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优选7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2-14 15:31:49165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一篇

“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现代农村物流是物流发展的一个分支,作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国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物流作为其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足: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过高、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等,根本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基础设施落后及金融供给短缺,已成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建设金融供给短缺的现状,必须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这是解决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瓶颈”的关键.

根据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所面临的物流金融困境,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整合、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设计、农村物流金融制度的安排、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创新以及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八章: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第八章结论与展望之外,其余各章均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如何有效地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体系.首先分析了农村物流建设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供给短缺及其成因,根据现代农村物流与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博弈分析,提出了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其方向选择.其次,研究了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整合模式,对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模式设计、选择及经济学分析;根据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和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发展的具体要求,探讨了现代农村供方、需方物流金融产品,以及现代农村第三方物流金融支付类与融资类产品;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各利益主体激励相容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设计了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权制度、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一般制度,以及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的特殊税费制度;研究了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即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以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非股权组织形式的安排,然后,就长株潭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的建立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就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怎样才能取得现代物流金融的支持,优化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能有效防范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开展农村物流金融业务综合服务的风险,为金融支持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金融支持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瓶颈”.要解决这一“瓶颈”,必须有效地融合现代农村物流与资金流,建立完善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体系.

2.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是现代农村物流与资金流密切融合的产物.现代农村物流与农村金融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达到了“1+1>21”的效果;“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开展农村物流金融服务,可有效地融合农村物流与资金流,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整合形式的创新.

3.选择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及其产品,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特征、地理环境相适应.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宜采用“契约型”、中部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区宜采用“集成型”、东部沿海地区宜采用“虚拟型”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选择,我国东部地区适宜选用高级别的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且要求这些产品具有全方位的功能,我国中部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区适宜选用较高级别的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且具备一定的功能,我国西部地区应选择低级别的农村物流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农村物流业的需要.

4.根据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规则,在不同的制度下,博弈主体的选择空间和收益函数不同.激励相容的农村物流金融制度能使各主体利益选择空间和收益函数趋于一致.

5.以沿江、河、海、铁路、空港为中心,建立“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银行、民间资本”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中心”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与民间资本为依托,有效地开展“融资、结算、分散风险”农村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多方博弈,各方受益,以满足帕累托最优原则,这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的创新.

6.地方政府必须对干预建立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的行为支付成本,使其干预的收益与责任相对称.在农村物流建设中,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大力引进境外资本,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物流金融企业的特殊税费制度如何合理配置,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体系优化,地方政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二篇

1、现代造船模式下的造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研究

3、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4、物流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与应用

5、大连天骊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A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研究

7、M电梯销售公司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8、供应链管理下大唐集团集约化电煤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9、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物流管理精益化研究

10、基于WEB技术的某公司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基于RFID技术的_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改进研究

12、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中国移动M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

14、生物制品药品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5、移动式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6、北京华联宁夏分公司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17、基于云计算的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

18、基于J2EE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三篇

1、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分析

3、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4、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6、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8、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9、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10、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11、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2、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13、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14、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四篇

物流业与金融业、信息业并称为当今全球三大生产性服务业,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作为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财税政策在支持物流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对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论证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厘清财税政策的作用范围、选择支持的方式.这也就是本文的目的.

全文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正文部分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是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分为四节.第一节对物流、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关系,分析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物流业的特点、21世纪物流业面临的新挑战.第二节对物流市场失灵、物流业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三节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型国家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论证了政府干预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第四节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为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情况.第二节构建了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三节分别对货物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周转量与财政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

第四章是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分为三节.第一节回顾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第二节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这一突出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第三节对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基础设施质量、物流业税负水平、政府性基金与收费道路车辆通行费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是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回顾了我国物流业财税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分析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分为四节.第一节梳理了2001年以来我国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支持物流企业技术改造;设立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第二节回顾了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演变历史和现行主要税种.第三节以物流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对当前“营改增”试点以后物流企业的税负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节对我国现行物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财政对物流业的支持仍显不足,特别是对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税收政策主要是清理长期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税制,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性税收政策还比较少.

第六章分四节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物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将物流业置于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优先发展;重视对物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除公共投资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私人资本参与;运用财税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和绿色物流的发展.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五篇

通过无纸化贸易,配合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协助结关和清关,促进从出口报关前的商检、货代和外汇,到出口后的退税结汇等多环节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结为一体,使通关信息化、单据规范化自动化和履约证书化,简化流程,快捷高效,多方受益.

创新一体化平台在运营初期是以B2B为主要的运作模式,待较为成熟后逐步开展B2B2C业务并配以冷链运输,另外可以采取会员制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联合第三方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连通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实行“一关备案,区域通用”,打破关区界限,减少通关成本,使贸易更加方便;以“单一窗口”为例,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审验、一次放行”;增强电子保函的区域通用性,实现电子商务、跨境交易和电子政务高度融合.

