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通用12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25 14:28:39284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一篇

小时候,爷爷对我说,要感谢,是他带领先辈们浴血奋战,让我们翻身做主,站起来!

童年时,爸爸对我说,要感谢,是他倡导改革开放,让我们生活改善,富起来!

现在,作为青年的我说,感谢亲爱的中国_,是她哺育我成长,执教讲台,欣为人师!

我们不会忘记,1921年,在碧波荡漾的南湖,一艘普通的游船里,一群以改变中华民族命运为己任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注定将载入历史史册的政党,镰刀铁锤、工农大众,注定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主角!我们不会忘记,秋收暴动的长缨、南昌起义的枪声、井冈山上的号角和长征途中的足迹;我们不会忘记,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中国_从逆境中奋起,并且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从延安长明的灯塔,到北京庆功的美酒,中国_以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和超常的智慧,力挽狂澜、定国安邦!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用他浑厚有力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宣布:_成立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一刻,举国欢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_人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有运筹帷幄的智慧,在五十多年的历程中,有曲折,有艰辛,更有的是成功!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美满。崭新的中国,年轻的中国,将登上小康的“航母”驶向未来……

当嘹亮的国歌声响彻耳畔时,我们群情激昂;当奥运赛场的五星红旗升起时,我们豪情满怀;当“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时,我们扬眉吐气!崭新的中国,年轻的中国,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想,爱国的情怀是朴素的,是与祖国的命运心心相连的!

我相信,身为炎黄子孙,都会从心底去爱自己的祖国,她体现在点点滴滴中……

你听,西部开发号角吹响,“四大工程”全面启动,给我们西部人民带来了期盼与希望!

你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让我们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四大工程”将会成为开发西部,平衡资源,拉动内需,拓展市场的驱动机;使西、中、东部的经济发展成为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它的竣工将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西部开发,百舸争流,佳音不断,捷报频传。

西部内地江安,她作为宜宾的东大门,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然而一江分南北,千年阻古今。长江穿县而过,交通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勤劳进取的江安人,硬是上下齐心,想尽办法终于开始修建我们盼望已久的长江大桥,到2005年时,我们江安人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百年期盼,今日梦圆。同时,乡村公路也在人民热火朝天的干劲中不断延伸……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我们举杯;1999年,澳门重回母亲怀抱,我们同庆;海峡两岸的同胞,同根同祖,骨肉相连!亲人团聚,祖国统一,成为中华儿女的夙愿!此刻让我们一同呼唤:台湾,回来吧!母亲的怀抱永远为你敞开!

一路走来,母亲历尽了多少艰辛和磨难!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座美丽的城市瞬间满目疮痍;1998年的夏天,神州大地,滔滔洪水肆虐地吞噬着我们的城镇乡村;2003年的夏天,SARS病毒席卷而来,恣意横行,给人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挺过来了!在困难和危急关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个个_员冲锋在前,一个个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一个个白衣天使忘我工作,更有许许多多的人民团结拼搏,在与灾祸的抗争中,我们的党成熟起来了!我们的祖国成熟起来了!而使我们立于不败的,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大无畏的精神!

在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就让我们扬起风帆,让心灵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让生活的内涵更加丰富,让生命的热血更加沸腾,让母亲更加富强,让她不再受到欺凌和侵犯!

作为妈妈的儿女,作为时代的骄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我要自豪的说: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二篇

积极营造有利于安远县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是当前实现“苏区振兴发展、提升大产业”题中应有之义。为积极推进安远“构建大交通,打造大旅游,提升大产业,发展大教育,优化大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财源建设转型发展,摆脱安远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推动安远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安远县财政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优化安远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献策,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情况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条件,目前安远县企业发展总体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1、“项目带动战略”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赶超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安远县确立“工业强县”理念,以矿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信息电子、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以发展新型矿业、生物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蔚然改观,“三百山”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突出重点抓建设,企业投资硬件资源更上台阶。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首要条件。在城市建设上,安远县坚持资金向工业园区倾斜投入,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在县城南高标准打造九龙工业园小区,累计投入5400多万元进行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满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在版石镇建设了6700余亩的工业小区,投入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建设标准厂房,还全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7000亩的城北工业园,县工业园呈现“一区三园”(即九龙工业园、版石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发展布局,入园企业累计60余家。

(二)招商融资优惠政策日趋成熟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20xx年安远县财政共安排了近五百万元企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的综合作用,有效推动了营业税盈利点上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营改增税制改革、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

2、通过引导信贷投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做优企业发展平台等举措,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xx年安远县实施了“小微信贷通”试点工作,该政策的实施为安远县的企业解决了近1亿元的银行融资贷款,有效缓解了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三)政务服务建设综合提高

