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优选九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2-08-29 11:57:17257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一)

通过该项目研究,明确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初步构建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同时开发测量专业认同感的量表,建立专业认同感常模。

以论文的形式提供研究成果,预计发表2~3篇论文:培养研究生1~2名。

6.文参考献

[1]Baemholdt M, Mark BA. The nurse work environ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rates in rural and urban nursing units[J J Nurs Manag, 2009, 17(8): 994-1001

[2]万美玲.护理专业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干预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1-7

[4]郑继伟.在全省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护理与康复,2014,13(1):3-4

[5]彭银英,史瑞芬,夏菱.本专科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感状况调査,护理学报,2009,16(2A)21-23

[6]李领,姜小鹰.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4-6

[7]郑丽维,庞书勤,李绵利,等.临床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宄[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4376

[8]陈凤姣,胡秋兰,张小艳,等.影响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卩].护理学报201219(4):15-19

I9]张馥丽,陈瑜,赵志荣.实习结束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5B):11-14

[10]陈凤姣,张小艳,胡秋兰.临床实习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华西医学,2011 26(5)770-772

[11]郑鸿.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研究可,护理研究,2013,27(9)3056-3058.

[12]覃隶莲,蒋江,冯自成.护士职业价值观现况分析及对护理职业教育的启示[-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54-1256

[13]Grealish L, Trevitt C.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udent nurses in theworkplace j. Contemporary Nurse, 2005, 19(1-2): 137-150

[14]Cook Tom H, Gilmer Mary Jo, Bess Carolyn J Beginning Students

Definitions of Nursing: An Inductiv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ldentityJ

ursing Education 0342(7)311-317

[15] Gregg Misuzu F, Magilvy Joan K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Japanese nursesing into nursing J Nursing Health Sciences, 2013, (1): 47

[16]朱珍玲,钟霞.高校在读男护生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卩]当代护士,201(10):160-16

[17]吴蓉,武江涛,安晓妤.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的质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8,22(23):2131-2133

[18]李志红,郭淼,李宛珍,等.男性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

士进修杂志 20062(10)875878.

[19]夏颖.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0]曹小萍,陈芙蓉,袁爱娣,等.高职护生不同时期职业认同感调査及应对策略卩]。护理学报,2011,18(23):16-20

[21]张国栋.本科男护生专业思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315 1316.

[22]胡民勤.审美教育理念在护理教学中的渗透与思考]全科护理,(2):359360

[23]陈小萍,郭靖.本科护生专业承诺调査分析与对策思考]全科护理,2010,8(6):546-

[24]庞书勤,姚立群,李绵利,等.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精神压力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8589

[25]姚立群,庞书勤,李绵利,等.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专业认同感的相关分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101-104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二)

为深入贯彻实施《xxx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经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在全街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根据区科协《关于关区创建—年全国科普示范区的通知》(政号)精神,对照《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结合我街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深入开展创建年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创造和谐社会环境,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首善之区”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目标

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坚持“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营造良好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科普设施逐步完善,科普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以辖区单位(学校、非公企业等)、社区科普分会为基础,充分利用科技人才资源,不断吸收热心科普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强、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扩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

(二)逐步抓好科普阵地建设

1、继续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积极实施全国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简称“全国科普‘站栏员’”)建设,主要公众活动场所建有3处以上科普画廊,所有街道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设施,配有科普宣传设备。60%以上的社区有专用或合用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的内容定期更新。

2、积极科普示范创建开展活动。街道建成一个科普示范社区,各社区建成一个科普示范楼院;建成一所科普示范学校,举办科普宣传周(月、日)等科普活动;每年组织2次以上科普重大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公共场所、科技示范楼院、科普示范基地等公共设施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全区常驻人口的70%以上。

(三)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每年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开展科普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并覆盖所有街道;每年开展科“科教进社区”活动;在街道、社区围绕居民需求举办身边科学应用展示、科普讲座、培训、科学健身、科普游园等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3.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或参与科普活动;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4.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氛围,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辖区内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力量积极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辖区常驻人口的70%以上;科普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辖区内无影响恶劣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公众科学素质逐年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5.科普工作具有特色并形成活动品牌。科普工作具有创新性,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形成可推广的、有示范作用的典型经验。

