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优选7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09 13:58:05262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一篇

【引子】

进入语文,寻找幸福。

那就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一股略带凉意的秋风,迎面而来,轻轻吹散了校园里那几株桂花树里藏着的香味,暗香飘扬,神清气爽,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我紧紧地走向教室,想早点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这个美好的早晨。

来到教室,看到木然的眼睛看着我,我心里有点毛。学校的孩子来自全市各地,每周一早起,早饭估计还在车上解决,来学校看起来没那么精神,木然的眼睛,木然的眼睛,啊,当学生,谁说不痛苦?

想起今天要教的课文《槐乡的孩子》中的男孩子经常爬到树上,用长钩一次又一次地削槐树。一群槐米跌了。有些女孩弯腰捡起来,两根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有些人把槐米塞进篮子里,头一点一点地像寻找食物的鸭子。当一缕炊烟从村子里升起时,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着幸福的歌声……同样是童年,槐树乡的幸福,我们的孩子体验不到。但是,如何把这种幸福传达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在文字中感受到呢?语文有自己独特的威力和独特的风景,学习语文应该是快乐的事情,今天带着孩子们去课文寻找快乐,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案例说明】

品味语文,享受快乐。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我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幸福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通过整体阅读捕捉信息槐乡孩子的幸福在哪里?

读完第一篇课文后,我问: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你可以说槐树乡的孩子是_____你是是吗?是吗?

出生1: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槐乡的孩子不伸手向大人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槐米交换的……

太好了。我可以抓住课文理解。我笑着点头,示意坐下。

出生2:槐乡的孩子勤奋,8月天热,鸡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

出生3: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文章的第一段是……

出生4:槐乡的孩子喜欢工作。因为明天晴天,孩子们又投入热工作……

性感的理解,为什么学生没有理解槐乡孩子的幸福?不愉快的心,不应该。

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快乐吗?没办法,让我来拨动他们那根快乐的神经吧!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槐乡的孩子是不怕热的,是勤劳的,是懂事的,是爱劳动的,但他们更是快乐的,请默读课文,静下心来想想,看谁能发现槐乡孩子的快乐。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偶尔有些许低低的讨论声,我知道,孩子们在偷偷交流,我不理会,装作自己没听见。他们在享受思考和交流的快乐,我又何必打断呢?

不久,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

师: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哪儿,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槐乡孩子是快乐的,____________”

生1: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八月,槐树打了花苞……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他们每天去山上打槐米,每天都能闻到槐花的香味,一定很快乐!

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

生2: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还没等云雀开歌唱黎明……”每天他们在山上都能听到云雀的歌声,多有诗意啊!

大概是受了第一个孩子和我的启发,这个孩子活学活用了。

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全班掌声)

瞧那小脸红的啊,他的快乐溢于言表。想必学习的快乐,此刻他是深有体会的,

生3: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把自己打来的槐米卖了,交学费。

师:能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上学,一定会很自豪吧!这样的快乐,我是没有体会过的。真想试一试呢!我是没机会了,希望你们能去尝试这种快乐!

生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男孩常常是……像觅食的小鸭子”。他们在打槐米的时候一定没有感到累,那么多槐米,他们可以卖很多钱呢!

“哈哈哈”,全班大笑,虽然回答得粗浅了些,但谁不说这是他的真实感受呢!

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

生5: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当缕缕炊烟……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打了那么多的槐米,他们都高兴的唱起歌来了。

生6:槐乡孩子是快乐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虽然他们劳累了一天,但他们脸上还是带着微笑。

师:你猜在睡梦中,他们会梦见些什么呢?

“打槐米”“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去交学费”……

师:是啊,虽然劳累了一天,但是槐乡孩子的心中还是很快乐的,真是虽累——

生齐:虽累却乐

却看孩子愁何在?一双双闪着光的眼睛,将他们的快乐展露无遗。语文学习的快乐必须经由语文本真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体验来实现,这一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具备的。因此,教师要给孩子搭建一座孩子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孩子能够从自己出发,走进语言文字的美妙丛林中,去体验语文的魅力。现在做的还不够,我还要将孩子的感受在听说读写中体验,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在丰富的情感xxx鸣。

师:是啊,虽累却乐,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唱着跳着,田野里到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在唱什么歌呢?(出示)

“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__________,也不在___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她在_______,啊!快乐,他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你能把这快乐的劳动之歌补充完整吗?

