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共3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17 00:15:5127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篇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xx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xx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xx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篇

20xx年是中国_成立一百周年,xx镇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任务。截止x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xxxx万元,同比增长xx%;实现财政税收xxx万元,占全年任务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占全年任务xx%。

一、做好创新发展拓荒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

一是持续推进妙道康养项目,已完成项目区林地报批工作;

二是创建x市级特色旅游示范区和河畔名宿,申报x村为省级美丽乡村;

三是已完成“司空”输变电线路基础、主塔工程和x、双河、xx、xx、xx、沙岭、桃李x个村农网改造工程。

四是“回龙山”公益性公墓正在建设中,预计x月底能完工。

二、做好为民服务孺子牛,着重突出亮点成绩。

一是有序开展全民新冠疫苗接种。根据县疫防指工作安排,上半年我镇开展xx—xx周岁人群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截止x月底,我镇在镇村干部的努力和全体居民的配合下,我镇已完成第一针疫苗接种xxxx针次,占摸底总人数的xx。x%,完成第二针疫苗接种xxxx针次,占摸底总人数的xx%。在全县疫苗接种完成率属于靠先位次;

二是着力打造香榧小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茅草山改造继续作为xx镇头号工程,上半年我镇已建成香榧基地xxxx亩。截至目前我镇共建成香榧基地xxxx亩。建成香榧科技示范园一处。全力支持x纳福迎祥、x斯氏、x金恪x家企业发展香榧。带动务工xxx余人。

三是主动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xx镇全体镇干、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单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大排查工作。共计排查了xxxx户,其中脱贫户xxxx户,脱贫享受政策户xxxx户,边缘易致贫户xx户,一般户xxxx户,确保排查“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最终确定了三户为监测对象。

四是大力开展学习教育。召开全镇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3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_一大会址,举办xx镇“在党50年,党史我来讲”主题宣讲会,成功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晚会,组织干部职工到温泉初心使命展馆,x独秀园、x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五是重点发展绿色农业,新建茶园xxx亩,x座茶厂获得SC认证,x座获绿色认证;茶叶产量xxx吨,产值达xxxx万元;新建标准化桑园xxx亩,春、夏蚕订种xxx盒,产值达xxx万元;新发展xxx亩大棚蔬菜;第一批发放农业支持补贴xx。xx万元,增补发放农业支持补贴xx。xxxx万元。

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上半年工作纵向来看,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横向对比兄弟乡镇还存在不小差距,建议多和兄弟乡镇交流工作经验;

二是推进部分重点工作有滞后现象,年初计划五月底完成“回龙山”公益性公墓建设,到现在仍未完成。建议成立工作专班,对公墓建设进度实行周调度;

三是党政班子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凝聚力、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结合建党100周年,持续开展学习教育。

三、做好艰苦奋斗老黄牛,继续完成年初工作安排。

(一)聚焦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示范版。

倾力培育新兴林业。以林长制统领林x,完成封山育林xxxxx亩、修复退化林xxxx亩、改造油茶低产林xxxx亩任务;流转茅草山山场x万亩,以市场主体栽插香榧,建立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使香榧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产业。致力发展特色农业。在资源整合、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完善“xx翠兰”原产地保护机制,以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做精林下产业、桑枝木耳、构树养殖三条产业链,不断挖掘链条增值能力。鼓励x村打造高标准农旅综合体、xx村产业发展整村推进、百步村大棚养蚕构建内循环、思河村订单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总结一批有特色、可推广、管长远的产业发展经验。聚力发展生态工业。做好xx、xx、xx生态茶厂运营和管理文章,多维度提高市场能见度;推动xx村山泉水厂发展步入正轨,申报进入国家扶贫产品销售平台,示范带动x村山泉水厂开工、运营;强化xx村xxx千瓦、思河村xxx千瓦光伏电站管护,探索全镇绿色经济扩规增效。积极对外招商,通过企业进驻聚拢人气,打造xx中部产业高地。着力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队伍和大户能人,为特色农业、生态工业、特色养殖业相关领域技术及行情信息提供服务;大力推行“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增强合作共享意识,扩大市场覆盖面;依托互联网+营销方式,不断提升xx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聚焦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文明特色版。

建设生态城镇。实施xx村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xx集镇区防洪工程配套设施后期管护;以香榧基地水土保持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重点,谋划、申报一批水利项目;搞好道路沿线、河道两岸、村庄田园、庭院内外绿化工作,擦靓我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名片;坚持基本耕地、基本林地保护制度,建立监管问责机制,切实保护xx特有生态资源。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做好宣传教育与惩治并重,杜绝防火期明火上山和火灾发生。建设文明城镇。巩固现有创建成果,加大对玉和田路段负责制、全天候保洁机制的考核力度,努力打造文明小城镇;推进文明创建延伸扩面,通过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志愿者活动等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美丽城镇。在“美化、亮化、净化”镇区基础上,以点带面,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用景点的理念实施百步、xx省市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不断提升x、xx、xx等村美丽乡村建设点服务功能和设施品味,努力形成xx美丽乡村珍珠链;着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底蕴、田园牧歌、产业发展相结合,彰显我镇移步换景的诗画风光。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篇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表现。促进村容整洁,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一是从xx村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科学制定xx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

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4篇

一是加强组织。村组织机构健全,党员干部践行模范带头作用,压实责任,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制度。制定xx村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准则。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结合,形成xx村“善治”的农村治理形式。三是优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日常生产生活、水电维修、惠民实事等便民服务;建设125平方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开展远程诊疗、签约服务、专家义诊等服务项目,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

新时代的xx村将继续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生态”新xx,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也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xx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5篇

1、经济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企业搞服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围城经济。掌握投资各项目的引进,结合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及新一轮环境经济的高质量需要,选好项目,抓好村现有土地的开发,按集约化开发的要求,做好土地的规划,实现土地的最有效利用,以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态势。

2、今后三年来经济发展的措施、规划目标

(1)全力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四方资金进)入园区。全力抓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集群的发展。花大资本,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外部资金,做大、做强经济规模。

(2)运输业发展规划:成立运输集团公司,将村四个运输队,365部运输车辆实行集中管理、集中营运。健全组织、培训专业技能人员,逐步形成运输业集中有序健康发展,打造运输业品牌。

(4)养殖业发展规划:现有养殖户42个,到20xx年争取养殖户达到60户以上,其中养牛户10户以上,出栏牛300头以上,大型猪场6个,出栏猪达到3000头以上,养鸡专业户达到50户以上,年产成品_0000只以上。

(5)工业发展规划: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6篇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1崇州市“农业共营制”模式

——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折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实行除本分红的分配方式,即除去生产成本之后,剩余纯收入按1:2:7比例分配。其中,1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佣金,70%用于农户的土地入股分红,形成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个,入社土地面积万亩,入社农户万户,农业组织化程度达。——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超市。整合公益性农业服务资源和社会化农业服务资源,分片区建立农业“一站式全程服务超市,所有服务均实现公开公示、明码标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对耕、种、管、收、卖等环节多样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已分片建立农业服务超市6个,服务面积达万余亩。崇州探索实践的“农业共营制”模式,有可能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2顺庆区农民产业园模式

石香炉蛋鸡农民产业园区,建于2007年2月,占地106亩,入园农户18户。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的“五方合一”运作模式进行建设、管理和发展,政府负责进行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资金、流转土地,当好龙头企业和农民的“红娘”;农民自筹资金,自建圈舍,自己管理,多干多得,利益自享;龙头企业引领农民产业园区发展,解决农民无技术、无市场的问题;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政府出资设立)为入园农民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农民进园区资金不足的问题;养殖合作社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管理、品牌等优势,采取统一供种、供料、防疫、保险、治污、销售的“六统一”办法,大力推进园区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农民产业园已由原来的1个乡1个村推广到全区18个乡镇2个涉农街道办事处200多个村,由原来的3个拓展到220个,入园农户由原来的57户增加到万余户。其创新做法被写入国办〔2009〕55号文件在西部地区予以推广。

3郫县川菜产业园模式

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位于郫县安德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集中发展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化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形成平方公里的项目承载能力,引进聚集棒棒娃、丹丹调味等农业产业化企业84家,总投资70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200余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企业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省级著名商标企业4家,省级名牌企业8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2013年,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63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亿元,完成入库税收亿元,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26家。园区周边已建成安德泉水、唐昌先锋等8大特色基地,县内建设蔬菜原辅料配套种植基地11万亩,转移劳动力3000人,并带动县外建设原辅料种植基地25万亩。同时,以“川菜文化”为主题,打造形成集观光、体验、品味于一体的“川菜味乡”优势服务业品牌和部级AAA旅游景区,并建成4万平方米川菜美食文化体验休闲特色街区。构建了现代农业种植-川菜原辅料加工-川菜文化体验产业链,形成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格局。园区先后获得“中国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4朝天区农旅结合模式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做足生态山水文章,曾家山景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从单一农业向产业多元化联动发展转变。朝天区结合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节点50余个,加快景区商业服务一条街建设,实现“吃、住、游”一条龙服务。曾家商业步行街被省商务厅评为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商业街”。该区还大力挖掘农业的文化功能,建设核桃、土鸡、蚕桑、食用菌等文化广场,开展“麻柳刺绣”“朝天唢呐”“李家狮舞”“平溪傩戏”“木牛推新娘”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展示农耕文化丰富内涵。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首批十大避暑胜地”。2013年,朝天区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分别增长26%和;旅游经营户人均收入11000余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

