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吟诗活动总结(必备48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3-12-31 10:26:3243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篇

一、活动内容

召开诗文诵读展示。

开展学唱“五首红歌”、学讲“五个英雄感人小故事”、学背“五 首好诗歌”活动。

开展“保护生态,爱我家乡”书法绘画展。

召开一堂教育实效性强的主题班会。

开展“感悟亲情”(我为父母做一件事、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请父母讲一件过去的事情)活动。

二、活动形式

三月份在七年级开展诗文诵读活动,学校确定时间检查效果,最后确定两个班展示成果。

三月份通过校园广播站开展学唱“五首红歌”活动、通过班团会时间开展学讲“五个英雄感人小故事活动、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学背“五首好诗歌”活动。

五月份开展“保护生态,爱我家乡”书法绘画展。(班级自愿上交作品,学校挑选优秀的作品展出)

五月份召开一堂教育实效性强的主题班会。(从现在开展各班利用好班会的时间着手准备,五月份做汇报成果展示)

六月份开展“感悟亲情”活动,学生在家里完成此项活动,活动成果以心得方式体现。

三、活动要求

各班要****,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

根据主题自创、自编、自导,要突出创新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活动原则,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激发爱国情,增强报国 志,提升道德修养,使学生争做一名有道德的人。

各班班**十分重视,诵读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生观价值观。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篇

学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读书活动,不断**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还开展了大型诗歌朗诵会――亲子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与**,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在歌曲赏唱过程中,播放儿童喜欢的古诗新唱;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节目中,也适时播放经典诗文的诵读录音;校园读书节中,都要安排有经典诵读活动项目,例如“大型诗歌朗诵会”、“晨诵展示”、“诗配画”比赛等。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学为了迎接端午节,开展了“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活动,让学生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中国特有的节日的气氛,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

同时,各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动,大家一边品尝粽子、一边朗诵着端午的诗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师们组织了学生们开展了“赛龙舟”、“包粽子”等游戏,并将自己设计的香包送给了班上的同学,大家共享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

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有的通过诵读端午节的相关古诗,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

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了解民俗文化与欢度传统节日融为一体,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园各个班级展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并且针对端午节3天假期各个班级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针对交通安全问题、防溺水、防骗、防中暑等问题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端午节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希望同学们能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端午节。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篇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唐明皇·李隆基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柳》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唐·杜甫

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阊门即事》唐·柳公权

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风筝》唐·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使东川·清明日》唐·元稹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使东川·西县驿》唐·元稹

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今日成阴复成子,可怜春尽未还家。

《秋千》唐·韩偓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

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才瞵见邻圃。

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

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

《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唐·杨巨源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梨花下赠刘师命》唐·韩愈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即事》唐·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江南清明》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着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唐·**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蝶恋花》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寄郑起侍郎》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浣溪沙·春情》宋·苏轼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谢池春》宋·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浣溪沙·清明》宋·朱淑真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

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木兰花》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_莫忘归。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节选)》 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满江红·暮春(节选)》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呈馆中诸公》明·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风筝》清·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春水舫残稿》清·介石

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

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清明节一日》清·李渔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雪,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5篇

为了弘扬**精神,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本班开展了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讲故事比赛活动。

一、活动安排方案

为了使活动开展有条有理,制定了本次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批定了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同时对活动形式及指导老师做了安排。

二、共同努力,促进活动顺利进行

语文教师重视指导。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选材,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积极参加本次比赛。

三、活动开展及时

依据实施方案规定时间20xx年11月8日,我班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内容设计丰富,主题鲜明。

由于学生平时训练积极,准备充分,在比赛中各组选手大放异彩,为下一步参加校级比赛作好了准备。

四、收获与体会

1、这次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

2、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人民的奋斗历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6篇

**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奋进、**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1、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2、各班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读后感、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天早读课前10分钟,教师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

4、**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早读前10分钟和每节课前3分钟,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2、**经典诵读活动,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天进行检查评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打分,并纳入班级周考核。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7篇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8篇

清明节的.名句

1、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2、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清明祭诗》

3、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5、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

6、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7、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9、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清明》

10、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

《清明祭诗》

11、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1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清明》

1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14、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清明祭诗》

15、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16、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寒食》

17、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诗》

18、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

19、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_莫忘归。《郊行即事》

20、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清明》

清明节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_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9篇

那段时间里,适逢笔者所在大学的“亚洲世界中心”搞亚洲文化周,活动之一是参加布朗维尔镇的诗歌朗诵会。

这个小镇的常住人口只有140多人,却有着牢固的文学传统,每年都有一个诗歌节。去的路上我就在心里打鼓,就算全镇人都拉上,他们又能写出几首诗?我就不信他们也搞小靳庄诗歌运动。到了布朗维尔镇我才发现,140多人里头,起码一半人跟诗有关。

朗诵会在一家书店的二楼举行。我们到得早,正赶上一个乐队在书店一楼的咖啡馆里演奏。乐手都是镇上的居民,两个阿姨和大妈级的歌手边弹吉他边唱。据说歌是她们自己写的,没准歌词就是诗。

听歌的时候,我把咖啡馆里的所有雕塑拍了一遍。雕塑家是小镇土著,其艺术极有特色,现在已经冲出布朗维尔走向全美了。全镇都以这个艺术家为荣,这家咖啡馆――全镇最大的文化艺术公共空间在为他和他的艺术品作长期展览。由此看来,140多个人里还有一部分人和美术等艺术有关。

二楼摆了很多书,有新书,也有旧书。旧书打折,一两美元就可以拿一本。有的注明此书所售款额将捐赠给慈善机构。我找到了纳博科夫和麦克尤恩等人的小说。

我们看书时,越来越多的人聚集上来。主持人出现之前,一排排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人,加上那些等候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准备上台朗诵的诗人,今天晚上还剩几个布朗维尔人跟艺术无关呢?同行的一个朋友开玩笑说,选择今晚下手的小偷要发了。没错,百人空巷,如入无人之境。

我们这些去的作家和诗人都是学院派,朗诵时得攥着诗稿。布朗维尔的文学爱好者们则两手空空。他们把诗歌充分落实到了口头上,他们的传统就是即兴朗诵。有的完全是七步诗,在台上走一圈,拍一下脑袋后朗诵就开始。

的确是现炒现卖,否则你很难解释一个体重两百磅的阿姨为何可以一点磕巴不打就背诵出几百行的诗来,而且舞之蹈之,声情并茂。据熟悉内情者介绍,该阿姨已经蝉联好几次即兴诗歌朗诵会冠军。但她的诗朗诵得太快,我来不及听懂,只能依靠声音的停顿在想象中替她分行。

有独诵,有双人合诵,还有情景诗剧表演。每一个布朗维尔镇人都激情澎湃,不需要麦克风。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残疾小伙子,他可能得过小儿麻痹症,一只胳膊抬不起来,一条腿必须拖着才能走路,脑袋必须永远朝左边歪着。他就歪着头朗诵了三首长诗。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陌生人,请给我你的手,

我想飞。

现场静下来。他希望我们伸出手拉他一把,他想飞。可是我们能给他的,只有廉价的、长久的难过和掌声。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0篇

“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一直是**小学重点开展的工作。学校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和学校读书节等活动中加强了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

将“经典诵读”开展校本化研究,学校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在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开展了以下校本课程实践活动:

1、我们编印了《弟子规》读本,全校学生人手一册开展诵读活动。在下一步的校本课程研究中,我们还将进行各年级以下经典诵读研究,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增广贤文》;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道德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大学》;

2、我们开展了诗词诵读过级活动。我们开发研制了六级各三十首的古诗过级篇目。每个年级过一级,学生过级后颁发过级证书。

3、开发制定《**小学师生“读好书,写好字”活动学生读书书目》。在读书书目中,规定了各年级经典诵读书目,各年级必读书目共30本,各年级选读书目共70本和各年级的亲子共读书目。

二、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将“经典诵读”以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和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期间,我校主持研究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弟子规》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了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读书节活动,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学校自20xx年以来开展读书节活动。20xx年,学校开展了《静闻书香,师生共同成长》首届读书节活动;20xx年,学校开展了《让阅读点亮人生》第二届读书节活动;20xx年,学校开展了《一路书香,幸福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活动;20xx年,学校开展了《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第四届读书节活动。在每届的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了经典诵读、图书漂流、读书交流、小小书法家评选、古诗积累大赛、写作比赛等活动,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1篇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民族的魂与根。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品味诗词精华,培养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诵读兴趣,我们一、二年级于11月23上午举行了“传承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传承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一、二年级老师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参赛,享受经典

在各班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在比赛中听到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整齐响亮的读诗声,看到了部分参赛学生不但熟练背诵而且在记忆古诗词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部分同学还把古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参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比赛中,同学们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精彩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此项活动是我校开展的读书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对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的一个阶段性的检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经典古诗词诵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沐浴古典文化的恩泽,享受诵读带来的快乐。

1、收获体会。

2、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古诗”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4、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我们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诵**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十六汇泉实验学校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2篇

我国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瑰宝,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增强原创力。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所有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来的。”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从而培养自我高尚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方面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欲望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才会尽显自己的个性。“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浓浓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累也不觉得。因此,我认为学习诗词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个乐园中随意采撷,有滋有味地、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