四、实施步骤

—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自评阶段和迎检阶段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6月—年12月)

1、成立街道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街道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实施方案。

2、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广泛支持创建、积极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年1月—年8月)

1.落实责任,要把创建工作与开展科技工作、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建立档案。“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一个实施项目都要建立创建档案,做到资料真实齐全,数据准确可靠。

4.努力完成创建目标任务。

(三)自评阶段(年9月—年11月)

根据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基本标准和考核评估的有关要求、规定,开展自测自评,查漏补缺完善提升。对各社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四)迎检阶段(年9月—年12月)

向区科协提出验收申请,并全力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街道按照区科协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要将创建工作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完成创建工作任务。要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创建活动的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加快发展,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科普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列入规划,纳入考核。将科普工作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制定科普工作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分管领导要积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不少于3次,认真研究和落实推进科普工作的措施。

三、健全制度,落实经费。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总结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资料认真齐全,所有相关活动的文件、会议等资料都要有记录,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将科普工作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保证科普经费的支出,逐步增加科普设施和科普活动的投入,切实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三)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书中图文并茂,让我爱不释手。书中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就像一杯杯有滋有味的心灵鸡汤,对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少年时期的,知道了他是怎样拥有那强健的体魄;还认识了有着“宇宙之王”之称的英国残疾科学家霍金……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微笑面对每一天中的英国科学家霍金的故事。他是一位可敬、乐观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感恩、坚强、爱学习的美德。虽然他全身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但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失落,而是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情况下,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中的未知世界。

面对这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太公平的厄运的考验时,他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一种坦然,一种豁达,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反思一下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更有发自内心的惭愧。想想自己每当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会对爸爸妈妈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停止不前;作业遇到了难题,就懒得去想……现在想想如果哪道题不会就不能问问同学,问问老师或者认真思考一下吗?难道放弃就能解决问题吗?

是啊!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应当把每次的成绩看做再次前进的起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在永不停息的拼搏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为真正的成功是不断进取、是脚踏实地、是锲而不舍、是微笑面对……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四)

“叮当、叮当”上课了,老师带着一个日历本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未来科学家的照片。”

“未来的照片,难道老师去未来世界不成?”我想。老师把日历本打开,并遮好,对我们说:“同学们一个一个来看,注意看过后不许说出来是什么!”从第一组第一个开始。第一位同学飞快地跑上去。他侧着身子,仔细得看了看照片,“哈哈……”他忍不住笑出了声,便跑了回去。不仅第一个笑着跑回来,第二个、第三个……都和前面一样笑着跑了回去,我一脸不解!

“难道未来的科学家很可笑吗?”过了漫长的几分钟,终于轮到我了,我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跑了上去。我侧着身子弯着头,看见了一位长着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高高的鼻梁的小学生,这不是我吗?我没有像别人一样笑着跑回去,而是一脸疑惑的走下讲桌。我坐在座位上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看一看那面镜子。后来,我想明白了,老师想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也许明天的科学家就是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不过,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明天的科学家注定就是我们。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五)

关键词 科技传播;科学松鼠会;科学价值;社会功能

1、引言

科学松鼠会主要由原创板块、活动板块、译文板块、专题板块、训练营板块这五大板块组成,不同的板块扮演着不同的传播角色,各板块在传播的科技信息上又互相补充。科学松鼠会作为传播科技信息的有效途径,体现出以下特点:传播主体的非政府组织性、传播渠道的高互动性、传播内容的及时性以及贴近人们的生活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语言的趣味性、传播写作的时尚性等。“科学松鼠会”是一个扎根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传播组织,它以灵活时尚的传播方式有效地向普通大众传播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

2、“科学松鼠会”所体现的科学价值

实现科技知识的共享

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

3、“科学松鼠会”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培养公众科学意识

科技传播消除了公众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文化观念。“科技传播帮助人们建立了新的文化观念,科学描述因果现象,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态度是基于知识而改变的,基于新的科学认识和知识,人们会改变原来的社会态度和行为。”[3]当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因认识有限得不到有效解释的时候,人们会以猜测的形式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加以神秘化认识,然而这些被神秘化的解释并没有科学性,这将限制人们科学地认识大自然,有碍培养公众的科学意识。

