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1篇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在洗手间、餐厅还是美术室,看见有人用完水,水龙头忘了关,就把水龙头拧紧。大白天看见电灯开着,就随手关了。教师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教育幼儿要节约水电。小朋友看着记在了心里,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游戏辅助教学,引导幼儿把认识转为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在游戏中幼儿更容易培养环保意识,在说说、做做、玩玩中渗透环保教育并掌握环保知识事半功倍,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小吃店”“小卖部”“娃娃家”等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平时,教师也巧妙运用一些教育游戏,来渗透环保教育行为的培养。例如在体育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活动室里互相追逐,模仿捉虫。使幼儿从小就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吃害虫,保庄稼,大家不能捕杀青蛙,要爱护它们。同样,在音乐游戏“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还养成了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好习惯。

三、环境创设与陶冶,隐性资源教育显实效

良好校园环境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要创设一个环境优美、诗情画意的环境,让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在草地上,树立可爱的动物形象的环保宣言:青青小草,轻轻踏。还有一些环保的小知识,如节水日、环境日的介绍等等。无声的环境,无声的教育,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了,他们知道自己就是环境的主人。要重视幼儿活动室的创设,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与幼儿一起动手装饰漂亮的主题墙饰,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唤起幼儿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户外环境也是有效的教育资源,要利用户外环境资源开展教育,组织幼儿拾落叶、整理图书、玩具等。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通过实践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路?为什么要用好听的声音唱歌?为什么静静地看书?幼儿明白了道理,慢慢做起来就会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认真,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就水到渠成了。可以在教室里的自然角让幼儿通过种植、饲养来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通过小小窗口这些举动,亲力亲为,提高了幼儿环保意识,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爱护动植物就是在爱护人类自己。平时,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再如:午餐后带着幼儿到种植园地散步观察,有些幼儿会因为好奇把小青菜。借此时机,就利用这个活教材,教导幼儿小青菜离开了土壤妈妈就活不成了,幼儿就懂得了这个道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培养幼儿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的好习惯的重要时机,通过亲身示范,让幼儿知道我们不能拔地上种植的花、草等植物。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建立最初步的保护环境意识。不要把教育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帮助幼儿把这种学习兴趣升华为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比如让幼儿收集废旧物品,用塑料罐制作小花盆,让幼儿每人种一盆,早晚每天给植物浇水,还要让植物接受阳光普照。别看这很容易,要坚持下去可就不容易了。幼儿每天都会坚持观察,一旦观察到什么新的现象,都会很兴奋。仿佛有着十万个为什么,一定要问个究竟。慢慢地,幼儿之间展开了比赛,比比谁最爱护植物,所以植物长得最好。

四、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凸显教育实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首先,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如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践踏草坪、采摘花朵,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其次,为使家园环境与幼儿园教育达到一致,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家园宣传栏、家长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发环境保护资料。可以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组织幼儿和家长植树种草,到公园踏青游玩,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一起参与保护大自然。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自然环境一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幼儿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要从小抓起。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决定着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人类是否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是否有光明的未来,取决于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份意识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五、结语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2篇

二、活动目标:

1、从小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知道了小树、花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能够愉快的参加活动,积极与父母共同劳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习与他人合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倡议绿色,做好宣传社会。

三、活动准备:

1、 活动宣传。

2、准备树苗(幼儿园准备,新生树苗)

3、植树所需的工具(家长自备)

4、准备摄影设备,拍摄下植树的过程。

5、认养树牌印制、家长签名条幅。

6、班牌、教师统一服装。

7、种植亲子树的家长自带一个小水桶。

8、准备签字笔,一班两支。

8、宣传条幅

(1)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植物园悬挂)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植物园悬挂)

(3)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幼儿园悬挂)

(4)xx幼儿园第三届“xx林”种植亲子树活动(活动地点:xx市植物园 活动时间3月12日9:00)(植物园门口、幼儿园悬挂)

四、活动过程:

1、从我做起: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每一片绿叶,每一棵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树枝,不踏草地,不到花坛上玩耍。

2、绿化家园: 教职工、家长在家要开展植树、种花活动,选择一些适合在家里种植的花木,种在阳台或房间里,使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绿色家园。

3、家长与幼儿3月12日上午8点30分在植物园门口集合。9:00由班主任带队到达本班活动区进行主题活动。

4、10:00各班参加种植亲子树的家长幼儿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到xx林集合。

第一组:新生组

(1)组织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种下“亲子树”、浇水。

(2)为小树挂上认养牌。

(3)签名仪式(在条幅“xx幼儿园第三届“xx林”种植亲子树活动“上签名)

