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通用11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9-12 14:27:59738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一篇

艺术节到了,我对艺术节的思念全都展开了!

静校时,徐老师说绘画在三年(2)班,一下课我就狂奔跑去,跟在领队员------苏晨瑶后面,到了三年(2)班,我觉得它们班级很吵,吵得很想捂住耳朵,可是就算捂住耳朵也无法抵挡住那么大的声音。叮------叮,上课铃声响了,我立马回到位子上,忽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原来老师来了,然后发纸给我们,我画了两个女孩:一个在跳绳,一个在踢足球,玩得非常开心!后面是操场,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跑步,旁边是教学楼。这幅画主色是绿色,因为如果查看我的画是一位戴眼镜的老师,那天看我的画眼睛就不会疲劳的。

当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我的心一直在怦怦跳,害怕不能获奖,因为我把我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幅画上,只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而已!因为二年级时我获了二等奖,所以我要得到一等奖!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二篇

摘要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三篇

【摘 要】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 键 词】高中美术;鉴赏; 民族精神

、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术鉴赏课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将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代表了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及其社会理想的精神性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作为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爱国主义角度还是课程本身而言,都要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学国传统文化的品质、体会祖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锤炼充满理想、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的信念,激发个体创造力,逐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美术鉴赏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发挥传承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道德思想素质基础。这就要求美术课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且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同时也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

当下,由于美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有的学校美术课时难以得到保障;有的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更不愿意挖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美术鉴赏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功能也很难真正实现。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优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而中华民族精神又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此,我国许多美术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体现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有共同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中徐悲鸿的《奔马》在表现手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补充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要重点介绍徐悲鸿生平事迹,徐悲鸿的大量作品都饱含着他的爱国之情。

2. 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徐悲鸿还在印度访问。1940年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xxx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

3. 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正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高中美术鉴赏中有多幅作品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潘鹤、xxx庆等集体创作的雕塑《和平》就有深刻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平》雕塑共有两件,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公园,一件置放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旨在让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战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作品以洁白的大理石为材料,用写实手法雕刻了一位身着中国衣裙的美丽少女,她长发如云,长裙曳地,形体完美,舒展双臂,回眸注视着落于臂上的白鸽,俨然是一尊护卫和平的圣洁女神,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感到和平之可贵。通过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向全体学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教育。

4. 体现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xxx、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方增先于1955年创作的中国画《粒粒皆辛苦》就体现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该作品画的是一位老农蹲在地上伸臂在捡拾地上的麦穗,其后是两辆装载满捆小麦的驴车,毛驴吃力地拉着向前。从老农左手拿着鞭子和两穗麦穗来看,显然他是随车而行,不时拾起地上的麦穗。此画充分地表达了农民珍惜粮食的情感,画家又以“粒粒皆辛苦”为题,旨在启迪观众。

5.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王文彬先生的油画《夯歌》表现了骄阳似火,晴空万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在水利工地的大坝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画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奏美。作品又以仰视的角度,塑造了姑娘们自强不息、顶天立地、健康快乐的形象。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更加明白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他们的重要意义。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今后人生的创业,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要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通过作品鉴赏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更要在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美术作品本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要重视中国古代绘画、古代雕塑和古代工艺美术教学,了解创作意图,理解创作风格,挖掘文化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高中美术教材呈现了多幅外国巨匠的作品,这些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因此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作的优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优秀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上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美术教学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优秀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四篇

摘要 高中的美术课程是集应考和鉴赏为一体的教育,虽然外向的应考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绘画方面的技能,但是内向的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则更为重要。扩大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极为重要。美术鉴赏可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

一、前言

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这是学生在创作和设计等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还有责任感。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xxx同完成,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原因

1.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存在对美术的误解

高中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学生直线条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等情况,美术课程目标划分了创造、设计、鉴赏以及探索四个阶段和领域,为的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综合的了解学习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但是研究发现,这四个阶段和领域中,学生对鉴赏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教师教他们怎么学会画画,他们对美术的范畴几乎不了解,对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也缺乏印象。

