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优选6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2-12-28 17:03:28244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一篇

走下柏油路,白墙瓦檐随着几枝绿叶映入眼帘。不论到过多少次,麓山脚下的这块土地,仍旧让人十分憧憬。

跨过门槛,我走进了岳麓书院。

门内和门外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仿佛那并不高的院墙替这个院落阻挡了一切喧嚣和尘俗。这座千年书院内,没有人群的喧闹,也没有机器的咆哮,只有几声零碎的鸟鸣在树间徜徉着。微风拂过,心中的尘俗之气便被吹走,消散了。

穿过赫曦台往前走,是书院的讲堂。不同于河南的应天书院讲堂华丽的朱红,岳麓书院的讲堂是用一种不富有光泽的白色漆成的,像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与世无争,默默地隐居在这山林之中。讲堂里面亦十分简朴,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有的只是那份古老而厚重的气息。

游走在展柜间,一个时间轴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记载着岳麓书院所有被毁重修的日期。七次被毁,这一座书院却依旧顽强地从时光中存活下来,继续它未尽的使命。它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栋梁之才,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历史……

从讲堂里走出来时,太阳早已爬上了树梢,阳光变得有些刺眼,更格外炎热。站在一处树荫下,我的目光流连于树影之间,一个突兀的身影吸引了我。那是一棵异常高大的树,生机盎然,在阳光下矗立着。

走近,原来是一棵香樟,很高,树干粗壮而有力地伸展开来,上面挂满了绿叶。树身有个牌子,上面铭刻着“树龄:815年”的字样。我震惊了,震惊于它的顽强。800多年,意味着在它还是一棵小树时,就经历了宋元的战火,身前的书院几次毁坏重修。尽管那时它并没有如今这么粗壮的枝干,却依旧在火光和满地破碎的砖瓦中存活了下来。时光流转,无情的刀剑在它的身上留下印迹,它不做声,默默地挺立着。后来,它的耳畔响起了枪声、炮声。身旁,一枚枚炸弹落下,炸开。满眼的硝烟,把它的叶子从枝头震落。但它依旧矗立着,挺直脊梁。

它从没有屈服过,不管是对战火,对人,亦或是对时光。但却又一点也没有那种英勇不屈、不怒自威的气势,反而是那么的沉稳、朴实,静静守望着眼前的人,守望着时光。

或许我可以把岳麓书院比做这棵大树,它沉稳,在喧嚣中淡泊名利。它不屈,从断壁里涅槃重生。它朴实,教学千载,孜孜不倦。它的存在,给人们在尘世外留下一片林荫,留下希望和未来。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二篇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他简单古朴,却又迷人,长沙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有马王堆汉墓;而天心阁是长沙历史的缩影;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见证。

外地来的客人,一定会去看看马王堆汉墓和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主人辛追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却保存完好,真是个奇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岳麓书院藏在岳麓山中,被浩瀚的林木所掩盖。大门两旁悬挂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世称千年学府,闻名天下。

在2018,随处可见的高架桥、立交桥和宽广的大马路将中国最大的文化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每天迎来送往世界各地的宾客。那时,大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整个长沙充满着绿色,到处鸟语花香,不在随处会有垃圾,湘江上,不会再有漂浮的水面上的死鱼,也不会有漂浮在上面的垃圾。以前那个惆怅的湘江妈妈,变成了笑容满面的湘江母亲了!

最受人们欢迎的综艺节目大都出自这里,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捧红了大批明星。成为中国首个、也是今年亚洲唯一一个荣获“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因此长沙也可以将发展方向放在娱乐方面,娱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长沙在2018可以注重娱乐发展方面,让长沙变成媒体艺术界的杠把子。

2018年年初,改造完毕后的小区就别提有多美了。小区路上铺满了沥青,路的中间安装了一排路灯,一到晚上,小区就全部笼照在柔和的灯光之下;小区原来的空地摆放上了健身器材,小区的四周也将陆续地种上树木,栽上花草,大大扩大了小区的绿化面积;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小区的治安进行整顿。小区的面貌、风气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一代又一代的长沙人见证着长沙的变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长沙将变得越来越美丽。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三篇

再一次走进岳麓书院,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参天的古木,密密麻麻的叶子遮住了七月的骄阳。数百年来,不管外面如何变化,它们都将自己的绿意与阴凉送给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正堂内是历代名人留下的字迹,展示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游客们发出一阵阵唏嘘与慨叹,而我的心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悲哀与沉重。这种悲哀与沉重是母亲传染给我的。