5射洪县“公司+专合社+农户”合作模式

2011年,射洪县成立白羽肉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依托四川玉冠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养殖户”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圈舍设计、统一设施设备、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保健、统一收购加工,分户养殖、分户结算,保证养殖户2元/只的最低利润的“六统二分零风险”经营模式。目前全县农户建标准化肉鸡圈舍万平方米,公司建圈舍15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白羽肉鸡繁育基地之一。2013年,实现宰杀白羽肉鸡2000万只,产值10亿元,利税6000万元,养殖农户增收5000万元。预计到2015年,公司将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年出栏1亿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及年屠宰加工1亿只的肉品厂,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3亿元,养殖农户增收亿元,可带动白羽肉养殖户4000户,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万个。

二、以农村改革促进产业发展

1放活土地推行承包地“三权分确”

——加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应进一步加快步伐,力争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等多权同确,特别是推行承包地“三权分确”,即:所有权确权到集体,承包权确权到农户,经营权确权到经营者。对于需要经营权证的,符合条件的可以单独发放独立的经营权证,为搞活土地经营权打好基础。——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和交易平台建设。强化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权益,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承包地的管理,引导常年外出务工农民把承包地流转出来,通过代耕代种、土地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由政府推动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重点加强县级平台建设,盘活农村土地产权。——积极推广促进产业发展的好机制好模式。大力推广崇州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积极总结推广顺庆区农民产业园、郫县川菜产业园、朝天区农旅结合、射洪县“公司+专合社+农户”等好的机制和模式,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方式。

2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始终坚持把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做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资产、货币等要素入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行业“排头兵”,以部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成为全国性的产业发展行业“排头兵”。——探索引导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创新完善以村两委和村民监事会为载体和组织架构,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体,管理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产权。培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控股农业公司、合作制农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研究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其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清除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的障碍,拓宽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产业领域,既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又支持工商资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和贷款优惠政策,拓展社会资金投资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于农村产业。不应提倡工商资本到农村低价格、大面积租用土地进行一般性农业生产。

3发展百亿千亿农业特色产业

——市场导向发展一批百亿千亿农业特色产业。以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为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支持不同类区发展一批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的百亿千亿农业特色产业。支持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稳产高产粮油、特色畜禽和优质种业,加快发展大城市郊区奶业,大力培育工业原料林和景观花卉苗木,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形成产业高端。支持丘陵地区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优质柑桔、蔬菜、食用菌、茶叶、蚕桑、中药材、肉牛羊、禽兔等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现代种养业。支持盆周山区突出生态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推广林粮结合耕作模式。建设生猪、牛羊、特色家禽优势产区。大力培育木竹原料林、特色干果、木本药材、林下种植养殖业。支持民族地区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发风味独特的绿色农畜产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把农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现代农(林、畜)业重点县、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培育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强县。——园区化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等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基地或园区就地就近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竹木加工、农机具制造、包装印刷等工业企业,提升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规划引领发展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农村第三产业。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开发林业生态资源和农村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与历史民俗文化和观光休闲体验结合起来,发挥部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品牌效应,用好农民空置房屋等闲置资产,建立多种形式的旅游联盟,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支持发展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物资供销、信息咨询、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

——着力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为目标,推广农业服务超市等好的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流通主体,加快建立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整合各种类型的农民培训资源,建立完善公益性的农民培训和就业综合平台。办好农博会、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培育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尽快制定农村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营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针对不同类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选择部分县(市、区),以农业生产服务全程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目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通过试点示范,发挥以点带面作用。

5大力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7篇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积极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内容,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8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xx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_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_,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xx年xx县被农业厅命名为_xx省蔬菜之乡_。20xx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xx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xx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昼夜温差大,为℃,比北京地区温差大℃。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xx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xx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xx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xx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xx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xx、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_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_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xx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万亩,芹菜万亩,大葱万亩,生菜万亩,白菜花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万亩,大白萝卜万亩,红胡萝卜万亩,架豆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xx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w w w . f w s i r . c o m)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xx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xx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xx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9篇

二是积极推进村庄绿化项目。栽植雪松、樱花、白皮松、法桐、大叶女贞等4000余棵,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宜居环境;20xx年初,xx村购买回收老式家用水缸300余个,栽植小叶女贞造型树,形成特色绿化,是远近闻名的靓丽风景。

三是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垃圾桶40个,聘用3名专职保洁员,1名兼职保洁员。20xx年初,结合xx镇“红红火火过大年”行动要求,对常年堆积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持续保持,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xx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0篇

在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论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此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指导我国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的彰显,更是我们的党和政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明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因此,必须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态实践基础上,践行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目标层面,绿色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满足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在理论层面,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特别是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实践层面,坚持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关注生态环境和环境承载量并将其作为前提条件的新型发展模式。因此,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则需要从生产生活等多层面、多领域发力,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理念,要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快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创建绿色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提高乡村的生态建设实际水平,更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美丽蓝图。

2制约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

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需要关注基层干部、农村居民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观念看法,更要考虑到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现存状况。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去农村地区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对乡村的自然生态、村庄居住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留下了经济发展的生态“后遗症”。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破解生态治理难题需要资金支持与长效机制保障。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量政策与大批资金涌向乡村地区,但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设置与乡村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不够精细化,仍有待于完善,特别是在生态监督方面缺乏有效手段。

3运用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的多维路径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的必然要求。面对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广大农村地区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关注破解乡村产业生态、自然生态、村庄生态等多方面难题,推进乡村基层组织、乡村企业与农村居民等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扎实做好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多方位工作,健全乡村生态保护制度,以切实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

建强乡村基层组织,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

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要以乡村基层组织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思想进步、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继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健全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要重视村民委员会等村级组织在乡村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要建立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监督、奖励机制,实现“优者奖、劣者汰”,鼓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不怕困难出错;要加强乡村基层干部的定期培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强化生态振兴理念,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目标更好完成。总之,要提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切实增强党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中的领导能力,吸纳更多人才充实乡村干部队伍,鼓励其为乡村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政策资金双管齐下,促进乡镇产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建设目标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振兴当中,“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工作协同推进,加大‘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充分耦合与无缝对接,确保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振兴[4]”,从而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为了做好乡村生态治理工作,要继续加大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力度,为乡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政策保障;要整合农业资源与资金,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推行规模化、精细化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要引进培育环境友好型企业,淘汰工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要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努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筑牢企业的“乡土”情怀,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促使其更多参与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总之,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工作。

增加多种人才储备,健全人才引入培养机制

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要重视人才的关键作用,要在人才的培育、引入、奖励、保障等多方面“下大力气”,增加人才储备总量,优化人才结构。2021年2月,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文件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5]”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需要“挖掘发现”人才、“又引又育”人才,要更新人才选拔任用观念,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要依法依规依需完善干部任用制度,通过上级政府部门选派和村民选举等多种途径选拔人才充实乡村基层人才干部队伍;要积极收集乡土人才信息,挖掘发现本乡村区域的行业“能人”,以乡音、乡情动员“走出去”的人才回乡就业创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要寻求推进同农林类、科技类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让高校人才为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要完善各种人才正向培养激励标准,建立工作容错制度标准,提高人才的物质待遇,消除其工作生活上的顾虑,真正让人才“留得住”。总之,要重视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顺利进行,形成人才振兴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互动关系。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更新农村居民生态观念

农村居民是乡村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实效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保护村庄生态、乡村自然生态的工作中来;要传承好传统农业中“精耕细作”理念,讲好当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增加生态文明理念与知识的宣传频次、创新宣传形式;要积极利用乡村电视台、村庄广播等多种宣传手段开展宣传活动,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农村居民文明自觉;要加强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以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居民的行为,强化其生态保护意识;要促进农村居民观念思想转变,强化其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的主体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对自身的极大利好,化被动为主动;要建立生态保护奖惩制度,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总之,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地区的广泛传播,尽最大努力转变农村居民生态观念,引导其参与配合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大局。

完善生态保护法规,压实细化生态保护责任

提升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效要并行推进乡村基层生态保护法律、地方生态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以制度建设为乡村生态振兴建设“保驾护航”。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要遵循已有的生态保护法规法条,严格按照法律和上级政策文件办事;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适合地方的规章制度,为做好本区域的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要重点关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加强监督管理,责任到人,制定定期巡查制度;要压实生态责任,制定“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的包联责任制度,加大村庄人居环境保护力度;要健全环保监管部门间的监督执法机制,促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要强化问责制度,动员农村居民监督乡镇干部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履责全过程。总之,要发挥好制度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长期稳定作用,健全乡村基层生态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规章,切实为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落实生态振兴理念,推进村庄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1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xx年,村集体收入从20xx年的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xx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xx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xx:xx:xx。

“十三五”末(20xx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xx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xx:xx:xx。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2篇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3篇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乡经济社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的滞后局面日益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产权制度也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它对于稳定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农业农村的改革创新首先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并且,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既是激活农村资源、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我乡被确定为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乡,为我们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全乡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牢固树立创新奋进、攻坚克难的思想,把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全乡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向深入。

2012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

2012年,按照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以农村资产确权发证为重点,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前大槐树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共分五个阶段:

1.摸底宣传阶段(5月5日--7月1日)。结合县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和乡、村、组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调查摸底表,完成土地、房屋的测量、面积核实等各项工作。同时,结合调查摸底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2.汇总核实、公示结果阶段(7月1日-8月1日)。在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后,结合县委农工委、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分别按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进行分类、核实,对核实无误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别形成分类统计表。核查、统计工作完成后,对摸底调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异议的问题,由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3.公告发证阶段(8月1日-11月1日)。由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提出登记申请后,结合县委农工委、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农村产权进行登记前公告,公告期为7天。对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分别由相关部门报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核,报经县政府批准后,予以注册登记,并向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确权发证。

