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工作总结(实用10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24 08:43:2911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1篇

一、设备维修

跟据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保养制度,编制月机械设备保修作业进度计划表,列出每台机械设备的完好可用日程和停修日程,每台机械设备通过勤换三滤,勤换机油,勤保养机械,认真执行“三查制度”。经常检查机械各部的运转状况和工作温度,发现不正常及时查明,排除隐患,确保机械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强化员工

从小处着手,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全员节约意思。目的是灌输“人人都是降本之源,浪费每一件材料都是你的责任,节约每一分钱都是你的贡献”的思想理念。引导员工从小事做起,自觉的精打细算。具体做法:用职工大会、板报等形式,宣传粮库的经营方针、管理思路及发展形势,增强员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对成本控制好的人员宣传和奖励力度,推广其经验,力争达到人人想成本、人人算成本、人人降成本的良好氛围。

(一)、节约用电。

工作时间尽量采用自然光,在光照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开启室内照明设备。在夏季办公室内采用自然风降温,尽量少用空调等电器设备。下班后,达到“人走电关”,包括电脑等电器办公设备。

(二)、节约用水

树力节水意识,用水时将水龙头开关控制在中、小水量,用完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三)、节约办公用品

办公用品采用统一采购、计划管理、适量发放,减少流失,杜绝浪费。在办公纸张方面,尽量采用无纸办公,能在网上传递的信息,绝不打印;上报文件、打印资料时要采用双面打印,切实减少纸张的消耗。

(四)、节约使用油料

合理安排使用车辆,减少非公务用车。做好粮库的车辆保养,使车辆各系统达到技术标准,杜绝因车辆故障造成油料浪费。驾驶员要增强节油意识,按照要求规范驾驶车辆,掌握节油技巧,安全行驶。

开展降本增效以来,我库在这两年内的各项费用都有明显降低。截止目前,我库的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较上年减少了,并有信心在年末在降本增效中将费用降低在5%以上。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2篇

20xx年是集团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期第二年,是向“再造一个广投集团”目标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二年。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对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好处。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企业应对困难与挑战提高应对潜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自桥巩水电站分公司要求开展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活动开始,工程部高度重视降本增效活动,主动地参与到降本增效活动中去。认真领悟降本增效的活动内涵,深入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工程部的工作特点,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在“降”字上下功夫,在“增”字上做文章,不断探索“降”与“增”的办法,使我部的降本增效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全面展开。节约了在建工程项目投资,提高了投资效益,取得了较好成绩,显现了降本增效活动的良好效果,现将工程部的降本增效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在建工程施工

1、组织召开了右岸小机安装项目设计交底会,协调推进右岸小机组安装工程施工进度。

2、组织召开厂区大门图纸审查和施工交底会,推进厂区大门施工。

3、大力推进全厂达标投产工程施工。

4、用心筹备船闸航道通航验收,让桥巩水电站船闸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发挥巨大社会效益。

二、优质高效地履行合同,避免遭到施工方的费用索赔

业主方与施工方的关系为合同关系,合同双方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工程部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把优质高效履行合同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地为施工方带给基准控制点、控制线和控制高程,及时向施工方带给施工场地和施工工作面,及时审查、发放施工图纸和进行设计交底,以使施工方能顺利地开展工程施工,避免业主方因不及时履行合同义务而遭到费用索赔。优质高效地履行合同,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工程项目早日竣工,早日移交,早日投产使用,多创效益。

三、加强的施工安全、向安全生产要效益

众所周知,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也就意味着生产的高成本。从必须意上说,安全就是效益,实现安全生产就能够降本。因此,工程部在工程管理中,严查隐患,纠违章,狠抓整改,使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以安全生产成就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益。四、加强在建工程日常管理要求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制节约用水、用电的管理制度,杜绝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在广大施工人员中,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四、下一步要采取的降本增效措施

1、继续在广大施工人员中,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杜绝开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

2、继续严格审核工程计量,使工程计量准确。

3、继续狠抓施工安全,向安全生产要效益

4、加大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力度,提高竣工验收工作效率

5、用心参与安健环体系建设,降本增效工作向体系化、标准化迈进。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3篇

