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类节目总结词(必备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16 16:23:5113

配音类节目总结词 第1篇

任何音乐的制作和编配都要建立在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编配歌曲前,首先应该对谱面进行认真分析。谱面的分析过程为:了解乐曲创作背景确定风格,熟悉旋律、编配和声,分析歌曲结构。

2、熟悉旋律,编配和声。确定作品风格后,开始进入歌曲和声编配了。和声是建立在旋律基础上的,能够给音乐增加发展的动力和迷人的色彩。儿童歌曲的和声编配以增加动力的功能性和声(I,IV,V)为主,少量用到色彩性和声做装饰,色彩性和声可以使歌曲生动活泼,更具可听性。和声层可以由多种乐器担任,每种乐器演奏的节奏音型要与歌曲的情绪相吻合。例如《白鸽(》三上三单元),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活泼有朝气的,C大调,和声全部为功能性编配。和声层由马林巴、吉他两种乐器担任,马林巴以富有弹性地八分与十六分音符承担了旋律和和声的双重任务,吉他的扫弦则承担了填充内声部的作用。

3、歌曲结构分析。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也是我们制作儿童歌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歌曲伴奏的配器方式。儿童歌曲通常以情绪作为结构划分依据,主要有两种结构:(1)统一性结构:整体情绪一致或递进。譬如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列》(二上五单元)就是统一性结构,歌曲分为三段,那么就意味着三段之间的配器方式可以统一不变,原样重复三遍即可。(2)对比性结构:有两个(或更多)段落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情绪结构较为简单,多为统一性结构,几乎没有对比性结构。但是,为了增加示范歌曲的趣味性与变化性,我们可以在情绪统一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同样的旋律灵活运用不同的配器方式来增加情绪变化。如《白云》(二上四单元)在示范歌曲中进行了四遍重复,但是二、四两遍的配器与其他两遍相比是有变化的,改变主奏乐器与添加副旋律等等都是常用手法。

二、伴奏编配

在伴奏编配中,如何使儿童歌曲形象鲜明,充满童趣?笔者认为,在编配中有以下常用手法:

1、拟物音色的应用:儿童歌曲中经常出现具体的物品形象:小鸟、火车等等。我们要尽量选用类似的音色和设计巧妙的音型来模拟他们。如在《报春》中单簧管断奏和主旋律吉他用对答的形式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注意单簧管声部的前倚音节奏型,它很好的加强了歌曲的跳跃性与活泼情绪(图1)。《火车开啦》中用军鼓和电吉他的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来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图2)等等。

2、象征性造型音色应用:有些物品本身没有声音,我们就要用特定的音色和音型为它们造型,用声音来象征它们。如《小鞋匠》中用小打乐器象征敲鞋叮叮咚咚的声音,注意体会小打乐器的声像③是在左右不停的变化的,造成打击乐到处都是的感觉,极大的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白云》中用电子梦幻笛来象征白云,用竖琴演奏分解和弦琶音来象征风声(图3),且竖琴的音量也是在变化的,仿佛感觉风也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了,白云在天上走走停停。

3、情绪渲染音色的应用:有些歌曲需要营造某种情绪,我们可以用时尚的电子音色来渲染,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如《草原上》用电子吹管类音色来营造宽广、安静悠扬的草原氛围。《我们唱歌做游戏》中运用电贝司的演奏来渲染快乐的情绪,时尚感十足。《火车开啦》中用电子合成音色来渲染火车的动感。编配时还应注意节奏部分尽量简单,要少切分、少附点。制作合成的伴奏要带上主旋律,前奏进入主歌部分要有明确的点或音响标志,便于儿童跟唱。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动编配软件如Bandinabox,与Garageband或Logic等软件素材库中各种模板、Loop等来帮助我们编配,可以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提高编配的效率。

三、录音

录音需要在具有隔音的专业录音棚进行,避免收录到不必要的噪音。音乐教材的范唱录音要请到与书目年级相仿的小学生进行录唱。具体人数6-8人为宜,但最好不要少于6人,这样便于录音时对他们进行分组。男女人数尽量要求平衡。

