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必备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9 11:42:5810

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 第1篇

关键词:货币社会双重影响货币拜物教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当今的社会也是货币社会。货币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抽象代表,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的使命是要在流通中充当流通车轮;充当周而复始地进行流通的永动机。外国一学者将货币比作为“风轮”。“风轮”既可以推动社会的前进,又可以碾破社会的道路。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

货币促进人的社会化

人具有社会性,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学习社会技能,掌握社会规范,明确社会目标,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义务,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当然,每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还是有高低之别。有的人社会化程度很低,他不能将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行为规范很好地内化于自身之中,不能自觉遵循社会的行为准则,不能清楚地进行自我的角色定位。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交流的媒介。常用的交流媒介是语言和货币。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与他人互通信息,可以与他人产生互动。语言可以促进人精神层面的社会化。通过货币,人们可以互相交换,互通有无,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货币可以促进人物质生活层面的社会化。物质生活层面的社会化往往是精神层面的社会化的基础。也就是说,物质层面的社会化要有物质基础,精神层面的社会化有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人们在利用某种文化资源时需交纳一定的费用,这都有赖于货币。居家生活同样也离不开货币。所以,“货币是人走进人类社会大院的门票”。按照一些社会学家的观点,人的社会化分为三个阶段:“初社会化”、“续社会化”和“复社会化”。在每一个阶段,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代价,其间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货币,并且不仅仅就是本土货币,有的还需使用国际货币。

货币的使用使人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为货币可以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取代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人就可以从义务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他只须缴纳一定的钱税。这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自由的空间,为人更好地社会化准备了条件。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般购买力,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购买,任何东西都可以转化为货币。等价物促进了平等。平等和自由是人社会化的条件,如同飞鸟的两翼。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平等、自由的伴生物的货币又间接地成为社会化条件的条件。货币扩大了人的自由化。人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扩展,因之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内容也得到了拓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和范围。

货币推动社会的互动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配个人,个人也会对社会进行选择。这种支配或选择会促成人的地域的流动。一个人拥有的金钱量和他们的活动范围是成正比例的。拥有金钱量的多少决定一个人能够流动的频率。人口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实现货币增值的机会。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发展而成为一种动态的、不定型的、不稳定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社会流动性很大。有活力的、敢闯敢干的人会流向发展机遇多的,收入会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好的地方。随着地域的变迁,职业的变动,人会归属于不同的团体,可以结识更多的人。社会交往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其间巨大的动力来自于货币。所以,货币是社会互动的引擎。

社会互动种类繁多,有直接式的社会互动和间接式的社会互动,有合作式的社会互动和竞争式的社会互动,有冲突式的社会互动和双赢式的社会互动,有交换式的社会互动和纯粹掠夺式的社会互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社会互动,都可以带来资源的流动和资金的转换,都能导致社会财富的增加。姑且拿交换式的社会互动为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互动方式。由于生产的分工,每个人所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一部分需要,满足其他的需要就靠交换。

在刚分工的时候,人们的交换力极不灵敏。随着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交换式互动更加频繁。交换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再仅限于物质的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也会处于交换内容之列。“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窍门。”这段话所列举的交换活动有两种:一是物质交换,有具体事物参与其中;一种是精神交换,无具体的事物,但交换的背后隐含着一种计量的尺度,那就是货币。

在社会交换和互动中,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它充当了人际关系的粘合剂和计量尺度。借助于货币,一切参与市场交换的东西都可以按照货币的形式加以计算。在货币面前,一切抽象的和具体的,一切劳动的和非劳动的物品都转化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转化为可以计算的抽象的数字。这样,货币作为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失了,这对社会的互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货币促成社会的分化

在社会互动中,慢慢出现了分化现象。分化的源起也有货币的因素。分化的依据是货币的拥有量。根据货币拥有的多少,社会人可被划分成两大阶层: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

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主张社会分层要按照财富、地位和权力三个标准。主张财富作为第一分层标准的还有美国社会学家沃纳、威廉•劳埃德等。货币的拥有量可以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可以成为人们归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依据,所以,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为了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挤身富人行列,采用种种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手段去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获取货币的过程和方式也不同。货币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和占有也有异。在现代社会,货币拥有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人们的话语权的大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关于这一点,晋惠帝时,鲁褒在《钱神论》用讽刺的口吻写道:“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正因为这样,不同阶层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距离、冲突甚至战争。一切所谓政治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货币分布的不均衡,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地区不协调、城乡不协调、阶层不协调、界别不协调。

货币引发拜金思潮

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 第2篇

在国际贸易上,A过去B过做生意,能交易的只有两种货币:B国的货币+美元;通常来讲美元的使用率更高,因为它是世界国币,各个国家对美元的储备远高于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储备。

但是用美元就要受制于美元,所以货币互换就有了意义:

货币互换后,要做生意的两个国家都有了彼此的货币,在彼此的市场上能够顺畅贸易,就没有美元什么事了,这样既减少了换美元的过程和附加费,又增进了两个之间的贸易紧密度,轻飘飘跳过美元。(349)

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 第3篇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韩国促进经济长期创新增长的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冲击及对策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企业风险防控的启示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及启示 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金融危机后东亚双边货币互换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下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 浅谈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临港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William and Richhild ,Central bank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9[R],Working Paper No310.