不久集班级孩子智慧的歌就完成了:“快乐在哪里?我来告诉你。她不在凉快的房间里,也不在好玩的`电脑游戏里,她在淡淡的槐花香中,她在云雀快乐的歌声里,她在男孩的钩刀里,她在女孩的辫子里,她在满满的篮子里,她在孩子的梦乡中,啊!快乐,她就在辛勤的劳动中。”

配上《春天在哪里》的音乐,预备,唱,槐乡孩子的快乐和班级孩子的快乐在教室里交融,久久回荡……

【教后反思】

守望语文,追求快乐

让孩子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成为孩子快乐之源,在平时还可以这样做:

一、来一个吸引孩子的导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和学习的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师:听说大家喜欢听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的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竟然装满了水。多么意外的收获呀!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做?(生答、师评价)真是个有爱心得好孩子。那故事中的小姑娘是怎样做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去看看故事中的小姑娘究竟是怎样做的?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由不愿学到自愿学,有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求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用一点真心的小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入学时是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的,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熄灭了,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儿童对学习的冷漠态度。”所以,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正面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这份用心的呵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的课堂中,对于孩子们的个性感悟,“师:云雀的歌声,一定很动听吧!你不仅发现了槐乡孩子充满诗意的快乐,还把老师刚才讲的话用了起来,真棒呢!”“师:是啊,他们的快乐超越了他们的劳累,瞧,女孩的辫子也在快乐的起舞呢!让我们读出他们的快乐吧!”“师: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啊,他们真快乐!”……这一句句话,对孩子自主感悟的肯定,增强了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如果说文本是学生精神得意寄托与憩息的殿堂,那么课堂就应该是学生施展才智的乐园。在乐园里,身为教师就一定要用我们的真心让学生笑得更甜,读得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春风,其乐融融,努力使学生能把读书当成一件好玩的事。

三、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发现,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很多孩子不再满足于老师给的评价语上,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方式展示自己。如今天在孩子们充分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快乐之后,我出示的小诗,就给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他们填好了小诗,并配上音乐唱出来的时候,诗、请、乐巧妙地融为一体,孩子们在好玩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对儿童来说,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标,它直抵人的幸福。让孩子视学习为快乐,视学习语文为快乐,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看见孩子们清亮的眼神,快乐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孩子们能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二篇

篇1:幼儿园个案分析

班级:小二班

幼儿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岁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

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异常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齐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我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篇2:幼儿园个案分析

一、案例实录

(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齐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我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

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一样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感。大人在十分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后果。就如铭铭看到乐乐

的玩具产生妒忌心理一样.那个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乐乐不给所以就也"抢夺"的方式把乐乐的玩具抢来让教师没收,从而到达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得到教师的表扬。

三、策略

1.要正确评价孩子。铭铭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能够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提高;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仅有自我好,别人都不如自我,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理解

可是要和她讲清楚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抢别人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礼貌的.喜欢别人的东西能够征求他人的同意后一齐玩.或者找家长买给自我.当孩子理解了教师的意见后再给予其表扬.例如:"铭铭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时要让她给对方小朋友真诚的赔

礼道歉,以便缓解尴尬的气氛.好让其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

2.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自我有本事,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妒忌。所以在纠正妒忌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我,自我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坚持自我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家长还要了解自我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忙孩子正确评价自我。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实际本事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进取的方向。

四.反思

在对嫉妒心理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觉得家园共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家长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幼儿认识到自我嫉妒的行为使自我不受欢迎,更不能解决问题。由于6岁的孩子自控力还不强,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嫉妒某些表现会反复出现。辅导矫正嫉妒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家园配合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更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使她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她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本事,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境,我运用了现实疗法,交往分析法和情境等来减除心理压

力。并给予她很大的宽容,给予充分的接纳和支持,为她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辅助家长学习,让他们了解对嫉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家庭教育观,改善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构成家园教育共识。

孩子需要一个公平的宽容的心理环境,光靠教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三篇

摘要:建筑安全监理与管理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和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下面将结合我国建筑安全监理与管理的状况,及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监理与管理的现状

安全监理事故的原因分析: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监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监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监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认为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由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监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它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监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监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监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新型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理论依据:(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安全监理模式,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从组织、流程到方法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做为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必须防止把安全监理与施工生产分开管理的误区;(3)全员参与的原则。