二、倡导多维诗词诵读,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根据意境背

根据诗词的内容把诗分成言志诗、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劝勉诗等类,让学生分类进行背诵。当遇到能让孩子“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的教学情景时,让他们背起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言志诗;当带领孩子们观赏自然风光、游山玩水时,让他们背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牡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写景诗;当学生面对友情难忘、地久天长时,让他们背起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崔颢的《黄鹤楼》等送别诗……总之,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学生分清类别,能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出生活的真谛。

2.结合时令背

就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背诵。依照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找出相应的诗句,理一条线索,让学生从背诵中体会时令的变化,感受诗句中季节的优美,从而使学生们更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春天,让学生背诵《早春》、《春江花月夜》;夏赏绿荷边,让学生背诵《夏日》、《小池》;秋观黄菊时,让学生背诵《秋思》、《秋浦歌》,冬遇白雪时,让学生背诵《冬景》、《江雪》,让学生细心感受多彩的四季,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创设情景背

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如利用音乐、动画、图片等方法创设一定的诗境,造成特有情境氛围,促进学生背诵。同时还可以采用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接龙赛、问答背等灵活且富有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变教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法,不求精讲精析,只求学生在快乐中能对诗词有一些朦胧理解,培养一种感悟诗词的能力。

1.多多欣赏,促进审美体验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古诗词,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它是通过语言在主体心中直接唤起审美意象的。譬如苏轼的诗就是由对“大江东去”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自然景观的审视触发起壮阔豪迈的心情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能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我们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诗词类配音动画,让学生进入到诗景里,体味诗的优美。如《山行》一诗,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直通深山,在云雾缭绕的深林间,隐约有几户人家,那满眼的秋意,让人无限遐想,学生时而随着典雅的古筝曲低吟高诵,进入杜牧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

2.画演古诗,交流形式创新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把诗比做“瞎子画”。 如教南宋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四、展开丰富多彩活动,唤起学生成功快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每天清早,教室里就传来了琅琅书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我班搞的一项特殊活动,每天都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将自己学到的古诗文讲给大家听,指导大家朗读。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弘扬民族文化。

每周我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依据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将其张贴在“学习园地”栏目里。

每个月,我都要利用一节课作为“展示课”。课程以竞赛形式展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参赛组,教师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题目,有抢答,有必答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古诗知识。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3篇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1(1)尊敬的各位领导,

(2)敬爱的老师们,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4)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

一班:

1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2明天,我们即将离去

1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

2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2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

二班:

1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2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

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2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1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

三班:

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2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3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四班:

1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

2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望,我们义不容辞

2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请欣赏六4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五班:

1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2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1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

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

1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

1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六班:

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2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

七班:

1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2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

1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

2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

1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

2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

八班:

1六年来的春去秋来

2六年来的寒来暑往

1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

2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2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1大自然有声有色,

2大自然有情有义

1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

2我们在朗诵中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1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2六年级九班《走进大自然》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1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

2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1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全体学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下面请欣赏六十班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与诗同行”。

结束语:

(1)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2)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3)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1)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2)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3)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合)到此结束。再见!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2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美兰区20--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首先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比赛现场的来宾,他们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节目串词:

1、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五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2、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

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3、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们赋予了怀念足够漫长的诗意。

那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精神气节,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听,那一首首感怀生命、礼赞民族、为国捐躯的千古绝唱!下面请欣赏由金盘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诵》。

4、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

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接下来请欣赏由农垦一小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诵读》。

5、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闽罗江月?谁的一滴母性水,怀念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民魂。

继屈原之后,爱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代诗人所共有的气节、情怀和精神。下面请欣赏由白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阳持话》。

6、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请欣赏由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情思》。

7、少年是华夏民族的传递者,成千古文明,绘百千毕章。

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成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下面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少年中国说》。

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下面请欣赏由英才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四季山水情》。

9、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接下来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中华经典诵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位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请为我们揭晓获奖名单。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高谷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3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张: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张: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王: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张: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王: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张: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王: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张: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张: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感悟经典相约圣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汇成了一首深情的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成了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面请听四年二班杨雪带来的《乡愁》。

张: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请听五年级顾佳同学的《凤凰涅槃序曲》

王:黄河汹涌的波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它的气势,它的勇猛激励着我们,站在黄河边,闭目深吸,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澎湃。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带来多的《黄河颂》。

张:长城是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我们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名片,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请听三年一班褚佳欣带来的《长城之歌》

王:我想变小鸟,看白云的柔软;我想变柳絮,扑向土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变蒲公英,飞到天涯海角。我想做的事好多好多…..想听一听吗?下面请二年级的金时凤同学为我们朗诵儿歌《我想》

张: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听五年级孙彤的《再别康桥》

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请听四年二班田雨欣的朗诵《爱心》。

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请听五年级的《美哉潇湘伟少年》

王: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在童话故事里是威风和可怕的,它吞掉过小红帽,欺负过大山羊,但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可怕,它是谁呢?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王会鑫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儿歌《大灰狼》

张:中华,我们慈祥的母亲,我们可爱的家,下面请听六年一班王思宇的《中华,中华》

王: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有请六年一班张鹤楠、王思宇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张:长城似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低于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何腾飞。我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请听四年二班庄健的诗朗诵《长城颂》。

王;飞扬的雪花,清香的衣襟,因为心底共同的爱,才完成了一次亲密的接吻,这是天缘巧合,更是心灵的默契。请听三年二班车旭同学带来的《雪花的快乐》

张: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就由四年一班肖丹、张欣悦带来一首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王:我们是一群乡下的孩子,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我们幸福,我们是乡下孩子,我们骄傲,我们是乡下孩子。下面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张鑫鑫为我们带来的儿歌朗诵《乡下孩子》。

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请听由三年二班汤焱同学带来的《母亲之歌》

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国,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学生正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徐超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妈妈,您别再为我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照顾好的;妈妈,请您放心吧,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请听四年一班马伊敏带来的《请求》

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请听由三年一班路丽娜同学带来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王: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张: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王: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张: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王: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张: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王: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张: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王: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张: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诵读教学

通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边听边想象法

二、边读边想象法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

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想方设法的增强古诗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譬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用多媒体将古诗词所展示的场景展示出来:在渭城的早上下着细雨,把路上的浮尘都打湿了,客舍旁边是青翠的嫩柳。两个老朋友正在那里劝酒作别。看着这样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到那依依惜别的感情。因此,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词,可以使静态的图画动态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极大地增强古诗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学

一是采用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将竞赛因素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精心地准备,全力以赴的参赛,可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譬如可以开展古诗词诵读个人比赛、小组诵读比赛、男女诵读比赛等。二是开展古诗词诵读表演活动。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表演欲,都想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古诗词诵读表演比赛,譬如在教学《木兰辞》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花木兰,用舞台演绎的方式。在诵读表演前,学生为了获得诵读表演的成功,就会想方设法地理解诗词内容及思想感情,并为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在进行诵读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古诗词中,从而更加正确地理解古诗词,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表演。故此,采用古诗词诵读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学习巩固古诗词,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表演创造能力。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确良;意象;意境;语言;抓住意象;入情入境

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

一、利用时间

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上邪》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来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6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7篇

古诗文诵读比赛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男:今天,我们xx小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

女:今天,我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

男: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首先请允许我们真诚祝愿大家节日快乐!

女: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请同学们尽情展现,放声高唱,为自己的节日欢呼!

男: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

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合:今天,在这里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将评出年级一、二等奖各二名,让我们用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担任今天的评委有梁校长、赵校长、王老师、李老师、徐老师、周老师;

掌声欢迎评委老师就坐。下面我宣布:xx三小“**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首先上场的是

男:**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书伴我们一路远行。

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男:让我们的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感受古典诗文之美。

合:“**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3篇(扩展8)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实用1篇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8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那就是“朗读”“品评”和“背诵”。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

一、朗读

朗读对于诗歌的意义,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知道它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论。怎样朗读更有效果、更能读出诗的味道呢?在朗读之前,做好以下准备:1.查字典读准音;2.划分好节奏;3.把握准感情。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必要时教师可做好示范,以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抑扬顿挫的读书方法,而且对此种朗读方式感兴趣。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朗读声中是能品出其中三昧的。

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得知,反复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鉴赏诗歌,还可以做到熟读成诵,从而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

二、品评

而创造力更体现在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语言的描绘把抽象的文字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但是毕竟文字的表达也有局限性,况且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么强的表达能力。而画画却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尽管画得不一定好,但只要形似即可,表意即可。画面的布局,景物的设计,颜色的搭配,人物的衣着、表情等都会融入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诠释,不同的学生会赋予同样一首诗歌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此景此情此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诗画结合的作品,也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借鉴,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背诵

“诗”和“歌”合称为“诗歌”,其实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唱的一首歌。义务教育阶段对诗歌的考查,还是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即便这样,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遗忘率很高,毕竟所学的诗歌离我们这个时代相当遥远,想要学生真正感受和领会到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死记硬背的现象比比皆是。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19篇