能源在钻井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实行了队长、记全过程负责制,没有特殊原因柴油超支,扣罚每人1000。元,并把降低能源消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在钻井过程中,根据功率的使用情况,尽可能不用四档运行钻机,因为四档功率输出大,柴油消耗大,虽然速度稍稍的快一点,但是细分析起来,负荷大了,对设备的损害也就大了,同时钻速快还可能引起井下返砂不好,得不偿失。在平时,还从细节上做起,每天天亮,视线清楚了,马上关闭照明灯,从来没有长明灯的现象;上班的发电工,自觉将班组寝室电热板降到最低档;夏季空调人走机停;倒班职工自觉断电,减小了设备输出功率。在冬季使用锅炉时,用完蒸汽,岗位员工自觉停掉阀接头,不浪费蒸汽,结余煤炭。同时,为了控制人情油的外流,我们严格执行柴油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凭票加油,值班车大车加60升、小车加30升,并严格签字制度,只要加油,并履行签字手续。经过各方面控制,实现了柴油井井有节余,成为公司的柴油节余大户,在上半年,结算的18口井中,我们结余柴油近82吨。

以上是我们加强成本控制的几点经验和做法,其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拓展挖潜空间,努力提高创效能力,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20xx年部门按照公司要求,在部门内认真讲解公司面临的形势,”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对公司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部门人员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树立长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思想。部门的每位员工,都应当参与,以高度的责任感,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开源节流为着力点,同心协力增创效益,把这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落实好。部门具体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如下:

一、年初部门例会上宣传“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把此项工作要求贯穿于所有工作中去。办公室倡导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开展人人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

二、项目管理中一切以业主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开展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工作,以进度、安全、质量、费用控制为目标开展相应工作。严格控制计划外事项。

具体措施如下:

(1)部门内部管理方面:

1、推行无纸化办公:部门内部设立公用文件夹,所有文件共享,部门间用中油邮件系统传递,减少使用纸质文件。

2、部门集中使用一台打印机,减少打印机的使用,降低墨盒等耗材的'使用。

3、加强部门车辆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部门派车去办事时,尽可能采用拼车办法,每次只出一辆车,减少出车次数,让车辆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

4、加强办公室用电设备的节电节能管理。白天光线充足时不许开灯;合理设置电脑待机和显示器关闭时间;冬季不许开空调、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等。

(2)项目管理方面:

1、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使用公司水、电及其他资源的计费结算方式,避免给施工单位付了水、电等费用,还无偿使用,造成公司效益损失。

2、初步设计范围、工程量严格执行可研文件,概算绝不超估算,做到投资省,效果优。

3、项目实施阶段加强变更、签证的管理,严格按照程序、权限办理。

4、严格质量管控,绝不容许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

20xx年诗司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部门将结合业务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继续落实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

在“降”字上下功夫,严控办公费用,杜绝日常点滴浪费;积极探索适合于不同项目的管理方式,管控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做到投资省,效果好。在“增”字上想办法,管控好工程项目建设,将项目建设费用控制在预算内,按期完成项目建设,达到一次正常开车,实现项目目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出比例 资本效率 就业变化

—、引言

自从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三次产业”思想以来,经济学家克拉克完善和应用三次产业理论分析了产业间劳动力就业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直至第三产业就业占绝大比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钱纳里等运用该理论分析了产业间相对国民收入和要素效率的变化规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规模扩张型向集约效益提高型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分工深化、资源配置优化的结果,分工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亚当斯密(1776)认为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在一定的经济体中,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市场机制和政府的配置作用,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取决于各产业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我国每年面临25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还有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增加就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就业和资本效率发生怎样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效率会对就业产生什么影响?探索这些经济规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本文借助数理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资本产出效率和资本吸收就业的能力对就业的效应,并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就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相关理论

本文研究需要运用资本存量核算理论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1、三次产业的规定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资本存量计算理论

各期资本存量的计算涉及到基期资本存量、各期资本投入增量、投入资产价格指数和资本折旧率取值等数据。国内基期资本存量的数据借用张军、张元(2003)研究结果,并分配到各个地区中;根据蔡晓成(2009)研究,本文拟采用各地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作为各期资本投入增量;资产价格指数和折旧率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年鉴数据。各期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Kt=+k (1-m)

Kt+1= +Kt(1-t+1)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不同产业的资本存量。

三、研究思路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演变、资本产出效率和资本吸纳就业能力等因素对就业变化的影响,构造如下数理模型。

TE= Y?琢i?茁ie ,表示三大产业就业量,其中,Y、?琢i、?茁i、e 分别表示GDP总量、第i产业产值比例、第i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第i产业单位资本吸收的就业量。

TE=TEt-TEt-1= Yt?琢ti?茁tieti- Yt-1?琢(t-1)i?茁(t-1)ie(t-1)i,为方便计,将?琢(t-1)i、?茁(t-1)i、e(t-1)i分别简写为?琢t-1、?茁t-1、et-i。

TEt=TEt-TEt-1= Eti= [Eyti+E?琢ti+E?茁ti+Eeti]