法律依据:(1)《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监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2)《xxx建筑法》:《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监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监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3新型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特点

具有新的项目安全监理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施工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

以新的安全文化为核心:安全监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文化。塑造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实现了四个转变: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监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监理;变单纯的安全监理为安全监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4如何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

建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

项目安全监理组织的定义:新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监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监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监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监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监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图:(1)安全监理监督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2)安全监理实施层:包括专业工程师、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调整安全监理职责

安全监理监督层的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监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监理组织,划分安全监理责任,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对安全监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2)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是项目安全监理的直接执行者,与项目经理一样,也是项目安全监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监理方案,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负责对施工员进行总体安全监理方案交底,负责按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对施工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审核;负责监督安全监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负责对安全监理过程进行监督。

安全监理实施层:(1)施工员:施工员(专业工程师)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具有数量多、学历高、总体素质好的优势,但由于传统的项目安全监理模式把安全与生产没有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施工员的安全监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调整安全监理职责的重要内容就是调整施工员的安全监理职责;(2)班组长: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对工人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班组长的安全责任与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作为班组长必须做到,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3)操作工人:从事故伤亡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事故伤亡人员几乎全部是操作工人,而从事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引起的,因此,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监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操作工人来说,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4.3理顺关系,正确行使监理职能

监理方与承包商的关系既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也是合作关系。建筑产品是承包商生产出来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服从监理方,一切施工资料、施工组织方案、进度计划都必须报监理方。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进度和投资的控制都是通过承包商的工作来实现的,要使监理工程师下达的指令,都能让承包商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所以,协调好与承包商的工作,让他们理解、支持监理的工作,执行监理发出的工作指令,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讲究科学态度。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应强调各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建设工程总目标;应鼓励承包商将建设工程实施状况、实施结果和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向他汇报,以寻找对目标控制的干扰。双方了解得越多越深刻,监理工作中的对抗和争执就越少。(2)落实旁站制度,保证关键部位质量。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不能等到即成事实,待施工质检报验后,才“秋后算帐”,因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一

旦形成,轻则做返工处理(如钢筋尚未隐蔽)影响工期,重则违反强制性条文,留下工程质量隐患或永久缺陷。

结语:对于建筑安全监理与控制,不仅国家要从宏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监理控制,建筑企业自身也要从微观上进行建筑安全监理控制。并且要以国家的管理来指导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理,以企业的建筑安全监理为具体实施方法。要综合运用国家和企业共同管理与控制,以求达到建筑生产安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S].

[2]史明云,杨学永,王亚丽.建筑安全监理与控制[Z].

[3]孙犁.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8.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四篇

智囊伙伴:孟高飞

(上海高院商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曾荣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一等奖)

案件分析是升华版的裁判文书,又是通俗版的理论文章,它的目标、定位、读者均不同于裁判文书和理论文章,因此撰写方法上也略有不同。对此,有三点建议供参考。

1. 选择重要的主题进行撰写。经手的案例成百上千,只有重要的主题才有撰写的价值。判断主题重要性的主要考量是案例展现出的裁判规则的指导性、典型性和可参考性,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审判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比如,新类型、涉新法、涉社会热点的案件,修正原有裁判规则或可对常见案件作类似化分析的案件等,均有撰写价值。对于有些主题,可以通过由点到线再到面等方式提升它的重要性。

2. 从撰写一篇优秀的裁判文书入手。案例分析的思路与裁判文书的推理模式是一致的,都是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只不过案例分析的重心往往放在大前提的论证上,一般不在小前提的认定上过多着墨。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与考试安排

把案例考核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成绩约35%左右。具体又分为二部分:一、管理学教材中选取3-5个案例安排随堂案例讨论;二、以4-5人小组集体共同寻找或编制当代著名的管理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期末集中4个学时的公开展示讨论,要求做PPT,全员参与。

三、评分细则

(一)小组赋分

对小组整体案例实行百分制,评按小组案例呈现整体赋分,评分标准结构:

1、案例选材的经典性(15%)

2、案例编制完整,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透彻的分析(40%)

3、现场表现:口头表达、小组成员配合程度。(20%)

4、PPT制作的图文并茂、漂亮大方。(10%)

5、随机应变能力,能清楚明了地回答老师、评委和同学的质疑提问。(10%)

