的重力

气艇:内充有密度小于气体密度的气体。

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水中,露出部分越长,液体密度越大。

物理学习方法

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要做好练习

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下面是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指导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熔化知识点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