1、机关效能建设严治实督、齐抓共管,服务企业作风进一步强化。通过抓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工作,开展“四城同创”,治理“三乱”,清理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打击非法集资,整治“四风”,治理“收红包”,“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财政系统“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活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2、提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质服务,扶持企业意识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将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与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资助;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二、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安远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既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市场方的影响,更有安远自身发展的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依然是困扰安远县发展软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虽然目前正在开展效能建设,但办事效率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上面政策虽好,下面落实很难,拖沓麻痹、懒散庸冷的机关作风“顽疾”仍没有去根,导致在建项目审批过程过长等。

2、企业激励政策细化程度不足,企业贡献率还不够强。涉企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与周边县区相比情况,本县对现行各类促进工业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有待细化,在企业上台阶、纳税贡献、入规及对优秀企业家的奖励上存在资源分配机制不够细化,协调性不强,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扶持重点不够突出,目前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名目较多,资金分散化明显,难以有效发挥引导和带动重点工业投资的作用。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政企信息互通常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的有关发展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

(二)投资硬件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安远县是赣南唯一一个不通高速、不通铁路、不通国道的县,交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增加;融资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影响,资金链紧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整治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以及果业黄龙病等影响,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安远县45家重点税源企业20xx年生活总值、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与上年同期都有轻微下滑;用地方面,规划地上拆迁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无法落地,部分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待落地,用地需求存在缺口。用工方面,“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

三、优化安远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投资和发展软环境。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三篇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是一个农业国,近代以来又饱经战乱,新中国的工业化远落后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尤其薄弱,这是中国过去长期积弱积贫的原因。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但生产力的大发展,却总是在生产关系发生改变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在一个不发达的中国搞社会主义。中国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五大经济成分又可以简单归为三种成分,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本是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存在大量的手工业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经济改造成集体所有制经济,把私人手工业者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员。对农民的改造采取的是循序渐进步骤,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三个阶段;对个体手工业者,也是采取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形式,也经历了从初级向高级转变的三个阶段。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生产关系就发生根本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官僚资本主义,则是采取直接没收划为国有。

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生产力均衡布局

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也是以均衡配置社会生产力为目标的。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约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从工业总产值看,1952年沿海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仅有30%左右。新中国成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直接的外援来自苏联,而苏联援建的项目约80%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使然。自“一五”起,均衡配置生产力的政策就已取得成效,“一五”末内陆工业总产值占比比期初提高近3个百分点,从1952年的上升到1957年的。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中央提出把全国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拉开了长达10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开始了进一步西移。“三五”期间,三线地区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高达,比沿海地区高出近一倍多;“四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仍高达,其中三线地区仍占,在西南、西北、豫西、鄂西、湘西与晋南等地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基地。

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全面推进。引导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学习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的工业化建设偏重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到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大规模建设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实现。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有739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可比价);其中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在工农业总产值占比变为。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初步奠定了新中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客观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偏差

当然,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有一些偏差。由于对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上急于求成,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过于追求纯粹的单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只注重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认识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后来“_”“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置原因。

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导致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重工业比重长期在58%-67%,而轻工业比重只占33%-42%,影响人民生活并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三线工业均衡布局生产力,发展内陆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缩小区际差距起到一定作用,但均衡生产力布局抑制了沿海的既有基础和区位优势发挥,使得我国整体投资效率低下。沿海地区由于发展受到限制而不能给内陆提供更有力的工业支持,也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整个西部内陆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变得非常突出,促进内陆发展的均衡布局生产力,实质上并未改变内地生产力整体落后的面貌。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四篇

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减少;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五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些年来“一带一路”战略异军突起,举世瞩目。那么,“一带一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且听我来介绍一番。

古老的“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简单来说,“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名称上不难看出,“一带一路”的基础便是古时的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古时候,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一条以发展为目的的路,今“一带一路”可以称为它的升级版,既重视发展,又强调和平合作,双方互利。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重生。

重生的“路”——

2013年的9月和10月,习_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由此,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又重返全球视野。如今,“一带一路”经过了整个亚欧大陆并连接上了非洲、大洋洲等地,近半个地球上的陆地都被联系了起来。“一带一路”带动了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带一路”战略,既要让中国富起来,又要让世界富起来。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强国富国蓝图啊!