其中,Eyti、E?琢ti、E?茁ti、Eeti分别表示第i产业在第t年因为GDP第i产业产值比例、第i产业资本效率和第i产业单位资本吸收的就业量变化而产生的就业变化量。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核算某单个因素的影响时,采取取平均值法:

Eyti= (Y -Y )(?琢ti+?琢t-i)(?茁tieti+?茁tiet-i+?茁t-ieti+?茁t-iet-i)

E?琢ti= (?琢ti-?琢t-i)(Y +Y )(?茁tieti+?茁tiet-i+?茁t-ieti+?茁t-iet-i)

E?茁ti= (?茁ti-?茁t-i)(Y +Y )(?琢tieti+?琢t-ieti+?琢tiet-i+?琢t-iet-i)

Eeti= (eti-et-i)(Y +Y )(?琢ti?茁ti+?琢t-i?茁ti+?琢ti?茁t-i+?琢t-i?茁t-i)

其中,?琢ti=GDPti/ GDPti;?茁ti=Kti/GDPti;eti=第i产业第t年就业量/Kti。

从理论上分析,?琢ti值越大,第i产业总产值所占比例越高,与该产业就业量成正向关系,其值增加,则该产业就业量上升;?茁ti表示第i产业单位产值所占用的资本存量,其值越低,意味着该产业资本产出效率越高,其值上升(资本效率下降)则该产业就业量增加;eti表示单位资本的就业吸收能力,其值增加则会提高就业量。

四、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模型分析中,涉及到数据有:经济总量GDP及价格水平、劳动就业总量及各产业就业量、资本存量总量及各产业资本存量。其中,资本存量的计算涉及到:基年资本存量、各年资本投资量、投资价格指数和折旧率的确定。基年资本存量数据的确定有直接普查法和折旧—贴现法(孙辉等,2010),折旧率也取值6%,本文运用Hall and Jones(1999)和Young(2000)运用的折旧—贴现法,基年投资除以投资几何平均增长率(本文取1978年为基年,计算了基年后(1978—1988年)10年投资平均增长率为7%)与折旧率之和,得到基年总资本存量和各产业资本存量,即:

K1978=

各产业基年资本存量为:Ki,1978= ,i=1,2,3

关于当年实际投资数据的选取,由于本文涉及到各产业资本总量、单位资本就业吸纳率等,采用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实际资本投资数据。在相关《统计年鉴》上可搜集:资本形成指数、资本形成总额,假定基年价格指数为100,资本形成价格指数根据以下公式得到:

T年资本形成价格指数=

为了便于比较历年GDP及计算其增加值,本文以历年零售物价总指数进行折算。

五、模型分析

运用相关价格指数,将历年GDP、资本存量等折算为1978年的可比值,计算了三次产业的单位产出占用资本(亿元/亿元)、单位资本吸纳的就业量(万人/亿元),并从年鉴上查到湖北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数据分析了GDP变化、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单位产出占用资本和单位资本吸纳就业量变动对就业的效应。

1、产值比例、资本效率、就业吸纳能力的分析

(1)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湖北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比例逐渐优化。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978年占,2009年降为,比例值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例1978年为,2009年上升到,提高的比例为;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动最大,1978年占总产值的,2009年则为,比例提高值为。 (2)三次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变化。三次产业的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差别很大,而且各个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呈现上升之势。在1978年,第一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为,逐渐下降为1982年的,然后逐年上升,到2009年为,为1978年的倍,为1982年的倍。从总体看,第一产业的单位产出占用资本呈上升之势,意味着资本的产出效率降低程度较大。在1978—2009年间,第一产业资本效率下降了63%。

在第二产业,其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有两次明显的升降周期。1978年单位产出占用资本为,逐渐下降为1985年的,然后又逐渐上升到1998年的,随后又逐渐下降为2009年。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第二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比较稳定,表现出略有下降之势,其资本产出效率提升了。

第三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呈显现先降后升的特点,1978年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为,1992年下降为,随后逐渐上升为2009年的,从总体看,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第三产业产出的资本效率(单位产出占用资本下降)提高了。

(3)三次产业中单位资本吸纳就业量变化。自1978年以来,湖北三次产业中单位资本存量吸纳就业整体上都极大地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单位资本吸纳就业量由1978年的万人/亿元,一直下降为2009年的万人/亿元,单位资本存量吸纳就业人数下降了94%;第二产业单位资本吸纳就业量先增加后下降,由1978年的万人/亿元上升到1985年的万人/亿元,其后逐渐下降为2009年的万人/亿元,1978—2009年间,单位资本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了;在第三产业,单位资本吸纳能力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1978年为万人/亿元,1990年上升到最高值万人/亿元,随后又逐渐下降为2009年的。第二、三产业资本吸纳就业的能力急剧下降,制约了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向外转移。

