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赛罕坝的作文(热门17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3-02-13 04:22:30110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篇

塞罕坝处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面对的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不忘初心。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对党忠诚,明确政治方面。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v^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理想坚定。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塞罕坝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融入实践中,创造了奇迹。这种精神化作我们税务工作动力,鼓舞着我们要牢记税务工作的使命,为国聚财,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完成好一个税务人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以焦裕禄、杨善洲、塞罕坝人等模范人物和事迹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2篇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围场县最有名的公园——塞罕坝森林公园。

路上,听爸爸说:赛罕坝,蒙古语是美丽的高原的意思。古名赛堪达巴汉,简称赛罕坝。今名赛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以高原、牧场、森林、湖泊闻名。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到了围场县城,我们先到了大姨家。吃过午饭,大姨陪我们一起上路。出了县城,车转向西北,大约行了六、七十公里,便到了塞罕坝的山门。山门处是近年新建的高大牌楼。山坡上几个红色的大字——塞罕坝森林公园,镶嵌在绿色的树丛中,格外引人注目。

进了山门,路两旁是整齐高大的柏树林。听当地人讲:塞罕坝森林公园,也称赛罕坝机械林场。在清朝末年,由于慈禧大兴楼堂馆所,塞罕坝林木毁绝,风沙漫天,野兽和飞鸟几乎断迹。1962年,国家设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40多年,成千上万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人工造林110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78%。听到塞罕坝的历史故事,我感慨万分。既敬佩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也佩服那些默默无闻的森林工人。

车在林海绿浪中穿过几座山峰,拐过几道山湾,前面还是一排排的柏树林,浩瀚壮观。打开车窗,呼吸着天然氧气,让人心旷神怡,心胸无比开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和快活。

傍晚,我们住在距离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不远处的一个度假村里。

第二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早,我们便去游览一处距离驻地不过2000米的一处“花海”。这是一个非常开阔的草滩。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一块绿色的大毡子。走到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水库。水清如练。我们在水库边拍了照。便寻找那水的源头。水的尽头,便是那郁郁葱葱的花草。花草有二三尺高,七八岁的小孩子进去,定会淹没多半了身子。正是金莲花开放的季节,黄灿灿的金莲花、粉红色的百合花、紫蓝色的苜蓿花、洁白素雅的野菊花……竞相开放在绿草中间,非常好看。妈妈和大姨兴奋得在花海边留影,我则快乐的追逐蝴蝶。在爸爸一再的招呼下,我才拍照了几次。

下午,我们去了风力发电厂。看那几十个、上百个灯塔一样的发电机矗立在大草原上,很是气派。听大姨讲,风力发电,既可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还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呢。我想:美丽的塞罕坝草原,多么需要防止污染啊,多么需要绿色能源啊。

返程途中,我们顺便去“界河”处游玩。车停在一个小桥旁,便听到“哗哗”的声响,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捧在手里的水,在阳光下清澈透明。用河水洗一把脸,浑身是清爽的感觉。据说,这条小河,是滦河的一个支流的发源地。小河旁,有一个石碑,是内蒙古和河北的分界线。过了这个小河,就踏上了内蒙古的土地了,所以才把这里称为界河。听爸爸讲: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在塞罕坝一带,康熙亲率大军与漠西蒙古噶尔丹汗的叛军展开了一场关系大清江山社稷的激战——乌兰布通之战,给噶尔丹叛军以沉重的打击,谱写了一曲维护国家统一、反对^v^的状歌,从而稳定了中国的西北边陲。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率左翼军进攻的参赞军务大臣佟国纲(康熙的亲舅)奋勇督兵进击,不幸中枪阵亡,将军的鲜血染红了身边的泡子,这就是塞罕坝“将军泡子”的由来。如今,生活在“界河”两岸的满蒙汉各族同胞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界河两岸商店、游乐场、饭店、旅馆、旅游点很多,一片繁荣景象。

塞罕坝的两日游,让我理解了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含义。

晚上,看着美丽的星空。我想:塞罕坝公园的土地上,到处是森林和花草,一片纸屑也没有。塞罕坝的环保意识,真值得我们各地学习啊。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3篇