2.学生学习美术课时丧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几乎毫无兴趣,使得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首先是,家庭教育因素,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就告诉孩子美术就是画画,在孩子画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奖赏,误导了孩子对于美术概念的判断。其次是,教师虽然在努力执行新课改的各项任务,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模式已经让教师很难改变过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甚至讨厌美术课上的理论知识讲解。最后是因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了解甚少,认为那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这样高雅的鉴赏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学生缺少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系统的与美术有关的史学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本身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体库。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将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审美教育需要仰赖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自己装备好,才能带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审美意识,建立审美观念。美术老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2.联系历史实际,发现作品中的美

高中的美术课强调美术作品的人文性质,要重视美术和生活、美术和历史文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用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故事、音乐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体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术教学时间里充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美术鉴赏能力的观念和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作品中的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赏美和进行艺术创新。

3.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五篇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平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xxx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六篇

摘要:

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七篇

摘要:

美术欣赏是普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是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素质教育 理解

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要欣赏音乐的美,必须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要欣赏绘画的美,必须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否则,再美的音乐和绘画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发现美、欣赏美,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实施美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就要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教学历史其实并不长,它不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教学形式不能通用和照搬。素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举办书画培训班,也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四年来,深切体会到现今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教学只侧重对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符合审美规律和时代要求的。部分农学、林学等普通理工科学生虽然对美好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世界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接触过美术作品,但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经验来自大众和社会的评价。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要通过讲解美术作品阐释美的形式、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不断启发学生,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培养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创造的能力,并且将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获得独立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避免学生人云亦云而盲目跟风欣赏。

教师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对待专业美术生尚且如此,那对于普通理工类学生就更应该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

靳尚谊认为,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欣赏教育要逐渐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学监管体制,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制订长远的课程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结语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利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想和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张文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八篇

在外婆家的壁橱里,全家的碗层层叠叠垒成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圆柱体,被压在全家碗的最底层的便是那只我最喜爱的蓝花碗,它好像一幢高层建筑的基础和底座,承载着大厦所有的重量,但它是那样的坚实可靠,又是那样的靓丽夺目。

蓝花碗是外婆家里最大最美的一只碗。它比土碗瓷白,也更细腻,碗肚上还勾勒了几笔粗糙浓淡不一的蓝花,它如一朵硕大的玉兰花,发出细腻柔和的瓷光,那瓷白的光芒如同少女洁净的牙齿。

在日常生活中,蓝花碗并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工艺品,而是丰富和帮助我们全家日常生活的“小帮手”!

就从每天必做的开始吧!蓝花碗是盛菜盛饭的大碗,里面总是装着香甜可口的大米饭抑或是营养丰富的菜肴,它很大,无疑就可以装很多好吃的东西,它很美,无疑就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如一朵灿然的玉兰花在怒放。到了过年过节,外婆就把它拭得净亮,那样子就更显得璀璨夺目。

多上连绵细雨的春季,外婆家的屋檐就会有些漏水,就拿这只大大的“盆子”却接水,“嘀—嗒—嘀—嗒”连绵的小小珠落进蓝花碗里,就不会再把原本就阴暗潮湿的面弄得越发严重了,蓝花碗的底座深深地凹下去,这样就可以多接一些雨水,下雨天气外婆也不担心了。

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停电的时候,把碗翻转过来,底座朝上,上面点上一些小小的蜡烛,它的底面光滑,所以蜡烛就很自觉的被我插上去,我不敢说它很净,但它一定被我拿去经常利用,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它打碎了,它还被外婆拾去一块,咝咝地刨起丝瓜来,饭桌有些偏动,便捡了一块碎片实实得垫在桌脚底下,稳稳得很这蓝花碗还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外婆家的蓝花碗,我童年的记忆,还有那晶莹伤心的瓷白光芒。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九篇

