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论文范文通用1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9-01 10:02:01495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美术;价值观;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三维目标的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成为新课标改革的一大亮点。那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美术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确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那么,究竟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每天全球消费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无法降解将会成为永远的垃圾。长此以往,地球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而实质性受影响的就是人类自己。针对这一问题,北京有一些超市就已经撤销了塑料袋的使用,为消费者准备的是可多次使用的环保袋。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也不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树立这种环保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环保意识是设计意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制造设计品时对原材料的利用、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使用完之后的回收都应尽量地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环保意识的典型设计作品给学生欣赏,比较同类产品中环保意识较强的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好处,还可以让学生从环保的角度针对目前自己使用的产品提出看法,并鼓励他们在自己做设计时加进环保的因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会理解环保意识在设计时是需要重要考虑的方面,同时也会潜意识地影响学生在购物时注重选择环保型产品,甚至还很有可能让环保意识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之一。

二、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去品味生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其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内在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学生热爱生活与创造生活的意念与激情。如,我们在欣赏罗贯中的油画《父亲》的时候,当学生看到画中人物形象的那一刻的时候,无意识的就与自己现在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学生当时的那种震撼与触目惊心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不由自主的就要追述画中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概况,而且要与现代人的生活差异作一对比,进行原因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种触景生情、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三、通过美术教学健全学生人格修养

1.充分挖掘并发挥教学内容中每一个有利于学生情感升华、情操陶冶、人格完善的方面。比如“爱”、“关心”、“自信”等,并把它们与培养美术素养、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孩子的全面关心,防止教学倾向专业化、学科化,忽视情感、情操、人格等因素的培养。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同时,学生个人良好的情感状态和人格魅力也会使他们笔下的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有审美价值。

2.关注学生情感的升华。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都是心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情感的高级阶段。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来说,因为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人生的价值观、社会的道德观等,他们许多的是非观念都还比较模糊,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完全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因此,情感培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孩子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极易被感情所打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世界中丰富的情感,感受爱,感受付出、关怀、尊重、理解、宽容等,并在感受与表现中学习生活、学习做人。

3.注意情操陶冶、人格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教学中少作枯燥的讲解分析,而要充分的利用作品、图像以及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分析;要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表现的冲动;要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进行培养,可以平面创作,也可以立体表现,可以利用美术媒材,也可以开展游戏活动,也可以综合音乐、戏曲、文学、诗歌、表演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艺术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培养空间。

如在欣赏凡高《星空》这幅作品时,站在单纯的认知角度将会看到,《星空》是后印象派画家利用蓝与黄的强烈对比,多变而富有生气的绘画技巧将零碎的色点和急促的线条组成旋涡状的各种图案,强化绘画的表现力,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激情。而站在人文的角度将会看到多组对立物之间的融合和对话。不管是教堂还是村庄,不管是树木还是炊烟,都统统被卷入一个个巨大能量的旋涡中,这能量传到柏树身上,使柏树旋转升腾,扶摇直上,形成天地之间的大循环,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一切都处于变化和流动之中。牙状的新月和圆形的满月,分别代表着开始和圆满,新与老,缺与圆融为一体。在这里,前者看到的是画的表象,而后者看到的是画中更深的内涵,从中悟出人世的哲理。

四、结语

高中生阶段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高中生走好以后人生道路的关键,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以及家庭幸福的追求。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 要:高考,我国的一大重要考试项目。随着我国教育发展,高考一改再改,学科门类一拓再展。而美术生也随着高考的改革浪潮不断壮大,但量大质小也成为现今美术考生的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考美术教学现状,给出了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考美术;教学;教师

高考,我国的一大重要考试项目。随着我国教育发展,高考一改再改,学科门类一拓再展。而美术生也随着高考的改革浪潮不断壮大,但量大质小也成为现今美术考生的一大问题。

回顾现今教育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系教学方式出现的问题。美术教育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种教学机构,即普高(特长生),中专(艺考生),其教学模式大致相仿,其一是文化学习(文科:语文、数学、外语),其二是专业课学习(素描、色彩、速写)。教学方式无外乎是雷同于文化科目学习,讲述、示范、观摩、练习等。然而美术课异于文化课学习,它不仅像知识的传授,更像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如果用文化课的常规教学方式的话,那么对于美术课来说就太单一了。