“传颂**经典,弘扬民族文化”,20xx年5月15日下午,我班举行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本学期开学初,我班把古诗文背诵活动纳入学班工作计划,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我们倡导“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的理念,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从而营造了“经典润心灵,书香溢班园”的良好诵读氛围。本次活动在各班**的精心准备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的开展,如清风涤荡班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一学期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班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很欣慰!本次活动,仅仅是一次尝试,一次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将“读经典,学做人”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班园,我们深深地相信,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会提高很快。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0篇

关键词:诵读;诗歌教学;意义;教学过程;意蕴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的诵读,却在上一个世纪随白话文的兴起而式微,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中高段,校园里听不到琅琅书声,课堂上对文学类作品,甚至是诗歌这样的声韵与情蕴高度融合的文学体式,也仍然是以内容分析为主,而且这种分析往往是单向的、过度的,甚至是生拉硬扯,穿凿附会。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更进一步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选修课的设计中也提出了“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的要求。在大纲和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向着传统回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要理解诵读的意义,首先要明白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与西方思维重逻辑性、思辩性不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整体直观性,中国人的感性直觉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感悟。所以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没有“格”、“性”等明确清晰的规定,汉语是通过相应语境采取“模糊”、“意合”的方式组织和使用语言,来达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汉语绝对不适宜纯粹理性的条分缕析,唯有在诵读中才能更好地感悟汉语特有的言语形式,进而感悟言语的意蕴。中国古代诗歌是这种思维方式与这种语言的最好诠释,古代的诗论家在阐述中国诗歌的特征上,没有逻辑分析,没有演绎推理,他们总是潇洒地用诗的语言,模糊却绝对神妙地将诗之蕴,诗之美,淋漓尽致地描绘成一幅写意画,呈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司空图的“诗家美景,如蓝田玉暖,良玉生烟”,还是严羽的“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都让读者于心有戚戚,却很难用精准科学的概念或术语描述。同时,汉语特有的发音方式和声调,也需要通过诵读去感悟、体味,而诗歌同样还是这种特征的最好证明。诵读能够使我们触摸母语的灵魂,贴近本民族的精神家园。

2.诵读能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文字是诉诸视觉的,容易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即使放慢速度,细看文字,单一的神经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并不会太深刻。而“诵”和“读”都指出声地念,段玉裁《说文解字》中注“诵”为“以声节之”,注“读”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诵读不仅要看,还要反复看,仔细看,再变为有声语言,这已经是一次再创作,同时“读”的内涵是要通过“抽绎”(感悟、理解)来“得其义蕴”。所以对文字的反复,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在诗歌的学习中,能够“吟咏以声节之”的“诵”和能够抽绎出意蕴的“读”的重要不言而喻。清代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可见,诵读能将读者引向文字作品的更深处,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及主要手段。

3.诵读能增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诵读将文字转换为声音,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两种表达的相互转换。教材所选课文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朗诵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这些经典文章的遣词用语,使学生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接纳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提高口头表达的水平。经过长期反复的诵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及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产生良性的影响,从耳到口,从口到心,从心到手,声通于心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诗歌教学中“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诵读既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更是语文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大纲与课标影响下的诵读回归在教学实践中却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还未挣脱讲解式课堂教学的囹圄,有的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盲目追求形式。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对“诵读”的理解存在误区。

1.诵读沦为课堂教学的点缀。笔者曾观摩过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课,教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整堂课一共有两次全文诵读,一次在导入新课以后,全班学生齐读。读完以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学生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有同学说陶渊明是拒绝同流合污,有同学说陶渊明是在逃避责任。学生的讨论诚然是热闹精彩的,但却没有一个人将自己的观点与《归去来兮辞》进行了联系,没有一个人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隐”事“隐”情。高蹈于云端的结论“宜于朝则朝,宜于隐则隐”在信马由缰的讨论后由教师一锤定音地给出,因其无根而显得轻飘飘缺乏说服力。第二次朗诵就在结论给出之后,教师对这次朗诵如第一次一样,没有做出指导,也没有提出要求,朗诵完后,也没有进行评价,直接进入了艺术手法的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共有六百余字,四十分钟的课堂能完整地读两次,单纯就时间来看至少占到了六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但是从课堂看来,这两次读既不成“诵”(声韵),也不成“读”(意蕴),它们甚至跟教学没多大关系,仅仅只是课堂的点缀,只是打着新课改名头的一个华丽装饰。

诵读是诗教的重要手段,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条分缕析只会破坏诗歌的纯美,张炎在《词源》中说到“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只有将读落到了实处,切实成为诗歌教学的内容及过程,才能领会诗歌的神韵,才能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2.盲目朗诵,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新课改大力提倡诵读,各级各类学校自然也紧追课改理念,大力打造书声课堂,于是相应地也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现象。在一些课堂上,朗诵被用得太多太滥,四十分钟的课堂出现八九次甚至十余次的朗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流于形式。有一位女教师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时,一共朗读了八次,形式上,有全班齐读,个别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领读,跟读,男生读,女生读。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应接不暇。但是这八次“读”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教师不知道读了要干什么。茫然混沌的出发,自然不可能有清晰严谨的过程,更不会有明确有效的结果。学生读得筋疲力尽,教师评价也仅止于不痛不痒的“读得不错”和明显违心的“比上一次有感情”。过犹不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诵读的滥用消耗的是宝贵的时间,挫伤的是学生的热情。

朗诵实际上只是一种诵读手段,而不是诵读本身。表演式的朗诵、集体的朗诵是很难体会到诗歌语言的微妙之处的,富有节律的声音有利记忆,但是也可能分散了内在注意。过分注意声音,可能就忘却了意义。朗读的滥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恰好是教师没有理解诵读的内涵,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流于浅表,以致赏析不能深入。教学内容的苍白肤浅导致了课堂的空洞无物,于是过度的表演似的朗诵就被推到了台前。朗诵的滥用实质上就是对诵读和新课改理念的误解、曲解。

3.将诵读作为教学的手段而忽略了诵读本身就是教学的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还应该是一种准确感悟、理解、赏析文意的过程。朱自清在《论朗读》中用“背诵文辞”和“抽绎义蕴”来区别“诵”和“读”,“诵”侧重通过“声”(音韵、节奏等),而“背”的目的在于“得其文辞”;“读”包括“诵”,又侧重通过“抽绎”(感悟、理解),目的在于“得其义蕴”。目前诗歌教学中的诵读因定位不明造成了重“诵”而轻“读”,甚至是无“读”。在诗歌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例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或明告,或暗示学生:“寻寻觅觅”即寻觅又寻觅,写词人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戚”即忧愁悲伤,两个“戚”字叠用,表明忧愁悲伤的程度之深。读时语速要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笔者会要求学生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这样的指导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它恰恰是通过“声”,包括音韵,节奏,声调,语速等来背诵文辞,而没有抽绎出文辞所蕴含的意蕴。如果不知道靖康之变和金人一锤砸烂了汴京的琼楼玉宇,也彻底震碎了李清照的绵绵的情思和淡淡的忧伤;不知道她所经历的国破家亡,夫死藏散,残忍的流言,阴谋的婚姻;不知道人世间最凄苦的风雨将她生命的绚丽和妩媚冲刷得干干净净;不知道《如梦令》粉色的天真,不加修饰的温馨和《一剪梅》蓝色的优雅,淡淡萦绕的忧伤,那么就无法体悟与理解她于惶然中寻觅,于凄惨忧戚中坐听梧桐细雨,独自咀嚼出来的最悲凉最浓厚的黑色。

诵读绝不能仅仅是以习得文辞为目的的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而是融合了感受体会、理解领悟、情感释放等主体与文本间构建的对话,使学生能深入作品内部,与文本相互沟通,产生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读者则通过文辞来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源头,那么深幽的情思,也就能够被理解了。披情入文,沿波探源,以声入情,以情驭声,诗歌诵读之“读”的真髓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书店出版,1992.

[2]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J].国文杂志,1942,1(3).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1篇

俞越龙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 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 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运 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摘要: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 问题的目的。讨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 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 问题,写出发言提纲。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 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4.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 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会

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 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辩论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辩论会的有关知识。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 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 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辩论是一个动态概念,辩论中双方都会遇到需要答 辩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辩论须有良 好的气氛。在辩论中,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论辩交 锋,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从而能使论辩产生积极的效应。2.要选好 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 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确定辩论会成员。辩论会由主持人、正方反 方的辩手以及评委三种成员组成。主持人1名,两方辩手各三名,分为一、二、三号,其中一号辩手是主辩,其 它是助辩。评委会一般设3—5人,可全由学生或师生共同组成。4.要作好辩论的准备。正反两方,都须以对方 为论敌,估计对方会在辩论中摆出怎样的理由,提出什么根据,作好反驳准备,并写下论辩发言的提纲。主辩 与助辩在辩论中如何协力配合,亦需未雨绸缪。5.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 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 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自由辩论后,依次由正反两方的三号辩手对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进行系统总结。 论辩的程序,由主持人控制。主持人要作到客观、公允、对双方辩手发言的次数、时间应予均等,不能偏视一 方。辩手发言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予限定。论辩中如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主持人应予提醒,必要时还可作适 当引导。最后由评委会对辩论会进行评估,并宣布获胜的一方。

