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任务分析总结(必备11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23 10:09:5629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1篇

19、我们不是单纯的在讲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而是用户在跟包含这个产品的整个世界在交互,他身边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如何结合这个世界一起来跟用户进行交互。

20、任务场景的用户

(1)洞察产品创新的机会

(2)克服具体场景中的障碍

(3)利用用户已有的资源

21、抽象的思考怎么去创新没有意义,我们要到具体的人、具体的场景当中去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机会。(需求端或者供给端的机会)

22、我们要看到用户在雇佣产品完成任务的场景中有哪些需求,如何移除障碍、利用资源。

23、不要盯着产品,再优化产品,再做产品,要看的是用户究竟是谁,他究竟要干嘛?他的任务是什么,他要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自己,他要怎样的一个剧本,一个角色,怎样的道具,然后他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

24、从不同的视角去挖,只要视角对了,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大的创新空间。

25、当我们看着产品的时候,你会发现市场几无缝隙。但是当你去看用户他都是要干嘛,一级用户的整个场景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产品只在中间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

26、我们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才能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2篇

明确自己的关键目标,然后通过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方式,不断进行目标的分解;最后,拆到最小的颗粒度上,据此设计运营方案。

比如上文提到的“用户分支路径转化漏斗(以传播/邀请为例)”,道是无强调“在老用户界面显化利己因素,在被邀请用户界面显化利他因素,最终将传播/邀请的转化率最大化”。

在下方的拿铁智投活动页中就体现得很完整:对老用户,凸显的是“每位好友送您50元”;对新用户,凸显的是“最高加送鼓励金5%”。

拿铁智投-老拉新案例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3篇

这句话完整地说,应该是“(今天你拿在手里的)小米加步枪,有时候比(未来某一天可能拥有的)长枪大炮更有效”。

如果平台成立时间不长,数据体系也不完备,划不出完整的用户生命周期,这时候又想快速提升交易转化率,就可以直接找数据同学,拉一下近一个月“已开户未交易”、“已首投未复投”的用户数据,给新用户发一批新手大礼包短信推送并跟进电话、给首投用户发一批(高收益新手标+定向现金券),直接看效果。草莽阶段,百废待兴,这时候简单粗暴比按部就班更有效。

最后,记得算清楚ROI——行业低潮期,钱还是得用在刀刃上。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4篇

27、如何判断用户需求还是品牌强调的伪需求?如果你想的是比较好的产品,他就不是真需求;如果你是帮助用户更好的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就有可能是真需求。之后的下一步先试一下,一旦发现是真的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且是卡效率瓶颈上,就可以考虑做一个产品了。

28、做产品的如何锻炼自己转变思维而不是只盯着产品?书籍《用户故事地图》;方法论-设计思维;多花时间和用户沟通

29、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不是一回事。用户任务是一个是视角,一套话术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挖掘用户需求究竟是什么。

总结:

作为产品人的几点思考:

——你做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

——B端/小B端和C端用户购买你的产品是为了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购买你的产品?

——你的产品目前有什么样的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障碍?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5篇

理财端用户投资成长体系

此前,蚂蚁财富(原“蚂蚁聚宝”)曾经对理财用户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分层,从最初级的银行存款(幼儿园),到最高级的资产配置(六年级)分为7个进阶。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会发现大多数基金公司的现状是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三年级、四年级的课;国内一众做智能投顾的公司,在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六年级的课——这些情况,其实都是忽略了互金用户的分层以及用户成长的过程,体现到用户数和管理费收入上,回报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对互金平台来说,需要根据自身产品资源、用户分层,结合相应的运营策略,帮助和引导用户实现成长和进步。

这一点上,我一直觉得京东金融的“小白基金”做得不错(没看到交易数据,欢迎京东的童鞋补充^_^):

京东金融-小白基金

对小白用户来说,货基和债基在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又能够够获得额外的收益补贴,自然会有动力参与到投资和成长的过程中来。

其实对于多数理财类的APP来说,如果做好如下2点,这篇文章也就算没白看了: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6篇

转化漏斗模型-平行转化

* 注:在上图中,对用户来说,投资、内容、每日加息、传播等业务,都被定义为“平行业务”。

如果按照不同的颗粒度、不同的业务条线来分拆,一个APP内其实可以拆解很多平行的转化漏斗。

对运营来说,单纯为了拆而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根据当前运营重点和部门KPI梳理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平行漏斗(同一时期内数量一般不超过3-4个,多了你也顾不过来)。

一般来说,大概的方向有这么几个:

对同一时期内进入平台的用户,可以通过同期群分析等方式,分析这些用户在进入平台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是公募基金,按照最短的申赎时间来看, 可以设定为一周),在各主要平行业务的使用情况和转化情况,并进一步了解用户在各业务上重合的程度。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页面引导、活动激励等方式,结合平台的用户成长体系,促成用户在各平行业务之间的跃迁。

下面以与“投资”相关的几条平行业务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陆金所

以陆金所的印章体系为例,通过对用户成长路径的设计,引导用户在不同的业务之间跃迁,持续进行各类产品的交易、参加平台各类活动,最终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7篇

5、思考功能任务的视角应该侧重于盯着用户的变化和要达成的目的来做

破界创新:基础假设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就在产品上做大量的创新;基础假设不是为用户提供产品,而是帮用户完成工作——就要聚焦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他的工作

6、掌握功能视角好处

(1)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更加精准营销定位-根据用户任务来做营销定位

(3)打开广阔的创新空间-如何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任务?