而科学松鼠会则从多角度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解释说明,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期间,科学松鼠会就对动物预测地震进行了连续性报道,科学地解释了动物是否具有先知性。这些科技信息一经传播扩散,立马消除了人们对动物的神秘化认识。这种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某些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而且能够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培养公众的科学意识,倡导公众科学的生活。

4、结论

参考文献

[1]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2.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0.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六)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是20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构建》。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基于文化认同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探讨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心理社会机制,构建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的理论模型。

开发适应于测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的量表,为探究国民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从消费者层面做关于服饰文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通过研究了解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现状,帮助中国风格服装品牌企业和设计师准确地把握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为设计师设计出能够迎合大众需要的中国风格的服装提供参考数据。通过调查了解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情感上的依赖度和行为倾向,为营销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通过对国人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制定过程,了解国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态度,能够以此为依据通过以后的实证研究为化解文化认同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传统服饰文化认同量表的开发了解国人对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为开发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产品,尽快找回中国人自己的服装风格,抢占服装市场做准备。

发现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空白点,以新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探索服饰文化认同的测量工具,使关于服饰文化的研究由理论上升到实证研究的阶段,使以后的研究更加精确和系统,更加有说服力。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特点、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整理,找出本研究中认同的对象。参考认同的相关研究和测量维度,通过开放式访谈和阅读文献搜集测项,并经实地调研而后数据分析筛选题项,构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测量模型。

以测量模型为工具测量认同现状及特点,并依据认同度进行市场细分。

论文共分为5章,附有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及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框架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对论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的研究对本论文的认同对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概念及与其有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对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概括,由此得到论文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是测量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献摘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测量的模型,最后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完善量表结构。

第四章是量表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通过量表的大范围实测,检验量表的实测效度,并通过描述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的总体特点与差异。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根据不同的认同特点给每类人命名,并分析其背景特点、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差异、对中国风格服装的消费行为特征、闲暇活动和媒体特征,形成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认同度为标准细分的市场。

第五章是结论,简要概述论文的四个结论、创新点及局限。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为了保证量表的鉴别度,缩小年龄大的人群的比例,因此量表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深度访谈,根据年纪大的人特点,添加一些有区分度的题项,扩大量表的适用范围。题项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研究时间的限制,搜集题项的范围不够广泛,题项不够多样,未来集合不同人的见解和资源,以小组形式去编制量表、完善量表结构会更好。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七)

公共政策科学化离不开公民有序参与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日渐科学化,民主化,这离不开公众的有序参与,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也成为现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提高公众有序参与是推进公众决策科学化的。

不断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基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常态化,国家重要政策制定征求民众意愿,都体现了公民的高度参与性。但诸如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的举措虽是惠民之举,但在信息反馈环节欠缺合理程序,效果并不好。因此,完善信息传递机制,广泛吸取民意,听取公众意见,科学合理地完善公共政策是信息公开的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指导公众参与决策更科学化,为促进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合理提供正能量。

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完善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制度的程序与进入机制,确保有序参与。政府决策的听证制度日益完善为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了制度的载体,在制度和载体下充分听取公民意见,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制度。

公共决策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共事务,为公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因此科学的公共政策离不开公民的有序参与,广泛、民主的公民参与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真真正正做到了为最广大人民服务。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八)

摘 要 科学技术的传播效果,不仅会影响科学技术本身的作用,还会影响其社会价值。科学共同体、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科技类期刊等这类传统的科技传播形式,常常涉及专业知识与术语,除本专业研究人员外,公众并不知道这些术语的专业背景和内在含义,也很难理解这些术语和知识,这样就阻碍了科技信息的有效对外传播,导致公众无法通畅、有效、便捷地获取科技信息。科学秀(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科学传播作品,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情感因素作用于人的感性认识,让公众觉得“科技有意思”。艺术与科技传播的融合,让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广泛,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让科学方法的应用更加合理、正确,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 科技传播;艺术;科学秀