未来的“路”——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去了解‘一带一路’?”我觉得,“一带一路”可能会在将来10年甚至更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一个伟大战略,必将带来祖国的蓬勃发展。生长在盛世中国,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更要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未来的一切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六篇

摘要:1949年10月1日_诞生,宣告了中华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是不完全,所以还要完善。1919年3月,_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说明了全国胜利解放后解决土地问题及社会经济中存在的成分,即社会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_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要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与强、强盛。关键词:经济过度经济发展建设新时期

前言:国家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过度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中国吸收前苏联的经验同时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在社会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犯了严重的错误。当中国从社会危机中度过时由于正确的领导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社会主义发展方针是中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正文:

1949年_的成立,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重要任务。在经济恢复工作中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革命和生产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发展

1)恢复和发展。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当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36(国民统治时期最高水平)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年产量均超过_统治时期最高水平。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而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第二项历史任务被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

2)历史与人民的选择。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国家工业化水平较低。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值中的比例为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为。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还落后于印度。如钢铁产量,美国为公斤,印度为4公斤,中国为公斤;发电量,美国为2949度,印度为度,中国为度。在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学工业。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3)过渡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一五计划实施前的679亿元,跃升到1957年的1068亿元;财政收入从1952年的亿元增长到1957年的亿元。这一期间的工农业产品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粮食从亿吨增至亿吨;钢从135万吨增至万吨;发电量从73亿度增至193亿度;

货运量从亿吨增至亿吨同时对农业实行合作化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商业赎买政策。从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万吨增至万吨;发电量从73亿度增至193亿度;货运量从亿吨增至亿吨同时对农业实行合作化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商业赎买政策。从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发展

1)良好开端。在1956年9月的_八大路线中,大会坚持既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方针。在大会中陈云提出“三个个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从而突破传统观念,为探测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打下了基础。

2)索中的严重曲折。1957年“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增强了中国_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但是忽略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从而在同年五月_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而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而由于“_”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府撤走全部专家,使得中国经济早1959~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3)建设与探索的成果。从“一五”时期到1976年,尽管经历了“_”与“_”,但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快。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率为,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人民币,1976年增加到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1976年的316元。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是起,累计达亿元。

3.改革开放新时期

1)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0月_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讨论了从1979年起吧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上的战略上来。

2)新局面的展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1750万个,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形成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设立了海南、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在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3)1992年_南方谈话中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10月中国_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4年初_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002年11月中国_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九、十章)《中国发展史》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七篇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xx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xx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xx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xx年为基数,全省亿、财政总收入2800.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亿、财政总收入亿元、人均GDP为7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xxGDP2亿、财政总收入为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xx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xx的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xx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xx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平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xx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八篇

最近看了一本题目为《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漫画书,让我了解中国到从大唐的繁荣,走向晚清的败落,从抗日战争打响、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在历史上一波三折,灾难深重,人民水深火热。我不禁疑惑,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呢?

喜欢听外公给我讲过去的故事,讲从前买米要粮票,衣服要布票,喜欢看书只能手抄,夏天的游戏是抓知了,捕青蛙,偶尔可以看个露天电影,到了后来,才有了电视机,但是黑白的,有了车,但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

我想,我知道什么是改革开放了!

改革就是变革,就是改变,它从许多方面改变了中国。它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衰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78年到2017年增长了226倍,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级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中国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制”的动态平衡;从社会民主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让人民过上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

是改革开放让中国真正翻了身,屹立于世界东方,璀璨夺目。“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宏大的中国,我们在举国欢庆之时能做的,除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知识,强本领,长大为伟大的祖国母亲添砖加瓦。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九篇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区西南方向,距城区2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为98平方公里,下设xx、xx两个管理处,辖30个行政村,5793户,181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495人),耕地面积20422亩,山林面积82400亩,共有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30个,部门支部10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7个。共有党员874名(其中农村党员665名)。20xx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01万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财政税收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5元,20xx年经全县综合考核名列第六名。

二、经济结构现状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共有企业180家,其中:个私企业169家,股份制企业2家,村集体企业9家。主要有四大块状经济组成:一是造纸印刷行业10家,实现总产值6491万元。其中:造纸行业4家,产值达4561万元。印刷行业6家,实现产值1930万元;二是电子仪表行业1家,实现产值828万元;三是食品加工业14家,实现产值4761万元。其中:园中园牛奶食品公司1家,实现产值921万元;四是木材加工企业50家,实现产值7665万元。其中新兰村30家,实现产值4050万元,已成为木材加工专业村。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农业产业经济20xx年度实现农业产值3801万元,其中经济作物产值1160万元。目前主要培育了以里阳村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3000亩,以山后金村为主的冷水茭白基地1000亩;以新兰、上盛等村为主的茶果生产基地3000亩,以上盛、泉口、白沙卢、浩仁村为主的奶牛基地20xx余头,以上盛、泉口等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227亩;以新兰社为主的木制品加工基地45家;以上盛、泉口、马坦等村为主的佛等基地万盆,约200亩。为保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度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400余万元,主要项目有:浇筑三面光渠道6000米,清障清淤水渠2万余米;土地整理工程xx畈5000亩,大岩贩5800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处。