4.档案整理、信息处理阶段(11月1日-12月1日)。确权登记工作结束后,结合县委农工委、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及时将相关登记信息报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统一完成资料归档和信息处理工作。

5.验收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由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制定验收办法,并组织相关部门对试点村的确权发证工作进行考评验收,提出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并对确权发证的整修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适时谋划推进下一步的试点工作。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全面加强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乡党委、乡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以及各片片长组成的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夯实基础,造浓氛围。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专题会、组织讨论等形式,聘请专家或专业人士,对全乡各级干部特别是涉及到的乡直单位、村等一线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并适时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夯实工作基础。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入户动员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原则、工作步骤,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4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并按照目标要求,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村半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村位于_县西南边陲山区,辖18个村民小组,408户,1502人,党员38名。水田1164亩,旱土378亩,水面134亩,林地2231亩,果园30亩。20__年人平纯收入2098元,历年税费上缴尾欠2、1万元,累计负债3、5万元。全村改灶126户,改栏130户,改厕310户,改水385户,水泥路入户70户,楼房改造率82%,劳动力输出450人。年牲猪出栏1380头。全村共有私家汽车8辆,电话普及率6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50%。村支两委现有成员4名,班子齐全,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20__年全村无民事、刑事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年度绩效考核列全乡第四。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年总体规划是:

1、硬化1、5公里村级主干道路,铺好乡政府至村部2公里沙路,6月底竣工。

2、兴建_村村级汽车站一座。年底至明年初完工。

3、搞好10—40户沼气池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年底全面铺开。

4、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增加造血功能,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

5、积极宣传发动,将有线电视迁入农户家中,力争实现户户通有线。

6、规范建立村部,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村各项规章制度。

7、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三、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入户,广泛了解村情民情,宣传目的和意义,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群众对其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悬挂横幅2条,张贴标语45条,建立宣传栏1个,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理事会议27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2、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从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对村支两委干部各自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量化管理,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全村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实行先审计、后入帐、再公开的理财方式,使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规范村级政务管理入手,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9人组成的“_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事会”,积极参与、监督、公开和决策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务和财务。四是从落实村民自治入手,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党员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制度,让村民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使全村干部各个层面的干部和群众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

3、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为使新农村建设在_村稳步推进,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半年来共有县级各单位6个,领导11人次来村调研4次,召开现场会3次,争取资金50万元,其中道路硬化17万元,沙路3万元,汽车站28万元,其他资金2万元。二是充分发挥我村在外的社会力量,共筹集资10万元。资金的到位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首先抓好了村级道路的硬化,在原有1、3公里水泥路的基础上又将其延伸,现已经全面按标准完成了村级主干道1、5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使全村主干道全面贯通,改变了我村交通闭塞的面貌,并为邻近的双凤、瓦叶、石垅三个村打开通道,方便了5000余人的生产生活。其次,将乡政府通往村部的次干道3公里,全部铺上沙石路,改变4个组几百余人下雨不能出门的局面,大大方便所辖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第三是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将_村汽车站列入规划,征收了土地,争取了资金28万元,为年底_村汽车站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村民群众,迁入有线电视100户,使之能及时了解各类新闻信息和资讯,掌握经济动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要手段之一。第五是大力发展种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上半年引进高产优质稻品种110亩,经济作物70亩。

四、存在的困难

该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闭塞,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上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民收入仅靠劳动力输出和种田,无任何支柱产业和种养殖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差。因此,资金是影响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瓶颈;其次,该村劳动力输出较多,只剩下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量较单薄;第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村民思想僵化,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激发和提高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共同参与的氛围。

2、继续做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引进技术,启动40户沼气池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拟全面铺开。

4、集中精力,全面完成_村汽车站的建设工作。

5、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1—2名党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5篇

从20xx年5月开始,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整体推进村容整洁,目前,三清工作在全村已全部展开,实现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

随着工业区的发展,人均占地不断减少,为保障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市区统一规划,拟定将现在用三年时间把分散型居住村改为集中型居住村,彻底取消零散居住区,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建成统一模式型村民居住楼房。实行统一居住、统一管理、统一配备居住设施、统一分配住房。实行统一集中居住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商场、宾馆,健身场等服务场所为一体,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城市化,实现村民居住城市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自来水普及率、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6篇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喻户晓,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诚信经营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四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降低社会犯罪率。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七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弘扬农村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7篇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8篇

这次区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区“十五”期间和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会前做了专题研究,今天的大会上,区委x书记、区政府x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十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十五”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五年来,我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历史机遇,围绕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四区”建设目标,落实惠农政策,狠抓“三大基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一)农民增收迅猛。“十五”期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292元增长到2005年的3365元,年均增长元,年均增长,较全市的3188元高出了,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两年增收超过300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我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以畜牧、蔬菜、花卉、水果、水产五个主导产业和草编、蚕桑两个特色产业的农业优势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由2000年的提高到2005年的,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提高到2005年。董家花卉示范区、团结莲花精细蔬菜示范区、团结土柱特色水产示范区、何市王家和大山铺盐井生猪换种示范村等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明显。

(三)带动主体迅速壮大,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区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农业专合组织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动明显增强。培育了市级龙头企业4家(即:自贡市龙雨渔业公司、川泰饲料公司、倍乐瑞克动物药业公司和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其中自贡市龙雨渔业公司被评为自贡市十强龙头企业)。全区已累计发展专合组织20个,成员超过3000人。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大户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农村经纪人800余名、农村专业大户近2000户,带动农户万户。引进云南久泰药业、四川康源无花果开发有限公司、尚乐食品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五”期间,畜牧、水利、农林各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生猪换种项目超额完成“十五”目标,建成规模化纯种猪场1个,选留和更换二杂母猪2683头。投资万元,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万亩,治理旱山村五个村。完成低产田造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万亩,建成农药残留检测中心一个。完成退耕还林亩,天保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750亩,封山育林5500亩。实施新村扶贫村7个,卫生院扶贫2个,中央扶贫贴息贷款龙头企业1个,扶贫资金总额2037万元。立项并启动了计划投资5003万元的日元贷款生态县建设项目和计划投资1430万元完成万亩省级土地整理项目。新改扩建农村公路公里,乡村机耕道建设28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1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0座,防治白蚁水库6座。技改电力提灌站7个。新增水井800口。新改场镇供水工程3处。完成投资万元的团结渠节水灌溉工程。继续推进了红层找水、沼气池建设、农村特困对象危、破、烂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二、总结2005年,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万吨,超市下目标任务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超目标任务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超目标任务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5元,较上年增加358元,增长;劳务输出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粮经比调整为:。农民增收目标考核全市第一名,畜牧工作考核全市第一名,林业工作二等奖,文明新村建设受到表彰,劳务开发基地评为2005年度市劳务开发先进示范并推荐为省的优秀示范基地,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加速推进

畜禽产业。积极推进了生猪换种工程,巩固了何市镇王家村生猪换种成果,投资137万元引进良种公猪30头,引进洋二杂母猪1126头,培育二杂母猪种猪场1个,发展重点乡镇2个,建设市级生猪换种示范村1个,区级示范村7个,全区换种1500头以上,新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猪养殖户120户,全年出栏生猪万头。蛋鸡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建设蛋鸡养殖示范区,现已发展1000只以上养殖户26户,3000只以上16户,1万只以上3户,全区蛋鸡存栏达40万。

蔬菜、花卉、水果、高密度养鱼等产业。通过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力度,巩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100亩,新发展设施栽培6000亩,启动了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蔬菜年产达到万吨,产值亿元。北环路花卉产业带发展花卉300余亩。巩固无花果生产基地1500亩。完成水果高换700亩。巩固完善市级核心区100亩特色渔业基地,发展高密度养鱼农户2000户,助农增收2000万元。

草编、蚕桑、手套加工产业。集中成片新发展灯蒲草种植300亩,全区已达1050亩,新开发品种5个,培训草编人员500余人;通过佳宝公司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荣成公司合作新发展桑园1500亩。采取政府引导、协会助推、龙头带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发展以新店镇为主的手套加工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二)狠抓“四轮驱动”带动主体作用明显增强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19篇

一、进一步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1.温泉文化艺术村。完成建筑和景观建设;进行综合验收,预计年底全面完成验收;正在与宁波广电集团洽谈合作事宜,拟全面开发xx自然村;于xx月x日举办艺术展;已签约入住x位大师,即将试营业;计划明年启动综合楼整体装修,引进开元或圣巴里餐饮品牌,配套简单餐饮。

酒店。酒店综合楼Bx区已经结顶;酒店综合楼Bx区完成第六层钢结构;酒店综合楼Bx区完成钢结构框架。酒店养生楼已经结构封顶,开始硬装;完成D区样板房结构;后勤楼即将开工建设,仍采用人工挖孔,由中建八局承担人工挖孔作业,由大云建设承担主体建设。

3.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完成xxxx余方毛石混凝土回填,启动地下室基础建设,预计年后开始钢结构施工。

4.安岚温泉度假酒店。后勤中心、酒店客房、餐厅会议部、大堂、大平层等均开始精保洁,逐步移交xx公司验收;完成景观和综合管网,各组收尾、测试阶段;定于xx月xx日在x召开发布会,启动试运营。拟于明年开春营业。