去年暑假,母亲也曾带我游览过这千年学府。当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堂内的碑刻时,她的眼里满是泪水。她的曾祖也曾在这里求学,但母亲的曾祖带给家族的不是荣耀与福祉,而是近半个世纪的苦难与耻辱。

母亲的曾祖天资聪颖,幸运地考到了岳麓书院。在当时,这是一个家族多大的荣耀啊!他每年的学费是整整一船谷子,用好几天时间从资江辗转运到湘江。那是一个有二十几口人的大家族每年辛苦劳作后所有的积余。那船承载着家人对他的期望。他终于在长沙衙门内谋到了一份文书的差事。

当他带着衣锦还乡的喜悦回家娶完亲再回到衙门时,别人已经取代了他。灰头土脸的他只好回到家乡办起了私塾,然而私塾也办得不顺利,他把内心的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常常责打学生,后来私塾竟也办不下去了。周围人的嘲讽、父母亲人的失望与责怪,一切像冰雹一样向他砸过来。族人恼怒他一事无成,先前令家人骄傲的高等学府的学子,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当乡邻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他给家人留下了冰冷的尸体,给不到两岁的儿子——我母亲的祖父,一个破败的家。

母亲曾祖的自杀,破灭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希望。当他们在茶余饭后反反复复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已离岳麓书院越来越远。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世道的艰难,更因为读书的惨败,使得他们血本无归。于是,他们把过错归结于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当历史的车轮向前,当读书成为每一个人生命的必需品,母亲曾祖的后代们才有机会来反思这个家族的历史,反思这个家族的苦难与失败。去年暑假,母亲曾这样对我感慨:“孩子,读书人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我们的祖先就是缺少这样的胸怀和抱负啊!”

望着眼前的书院,我依稀还可以听到千百年前的读书声。但岳麓书院是无法记住也是不愿记住这样一个懦弱而又失败的学子的。然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样沉重的记忆是无法抹去的。我长长叹息一声,今天我们读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幸运,也少有人背负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沉重包袱,我们明白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探寻真理,为人类谋福祉,我们明白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胸怀天下的。但是,且不说一百来年前的中国,在经济飞速腾飞的今天,又有几个家庭能有这样的心态来送孩子上学?我们今日的读书人又有几个拥有这样的心态?

我徜徉在岳麓书院那些苍翠了百年的老树下,它们在告诉我,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萌庇别人时,我们也给了自己生命的活力。埋葬在母亲老家的祖先,躺在地下的他,是否明白,如果他胸怀能广阔些,他的世界就大了很多。

在岳麓书院的古树下,我再次凝望名人的墨迹。历史记住的永远是强者,而强者总是胸怀天下的。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四篇

2018年的国庆节,我来到湖南长沙。这里有很多的著名学府,例如:被称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开国领袖_求学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著名学府。湖南是个人才众多的地方,两所著名学府的人才众多体现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我们去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一,创办人是潭州太守朱洞。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书院门口挂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大字。上联“惟楚有才”出自《左传》,意思是楚地出人才,多用于湖南湖北。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意思就是这里的人才又是最多的。清代的康熙皇帝也为岳麓书院题字,乾隆皇帝更在此赐御书“道南正脉”。

接着,我又去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张轼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学馆。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名人辈出,如:_、何叔衡、周世钊等人,最重要的是我们亲爱的_曾在此求学。他在这里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他知道了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这个“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当时,_和同学们经常利用放假的时间下乡去农村劳动,去各行各业体验,去社会上的各个群团里调查。他们在_的家里成立了新民学会,在五四运动中组织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来又组织了反张运动,成为了中国_在湖南的早期组织、为革命奠定了基础。

岳麓书院和第一师范都是人才云集,都不愧为“千年学府”这四个字。

通过我的游览和了解名人历史,我知道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不能狂妄自大。我们还要学习_“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要及时做笔记,这样可以记录下来自己的感受,加深印象,就不会读过就忘了。从读“无字之书”这四个字中我自己也有所感悟,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实践,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疑惑和传言,我们可以用实践来

验证,亲身体会过的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这个答案不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而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东雨,更要亲自实践,才能学以致用。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五篇

空中飘来一阵熟悉的臭里夹杂着香的气息,走近一看,是它无疑了——臭豆腐,发黑的外皮被烘烤得香脆诱人,里头包裹的是柔嫩可口的豆腐,淋上特制的汤汁,那香味十里之外也能闻到,咬一口外酥里嫩,汤汁从里溢出,瞬间散满了嘴中,我细细品尝着这美味佳肴……