[6]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2008b),Minutes of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October 28-29,2008,http:.

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 第4篇

关键词:货币互换;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

自2008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订双边互换协议以来,“互换”这个词就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互换是金融衍生品中种类最为齐全的一种金融工具,其历史虽然只有30多年,但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地位已无可替代。截至2009年3月底,短短几个月内人民币互换协议竞签署了6次,这在当代中国金融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次贷危机背景下,这些互换必然会对人民币迈向国际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货币互换的含义及功能

1货币互换的含义

货币互换,又称外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之间达成一种协议或合约,在合约中,交易双方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互相交换约定的不同货币、相同期限的本金额以及相同或不同性质的利息。

通俗来说,就是两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时,可以不使用第三国货币,而是直接使用本国货币来计价和结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汇兑损失。在一定时期内,累计到一定额度时,由两国央行之间进行汇总结清。

2货币互换的功能

(1)合理利用经济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投资者可以利用货币互换交易,充分利用双方的比较优势这种经济资源来提高资产收益。同样道理,筹资者也可以利用货币互换交易大幅度降低筹资成本。

(2)规避风险

投资者或筹资者可以利用货币互换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3)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筹资者可以很方便地筹措到所需的任何期限、币种、利率的资金,实现资产负债的最佳搭配。

二、次贷危机下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的比较

1自2008年年底以来央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央行与上述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外汇储备总额的5%。

2六份货币互换协议的作用

众所周知,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已经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亚洲国家和有关地区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成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通常承诺一定的互换额度。一旦启动货币互换,两国将可通过本币互换,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从而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先周边,后拉美”的货币互换协议,虽然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具体作用又有所不同:与韩国的互换,主要作用是方便韩国在华企业进行融资;与香港互换,是由于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与马来西亚和印尼互换,是用于双方的商业贸易结算;与阿根廷的互换,人民币主要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三、货币互换能否“换”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

1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一个国际化的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财富职能和投资职能。其中结算职能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现在很多人一提起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总是要提到周边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事实,好像货币只要用于国际间结算了就一定能够国际化似的,于是也就有了别人换你的货币是为了树立你的货币的国际化地位的逻辑,这个逻辑显然是错误的。其实,财富职能和投资职能才是国际化货币的最重要支撑,前者体现了货币的“硬”价值,后者则体现了货币价值的实现渠道。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

2六份货币互换协议的运行机制

中国央行签署的6份货币互换协议该怎么看呢?据介绍,此次货币互换旨在支持贸易融资。其运作机制是,央行将互换得来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由此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也就是说,货币互换主要是一种服务于双边实体经济的金融安排,是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的约定用双方货币进行互换的市场行为。其目的在于锁定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开展经贸与金融合作,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高经济的可预期性,防止经济生活受过多干扰。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并不是某种特殊的货币国际化步骤。

如果按照所谓货币国际化的逻辑,参与双边货币互换就等于国际化,那么与中国签定协议的6个经济体,其货币不也是国际化了吗?不也是迈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一步了吗?这种思考逻辑,未免太简单了。而中国的货币互换活动,其实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现在,之所以要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签下6500亿元的互换协定,主要是为了外贸的需求。

货币互换的总结所得 第5篇

美联储货币互换网络的建立

作为货币互换机制的萌芽,自1936年美国财政部就开始与外国货币当局在一定条件基础上建立货币互换协议。各国央行间货币互换对于美联储而言并非是新生事物,美联储与他国央行之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国际货币体系还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联储与其他国家央行签订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护美元中心地位。

由于此前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对外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加上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军费开支大幅上升,对内维持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进入赤字状态并持续恶化,对外负债水平迅速上升,到了1960年8月,美国全部对外负债额已经超过其黄金储备,各国对于美元贬值的担忧与日俱增。

在此背景下,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由此当时伦敦市场黄金价格上升超过了美国黄金运送点美元/盎司,这就使得各国央行将超额美元储备换为黄金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市场上开始抛售美元,出现抢购黄金的情况。