在文化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依靠个人经验和思考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依据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和模仿,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在文化课中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是有效的。美术却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在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群体类似各个教师,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带的学生绘画是一种风格。美术本身就是个人性格的体现,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喜好、技能、知识,惯性的传授,几乎忽略掉了这一特征。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发展无疑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最严重的是创造能力遭到了禁锢。这样一个在成长中就没有创造力的孩子,在的成人后就基本丧失了这种能力,创新性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环顾现今美术教育,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A教师教B学生,B学生雷同于A老师,B学生成为教师,教C、D学生,C、D学生顺其自然的成为A老师的复制品!如果真的发展成这样,美术教学时相当失败的!教育不是机械的生产产品的'过程!

与此同时,现今的艺考评分也并不科学,几乎没有一个相同的标准,一年换一个风格,教师每年带的学生录取率高低不同。为了追寻高考的脚步,教师换方法,学生换风格,乐此不疲。然而,好的美术作品,无论换了哪个时代都是好的作品。事实上不可不说的是,还是学生接触的太少,同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艺术风格,没有发挥出自身强项。如果美术教学仅仅为高考,不考虑学生个体因素,那么这种教育就注定是失败的。

现今美术大学毕业学生,就业前景也十分惨淡。真正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在高中专业学习之后能够寻找出自我发展,利用个人的专业优势就业和创业,但这类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美术毕业生则不同,他们专业不精,并无特色,毫无探究创新能力,早已经在高中的机械学习中丧失了美术热情,面对几乎饱和的人才市场,或者转行,或者失业,多年以后或许完全扔掉了美术。这些都是令人深思的和反省的!

美术教育不能立足在教,不能单纯的以高考为目的。例行开元化多模式的教学,才是美术教学的发展之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旨,以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三个加入

(一)加入师生互动,教师跟着学生动,学生跟着教师走。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其自身优势,制定学生学习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完善自身美术发展。

(二)加入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刺激生活感受,达到丰富情感和抒发的目的。从听、看、想、触、味等方面,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

(三)加入课程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艺术的提高是方方面面的,有个人经历、有个人阅历、再或者是技能水平。所以单一的重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美术成果。同时也避开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加入人文、美术史、摄影等。

三个加强

(一)加强个性培养,主张自我探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刺激兴趣爱好。

(二)加强现有文化课程的教学,加强语文的写作能力训练,扩展情感抒发,生活感受,个人表达能力。加强数学学习,比例、几何

学习虽然是初中学习内容,但在高中美术生学习中强化知识讲解,配合专业学习。实际上是美术专业课和文化课教材缺乏互动性。

(三)加强审美训练,发觉不了美的事物,很难表现出美的感受。加入审美课程的训练,提供审美规则理论支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寻找美。

三个丰富

(一)丰富教学方法,常规的学校教学几乎固定在教室刻板的讲和练,应多做户外写生示范、讲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引申出课后学习方法。

(二)丰富学习活动,支持学生上台示范,谈谈自己的学习方式。加入合作练习,强化团体意识。

(三)丰富文化交流,开阔教师、学生的眼界,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明确自我定位。开展校与校,市与市,省与省班级绘画作品交流展出。

通过以上三个加入,三个加强,三个丰富,从形式上的高考美术教育,转变为美术人才的基础培养,化身为提供良性循环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的有益于人类教育发展。高考美术教学,不能成为定势,应该在不断改良和不断的探索中完善,给中国美术发展提供优良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三篇