(4)班级在条幅下合影留念。

第二组:老生组

(1)组织老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20xx年认养的亲子树松土、浇水。

(2)为小树更换认养牌。

(3)签名仪式

(4)班级合影留念

5、活动结束,家长将幼儿送回幼儿园。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上交20xx年第三届“种植亲子树”植树节活动教案、“种植亲子树”活动总结

2、班级两位老师上交植树节活动反思

3、家长活动调查问卷

4、第三届“种植亲子树”活动家长感悟(每班最少10份,统一纸张,可打印可手写)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3篇

一大早,我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带着各自分配的任务踏上了参观的旅途。今天共参观了五处幼儿园,分别是:陈户中心园、城区幼儿园、店子中心园、兴福实验园、兴福社区幼儿园。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看、问、查阅档案等形式去参观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通过看,我们了解了每所幼儿园的特色,如:兴福中心园环境创设丰富多彩:老师们充分利用了空间,教学楼内的走廊和各班级的环境创设真是各有千秋,他们的墙壁上全部装上了用木板制作的围墙,这样便于粘贴孩子的作品,也便于更换,老师布置的作品几乎没有,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全是孩子的作品,真正让孩子成为了环境的主人。各个活动室所有的摆设都是那么适合孩子,从各个角度考虑,为孩子设置的环境非常全面,有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值日生,有培养孩子爱心的动、植物角,植物角特别丰富,有各种花卉、孩子种植的农作物和大蒜等,孩子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到本子上。通过让幼儿种植、观察、管理等培养了幼儿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问,我们了解了好多教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如:城区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缝制的特色玩具:沙包、鱼类、水果等,如果不问,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玩具的玩法,原来他们都是用扣子连接起来的,如:沙包可以一个一个的玩,还可以把几个沙包用扣子连接在一起,做成毛毛虫、长龙等玩具,鱼类身上的鱼鳞可以用扣子扣到鱼身上,一块块苹果用扣子组成一个完整的苹果。这些一物多玩的玩具适合小班的孩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丰富了想象力。再如:老师们制作的多功能棋盘,即在硬纸板上画上线,中班可写上从1——10的数字,大班可延伸到从1——20的数字,孩子通过下棋,不仅开发了智力,还使孩子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以上游戏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4篇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农村中,可应用于儿童教育的乡土材料比较多,要开展好乡土材料的收集工作。要积极鼓励和提倡幼儿教师参与到乡土材料收集过程中,教师是后期乡土材料的直接利用者,所以,教师从事乡土材料的收集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提高了收集效率。教师收集材料之后,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和研讨,有利于拓宽教师收集材料的思路和眼界,对乡土材料的收集范围和收集途径进行明确,为后期对乡土材料的整理利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父母及幼儿参与到乡土材料收集过程中去。对于儿童来说,让其参与收集活动能够提高其参与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其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乡土材料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动物资源。各种动物资源很多,有家养的也有野生的。对这些动物生长特性、生活习性、构造特征等方面的观察、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通过对小猫习性的观察,幼儿会发现,猫的性格是温顺的,白天睡觉,晚上出去活动,而且猫的眼睛随着光线的强弱会调节瞳孔的大小,减少或增大进光量,从而可以在夜间活动。第二,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植物的种类有很多,其颜色、形态特征、特征、功能、性质、用途各有千秋,通过引导幼儿对植物材料的观察、制作和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儿童对植物的知识,增加生活经验,培养幼儿能力。比如,可在幼儿园开辟一个菜园,让幼儿体会种植、收获的辛勤和喜悦,培养节约、劳动等习惯。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

乡土材料的投放目的,是为了让其发挥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功能。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充分做好乡土材料的投放工作。幼儿兴趣点易发生转移,在乡土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多用性和探究性。首先,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点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小班的幼儿动手制作能力差,主要就是认知,可以利用各色各样的材料满足其对未知世界探索的需求。而大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带领幼儿一起从事智力拼图、比较分类等活动。其次,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然而,乡土材料的种类总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丰富同种材料不同玩法来激起幼儿的兴趣。比如,山区多竹子,可以在巧手区用竹子进行编织,也可以在数学区中进行竹子高矮排列游戏,还可以在益智区开展竹棒拼画游戏,等等。

四、乡土材料在不同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1)乡土材料在科学区的应用。科学区承担的是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否正确利用乡土材料,对幼儿科学能力的形成非常关键。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进行种植活动,通过把植物种到水中、沙中、土中,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不同生长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把植物放到阳光下和阴暗处,进行植物生长态势的对比,让幼儿明白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通过把种子放到干燥和湿润的土壤里,进行种子状况的对比,让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植物和土壤、环境、气候、水、阳光的关系,让其获得对生活的一定认知。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对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的观察,让幼儿懂得蝌蚪发育过程的独特性。