二、进一步抓好创建复核和统计监测工作

一是创建工作常抓不懈。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获评国家标准休闲度假示范社区;通过省级度假区和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复核、xA景区暗访;配合完成全域旅游创建验收;完成省级专家资源评审,加快完善申报材料,加快硬件提升,准备向国家文旅部提交申报材料。

二是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度假区、景区、特色小镇、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域旅游统计、能源和生产等x类统计报表及时准确;截至xxxx年第三季度,度假区累计接待总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接待境外游客数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截至xxxx年第三季度,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xxxxx万元,同比下降,其中特色产业投资xxxxx万元,同比下降,完成非国有投资xxxxx万元,同比下降。特色产业占比,非政府投资占比。

三是景区管理有序高效。完成景区道路大修工程、保温管道改建工程、一个xA级旅游厕所改建;配合市、县环保局完成清新空气监测;完成游步道、观景平台、供水系统、导览系统等各项基础设施维护、维修;做好重大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配合上级完成旅游明察暗访工作;协同县旅委做好旅游节庆和旅游营销推广工作;提升游客咨询点服务质量,实现零投诉。

三、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是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经资料搜集和实地外业调查完成全镇旅游资源普查,经调查镇区内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xx,全县占比,其中优良级单体数量为xx,四级单体数量为x,三级单体数量为x,二级单体数量为xx,一级单体数量为xx。

二是深入推进A级景区村庄创建。本年度申报A级景区村庄的有xx、xx、xx和xx,xx村成功创建xA级景区村庄。启动太阳山游步道、三坑水库观景平台、普济桥景观节点设计。xx小木坑公园完成xx%。太阳山民宿二期精装修完成xx%。

三是深入整合农旅项目。完成涉农资金、市旅游转移支付项目等相关补助申报。其中xxxx年涉农资金旅游项目立项xx个,分别为太阳山观景平台、望海岗观景平台、森林温泉标识系统、xx观景平台xx、乡村营地、xx等乡村民宿x个;转移支付申报项目x个,分别为xx党群驿站、xx村乡村旅游规划。

四是深入贯彻民宿经济追加式补助政策。完成本年度民宿补助两次共计x家民宿,分别为南海客栈、且停居客栈、隐世居客栈、兰沁居客栈、临水小筑客栈、xx十二忆、满圆客栈、龙悦客栈,鼓励发展民宿,加强民宿管理,助力精品民宿申报创建、启动第三批次民宿品质提升,助力拾贰忆精品民宿等级评定和相关创建准备。

四、xxxx年工作思路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减。燕山君澜度假酒店力争于明年年底前试营业;xx安岚温泉度假酒店全面启动营销推广;太阳山清隐轩二期明年前完工试营业,并启动观景平台、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基础建设力度不减。集散中心争取完成主体结构;完成主要道路节点景观工程;完成主要道路管线下地;提升主要街区风貌;继续推出化工厂地块、老街地块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更新度假区导向系统。启动普济桥、三坑水库等景观节点建设。

三是产业培育力度不减。民宿品质提升进一步深化,精品民宿进一步提升,力争将太阳山清隐轩、xx十二忆创建成为省级白金级精品民宿;举办更多的温泉文化活动,做好风情小镇氛围营造;风情老街争取招商落地。

四是创建工作力度不减。完成国家级度假区创建省级资源评审并报国家旅游局;力争获得省级特色小镇命名,列入省级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次进一步提升。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0篇

今年以来,_新农村建设又有新的进展。为使上级领导随时掌握新农村建设进度,便于指导工作,加快建设步伐,特对今年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溢河乡_村地处南宫山旅游专线公路沿线,距乡政府7、5公里。全村7个组141户543人,有耕地782亩,_年人均纯收入2915元,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小康示范村、魔芋“一村一品”重点村和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_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按照“二十字方针”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取得的成绩

1、着力发展魔芋,打造“一村一品”。_年全村70户种植魔芋300亩,产商品芋300余吨,人均增收近1000元;_年,在县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全村95户种植魔芋627、2亩,产魔芋500余吨,产值达到86万元;50亩地膜魔芋实验成功,400余亩林下育种长势良好,为来年魔芋产业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和种源基础。_年_魔芋又上新台阶,全村种植魔芋总面积748亩,在302亩商品芋中,丰产园面积达到146亩。

2、抓好粮食畜牧,巩固传统产业。粮食和蔬菜生产稳中有升,人均达到半吨粮、户均三分菜;在“集中和分散并举”、“生产和环保并重”的科学思想指导下,改厕建圈70余户,修沼气池20口,促进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今年全村养猪大户仍然稳定在3户、养羊大户发展到3户,一般农户的畜禽饲养量普遍增加,达到人均1头猪、3人一只羊、人均10只鸡,畜禽收入达到14万元。

3、抢抓历史机遇,发展旅游产业。今年,公路沿线新培育农家乐和农家宾馆2户,旺季生意火爆,淡季有时有客,预计年收入可达10万元,其余几户正在加紧筹备,明春有望开业。随着全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_的旅游业正在起步,旅游收入所占比重将会逐年增加。随着旅游新村的建成,预计几年以后旅游服务将逐渐形成气候,成为_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4、搞好技术培训,引导劳务输出。近几年输出劳力一般稳定在100人左右,年劳务总收入在120万元上下。根据形势发展,村上对外出务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多赚本钱、多学技术,回家创业,千方百计吸引外地老板到岚皋办企业,促进家乡科学发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就地务工挣钱,成为今年劳务收入的一大特点。

5、招商引资办厂,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两级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多次出面协调道路和场地,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扶持平利客商刘次华先生到_落户办厂。投资万元的丰园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注册,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到位,现已挂牌收购鲜魔芋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万元。丰园公司的运营使_魔芋土豆合作社功能更加齐全,消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就业、赚钱机会,一个公司加农户的经济运作模式正在形成。

6、搞好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在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扶持和精心指导下,全村植树造林1500余亩,其中良种漆树造林1000亩,既是景观、环保树,又是农民的摇钱树。此外,绿化村道3、5公里,设计特色庭院多处,人居环境得到美化。全村改造旧房62户180余间,添置垃圾屋2个,严格实行农户门前“四包”责任制,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7、挺起钢铁脊梁,战胜自然灾害。_村在“7·18”洪灾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公路多处冲毁,造成车辆交通中断,建筑材料无法运进;蓄水池和引水管道多处冲毁,造成近70余户饮水困难;土地房屋受到威胁,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被洪水冲毁50余亩;部分农户屋后塌方和水沟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村支部一班人坚决执行乡党委、政府决策,积极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奋力拼搏,及时抢修公路、恢复人畜饮水,并发动建房户下河淘沙100余方,稳定了人心,加快了工程进度。目前,除新村22户建房外,北沟的几处灾民建房也正在加紧施工,尽量保证他们能够搬进新房过年。

8、建设旅游新村,亮化外部形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_年顺利完成新村征地31、86亩。经过一年的再努力,地基开挖、清运、平整基本结束,高、低压线路改造完毕;22户有经济头脑的搬迁户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房屋主体大部完工,最先动工的农户已开始粉刷,最后动工的一户即将排砖。200余米、1000余方的挡墙坎子业已完工;300余米的排水沟和300余米的排污管道施工完毕;1700多平方的篮球场、停车场硬化大部完工;6米宽280米长的中线公路硬化即将开盘,风情广场已具雏形。目前,建设工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场面如火如荼,旅游新村建设进入全面高潮。

9、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条件。

村两委会坚持把文教卫生工作当成民生工程来抓,积极争取帮建单位支持,既抓投入又抓管理,成效显著。村联办学校、村卫生室、村图书室、村级活动场所、村商业购销网络的社会职能得到正常发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低保、五保政策得到落实,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投资几十万元的中心敬老院扩建工程竣工,老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愉快。

10、抓好党政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村支部狠抓党的自身建设和基层_建设,常规活动正常开展,升级晋档差点过关。新拍的反映_先进事迹的电教片具有较高水准,鼓舞人心。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室里随墙可见,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社会满意度普遍提升。_人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小康目标迈进。我们坚信,随着新农村建设成就,_村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百姓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今年天雨较多,加之场地土质含粘土比重较大,每逢下雨就得停工。天初放晴,不能干活,刚好施工,又是阴雨,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全县大面积灾民建房,导致砌块供应紧缺,必然影响后动工的建房户的工程进度。

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需要多方筹集;农户个人建房资金同样存在问题,需要贷款支持。

3、前几年新建的集中居民区的配套设施奇缺,垃圾堆放和处理困难,沿河漂流,捡不胜捡;污水沿街道水沟流下,下雨涨水则黑水满路横流,又脏又臭。对此,群众意见较大。须在新村建设中引以为戒,并对原建集中安置点作变通处理。

4、“7·18”特大洪灾使_的基础设施遭到重创,新村外侧河堤冲毁,危及旅游公路和新村未来,亟待已雨绸缪。

四、后一步工作

1、继续按照“二十字方针”建设新农村,确保建设标准不走样。

2、花大力气解决中线公路交通问题,保证材料运输畅通,加快农户建房和公共设施建设工程进度。

3、倒排工期,经常对照《包抓责任一览表》和设计图纸检查建设进度,保证速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和解决。