暑假刚开始,我与家人一同到长沙游玩,嘴里吃着热腾腾的臭豆腐,手里提着新鲜出炉的烤串,与大人一同前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书院门口早已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买了票,费九牛二虎之力挤了进去。一踏进书院门槛,迎面而来的是书香之气,我仿佛看到千年前的岳麓书院,白衣学子三五成群,有讨论学术的,有静坐在一起读书的,还有在石板上刻字的,为书院多添一份书卷气。

在学府深处我看见了岳麓书院的学规,让我吃惊的是它并不全是规定学习的事项,还包括要孝敬父母,诚实做人等内容,我很想知道是哪位伟人定制的学规,令我敬佩不已。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大家熟悉的诗句,没错,当我听到“爱晚亭”三个字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首名诗,爱晚亭,顾名思义是一个亭子,可这里的爱晚亭是一串连绵起伏的亭子。高矮不一的六角亭,墨绿的顶,用瓦遮住,红的支柱,摸上去粗糙而做工精细。旁边是高大的枫树,盛夏未红的枫叶是那么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春意盎然,我不禁联想秋天时它一定是火一般的红,红得狂热而明亮。我多想长久呆在这些亭子里,细数一片一片的枫叶。但只能渐行渐远,依依惜别。

老长沙,你有独特的味道,让我一口也不舍得浪费,你有文字的书香,让我深有感触,你的道路如迷,你的气场盛大,你的一切美与活力都让我着迷。

如今回味起来,我好像又回到了那儿,吃着臭豆腐领略着你的美食、风景、气息……

岳麓书院作文三年级 第六篇

合页,月色入户,伴着隔壁传来的阵阵笛声,渐渐进入梦境……

暮色压顶,岳麓山渐渐显得神秘。青砖石地,粉墙玄瓦,一派肃静——岳麓书院。书院跨越了千年,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它生在乱世风云中,立在葱茏树林间。千年,春秋交替变换,朝代屡屡更替,唯有莘莘学子,老师夫子,在此汇聚。户外朗朗书声,响彻华夏;悠悠书香,飘荡千年。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口气之大,令人惊异,但不会有人质疑。这里群英荟萃。千年风雨,不变的华夏精神,学生们求知的强烈心意,老师夫子坚持的谆谆教诲支撑着整个庭院。

文章中着重讲了朱熹与张栻这两位大师,他们无疑是是岳麓书院跨时代的精神楷模。

一一六七年八月,朱老夫子在听说张栻在主讲岳麓书院后,下了狠心,从福建崇安出发,由两名学生随行,不远千里来到岳麓山中。朱老夫子与张栻一起进行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他们两人有时争论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朱熹在岳麓、城南两书院讲学两个多月,引得四方学者云集,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之盛况。

一一九四年,朱老夫子再度来到长沙,再游岳麓书院时,张栻已去世十四年,距他与张栻会讲也有二十七年了。两位青年俊才不见了,只剩下一位六十余岁的老人。我不禁想,当他再次进入岳麓书院,再次来到朱张渡,他会不会为自己已故的知己而落泪。我想他会。他要把岳麓书院振兴起来。朱老夫子白天忙于公务,夜间则渡江来讲课讨论。但在他重返长沙前的十年左右,他一直在被奸佞之臣诬陷,而他再次振兴岳麓书院也被那些个奸佞当作把柄。在朱熹来到长沙的第二年,他的学术被朝廷宣判为伪学,第三年,他的学生被逮捕,第四年,伪学升级为逆党。一一九九年三月九日,朱老夫子病死于建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色,为了教育甚至会有大量的人为之付出生命。

朱老夫子就是其中一个,“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这是辛弃疾在挽文中的心声。

走进书院。

正堂供奉着朱熹的半身塑像,壁上嵌着朱熹手书的“忠、孝、节、廉”四个大字,倍感亲切,深受感染,一时间,仿佛回到八百年前,和汇集在此的八方学子,默默肃立在讲堂前,聆听着朱老夫子的谆谆教诲……

时光流逝,古院在朦胧月色中渐渐消逝。

千年,一段历史;古院,一种灵魂。沧海桑田,人已逝,花已凋,不变的只是青浓树丛,华夏文化教育精神,昏暗中照亮一方水土的千年庭院……

隔壁的笛声逐弱逐逝,夜深了,城市睡了。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