一、教师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教师的外貌仪表出色,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注意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高中美术教师的学识不能仅仅停留于美术教材上,而是要有意识地涉猎其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鉴赏《寒山寺》这幅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寒山寺之所以出名,一是在于其风景优美,二是得益于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这首诗中有许多意境的描述,如月落、乌啼、秋霜、江枫、渔火等,形象地再现了江南晚秋的景色,寒山寺在夜色的笼罩下,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要领悟美术的真谛,还要学习其他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涌起一种多学习、多积累的愿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做铺垫。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能力。心理学已经充分证实,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创新的空间中自由翱翔。鉴于高中美术学科的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想象画培养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这些都是进行美术创作的良好素材,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拿出一幅画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摒弃这种教学法,让学生描绘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凯旋门进行创作,先为学生展示凯旋门的大体框架模型,再运用语言对凯旋门进行描述,接着让学生根据大体框架模型和语言描述进行创作。虽然高中生在电视上看过凯旋门,但毕竟没有亲身接触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就十分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会尽力想象,然后下笔作画。毋庸置疑,想象力的激发对培养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三、走出课堂,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美术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光让学生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所以,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是他们进行创作的重要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产生奇思妙想,创新意识更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事物有了深入体会和认识的前提下萌发的。所以,走出课堂、加强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有诸多适合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条件。对于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最简单的就是户外写生。美术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转移到户外,多让学生通过接触课堂外的世界进行创作。户外写生的形式不拘一格,近者可以直接在校园里对教学设施、花草树木进行观察和描绘。除了课堂时间,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户外郊游,带领他们去景区、树林、河边写生,这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释放平时积攒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善用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教学评价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调整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期末时让学生画一幅画就结束本学期的课程,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具有显而易见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情感态度状况,仅凭一幅画是难以判断出学生的真实情况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有机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美术能力。教学评价的方式也要不拘一格。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促进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评价著名画家的作品,打破学生的思维框架,让他们大胆对知名画家进行点评。如,可以让学生评价凡•高的《向日葵》,有的学生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有的学生从线条方面进行评价,还有的学生从布局方面进行评价。如此丰富多彩的评价,说明学生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

美术欣赏是普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是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素质教育 理解

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要欣赏音乐的美,必须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要欣赏绘画的美,必须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否则,再美的音乐和绘画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发现美、欣赏美,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实施美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就要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教学历史其实并不长,它不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教学形式不能通用和照搬。素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举办书画培训班,也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四年来,深切体会到现今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教学只侧重对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符合审美规律和时代要求的。部分农学、林学等普通理工科学生虽然对美好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世界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接触过美术作品,但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经验来自大众和社会的评价。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要通过讲解美术作品阐释美的形式、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不断启发学生,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培养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创造的能力,并且将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获得独立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避免学生人云亦云而盲目跟风欣赏。

教师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对待专业美术生尚且如此,那对于普通理工类学生就更应该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

靳尚谊认为,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欣赏教育要逐渐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学监管体制,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制订长远的课程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结语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利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想和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张文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五篇

美术欣赏其实从婴儿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后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阶段的教育,学生的欣赏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这对开展正常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现对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作一些探讨。

一、当前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不顾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把美术欣赏课上成了专业课或故事会

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分析“环境色”“光源色”,甚至对着光溜溜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薄”“肌理丰富”,这种欣赏课可能只有美术特长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般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徕笑声,哗众取宠;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走近作品,但没有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

(二)不顾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把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或语文课

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你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上好美术欣赏课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是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一般的美术技能教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因而,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

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注重于“纸上谈兵”。无论你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或是采取了其他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从而根本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教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三)讲究教学艺术,探索正确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有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比如,《20世纪外国绘画》这一课应该说学生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诉说自己曾经有过的觉得最有趣的梦境的方法来进入课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也不妨暂且做一回周公抑或弗洛伊德,诠释梦境与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然后联系到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活泼又紧扣主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攀升,而且能够针对一些表现手法对号入座,逐步理解和学会欣赏。当然课题引入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丰富实践活动,锻炼自主能力

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一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另外,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 要】

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2010年甘肃省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高中美术欣赏课被正式列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审美教育、作品欣赏为主。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的概念

通常,人们把学校的美术教育称作美育。其实,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美育是指“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美育是以“美”为主题的精神陶养活动。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内涵。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了“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仅美的存在。”因此,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观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诉诸于人的情感、意识、意志、思维、技能、认知等多方面。所以说,学校的美术教育自有其内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独具美术内涵特质的教育理念。美育和美术教育是两个独立而互有渗透交叉的教育范畴。