(2)乡土材料在美工区的应用。农村的四季材料各有不同,因此,乡土材料在美工区的应用要结合农村的季节进行。比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各种作物制作成装饰画、挂件、首饰等。冬天万物萧条,到处一派肃杀景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把收集到的枯草、树叶和树枝,编织成一个个可爱的鸟巢,让幼儿想象鸟儿温暖地住在里面的感觉,培养幼儿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美工区在增进幼儿对自然的了解、陶冶其艺术情操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5篇

一、创设种植环境,激发探索兴趣

如果说“美”能吸引幼儿走进种植园,那么“探究”能维持幼儿的兴趣。我们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化的自然角和班级化的种植园地,在自然角中放着有白胡须的洋葱、一碰就会收起来的含羞草等,每天幼儿都是第一时间来到自然角观察这些有趣的植物。种植园里提供长着“猫耳朵”的蚕豆、向着阳光转动的向日葵等,幼儿会拿着放大镜在种植园里认认真真的寻找圆形“猫耳朵”,看谁在第一时间能找到,找到了放在头顶做蜗牛的触角;放在鼻子上做大象的长鼻子;还有的套在指头上做指甲等,幼儿拿着采来的“猫耳朵”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还有的幼儿每天会早一点来园观察向日葵的行动,他们还在观察向日葵圆盘里种子的排列规律等,激发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还开设了充满探索欲望的农具屋。里面有很多种植工具,当幼儿来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拿着锄头在种植园捶捶、敲敲等;还有的拿着洒水壶来到种植园给农作物浇起水来等。这些小环境的开设增强了种植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对种植的探索兴趣。

二、重视种植过程,培养探索能力。

种植过程能让幼儿在“做中学”中习得一些种植的技巧,在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做一做中激发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等,更培养了幼儿的探索能力。我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1.观察,推动幼儿的探索

植物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所以这个过程就蕴涵许多可以让幼儿探索的机会。如:种植园中的青菜,同一时间种下去的种子为什么呈现出来的形态颜色会不同?有的青菜长的比较大,有的青菜长的比较小?有的叶子已经变黄了,大多数青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带着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疑惑,幼儿们翻看着记录观察本的真实写照,幼儿来到种植园寻找答案的源头,经过一次次的观察和讨论,幼儿发现原因在于有的青菜长的大,长的好是因为能长期接受阳光的洗礼。在观察和比较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了幼儿的探索能力。

2.尝试,促进幼儿的探索

探索式科学教育教学理论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自然角中,根据植物的生长不同阶段及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我先制作了记录插卡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在看看、比比、插插中感知植物生长的奥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这些标记,于是开始自己种植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方式打开了探索之门。如:在观察“叶子的秘密”的活动中,每次树叶从树上掉落下来都是正面朝上,反面朝下,针对这一问题,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把标本和新鲜树叶从同一高度做了几次实验,发现和水分有关,同时,叶脉在反面有一定的重量。在猜想和实践的借助下,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三、根据种植活动,学习探索方式

1.开展小实验,学会基本的探索方法 即让孩子们就如何解决问题设计不同的方法,用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比如,怎样才能知道大蒜靠什么长大呢?丁丁用实物如米粒、水等进行记录,洋洋用统计的记录方法,他用数字和图画统计出,第一次,给大蒜浇了豆渣,第二次,给大蒜浇了汤,等等,幼儿将自己想出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再作比较。还组织幼儿自己去种植,在种植中让幼儿比较发现同样的植物种子种在不同的环境(泥土、水、沙子)中,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从中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结果。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仅自主探索了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手段,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通过对比性种植,让自主性探索更具有挑战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如:在“绿豆宝宝”的活动中,让幼儿对同一种种子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把绿豆分别放在水、泥土等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在没有任何辅助条件的情况下哪边发芽早,对比发现在水中的绿豆宝宝要比泥土中的发芽早。在此基础上分别再加入阳光、肥料的补充下观察哪边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从而激起幼儿更深的探究热情,学会了在对比中看结果。

四、立足种植课程挖掘探索潜能

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潜能,在种植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如:在面对山芋的死亡,幼儿给出了很多造成死亡原因的想法,用“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听好吗?”等或在我提示性的语言下,给幼儿思想,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幼儿自主探究能力迸发灿烂的火花。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6篇

一、营造科学教育环境氛围

科学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1、营造幼儿喜爱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

我们幼儿园环境首先以户外绿化环境为背景: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各种花卉、树木成行,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其次是开辟各种科学教育的观察活动场所,如 “种植园”“饲养角”“动物标本室” “科学探索室”等让幼儿徜徉于丰富的科学景观中。