2、就业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运用第三部分的数理公式,分析湖北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单位产出占用资本和单位资本吸纳就业量等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图1为湖北三次产业因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占比例、单位产出占用资本和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的变化对各产业就业变化的总影响,图2—5分别为各单个因素的变化对各产业就业影响量。湖北省三次产业就业变动的特征是:第一产业就业在1979—1987年间一直减少,其后1988—1993年间就业量增加,在1994—2002年间,第一产业就业量一直下降,2003—2009年,在第一产业的就业量表现为微弱增加;第二产业的就业量除在个别年份(2002、2008和2009年)表现为下降,其余年份中就业量都是增加,早期就业增长的幅度较大,甚至在1983—1987年间还高于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幅度,后期增加的幅度非常小,表明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量衰弱;在2002年之前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幅度都较大。近年来,其就业增长幅度较小,吸纳就业的能力降低。

生产总值增加对各产业就业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如图2所示,生产总值的增加对第一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影响最大,而且波动也非常剧烈;其次是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就业量增加影响最小。可见,生产总值提高是增加就业的最重要的力量,保持生产总值一定的增长规模是解决当前就业的根本方法。

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的变动对各产业就业的影响特点是:波动频繁。如图3所示,第一产业就业变化的波动尤为突出,正、负向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第二、三产业就业变化波动相对幅度较小。可见,湖北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就业量改变影响较大,促进第一产业稳定发展,有利于稳定增加就业。

图4反映的是三次产业单位产出占用资本的变化对就业量的影响。因为单位产出占用资本的变动,第一产业就业变化量波动频繁且波幅大,就业增加最多的年别(1999年)达到近600万人,1979年下降最多达到近400万人;因为单位产出占用资本变动,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变化量相对平稳一些,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三大产业就业变化之间,第一产业就业改变量与二、三产业就业变化量呈现反周期波动之势,即第一产业就业增加,后两者就业呈减少之势;反之,则二、三产业就业呈增加之势。

整体上,各大产业资本吸纳就业能力降低使就业量不断波动下降。因为这一原因,第一产业就业变化一直为负方向,资本吸纳就业能力不断下降,导致就业量下降幅度非常大,1984年、1998年甚至就业量分别减少达到万人和万人,其余年份就业量下降的幅度远远高于第二、三产业;在初始年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增加,1985年后就业变化都呈波动负向变动,而且就业减少量越来越大,如图5所示。

六、结论及启示

1、基本结论

随着生产总值上升,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降低,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其中第三产业产值近年来上升更快。但是,三次产业的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却不断上升,即资本的产出效率下降,并且各产业中单位资本吸纳就业人数下降。

促进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生产总值扩大和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的提高,三大产业资本产出效率降低(单位产出占用资本量上升)和单位资本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导致各产业就业下降幅度较大。

2、一些启示

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稳定秩序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过程中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因素。针对就业问题,我们在对湖北省经济的实证分析结论中得到如下启示。

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有效地扩大产出总量。有效生产总值的扩大对就业贡献最大,可以促进三次产业就业普遍增加。开发新行业、挖掘新需求是实现生产总值有效增长的最佳路径。加快基础设施如道路建设和河流湖泊的治理,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业信息化,扩大当前的经济投入、产出,夯实经济未来发展基础,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实现就业结构优化。在经济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后形成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的局面。近年来,第二、三产业吸纳新就业数量较多,但是波动频繁。引导第三产业向高技术、资金密集型方向发展,一方面开辟更多的就业环节,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端环节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是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方法。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率,增加投资产出率和就业吸纳能力。研究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周期,确保新增加投资的资本质量,减少重复投资和低效投资,避免资本投入过剩和就业无效;利用现代技术改造现有存量资产,配合以合理的政策鼓励,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本产出效率和资本吸纳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晓成:中国资本投入:1798—2007——基于年龄—效率剖面的测量[J].管理世界,2009(11).

[2] 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1998(3).

[3] 黄勇峰、任若恩等: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1).

[4] 孙辉、支大林、李宏瑾:对中国各省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典型性事实:1978—2008[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5).

[5]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7).