1、录音制式。儿童歌曲演唱形式多为齐唱或轮唱,人声要求要有群感。录音制式具体为:AB制式,两只话筒间距为40-60cm,都为心型指向。

2、加倍录音。儿童歌曲人声录音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声音单薄、发“散”、不集中。解决这个问题在于两点:一是加倍录音的次数,二是声像的摆位。为了保证人声的厚实度,儿童歌曲的最好有8名儿童,分为两组,每组各4人,至少录3遍;如果有6名人,两边各3人,至少录4遍。每一轨都要提前调试,保证电平饱满但不失真。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布局轨道相位,使得各个方位都有分布,如图4:

3、伴奏移调。在录音前,有时我们自己会突然发现导出的伴奏调太高或者太低,超出了儿童的演唱音域。如果不能调整,人声录音将无法进行。这时,我们只

需要在音频轨道里插入移调效果器对导出的伴奏进行移调即可解决。笔者常用的是Waves效果器里的SoundShifterPitch(图5),音质几乎没有损失。调节Semitones(半音)参数即可。

四、合成

合成是把人声和伴奏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示范文件。合成的要求是以艺术性为前提,人声清晰圆润,伴奏饱满,各要素之间要保持平衡。主要在于各类音频效果器的调制与使用:

1、压缩器。合成经常遇到人声音量出不来、忽大忽小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用到压缩器。通常我们给所有人声轨道插入压缩器:Waves的C1。主要调节三个参数,Threshold(门限)、Ratio(压缩比)和Output(输出)。调节这三个参数可以使得人声饱满、音量平均。如图6:

2、混响器。为了合成时有最大的创作空间,录音棚多数为强吸声环境。因此录制出来的人声多为干声,几乎没有混响,听上去显得干涩且不圆润。这时我们要给所有人声轨道添加混响器,给人声制造一个空间。添加混响效果器的方法与其他效果器不同,要把所有人声轨道统一发送给一轨辅助轨(AUX轨),在辅助轨上插入混响器。调制后的人声应圆润透彻而且具有温暖感。主要调节参数:混响时间和发送量。

3、均衡器。合成中经常会出现人声闷、没有光泽、清晰度不够导致语义不清楚的现象,这时需要通过施加均衡器来改变。从2KHz左右开始适当提升高频(图8)。注意只需要在部分人声轨道进行EQ调整即可达到目的,不需要对所有人声轨道施加EQ,以免高频及总体电平过量。调整后的人声应明亮且清晰。

4、限制器。在合成过程中,电平过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我们经常要使用限制器来对电平进行限制。因笔者使用的是Logic平台,在分轨上限制电平时,我会插入Logic平台自带的限制器:Dynamics-Limiter(图9)。在总线上限制电平时,可在总线上插入Waves的L2(图10),使得总电平不超过0dB。

五、结语

配音类节目总结词 第2篇

社团配音活动总结

最近,我们社团举办了一次非常棒的配音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配音的重要性以及声音对于影视作品的作用。接下来,我将详细解读这次配音活动所带给我们的认识和收获。

在配音活动之前,我们专门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从声音的类型、分析声音素材到声音的使用和表达方面。这些知识为我们的配音赋予了意义和目标,并使我们更加专业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在配音活动中,我们首先收听了几个配音作品的表演,这些作品来自于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经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并深入理解了声音在影片中的分量和表现方式。随后,我们开展了配音的实践训练,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做配音。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出色,让我们叹服和佩服,每一个声音的展现都是那么精彩。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例如配音的表达与情感不协调、音准不统一等。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我们,并以实际的声音素材进行引导。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加深了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练习,逐渐提高了我们的配音素质和表现水平。

评价部分也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我们的老师和一些同学一起来评价配音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节奏、流畅度、感情等方面。这些评价让我们对于自己的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对于声音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总体来说,这次配音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对于影视制作和声音的理解提高,还让我们更好的学会沟通和合作,以及在环境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团队素质。此外,配音也是一种很好的疏导压力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单单学到了配音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放松自己,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

总之,这次配音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对于声音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入。我们会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并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声音和才华。

配音类节目总结词 第3篇

动画电影《长发公主》剧照Web Quest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英语原声电影配音的教学尝试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Web Quest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网