自观看塞罕坝先进事迹介绍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曾经被人们遗忘的地方,现在,成了大家学习、超越的榜样,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关注塞罕坝机械林场呢?是的,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激动的心情了,甚至,我连续好几次回放了这段视频,因为,许多方面的介绍,又重新点燃了我的奋斗激情,就好像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视频介绍上得知: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2年组建了塞罕坝国有机械林场。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当观看到在建场之初时,条件是那么的恶劣,没有房屋居住,就临时搭帐篷,晚上老鼠钻进被窝里,没有干净水喝,喝着污浊的脏水、冰水解渴,粮食送不进来,吃野菜来充饥,虽然名称是机械林场,但是,许多人干的却是纯手工的体力劳动,当时甚至连犁地的牛也没有,为了完成垦荒任务,年纪大的林场员工手把手教年轻人,用肩扛人拉,把人当成牛马,就是这样,也要完成开垦任务。有的员工病了,可当时没有驻场医院,连简单的诊所也没有,只好临时调用拖拉机送到附近城市去就诊。有些员工,因为耽搁了最佳就诊时间,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塞罕坝这块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得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传统产业,许多规模小的传统产业企业经营困难,大多数都已破产,状况好些的也被大企业兼并。而塞罕坝机械林场呢,并没有走这两条路,全场一千多名员工,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们不等不靠,主动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在林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由当初单一的造林垦荒,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开始搞多种经营,会上,林场领导要求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转变思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这就需要分级的负责,每位领导都要包片包人,去耐心的做思想工作。终于,有了好的开始,第一份新产品的订单有了;第二份;第三份……,直到后来,完全适应了市场经济,成功的实现了企业转型。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塞罕坝一千多名员工这样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的为这片土地付出自己人辛勤的汗水呢?我想,这就是一种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从前的她,抒写的是一部他创业史,而现在的塞罕坝人呢,正在重新抒写着一部新时代的壮丽诗篇,参加写作的,正是这群朴实无华的塞罕坝员工们,他们用热血和激情、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正在塞罕坝这片热土上耕耘着,他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收获了两代人的期盼和希望。

我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作为一个国企人,我也感到了惭愧: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以前的那种拼搏、奋斗的劲头渐渐的没有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和他们相比,我确实感到惭愧,甚至是羞耻。自从观看塞罕坝林场事迹介绍后,我暗自下决心:要在本职工作中重新振作起来,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勤劳的双手,去编织一个快速高效、畅通文明的京石高速公路,让人们们愿意选择行驶京石高速公路,自愿为我们的真诚服务点赞加油。就是要有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京石高速公路的再次腾飞做出自己的应有的奉献。到那时,我才可以欣慰的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为京石高速的发展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4篇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夏令营活动,去到了美丽的塞罕坝,短短的一周时间,我的心灵却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本可以在城市里享受都市里美好的生活,可是祖国的一声号召,他们毅然决然的来到了那一片贫瘠的荒漠,历经55年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竟然是是张伯伯他们这一群人,历经几代人战严寒斗酷暑,一棵树一棵树种出来的!

他们牺牲自己的身体,像大树一样用几十年的默默辛苦付出,才有了现在我们后人的树下乘凉;更为了让我国的京津两地,免受沙暴的侵扰,他们在冰窖一般的雪地里植树;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支称着,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证明并实现了沙漠可以变绿洲的'奇迹;他们用了3代人、55年的青春,打造了^v^又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112万亩浩瀚林海,让鸟儿重返了蓝天,让濒危物种重现了大自然,让稀有中草药重见了天日,也让曾经不可控制的沙尘暴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无处可循。张伯伯他们几代人,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祖国的一片绿水青山,更换来了无数张灿烂、阳光、美丽的笑脸。