艺术节在我校的3月28号举行,每个同学都要参加一个项目。项目很多有“陶艺、文化衫、硬笔书法、摄影、手工、软笔书法、篆刻、国画、绘画”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篆刻,在篆刻的这条“道路”上,并不只我一个人孤军奋战,还有张博宇、张康杰、包高源。

开始了,大家在4组字里都选择了“发奋图强”。

刻到一半,张博宇走来问我,正好周老师来了,说给我们拍个照。而张康杰在老师的镜头前摆造型,大显威风。我们刻完了,监考老师说先印在个人的纸上,再印团体纸上。我们4个人里就包高源自己印,其他人都是我帮他们印的。

4月2号,老师说艺术节名单出来了。放学后,老师把名单给我们看,我又得了个三等奖,4个人里就我和张康杰得了奖,我们还都是三等奖。而且,我去年也是三等奖。

我争取下个艺术节得个一等奖!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十篇

【摘 要】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艺术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前瞻性,线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展相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功能审美 特征

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线条能表现为一种心理和情感的效果。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此外,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例如两条粗细不同的水平直线位于同一平面时,粗的线使人感到它离人比较近,细的线则使人感到离人比较远。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例如,以墨线勾描物象、多不着色的白描,仅凭简练的线条就可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图》,或称《八十七神仙卷》。中国古代人物画创造的“十八描”就是为了表现中国古代人物衣物褶纹而创造的用线方法。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在要讲用“线”,以至“线”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主要的“表现手段”的确立。这不得不提到“北宋”的大家李公麟,他把唐宋以前的线描粉本式的,严谨、规整进行升华、演变。并接受了晋唐顾恺之、吴道子细“笔游丝描”的传统基础上,又能把“方折挺劲”的铁线描有机地融合进去,形成自己的新风格,使线描的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重要作品《维摩像》中,可以看到他在人物画用笔、用线上娴熟、洗练的功力。后来也影响了一大批有作为的名家,如元代赵孟?、张渥、明代画家丁云鹏、陈洪绶、清代任渭长、任伯年,尽管他们各有其独特的创造,但都是以李公麟开创的线描和白描形式为滥觞(即事物的起源)。包括南宋创立减笔水墨画技法先河的梁楷,也是受李公麟晚年减笔人物的影响而成就的,其丰富的用笔为后来的写意人物,“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在美术作品中,线有极强烈的直觉暗示力量,如李可染曾说齐白石的草虫“那两根敏锐的触须,真有一处即动的感觉”。马蒂斯说过,他的素描只存在于一鼓作气的线条对比所作的空间分割和由此表现的情感在观众中唤起的共鸣中。这又是说出了线在构筑空间和表达情感时,运用起来表现力多么丰富。古瓷上的龟裂纹,是线的自然构成,那分割出的疏密参差、变幻不定的小区域的几何形象,却有着十足的神秘韵趣。明式家具以简练的线体切割了空间,显得大度、豪壮、洗练、富有生机,体现着人的尊贵。

线已成为画家绘画的“特定符号”,线的面貌也就决定了艺术家的面貌。我们可以看到李苦禅的线与潘天寿的线之韵味分割相差甚远。线是画家们之间绝不会混淆的个性显示。安格尔曾说“线条就是素描,就是一切”。德加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是实现他所欣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线条成了他的欲望。xxx、马蒂斯都用线创作了大量动人的佳作。艺术家们喜欢线,是因为线把世界和生命最辉煌最美好的瞬间那样快捷,那样概括,那样灵便,那样富有意味地凝结在自己面前,会得到无可比拟的创造的畅快与喜悦。再则画面线的组合全靠“气韵”的统摄作用。所谓“气韵”者,是指画幅线条形状和谐,大致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气贯,解决线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单兵作战”的孤立感,组织好各种线的复合变化,注意线的走向,不杂乱,似以气脉贯通,有线处气脉相连,无线处也要意气相承,虚实相生。气不足、不周,神韵乃去。另外节奏、节律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反映,画面中一条线、一组线都应有起始、发展、终止的节奏和律动,有旨意的变化。臻于好些,雅韵乃扬。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