4、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工作。

五、一点建议

_新农村试范村帽子还不能摘,摘了就会断奶断粮,功亏一篑。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广西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80%以上在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广西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艺术开展农业观光游及农民生活体验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卫生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能够加强群众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文明素质。乡村旅游业正在成为广西实现富民强桂的新跨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广西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广西发展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广西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属全国较早兴起乡村旅游的省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在桂林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带动下,由外国散客及背包客的推动,在浏览漓江返程中转地的阳朔,广西乡村旅游悄然兴起。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政策的出台,桂林市将旅游与扶贫相结合,逐步在漓江沿岸以及龙脊梯田等著名景点景区着手发展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阳朔高田乡枥村和龙胜龙脊和平乡就是这一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区各地纷纷开展了以“农家乐”、民族村寨观光游为主要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逐步在全区铺开。2004年以后,广西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发展规模和涵盖范围明显扩大,并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广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关注,有效地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相结合,成为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2006年,广西区旅游局和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意见》,明确了广西各级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将拿出专项资金对乡村旅游进行专项扶持,把旅游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广西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得益于领导重视,部门携手,措施到位,广西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传统居住型乡村向旅游接待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广西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累计建立各类休闲农业园288个,农家乐旅游点1 000多个,其中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4个,创建的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排第9位,在西部省区排第2位,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户近10万人,分布在全区14个市80多个县(市、区),年接待旅游人数约3 500万人,旅游收入约70亿元,农民从中增收近3亿元,旅游点农民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自治区旅游局还与农业厅、建设厅和林业厅等部门合作打造了15条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沿线和右江河谷沿线城乡风貌改造的乡村旅游村屯示范工作也初显成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格局正在八桂大地形成。

目前,广西各地的乡村旅游形成由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向外扩展,从单一的农业观光型逐步向以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度假、养生、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类型多样,涵盖农业的各种业态,并形成广西自己的特色品牌。主要类型有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型乡村旅游,如恭城县红岩瑶族村、北流市罗政村;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农业示范型乡村旅游,如广西八桂田园、广西现代科技示范中心、南宁金满园、北海田野科技种业园等;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如南宁市杨美古镇、宾阳县蔡氏书香古宅;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长寿养生型乡村旅游,如巴马县坡纳屯、乐业县火卖屯。

3 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效

推动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发展旅游可以使农业跳出单一农业生产的圈子,开发出生产过程中以及农产品收获前的观赏价值,增加了农产品的经营途径,更好的挖掘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旅游方面的价值。对旅游而言,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所产生的新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融入自然、注重休闲的优势成为整个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大旅游产业的一种有益补充。据测算,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比为1∶4,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贸、运输等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2010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到953亿元,相当于全区当年生产总值(GDP)9 502亿元的10%,旅游业已经成广西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大旅游产业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功不可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有利于发挥农业本身具有但以前不被重视的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靖西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第一产业、推动了第二产业、拉动了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良性发展。如今当地种植的茶叶、辣椒等农作物,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制作绣球、民族服饰、木雕等手工艺品,拓宽了增收渠道。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强,每增加1个旅游业就业人员,可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6人就业。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开辟新途径,农民可以通过打零工、办客栈、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促进了农村餐饮、交通、文化等行业的发展。阳朔县现有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拉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亿元,从事旅游业的农民人均增收达4 000多元。据对广西50个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直接提供给当地农民的就业岗位达7 000多个,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广阔的门路。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乡村旅游把城市的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帮助农民更多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致富信息,直接带动了城乡之间财富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外语和电脑,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北流市罗政村通过休闲农业旅游和农家乐的开发,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八均举办旅游文化节、裴九娘(裴圣)文化节、龙眼节等活动,吸引了10多万名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各种农村政策、种养信息、科技资讯、务工招聘则“搭车”宣传,城市游客在罗政村可领略到农村的生态之美,而村民则借机获得了农耕科技知识,呈现出村风好、民心顺、积极向上的和谐景象。

4 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广西发展乡村旅游态势总体良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相关配套政策滞后,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二是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三是旅游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精品景点少,缺乏自身特色,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使乡村旅游越来越难从旅游业中获利。四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

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布局中,研究利用好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关政策,用改革发展的思路来破解广西乡村旅游发展难题。在明确乡村旅游业范围界定的前提下,出台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政策,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和打造一批有一定发展基础、特色鲜明、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制定乡村旅游线路,制作与景区、景物相协调的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和宣传广告牌。农业部门要结合“一村一品”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田园生态型休闲农业名村名镇;结合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基地;结合实话“百村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民俗风情型休闲旅游示范新农村;结合农户庭院经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农家乐型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建设、规划、土地、交通、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应优先考虑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点交通的通达力;税务、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予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直接用于采摘、观光、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土地所得税。

科学布局,错位发展,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产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广西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六大类型”,即“农(渔)家乐乡村旅游、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民族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古村镇聚落乡村旅游、回归自然乡村旅游”,按照“交通便捷、设施配套、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思路,高标准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要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引导个性化发展,切实做到优势互补、关联带动,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此外,要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营销,精心制作发行反映乡村旅游形象的宣传画册、光盘、书籍等,依托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宣传、推广和营销广西乡村旅游产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把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推进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改善乡村广播电视、通讯、供电、供水、医疗卫生服务等条件,配套抓好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停车站场建设和农村“一池四改”(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工作,为游客提高空气清新和舒适宜人的休闲旅游环境,以放松心情,洗净城市所带来的铅华。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牢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以旅游部门为主,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要配合抓好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结合项目开发制定人才培训方案,重点对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语言、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讲解等各类人才进行培训。重点抓好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乡村旅游规划创意策划人员进行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县乡各级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为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提供门类全、数量足、质量高、用得上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规范发展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对全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广西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完善旅游服务标准、旅游投诉以及旅游处罚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建立、实施乡村旅游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乡村旅游行业的进入门槛,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严格控制档次不高、卫生条件差的一家一户式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形式,净化乡村旅游市场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 琳,贺亮军.广西农业旅游部门联手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N].广西日报,2011-06-21(6).

[2] 苗 丽,周少强.广西乡村游已成为广西旅游业品牌[N].当代生活报,2009-12-14(5).

[3] 何 明,邝伟楠.乡村旅游成为广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N].广西日报,2009-08-15(6).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2篇

今天,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会”精神和××××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郊区工委召开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认为,这次会议开的很有必要,也很及时。会议全面总结了××××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同时,对在××××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同意郊区工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所作的总结和部署,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正视差距,进一步提高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以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突出的表现是: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农业结构更趋优化,特色产品产销两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家乐”田园旅游观光服务业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全年预计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较上年增长,完成农业增加值万元,较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净增元,较上年增长。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农口各级干部职工和三镇农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对你们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农民增收的途径还不够宽广,城乡差距还相对较大,农村经济总量小,农业产业链条短,城市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乡镇企业与农业关联度不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相对较少,农民就业还不够充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村集体积累相对薄弱,建设资金比较缺乏。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到年农村人均要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元,农村一、二、三产业比重要达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人均增速要从提高到,人均纯收入每年要净增元以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要从提高到,农村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和不足,并努力加以解决,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今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要以党的“_”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八次党代会和七届人代会精神,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和抓项目、抓改革、促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重点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解决好农村产业结构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最终要靠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仅靠第一产业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加快农村旅游、加工、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形成多种经营、多业创收的发展格局。

三是要解决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问题。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此,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开展“四进五化”教育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和增收创收的能力。

四是要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城镇的聚集,没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为城乡一体化提供硬件保障。

五是要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城乡一体化的亮点之一,因此要全面推动生态小康村镇建设,以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治理、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为契机,加强对土壤、大气、水质的综合治理和保护,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持生态平衡,努力实现“乡镇村庄园林化、农田建设林网化、沟渠道路林带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共同开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3篇

一年来,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体党员和教职工中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党员组织的战斗和凝聚力,端正办学方向,激励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办学效益。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纯洁干部队伍。

对党员支部、校委会一班人,严格要求,抓好学习型,纪律型班子建设,定期组织干部学理论,学政治,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学习笔记、检查问题的解决情况,做到学习笔记不到位不放过;学习时间不够不放过;思想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经常对校委会干部交心谈心、交流体会、促使老同志知识更新,与时俱进;督促年轻干部积极上进、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这样一来,学校领导一班人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工作的思路更加宽广。

二、响应上级组织号召,开展好党员活动和党员教育。

1、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成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像___等一大批优秀党员,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处处作表章,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学校的规章制度。

2、积极安排好并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认真学习和和传达上级党组织的重要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制订好《_中学加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每一阶段的活动、党支部带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积极剖析,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提高效益。由于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这次活动得到了乡党委和政府肯定和表彰。

3、按时收取和交纳党费。

按时上交纳党员费是党员的基本义务,我们支部的党轴都能按时交纳党费,支部及时收费并按时上交上级党委。

4、领导和指导_学区的工作。

我校党支部除了开展_中学的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领导和指导好_学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业务指导工作。开好小学校长会,传达上级精神、督办各项工作的落实。保证了_学区各项工作的正常性,创造性。

5、积极发展_员,让年轻、思想进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同志进入党的组织,得到更好的锻炼。__年培养四位年轻同志入党。

三、抓好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1、对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纪律教育,组织学习《大冶市教学常规》《大冶市教育行为八不准》,《给教师的十条建设》等文章的学习。并要求做好学习笔记,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写出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得,学习有进步,进一步端正了态度,纯洁了思想。

2、组好教师的师德考查和年度考核。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每年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的学校的师德考查和年度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填写好教师的师德档案,给教师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

3、组织好教师的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了_在第二十三个教师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了黄石市委书记王振友在黄石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学习_的报告,并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党支部对学习先进的年级组织和个进行了表彰。