艺术是人类社会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充实了人生幸福的内涵,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科学事物的创造离不开艺术。艺术追求的是美,而科学追求的是真。艺术是形象思维,反应社会与生活的现实,突出的是事物的个性;而科学是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强调的是事物的共性。正是因槿绱耍有人说,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艺术与科学既有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需要艺术,并体现着艺术;艺术也体现着科学,且越来越需要科学[ 1 ]。

社会科技意识的提升,可以让公众自觉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科研人员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事业。这些均依赖于科学教育和对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技术是否被传播,它的传播效果,不仅会影响科学技术本身的作用,还会影响其社会价值。科学秀(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科学传播作品,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情感因素作用于人的感性认识,让科学知识更易被理解,更易被接受,让公众感性并潜移默化的感受科学方法、科技过程、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艺术在这里发挥出的作用,犹如一粒种子在荒漠中无法生根发芽,自然看不到这粒种子的作用,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种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后才能盛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2 ]。

1 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相生互补

艺术的3种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艺术主要有3种功能,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的认识功能包含了认识社会的功能和认识科学的功能。事实上,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推动着艺术活动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从简单走向复杂。在这个层面上,在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科学方面,艺术的认识功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以情感人,接受者先被情所动,继而引发理性思考,从而受到教育。道德、法律、哲学以及科学知识的教育作用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唯独艺术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艺术的审美功能指的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塑造各种典型艺术形象,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审美能力[3]。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物质功能[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

科学史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讲到,“科学既是我们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指引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满足我们物质需要的手段。它也向我们提供了种种思想,使我们能够在社会领域里理解、协调并且满足我们的需要。”他认为,科学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功能。其社会功能包括了认识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物质功能。

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所以科学研究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古至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科技认识功能的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拓展人的认识空间的同时,也冲击着人类传统的或者已有的价值观及社会制度体系。核物理学在核能发电领域中的应用,造福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却造就了xxx这个20世纪出现的人类全新武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军事格局的变化。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无限的益处;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如造成生物的单一性而走向灭绝等。

科技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就要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改善劳动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科技的进步调整并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科技不只为人类带来物质、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的价值是其带来的精神文明的发展。科技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内在要素协调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体制建设以及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审美和信仰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性质、内容和趋势。这些都是科技文化功能的体现。

科技的物质功能指的是,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最直接的利益是物质生活更加丰裕。它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收入得以增加,同时也为人们消费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消费方式[4]。

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生互补

艺术是人类智慧生成的动力源泉。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相生互补,它们是走向共同繁荣进步的动力源,是人类的创新型思维。这种创新型思维是创造奇迹的心理能力和思维智慧,为人类所独有。艺术的知觉方式为科学思维提供了思维的元素和依据,启迪着科学家的思想,甚至导引他们思维的方向[5]。

科学可以使人认识抽象的真理,艺术则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艺术的认识功能和科学的文化功能,让公众通过科学传播作品认识科学、理解科学的同时,也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8]。

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科技传播活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必然产生,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技传播这一重要环节。所以,科技传播与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

2 科技传播――传播科学,让公众觉得“科技有意思”

什么是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是指利用适当的传播方法、媒介、活动,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信息的传播普及,促进科学技术的扩散和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分享,激发公众个人、群体、社会组织对科学技术的意识、体验、兴趣、理解、意见的过程[9]。

“科学传播”是一种科学普及理念和现实发展形态。它代表着科学信息在社会中的流传状态由主要是通过科学家自上而下向公众灌输的单向过程,拓展为在科学家、政府、公众、媒介、工商企业以及教育部门等不同社会主体之间交流与对话的传播活动。

科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传统的科普往往表现为知识的单身流动过程,从实践操作到理论研究都建立在一个预设前提之上,即科学总是神圣的、科学家总是正确的,需要考虑的总是只是如何更快更好地使更广泛的受众接受来自科学家的教育。这种理解在对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法以及传受双方关系的认识上都过于简单。

我国《科学素质纲要》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明确界定为“了解必须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10]。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科普需要也在不断地增长。从趋势上看,科技传播正迈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科技教育、O施传播、媒体传播、科普活动成为科技传播的基本渠道。作为重要的科技传播手段,科学秀(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科学传播作品能够吸引公众,通过获得实际的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们加深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体验和认知,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