美术欣赏决非单纯地观赏,而是使学生在审美对象与主体精神地交互中,发展和丰富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大量的优秀、丰富的美术作品欣赏后,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视觉审美能力和品位会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创造的能力会相应地提高。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联系起来,才是充分体现价值和达到目的的欣赏活动。美术创造是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美术欣赏是美术创造的前提,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基础。

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多层性。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涵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对一般人来说,眼睛所看到的是存在的事物,而艺术家的眼睛所看到的却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艺术美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看到美术作品的表面涵义,而且要理解它的深刻意蕴。

美术欣赏的差异性。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

(1)客观型;

(2)生理型;

(3)联想型;

(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而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美术欣赏的直观性。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的阶段性。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在这一阶段时,欣赏者对艺术作品产生精神需求,是进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是进入审美的初始状态。在这一阶段内,人们在意识上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表现为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高度注意。

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形体、构图等发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反映直接作用于欣赏者视觉的对象特征总和,从而使人感受到悲哀、欢快等各种情感。情感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拉菲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古希腊雕像《拉奥孔》使人观后有痛苦的体验。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教无定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美术欣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层次的、直观的理解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的知识与规律。从他们对作品的感知出发,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好基础。以科学的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学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展思维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的作用发挥挥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为培养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国美术教育》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逐步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美术教师不断探究的新课题。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高中生养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观念,还能够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挖掘高中生的潜力。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参与度。文章主要探讨了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作为对高中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高中美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课程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利于发展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选择贴近高中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鼓励高中生在体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和层次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满足全体高中生的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美术教师的重视。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高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一、选择生活案例教学,重现作品艺术之美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八篇

一、素描的含义

素描,简单地说就是朴素的描绘。广义上的素描就是指不考虑任何色彩的绘画(主要指单色画);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相对静止、时间较长的单色绘画。素描主要研究物体的自然形态与人的视觉关系,是构成色彩画(如油画)、雕塑和其他艺术造型的根本源泉,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高度结晶,能够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和认识艺术规律。艺术界人士普遍认为,素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除了色彩外它包罗万象,其他所有添加的东西只是起辅助作用。素描不仅仅是绘画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而且还贯通所有造型艺术领域,用来认识基本规律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因此素描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征,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可以培养人们对事物的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从而进行艺术创造和构思。

二、素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课堂教学通过对物体的结构、形体、明暗、色彩感和空间感的研究,培养绘画者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造型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形体间的构成与组合关系。教师要在传统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美学思想,并融入表现主义素描因素,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美的表现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爱上美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如采取示范画、绘画游戏、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多视角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2)把美术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否则它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探求生活中的美,通过观察达到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绘画习惯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对于绘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急于动笔,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要学会观察,对所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如比例、空间、形体、明暗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后开始动笔,这样才能对物体进行整体把握,才能使作品产生整体美,不然会出现一味地死抠局部,造成局部相互间不能顺畅地衔接,使作品缺乏整体效果。

五、在素描教学中贯穿课堂示范

素描教学是一种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课堂示范,在枯燥单调的素描教学中贯穿教师示范,会给教学过程增添色彩、注入活力,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课堂示范对美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对绘画对象的全面把握能力,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六、局部修改要恰如其分

素描的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提高,但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时要做局部修改,但修改要恰到好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恰当和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有继续绘画的余地,不可改得太细太多,否则会打乱学生的思路,使绘画无法进行下去。

七、恰当的点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学生的“绘画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因为恰当的点评尤其是肯定和赞美的评价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同时,对作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缺点也要明确指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告知改进方法,避免在以后的作品中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八、结语

总之,高考素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平。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震撼。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不断的实践锻炼,每个学生都会迈入自己理想的艺术殿堂。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篇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而美术课可使天性轻松、活泼的学生得到愉悦和放松。很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这门课是副科,学与不学一个样,搞好文化成绩是关键,这给美术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让美术教学质量长期在低谷徘徊,苦不堪言。而要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关键,让他们从不喜欢上美术课转变为想上美术课。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 改变观念,快乐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被动性很强,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的成见,改变原来课上自由散漫的作为,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创设情境效应,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非常重要。