现在的塞罕坝,一年四季都是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景区,也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美景,是塞罕坝的创造者们留给子孙万代最好的礼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我们这颗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5篇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树的生态价值可谓非比寻常,而人的生态贡献倘若积累起来,同样非常可观。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塞罕坝采风和游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份精神熏染,源自于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激扬于塞罕坝人“一年四季 长 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落脚于塞罕坝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的生态深情。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换来茫茫荒原变身百万亩森林的惊天巨变,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个奇迹,是愚公精神的现实写照,是艰苦创业的时代缩影,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美丽中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天蓝地绿水秀山清,也在于千千万万颗像塞罕坝人一样的美丽心灵。“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们也许不能都成为造林不断、护绿不止的“生态卫士”,却可以成为像塞罕坝人那样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观山水则赋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则装点生活以自然情怀,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远方,心间的生态意识,日常的环保行动,汇集起来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态,你去讲文明。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些人却只想自己乘凉后人栽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却只盯住金山银山;谁污染谁治理,有的部门却不断掩饰污染回避治理……殊不知,生态环境一旦损毁必是失之长远的“全输”结局。无论是破解过度消费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还是减少只讲享用和消费、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搭便车”行为,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和参与。xx今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言简意赅,意味深远。

当年的塞罕坝创业者,几乎人人都能准确说出国家制定的林场建场目标: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生态自觉。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天中国孜孜探索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先导的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谁都不应是例外。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时间积累下来就是社会风尚。让生态意识融为公众意识,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每个人心间的美丽愿景,一定能生长为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6篇

从卫星云图上看下来,那一弯深深的碧绿,仿佛一只雄鹰翱翔云际,这里就是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是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是距首都北京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52年来,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几代人坚守在那里,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万顷林海。他们用伟大的智慧使塞罕坝长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坚定信念。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新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在奉献中不断进步成长。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7篇

在河北,有一片美丽的草原,它是离北京最近的塞罕坝草原。

塞罕坝草原的地形很独特,和其它草原不同,它分为坝上和坝下。坝上以丘陵、曼甸为主,而坝下却是典型的山地地形,有山峰、有峡谷。塞罕坝夏季凉爽,平均温度25°c,是避暑的好地方。

塞罕坝草原一望无际,像一张铺开的大大的绿毯子。嫩绿的小草拼命地生长,上面点缀着许多花儿,有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蓝色小花,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

说起塞罕坝的湖,不得不提起月亮湖。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圆圆的,像中秋节时的月亮。月亮湖的湖水很清澈,正好草原天气好,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好像湖面是一面镜子,蓝天白云正满意地看着自己美丽的倒影呢!

塞罕坝的森林也很美。这里有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云杉、黑松。树一棵挨一棵,排列得很整齐。秋天时它最美了,从上方俯看时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树,有的树变成了红色,有的树变成了金黄色,有的树仍然保持着绿色,这么多颜色的树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塞罕坝被人称赞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这里令人流连忘返,忘却一切烦恼,我爱美丽的塞罕坝草原!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8篇

今年暑假,爸妈带我往了围场县最有名的公园——塞罕坝森林公园。

日暮西山,一路车行已接近傍晚,窗外残阳如血般洒在不著名的湖面上,把湖水都映红了,真是美妙神奇!黄昏,我们抵达了坝上草原,进住了中天假日酒店。晚上8:00,这里举行了别具特色的篝火晚会,蒙古族的小伙“叮叮咚咚”地弹着羊琴,姑娘们唱着悠扬的民歌,跳起了欢快的跳舞!

第二天清晨,我们跟着导游坐上大巴,向围场入发。路上导游跟我们讲了些景点的先容。沿途丘陵起伏,如波澜翻腾,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第一个景点——塞罕塔。这是一个灰白色的塔,有七层高。经由塞罕塔后,我们又到了月亮湖。月亮湖位于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央,因形似一个弯弯的月亮而得名。湖水中游鱼嬉戏着,不时发出“哗哗”的水波声,清澈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副丹青。听导游说:我们认识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在这拍摄而成的……

参观完月亮湖,我们又换了吉普车往内蒙古大草原。跟着领队“哔哔”的叫笛声,车队“呜”地向草原飞驰而往。“嘚嘚”的马蹄声,“咩咩”的羊啼声,“哞哞”的牛啼声,“呼呼”的风声,放牧人粗犷的歌声,清脆的长鞭声,融合着动听悦耳的鸟啼声,更给朴实的草原增添了无穷的生气希望。

都说草原的天色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才还阳光明媚,转眼间飘来几朵乌云,跟着“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盆而下,落到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们之后的行程也就成为了泡影。