三、演说会

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 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演说会指要: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 。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 ;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 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 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 ,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 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四、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 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 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习设扣子、解扣子的方法,讲求故事 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2.组织学生在小组评选较佳 故事。学生编出了故事,在小组内试讲,选出效果较佳的故事向班级推荐。3.举办班级故事会。各小组评出的 故事,再进行筛选,确定故事会演出的节目。故事会举行前,可由教师会同学生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一起对节 目进行演出辅导。故事会举行时,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摩。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4.要注意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故事、讲故事,要有文艺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比如,有的学生不 会编写故事,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不善于讲故事,那就不要勉为其难。

五、诗歌朗诵会

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 他们受到审美教育。

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诗歌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明确:朗诵诗歌与朗诵其他作品在重音、 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深刻领会并深 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体。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只有 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也才能用朗诵的语言艺术把听众带入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 鸣。(2)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音调又称基调。是全诗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 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这在叙事诗的朗诵中尤显 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句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 声音与一定时间的间歇所形成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基本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每一句或每 一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 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严求。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 灵活掌握,只要念去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 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传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 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的艺术素养。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指导学生朗诵诗 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开始这样作,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权宜之计,暂时允许他们朗诵别人的诗 。在课内则向学生传授写诗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举行赛诗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意义的。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 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的节 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诗歌的水平。

六、课本剧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第二、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 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课本剧编写与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 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在剧情、时间、地点上都要 求高度集中。二是戏剧冲突。剧本因受舞台的制约,戏剧冲突必须集中、尖锐、激烈。三是戏剧语言。剧本的 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 性格。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则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富有 动作性与潜台词。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为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 从中发掘编剧人才,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 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或集 体推举。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调整。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2篇

**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一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首诗的,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博士。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3篇

一、活动目的: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早在两千年前,《诗经》就开辟了诗歌的源头,继而《楚辞》、《离骚》谱写着序曲,到唐、宋时代,诗词则成为奔涌不息的巨大浪涛,不断荡涤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作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应当将古诗词传承下去,让它们绽放着更灿烂的光芒。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拥有丰富的内涵。为提升我校学生的国学素养,我们将举行一次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地了解我国的文化瑰宝。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阶梯教室

三、比赛内容:——高考指定背诵的古诗词及相关知识。(其中初中背诵篇目34篇,高中背诵篇目9篇,共计43篇)

四、活动用具:

抢答器、比赛试题、多媒体

五、活动过程

参赛人员:每班推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4人),共12个团队。

比赛范围:必背古诗文43篇(100%范围内题)

计划用时:20分钟

试题类型及题量:必答题10道

比赛流程及规则:

必答题环节。题型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为10道,每道题10分。答对者10分,答错者不扣分。必答题每道题限在1分钟内完成。

晋级赛

参赛人员:初赛中分数排前的6个小组。

比赛范围:必背古诗词43篇,古诗词知识,诗人词人相关知识(70%范围内题,30%超范围题。)

计划用时:20分钟

试题类型及题量:

(1)必答单项选择题5道

(2)抢答单项选择题10道

比赛流程及规则:

(1)必答单项选择题环节。PPT展示答题,题量为5道,每道题10分,每道题限在1分钟内完成。

(2)抢答单项选择题环节。题量为10道。每道题10分。各小组按抢答器抢答。先按者获得答题权,答对者10分,答错者不扣分。每道题限在30秒内完成,超时无效。

参赛人员:晋级赛分数排前三的团队

比赛范围:必背古诗文43篇,古诗文知识,诗人词人相关知识(60%范围内题,40%超范围题。)

计划用时:20分钟

试题类型及题量:

(1)必答单项选择题9道

(2)抢答单项选择题8道

(3)风险题3道

比赛流程及规则:三个团队抽签决定答题先后顺序

(1)必答单项选择题环节。题量为9道,每道题10分。按照抽签顺序回答必答题,必答题每道题限在30秒内完成。答对者10分,答错者不扣分。超时者无效。

(2)抢答单项选择题环节。题量为8道,每道题10分。各小组按抢答器抢答。先按者获得答题权,每道题限在30秒内完成,答对者10分,答错者不扣分。超时无效。

(3)风险题环节。题量为3道,每道题10分。答对者10分,答错者倒扣10分,不答者0分。每道题限在1分钟内完成。超时者无效。

六、比赛评比:

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

七、颁奖仪式:

1、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宣布一二三等奖。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4篇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实施起来比较有效:

一、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既要读本专业书籍,又要读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中国古典名著,又要读外国优秀经典著作。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发现这汇集了民族精华的古诗文,今天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升学压力不大,认为学不学没关系,因而读来索然无味、了无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古诗文。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信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信心是获得阅读成功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西索洛维契克搞“满怀信心去学习”的实验,试验获得成功,我也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比较短的古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资源短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只能在“串讲课文”这一模式上徘徊不前,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往往是一句空话。记得课改刚开始时,课本薄了,内容少了,却让教师做得更多了。农村的语文老师可犯难了,他们感到一片慌乱,无从下手。比如很多课文后面给出与课文相关的很多的网址,可农村教师压根都没有上过网,还能谈什么呢?现在多媒体教学功能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许多的外延资源都得以走进了课堂。短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了,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记得以前上《口技》这篇课文时,笔者光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就用了一个课时,而讲解只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而已。课堂容量少,却耗时多。可以说我们往往教得很辛苦,而学生也学得特痛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把很多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给简化了。这不仅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优化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应结合所学的古诗文的内容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于课余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教材上的古诗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消闲”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古诗文,又可以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人格。(2)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班级内可以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申请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3)出版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重视古诗文教学的民俗化、生活化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5篇

为深入贯穿*的*提出的弘扬**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使师生深入了解**文化的精髓,增强爱国**热情,全面把提高人文素养,我校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每年的端午节,清明,***,元旦,等大型节日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一. 动员阶段

11月25―11月30日为本活动动员阶段,召开教师会议学习教体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领会文件精神,在召开班**会议对活动作**要求,具体安排,使教师从思想上****此项工作,到班级要求扎实安排此项工作。

二. 加强训练阶段

12月11日―12月16日为加强训练阶段,各班级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道德经》及古诗词中找出内容,利用早读前,饭后及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反复朗读,学校规定早操前十分钟为**朗诵时间,**亲自督查,不定时抽查朗读情况,利用早操课间操抽查集体朗读情况。

三. 比赛评比阶段

12月18日―12月24日为比赛评比阶段,18―20日以各班为单位举行选拔赛,各班选拔出选手参加学校10月21日下午**的诵读比赛,大赛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角逐,最终评出一下同学荣获本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王金英 刘莹莹

二等奖:巴慧娟 马欢 胡娟

三等奖:牛圆圆 牛莹莹 赵琼新 李亚萍 何梦凡 路润虎 权新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6篇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1、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通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民间传说,搜集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在班内分组交流学习,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崇敬、爱戴。

3、倡导热心家长给与幼儿包粽子的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食堂帮忙煮好。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4、制作并相互赠送端午节贺卡,鼓励幼儿动脑的同时也多动手,并互相传达节日的问候。

5、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各年级组组织幼儿举行“绘美丽祖国”绘画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

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7篇

【关键词】诗歌节律图谱;教学指导;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承载着民族独有语言的节奏韵律、思想情感和绵延不息的文化,是儿童感知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诗歌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视,尤其在培养语言的敏感性方面有其独到性。

审视今日的幼儿园语言教育,随着绘本教学的兴起和流行,加上区域自主活动量的增大,幼儿园在课后间隙已经难觅诗歌朗诵声,出现诗歌教育式微现象。许多教师在教授完诗歌后,遗忘的速度比孩子还要快,往往在日常教育中缺少后期的跟进练习,其他个别化的自主游戏也会迅速地替代这类活动,导致孩子即便诗歌教学现场感受体验好,但由于缺乏后期跟进体验练习,遗忘也很快,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改变这种现状,本研究从探索诗歌节律图谱的特点和功能出发,通过现场教学案例的观察、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总结了诗歌节律图谱教学的相关指导策略,为幼儿园诗歌教学提供相关借鉴。

二、诗歌节律图谱的特点与功能

(一)节律

又叫声律或韵律。语言中除了音素之外,附着在音素上的“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语言的节律是人们为了准确地传达词句的内容,表现说话人的思想感情,以求达到互相了解的必要手段。”该理论是浙大吴洁敏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本研究根据幼儿乐于模仿感知的特点和他们在语言学习中能感受的节律元素,借鉴吴教授创设的节律符号,根据幼儿认知特点重新进行了设计,主要有: 表示声音的上行和下行;“”表示顿音;表示延音;“”表示重音等。

(二)诗歌节律图谱

是将诗歌书面语言中的关键词或全文,用小图片的形式替代相应的关键词语,添加节律符号,变语言视觉符号为声码、形码结合的语言音乐、图画统一的多重码信号。运用诗歌节律图谱开展教学除了精心选材外,还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进行精心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图代文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小班,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容形象为主体的大图,一种是小图卡组成的结构图。因为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喜欢形象鲜明的图案,其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小班图谱要力求突出中心,简单明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谱进行朗读。刚开始阶段幼儿会喜欢大图,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结构图,一幅小图代表一句诗,带领他们学习点图朗诵,逐步培养有意注意,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小班图谱有少量节律符号出现,只是供幼儿初步感知了解,他们的朗读节奏更多地来自于模仿和动作。至于角落里的小文字是提供给成人指导用的,以弥补图画为主的内容了解不全的缺陷。