2、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环境氛围

幼儿科学活动的本质是科学探究。因此,我们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例如在种植区内,我们让幼儿边学习种植、管理,边观察比较不同种类蔬菜、瓜豆的生长过程的差异,以充分发挥种植园地的科学教育价值。

二、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认知的又一特点是活动性。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自主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形成科学经验。

1、晨间活动或户外游戏活动环节的自由观察探索

我园晨间活动让幼儿既接触室内包括科学角、自然角在内的各活动角,又接触户外包括动植物饲养与种植园地。户外游戏活动更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进行探索。例如有的幼儿寻找蜗牛、有的捕捉西瓜虫……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和内容动手操作,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爱科学的情趣油然而生。

2、集体教育活动环节的科学主题活动

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整合科学、艺术、语言等活动,开展以游戏为主,观察、操作、表述等多种形式的科学主题活动,多角度地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发展。例如:秋天,我们和孩子们来到户外开展“小树叶找妈妈”的游戏,还收集不同的落叶布置自然角、主题墙饰,开展“分一分”的数学活动、“树叶贴画”的美术活动等等,不仅让幼儿主动学习了有关树叶的知识经验,同时掌握了观察、比较、分类、表达等科学方法和技能,还培养了幼儿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3、日常生活中的“说发现”活动

我们教师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自由活动等环节,鼓励幼儿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开展“说发现”活动,如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儿发现地上蚂蚁搬家,不一会下雨了。在种植园地里,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等等,幼儿观察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

三、支持幼儿积极表现科学探索的能力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7篇

关键词:田园种植主动学习

科学探究直接经验

幼儿园种植园地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的“种植区”,教师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交往性、探究性的种植环境,投放适宜的种植材料与种植工具,采用小组或个人的活动形式自主地操作、发现、探索植物中秘密的园地。田园种植地是幼儿园所有设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自然角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系统地帮助幼儿观察、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当前有好多幼儿园对田园种植的重视度还不是很高,有些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教师在管理,有些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保育员老师在种植,幼儿参与的都较少。我认为在活动过程中要把幼儿当成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观察者。我园将田园种植作为活动课程来开展,因为它是幼儿亲近自然课程教育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培养幼儿的生活、劳动等技能,以及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良好态度等方面,都可以通过田园种植活动来实施。农村幼儿园有着广博的土地资源,每当瓜果麦苗香时,总会浮现孩子们参与田园种植管理的快乐身影。因此,幼儿田园种植是现代农村幼儿园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那么,田园种植是如何成为幼儿的好老师,发挥其最佳作用的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许多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巧妙利用田园种植,让幼儿亲近自然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纲要>在科学领域明确提出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活动――田园种植,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种植活动来探索生命科学,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我园田园种植的创设,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田园种植的各种植物都自然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孩子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操作,可以直接感知身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享受探索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如通过种植,不仅使幼儿了解到农作物种子、幼苗的生长特征,而且还了解到种植与季节、气候等的关系,学到了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再如通过对园地的管理活动,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发芽、拔节、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同时开展必要的观察记录、探究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快乐地参与种植活动,主动去实践、去探索,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很多的科学常识以及种植的知识和技能。