6、时间20分钟。(5%)

(二)个人等级及分值换算

对每位同学的评价则采取等级制,按同学的综合表现,及在案例教学中的贡献分为:

A+、A-、B+、B-、C等五个等级,本小组表现最优异者A+,其百分制的分值为本小组案例综合评分,其它等级依此累减,C为60分,最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委及相关人员

1、评委由每个小组推选1位态度公正、学习优异的学生+任课老师,取平均分。

2、计分员2-3人。

3、学习委员最终算出案例报告会成绩,并负责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如PPT、评分结果、案例现场影像资料收集与保存。

**年制订完善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六篇

初接触“语文主题学习”,许多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是“主题教学”呢?当代教育名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给出了答案:“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他引导教师们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我去学习,期望学生经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本事的素养。”

细读深思,李校长的观点是真正基于学生阅读需要及语文素养的构成为出发点提出的,我也深有同感。尤其是看了潍坊市李虹霞教师《动物那些事儿》的课堂实录,这种感觉便越发强烈了。

以下是《动物那些事儿》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在过去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别通读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所有的小学教材课本,大家对自我感兴趣的专题进行了各组的统合,其中有两个小组对动物专题感兴趣,“学彬组”和“王晶组”将人教版、苏教版中描述动物的12篇课文全部排版打印,他们还搜集了部分片段、词语、谜语、古诗,最终统合为我们班的“学习课本”,取名为《动物那些事儿》。之前各小组都进行了自主学习和研究,此刻请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好!

(“凯若组”汇报展示。)

生1主持: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松鼠》与《鲸》的比较阅读,瞧!我们还有自我的幻灯片呢!(学生操作出示“凯若组”幻灯片)

生2:我们发现,《松鼠》与《鲸》不一样的地方是:《鲸》的知识性比较强,而《松鼠》的趣味性性比较强。它们的说明方法也不一样,《鲸》是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而《松鼠》是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的描述了事物。

师:你们只说了它们的不一样点,却没有说它们的相同点。

生3:《松鼠》和《鲸》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是说明文。

生4补充:《鲸》和《松鼠》是说明文,而其他课文是记叙文。

师:对啊,继续讲。

生2:我们模仿说明文,写了一篇作文《猫》,给大家读其中一个段落(投影仪出示)——小猫黑白相间的皮毛上,白显得格外白,黑显得格外黑。可是,仔细一看,白色比较多,大约有六七块。它那张清秀的面容上镶嵌着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白天是圆圆的,中午是细细的,晚上就像两颗小灯泡一样一闪一闪的。在这双敏锐的鼻子下方有一张“人”字形的小嘴巴,里面有一些干净利落的小牙齿,旁边有几根头发一样细的胡须。

师:不错,还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呢!

生1:我们还有自我的练字呢,看!(投影仪出示字迹工整的练字纸)

生2:这是我们组默写的课文片段——

生1:我们还标注了课文呢,你看!(投影仪出示标注的所有课文)

生2:我们小组用红色标注出来的圆圈时表示动物颜色的,用红色曲线标注出来的是表示动物外形的,三角号加上两条横线是表示好词的。

师:同学们,读书必须要做记号,让你思考的痕迹留在书上,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小组成员齐:我们小组的汇报完毕,多谢大家。(学生鼓掌)

片段二:

(“学彬组”汇报展示。)

生:我们小组通读完了课文,发现课文用了很多拟人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格外可爱,我们它们全部做到了幻灯片上,请看。

幻灯片出示拟人句,生读。

幻灯片出示: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并且用得和别人不一样!刚才有个小组说必须要好好观察,同样是观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往往都用一个字“看”,读一读这些词语,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词,都是看,可是它却不是“看”这么一个简单的词,来,读一读。

生读——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师:瞅瞅我。

(学生纷纷转头看教师)

师:你们很细心,了不起,关注到了“看”的词语,李教师都没有关注这一点,你们超过李教师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这么丰富,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如果大家这么细致地去读课文,你们就变得更棒!