2.图夹文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出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但能进行一定的有目的的识记,而且在引导下能够手口一致地点读,因此中班的图谱以“图夹文”为主,整体感受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通过点读加强有意记忆,节律符号的适量出现起到朗读提示的作用。

3.图配文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识字量也明显增加,他们能亦读亦猜地来阅读一些图画书,而且能根据要求结合图文进行有目的地记忆,因此大班的诗歌图谱除了“图夹文”,还有“图配文”。根据诗歌内容插入情境性图画,为幼儿理解诗歌提供线索,知道诗歌除了内容结构外,还有节律符号提示的节奏韵律,要注意语调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以文字符号为主的片段结构图谱,一般根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三)诗歌节律图谱的功能

图谱阅读法是早期阅读中的一种指导策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图谱进行教学也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诗歌节律图谱”正是把动态的以听觉通道为主的诗歌学习转化为视、听、诵结合的多通道学习的静态材料,促使幼儿在大脑中产生如下联系:口语与图形的联系――口语与已有经验的联系――口语与文字实际意义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

它的功能在于:

1.采用图、文、符号相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完整的阅读材料,能为幼儿提供书面语言和文字的直观形象,实现口语向书面语(图谱)的转换,通过“以图阅读”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诗歌和前识字兴趣,为幼儿今后逐步过渡到文本的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促进早期阅读习惯养成。

2.图、文、符号联系有利于幼儿识字和阅读理解,通过视、听、诵结合,能增强记忆,帮助幼儿很快地在图片、文字和有表情朗诵之间建立对应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了解诗歌内容、情感,借助符号提示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提高语音敏感性和视图转换能力。

3.诗歌节律图谱的运用能激发好奇心,集中注意,有意倾听增强,还有助于幼儿了解诗歌结构,幼儿在看图谱点读过程中,视听说同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阅读的方法、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4.“节律图谱”是教师运用于诗歌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在示范与指导的过程中促使教师进一步分析诗歌内涵,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

三、诗歌节律图谱教学指导策略

人们学习时,会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幼儿还不能自发地产生认知策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幼儿逐步学习和掌握。图谱作为幼儿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前的精细加工,使诗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不同的诗歌图谱使用的时机会有所差异,需要因课因人灵活把握,使用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指导策略一:“诗歌节律图谱”之进行式――边看图谱边学习

所谓“进行式”是指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将图谱出示使用糅合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即边看图谱边学习,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结构与情感。这在诗歌教学指导中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适用于有一定内容含量的儿歌和有一定情节的儿童诗。至于呈现的时机可以在示范朗诵之后,可以在提问之中,也可以在集体练习之前,没有具体的规定可言,需要教师根据诗歌教学的进程和幼儿的学习需要来定,在于教师要有着良好的教材分析设计能力和对教学现场的灵活把控。

在边看图谱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1.点读法

点读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指点读”,是图谱使用中最常见的形式,只要教学中用到图谱,这种方法基本都会使用到。教师引导幼儿从题目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用手指点读画谱上的画面和文字,可以帮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和指向到诗歌的主要内容上,而手指点读的过程隐含着诗歌的节奏和轻重,在朗诵上起到暗示作用,使之更具节律感。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8篇

(一)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

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活动前,我与小干部们一起商讨设计了一套特别新颖的方案。一周前,我向学生宣布:这次活动要进行两项比赛:

1.评比“诗厨”和“智多星小组”。

2.进行活动现场作文比赛,评比“写作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野炊活动的规则是:①五人小组自愿结合,每人至少做一道菜。②每做一道莱得五分,如果配上一个适合的成语加五分,如能配一句古诗加十分。最有创新精神,每道菜都能配上古诗的同学评为“诗厨”,加起来分数最高的评为“智多星小组”。这个方案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活动规则一宣布,班内就掀起了一个学习成语古诗的热潮。同学们有的找来各册语文书,有的买来《成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小朋友读唐诗》等。一有空,大家就秘密地讨论,设计着做什么菜,配什么诗词。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想象的王国中驰骋、兴趣极为浓厚。在这个野炊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张罗,一道道佳肴终于“诞生”了。同学们把蕃茄炒蛋称作“锦上添花”;在汤中放几只鹤鹑蛋称作“水中捞月”;在炒韭菜面上放两只熟蛋黄,叫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盘剁碎的蛋白称作“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盆咸菜汤上浮几只剖成两半的蛋壳称作“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妙趣横生,令师生惊叹不已!

(二)别具一格的作文竞赛。

作文比赛中,我首先宣布比赛规则:①习作在90分钟内完成,按时完成的方可参赛。②习作由小组交流后推荐到全班宣读,最好的三名同学评为“写作小能手”。③比赛结束后,大家数—数自己所写文章的字数,并以野炊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总字数最多的三个组评为“写作优胜小组”。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午所创设的优美情景:在风景如画的水库边,在迷人的秋色中,大家一起动手搭灶、拾柴、淘米、做菜,一起品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且边品尝边吟诵一首首优美的唐诗。同学们“情动而辞发”,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亮出作文题目《记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同学们立即动手,有的趴在石头上,有的伏在草地里,有的席地而坐以膝当桌,都沙沙地写起来。由于这次活动是亲身经历的并且留下了无比深刻美好的印象,学生习作普遍写得很好。不但内容充实、语句活泼,而且感受深刻。赞科夫说过:“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比赛结束后当场评出“写作小能手”和“写作优胜小组”。

(三)有趣的“采花酿富”活动。

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组织学生参加“我有三个小伙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备三本小集于。

1.《小蜜蜂》。教育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广泛阅读并摘录佳句、格言在《小蜜蜂》集子上。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29篇

古诗文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我校多年以来一直就非常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悠久灿烂文化,本周,我校对学生积累背诵情况进行了综合素质竞赛,现针对竞赛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情况

本次竞赛我们采取全员参与、活动展示的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我校一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古诗文诵读综合素质竞赛。本次竞赛情况如下: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10五年级:六年级:10.

二、本次竞赛有以下特点:

本次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背诵最好的班级是三年级。其次是四年级和六年级。从积累的数量上可以看出各位班**,抓在平时,练在日常,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在活动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诗文的海洋中尽展风采;在激励中积累;整天沉浸在古韵声中的学生们,变得儒雅起来。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三、诵声朗朗,伴生成长:

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正如有的名家提到的“经典,则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孩子先烂记于心,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定会终生受用的.。”如今,有些班级中的一些学生和着古诗的韵律,在试着作诗和改诗呢!班中有一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我喜欢**经典诵读,它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的确,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下,我校的古诗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诵读大量可以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最能背出古诗韵味的是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情感诵读,字字句句,抑扬顿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通过本次竞赛,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反思,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1、如何选择背诵古诗。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心理特点,先选择《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应背古诗,琅琅上口、合辙押韵、耳熟能详的古诗。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古诗,这些古诗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会背,而且要求会

2、要常抓不懈。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们还要利用晨读、课前三分钟说话、语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向家庭延伸,唤起学生背诵古诗的热情,并使这种热情经久不衰。

3、要和读书结合起来,但还不限于这些,学生的读书班级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级的特色。

4、古诗文背诵要求四、五、六年级在背的基础上要落实到笔上,要求会背的古诗要会默写,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归归类,从季节、花草树木、带有数字的、描写边塞或军旅生活的、描写友情送别的、珍惜时间的古诗等积累背诵。今后学校还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验收。

**经典诵读,好似一根无形的教鞭,鞭策着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勿忘“充电”。学生们朗朗的诵读声至今萦绕于耳,通过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不仅使**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使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让“古诗”这一华夏精髓真正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3篇(扩展3)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范本5份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0篇

从《诗经》算起,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有3000 年。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无论是庙堂祭祀还是亲朋酬答,处处离不开吟诗作对。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等古典诗词,历史上都曾盛极一时。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新诗流派亦大放异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最近这几年,随着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中国又掀起了“古诗词热”。

在刘能英看来,互联网给传统诗词学习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让诗词的文化生态有了极大的转变。这个观点与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副院长蔡世平不谋而合,他认为,当下民间诗词创作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是“网络派”,他们以中青年居多,题材多反映当代人的都市生活或乡间情怀。

线上交流诗词,线下登门相聚

为迎接这股创作热潮,1957年创刊的《诗刊》,在创刊56年之际首次推出增刊《子曰诗刊》,刊名取自孔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专门刊登当代传统诗词。“来稿量非常大,平均每个月都有3000首左右。”江岚说。

按照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副院长蔡世平此前的观察和总结,现在传统诗词写作群体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词学会派”,以中华诗词学会和全国各地学会的会员为主体;第二类是“学人派”,以高校教师为主,该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学养高,写作多严格遵循传统;第三类是“网络派”,也是当下民间诗词创作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群,他们以中青年居多,题材多反映当代人的都市生活或乡间情怀。

李世明就是“网络派”中的一员。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湖北麻城的一个小山村,一直以种植养殖为业。