当学生全身心参与艺术活动时,不要让他们感到其周围总是有一双严肃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而应让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也正在和自己一起分享着学习中的愉悦,但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美术为伍。

俗话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发现了生活或学习中的美,自然就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艺术活动的条件,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艺术愉悦体验的机会。如在教学中国山水画或水彩风景时,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运用美丽的自然景色进行录像欣赏,风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然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比如卡尔夫的《银水壶的静物》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构图,与塞尚的静物画不同,具有稳重的矜持感,我们可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新的认识。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分析作品形式和内容,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强调的是一种互动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是需要老师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比如讲xxx的作品《格尔尼卡》时,我首先让学生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去观察,让他们说出对其色彩、造型的感受、讲述他们课前收集到的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所属画派的资料,并让学生动手从这幅名画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案。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文学诗词、音乐艺术、体育运动、历史及综合各学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并对以上这些学科具体如何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美术欣赏;自主学习;学科知识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学知识。美术与其它各学科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让多领域的知识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我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让文学诗词拓展学生思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境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唐朝诗人王维擅长诗、书、音乐,尤其以诗和画更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呢?例如:在美术鉴赏模块的第二单元《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中,我是先通过的诗词《沁园春·雪》体会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然后让学生根据这首词构思一幅画,并画出草图!再让学生感悟课本中傅抱石、关山月所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一画的意境。

二、让音乐艺术诱发创造性的想象

音美关系是近亲关系,是姐妹艺术。音乐是听觉、时间艺术,美术是视觉、空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的感知发展,并通过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诱发出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如在鉴赏籍里柯的《美杜萨之筏》时,有学生说:“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泰坦尼克的悲壮时代!”于是我让学生在《我心永恒》的轻音乐中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一些片断,看后所有学生对画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让体育运动艺术为美术教学提供生动的画面

体育与美术,从希腊瓶画——古奥运赛跑,我们能发现体育运用到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的作品——掷铁饼者,表现的就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又如欣赏中国山水画时,要求学生尝试用美术以外的方式来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结果有两位同学拿出棋盘在讲台上对翌下起象棋来,刚开始其他同学还有些困惑,但很快就有同学顿悟出此乃国画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来,雷鸣般的掌声也豁然响起。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而学生们新奇的构思也开拓了我的思维。

四、让历史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景,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以我多年的经验得知,学生对这幅名画初问时几乎都回答说好看。但深究学生哪里好看时,有同学就会问:“老师,我怎么觉得《蒙娜丽莎》很难看,如画面颜色灰暗、画面人物目光无神,表情鬼魅,尤其是体态与当今美女形象相差甚远等等?”我当时就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说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来。而他对《蒙娜丽莎》进行残忍地剖析时,没有责怪他,也不急于立刻去纠正他们的观点。而是在简要介绍画家生平及作品人文主义背景等历史知识之后,我放着轻柔的音乐,请他们模仿蒙娜丽莎的姿态和神态,想象蒙娜丽莎当时的心境。然后要求学生为蒙娜丽莎的双眼、嘴角、双手以及画面背景分别加上形容词。学生对这个体验感觉很新奇,形容词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但最后他们都习惯性地期待老师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我告诉他们没有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达·芬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描绘得若隐若现,似有又无所以才会让人觉得永恒而神秘,也因此给《蒙娜丽莎》的微笑带来了无数的可能。在临近下课的几分钟时间里,我又播放了台湾歌手林志炫的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加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高中美术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更多知识。②美术课本中的作品和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知识进行拓展,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分享学习。③教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及与美术作品主题相符合的音乐作品制作成PPT,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