生:我们还写了一篇作文《我家的保安——狗》。

高学彬读:《我家的保安———狗(节选)》

投影仪出示:

大家应当很奇怪,狗就是狗,是一种牲畜,你给点吃的它就像签了终身契一样,卖身为奴,给你看家护院。没错,狗在你们看来只是一种牲畜,一种给你看家护院的动物,可是在我看来,狗是一种尽职尽责的好“保安”。

它对什么人都怀有戒心,只要不是我带来的人它便厉声叫嚣。不分昼夜,就是爸爸这么贪睡的人也要起来看看是不是有小偷。

师:真精彩!如果不是高学彬对小动物这么喜爱,喜爱到把它当人一样来看待,是不会写得这样栩栩如生满怀深情的,当然,这与他很多读书更是分不开的。

案例评析:

与传统的语文课相比,李虹霞教师这节课的容量很大,一节课居然交流、学习了12篇描述动物的课文,并引领学生欣赏了《蜻蜓》《蜂》《鸡》等四篇古文,古今对照进行了拓展阅读。没有接触过主题学习的教师,可能很难相信一节课竟然能够完成这么多的资料,而每个学生又都学得那么充实而欢乐。其实,走进“语文主题学习”,会发现它没有了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分析,把读书、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经过很多的阅读去充实学生的头脑,运用各种手段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自我去享受课堂,自主、欢乐地学习。

普通的语文课,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加深理解——细读课文,学习表达——拓展延伸,深化主题,不管什么样的课文都要“掘地三尺”,一字一句不放过,满堂讲,满堂问,一篇文章基本需要两三个课时才能讲完,篇篇如此。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仅有被动地理解,原本对事物的喜欢和好奇,被没玩没了的分析消磨殆尽。可想而知,这种味如嚼蜡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效率会怎样!

而案例中的李教师则大胆放手,给学生很多的时间通读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把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统合,将描述动物的12篇课文加上学生搜集的词语、谜语等编为一个专题——《动物那些事儿》,再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欣赏者、组织者、引领者。案例中的“凯若组”汇报交流时,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分别从文章体裁、说明方法的运用方面,说出了《鲸》和《松鼠》这两篇说明文之间的异同,并能现学现用进行仿写,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不仅仅如此,他们还注重书写的练习,注重语言的积累,会读书,善思考,随时留下读书的痕迹,综合学习本事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看了这个案例,我不禁在想:李教师的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超强的学习本事是怎样得来的?想来自然是与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言传身教有莫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营造了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孩子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海量阅读、自主学习。如果我们仍像以往那样每一天埋头苦教,费时费力在一篇课文中“挖地三尺”、“精雕细刻”,期望教学生学会一篇文章,就想要他们明白很多文章,那便是失败的教育。仅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整合教材、提炼教材的本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中越走越远!

工程典型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第七篇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你能找到1厘米吗?

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

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

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

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

(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

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2: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感知毫米

教师先后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用1毫米的视线范围观察四周,找1毫米的物体。

师(出示1毫米实物标本):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和1毫米接近,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生1:1毫米呀1毫米,你怎么这么小!

生2:你可太难比划啦。

生3:你可真小呀!

生4:你就像一条小缝。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生1:大米。

生2:缝衣针。

师: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就是用“毫米”作单位表示的。其实用“毫米”作单位不仅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长短、粗细等,还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3.测量实践(略)。

第二部分: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师: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

(提出合作要求:一个同学用直尺量,另一个同学帮助数。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

师(小结):可以用15厘米为一段去测量,可以用18厘米为一段去测量,还可以用10厘米为一段去测量。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为了便于推算,规定10厘米长的线段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的画法。

生:……

3.感知分米

用手势比划1分米

师: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放到直尺上量一量是1分米吗?(引导利用直尺上去比划;反复比划1分米,逐步递增1分米的表象)

找生活中1分米的物体(略)

4.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拿出软尺,估计有多长?大概几分米?数一数有几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梳理知识,解决问题

1.完善板书,进行总结

2.基础性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课本练习题)

3.拓展性练习:这是四个同学测量纸箱的长度后交流的情况,说说你的想法。

4.实践性练习:选一样教室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测量,并把测量方法和结果找人交流。

四、课外延伸,联系生活

推荐课后任务单(丁丁的数学日记、实物标本、选择实物进行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五、评课

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小学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毫米、分米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

接着,设计者“深入”地通过学生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知识,并及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学生比划、数小格、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学生经历认识毫米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然的有机联系。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学生的体验是充分的,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

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学生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及时掌控、引导和启发。

最后,教学设计中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及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释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性的知识。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