初入社会时,李世明偶然得到了一本王力著的《诗词格律》,由此开始自学诗词。但当时苦于找不到人指点,“只能自己慢慢去悟去写”。

真正让李世明的诗词创作得到提升,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尽管偏居一隅在大别山山麓的小山村中,他仍可以在网上与诗友们交流,还常有诗友登门相聚,“从古到今,从意境到韵律,大家无话不谈,其乐融融”。

“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结交了全国各地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受益匪浅。有了这么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写作质量才有了质的飞跃。”这么多年下来,李世明创作的诗词已有1000余首。

对此,在辽宁省鞍山气象局担任专职副书记的董秀辉深有同感。“网络上认识的诗友从线上走到线下,大家坐在一起谈论诗词,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想,古代文人雅士聚时,也不过如此。”董秀辉告诉《t望东方周刊》。

董秀辉的网名叫金金乐道,受家庭影响从小接触诗词,现在写诗之余,还在网络上免费给网友讲解诗歌,讲课时间通常是早上6点到8点,董秀辉称之为早读课。

在刘能英看来,互联网给传统诗词学习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让诗词的文化生态有了极大的转变。

工作之余,刘能英还在一家专门开展诗词教育的微信公众号担任讲师。两年时间里她教过的学生有8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学生年龄横跨老中青,职业也是多种多样,“有国家各大部委的领导、各地宣传部的官员,也有中小学老师、公司职员、大学生,甚至还有驻外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诗词网校,课程免费

网络空间里,民间自发成立的众多诗词网校,也成为传统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交流诗词的重要平台。烟雨楼潇湘词苑、古典文学院、翰林辞赋院、中华传奇诗词学校等,都是受网民欢迎的机构。

烟雨楼潇湘词苑创办者李志刚告诉《t望东方周刊》,该网校创办于2011年,教学方向以词为主,有学员1000多名。根据学员的基础和水平,网校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初级班主要教填词的基础知识,学员学习用浣溪沙、鹧鸪天等常用词牌进行创作;在中级班,学员开始掌握填词技巧,会创作定风波、一剪梅等各种类型的词牌;高级班也叫创作班,要求学员用沁园春、满江红等长调进行创作。

“很多从创作班出来的学生,在当地诗词学会或者诗社成为了中坚力量。”李志刚说。

让本刊记者意外的是,烟雨楼潇湘词苑创办6年以来,所有的课程全部免费。对此,刚刚从湘潭市政府部门退休的李志刚解释说,“我本人非常喜欢诗词,诗词如果不能传承下去,非常可惜。人们需要精神食粮,诗词符合人们对美的向往,这些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并且,人一辈子不做点事也浪费了。”

免费教学的诗词网校并不少,中华传奇诗词学校是另外一家。创办者李永杰告诉《t望东方周刊》,作为一家公益性网校,中华传奇诗词学校的教学囊括了诗词曲赋联。授课老师有8位,来自于地方诗词学会。上课时间一般是晚上8点到10点,一个星期上一次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江浙、湖南、东北等地居多。

网上诗词学校的学员地域分布,和日前第三届“诗词中国”大赛组委会的“诗词地图”不谋而合。该赛事由中华书局发起,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大赛吸引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诗友参赛投稿,征集到的原创诗词作品突破22万首,投稿量排名靠前的省份(直辖市)分别是:湖南、江苏、广东、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浙江、辽宁、北京、四川、黑龙江。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1篇

**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奋进、**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敬、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公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员工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员工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员工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员工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员工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公司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公司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员工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员工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学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员工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

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员工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员工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2篇

**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奋进、**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来,我校积极响应 “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使得“唱读讲传”活动在全校师生中逐步掀起**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1、将经典诵读编入学校发展规划

学期初,霍校长就和老师们确立了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学校使命来抓,这样成就了石桥小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使我校办学内涵得到不断充实。自20xx年以来,我校开展的诵读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先后**师生一起学习了以《弟子规》和古诗文为**的经典。在诵读的基础,我们开展了体会和践行经典篇章的精髓系列活动,如诵读《弟子规》后我们开展了学生德行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说“孝”事、唱“孝”歌、做“孝”行等等。

为了能将石桥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把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列入到学校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中,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继续通过倡导经典诵读,践行经典精神要义,来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重视,带头参与

我校之所以有浓厚的诵读经典氛围,一方面来源于经典篇章的魅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校**对诵读经典的重视。他们不但自己诵读经典,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相关学习活动,更在自己家里推广经典诵读活动,带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唐宋诗词》等经典篇章。正是有了**的带头参与,学校诵读经典的氛围也更趋浓厚。

3、注重师资培训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师生诵读经典的效果,我们先后选送多位骨干老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经典诵读培训活动。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3篇

据省县文明办的通知精神和教体局的安排要求,在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安排以“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系列活动,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当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当代学生接受了各种文化的洗礼。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所以,过洋节成了青年人的新时尚,民族传统的节日反而慢慢地被当代青年淡化了,民族文化受到了冷落,针对这一偏颇的现象,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将传统节日改为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接受传统教育,从而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在今年端午节到来前夕的国旗下讲话上,专题安排,宣讲端午节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习俗、古人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而产生浓浓的民族情怀。

二、组织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书画展

各班级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班会、黑板报,主题班会以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为素材,进行知识竞赛、传统节日与外来节日主题辩论赛、诗歌朗诵等形式,学生以主题黑板报来介绍各地风俗习惯、学生节日心得体会、绘画等形式,通过书画展,既展示了我校的艺体特色教育成果,又给学生创造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

三、网上签名寄语,弘扬雷锋精神

为了使雷锋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众兴中学积极响应县文明办要求,政教处召开七、八年级班主任会议,具体组织安排“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登录中国文明网“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进入网上签名寄语系统。同学们纷纷在签名区填写个人信息,在寄语区输入了自己的寄语。

总之,各项活动生动活泼,将纪念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变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4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 创设情境 诵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写诗难,读诗亦难,诗歌教学尤其难!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在当前诗歌教学中,不少课堂教学思路依然机械陈旧,文本解读粗浅鄙陋,诵读不足,分析有余,学生与诗歌渐行渐远,因此寻求诗歌教学的策略颇有必要。

一、创设情境,激活想象

诗词的特点是短而精,在有限的篇幅里包蕴了深广丰富的内容,而其语言却往往是精微幽渺的,尽管这为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欣赏空间,但对于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与此相关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和把握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意蕴。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感性认知世界的桥梁。

在新课标背景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诗词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二、涵咏诵读,意到情浓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也知对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义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只要抓住了诗歌的特点,上课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对于语言指导诵读,才能够走进诗歌的内核,感受诗歌的魅力。诗中或轻快或沉滞,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韵律变化,反映着诗人情绪的起伏波动。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更好的品味诗歌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使学生通过诵读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歌的意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放到课堂的第一位,所有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多诵读,多体验、多感动。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成就自己。最后达到理解诗歌主旨,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意境,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这一最终目的。

诗歌的涵泳诵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也就是“三读”。一是“粗读”:自由阅读全诗,达到整体感知,了解文本的目的。二是“研读”:带着问题,局部诵读,以读来带动赏析。三是“美读”:带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味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所营造的意境,达到“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境界。

三、发挥主体,互动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要更新教育观念,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发挥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诗词是实践的一个好方法。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诗词预习之用,要求将诗词制成朗读录音,课前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诗词的感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用录音训练朗读的方法,可以达到的效果有:①熟悉诗词;②引起对诗词的兴趣;③进入诗词的意境并加深理解;④产生疑问,引起思考;⑤养成认真读书、勤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⑥培养了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环节,自己检查学习质量,自己品尝学习成果,自己决定成功标准的自理自制能力。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状态发展,逐渐抵达理想。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高潮迭起,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而青年学生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感悟人生的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可以使他们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思考时代,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并有高尚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国风.清华学者论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5篇

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一小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年级一班提出:与书为友,书中成长,读出味,读出书香。

我们有37名成员,12名一班的,12名七班的,6名二班的,7名3班的。本学期,我们已经背诵20首古诗,同时还为部分古诗配画。

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诱人的曲调,使人遐想,让人感叹,给人振奋,催人奋进。活动中那反复诵读,情景展观,意境体会,师生交流,呈现给学生是五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让学生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和思想境界提升。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内化、深化现象,(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一些。古诗文诵读的益处还表现在孩子识字量增加得快,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中年级表现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学生诵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有的孩子边玩边背,路上背、吃饭、睡前也背,无形中在训练他们的记忆和专注力。记忆力、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终身发展才能保证。从这一点来看,诵读古诗文,恰好体现了我校的育人宗旨,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积蓄力量。通过跟踪了解,我校毕业生在中学普遍表现出综合素质好,发展后劲足的特点。

总之,古诗文诵读是为学生注入**文化源头活水,是为学生生命补充元气。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地上开出花、结出果。让我们的活动课越办越好!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3篇(扩展4)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6篇

[关键词] 诗歌教学 主体意识 舞台

古代诗歌在当时都是可以唱的,极讲究押韵与平仄,具有流动的音乐美。不朗读,不好好朗读,就不能感受其中的音韵美、节奏美,诗味也就大大减淡了,读古诗的审美愉悦感也大为降低。因此反复认真朗读,读出韵味,这是进入古诗优美意境、感受诗韵之美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推进古诗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教师范读,激趣引路

