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推荐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11-04 07:55:12128

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 第一篇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 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 第二篇

书法与鉴赏

书法与各种艺术的通融性

书法,是一门研究汉字书写艺术的学问,也是对汉字书写结果的一种等级评价。尽管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也有书法,但由于汉字用不同线条和结构组成的块形字来得复杂多变,所以汉字的书法有独特的鉴赏价值和艺术魅力。书,在这儿指书写;法,指书写的法度,规律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书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古朴严谨的篆,隶书;庄重整齐的楷,真书;到流畅奔放的行,草书,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性。所以,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绘画、音乐、舞蹈、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茶艺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

1.书法与绘画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有其内在的联系。尤其宋以后,书法对绘画的影响越来越大,绘画中的白描笔法源于楷书,文人画中的大写意则源于书法的狂草。画家常常题款于画上,称画为“写”,并且书法已成为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章法、布局、计白当黑,是书画的共同要求,这是表层的结构。二者的联系紧密之处更在于深层,它们都讲气韵、意境,讲笔墨情趣,都不把描绘客观世界当目的,而着重于主体感情的抒发。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在一个人类精神更高层次上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性的。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画家都同时又是名垂千古的书家,如苏轼、郑板桥、赵之谦、齐白石等。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也可以说书画是同源的。

2.书法与舞蹈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

3.书法与建筑

建筑由于其实用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造型艺术,所以只能是一种广义上的造型艺术。它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概括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一定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及对美的追求。与书法的某些艺术特点相通,它们都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就像一个建筑群,布局要合理,有疏密、大小、虚实、主次之分,要通气,不能封死。在风格上也有相通之处:雄强的楷书像庄严的建筑,优美的行草又如江南水乡错错落落的平房,高古书犹如庙堂,森严书犹如宫殿。无论外部形式、内部规律或更深层的意蕴,二者都有其像似之处。经常对各种建筑进行观赏,有助于对书法形式美的理解,也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的审美特点。

4.书法与戏曲

书法与中国戏曲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二者都是在空白的帷幕上进行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中国戏曲,不需要布景,完全通过演员的念唱做打,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一只马鞭,演员在台上转两圈,似乎已经奔驰高山、平川数千里;《梁祝》的十八里相送,《秋江》的随波逐流的划船,都是在没有布景的舞台上表现的。书法,正因为没有复杂的背景,那种最单纯的黑的线条才得以有纵横挥扫的广阔天地:狂放的草书如驰马在高山、平川;温润的楷书如入沉静之室。一个舞台,一张白纸,就是演员与书家借以运筹帷幄、导演雄壮之剧的战场。天上地下、历史现代、喜怒哀乐、雄强悲壮,都可以一泻千里,尽情抒发。中国着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大都也醉心于书法,而着名的书法家,很少有不懂戏曲(尤其是京剧)者,其事实本身,就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多么密切。

5.书法与文学

书法与文学的物质基础都是文字。书法是以文字本身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变化,形成了真草隶篆等不同的书体,各种书体又经过性格、气质不同的书法家的不同排列,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二者相同之处:依附于文字;不同之处:文学需要靠转化形成艺术形象,书法直接以文字组合成艺术形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书法从纯实用性向纯艺术性过渡、转化。当今艺术思潮的发展,将书法从实用性彻底转化为纯艺术性,文字内容则相应降到次等地位。但作为书法所依附的文字内容的重要性并非消失,二者的结合往往是较为紧密的。

6.书法与品茶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我以为与茶的精神能融通的,除了禅,就只有书法了。品茶和书法,同样有技术的一面,又同样有由技进乎道的素质。在品茶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出于礼仪的需要,有一套规定的程序,借以表达和、敬、清、寂的意义。这便是技术的层面。而到了高级阶段,形式退位,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品茶的最高阶段,便是悟道了,大概就像日本的千利休,中国的赵州禅师了。书法,最初的练习同样规矩严格,有握笔的方法,有身体的姿势,有纸墨的要求,有笔画的训练,有字体循序渐进的程序……等到笔法既得,章法熟练,就算登堂了。这就是技术层面。大多数人从此就走上学谁象谁的路子,名曰书法,其实还是一个模仿者。有一天顿悟了,笔下活了,自己的面貌就出来了。这大概就是悟道的感觉了。这渐悟的过程漫长得很,正如品茶一样,得慢慢品,细细味的。

以上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构造了书法的广博特点。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因此,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 第三篇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古典文学常识,也能够为其想象力、鉴赏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诗词教学水平,为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更新颖、多样化的诗词教学策略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5-0074-02

【本文著录格式】李文燕.诗词鉴赏课堂之我见——如何有效地整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J].课外语文,2020,19(25):74-75.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通常都是比较经典的内容,既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增添色彩,也能够给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再加上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要其教师结合具体情况,结合各层次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高中语文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优化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在学习中,通过一首诗、一首词,便能够实现对当时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在深度、自主与立体赏析有机整合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画卷,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能够得到不断丰富。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讲,大多数教师都将高考考点视为鉴赏教学侧重点。同时,为了追求效率,通常都会精简教学内容,只让学生欣赏学习高考会考的题型。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诗词的到位理解,也难以实现对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更别提能够对诗歌情感意境做出深刻领会了。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讲,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普遍都将古诗词鉴赏视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习惯性地对常见分析方法进行套用,难以实现到位鉴赏。大多数学生都未认识到诗词鉴赏的真正目的其实是陶冶自身情操,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所以,很少会从情感内容的体会入手。高中古诗词的语句大多都是高度凝练的,运用了丰富的表达方式,这也会让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鉴赏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资源,基于专题开展立体学习