[6]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7] Goldsmith,R.:A Perpetual Inventory of National Wealth[J]. NBER Studies in Income and Wealth,1951(14).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5篇

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个别零部件损坏的问题,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队每个人都积极想办法,合理使用材料,变废为宝。副队长李会国经过实践,总结出了新旧凡尔重新配套的使用方法。比如,凡尔和凡尔体中有一个坏了,如果全部换新的,没坏的扔掉就造成了浪费,他琢磨出了旧凡尔和凡尔体配套的方法,也就是把损坏的部分换掉,把没有坏的放好,然后进行重新配套,使凡尔和凡尔体得到充分利用。安全卡瓦也一样,我们把坏的瓦片处理掉,把好的安全卡瓦片拼凑成一个新的,一年下来我们只需23个安全卡瓦。对此,我媚励全体员工举一反三、反复实践,多挖掘一些可以物尽其用的材料和部件。一班职工将此方法应用到钢套等零配件的更换配套上,有效节余了易耗材料成本。我们还根据钻进500米必须长起的实际情况,采用新旧钻头搭配,前500米地层松软,使用旧钻头,既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又避免了使用新钻头因速度太快易造成返砂不好,给下步工作造成隐患的问题。

俗话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针对大家普遍认为的废旧物品,我媚励干部职工积极想办法、出点子,充分利用,确保把每一个零配件都用到极致。比如短水龙带,在高压地方它被刺坏,我们就把它用在了低压的地方,将刺坏的短水龙带用在立式砂泵上,节余了非常容易损坏的六寸胶管。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没有领过六寸胶管。为了延长泵拉杆的使用寿命,在安装之前,我们把多余丝扣部位磨成倒角,丝扣坏了用锯条修复,使旧拉杆得以二次使用。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在场地,每一个员工看到一颗螺丝钉、一个螺母,都捡起来放在“百宝箱”内;在每次搬家时,员工剪断搬迁车用过的铁丝,看见长的能够使用的,都自觉剪下来留着备用;我们用十寸管线里面的.钢丝,自己制作销子的别针;把废旧棉纱用洗涤剂洗过后晾干,继续使用;开钻后井架工自觉对板凳螺丝进行修扣,减少了螺丝消耗;吊卡坏了,自己修复,几年来,我们没有领过一个新的吊卡。正是由于在这些细小之处努力挖潜,才促使我们队在节余上取得了好的效果。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6篇

12月份,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给生产节奏带来的影响,烧结厂沉着应对,突出重点,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生产技术方面:

(一)、产、质量工作分析:

1、产量指标:12月份,烧结矿计划产量243000吨,实际完成245785吨,超计划2785吨;球团矿计划产量90000吨,实际完成吨,超计划吨。全年烧结矿计划产量2850585吨,全年累计完成2857638吨,完成全年计划的。球团矿全年计划产量918475吨,全年累计完成吨,完成全年计划的。

烧结生产方面,本月带烧车间克服严峻的环保形势、气温降低、料比结构频繁调整、原料质量波动、全外矿烧结等不利因素影响,结合原料库存优化配比,本着稳产保质的生产方针,加强原料混均,强化生产组织,狠抓配料室下料、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完成了公司产量任务。

球团生产方面,克服了精粉质量差、配加碱精粉有害杂质多的困难,以稳定生球质量为前提,强化炉内操作,完成了全月产量任务。2#竖炉12月29日4:00左右竖炉工艺参数出现异常,组织了降燃烧室温度的措施,8:30开始停炉排料,发现炉内导风墙北侧大面积结块,全面组织处理,至30日20:00恢复生产,用时小时。此次内结块事故,初步分析应是有害元素和碱性元素的.升高,导致了焙烧过程熔融温度的降低,在低控焙烧温度至900℃的情况下,仍有大量液相形成,导致炉内料柱出现了大面积粘结。

2、质量方面:12月份,两矿质量指标全部完成公司计划。烧结矿指标环比11月份,TFe降低,FeO稳定率提高,R2稳定率提高,MgO稳定率降低,转鼓指数平均值提高。球团矿指标环比11月份,△Fe降低,转鼓指数降低。

本月带烧变料情况分析:12月3日降低5%的精粉配比,相应增加5%的硼镁铁粉,变料后白灰配比上调1%,白云石配比下调,调整后生产参数以及指标变化不大。12月10日15%配比特粉消耗完毕,改配10%超特、增加5%联成澳粉;11日停配5%配比硼镁粉、减2%铁皮,改配5%横坤碱精粉、增加2%联成澳粉;变料后白灰配比下调较多,料温降低5℃以上,负压升高。13日,停配5%精粉,恒坤碱粉配比增至10%,熔剂配比进一步下调,造成产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二烧17日、一烧19日分别停配10%超特澳粉、相应增加10%的联成混合澳粉,变料后主机参数变化不大。19日下午两带烧分别配加了5%的锦华浩为高品矿粉、同比例降低了5%联成混合澳粉,此次变料主机负压上升明显,产能大幅下降,20日停配了10%的横坤矿粉,增加到了联成混合澳粉上,产能基本恢复正常。12月23日锦华浩为铁粉高品铁粉由5%增加至7%,相应减2%澳粉。26日由于锦华浩为铁粉含硫量较高,烟气外排超标,配比降至5%,相应增加澳粉,变料前后主机参数和烧成效果变化不大。