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朗诵本领,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摹仿的对象,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才能激起学生摹仿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文质兼美、情感与节奏兼备的好诗,给学生范读,一定要认真准备,务必读好,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教师范读的同时,还要趁热打铁,结合具体诗作,给学生讲解一些朗读的方法,如合理的停顿、抑扬、语气、语调、重音、情感的灌注等,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先去反复读好一首诗。

二、组织诗歌朗诵比赛

比赛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机会,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在班内开展诗歌朗读比赛,是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手段,也符合在活动中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朗诵篇目

并非所有诗歌都适合作朗诵比赛的篇目,所以在选择上要下一番功夫。选择标准是这样的:①蕴含浓郁情感。②有强烈节奏和音韵之美。③有一定的长度。(篇幅太短,不利于全面展示出学生的朗诵水平。)④有故事性且感人至深者。

在选择范围上,可以在课内与课外兼顾的前提下突出课外,多选些课外名篇,这是一次学习内容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面,开阔眼界,提高欣赏水平。

2.划定小组初赛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指定或选举各组组长,由小组组长选择评委,定出标准,定出时间,各自在组内先开展比赛,组员全部参赛,最后评委根据评选标准,选出优胜者。

3.进行决赛

各小组优胜者代表各组参加决赛。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选手的朗诵过程录像,刻成光盘,送给参赛选手,带回观摩、提高或给父母看。同时留存几份给下一级的学生观摩、学习。比赛结束后,评出等次颁发奖项,分个人奖和团体奖。

课堂变成了赛场,实践过程中发现比赛异常激烈,每个参赛选手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唯恐落后于他人。最后的颁奖更是对优秀学生的最好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我,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会有更为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更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古诗诵读就能不断被推向深入,甚至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爱好。

三、开辟“荐诗台”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7篇

朗读诗歌可以促进学生动口,而且诗歌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人文精神。由此通过古诗词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现在,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教学中,笔者对朗读和背诵尝试作如下指导。

朗读指导

歌诵读又叫吟哦,吟哦好了能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反观现在的学生读诗少有感情变化,少有感情介入,这与老师没有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注意这些方面:

首先,读出诗歌的节奏

要读出节奏感,首先要懂得划分层次。划分层次一般按照内容来划,现代诗歌层次没有固定模式,律诗和绝句则有相对固定的读法。正常情况下,五言诗一般是三顿,有二一二的,有二二一的,第一顿时间较长。七言诗有二二二一的,有二二一二的,一般是四顿,第二顿时间较长。具体到每一首怎样停顿要看诗歌的内容,也就是说划分节拍必须要照顾词义的完整,读出自然节奏,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整齐划一而割裂了诗句的意思。

读出节奏还要注意读音的轻重,要分清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根据速度的变化和结构特点灵活处理。慢读时,音顿比较明显,快读时,音节之间衔接比较紧凑,音顿不明显。结构关系密切的,也要读得连贯些。

读诗歌要注意断句,不能读破,该连在一起读的要连在一起读。另外,还有注意停顿的长短,在需要长停顿的地方不做短停顿,在该短停顿的地方不做长停顿。还要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这样才能使诵读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总之,读出诗歌的节奏主要是注意诗歌的停顿、轻重和缓急。

其次,读出诗歌的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作为诗人感情的结晶,诗歌都是在诗人感情的海里浸泡过的,因此,我们读诗时不能不饱含感情。

就中国古典诗歌来说,不同内容的诗歌表达的感情不同。古典诗歌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民生,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不同类型的诗歌要用不同的感情来读,朗诵前,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要读出诗歌的感情,必须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将进酒》,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起,“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还”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需重读,“悲白发”极言人生易老,叹意浓,“悲”字应该重读。以后节奏逐渐加快。“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歌”“倾耳听”上,“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尽显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诗歌讲究音律和谐,读的时候声情并茂才能读出诗歌里面蕴含的深情厚意,想读得声情并茂必须深入理解诗歌,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同身受,把自己融入诗歌。

第三,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并不意味着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朗读方式。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8篇

本学期我担任国学经典诵读社团课的指导老师,一学期以来,我认真扎实的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评选一次 国学小标兵。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国学经典是**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的****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注重国学教育,塑造校园文化,让国学时刻围绕在我们耳边;将国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为保证同学们真正理解国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进课堂活动。每周一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专门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在国学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传统经典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文化根本的生动载体,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而传统经典诵读更是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由于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品位,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

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如诵读《老子》、《大学》、《论语》等经典,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陶冶,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传统的美德,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中,慎选诵读经典的内容。读书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而是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经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1、长文化整为零,步步为营,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如背诵《弟子规》时,开始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几句,一学期里完成,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天复习几句,要求连起来背,最后背诵整篇《弟子规》。这样,一本《弟子规》就可以在一学期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诗歌按图索意,读图背文,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既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

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如,当教师提醒大家看书要有思考时,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来为教师总结。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教学生诵读经典的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从而提高诵读效率。

1、方法趣味化。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经典诗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说写能力不断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学期以来,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时间转瞬即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立足于学生的未来,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法,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塑造学生道德心灵,开慧益智,还要继承和宏扬传统文化。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39篇

**古诗文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资源。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优雅人格,创建人本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明天奠基。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现就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情况总结如下:

一、春风又绿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走进学校的的大门,漫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国学经典、一行行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警句遍布校园;各班墙报也都开辟了相关专栏,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走到哪里都有经可读,有诗可诵”。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学生树立的是信念,陶冶的是情操,铸造的是品格,升华的是心灵。

二、千树万树诗花开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为弘扬**民族灿烂文化、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同学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比赛现场小选手们通过诵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并结合舞蹈、音乐、美术等形式分别对《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诗经》、《论语》、《唐诗》等国学经典进行了激烈的比赛。小选手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为了让少年儿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接受*传统美德潜移

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倡导读书明理、扬荣抑辱,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文明氛围,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强亲子情趣和构建**家庭,我校又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亲子诵读比赛。参加比赛的家长有风华正茂的爸爸妈妈,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精神饱满的站在台上或低吟或引亢高歌,每个家庭的表演风格都引来了阵阵喝彩,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是一部“经典”。比赛的过程中,每个家长与孩子都体验到一份浓浓的亲情,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幸福。家长、孩子、老师都被那一篇篇美文感染着,被一个个幸福、**、有着书香气息的家庭感染着。许多家长赞叹道:**来,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加强阅读到诵读经典,可以说正一步一步朝着“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向走去,而这次亲子“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为“书香校园”的创建添**浓浓的一笔。

三、红花绿叶相得益与生同读一起成长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有了广博的文化,才能有深厚的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教学中才能有灵气。我们也大力提倡全体教师读国学经典,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孩子们看到老师精彩的表演学习国学的热情更高了。五、百尺竿头须进步活动的深化与延续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风的改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然,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1、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国学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探索学科课程如何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进一步拓展延伸经典国学教育,让学生从“走进古诗文”继而“走进经典文化”。要努力将古诗文诵读工程发展为诵读经典文化的过程,尝试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的精神食粮,即:早晨诵读三字经,让孩子在琅琅的读书中与“文明”结伴;中午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每日与圣贤相约;晚上诵读文学经典,让孩子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潮平*阔,风正一帆悬”,在诵读**经典之路上,我校师生必将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学校进一步创建人本文化氛围,为学生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基!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0篇

**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一年来,我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我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唱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首诗的,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博士。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2篇

我校校自从开展中秋**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为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教导**负责活动的**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教导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本学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周五红领巾广播时间由大队辅导员协调安排一~二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时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1——3年级所有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血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期末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融合比赛,所有学生全员参加,专门**评委现场打分,同级比较选出了优胜班级现场颁奖。其他班级均按要求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

4、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合。

除了区教育局发的诵读内容以外,我校还将校园文化的重点放在古诗文著作方面,学校**给各班选了一些古诗词进行背诵,让学生抄记在专门发放的笔记本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校还要求各班根据古诗文的意境加上适当的动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本期共**教研组长对所有班级进行了三次抽查,严格按照各级的诵读要求进行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各班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

5、措施方法到位。

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高雅的情操。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字串7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学习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比于枯燥的学习,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会使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初中阶段是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初中语文课程中,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语文教育中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语文课堂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习传统文化,体会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策略

(一)汉语传承在诗词

教师还可以根据我国的传统节日教授古诗词。古人对传统节日非常重视,并且在节日期间,他们会作诗留念。对于九九重阳节,古人有相应的诗文记载,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当今人们在节日期间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除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也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阅读教学紧密联系传统文化生活

阅读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熟悉,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内外读物,增加阅读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用板报的形式在“学生园地”规划一块,作为语文小知识的天地,让学生轮流布置,每隔三天换一次,要求不能重复。这样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么为了不重复,学生会关注每一期的内容,这无形中让学生增加了知识量。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阅读来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礼节和古代圣人的思想境界。比如:在《两小儿辩日》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然后组织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在学生讲出这个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联系孔子的回答,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解。让学生要有平和的心理,与先哲靠近。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4篇