四、不足之处

1、工作的主动性还欠差,对行政工作缺乏合理化建议,有放手行政工作,尽量少参加与行政工作之嫌。

2、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的领导不力,对政教工作缺少必要的指导性。

回首一年的工作,有花有果,有笑有泪,总结工作不完全是沉醉过去,批评过去,更重要的是迎接新年的挑战。在新的一年我们支部一班人会带领全体党员和全校教职工创新工作,乘胜前进。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4篇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会”精神和20xx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郊区工委召开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认为,这次会议开的很有必要,也很及时。会议全面总结了20xx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20xx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同时,查字典对在20xx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同意郊区工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所作的总结和部署,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再讲几点意见。一、总结经验,正视差距,进一步提高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认识20xx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以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突出的表现是: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农业结构更趋优化,特色产品产销两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家乐”田园旅游观光服务业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全年预计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较上年增长,完成农业增加值8555万元,较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净增386元,较上年增长11。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农口各级干部职工和三镇农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对你们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农民增收的途径还不够宽广,城乡差距还相对较大,农村经济总量小,农业产业链条短,城市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乡镇企业与农业关联度不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相对较少,农民就业还不够充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村集体积累相对薄弱,建设资金比较缺乏。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到20xx年农村人均GDP要达到1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000元,农村一、二、三产业比重要达到15:45:40,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人均GDP增速要从10提高到,人均纯收入每年要净增500元以上,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4400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要从9提高到22,农村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和不足,并努力加以解决,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二、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今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要以党的“_”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八次党代会和七届人代会精神,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和抓项目、抓改革、促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重点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全市小康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小康建设的难点在农民增收,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00元,今年要达到4400元,20xx年要达到6000元,每年要净增500元以上,平均增速要从11提高到22,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一定要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解决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问题。二是要解决好农村产业结构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最终要靠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仅靠第一产业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加快农村旅游、加工、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形成多种经营、多业创收的发展格局。三是要解决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问题。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此,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开展“四进五化”教育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和增收创收的能力。四是要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城镇的聚集,没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为城乡一体化提供硬件保障。五是要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城乡一体化的亮点之一,因此要全面推动生态小康村镇建设,以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治理、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为契机,加强对土壤、大气、水质的综合治理和保护,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持生态平衡,努力实现“乡镇村庄园林化、农田建设林网化、沟渠道路林带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共同开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新局面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刚刚结束的市八次党代会和七届人代会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 实现20xx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任务,必须努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抓好项目这个加快发展的载体,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项目建设是争取资金的根本,有了项目,就可以聚集农村生产要素,整合农村优势资源,从而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今年,我们一是要抓紧落实去年已经立项的各类建设项目,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程,确保建设质量。二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的各种投资机遇,积极争取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项目、好项目。三是要在项目投资总量上有新的突破,使建设项目投资额比去年有大的增长。(二)继续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要以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跳出种植结构调整的圈子,把重点放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按照“压旧扩新、压种扩畜、压农扩商”的思路,既要做好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更要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的调整。二是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培育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要按照“精品、珍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管理法制化、农业服务信息化。(三)尽快建立城乡工业一体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一是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优化配置城乡工业生产要素,培育一批“农”字牌工业企业。二是要扩大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成分中的比重,逐步使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三是要加紧实施乡镇企业“3161”工程,在5年内培育3个亿元企业、10个千万元企业、6个企业集团、1个上市公司。四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重点引导和扶持公司加农户形式、专业生产协会形式、科技园区带动形式,提高私营经济对农业的拉动能力。(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三镇城镇化水平。发展小城镇既可以迅速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又能促进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主要措施。一是要在实施好三镇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商业街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居民住房、发展农业企业和商贸流通门点,吸引农业人口向开发区集中,在镇政府所在地形成物流、人流、商流优势,活跃农村经济。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部分镇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使镇域交通网络更加畅通便捷。农村给排水(污)、通信、防洪、电力等基础设施要根据各镇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五)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生态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生态化建设。一是要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加强镇区和居民点的绿化美化工作,继续抓好绿色通道林、农田防护林和沿风沙线治理林的建设。二是要提升农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水平,把环境整治、村镇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方面政策和资源,抓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市场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管理和服务体系。一要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改革对农业的管理方式,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二要引导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通过入股或出租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农业投资者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三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多方筹措发展资金。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起市场化运作、良性循环、城乡统筹的投融资机制。(七)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生活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一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在农村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二要全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丰富内容,提升品位,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自我保障为主、国家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解除农民脱离土地的后顾之忧。(八)切实加强领导,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要认真落实好市属单位包村组,市局领导包农户,农口处科级干部挂点包项和后备干部、技术人员“双下乡”工作,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四进五化”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切实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农村形成上下联动、组织推动、党群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局面。同志们,再过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就要来临了,借此机会,我给农口各级干部职工和三镇农民朋友拜个早年,祝你们春节愉快、合家欢乐!并祝你们在20xx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5篇

会议采取参观典型、专家辅导、集中开会、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0月12日,在郑文芝副书记、陈巳副市长的带领下,利用一天的时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双阳、莲花山、九台、德惠、农安和绿园6个县(市、区)的11个新农村建设典型。10月13日上午,邀请省财经办郭庆海主任做了《关于农村发展形势与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副书记郑文芝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会议总结交流了德惠市和双阳区整体推进经验,学习推广了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建设模式、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村企联姻建新村模式、莲花山开发区景观带建设模式、绿园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模式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会议还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会议对过去几年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指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长春实际,突出抓好167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创新开展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深入开展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长春市农村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会议认为,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三是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四是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五是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些思路、经验和模式也是下一步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要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创新思维,抓住工作重点,用现代意识教育农民,用现代装备武装农村,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业。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6篇

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性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作为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方式,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专家学者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李实(1999)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和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抑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一般收入再分配政策法替代的积极作用;胡苏云、王振(2004)认为,流动人口外出就业能促进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对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杜鹏等(2007)认为,外出务工农户通过寄钱回家,对改善家庭整体生活状况作用显著;柳建平等(2009)通过对甘肃10个样本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改善家庭福利、实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宁光杰(1995)、周全召等(2005)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地荒芜或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罗斯高等(1999)的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农作物产出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司增绰等(2005)认为,劳动力流出过多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与使用,又易产生资本外流,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龚晓莺、王朝科(2007)认为,农村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过度流出对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3)农业产出与劳动力流动无关。通过对四川和安徽两省外出和非外出户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杜鹰、白南生(1997)得出结论:在外出户的农业生产中存在资金对劳动的替代,农村外出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下降或提高。可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因研究区域农村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辽宁省土地总面积为1480万hm2,耕地万hm2,全省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还在日趋增大。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队伍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疏导,势必影响辽宁农村经济的振兴、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辽宁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实地研究,为政府制定劳动力流动相关政策的决策依据,更好地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

2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的测算

为从实证的角度验证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对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量进行估计。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和规模的估计方法目前国内有几种模型,本文借鉴陆学艺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的计算方法,即城镇从业人数减去城镇职工人数得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减去农业就业人数得到农村中非农劳动力数量,二者之和就是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选取1999~2010年为样本期,利用各年的《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的测算,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和农村中非农劳动力数量逐年递增,2010年比1999年增长一倍,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达到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65%。

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指标的选定

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非农行业产值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初步选取两个从宏观上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指标(全省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两个从具体农业产业的角度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指标(全省粮食总产人均数和全省水产量人均数),以及一个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来衡量辽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资料整理的反映辽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见表2所示。由于2004年统计年鉴上乡镇产业总产值数据缺失,导致相关性分析无法进行,课题组利用1999~200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乡镇产业总产值的相关性,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了2004年乡镇产业总产值的缺失值为万元,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为元,如图1所示。

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检验

通过对测算的辽宁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数据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指标数据的观察可以看出,辽宁省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指标的趋势与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的趋势是一致的,可以假定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选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双尾检验(2-tailed)对表1测算的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和表2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与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分别达到了和,呈密切相关;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与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人均水产品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和,呈高度相关;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与人均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相关度不高。

3结论和建议

从辽宁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指标与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辽宁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对农林牧渔产值的增长、乡镇企业的发展、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等方面。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对粮食产量的变化没有影响。可见,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对辽宁农村经济影响效应目前没有体现。因此,辽宁目前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的不断变革和社会进步。为推动辽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效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针对目前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结合辽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目标,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实现以城镇化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辽宁制定的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是到2015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3000万人以上,新增城镇人口400万人以上;省辖市人口规模基本达到100万人以上,县级市人口规模平均达到25万人,县城人口规模平均达到10万人。以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例,全省人口总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从人口的地域分布看,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非农人口总数尚未达到100万,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阜新,非农人口总数只有万人,而且逐年降低。所以,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有利于辽宁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一方面促使农村劳动力获取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在农业外大量就业,减轻对农业资源的压力。因此,应结合各地区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加大对重点扶持地区的投资,引导农村非农生产经营企业向城镇集中,使城市化进程成为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风向标。

注重发展辽宁农村的非农产业,发挥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作用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辽宁目前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依然偏高,农业剩余劳动力仅靠城市非农产业是吸收不了的。因此,要注重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样既可以避免民工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出现,缓解由于大批农村人口盲目转移给城市所带来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压力,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安置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重要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通过鼓励农民兼业经营,对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也有一定作用。

加大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投资,增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职业竞争能力