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学生在学习美术这门课程时的心理状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美术知识具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剪纸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美术的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校本资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操作绘图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构图和设计的同时学习三维动画。并将静态的课本知识与动态的三维动画结合起来,实现美术的多元化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针对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在高中阶段人们对美术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想更好的提高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发挥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还需要针对当前的美术教学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在高中阶段,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学生需要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调性,并且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在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板块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在教学实践、教学结构、教学观念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针对高中的美术教学来说,可以将其具体的分为绘画、设计以及鉴赏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美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从简单的绘画教学逐渐发展为高难度的教学设计,逐渐加强对学生灵感的启发,并注重独立设计,如果直接从较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开始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和补充。在高中阶段,由于目前我国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对于美术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应的就会比较少,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然就会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加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这样自然也就难以有效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推进审美教育。对于高中的美术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熟练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的了解化学、物理、历史、哲学、文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效的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的知识面往往都比较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有待提高,自然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四)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在学习阶段,我国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主要采用的还是评分制,高中美术也不例外,这样就会阻碍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思维的形成,打消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高中阶段,很多人人们美术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无论是在硬件设施投入还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方面,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受到高考的压力,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美术学习,即使设有美术课程,学生也往往会用来学习其他的主要科目。

二、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最关键的途径及时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当中来。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其兴趣,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进和优化,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解放思想,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有效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

首先,需要有效地增加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教美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其次,美术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站在长效、全面的角度有效的开发、利用其他方面的教学资源。针对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单一问题,学校以及美术教师需要加强重视,对教学的内容采取进一步的评审和考核,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对教师评价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这样一来,对高中美术教师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多提高和增强。但是,就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认知经验和接受程度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不强,对美术教育发展和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中的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视野的拓展,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

(三)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

自从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已经逐渐加强了对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程度不高,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利用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设备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越性,就需要加强对其设备的有效运用,营造出愉悦、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为了实现教学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工作效果、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评价,逐渐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美术学科来说,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学习前后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效的考虑,将其整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都作为考核的范畴。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鼓励,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充分的激发其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客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要以积极鼓励和正面肯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其自信心。

三、结语

高中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有效的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针对当前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美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着重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问题策略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需要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改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美术欣赏课,它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必须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简析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美术教学过于功利性。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很多高中教师一味的以高考为教学导向和目标,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所以便忽视了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甚至不断压榨美术课时,导致美术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第二,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较低,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很多高中学校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重视,在教师资源的配备上,投入很少,出现很多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美术教学的现象,即使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也主要分配到对美术特长生的教学工作上,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参观人文艺术品,认识到大自然和创造艺术的美好之处,初步树立科学的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美术教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或者在讲解美术作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几大流派,并针对性的分别进行详细讲解,甚至还可以对比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刻理解和感悟,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强化自己的审美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审美教学

当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集成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多媒体集成系统,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地把各种图、文、声、像大量信息展示在同学们眼前,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作品和相关理论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想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呈现和演绎,能够使美术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较快接受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有些美术作品,创作年代距今相差甚远,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潮流和当今社会截然不同,即使是处于同一时代,对于有些西方美术作品来说,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更不提进行有效审美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呈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当时人们的想法观念进行理性认识,在了解了创作背景的前提下再去接触艺术作品,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感到不再那么陌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思考和探究,激发自身的审美潜力,对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审美练习。例如,以《蒙娜丽莎》为例,《蒙娜丽莎》这一作品的点睛之笔就在于那似笑非笑的一抹微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放大处理,让学生对此产生联想,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3.科学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

美术作品流派众多,涉及的种类和数量十分繁杂丰富。再加上美术课堂时间有限,要想对每一副美术作品都进行详细讲解和鉴赏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美术作品进行合理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具有经典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以点带面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作品高超的创作技巧,领略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当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西方绘画作品时,教师应该根据流派、年代以及国家等对西方绘画作品进行科学归类,并相应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减少纯理论知识讲解,而将教学重心放在绘画作品本身的展示方面,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观赏这些作品,体会到美术作品的高雅,扩展自己的艺术情怀和审美认识,提升自己的鉴赏品位。

4.创造宽松和谐的审美环境

新课程设计对欣赏课要求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或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舞蹈、文学诗歌、数学、自然及朗诵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他们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教学通过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们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在玩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一百个人眼中便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每个人审美的看法和角度不同,并没有传统说的标准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

因此,在美术课程的审美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审美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审美,并在完成审美过程后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例如,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某一年代的陶瓷作品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出小组意见和观点。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和创造力,还能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艺术魅力,对陶瓷艺术产生文化认同感。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平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xxx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