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的阅读答案总结 第1篇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沛公又让不受

让:命令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然其计

然: 同意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年且九十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与,不知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引以为流觞曲水

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

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

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

王攻打沛公。

D.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

实力抵不过项羽。

9.下列选项中对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3分)

(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4分)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3分)

参考答案

6、答案:A 让:推辞

7、答案:C 解析:A 且,副词,况且/副词,将要 B 与,介词,和、同/动词,结交、亲附C 之,动词,到、往 D 以,介词,因为/介词,把

8、答案:C 。从“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句中得知,项羽是听闻沛公已定关中,非常恼怒,于是派兵攻打函谷关,是在接到曹无伤的报密之前。

9、答案C 翻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10、(1)而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计分点:所以,……的原因,1分;还军,撤军,退回军队,1分 ;约束:规约,1分 )

(2)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急,赶快,1分;内,通纳,让……进来,1分;自益,宾语前置,加强自己的实力,1分 ;益,提高、增强,1分)

(3)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会,恰巧,1分;活,使……活,救活,1分;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1分)

附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的阅读答案总结 第2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的阅读答案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长于臣

B.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使子婴为相②为击破沛公军

D.①军中无以乐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项羽刘邦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机,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夫晋,何厌之有?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晋国,有什么能满足它的呢?(2)谁替大王出的这个计策?(3)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4)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地来向项王谢罪。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活,使动用法,使之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小题2】试题分析:A.对/比; B.于是,就; C.做/替 D.用来/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小题3】试题分析: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只是缓兵之计,为了保全自己,不是真正的尊敬项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的阅读答案总结 第3篇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阅读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 (文言文)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2)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①诸将或言诛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 ④人又益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系颈以组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有人②苦于;以……为苦 ③原来 ④更加(2)B

【小题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小题3】(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2)略

【小题4】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人心

解析【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苦”这个字,就应该理解为“以-----为苦”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因为,B、用,C、认为,D、如果,例句中的“以”为“用”的意思,所以选“B”项。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的意思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所以、还、约束、之、叫嚣、隳突”等重点字,有时还要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份,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地理位置、对待人才、纳谏、纪律、民心”等角度来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