帮助农村流动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使其获得在城市中安身立命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目前辽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还停留在中等水平,附带的是职业技能的缺乏以及接受再培训可能性的降低,使得辽宁农村流动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以制造加工、家政保安等技能简单的工作为主,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平均工资。为防止农村劳动力因劳动技能低下由城市被动性地回流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的特点,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方面建立政府扶持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鉴定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并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在税收和工商管理方面给培训基地予以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补贴制度。另一方面,县乡各级政府要开展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并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村劳动的转移就业提供平台。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7篇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按期选举制度,把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党员、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通过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用三年的时间,争取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021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_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_、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8篇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强化教育活动保障。

为了开展好各阶段的各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镇党委书记嵇金星、党委副书记杨玉仙、宣传委员黄林祥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镇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都深入联系点进行具体指导,多次听取各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级党员领导切实做好带头人,始终坚持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在促进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在去年12月14日召开动员会以后,镇上先后召开3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二是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精心组织学习培训。

1、启动工作扎实到位。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领导到位;二是确保人员到位;成立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小组,抽调40名机关干部,分15个小组对全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工作指导;三是确保办公设施到位。

2、思想发动深入人心。认真开好全镇和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动员大会,党员主要领导亲自作了动员讲话。此外,还通过电视、报刊、简报、板报、学习园地等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把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到了每个党员、每个家庭,使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培训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宣讲会、上党课等方式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党员群众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在宣讲活动中,我镇积极联系“创业新农民”宣讲团前来宣讲,还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和文艺(电影)宣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广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统计,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全镇先后共播放主题教育活动广播节目15次;张贴新农村建设宣传图片200多张,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300多条,出版黑板报33版;先后举行各级宣讲会180次,参加人数达8000人次;其中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自联系部门宣讲26次,参加人数1090人;开展电影宣传15 次,组织三下乡次数30次。

(二)深入宣讲,深化共建,增强教育活动实效。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各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诚心诚意征求意见。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促进各项工作。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活动以来,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各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切实找准党员和农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找准自身工作、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努力方向。二是结合阶段中心工作,切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及时整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改的及时进行整改。如反映村周边环境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得不好、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派出所加强交通安全整治、治安巡逻等,及时排除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同时,开展绿化、美化城镇、抓好窗口行业机关作风整顿、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了社会各界救助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学生徐玲峰的活动,镇机关、各行政村和单位共捐款6万多元。三是创新形式,多途径建设新农村。殿村两委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建设新农村,把新造的村委大楼出租,再把租金投入到基本设施建设中,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落实了村企结对,全镇 14个行政村与14家规模企业结对,共建特色项目15个,支持资金50多万元,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

据统计,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全镇共召开座谈会15次,发出征求意见表663份,征求到的意见78条,梳理后的意见30条;共梳理出问题78个,已解决26个,承诺限期解决的32个。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29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落实视察指导四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优四化”,着力建设“四美乡村”,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起来”,坚持做到“三结合”,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村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40%以上。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必须坚持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狠抓政策举措落地,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坚决做好脱贫攻坚巩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

(一)强化脱贫攻坚措施。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四场硬仗,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清零、扶贫扶志六大行动,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环境整治四项工程,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切实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

(二)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内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尤其是因病因残返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认真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三、以农民增收为导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以“四优四化”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业融合方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7000斤左右。加强耕地保护,全镇耕地保有量在5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万亩。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落实管护措施。大力培育各类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四川生物育种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统一起来,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优质高粱、高山蔬菜、粮油种植,力争优质高粱面积达到4000亩、高山蔬菜面积稳定在5000亩、粮油种植达到1万亩左右。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发展优质蔬菜、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高山冷水鱼、烟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升产粮大镇粮油优质品率,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检疫体系建设,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三)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强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以猪牛羊禽规模化养殖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化养殖基地。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一批电商村。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打造一批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深化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

(五)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品牌强农,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特色乡村手工业,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深化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地区农业合作。

(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支持力度,提高优质粮油种植收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积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财产性收入。

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入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创建,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一)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力争到2021年底,基本明确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等村庄分类;到2022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镇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1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完成剩余15个村(社区)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任务。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完成97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按规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给予奖励。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开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管护责任,鼓励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建成设施稳定长效运行。

(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三进”行动,加强基层临床医师、全科医生培训,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镇域就诊率。完善医保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服务。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积极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行政服务向行政村延伸。

(五)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镇粪污资源化利用整镇治理全覆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切实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五、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围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支持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1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许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和产能用于占补平衡,占补平衡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可以在省域内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全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规范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四)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做大担保规模。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加强农业保险工作,推进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镇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机构涉农业务服务功能,形成共同服务乡村振兴合力。

六、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相结合、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相结合、抓发展和抓党建相结合,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推动基层基础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配齐配强班子。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镇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一编三定”。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落实村党组织5年任期规定,推动全镇村“两委”换届。健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党委要定期排查并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

(二)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村民委员会要履行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其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文明村、最美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等选树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各类先进人物事迹。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和新乡贤群体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四)建设平安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_的侵蚀。严厉打击敌对势力、_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配优基层一线平安建设力量,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农村社区。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七、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党政一把手是抓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党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工作。出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实施意见,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各村各部门要抓紧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2021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利用各级党校加强对“三农”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建立镇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一批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建设。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宣传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直接受益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筹资筹劳使用监管,防止增加农民负担。出台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办法,规范和缩小招投标适用范围,让农民更多参与并从中获益。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0篇

一是狠抓扶贫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扶贫产业。xx镇xx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产车间和防尘设备及配件车间,两个企业发展趋势良好,产值达一千万余元。可持续吸纳村内群众就近务工,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增加群众劳动技能。二是因势利导,规模发展传统优势产业。xx村有养殖传统,目前全村养羊500余只,养牛20余头,养猪100余头。下步计划统筹整合,集中养殖,规模发展养殖产业。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坡地种植花椒300余亩,预计每亩可为群众增收3500元;现正申报蔬菜大棚集体经济项目。计划流转土地35亩,新建蔬菜大棚30余座。可吸纳务工群众150余人,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扩宽群众增收渠道。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1篇

2006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根据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我省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和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作用,积极探索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紧制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划。注重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继续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走出去”发展。抓好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二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施“强龙兴农”工程,重点培育百万农业大户和1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做大做强一批品牌响、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农作制度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重点研发和推广一批农业节地、节水、节能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绿色安全等技术,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沃土工程,全面启动“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加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三是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海岛渔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严密防腐剂控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农业防疫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腐剂控工作。五是抓好粮食工作。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依托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把一批有特色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培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极。着力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特色块状经济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切实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

明年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四年,全省累计要完成8000个行政村的整治和80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任务,经过五年努力,让浙江农村面貌有一个大变化。

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这一工程的实施力度,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的进度,提高整治建设的质量。采取“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办法,环杭州湾发达地区、综合实力百强县、百强镇的村庄整治要全面展开,高速公路国道沿线村庄要集中整治,丘陵山区要结合生态村、特色村、“农家乐”旅游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深入推进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治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加强“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大村庄整理和宅基地整理力度,加快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村庄整治的路子。

进一步整合部门力量。加大乡村康庄、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绿色生态家园、绿化示范村、沿海台风多发地区危房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力度,并与村庄整治建设更为紧密地配套。开展“一村一企结对建设农村新社区”活动。

三、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把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强省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重点放到农村,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全面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真正做到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基层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城乡衔接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邮政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服务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针对农业生产者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落实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加强农村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四、切实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民素质建设

顺应产业升级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完成160万人的培训任务。

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适应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要求,重点培训社会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培训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督促企业切实承担起对已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职责。

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_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整合城乡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扩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招生人数。对农村后备劳动力主要通过职业教育的形式来培训,使新生代农民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技能证书。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使农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形成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创新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建设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作为建设和谐农村的关键来抓。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管理建设。健全和完善党领导下的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推广村民委员会直选、一事一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真正使广大农民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切实让农村工作指导员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职责。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加强农村司法援助体系建设。

切实搞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这一教育活动为契机,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急事、实事入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激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热爱美好家乡、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机关部门要配合农村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

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城乡协调的新体制建设

着眼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城乡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的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体制。

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开以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村级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户籍管理及配套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并积极探索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义务兵优抚安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办法。消除一切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形成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制度,扩大农民转移就业渠道。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利益,建立标准相互衔接的区片综合价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

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在城郊区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探索建立农民集体财产增值与公平分配机制。深化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积极探索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新路子,鼓励基层供销社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民集体财产增值与公平分配机制。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功能。积极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各大商业保险公司联保、专业合作社互保、政府补助的农业保险制度。

七、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加快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和“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的实施力度。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2篇

XX年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

建设,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今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全乡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余万元,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占地150亩的汪江工业园,总投资额1亿元,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入驻经营户30余家。投资1100万元,占地25亩的百氏绒毛厂,生产车间的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厂区绿化。从山东引进投资5000余万元的棉纺厂项目,现已破土动工。在把今年工作做实作细的同时,我乡积极谋划明年的项目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投资3000万元的汪江工业园续建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润园纺织有限公司三期扩建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汽车配件项目,以及从青岛引进的成衣加工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二、新农村建设

认真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远景目标。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2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主街主巷硬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张庄村多方筹款资金300余万元,进行商贸住宅一条街的开发和XX米道路硬化;贺庄、北三里等村盖起了高标准的村民活动中心;前冯村为繁荣村域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沿肃临线开发了商贸楼;郑庄村以沼气建设为突破,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新改善。明年,我们要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把改善民生放到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和谐xx建设

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我乡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1、农村教育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着力解决农民就医难题,全乡23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和保健员。