三、发展工农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1、在发展工业经济工作中,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对镇属4家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彻底的改制;二是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工程建设,通过二次创业活动的开展,新增企业15家,技改项目11个,新增投入1515万元;三是重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如:永盛纸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科技单位挂钩,引进涂布新技术;自动化仪表公司与杭州科研单位合作,取得了“智能型自动化仪表”开发权,成为市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金泰、恒泰、福利造纸厂设备改造,制作A级白版纸等;四是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

2、在农业产业经济中,一是积极开展内树外引促发展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身边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开展培育基地创特色活动,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采用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方法,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采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是:全面发动抓三引、上下合力优服务、抓大放小促平衡。重在质量求效益。其具体措施为:

一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认真实施“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二是立足于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做大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文章;

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构思,实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投资方式,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

四是积极培育和树立典型骨干企业,努力改变我镇工业企业全价生产企业多,来料加工企业少的局面,促进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是强化大农业经济意识,进一步提高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质量,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措施,积极营造“投资在xx、兴业在xx、安居在xx”的合力扶工氛围。

2、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工作重点。以“调结构、优产业、创品牌、上规模、占市场” 为主线,积极推行农业发展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树立一百个身边的种养殖典型示范户,实现农业产值增千万元,完成万亩粮田土地面积的平整工作。其具体措施为: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好“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以内树外引、抓典型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镇多品”的优高农业,达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推全镇上规模的目的;

②选准并确立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好农产品示范基地;

③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农业发展的路子,培育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

④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种养殖专业户参加科技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⑤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制约我镇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白龙桥至琅琅公路小与差,以及古方道口经常性受阻。

2、市区引水工程与我镇生活、生产用水的矛盾。

3、由于金兰水库的阻隔,制约了东、西坑两村的经济发展,两村158户共47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4、部门、单位的撤并,职能服务部门减少。如:工商、财税、交管、法庭、营业所等,致使配套服务工作难以跟上。

5、由于镇财政财力不足,对农业经济扶持力度缺乏。

六、建议与要求

针对我镇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希望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帮助、扶持。

1、近些年来,我镇食品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存在着“商品近似”和部门产品内质与配方不完全相符的问题,市场整顿确实需要,但市、区级工商、技监经常检查,往往以罚款代替教育,工商、技监部门能否改变方法,在重教育、重服务上多做文章。

2、我镇部分老企业在1998年前,由于当时的税收征管政策不同,存在着欠税,这不完全是企业的过错。新婺城区成立后,婺城区国税局以不交清欠税为由,不予领增值税发票,强行追缴欠税款。如:金华自动化仪表公司,1998年前企业未改制所欠税款13万元,企业改制后不但要缴清欠税,还要追缴滞纳金3万元。我们认为这次大范围追缴欠税的做法未免有些过激,企业承受压力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我镇有4家造纸厂,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造纸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根据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把4家造纸厂组建成松散型集团或公司。做大造纸业文章,设想以福利造纸厂为基础组建松散型集团或总公司,把此集团或公司以福利企业的性质予以上报,恳请市、区民政部门予以批准。

4、白龙桥——xx公路的现状已严重制约我镇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尽快给予解决。

5、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市区供水与我镇村民的生活、生产用 水问题;及早恢复因引水工程所涉及本镇xx徐、泉口、东山、水碓、马坦等5个村约300亩粮田的耕种。

6、要求尽快协调东、西坑两村下山脱贫及与金兰水库的矛盾。

7、对农业产业链、基地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如泉口、浩仁等村奶牛生产基地,已经规划上报,望早日给予批准。

8、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经常性组织科普下乡,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9、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十篇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_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_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1]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在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即“新区”,所涉农业人口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总数的2/3以上。)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2]1946年5月4日,_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_的军事进攻。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双塔村地主王汉章叫佃户马义山出差,因事晚了点,王汉章即用皮鞭将其眼珠打淌。喂马的长工巩荣石无辜被王汉章活活打死。此外,不少大地主还养着“团防”,作为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因此,解决土地问题、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劳动人民,已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劳动人民的迫切要求。[2]中国_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反对重租、重息、重押、重税等斗争。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十一篇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xx年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千公顷,同比增加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千公顷,同比下降;全年粮食产量万吨,同比同比增长,其中:秋粮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油料产量万吨,同比增长;茶叶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养殖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xx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

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

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

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

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的变化范文 第十二篇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的方式,与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政协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

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

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

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