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通常都是基于先秦两汉诗歌、唐诗、宋词的顺序来进行编排的。而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也能够从大体上将古代问题的流变过程呈现出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从单篇文本入手,然后以相连接的文本资源来进行拓展延伸,引用跨文本、跨篇章的视角来优化学习方案设计,这样既可以突显、增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基于不同类别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立体的学习,也能够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可以针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情感等方面入手,以“专题”形式来开展鉴赏教学。

例如:针对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来讲,在带领学生欣赏其后期作品《声声慢》的过程中,就可以与其前期作品《醉花阴》《一剪梅》对比讲解,以此来让学生对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人物情感上发生的变化做出全面把握,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悲惨人生。又如:针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来讲,在鉴赏中,就可以将其《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组成一个专题,让学生着重从语言、内容,以及情感等不同维度,来对其豪放飘逸的风格深入体会;或者从意象、意境上存在的差别、联系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完善的关于李白诗作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探索新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一是,优化课堂诵读,拓展教学空间。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来讲,其主要目标是对诗歌意象的准确把握,能够对诗人情感深入地体会。而不论是对诗词情感的理解,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意象,都离不开认真阅读的有力支持。简单来讲,学生只有多阅读、多记录,才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实现对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之美做出充分体会。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适当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整合更多诗词作品,来丰富、优化课堂诵读、鉴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体会古诗词的美。

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 第四篇

书法常写的四字名句

禅语洗心,戏墨听禅,自然天成,教学相长,度比江河

博雅達觀、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

淡泊明誌、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雲淡風輕、一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法常写的四字名句

书法论文金句欣赏范文 第五篇

一、大门楹联匾额的书法艺术

1.“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大门的第二幅楹联是著名学者郭沫若所题的“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1962年的10月26日,年近古稀的郭沫若在夫人于立群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天一阁,他详细翻阅了天一阁所藏明代地方志中的正德《琼台志》《云南志》、嘉靖《贵州通志》以及清帝弘历所赠的《平定回部得胜图》后感慨:“天一阁是非常著名的藏书楼,历史很久了,对人民很有用,一定要好好保护。”①此联赞美了天一阁的藏书文化和藏书精神。

2.“天一阁”大门的第二块匾是“天一阁”的阁名。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主人范钦依据《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理论,“天一生水”有“以水克火”之意,故名“天一阁”。坡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②97“天一阁”三个字书体字形瘦长,结体严谨,间架稳固,笔法得势,是书中精品;黄体黑字,没有落款,据说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刻中一字一字挑拣出来并作过技术处理的;此碑楷法严谨,用笔方正,于平整中见险绝,遒劲中见舒朗,安排紧凑、均匀,间架开阔稳当。明代陈继儒称:“此贴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奇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②76因与前“南国书城”匾额等高,又缩于后侧,不容易看见,只能靠近仰视。

3.“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天一阁西大门的门柱后面也挂了副楹联,是宁波大书法家沙孟海于1963年所题的“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字体潇洒,真气弥漫,意在赞美天一阁的藏书数第一家。

二、阁内景点楹联的书法艺术

天一阁园林中的著名景点如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司马第、宝书楼等皆充满历史文化气息。书法是这些建筑物的要素之一,它不仅自身美,而且给建筑物增添了书香墨气,古朴典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语言。

1.东明草堂东明草堂的外柱楹联为民国时期宁波才子冯幵所题的“圆妙洞庭三百颗,高奇太上五千言”。上联取自王羲之《奉橘帖》中的“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虽说的是太湖洞庭山产的柑橘三百颗,实际上是在说王羲之的书法完美无缺,神妙无比。下联取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五千言”指代老子的《道德经》,“太上”指老子,下联是在称赞老子的著作高深奇妙。此联巧妙地使用借代手法,称赞了王羲之的书法和老子的著作,而实际上也是用书圣和道圣暗喻东明草堂,意为东明草堂亦如王羲之和老子那样完美、神妙。

2.范氏故居范氏故居原是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故居门前柱子上的楹联为范氏后人范永琪所题写的“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此上联出自唐代白居易诗作《香山寺》“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下联出自唐代杜牧诗作《寄桐江隐者》:“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此联对仗工稳,如生铁铸就,音律谐婉,意境幽深,辞藻淳美,令人不得不至为叹服,而且笔墨精到,格调雅致,极见功力。

3.司马第范钦于公元1532年举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张时彻、屠大山称为“东海三司马”。司马第门口的柱联是清代冯登府所书“夜雨闲吟左司句,时晴快仿右军书”。“左司”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为左司郎中。上联写的是在庭院深深的宫里,面对潇潇夜雨,吟诵几句唐诗,以抒发思古之幽情。下联中的“右军”指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其曾为右军将军。“时晴”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此帖行笔流畅,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下联写的是雨过天晴,在温煦的日光中兴致勃勃地观赏并临摹书圣的字迹,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此联从绘景入手,在叙事中抒情,反映了主人幽雅、闲适的生活。

4.宝书楼宝书楼即天一阁藏书楼。它的门前屋后有不少楹联,如,清代姚元之两次题写、两次丢失,现由陈从周补写的“人间庋阁足千古,天下藏书此一家”;1881年宁波知府宗源瀚题写,现由沙孟海补写的“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赐书一万卷,抱残守缺,犹傲公侯”;全祖望所撰,由后人书写的“十万卷签题,缃帙斑斑,笑菉竹绛云之未博;三百年清秘,祥光昞昞,接东楼碧沚以非遥”;等等,无一不在歌颂天一阁对中国藏书界的重要贡献,历经400多年风雨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真是“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三、结语

天一阁园林的楹联匾额数量很多,它们本身所代表的思想文化不仅与天一阁独有的内涵相契合,也给天一阁增添了更多的书香墨气。“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无色而具绘画之灿烂”,天一阁建筑中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游客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让人们在驻足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能深刻地感悟天一阁丰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