(二)提高质量保证,产品信息全透明化.提供可靠的生鲜产品产地直供质量保证,形格化背书.产品溯源管理,辅以RFID技术、防伪码等,落实到农户信息.此平台支持多语种在线服务,跨境消费者在收到产品后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轻松了解产品从原产地采购到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的信息.

(三)加強农特产品品牌介绍.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品牌化.推广地域性农业特色产品,打造别具一格的农特单品.力求做到产能稳定、品质可控,适用于当前的物流承运,鉴于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需因地制宜,具体根据我国生鲜产品(果蔬类、水产类等)盛产区域和品类,打造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产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占领长尾市场,市场营销手段合理化.从品牌角度看,采用差异化品牌策略.由于农产品的不稳定性,因此要预防不同批次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导致整个中国农产品境外销售陷入僵局.同时,能有效地缓解产品同质化程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收购率及顾客的惠顾动机.

结论:关于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农产品电商物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电商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仓储配送模式 内容摘要:生鲜农产品易腐、易变质等特点,使其生命周期短、不易保存,仓储及物流运输过程中损失巨大。而生产过程的季节性、区域性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增。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 摘要:跨境电商,就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利用国际物流来运送商品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由于全球企。

跨境电商环境下对外贸易模式转型 【摘 要】 本文对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可以全面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六篇

中国首家垂直型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是在2005年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生鲜冷链物流时代.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全面实施,已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国内持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国家文件相继频频出台,同时国际发展环境也很优良.

和国内相比,欧美国家的生鲜电商起步早,冷链和保鲜技术更为先进,像美国的亚马逊生鲜、英国的Ocado等.从长远来看,国内外生鲜消费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潜在市场价值大,消费机构逐步偏向于中高端.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去中间化”、分销渠道扁平化的趋势,普惠贸易各方主体.

二、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已经比传统的冷链物流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出口通关方面.通关体系不成熟.传统生鲜产品在出口贸易报关的过程中程序太多,手续复杂,不利于海关等部门税收监管,时间成本偏高,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直接放弃退税.

1、国际进口政策限制.由于生鲜食品包含在各国国际共同禁止物品列表内,因此常规的邮政、快递物流模式无法使用,小额碎片化包裹在出口商检报关等环节相对困难,从而增加额外的贸易成本.

2、贸易壁垒.农产品进出口一直是敏感且摩擦高发领域,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上的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市场准入标准较高,使中国更加容易失去公平竞争的贸易机会.

(三)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生鲜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具有腐损率高、季节性强、产销分离等特性,对于冷链物流依赖程度极大,需要全程有较高的冷链保鲜技术作保障.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欠佳,机械设备和物流管理成本高,特别是B2B2C零售模式下,订单和货物运输呈现分散化、碎片化.

(四)政策和风险防控方面.法律法规整体存在滞后现象,无法和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发展相协调,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针对生鲜行业等特殊领域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风险不能及时掌控,例如支付安全的不确定性大、物流妥投率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

农村物流论文题目最新范文 第七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就是一个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众多产业,而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支柱产业.从全球发展来看,判断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既是一个实践性的命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结论.从世界各国发展史来看,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关系,那么其经济社会就会得到较快发展,迅速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就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现代化发展进程也受到严重阻碍.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和消费市场.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农民收入如果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对此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_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党的_报告也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薄弱环节”.没有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就是一句空话.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地处丘陵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恶劣,资源禀赋较差,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加之,自解放后我国提倡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的经济总体方针影响,我国农村在较长时间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工农产品价格形成了剪刀差,这样也客观地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人为地造成了东部、中部与西部、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之间较大的差别.同时,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涉农群体事件增多,农民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处于劣势,社会矛盾突显.这些特殊情况,迫使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纳入议事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因此,本文立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意,借鉴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发展要素的述评,在审视国内新农村建设之文献上百个模式的基础上,着力于区域发展类型及其模式发展要素(发展的着力点)的新视角,对东部地区的温州、苏南,南部地区的珠江和西部地区的成渝近郊模式(西部发达地区模式)、地震灾后重建模式(西部特殊新村模式)作了新的研究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应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模式之发展要素作了新的提练和补充.据此,打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及其发展要素,在吸收其它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以新的视角,以新的理念,以新的思路,来审视,协调、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出要发展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完全靠农民自身的发展解决农村的问题.必需以新农村要素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奠定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质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进而探索出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要做到这一点也就必需借助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农村生产要素建设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加快通道经济建设,以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人才回流,恢复农村的自身造血功能;以农业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的方向,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问题,从而找到西部贫困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钥匙,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意图.

按照文章的研究思路,本文全部内容共分9章来论述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从文章结构上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1-3章,这一部分是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进行要素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部份即第4章,是对西部贫困山区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第三部份为第5-9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从新农村要素建设研究入手,分析西部贫困山区应该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具体看:

第1章是导论.主要论述此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论文的框架结构,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等.