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

艺术画家作品赏析范文 第十一篇

高中美术课根据新课程要求,在高一选修美术鉴赏,而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就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我认为,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二是美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所谓精神内涵,就是指艺术家在这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愿望以及象征意义、喻意等等,是这幅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谓美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就是从艺术本身的角度来研究作品所处时代的影响力,指的艺术符号、艺术语言按照一定的美学形式、运用一定的艺术技法所表现的作品在当时具有最高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 精神内涵是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交流所要达到的心灵共鸣。评价一件美术作品,只有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才算真正读懂了作品,真正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精神内涵的表现又必须借助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深度所造成的震憾力,影响力,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美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是欣赏者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谈论最多的,也是很多艺术家评论艺术作品的重点内容。 精神内涵和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是对美术评价标准的高度概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它们只是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偏重而已,是对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某个方面进行强调或追求,是对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的具体化。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其最具影响的评价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是南齐谢赫在《画品》著作中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进行系统的描述。其中气韵生动是流传至今的最高标准之一。纵观六法论,其实质就是对“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的具体化。唐朝画史著作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以神、妙、能、逸四品评价。这些也是对艺术表现的高度、深度的变化和拓展。不管是六法论或是《唐朝品画录》的四品评价,其艺术表现都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形神兼备”。只要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再加上作品的精神内涵,就是一个完备的艺术评论了。 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的评价中同样离不开“精神内涵和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两方面。它们在追求形式的美感,线条的生动性和节律感等都是在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要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在艺术表现上的高度和深度,不能用我们当代的眼光、技法和能力去评判,要用历史唯物的观点去看待,还必须将其置于作品产生的时代环境之中,去了解所表现的对象,了解艺术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懂得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的,还要了解它所使用的艺术语言、表现技巧等。比如,在鉴赏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一课的古代岩画《放牧图》时,如果用现在的技法、现在人们的能力去评价的话,就是一幅很糟糕的作品。有的学生就作出这样的评价“这幅作品很不好”,原因是“还没我画的好”。 这样的评价虽然不能说错,但是很肤浅,是正确而肤浅的评价。如果把它放在当时的时代,其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当时的人们从记数发展到用凿刻或绘制的方式制作在山崖岩壁上,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人类发展的伟大创举,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因为当时的人们能够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作正侧面的描绘,已经是最大能力了,是当时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还没有描绘正面、立体的能力。常常有人不理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萨”为什么是世界名作,认为今天的人完全能够画出比她更好的画来。这种看法正是缺少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的表现。“蒙娜丽萨”之所以为世界名作,是因为就文艺复兴时代而言,她不但在技巧上是科学绘画的总结,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是那个时代思想和技艺的高峰。因此我们在评价时,不能简单的评价好和不好,一定要将作品放在当时的时代中去研究它,评价它,这样我们的评价才有一定的高度,一定的深度。 美术鉴赏主要是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并作出艺术评价的活动,那么怎样运用评价的标准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呢?首先,要收集艺术家和作品的资料。了解艺术家的年代、生长地方、艺术经历、师承关系、喜欢题材、思想内容、创作动机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其次,与其他画家进行比较。是同门类或是不同门类;还要与艺术家不同时代的画家进行比较,找出他是什么门类,这个门类有何特点和发展状况,独创性如何,艺术水准高不高等。最后,作出有自己独创见解的评价。从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分析评论,可以偏重于艺术表现的某个方面,谈风格、谈流派;谈技法、谈材料;谈内心世界和精神内涵。这样就能形成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艺术评论。 总之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一定要将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的高度、深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全面的,完整的评价。只有精神内涵,艺术水准不高,不是好作品;只讲艺术水平,不讲精神内涵,也不是好作品。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