络探究式教学,又称作Web Quest教学模式。Web 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 Quest教学模式中的Web,指的是“网络”;Quest,指的是“探究调查”。因此,Web Quest是一种“网络探究”的活动,引申到外语教学就是“网络探究教学模式”。[1] Web Quest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景教学,学习者在实际的情景中,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当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建构主义还把学习者定位为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教学的作用就是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环境,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媒体是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意义的情景辅助工具。

二、基于Web Quest教学模式的英语电影配音教学尝试此次教学尝试是根据伯尼?道格提出的Web Quest分成导言模块、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评价模块和总结模块6个模块来设计的。[2]

(一)导言模块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先明确告诉学生,此次电影配音活动将是对Web Quest英语教学模式的一次实践,即利用网络资源,使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来学英语。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起到指导作用。“这种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等依赖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主动性的发挥”。[3]学习重点不是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以Web Quest教学模式为基础,在电影配音秀中学生展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未知领域的兴趣,养成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任务模块

在本次教学尝试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对这学期所学的大学英语课文的主题进行分析,从网上找到与某一主题相关的电影,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网上搜索电影,搜索并下载有关的电影剪切软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的电影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所选电影拍摄的目的,哪一部分适合小组配音,从配音部分的台词中能学到哪些单词或句型;然后对相应部分进行剪切,进行角色分工,然后进行配音模仿训练,最后还要写相关的影评。教师还要求所有的成员任务分配均衡,台词和影评用PPT展示出来,以便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以上任务。

(三)资源模块

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即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导航资源,避免学习者漫无目的。在这次尝试中,学生也可以通过 “BT”或“迅雷”等进行电影下载。每组在写相关电影的影评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对所下载的材料进行改写。

(四)过程模块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进行组内协作学习。教师要求学生依照“任务模块”中提出的要求,一周后经过小组抽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影配音分组表演。每组先由一名同学对电影用英语进行介绍,包括主演的介绍、主要内容介绍、所剪切部分配音角色的介绍,然后是原声播放,接下来去掉原声进行配音表演,最后是PPT介绍,每组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本次电影配音教学活动共历时三个课时。

(五)评价模块

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定,经常采用多重评价方式相结合使用。配音表演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其他表演组及非表演组对所表演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每组的最后成绩为所有评委的平均分。

(六)结论模块

对活动进行小结,总结学习者通过完成这项活动或课程将会学到的经验,同时鼓励他们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为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

此次参加配音秀的小组选用了不同的电影题材,从《功夫熊猫》、《怪物史莱克》、《狮子王》、《长发公主》四部电影中剪切出来的片段进行英语配音。配音表演结束后,教师宣布各小组的得分,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了这次教学尝试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电影剪切技术、团队合作精神,对语音语调的把握程度、一些熟悉的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等等。另外表演完成的小组要上交一份活动情况报告,包括各成员的表现,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是自我评价与反思或是问题等,促使学生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去。

Brown and Collins曾把建构主义描述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知识获得为目的的交互、合作、诱导的交互环境”。[4]实行Web Quest教学模式的电影配音表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给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平台,还给他们提供了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并由此学会学习,为终生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82-83.

[2]于超.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配音类节目总结词 第4篇

在人物情感的深度和广度难以表现的时候,在情感色彩最浓的时候,画面最需渲染的时候,音乐音响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它不只是简单的叙述画面内容,它还可以成为剧作的元素。声音也是塑造形象和刻画人物特定性格的重要手段,同时利用声音传达画面以外的内容。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可以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富有表现力的效果。把可能造成一定对比效果和一定意义的声音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效果可能要比画面形象的对比更为强烈。深化画面的内容和含义就是依赖于影视语言的声音与画面的协调巧妙配合。声音在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色彩,这是由声音的声学特性决定的。在制作人声时候,例如要运用这种空间属性来表处在空旷的山谷中与在身在密闭的室内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声音效果要给观众有空间的差异,如果没有这种差别,就会削弱画面的表现力而显的虚假。