二、充分挖掘田园种植,给幼儿提供科学探究机会

杜威的进步主义理论倡导的是注重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并尊重自我主动自觉学习的儿童观。他强调儿童活动的作用,强调在活动中首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给儿童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我园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让他们主动探究的田园种植的机会,将园内的种植园地分为十块,每个班级种植管理一块,根据季节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种植当季的植物,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播种浇水,定期去观察、记录、施肥、捉虫、收获。在这些亲身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摸、比较,感知到它们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各种植物叶子形状不同和手感不同等等不同之处,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记得在园地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孩子是新来的,当他看到小麦时,大声叫起来:“哇,这么多韭菜啊。”另一孩子说:“这不是韭菜,这是我们去年种的小麦,韭菜在这儿呢。”别说孩子了,现在就是好多城里的大人也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为了让孩子区分韭菜和小麦,我们在种植的时候有意识地把韭菜和小麦种在相邻的园地里,好让孩子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它们。还有许多相似的植物,我们也把它们种在相邻的园地,让孩子在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中进行认识和分类。收获过后,我们会特意留下很多植物的根、茎、叶、壳、须、皮、籽等,这些材料也是幼儿进行观察探究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素材,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并从中感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三、创设田园种植资源,让孩子获取更多直接经验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如认识四季农作物时,很多教师都没有让孩子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从而使幼儿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而是利用图片等对幼儿进行教学,这不仅使孩子片面、死板地获得知识,同时也使孩子体会不到探究的快乐和劳动的艰辛,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妙。因此,我们把田园种植与科学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优化农村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让孩子获得真实感性的直接经验,如:在进行认识小麦的综合课上,教师会带领幼儿在自己种植的小麦地里现场观察、讲解,并启发幼儿自己描述小麦的特征和生长过程,同时与相邻的韭菜进行比较。大班孩子在田园写生时,不仅可以画麦子、油菜,而且还可以画小朋友在小麦田里、油菜地里捉害虫,为小麦、油菜浇水等。小麦、油菜成熟后,带领孩子拿上工具去收获,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快乐,孩子们别提多高兴啦。最后把炒熟的麦粒分给孩子尝一尝。通过看、讲、尝,使幼儿较系统地掌握小麦的知识,也丰富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蔬菜收获的时节里,有的孩子将挖出的土豆、摘下的豆荚、剥出的豆子送到厨房;当孩子们在午餐时吃到自己种的土豆和蚕豆时,孩子们会欢呼雀跃:“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真好吃呀。”当孩子们找寻各种容器去收获菜籽时,孩子们的表现五花八门,有的孩子两个人合作,一个托杯子,一个用手剥菜籽,剥开的菜籽正好掉在杯子里,有的用手摘菜籽结,有的用剪刀剪菜籽结放在大盒子里,有的用手搓结让菜籽掉进杯子,还有的摘完结再剥。教师们还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让幼儿介入种植园地的管理中,如小班我们要求幼儿能按时给植物适量浇水,中班则要求松松土、施施肥,大班管理要求更高,要移栽、捉虫、收获等,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参与,自然地获得了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同时也体验了田园操作的辛勤与快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自然情景中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更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个广阔的天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8篇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当带领幼儿散步在百花园、百果园的小路上,穿行在植物园中,他们个个变得好奇、好问、好探究。比如,这是什么花?为什么花儿有的大有的小?长长的是什么呀?在幼儿的发问下,我们开始收集相关可供探究活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随着植物生长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花的生长规律,果树的开花到结果过程,蔬菜的播种到生长到采摘,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等等,这些收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科学资源系列。除此之外,每个教室都有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自然资源,这些发芽类植物、观赏类植物、水培植物,也是一种科学资源,这种资源幼儿每天可见,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能力。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科学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科学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因此,用心发现和收集自然环境下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实施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和开展亲自然科学活动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大自然是位神奇的老师,它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它既可以向孩子展示伟大的规律,又可以使孩子的身体休整,让孩子充满灵气。”在大自然,每个幼儿都会通过自己的手、眼、脑,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1.户外探究活动

《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索”,亲近自然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户外活动,在适合的时间到有探究价值的自然资源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活动能激发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培养幼旱乃嘉能力。

春天,蚕豆发芽了,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到蚕豆地,他们个个欣喜若狂,分头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蚕豆小苗,观察蚕豆叶子的形状,猜测着会结出几颗蚕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再一次来到这里,发现蚕豆长高了,又开花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许多秘密:蚕豆花的颜色有些紫有些白,蚕豆的叶子竟然还有卷着长的,像个小喇叭。在与管理爷爷的交谈中,幼儿了解到种植蚕豆的秘诀,如:种蚕豆的时候要保持行距,方便蚕豆吸收营养,蚕豆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要经常给它们浇水。等到蚕豆成熟的时间,孩子们又一次来到蚕豆地,亲手采摘下一颗颗胖嘟嘟的蚕豆宝宝,大家兴奋不已。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疑问:该从哪里剥开蚕豆的壳?很小很小的蚕豆能吃吗?为什么有的壳里有四颗蚕豆有的只有一颗?当城市里的幼儿置身于田间地头中,处处都是新奇的事物,他们的认知冲突不断发生,从而引发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主动观察、探索,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

2.学习观察方法

自然中万事万物瞬息变化,因此在亲自然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怎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需要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

以小班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为例:

(1)准备观察

在观察活动开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对秋天的树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教师应选取最具有观察价值的内容进行观察活动。其次要确定观察树叶的地点――有不同品种的树木,常绿树和落叶树错落生长等等。

(2)实施观察

确定观察内容后,带领幼儿来到选定的地点,并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每人选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通过和同伴树叶间的比较,了解更多树叶的科学知识。

以上是即时性的观察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可以引导长期性观察,并通过观察日记、记录表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整理总结

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在幼儿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总结,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延伸和拓展科学活动范围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9篇

一、班级饮食大调查

我们根据拟定的目标,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家访耐心指导家长如实填写,并对调查结果作如下统计:

对象:小班留守儿童。挑食占总数的70%;无节制零食占总数的55%;不会用小勺吃饭占总数7%;饭量好(半碗以上)占总数46%,不好占总数64%;进餐时间长(超过半小时为长)占总数60%,短占总数40%。与此同时,根据新生入园体检表的测评,结果是:营养优等的占45%,营养中等的占34%,其中肥胖儿1人,纤细儿5人,营养不良2人。