科学秀(科普剧)、科学实验秀

科学共同体、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科技类期刊等这类传统的科技传播形式,常常涉及专业知识与术语,除本专业研究人员外,公众并不知道这些术语的专业背景和内在含义,也很难理解这些术语和知识,这样就阻碍了科技信息的有效对外传播,导致公众无法通畅、有效、便捷地获取科技信息,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科技信息,就会形成公众与科学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技信息便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功用。

科学秀(科普剧)、科学实验秀这类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科技传播形式,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让传播内容由枯燥变生动,由平淡变精彩,直观性强、趣味性强,更具吸引力,能够使公众有兴趣且轻松地接受科技信息,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技术方法,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重视科技的社会价值,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技术,在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自觉地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3 “秀”科学,让科学在表演中传播

全国科学表演大赛

2016年7月23日,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表演类作品决赛在克拉玛依市落下帷幕,作为首届“丝绸之路”科学节亮点活动之一,这场囊括科普剧表演和科学秀演出的比赛,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沙尘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最常见的自然现象。10个维吾尔族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表演中穿插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讲述了家乡从过去的荒凉到如今老百姓与自然斗,用科技改变现状的故事。“我的家在民丰县安迪尔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每年有200多天的沙尘暴天气,我们不怕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家一起种植红枣树,种下安迪尔绿色的希望。”动听的维吾尔族歌曲响起,民丰县安迪尔乡中心小学学生带来的《可爱的安迪尔》开始了青少年组的科普剧表演。可以说,生动有趣的“科学秀”将科传播与艺术表演融合在一起,拓展了科普文化的内涵。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也让教师在科学教育方面有了许多新思路,用科学表演带动科技传播效果会更好。

福建“小小化学家・科普夏令营”实践活动,科普情景剧引围观

2016年7月6―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与福建闽侯团县委共同合作开展的以“青春建功新福建,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 大学生志愿者们将化学实验以有趣的话剧形式表演了3场妙趣横生的科普情景剧。其中《捉妖记》,更是让小朋友们呼声不断,惊叹连连。

狡猾的大师和他的徒弟利用所谓的“捉妖大法”让普通的手帕像是有保护膜一样烧不坏,神奇的“水碗”加入液体后自动燃烧,白纸血印,大象牙膏等江湖骗术敲诈别人的钱财,让现场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乞丐与黄金雨》中的乞丐妄想制造黄金雨来发财的白日梦最终也因为贪心落空,以及《柯南破案》中的碘粒现指纹实验也让小朋友们疑惑不解。而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都在化学人哥哥姐姐最后细心的讲解之下揭开面纱。

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舞台动作,美妙的音乐,别具一格的美术设计,让科学在表演,搭建起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传播科学知识,让公众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

2016年7月,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作为国内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将“专业性”的科学搬上了“娱乐化”的舞台,为的就是能够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科学的快乐,用更加生动可感的方法探索科学的奥秘。每期节目播出前推出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就是要通过互动的方式挖掘出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带动全民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让更多的人关注科学。

4 科技传播与艺术相融合 感受科学的魅力

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愈来愈科学化,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艺术教会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人们眼中的世界改变了样子。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道德情操高尚,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对科技传播成功与否的判断,已经由公众是否掌握科学知识,转变为公众是否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是否主动去探究科学。

在艺术发展史上,艺术发展与异变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包括艺术工具、材料、艺术载体、传播媒介的更新与使用。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份子,艺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社会经济的作用,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更新了艺术形式的深广性,扩大了艺术的受众范围。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亦离不开艺术,每个领域都可能出现艺术,科技传播领域亦然。

科学的公众认同范文(篇九)

序号

项目名称

学会名称

1

江苏省天文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天文学会

2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3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4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

5

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 江苏省金属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金属学会

6

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硅酸盐学会

7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

8

江苏省锅炉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锅炉学会

9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

10

江苏省铸造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铸造学会

11

江苏省密码学会科学技术奖励

江苏省密码学会

12

江苏省抗衰老学会科学技术奖

江苏省抗衰老学会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