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优选6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2-11-15 14:21:27130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一篇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了解字义,走进成语。

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采用了解字义,走进成语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积累成语。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句子中“鬻”的读音是“yù”,意思是“卖”,相同的意思并且带“鬻”字的成语有“卖官鬻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字义和成语的意思。还比如教学“誉”时,可以积累成语“毁誉不一”。这样通过了解字义,积累成语,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教学收获(思得)

(1)读句子,想画面,用成语。

这篇课文中句子“其人弗能应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结果。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以后,想一想当时那位商人“弗能应也”窘相、尴尬的画面,然后说说此时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等成语,这些类似成语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了解了成语的魅力。

(2)阅读插图,拓展延伸,说写结合。

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中那幅插图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还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呢?学生根据情境说话,分组练习,然后把练习的内容写出来。这样,通过阅读插图,想象说话,说写结合,使阅读有指向性,使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3.不足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要求学生和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学生感到有点儿困难,不知如何表达,课堂有点儿沉闷。其实“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触”,主要有三种:就是前面说的和后面说的不一样;前面做的和后面做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时也没有去好好琢磨。

4.改进措施(思改)

以后教学中要改进“教学导入”这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请你猜一猜。上课开始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寓言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二篇

一天清晨,有一个楚国人又在大街上卖自己的矛和盾。别的人听见了他的吆喝声,个个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楚国人。

他先举起自己的盾,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看呀!快来看看呀!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说完,他又举起手,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再坚固的东西,我的矛也能一刺就穿。”

这时,其中一个文人假装若有所思地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是你的盾破呢?还是你的矛坏呢?”那个楚国人一听,顿时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见他张目结舌,那个文人又继续咄咄逼人地说:”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根本就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时另一个文人也立刻附和道:“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楚人被他们这么一说,脸顿时涨得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更不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说自相矛盾的话,也不要做自相矛盾的事。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三篇

楚国人被当众拆台以后,便是一个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他回到家,对老婆说了整件事的经过,老婆听完后说:“你且俯下身来,我告诉你解决的方法。”“这能行吗?”“行不行你试试不就知道了,不然你还有别的办法吗?”好吧,明天我就去试一试。

第二天早上,公鸡刚刚打鸣,楚国人就醒了,他拿起了矛向南门走去,大声吆喝:“快来看看我的矛呀,它锋利无比,不管有多坚固的盾它都能刺穿,机不可失啊,将士可以上战场时用,*民可以防身用,买不了吃亏,多买还可以打折哦。”没多久,他吸引了南门来来往往的人,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买他的矛,不一会儿就抢光了,楚国人也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过了几天,楚国人也和之前一样,天蒙蒙亮就出发了,但不同的是,他这次拿的东西是盾,去的'地方是北门。不一会儿,他就摆好了摊,于是开始吆喝:“快来看看我的盾啊!绝对独一无二,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任何的矛都不能刺破它,非常坚固,买了绝不会吃亏,是一个防守的好东西,都过来看看,这可是今天最后的十几个了,如果没买到,你铁定后悔,多买还打折啊!”周围的人一听立马都围了上来,有一位老先生开口道“这盾的确是个好盾啊!这精致的做工,光滑的外表,果真难以刺破。”一旁的人听后,就开始争论“食物”了,这一次的盾又被抢光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个楚国人一天在南门卖矛,另一天在北门卖盾,即挣了矛的钱,又挣了盾的钱。

有些时候,只要换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虽然坚不可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但是,单方面一定可能会出现。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四篇

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的某个村庄,那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繁华,尤其是这一天……

在集市里,只见一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商人在大声嚷嚷,叫卖着他的兵器。他首先拿出一只矛骄傲地说:“这把矛是天底下最厉害,最锐利的矛,大家快来看看啊!”人们被他的叫卖声吸引过来了,都围在一起仔细看这把锐利的矛,只见那只矛尖上闪闪发光,好像天上神仙用的兵器,看得有些人眼睛都闪闪发光。那位商人又得意地说:“这把矛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有些人没等商人说完,就抢着要买,五千两,七千两,一万两,一万五千两……加价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商人心里简直就乐开了花。

但是他又装着很不情愿的样子说:“你们真是没见过世面啊,我还有很多神兵利器呢!”接着,商人又举起一块盾大声介绍到:“我这还有一块盾,这可是神器呀!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又有一些人围着这块盾仔细欣赏起来,盾上刻有一条真龙,有些人看的非常入神,眼球差点都要掉下来了。人们都又来抢着买这块盾,三万五,四万六……的声音又一一传来,商人高兴得都快要死掉了。

这时有一位过路人走上前问:“那麽用你的矛xxx的盾会怎样呢?”热闹的场面一下就安静的出奇,人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刚才还神气十足的商人,可是商人听了这句话却哑口无言,满脸通红,本来要买兵器的人纷纷都走了,只剩商人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这时过路人拍拍他的肩说:“以后要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别再这样自相矛盾了。”

从此以后,商人改邪归正老老实实的做生意,结果赚了大钱再也没有自相矛盾了。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小学作文自相矛盾扩写 第六篇

课文《自相矛盾》简短易懂,对于这样的课文如何教学?我的想法是成语故事只不过是个引子,目的是通过该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引导学生走进浩瀚的成语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国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为此,我是这样进行计教学设的:

1、首先激情导入,通过寓言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

2、接着进行第二项的学习(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让学生带着开头的激情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好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不要让学生把词和句子读破,还要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注解去理解寓言的大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寓言的大意。

3、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去,后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后再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说、问、演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深刻的明白寓言里面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最后进行“修改病句”和“仿写”的拓展练习,通过这两个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从总体上说,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字、词、句理解得比较透彻,寓意每一位同学都基本明白,从中也懂得了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也能完成得不错。由于课堂中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得也很轻松,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妥当,开课引入时所用的时间多了些,后面练习时间就比较仓促,不能很好的反馈教学效果,这是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加注意,争取把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更好!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