二、不良饮食准分析

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隔代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偏差。许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家长害怕孩子吃不饱,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点,喂饭成了惯用手段,有的还让孩子边吃边玩,久而久之养成了把饭含在口中不嚼不咽的坏习惯。对孩子吃零食不加控制,造成孩子对正餐不感兴趣。二是隔代家长的饮食观念有偏差。许多老人认为蔬菜没有荤菜有营养,认为食不厌精,在家很少给孩子吃粗粮。三是奶奶们觉得孩子还小,不必要求太死板。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多数孩子是由祖辈照顾,许多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对孩子溺爱、骂、迁就的情况较多,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需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三、制定方案抓落实

(一)宣传发动

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向隔代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特别是营养与喂养的相关知识。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二)具体策略

1.积极组织――让家长参观食堂目睹孩子用餐。

幼儿园有比较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分析,对此,每日伙食都是精心搭配与烹饪的,于是请家长朋友到幼儿园来参观并观摩孩子进餐。让他们观摩孩子的进餐现场,让家长们看到原来孩子们也喜欢吃这些菜,原来我们可以把菜这样变化着制作。家长观摩后的体会:我们的孩子在家这些菜是碰都不碰的,怎么在幼儿园就这么喜欢了呢!回家也要尝试这样做做。

2.加大宣传――让家长知晓缘由并努力尝试。

家长们有了初步体验后,我们马上采取跟进措施。走马观花成不了体系,接下来就请幼儿园的保健老师介入,向家长积极宣传幼儿园在饮食方面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1)种植中培养感情。

地处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是有足够的种植园地,种植当季的时令蔬菜让孩子们一起劳作,一起关注农作物的成长。渐渐地,孩子们对种植的植物也有了一些感情。看着这些植物开花、结果、丰收,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成就感,也有急着想品尝的冲动,利用这个契机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对蔬菜的喜爱。爷爷们的种植蔬菜经验很丰富,可以尝试让爷爷与孩子一起参与种植。

(2)烹饪中提升色香味。

幼儿园要求保健老师在制定菜谱的时候,每种菜的搭配需要有3~4种不同的食材组成,以便达成营养的均衡。同时经常变化花样,做成孩子们喜爱的图形、喜爱的颜色,从而促进幼儿的食欲。为了使食物容易吸收,指导家长在食物的制作上尽可能要细、软、碎、烂,不用刺激性油腻食物,以便更好地适应孩子的消化系统。

(3)米饭中加点粗粮。

在传统绍兴人的记忆里,白米饭梅干菜是绝配。有了这个启示我们把米饭煮好后加入炒熟的黑芝麻、烧熟的豌豆、煮熟的玉米粒等。孩子们一闻这个饭都说好香好想吃呀!黄金饭、二米饭不仅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还增加了幼儿对饭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的饭量大增,比平时量多了。获得这个信息后,家长们都去尝试了,效果很不错。

(4)比拼中萌发爱意

在孩子们的心中,奶奶们只会接送他们,好像没有其他的功劳可言。对于奶奶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饭菜也是怨声连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了解到有些隔代家长的厨艺很棒,高手在民间。我们就在重阳节组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来秀秀厨艺,来一个厨艺大比拼,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原来我的奶奶做的菜有那么多小朋友都爱吃,我的奶奶是最棒的!我外婆做的面制品是最棒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吃自己家的食物,也对奶奶、外婆萌发感恩之情。

3.合理进食。

老人传统的育儿观念是三餐吃饱饿死不管,但是孩子胃容量较小,而孩子活泼好动,易饥饿,所以我们必须给老人们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让他们尝试着增加进餐次数,安排三餐两点,这种方式更受孩子们欢迎。

养成定点、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让幼儿做到充分咀嚼,专心进食,不要有边吃边玩的现象,要多吃水果让老人们逐渐掌握这种新时代科学的喂养方式。

4.关注园外食品安全。

在我们幼儿园门外每天常有一批流动小摊贩,卫生状况很差,老人们怕孩子们饿着,不分食品的卫生状况经常给孩子们买。我们温馨提醒老人们可以带些自制的面点或者水果等放心食品供幼儿食用。

5.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

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尝试着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

四、我们的收获颇丰

(一)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

在前期主要解决的是照顾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观念的改变。只有思想上的变化才可能带动行为上的跟进。本以为老人的思想是最难转变的,研究的过程可能会很艰辛,付出的努力会加倍,但是现在这些老人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他们也在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他们愿意去尝试改变固有模式。从一开始的抵触和一万个不愿意到后来一步一步的参与,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老人们已经很努力且很愿意接受新的育儿观念。