3、济贫帮困工作。年初全乡干部和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群众解决了许多困难,贫困农民低保制度也得到全面落实,确保困难户底子清,人人丰衣足食。

4、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并健全信访网络,建立了领导接待来访制度,各类纠纷首先由村委处理解决,解决不了,由驻村干部、片长解决,如片长解决不了,汇报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今年我乡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5、安全生产。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与各村、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有效的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6、“平安xx”建设。积极开展“平安xx”建设工作,大力宣传“平安xx”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对每个村的不安定因素进行逐一排查,即时解决,严厉打击了一大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不法分子,改善了投资环境。目前,全乡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计生工作的领导,狠抓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减少了计划外生育的隐患,认真落实农村计生奖励扶助政策,推进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一些隐患,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防范和整改。

五、党的建设

坚持党建根本理念,固本强基,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要求,更加注重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更加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变,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有些问题:一是与先进单位相比较,我乡的产业结构布局相对粗放。工业仍处在

起步阶段,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尽人意。二是与上级要求相对照,我乡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是与横向各村相比较,我乡各村村级财力较弱,增长空间受制。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明年工作安排

2010年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_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注重工作实效、注重创新,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3篇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xx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全村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187户89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户32人,目前已脱贫6户19人,剩余贫困户8户13人。耕地面积545亩,林坡面积106亩。村三委班子健全,有党员41人。

近年来,xx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村社会治理,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现具体汇报如下: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4篇

我叫__,山东省_县人,__年月出生,年月入伍,年月入党,中士军衔,现为汽车机械队机械班班长。__年在仓库领导和队领导的带领下车队的工作蒸蒸日上,在这种大好的局势下,我这一年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一年里我付出了汗水和辛劳,现将一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党的纲领、政策,时刻以一名中国_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紧紧围绕在以_为_的_周围,积极维护党的形象,响应党的号召,做到了永远听党的话。今年以来全军大抓学习,上级领导更是把今年定为学习年,仓库掀起了浓厚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崇尚学习增强党性”“崇尚学习强素质,爱军精武立新功”这两个主题教育,在学习中我认真听,细心记。一年来还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条令新纲要等一些内容,并做学习笔记200多页,深刻体会到着些先进的思想是我积极进取勇担重任的精神食粮,在以后的日子,我还会认真积极的去学习这些先进的理论,让他成为我永远前进的动力源泉。

二、在军事训练方面

作为业务分队的一员,我的职责是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维修保养及操作技能,年初利用冬季寒冷,工作少的条件,我自学了《电瓶叉车与牵引车》、《后方军械仓库搬运机械管理细则》、《内燃叉车与牵引车》等大量有关搬运机械的书籍的教材,这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班长我积极带领大家学习掌握机械的操作技能,不厌其烦的去讲解、去示范,并用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来激励他们,使他们都成为操作手,都可以上岗作业。四月底,前往平定弹药仓库参加分部组织的叉车集训,此次集训的目的是选拔三人代表分部参加军区的基础性训练大比武活动,在进入集训队不久,时任业务处处长的刘主任便打电_话指示我一定要进北京参加比武,去代表分部参加这个活动让领导在名单上看到繁峙军械仓库的名字,我当时便向处长保证;请领导放心,这五个字很好说,但对我来说压力很大,因为在历我们仓库在这个专业上还没有人进入过前三,平定弹药仓库和太原弹药仓库使用叉车的频率甚至超过使用双手,这造就了两个单位高手如云,在这之中要取得名次去代表分部压力可想而知,有时候会因为一天的训练不理想,脑子里就会琢磨那个过不去的弯而失眠,经常每天早上五点别人在梦乡自己便起床训练,战友开玩笑说开叉车开的都疯了。在我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和去军区第一名兰小伟,太原弹药仓库代理排长仁勇,一起参加军区比武,并取得了军区第五名,回分部后得到了分部原张处长的认可,回单位后受到主任等领导的赞赏。

三.在遵守纪律方面

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做遵章守纪,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身为一名班长做到了不打骂体罚,不侵占士兵利益,注重内部和谐,团同志,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并制止了一些有违章违纪苗头的事,还学习了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军人涉法问题解答》学后更让我的心里亮堂了许多。

四、在完成任务方面

年初因编制减少,我到门卫班站岗值勤,在值勤的这段时间积极服从安排,做到了不脱岗,不睡岗,在北风呼啸,大雪纷纷的三尺岗台上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新兵下连后我继续担任机械班长,带领大家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全年带领全班共配制电解液100多升,充电380台次,维护.维修机械60余台次,利用机械搬运弹药3000余吨,搬运火炮100余门,九月份因人员编制调整,我们班调整到汽车机械队,根据二班新兵少,老兵多的特点,我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努力提高老兵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对情绪不好的同志,我都主动靠上去,谈心聊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引导他们。我深刻体会到关心,爱护战士是当好班长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必须做到的一点。全年我配合大家完成并参与了接收、发出、报废弹药销毁,业务达标等多项工作,6月15日报废弹药就地销毁作业工作全面开始,我的职责是牵引车驾驶员。我做到了控制车速平稳,运输稳定无事故,确保了安全作业,每天下午下班后将牵引车拉回机械库充电,保养。确保了两个作业线上的四台牵引车在10天的作业中没没故障,做到了100%的安全无故障,确保了销毁工作的顺利完成,基本上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五、在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打算

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我总出几条20__年工作不足之处,以便谨记。

1、工作的标准不是太高,下步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做到严于律己。

2、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够有待加强,下步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3、对战士的关心还达不到要求,下步将努力做到以情带兵,当好班长,带好兵。

4、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担当起肩上的这份职责。

5、维护,保养好搬运机械,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以上是我对全年的工作总,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如果我今年能够留下,明年我将以更高的工作干劲开展工作,扎根山沟,努力奉献。

农村产业升级概述总结 第35篇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从到农业合作化、化阶段。全市老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6月,_南通地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新解放区工作方案。至1951年1月,新区全面开展,于年底结束。全市没收、征收土地总面积的45%,27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300多万亩土地以及耕畜、家具、房屋、粮食等。封建土地制度在南通被彻底摧毁。后,南通农村按照中央“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普遍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至1952年4月,全市已建立固定性互助组8699个,临时性互助组20327个。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3月,全市农业合作化基本结束。据统计,共有合作社3812个,入社农户达总农户的。其中高级社3641个、初级社171个,入社农户分别占总农户的、。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八成;粮食总产跨过了100万吨大关,达到111万吨,比1949年增长;棉花、油料总产分别是1949年的倍、倍。1958年8月,根据_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南通全市部署化运动。10月7日,全市实现化,共建立238个政社合一的,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起初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一阶段,农业经济以单一的种植业为主,辅之畜禽鱼等称之为副业的养殖业,而种植业又以纯粮纯棉为主。一些公社和生产大队开始兴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谓之社队企业。由于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的体制,管理方式以“出工一窝蜂,分配一拉平”为特征,严重束缚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相当多的农民衣单被薄,腹内苦饥。

第二阶段,1979年~1984年,废除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阶段。这一阶段是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形成新时期农村经济制度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全市农村首先在生产队内部,建立起若干个常年相对固定的作业组,实行联产到组的责任制。1980年9月_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全市普遍推行了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1982年秋播到1983年春,全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之成为南通农业经营的主体形式。1983年下半年,贯彻_中央、_《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市全面废除农村建制,并以其行政区为基础,建立了262个乡人民政府和31个镇人民政府。与此同时,取消生产大队,建立了4798个行政村和村民委员会。1984年,按中央统一部署,全市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十五年不变和发放土地使用证工作。在农村第一步改革阶段,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象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长期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第三阶段,1985年~1991年,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结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探索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1985年,_中央、_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十项政策》,对农产品购销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了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油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的国家计划合同定购的新政策,并逐步放开肉、禽、蛋、奶、鱼、菜、果等农产品的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我市为适应这一改革,迈出了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路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主粮自给率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种农产品种植,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91年产值达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并以工建农、补农。当年,农村三次产业之比由1978年的::调整为::,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进步。全市绝大多数行政村都恢复了村经济合作社、农工商公司(实业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原有村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巩固完善,并逐步从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拓展,从农业向工商建运服等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延伸。全市农村经济登上了新的台阶。

第四阶段,1992年~2002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深化整个农村改革阶段。这一阶段是农村改革的深入阶段,涉及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产品要素的进一步改革,最重要的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全市继续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以贸工农一体化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基地、龙头企业、市场三大要素;努力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城郊型、外向型高效农业体系,全力发展适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群消费需求的城郊型农业,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全市农村积极推进多种经营百项投入工程,扎实开展以多种经营为重点的农业亿元乡镇、千万元村、百万元组、十万元户活动。下大力气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高效农业的结构框架,努力建设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南通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乡镇企业发展新机制。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上,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按中央政策,完成新一轮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工作。这一阶段,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持续增长,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崛起,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乡乡镇镇基本实现小康。

第五阶段,2003年~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对农业实施反哺政策,由过去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从2006年1月份开始,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国家随后又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统筹发展城乡交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6个一号文件,通过比较成熟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形成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南通把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一是做好“地”的文章,突出抓高效农业规模化;二是做好“人”的文章,突出抓就业创业全民化。同时,搞好农民住宅集居点的规划和建设,突出农村河道整治和垃圾处理,切实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绿化,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这一阶段南通历史上农业和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高效农业长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南通市以市为单位全面达到省定小康指标,进入“全面达小康”阶段。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