3、对标情况:本月烧结厂积极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工作,根据公司物料评价会议精神,合理搭配料比结构,烧结消耗低品矿540kg/t矿。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在外部严峻的环保形势下,重点加强了带烧车间生产组织,执行白班压风门与停机相结合限产减排、夜间强化生产组织打产的生产方针,完成了两矿产量任务。

2、结合原料库存及高炉需求情况,组织带烧车间做好变料过程控制及质量控制过渡,在较大变料8次、R2、MgO中限各调整1次的情况下,保证了质量稳定过渡,全面完成了两矿质量指标任务。

3、面对白灰质量下滑、燃料质量频繁波动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加强了专业科室和原料段对熔燃料质量的抽检力度,监督和指导龙霸灰厂的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做好保温工作,强化热水和蒸汽使用、加强预控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熔燃料质量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协助公司完成第二节职业技能大赛各工种考试、评比工作。

二、安全环保方面:

本月检修安排较多,重点加强了对检维修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管,同时,为确保水气管路稳定运行,继续加大对水气管路防寒保温工作的检查管理力度,有力地保障了全月安全生产无事故。

1、本月新入厂职工8名、复工人员1名,严格按制度规定完成了三级安全教育。

2、组织各车间维修工段学习了7个电气焊作业的典型事故案例。

3、根据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并积极整改隐患,共查改隐患129项,有力地保障了生产安全。

4、组织安全文明生产联查4次,共查出问题114项(其中一烧车间33项,二烧车间35项,竖炉车间46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5、对厂内电焊机进行了专项检查,排查隐患15项(一烧车间7项,二烧车间5项,竖炉车间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设备运行方面:

12月13日11:14受动力厂变电站越级跳闸,2#竖炉动力电断,造成两座竖炉同时停机,1#炉停机41分钟,2#竖炉停机51分钟。2#竖炉29日8:30-30日20:00停2130分钟处理结块。

四、降本增效完成情况:

(1)烧结矿:高碱矿本月成本元/吨,成本超预算元/吨,成本超万元。其中铁料成本节省元/吨;工艺成本超元/吨,熔剂超元/吨,燃料超元/吨;制造费用结余元/吨。铁料单耗870kg与预算持平。

(2)球团矿:本月球团矿成本元/吨,较预算结余元/吨,总成本结余万元。铁料成本结余元/吨,工艺成本结余元/吨,累计铁料单耗972kg,与预算持平。

五、1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1月份,两节临近,气温达到年度最低,铁料出现冻块、混合料温度进一步降低,给两矿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本月烧结厂生产工作重点是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加强保温工作,在限产减排的生产形势下,细化生产组织,强化设备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产能,稳定两矿产质量。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严格执行日计划,确保完成产量任务。1月份生产计划,烧结矿产量计划246456吨,利用系数㎡/h,两带烧车间计划各检修24小时。本月检修时间短,生产安排饱满,重点要强化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克服环保限产减排的难点,强化生产操作,争取全面完成产量计划。球团矿产量计划91440吨,两座竖炉检修时间各24小时。两座竖炉针对矿粉质量差的现状,重点强化造球和炉上操作调整,稳定各部参数,保证炉况稳定,重点提高实物质量。

2、安全工作重点,做好冬季五防工作。做好各部工艺点位和风水气管路的保温日常维护,监护好各生产车间检修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落实好安全整改。结合冬季易出现的厂内外安全事故做好员工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3、优化配比,保两矿质量稳定、促进高炉稳定顺行。结合生产实际,克服原料质量波动的困难。根据实际来料结合预算合理搭配料比,排除不确定因素干扰,稳定两矿质量。

4、严肃工艺纪律执行,强化设备管理。带烧车间本着低碳厚料的操作方针,精确配料、低控水碳、严控三点温度、稳定抽风负压。结合冬季生产易出现冻块、下料不畅等特点,将质量管理重心向前偏移,重点加强矿槽上料组织和配料室下料监督。竖炉车间强化造球和布料两个重点工艺点位的操作,以稳定炉况促进产质量提升。发挥科室和车间的检查指导作用,对责任问题严肃考核。设备维护方面,三个生产车间本月检修时间短,要根据自身设备隐患做好检修上项、明确方案,提前做好检修准备工作,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运行设备严格落实三级点巡检制度,杜绝故障停机,稳定设备运行,提高作业率,为生产稳定打好设备基础。