我的这次围场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固然带点遗憾,但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有机会我真的还想再往一次!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9篇

如果有假期,选一个目的地,您会去哪儿?登巍峨的长城、看壮丽的五岳,还是游秀美的水乡、品特色的美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答案。而我,将这个选项给了塞罕坝。

提到塞罕坝,很多人对她是陌生的,我对这里的向往源于一条消息: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她究竟是什么模样?就让我去揭开她的面纱,目睹她的真容。

从青岛出发,经秦皇岛、承德,驱车约1100公里,终于抵达了塞罕坝。由于特殊的地貌,塞罕坝既有森林、山地与河流,又有草场、高原和湖泊。随着深秋时节的到来,整个森林公园仿佛打翻了的调色板,墨绿色的月亮山、黄翠相间的松桦争艳、赤色的红叶林,还有清澈的泰丰湖、湛蓝的月亮湖,配以点缀其中玫红、粉白的野花,远看宛若水墨画,超凡、洒脱;近看又似水粉画,细腻、柔美。

车子时走时停,不知不觉已经游览了几个小时。天色转暗,窗外风声渐起,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其中还夹杂着极小的冰雹,拍打着车身,叮叮咚咚,清脆悦耳。一会儿,树梢上、草窝里,就被涂上了一层白色。不过毕竟时节未到,这群冬天的使者,忽然间就那么捉迷藏般躲去了。只留下我们惊奇于天气的瞬息万变,又感慨于白雪的转瞬而逝,只能说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神奇,看似不经意,其实刚刚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景区里随处可见大小高低各不同的一抹抹嫩绿色,那都是一年年新栽的小树苗。这让我对塞罕坝的建设者和守卫者肃然起敬,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是他们的坚韧不拔,让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赢得了世界赞誉。第一代造林人、70多岁的陈彦娴在领奖时曾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塞罕坝。”作为一名旅行者,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塞罕坝,选择这个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绿色奇迹。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0篇

塞罕坝风景区北风那个吹,那叫一个冷,我把带来的衣服统统的穿在了身上,还是冻得我直打哆嗦。就是这样也没能动摇我和儿子欣赏美景的决心。

塞罕坝; 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进入景区内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少。开车兜风赏景,心情超爽。 望着窗外的美景,我不仅自言自语道;终于领略到万亩松林的风采。哈哈哈哈!兴奋!塞罕坝,最美的是生态,最具特色的是森林草原景观。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哈哈哈!我不禁欢呼跃跃起来,寻觅的就是这种感觉!

9月初,塞罕坝国家草原森林公园秋意渐浓。整个公园就像一个硕大的调色板,绚丽多姿,针叶松依旧苍翠、白桦树的叶子有的已经变得浅黄、落叶松的边缘部分也变成了淡黄褐色,墨绿色的杨树叶子也开始变成浅浅的鹅黄,微微泛着金光的灌木丛一片绚烂。

一般游客都会从白桦坪设定为游览塞罕坝的第一站。相信大家都听过朴树的《白桦林》吧!那凄美的爱情,就发生在美丽的白桦林。白桦树,俄罗斯的国树,坚强、优美、自信、骄傲,树干耸立。在我国北部地区,大量生长着,广褒的山川上,宁静的河水旁,到处都有茂密的白桦林,而秋天的白桦林别有一番韵味。

白桦坪距离八一军马场20公里左右。去的路上,有成片的草原,在山谷里漫延着。但一进白桦坪,一片片白桦林映入眼帘,远远望去,白色的树干,金色的叶子,闪亮着光芒。

在塞罕坝的树木中,最美的要数白桦了;高条的躯于,秀美挺拔,丰富的叶片,楚楚动人。无论在哪一个季节,它总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桦树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喜欢偎依湖畔弄骚。白桦总是身着素装,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纯洁秀美的少女。

初秋,是白桦最妩媚的日子。它的叶片由绿变的微微泛黄,微风轻轻一吹,哗哗作响.似乎在对你切切私语。它的树干更加苍劲有力,光彩照人……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1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对草原向往已久,今天终于梦想成真——爸爸驾车带我们浏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森林公司海泼在1700多米,原是清帝秋季游猎的场所。公园自南向北分坝上和坝下两部分,我们盘山而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