(二)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变化了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10篇

一、 教师环保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和意识

婪。教师的环保教育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管理,会严重地影响环保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条件,比如,多给老师们看一些环保的书籍,多了解环保的知识,要求每一位教师平时不断学习、积累环保科学知识,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责任感。再次,要求每一位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这样可创建一支具有丰富、系统的环保知识的优秀“绿色园丁”队伍。为教育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了解地球的严重负担,萌发环保的意识。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空气]全世界约有八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在全球20个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中,我国的北京和上海榜上有名。[水]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全世界的用水量增长了4倍,预计50年后,世界人口中的13%―20%将面临严重水荒。[土地]过度放牧、砍伐,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土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地遭到中等程度破坏,多么可怕的一幕幕呀!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可怕的事实,让他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已不堪重负。

2.以自然为背景,开阔视野,感悟自然。

地球很大,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幼儿园的不远处正是一大片植被,那里、有一大片的田地,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我们还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让他们明白,我们人类是地球的孩子,而并非地球的主宰,环保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3.以园为基地,陶冶性情,学会审美。

农村幼儿园不仅是一个空气清新、幽雅整洁、充满生机的供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而且还应该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地。我们可以把一些就近的教育体“搬”进幼儿园,创设一个天然的绿色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宽阔的操场上建立绿油油的草坪,在园舍四周种植花草树木;我们班里也在活动室内开辟了种植角、种植地、养植角等……,发动幼儿在花盆里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以此增加“绿色气息”,让幼儿在容器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带他们参与其中,让幼儿在闻一闻、看看、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幼儿天天处在有意创设的环境中,他们在观察、活动、讨论时,无时无刻不感到“绿”意盎然,产生对环境的情感倾向,唤起幼儿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结合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理解

1.还我整洁道路,我要美丽家园。

针对“空气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曾记得上过的一节环保课,《兔兔的愿望》目的是通过故事内容,图片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性,从而培养幼儿关心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再请幼儿展开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这些“空气”对人类带来什么危害?对啊,就像兔兔的愿望一样,愿城市的空气永远清晰,小河永远清亮。总结说: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最后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如种花养草,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多骑自行或步行等)通过这节课后,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增加不少。

2.在活动中寓环保教育。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园的教育中,随时都可以将五大领域的环保内容和幼儿教学活动有机的连缀起来,如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大树逃跑了》、《水的秘密》、《水变干净了》)等活动,使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寓环保理解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在大班还有环保的主题,我们还开展了“变废为宝”的大型活动,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四、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主题,在于使人们认识到今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自己的家乡,走进城市,如果能够带走一些朴实、善良、环保的心,那是多棒的事。

1.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学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幼儿进行的环境教育,还应考虑到他们不同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还必须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环境联系起来,注意从他们经常接触的小事入手,如:不随地乱丢垃圾,废旧电池要回收,节约水、用电等等,使他们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受到不同的环境教育。

学校生态种植总结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在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学前儿童虽然缺乏用科学的语言对认知对象进行概括的能力,但已具备了在成人的启发下,对其熟悉的认知对象归纳出共同特征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概念,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使认知不断地由低段向高段发展。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图式。如,开始幼儿对“鱼”的认知图式可能为:在水里生活,能游的动物,显得笼统而又含糊。在感知和比较了虾、海龟、带鱼、金鱼、鲫鱼等水生动物后,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鱼的共同特征:在水里生活,有鳞、有鳍、有鳃呼吸。鱼的概念形成了,孩子原来关于鱼的认知图式通过顺应也得到了改进和变换。接着,孩子又会充满兴趣地对其他水生动物进行感知判断,那些符合鱼类概念的认知对象被同化到这一认知图式中。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感知蓝鲸、海豚等外型类似于鱼的水生动物。通过观察,幼儿会发现这些类似鱼的动物与鱼的概念内涵不完全相符,从而把它们排除在鱼类的概念之外。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明确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之后,我们必须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着重从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心以较大的投入营造高水平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使之对幼儿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并使我们科学教育活动有较高的起点,更从中体现我们贯彻_“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决心。

1.营造幼儿喜爱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环境,首先是从观察感知开始的。幼儿科学教育,也是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丰富多彩而又新异多变的环境会引导幼儿注意环境,关心环境,对环境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萌生爱科学的情感。因此,我们精心设计,高质量优化幼儿园环境。首先是以户外绿的环境为背景: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各种花卉、树木、绿篱成行,鸟语花香,让幼儿赏心悦目,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活力,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次是以整体美的环境为核心,包括园舍建筑造型美,活动设施构思美,景点色彩和谐美,让幼儿兴奋无比地关注优美的环境,充分体验幼儿园缤纷的魅力,激起观察探索的积极性;再次是开辟各种科学教育的观察活动场所,如“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种植园”“自然角”等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徜徉于丰富的科学景观中,产生学科学的兴趣。上述营造的这些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而且都对幼儿富有启迪性,能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情感,能丰富他们“爱科学”的认知,能开拓“知科学”的视野,从而发展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