第2章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模式及其发展要素相关文献的述评.通过对新农村建设内涵、模式及其发展要素的述评,解决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全国和过去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什么地方,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以采取什么模式、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进行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现有关于新农村建设内涵的文献,分析了现有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与过去什么不同,并针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实际,吸取前人的理论,给出了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的比对,分析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方式和措施,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其相同点为我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之所用,并提出在西部贫困山区应该以什么模式进行建设.最后,通过对国际国内农村建设模式的评述,提出以五要素建设的模式,作为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找出其脱贫之路.

第3章是关于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支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市场失灵、非营利组织、农村公共产品理论.通过对理论的归纳和论述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了分类,证明了造成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日趋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根源就在于我国长期执行的“重工轻农”、“先城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4章是关于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本章通过对西部贫困山区与全国、东部、中部、东北部等近十年来的经济数据比较发现,西部与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越来越扩大.认为,要解决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三农”问题的根本,只有从政治、经济体制上,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以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破除偏向于城市居民而把农村人口排斥在外的二元经济制度,才能抓住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源,也才能找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治本之策的结论.

第5章是关于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的问题.农业要发展,资金是保障.本章通过对财政金融支农的概念及国内外关于财政金融支农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的论述,根据国外财政金融支农的实践经验,找出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目前财政金融支持的局限性和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详细分析,总结出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财政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6章是关于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农村经济要发展,产业是方向.本章通过对国际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分析,认为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原因,要在农村发展合组组织化、区域农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有差别的区域政策,形成合力,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7章是关于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通道经济的建设的问题.经济要发展,交通物流是基础.本章通过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通道建设问题的论述发现,西部贫困山区大都地处大山深壑,有地势偏僻,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畅,物流不发达,信息闭塞、资金短缺、资源空置、销路无门等显著特点.交通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因此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并提出了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交通通道建设、还包括信息通道和物流通道建设.

第8章是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之根本:农村人才培养的问题.农村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本章通过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人才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发现,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急需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新农村人才队伍和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因此建议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人才回流的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回乡创业.

第9章是探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农村要发展,城镇是载体.本章通过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大城市的盲目扩张,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大中城市在城市管理体制、方式及公共产品提供方面还存大许多缺陷.而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小城镇的门槛较低,是城市与农村重要的结合点,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最终将缩小城乡差别,打破旧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提出在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市县城市,积极发展农村乡镇的观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

第一、本文立足于新农村建设4个新意,在学术界、实务界已有的,按其产业发展特性和政府作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以前农村发展模式用新的观点、以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剖析提炼了每种模式的发展要素,并以此推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如:西部灾后重建新村模式.同时、通过对以前国内五个模式的要素进行了内在分析和比较研究,我们就很容易从其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同,地域相近的模式中,分析其内在规律,方便归纳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性,从而为本文提炼出以要素建设来进行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模式.

第二、对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各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发展要素进行了新的界定.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发展要素作了拓展,如:在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成渝近郊模式的要素建设、对西部的启示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乡镇重建、产业重建、农房重建、人才培育、财政金融支持等5大要素分析,总结归纳了西部灾后重建新村建设模式,从而归纳和完善了整个四川灾后重建新村模式的总体构架.

第三、要赋予“土地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融资功能.资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前人在“土地银行”研究方面,没有考虑到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和物权法的限制,多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目的,而所谓研究的“土地银行”也仅只是一个中转机构,基本没有银行贷款功能,更没有解决“土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而本文所谈的“土地银行”是着力于西部贫困山区实际,在集体所有制下,以财政进行担保,对土地进行三权分离,(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建立集体所有制的“土地银行”,并利用长江上游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补偿基金,进行公开上市发行,以作为农村“土地银行”运行的资本金.同时,以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加快土地有目的流转,解决土地大量撂荒和龙头企业、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的“土地银行”是真正的把“土地资源”转化为了“土地资本”,且“土地银行”资金带有政府救助、扶贫的责任,具有真正的普惠性质,能够解决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问题.

第四、本文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其发展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和研究了在一般发展模式的支撑要素,应以财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通道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人才培养五要素支撑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这一般模式发展的新模式.具体看:一是在财政金融支持上,二者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在功能上存在互补进而形成互补关系,是一个系统性整体,二者必须协同支持新农村建设.建设属于社会性质的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农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农村公共产品,应该以财政手段支持.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商品流通等属于市场化性质的私人产品建设,应以金融手段支持为主,财政可以适度贴息引进民间资金进入建设.二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应就地进行小城镇建设,用比较收益的办法,提高待遇,吸引到农村工作的人才,加快人才回流;在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基础上,建议跨行政区域建设,发展区域农业,保证对龙头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并以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在发展的通道上,本文认为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进行通道经济建设不仅仅是交通通道建设,更重要的是物流通道和信息通道建设.只有加强交通通道、信息通道和物流通道的建设,彻底改变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物流不通、人流不旺的局面.才能改变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落后的基础环境;才能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的回流;才能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果;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

尽管本文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收获,但由于西部贫困山区新

主要论述了农村物流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农村物流引用文献: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