黄昏我们到达坝上草原。日暮西山,残阳如血洒在湖面上,美妙神奇。吃完晚饭,我们入住中天假日酒店,晚上8:00这里举行别具特色的篝火晚会,蒙古族的小伙弹着羊琴,姑娘们唱着歌,跳起欢快的舞蹈。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向牧场进发,沿途丘陵起伏,如波涛翻滚,如菌如毡,坦荡无际,草原上盛开鲜花,一群群羊儿正在吃草,来到牧场我们第一项活动是骑马,每人骑上一匹骏马,排着队威风凛凛好不神气!排着队向草原深处奔去。

下午,我们浏览了七星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是一片片绿色的草地。草地上镶嵌着七个湖泊,故名七星湖。我和妹妹高兴地在木板搭的小路上追逐着、嘻闹着……

草原的景色自然优美,草原上的牧民纯朴豪放。草原上的生活令人留恋忘返。草原开发旅游资源,让城里的人们回归自然身心得到放松,牧民的经济得到发展,但过度开发旅游,茂盛的草原被无情地践踏和破坏。我担心不久的将来草原又变成了沙漠。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2篇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解决,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3篇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片片绿色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精神。

京石高速从老到新约二十八年的历程,与塞罕坝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京石高速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通初始,各收费站地处荒郊野外,交通、生活都极不方便,收费站的设施也极为简陋,居住、用餐、饮水等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过去了许多年,京石人也有许多父与子、夫与妻同岗,甚至孙辈也加入到京石高速大军中,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为了京石高速公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京石高速人,我们要认真贯彻重要指示,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更好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

学习塞罕坝精神,要坚守初心,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每一位员工的基本素质与要求。公司机构改革、人事改革、任务繁重等都不是得过且过的理由,更要摒弃“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懈怠思维,积极倡导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不忘初心,持续前进。塞罕坝人面对极其恶劣的气候环境与艰苦条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十几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终将漫天黄沙改换成绿水青山,成就绿色的奇迹,这就是对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

学习塞罕坝精神要摒弃功利之心,踏实做事。植树造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绿色青山也非一日成就,而是数十年来塞罕坝林场人不懈坚守、代代相传、初心不改、接力不止的成就与结果。塞罕坝人始终坚守理想与信念,牢记使命与担当,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大胸怀,不计个人得失与功名利禄,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甘于做成功大道上的铺路石。作为京石高速人,做事也需要动力,这动力就来自于自身的坚定信念,定力与韧劲。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4篇

人才是塞罕坝林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

50年前,正是因为有一支以127名大中专学生为核心的青年人才队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才在茫茫荒原上建起了塞罕坝林场。

28年前,塞罕坝林场迎来第二批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现任书记刘海莹就是那时来到塞罕坝的。正是他们这一批大学生在老一辈塞罕坝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科学谋划、合理经营,才有今天塞罕坝林场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可采木材10万多立方米的骄人成绩。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让我们欣喜的是,从2019年起,每年都有十几个本科生、研究生通过河北省统一招考来到塞罕坝林场。

阴河分场的杨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来自河北农大园林植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在林场工作两年多。由于林场地处偏僻,到现在都还没谈上对象。我们问她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她说“这里可以让所学的专业派上用场”。当我们再问是否觉得寂寞时,她说“习惯了就好”。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无奈,但她的眼神透出一种坚定。

在北曼甸分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也是从河北农大毕业的女研究生,她虽然已经结婚,但爱人在秦皇岛工作,由于防火期工作紧张,夫妻俩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见面了。

令人欣喜的还不仅仅是有不少青年学子愿意来林场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到来之后,不是要求呆在机关,而是直接工作在森林防火、经营抚育等生产一线,以至于我们调研团动议想在下午开一个青年职工座谈会时,林场领导说:“他们都在山里,下山回到分场,再从分场赶到总场,来不及。”这给我们留下的不单是遗憾,还有感动!