1动画中的人声

在影视艺术中都会有独白、旁白和话外解说等,语言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由于具有的极端假定性和夸张性,因此动画影片中的角色多种多样,在动画中一切形体都可以声情并茂地表演。从走路的扫柄到会说话的老鼠,从跳舞的虫子和能飞能动的玩具这些形象在影片中都具有了生命信息。美国三维动画《功夫熊猫》中狐狸,老虎、熊猫、乌龟在影片中变成了人类,具备各自独特性格特征。美国的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中五花八门的汽车和现实中人类一样发生争吵,嬉戏打闹,追逐爱情。在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怕羞的小黄莺》等大量早期作品都是采用旁白加话外解说的典型作品。在日本动画《海贼王》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少年儿童迷恋,影片中角色的说话声笑声夸张怪异,极大丰富了影片的观赏价值。为此诞生了专门的动画配音行当,在日本还拥有专门为动画配音的声优,大型配音比赛经常举行,日本美国等对动画的配音重视,极大的增强了其商业动画的成功性。在日本动画《聪明的一休》中国配音版中,角色的声音是由我国着名配音艺术家王晓燕和徐大千配音,一休和叶子以及将军等声音音貌已经深入人心,拥有广大的不同年龄受众群。人声是塑造性格特点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动画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性格也各有不同。一部影片是不同性格的角色演绎故事。在动画《怪物史瑞克》中,长相丑陋,内心善良的史瑞克,性格粗犷宽厚却又不乏温柔,面对总是喋喋不休的驴子,史瑞克总是显得不耐烦。而当史瑞克与公主陷入爱情的时候,史瑞克却心细浪漫,展现了史瑞克粗中有柔的性格。史瑞克对自己的相貌,总是显的羞涩与自卑,与外界隔绝独自过自己的生活,他不希望外界的打扰,宁静乐观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而当国王抓捕动物的爪牙们一次次侵扰激怒史瑞克的时候,史瑞克勃然大怒坚决扞卫自己的领地,将侵扰者们惩罚的落花流水,刻画了一个自信勇敢不屈的史瑞克,性格特点鲜活生动。驴子的话语不停,软磨硬泡围绕着史瑞克,刻画了一个可爱生动却又多嘴多舌的睿智形象。动化中角色的人声有高有低,音色也有节奏的变化,音量也有大小都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同时交代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动画影片《埃及王子》中,摩西的姐姐诉说摩西身世的时候,影片倒转回以前希伯来族人遭受法老追捕屠杀的惨烈场面,人声引出了故事情节的叙述,带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2动画中的音乐

动画片中的音乐是专为动画进行创作的,它从属于画面内容。它通常具有以下几中功能:音乐的抒情功能。当情感难以运用人声和画面表现的时候,音乐的抒情功能就凸显出来了。抒发情感是动画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众多国内外优秀影片的音乐在表达作品人物情感的时候情感都成功运用音乐深刻地感染着观众。美国动画《埃及王子》中法老下令屠杀希伯来人刚出生的婴儿,摩西的母亲将其放在摇篮中随水漂流,怜爱又痛苦地轻轻吟唱,歌曲充满了辛酸与无奈,音乐轻柔而又略显低沉,将母亲怜爱不舍的情感运用音乐传递给观众。烘托影片的环境气氛。影片音乐既可以局部的去渲染环境气氛,也可以奠定整个影片的氛围。在动画片《圣诞夜惊魂》中,在专干恶作剧的世界里,杰克是个高手,他是恶作剧世界中的核心人物,然而在每年都不例外的万圣节中恶作剧让杰克感到空虚、无聊,感到失落和空虚的杰克独自一人走出城外,当时的灯光就非常好地将人物和周围的环境渲染,使之协调;而此时的音乐更能体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状态,使整个画面更加悦目。影片中音乐的运用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现实、人物心情与周围的环境的结合,糅合的堪称完美。在动画艺术中的音乐衬托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是其他视听元素难以企及的,作为灵魂的音乐,以非常性格化的形式,极大得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在动画影片中音乐可以将某个人物音乐化,以此来刻画人物。如动画片《呢咤闹海》中,呢咤在海边大战龙王三太子,音乐铿锵有利,把年少英勇侠义形象塑造的更加充分鲜活。在动画影片《埃及王子》中,两个法师在作法时候唱的“魔法之歌”的歌曲,显得十分滑稽可笑,结合作法时候的故做神秘,刻画出两个十分滑稽的角色形象。