从1961年3月开始,美国财政部通过外汇平准基金(ESF)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进而提升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事实证明这些干预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外汇平准基金受到预算以及国会拨款限制,限制了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力度的扩大。由此美国财政部就开始寻求美联储参与到外汇干预行动中来。自1962年3月开始,为了获得足够的外汇以支持美元,美联储致力于与多个西方国家央行建立货币互换网络――互惠货币安排,由此美联储正式加入外汇干预。

由于美联储在获得外汇储备上相较于外汇平准基金具有更大的弹性,自然地美联储货币互换也就开始成为维护美元地位的第一道防线。由于美国当局认为当时美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主要是源于战后对外援助和提升国防军事支出,因此这种失衡将是暂时的,因此美元也就没有必要贬值,相应的货币互换网络也仅仅被当作一种权宜之计。

美联储建立的货币互换网络,由以美联储为中心的多个双边互换协议组成,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美联储互换网络除了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其在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方面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提高货币互换可用额度的公告与实际运用货币互换,在抑制抛售逆差国货币上有显著效果,而这样的公告也往往在危机出现时出台。货币互换协议的存在,提高了针对逆差国家货币进行投机操作的潜在成本。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美联储货币互换网络走向衰弱

首先,货币互换操作本身期限相对美联储干预外汇市场需求而言过短。货币互换操作初衷就是要应对市场上短期超额供给的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期限结构本身就强调了这种短期性,在任何情况下货币互换操作必须在一年内结束。美联储从市场上不断购入美元,以及货币互换期限不断延长,使得美国货币当局逐步认识到美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根本性的,将使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进行兑换偿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美元贬值。

毫无疑问,外汇价格上升正是外国央行富余美元增长的重要原因,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这一限制,导致美联储在获得必要外汇以偿付货币互换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美联储展期或建立新的货币互换协议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外国央行尤其是货币互换对手方因为不愿意因此而持有更多的美元,建立货币互换的积极性则在下降。

其次,货币互换操作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质疑。由于美联储通过货币互换获得外汇难度不断上升,以至于最后难以偿付货币互换导致的外债,在外汇干预法律授权方面更具明确性的美国财政部发行了大量外币标价的中期债券,如罗莎债券,进而将所其出售给美联储,美联储则利用这些外汇偿付货币互换外债。这种措施实际上将外债期限延长了,但是却也使得对外负债及其风险转移到了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上,随着货币互换从一种短期干预机制转变为更为广泛和期限更长的操作,美国财政部承受的风险也就更大。美国财政部对美联储的救助行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协商更为频繁和必要,对美联储的独立性形成了严重影响。由此来看,美联储货币互换已经从最初的美元保护措施演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其对美元价值的影响已经逐渐转为负面。

浮动汇率制下美联储货币

互换网络走向中止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代,1973年3月,主要货币相对美元汇率均进入自由浮动。但是各国几乎是被动地从固定汇率制走向浮动汇率制的,各国货币当局普遍认为浮动汇率制将导致过度波动,进而将使汇率经常性长时间偏离均衡值。因此,十国财长达成了官方外汇干预将有利于引导市场秩序的共识,并均认可了美国在外汇干预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美元整体处于贬值的氛围下,由于在货币互换机制中缺乏明晰的风险共担协议安排,美国在外汇干预操作中处于犹豫彷徨的状态。风险共担协议的签订直接提升了美国干预外汇市场的积极性,美联储在十国集团中货币互换规模在1973年7月由116亿美元上升到接近178亿美元,货币互换开始成为替代美国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的重要工具,在美元承受更大贬值压力时,美联储货币互换规模也相应继续上升。但是,美联储在外汇干预过程中遭受了大量损失。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美联储开始改变其通过货币互换支持外汇市场干预的策略。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联储停止了利用货币互换支持外汇干预的方式。在1981年美联储与瑞典央行启用货币互换之后,十国集团货币互换长期未被启用。

在关于货币互换影响美联储独立性的广泛讨论中,绝大多数FOMC成员达成了货币互换不宜再继续被用于外汇干预用途的共识,但一些成员也表示有必要建立一种在支付系统面临崩溃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美元流动性支持的机制。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

货币互换网络复兴及其作用

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几天里,为了防止金融市场恐慌的全球蔓延,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紧急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加拿大央行签订临时性货币互换协议,期限为30天。

随着2007年8月后次贷危机开始露出端倪,全球美元融资压力大幅上升。为增强其他国家央行在本国范围内向金融机构提供美元融资的能力、缓解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短缺,防止危机的全球蔓延,美联储从2007年12月起,陆续与多个其他国家央行签署双边美元互换协议。

事实表明,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在平复境外美元融资市场上的紊乱是成功的。美联储与各大央行间货币互换在遏制金融危机影响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