新生力量,新鲜血液,为塞罕坝林场开启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瞄准了建设现代林场、争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三条改革发展主线,制定了“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坚信,塞罕坝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塞罕坝精神将在薪火相传中永放光芒!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5篇

“北京人,东北望,是坝上。”

塞罕坝,蒙古语与汉语的组合,意为“美丽的高岭”。如今的塞罕坝,是一汪绿意葱茏的海,但我们不曾忘却,曾经它一度尘沙飞舞。

而改变这片土地的正是一代又一代有担当的塞罕坝人。是担当促使他们明知这里是一片荒芜,困难堆积如山,却毅然决然地来到这里。

也许结果会不尽如人意,但他们还是要撇下一切,放手一搏。

这就是担当的魅力,它从心底油然而发,促使人们承担起一些东西。而担当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其实尽其所能造就一片林海。

这不是由外力强迫他们去做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使命感,顺其自然的就把这份责任承担起来。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做着感天撼地的事情。

一如阿来笔下的藏族英雄阿古顿巴,“在好几个有岔道的地方,他都选择了叫自己感到忧虑和沉重的道路。”

他深谙自己要失去一些自由了,而且也不会有什么回报,但还是选择了一条艰难却有意义的的道路。这无疑是担当的力量,让他听从了良心的安排。

亦或是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即使剖开自己的胸膛,他也要挽留这个濒危的部落。他的担当给了他牺牲的勇气,他的熊熊燃烧的心昭告着世人:他担起了拯救全族人的责任。

“我们不是牺牲了一代人,而是两代人。”这该让多少人的灵魂深处颤栗?

他们为了这片林海,吃苦受累,矢志不渝,不惜搭上后代的漫漫前途,纵使“黄沙飞舞烂石滚”,也磨灭不了熊熊燃烧的斗志。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厚重而又深沉的担当意识。他们因担当而愈显精神的伟大,担当也因为他们更显崇高。

攀登一座高岭已是不易,更何况造就一片高岭。茫茫林海缄默无声,塞罕坝人以天为依托,以地为支撑,一代一代,伴着这片林子度过孤独无趣却又漫长的岁月。

在他们心里,他们与林子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就像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样看着林子一点一点被绿色充盈。

他们心心念念的场景实现了,他们成功担当起造就这一片林子的责任,那该是怎么的一种欣慰与满足。

曾经,高岭之美“殆非人力之所能为”。如今,高岭之美“确属人力之所能为”。当一阵阵清风吹拂我们的脸颊时,不要忘记那些在林海里穿梭的、担当起一片林子的人们。

他们是塞罕坝人。

“无边旷野一棵松,顶天立地傲苍穹。

雷霆或可伤枝叶,壮志何曾动毫分?”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6篇

大家好!我是“地球卫士”塞罕坝里的绿色小精灵。我的家乡曾经林海茫茫、水草丰美,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后来家乡经历了开围放垦,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到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我也失去了绿色的家园。

于是,我被迫到处漂泊,四海为家。每次午夜梦回时,我都盼望着再回到美丽的家:那里是一片翠绿的原始森林。听啊!鸟儿正在一展歌喉,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身边潺潺的溪流演奏着欢快动听的歌儿。看吧,一棵棵参天大树多像一把把绿色的遮阳伞啊!那明亮的颜色让人气定神闲。耳旁有微微的清风徜徉着,在柔软舒适的草地上打几个滚,伸几个懒腰,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梦醒后,看到自己身处异乡,我哭得撕心裂肺,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

就这样我漂泊了五十几年,辗转了许多地方。

有一天,我听到家乡同伴传来信息,我们的塞罕坝家园经过了一场“绿色革命”:一批又一批的人类朋友来到塞罕坝,从一棵一棵的树开始种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这一片深绿,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牢牢守住沙地边缘。

至此,我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回乡旅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路。

终于,一阵夏日的太阳雨过后,我看到了塞罕坝金莲映日景区内,雾气袅袅升腾,朵朵金莲盛开,宛如仙境一般。那一棵棵高大挺拔、整齐列阵的青松,犹如忠诚守护脚下土地的卫士。“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我听见人类朋友们正发着感慨。

今天的塞罕坝,是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乐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让我们走向生态文明,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有关赛罕坝的作文 第17篇

xx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xx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