(4)增厚产品价值空间-如何挖掘过程中商业价值

7、用户直接提出来的要求不代表他的需求,要理解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8、提到用户需求是什么,可以更多的逼自己用的话术——用户究竟想干嘛,用户究竟要完成的工作是啥,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来定位,我们能不能帮他更好地完成工作,我们如何挖掘更深的价值,了解他究竟要做啥,才能更好的服务他,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8篇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高阶的产品经理或运营经理,常常是能够按照“核心任务→扩展任务→外延任务”的方向来思考,同时又能够充分立足各自业务目标和KPI,进而设计方案并安排优先级的人。

反过来看,有时运营同学向产品同学提出一个运营需求时,会很诧异:“咦,为什么产品同学当场炸毛了?”其实,如果你了解用户任务分层模型就会知道,这次你提的这个需求,大概率是让产品同学感觉用户的核心任务流程受到干扰了。

基于对用户任务分层的洞察,运营对产品中各种功能的权重才能有更合理的把握,与产品和开发沟通时,才能有共同的讨论基础。

下面以京东金融APP的“任务中心”为例,对相关任务进行拆解和分析:

京东金融任务体系拆解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业务目标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在运营活动方案和配套激励措施的设计上,会有各自个性化的地方,不能直接套用模型,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9篇

对用户来说,从下载APP到投资、分享,整个转化漏斗的每一个节点上,无论是选择YES还是NO,都意味着成本的付出。

在互金运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这四类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会计成本,它们是用户作出行为决策的基础。

实际上,很多平台的运营策略,就是通过不断增加用户的沉没成本(金钱、时间和情感),持续增加用户心理账户的支出,让用户因为离开的成本太高而留下来。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10篇

9、很多时候我们用一个产品不是为了它的功能,而是为了感受,感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个什么样的剧本里,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用户完成工作,而是帮助用户成为或者感受到他成为了想成为的那个人

10、用户感受的剧本一层给自己看的,一层给别人看的。给自己看的——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更美好的自己,用户不是在选择产品,而是在选择道具,选择剧本,选择角色

11、我们要理解这个时代想要怎样的文化、符号,想要怎样的精神需求,我们能不能提供更多的满足。我们不光是在做一个物件,也在创造很多精神和文化的产品。

12、情感任务的功能:

(1)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自己

(2)避免用户感受到一个不喜欢的自己

(3)成为用户期待角色的表达

13、用户发朋友圈是为了借你这个产品说我有多好,我是个多么牛B的人,多么有文化的人。(反面案例减肥产品成功减肥,但用户拒绝发朋友圈,因为它呈现出来的是用户不够好)

14、我们要帮助用户去完成他的表达任务,而不是借用户来完成我的表达任务。通常不是你的产品做到足够好,用户就会发朋友圈,只有你的产品能显得用户够好,他才会发。

15、我们思考情感任务的点是:用户想要怎样的生活、角色和剧本,这样的角色剧本需要怎样的标签和道具,我们怎么成为这个道具。(如manner咖啡)

16、有些产品面临的问题:产品身上有些元素和标签不是用户想要表达的自己(比如抖音、快手)

17、如何消除用户错误的偏见:顺着用户的心智往前走,绝不能逆着他走。(抖音都是美好,美好有滤镜,代表单一,生活不都美好,快手不代表不美好,代表丰富和真实,代表丰富而多元

18、很多时候不光是产品的问题,还有用户对产品认知的问题,如何去塑造调整,他觉得用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人,他觉得用了这个产品,别人会怎么看他……

用户任务分析总结 第11篇

说服心理学滑梯

根据说服心理学理论,对用户的说服和行为的促成,需要考虑如下四个要素:

在说服心理学滑梯模型中,代表用户初始动机的“重力”与经济学三公理的“需求”存在着对应关系,代表用户完成特定行为阻力的“摩擦”,与经济学三公理的“成本”也是相对应的,它们是经济学公理在运营策略上的体现。

福格行为模型(BJ Fogg’s behavior model):

福格行为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BJ Fogg’s behavior model)认为,要促成用户某个行为发生,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在福格行为模型中,“动机”与说服心理学滑梯模型的“重力”(初始动机)和“角度”(从用户身上挖掘出来的动机)存在对应关系,“能力” 与“摩擦”(用户在平台上完成特定行为的阻力)对应,“触发器”与“推动”(运营为用户提供的激励)相对应——这意味着说服心理学滑梯的每一个要素,最终都体现为福格行为模型中相应的操作要点。

而福格行为模型,又是一切运营策略的基础框架。

以上文陆X所的1月回归礼为例,我们来看一下福格行为模型的实际应用:

当用户按照运营设定的路径完成特定的行为后,用户的转化和成长之路,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

全文关键要点归纳如下:

最后,本篇通过打通互金用户的底层需求、经济学三个公理、说服心理学滑梯模型和福格行为模型,挖掘出各种互金用户增长模型背后最底层的逻辑框架。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