5、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20xx年降燃耗措施,做好20xx开年两矿降成本工作。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7篇

我们把提高员工节约意识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人人都是降本之源”、“浪费每一件材料都有你的责任,节约每一分钱都是你的贡献”等理念,向每名员工灌输,引导他们树立节约思想,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精打细算。我们利用职工大会、班前会、班后会、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司经营方针、管理思路及发展形势,讲清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压力,增强了干部员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加大对控制成本先进个人的宣传和奖励力度,推广经验,激励到位,形成了人人想成本、人人算成本、人人降成本的良好氛围。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8篇

我们感到,要实现更多的成本节余,关键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工作中我们仔细研究,坚持干前预算、干中细算、干后精算,采用分解管理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成本支出。在队里建立了内部核算体系,实行“单井成本动态分析”,制定可控成本“预算明细”,实施“成本分解管理”,把成本指标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人头、细化到工序,进一步压缩了可控成本。我们把单井材料指标定位1。2万元,分成四大块,钻台、机房、工程、泥浆,并分别由钻台大班、机房大班、技术员、泥浆大班专人负责,队长负责考核钻台和机房大班、书记负责考核技术员和泥浆大班,并在每一口井完井进行统计节超情况,在年底节约材料费用按照10%奖励,材料超出定额部分按照10%惩罚。同时我们我们把材料分解到班组,把三分钢丝绳、棕绳等材料按照使用制定100米的使用周期,并纳入班组考核,作为评优选优的主要依据,对钳牙、工具等常用材料分配给班里,对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设立材料消耗台帐,把主要原料、能源消耗预算按消耗定额逐项落实,对每口井消耗没有超过定额指标的班组和个人,进行鼓励;对超出定额指标的班组和个人,按照实际物品采购价格罚款,确保预算不超指标值。有效控制了成本支出,在我们结算的18口井中,材料节约万元。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9篇

(1)对支付采购费用的情况做好记录。让采购部各项支付情况清晰明了并有据可寻。

(2)库存问题的处理,主动咨询,紧密联系供应、生产部门。

(3)熟悉单据传递的环节。完成签定合同工作后迅速填写单据,加快单据的传递速度。同样,在签定合同后,也要及时将采购数据快速传递到供应部门,努力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

(4)密切沟通,随时应付紧急采购任务,改进采购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沉着应对各种计划外情况,更有效的对采购工作进行管理规划,与各个部门紧密联系,更好的服务生产。 五、4月工作计划

(1)跟踪近期较紧张的原料。

(2)原辅料供方的洽谈及合同签订。

(3)有效并积极完成4月份各单位生产物资采购计划。

根据XX文件要求,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单位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实施细则,并在积极落实。现将XX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汇报如下: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云南 能源强度经济结构

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后,云南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云南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目前全省经济发展仍处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居高不下,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也较低。因此,降低能源消耗,便成了亟待解决的能源问题之一。本文将在现有关于中国能源强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云南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运用魏一鸣等 提出的能源强度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旨在为今后云南省降低能耗提出一些建议。

二、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的能源强度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方法(SDA)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目标变量的变化分解成若干个组成要素的变化,从而可以辨别各个要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出影响作用比较大的因素。继而可以根据需要把这种分解逐层进行下去,最终把各种影响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区分开来。常用的结构分解方法有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和Paasche指数方法。它们的共同问题在于总是有分解残差的存在。本文将采用由Sun提出的另一种能够完全分解的结构分解方法(Sun,1998),可以避免残差的出现,从而提高分解结果的解释效果。

魏一鸣等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能源强度e指的是:生产单位经济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投入量,即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因此,总体能源强度一方面取决于反映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各产业能源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反映各产业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产业结构。鉴于此,本文将着眼于对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变化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分析。

依照能源强度结构分解分析法公式,可对云南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份额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令:e0表示基期的能源强度,en (n=1,2,……N) 表示第n期的能源强度,则能源强度变化可以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其中结构份额为:

, (i=1,2,3;n=1,2,…,N)

效率份额为:, (i=1,2,3;n=1,2,…,N)

其中,ei表示第i产业的能源强度,yi表示第i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

为计算当年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取第n-1期为基期,则当年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为:

效率份额为:

其中,ein-1表示第i产业第n-1期的能源强度,yin-1表示第i产业第n-1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式和效率份额式分别表示了从基期以来能源强度变化总量中,经济结构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分别提供的贡献率。当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为正值时,说明其推动力与能源强度的变化是同相的;如果是负值,则表示其影响方向和能源强度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三、云南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1. 云南能源经济基本趋势

(1)云南三次产业GDP及其结构的基本趋势

1978年~2007年间,云南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按照1978年人民币不变价计算,GDP增长了倍。尤其在1993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后,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虽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GDP增长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年增长率。图1反映了按照1978年人民币不变价计算的1992

年~2007年云南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

在产业结构上,如图2所示,第一产业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93年的开始上升至1998年的,此后出现下降,2001年后有所上升,但2005年又出现下滑,此后的两年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在1992年出现大幅度上升,但1993年便由于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而出现了波动。

(2)云南各产业能源消费基本趋势

在云南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开始持续稳定增加,平均年增长率为,到2007年达到最高点 万吨标准煤。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趋势(见图3)可以看出,2003年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而第一、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与其他能源消费量、生活能源消费量则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3)云南能源强度变化趋势

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的趋势决定了能源强度的趋势和波动,从图4可以看出,云南能源强度于2002年后下降趋势总体趋于平稳,这是由GDP数值稳步上升,能源消费量亦有所增长引起的。

与此同时,图4还反映了第三产业能源强度受能源消费量波动的影响很小,基本保持稳定的小幅下降,这显示出了能源强度变化外在性的特征。

从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来看,云南的能源强度从2000年的下降到了2007年的,平均每年下降。从能源强度下降幅度的数据中(见图5)可以看出,能源强度的变化幅度基本在之间波动。在云南控制能源供给,促使能源消费者加强能源节约和能源替代的情况下,云南经济的能源利用效率出现较快上升是完全可能的。

2.云南能源强度的结构分解分析

(1)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的比较

依照前面提到的能源强度结构分解方法,根据历年云南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年鉴数据中的可获得数据,对云南2001年~2007年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能源效率提高对整体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份额进行计算。表1 和图6分别表示了计算的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除去2002年及2004年,结构份额均为负值,也就是说,经济结构的变化实际上反而促使了能源强度的上升。2001年~2007年间,效率份额均为正值,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共同促进了能源强度的降低,但后者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前者,云南能源强度下降完全来自于效率份额,其中结构份额累计为,效率份额累计达到了,即2001年~2007年期间,云南能源效率的提高全部是由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所推动的。

(2)三次产业效率份额的比较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云南能源强度下降完全来自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各产业的效率份额进行分析。依照当年效率份额公式,可得各产业的效率份额计算公式:

其中,ein-1表示第i产业第n-1期的能源强度,yin-1表示第i产业第n-1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由此可计算出三次产业各自的效率份额。图7是三次产业各自效率份额的计算结果。从图7中可以看出:三大产业结构变动的效果差异显著。2002年后的六年间,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平均值已超过100%,因而可以进一步把云南能源强度下降的动力归结到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产业能源消费波动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导致能源强度上升的影响,而且推动了能源强度持续快速的下降。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对云南能源强度的结构分解分析的结果来看,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在2001年~2007年间总体上推动云南能源强度上升了,从这个结果来看,结构变动在产业层次上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能源强度下降的动力,主要来自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云南整体能源强度变化中的效率份额占到了。

在产业层次,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下降是整体能源强度下降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因素。2002年后的六年间,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平均值已超过100%,该结果说明,云南能源强度持续快速下降的原因基本上来自于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第二产业能效的提高还抵消了其他产业能源强度波动,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能源强度上升。

五、政策分析与建议

1.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来降低能源强度已取得一定成效,然尚存潜力可挖

本文的实证研究说明了云南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能源强度的下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降低能源强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在云南未来降低能源强度,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中,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可能代替效率提高,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2.经济结构升级应继续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向,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目前云南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除1999年之外,一直呈下降态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在第三产业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波动。这充分说明云南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在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向的同时,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此外,由于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大大高于其他产业,其快速发展必须以大量能源消费为基础,在未来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很难保证。因此,云南的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从而以更低的能源消费强度来支撑云南的经济增长。

3.仍需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引进来促进能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和技术引进使得云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能源消费的低速增长。虽然这些制度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潜力正在逐渐减少,但现阶段能源效率的提高依然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目前的云南经济来说,必须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税收、法律等为辅助手段,继续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控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4.加快推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清洁化

要结合云南的自身优势,提高太阳能、沼气等清洁无污染能源的使用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清洁化,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

参考文献:

[1]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