3总结

在现在大众娱乐传媒迅速发展的网络上,影音作品,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等都是极端需要大量的懂得声音艺术的配音配乐人才的,最近网络游戏的空前繁荣,吸引了大批程序和美术类人才,而对于其中的配音配乐却鲜有人问津。电视上播放的动画影片相对于日本、美国这样的动画产业大国来说,在整体质量的差距确实巨大,其原因就是忽视对作品的细节把握,不仅包括对动画的画面、动作的开发,他们对声音元素也精益求精,在动画片《埃及王子》、《怪物史瑞克》等影片播放后,他们的音乐插曲也迅速窜红,并由此出产大量唱片和衍生产品,其商业操作的成功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外在动画制作中没有忽视对这些视听元素的深度挖掘,这确实值得中国动画人学习。在未来影视与动画大行其道的同时,要想创作优秀的影视及动画作品是绝对不能忽略对声音的开发的。

参考文献:

[1] 高廷智.电视声音构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1998.

[2] 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4.

配音类节目总结词 第5篇

一、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果,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简化传统的打击乐谱,便于教师对乐谱的记忆与掌握,也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乐曲配置情况。

二、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的特色方法——总谱法

总谱法就是通过使用幼儿可以接受的“变通总谱”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变通总谱”是针对通用总谱,也就是我们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由于通用总谱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都比较复杂,使用这种总谱不但不能对幼儿的整体感知过程有所帮助,反而会人为地增加幼儿的认知负担,减少幼儿感知音乐的乐趣。

变通总谱就容易掌握得多,其作用是减轻幼儿认知上的负担,使幼儿对乐曲有一个整体感知。教学中可以运用图形、色彩、朗诵等作为幼儿记忆演奏方案的辅教学方法,这些提示演奏方案的图形、色彩等,也可视为一种“变通总谱”。较普遍的变通乐谱主要分为“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1.动作总谱

设计时可使用身体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甚至滑稽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腿、拍肩、叉腰,等等。但要注意不要把较难较快的动作安排在密集的节奏型上。

例如,小班节奏乐活动《绕绕线》。首先,让幼儿观察绕线的过程,组织幼儿讨论并用动作表现其中的一些内容。然后,教师完整地弹奏全曲,要求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中什么地方是绕绕线、什么地方钉钉子、什么地方拿线头、什么地方打线结、做完之后会心情怎样等。最后,再请幼儿探索哪种乐器适合用来表现绕线,哪种乐器适合钉钉。形象的动作表现了乐曲的内容,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整体音响结构,而且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方案。

2.图形总谱

配器布局设计可使用几何图形、类比性图形、形象简化图形或通用乐谱符号,除了图形的线条、形状外,色彩也往往是乐谱的重要意义因素。

例如:~~~~这是《土耳其进行曲》中第一句的一种配器方案。在这组“类比性”图形中,不仅表现了碰铃等乐器的圆润且有较长的延音;铃鼓等乐器的摇奏有令人兴奋的轻微颤动感,木鱼等乐器的音色短促而明亮;对节奏型和节奏型中的音色分布情况也有所暗示,使幼儿一目了然。

教学中班节奏乐活动《杨柳青》,先请幼儿跟随音乐一拍一拍做动作,并要求在音乐相同的段落做相同的动作,音乐不同的段落做不同的动作。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色块,请幼儿指出色块的排列规律(红色—蓝色—红色—蓝色)及音乐的结构与色块图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并引导幼儿按音乐的结构设计一个完整的色块结构图。

3.语音总谱

配器所用的语音可以是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也可以是相声词或无意义的音节。对词或句子的要求是有趣、容易上口。

例如,《大马大马告诉我》中模仿的是大马奔跑时的情景: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驾 驾│驾- ︳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驾 驾 ︳驾-│

《瑶族舞曲》B段前两小节写成语音总谱:

6 3 ︳2 3 2 1 ︳6 1 ︳6 3 ︳

节奏 X X ︳X X ︳X X ︳X-︳

语音 鹅 飞 鹅 跑 鹅 下 河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