2.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环境氛围。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形式,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种科学活动。因此,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动手参与活动,成为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取向。我们高质量创办了大面积的科学游戏城,科学小实验室、大面积沙水区、玩具拆装区,还开辟有种植园地种植饲养场所,投入材料多,活动面积宽敞,各种器具齐全而且新颖,科技含量较高,为孩子提供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十分喜欢。各科学活动区内的活动内容还进行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多思路多形式观察、探索。例如在种植区内,我们让中大班的每班幼儿在种植园地里用不同形式同时种植多种相近的蔬菜、瓜豆,有畦植的、有盆栽的、有棚栽的、还有无土栽培的。让幼儿边学习种植、管理,边观察比较。上述观察与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培养幼儿的浓烈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认知又一特点是活动性。即幼儿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他们在学科学过程中,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活动实践中去获取经验,培养探索的能力,从而像_同志所希望的那样“在智力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在一日生活中以多形式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与学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发现科学现象,形成科学认知,锻炼各种探索的实践能力。活动不同环节,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

1.晨区或户外活动环节的自由观察探索。我园晨区活动采取室内户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既接触室内包括科学角、自然角在内的各活动角内投放的各种材料,又接触户外包括沙水区、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动、植物饲养与种植园地。户外活动环节更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户外活动区玩耍。例如有的幼儿在科学角玩“沉浮”游戏,把角内提供的橡皮泥块、塑片,分别扔到水中,发现泥块会沉,塑片会浮,幼儿把小橡皮泥放在塑片上面放在水中,结果也浮在水上,把塑片用橡皮泥块包住放在水中,结果又沉下去,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有所发现,爱科学的情趣油然而生,发现的现象和操作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集中教育活动环节的科学游戏等主题活动。集中教育活动环节是教师指导下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生动活泼地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师结合常识活动、数活动、语言活动等,开展以游戏为主,观察、操作、表述、表演及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的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使幼儿“智力得到开发”。

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运用现代教育科技媒体录音机来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口哨声、琴声、音乐广播声、幼儿谈话声,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象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自然界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鸟叫声、其它动物的叫声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操作活动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纸盒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小木片、小塑料、小纸团等,然后盖紧盖子,让幼儿自由地用力摇,用小捧敲。采用自由游戏方式来听辨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教师进行“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演示,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最后,活动延伸,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声音“乐器”,“土电话”等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还可以让幼儿用这些制作成果和起先玩的各种罐罐作“伴奏”乐器和打击乐器,边唱卡拉ok,边伴奏,激发幼儿自娱自乐的情趣,体验各种声响带来的愉快享受。通过手段多样、材料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幼儿的科学观察、探索、操作、发

现、表达能力、听音能力、欣赏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爱科学情感和学科学的兴趣也得到培养。

三、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在开展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我们按_同志“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育内容”的教导,引导幼儿从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发展到对现代科技现象的兴趣,从小让幼儿萌发科技意识,了解科技“威力”以体现_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日常生活开展“说发现”活动。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平时在幼儿中开展“说发现”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如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天上乌云多了,地上蚂蚁搬家,一会儿雨儿就下来了。在种植园地上,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在自然界里,幼儿发现种子发芽,等等诸如此类,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十分丰富。各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现的情况,每天指导几个幼儿在安静活动时说“发现”,进行交流,进而激发幼儿“发现”的兴趣,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2.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也是幼儿认知过程的重要年龄特征。教师要在一日生活各种学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并让幼儿有机会自我表现,从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欲望,以发展幼儿的科学意识。例如,幼儿玩“竹落千丈蜻蜓”活动,有的幼儿蜻蜓飞得高,这与他们的启动方法有关。教师就可以在活动总结评价阶段让一些幼儿表演,表现他们已“会玩”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发现“飞得高”的启动方法,从而提高其他幼儿玩的能力。这样幼儿学科学的信心就会更强,积极性就会更高。

3.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说发现”活动外,还可以开展“我会了……”的活动,让幼儿在教师面前或同伴面前表现自己会什么,例如“我会给兔子喂食”“我会放风筝”“我会玩水车”等。从中激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大胆动手,大胆表现自己信心,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幼儿初浅的科学素质。

_同志早在8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世界的现代化发展,集中体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幼儿教育要贯彻_教育思想,就应该在幼儿园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努力培养幼儿“爱科学”情感,为幼儿提高科学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2] 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