【关键词】理念 教学 兴趣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的古诗教学《畅游诗乐园》也由高潮渐至尾声,正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觉心潮腾涌,豁然开朗。彼时,似有万语千言在翻江倒海。我强压内心之喜悦,收拾心情,重理思绪,细品自己精心编织的这道语文风景,感想良多。语文教学的路上,我曾经蒙昧、迷茫和苦闷过,也在不懈地追求。在《畅游诗乐园》教学结束后,不能说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已经澄明,语文教学实践已经纯熟,但还是自信于语文教学的路上曾经的蒙昧、迷茫和苦闷,已经大大地减轻了,并且有如许文字行诸笔端:

一、理念是支撑

理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无论是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还是多么完美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因此,我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时刻叮嘱自己:“要做什么,要体现什么?”“畅游诗乐园”的教学也不例外。

2.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大凡比赛之类的活动,人们都不希望见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人们渴望公开、公平和公正。只要公开、公平和公正了,即便不能成功,成仁也是收获。在教育领域,作为以神圣标榜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我们的一视同仁,我们的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会成为他们日后效仿的榜样,也是他们在比赛前后希望可以见到的缕缕阳光。

在开展教学的前后,我力求做到透明化,不带任何感彩地组织比赛。学初我安排了十个语文学习小组(这十个小组的知识水平旗鼓相当,当时安排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设计了十组题目,比赛前由小组长抽签决定出本组在第一个淘汰赛的环节必须回答的问题,每组成员有五人(除最后一组四人外),按要求每个人需答一题,回答不了的,小组成员可以代答,但分值减半,如仍答不了,其他组也可抢答,但要在听到指令后方可,分值仍减半。在教学中,所有得分均当场公布,对个人回答时间、抢答的时间均严格要求。

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我仍按要求严格对待每组学生,所以呈现出课堂的精彩纷呈 、高潮迭起,学生在乐中学。

3.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表述结束了人们对语文性质定位的争论,解决了关于语文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呢?

首先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古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古人的精妙语言(多背几句诗词),更应该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的同时,体验古诗词的意境,陶冶人格、情操,修身养性。

二、兴趣乃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是人们的夸夸其谈,而是对生活、学习经验的最好的总结。没有兴趣,何来学习、工作的动力、激情?中外古今的很多名人,不是样样都出色,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考究之,无非是在这方面有更强烈的爱好、兴趣,所以才会矢志不渝地努力学习、研究,最后取得成功。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抓住“兴趣”,就是抓住了根本,找到了良方。古诗词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节奏,人人爱读之。于是,我选择了以古诗教学作为突破口。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5篇

诵读经典是一种科学、经济的文化传承方式,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中小学生诵读经典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倡导和推动。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国教育界,小学开展诵读研究和实践的多,中学则相对较少。20xx年,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学校**首先做出开展经典诵读、并以经典诵读带动**校园建设这一文化立校的重大构想,并召集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调研和商讨。会后,决定有步骤、分阶段开展这一活动,先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再逐步推广到全校八、九年级。

其次,学校**为我们实施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活动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我校广播室是开展以诵读为校本特色课程的主阵地,每周一下午班会课为经典诵读活动的专属时间。为了进一步体现校本特色,学校**还**部分骨干教师选编了两册校本教材,一本是《论语(节选)》,一本是《先秦典籍(节选)》。可以说,经典诵读特色课程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再次,校级**率先垂范,自主学习**经典著作,并能借助教研会、教职工大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感受与大家分享,这无形中就给广大教职工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经典的典型和传承文化的楷模。不仅如此,四中****还让传统文化发挥“吸铁石”的作用,将四中教职工的智慧和干劲拧成一股绳,不仅奠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立校、特色育人活动的开展。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6篇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_县以端午节这一传统佳节为契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把握时代脉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一是诵吟经典,弘扬美德。各所学校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借由传统经典抒发节日情感。团县委组织共青团员开展传讲历史名人故事活动,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地文化内涵。各单位通过单位门户网站积极介绍端午节的有关内容。__县通过经典诵读等活动的开展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志愿下乡,帮扶困难。针对辖区内留守人员年龄层大、文化水平较低,易上当受骗的情况,6月17日上午,上涌派出所与镇老年人协会配合,开展了一场防诈骗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向老人分发了各式各样的防诈骗宣传单,图文并茂地为老人们介绍目前几种比较常见的诈骗方式,并教老人们如何自我保护、防止上当受骗。各乡镇政府组织干部职工利用端午节期间走访慰问了本乡镇的孤寡留守老人,同他们交心座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送去了生活日用品。

三是多彩活动,丰富内涵。4月12日,__老年大学举办“庆端午”游园活动,活动共设投篮、扔飞镖、门球、套圈等4个项目,使老年人欢聚一堂共庆端午,充分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氛围。浐溪两岸的国宝、盖德、龙浔、浔中、龙门滩等乡镇,编印18000多份材料,在浐溪两岸村落宣传保护浐溪母亲河活动。各乡镇也积极组织开展节庆活动,通过活动聚焦参与,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7篇

书香润心灵,经典永流传。经典诵读已成为xx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校**重视、语文老师用心实施、学生静心参与,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各班利用每周四的社团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语文老师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学校**的春游活动中,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诵读描写春天的诗词,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四、将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在清晨的校园广播中,播放儿童喜欢的古诗新唱;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节目中,有经典诗文的诵读录音;在艺术节的文艺汇报演出中,有经典的课本剧表演、诗词诵读......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等。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他们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书香润心灵,经典永流传。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正被经典浸润,相信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3篇(扩展6)

——清明节古诗文诵读优选【10】篇

赏吟诗活动总结 第48篇

1 尝试描述,把心放平

新课未上前,我往往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尝试上课前描述。此时,诗是山,词是水。未进“山”,未入“水”,诗词就是一幅山水画。看山看水,把心放平,看个全貌就行,不必苛求理解“画境”。

在尝试描述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文通句顺,就可能会调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描述,描述的过程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初步解读诗歌的过程,描述完成了,诗歌的教学差不多就完成一半了。当然,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能力达到完全理解的境地,老师也要平心,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比如《雨霖铃》的课前描述,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景物渲染离别时的氛围?(2)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表达离别后的感受?(3)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中写出了“离人”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形象。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描述,也有助于对词意的理解。

2 尽情吟诵,把心放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之后,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吟诵诗歌。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吟诵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深入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和背诵,它是美读,要建立在对诗歌相关文学常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诵读之前老师要介绍诗词的顿挫、押韵和声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人创作风格,所处的创作阶段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诗人,设想自己面对同样的处境来吟诵诗歌。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一定能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来具体阐释。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的停顿节奏以四、三为主,又可细分为二、二、二、一。这样的节奏,在吟诵时,凡是停顿处都不得与下一字连续。这种停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略作停顿,一种是加以拖长。七言诗的第二字和第四字,都是在诵读时应该略作或拖长停顿的地方。即使第二字和第三字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理解,读的时候,还是要分开。至于第六字,则视情况而定,或者停顿或者与下一字连续。而七言诗的第一、三、五字则必须与下一字连续读。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加上自己的理解给这首诗划出节奏,从而读出顿挫之感。

在押韵方面,七言律诗一般是偶句押韵,有时首句也押韵,多押平声韵。平声字一般都宜拖长音调来吟诵。律诗的中间两联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读出上下两联开合相应的口吻。停顿的顿挫与押韵的抑扬结合在一起,诵读就有了抑扬唱叹之感了。

做了充足的铺垫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一般在自由吟诵三到五遍后,学生就跃跃欲试,有了当众朗诵的欲望,这时候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表现。对于学生的朗诵,只要他们没有常识性错误,老师不做错误与否的评价,应该多点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才敢于表现。另外,叶嘉莹教授说过“吟诵是用声音对诗歌所做的一种诠释。”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对诗歌所做的诠释不同,在吟诵时候的处理就不同。如果非要用一种调调将其固定,势必会限制扼杀个人的体验。学生们在朗诵《登高》时,有人在第六字后停顿的长,有的停顿的短,有的就和下一个字连在一起读,我在评价时就没有指出优劣,只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停顿带来的不同感受。

学生尽情诵读之后或者之前,老师的示范朗读也很重要。吟诵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聆听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同时老师恣肆的朗诵也给学生做了榜样,能让学生抛开羞涩大胆表现。

诵读通透之后,学生基本上就能穿越时空去理解诗人的情感了,而且诗人的情感,以及触发诗人感动之物也会触动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在谈诵读体会时,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游长江时所见所感,以及自己想要描述眼前景苦于不能很好的表达,今见“不尽长江滚滚来”才豁然开朗的感受;有的学生甚至谈到诗人用“木叶”所带来的萧瑟之感,竟然和《说“木叶”》里的论述有相似之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分量。同样,学生对诗歌的联想和启发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谈到的内容不流于谬论妄说,我在教学中都加以肯定,我以为这样能使学生思维自由,能让他们富于创造。

在诵读中,学生不仅能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也能悟出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说通过诵读学生已经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和“悱”的阶段,老师这时候再“启发”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外迁移,让心飞翔

诗词从它产生之时起,就与诵读相伴。古人作诗常说“吟诗”、“咏诗”,这是因为古人作诗是吟咏出来的。杜甫,李白都是吟诗的高手,常和朋友相聚以吟诗为乐。因此,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实在应该将诵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而不是“为读而读”,有口无心的读。在诗词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给学生讲解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我认为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很可能会出现老师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学生却一知半解,兴味索然的尴尬的教学情景。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