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篇

高考物理热力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注:1.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有哪些

物理选择题技法一、比较排除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物理选择题技法二、假设推理法

所谓假设推理法,就是假设题目中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合理性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假设条件的设置与合理性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容易突破的点来设置假设条件,根据结论是否合理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物理选择题技法三、逆向思维法

如果问题涉及可逆物理过程,当按正常思路判断遇到困难时,则可考虑运用逆向思维法来分析、判断。有些可逆物理过程还具有对称性,则利用对称规律是逆向思维解题的另一条捷径。

物理选择题技法四、极限推理法

所谓极限推理法是把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理量推向极端,通过简单计算、推理或合理性判断,并与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物理选择题技法五、图像分析法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u-i图像、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再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图像分析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选项。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在审题中,要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最大速度、一定、可能、刚好等。 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要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怎样建立方程呢?

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4、答题要规范,得分有技巧

①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②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③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④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高考物理审题的技巧

1.认真细致,全面收集信息;

审题时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的一些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应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词句;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

3.画图助解,弄清物理情景;

4.立足基础,构建物理模型;

5.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

反复读题审题,既综合全局,又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篇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3篇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4篇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厂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5篇

初中知识点总结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初中物理磁体知识点总结吧。

初中物理磁体知识点总结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6篇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

7。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

(十三)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青海与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十四)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新疆

1。位置、地形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特点,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大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最低处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绿洲和垦区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著名的油田之一。新疆的农业完全属于灌溉农业。新疆是长绒棉、哈蜜瓜、葡萄的主要产区,也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新疆的细毛羊是全国的优良畜种。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矿产、交通和主要城市

新疆的煤、石油、铁和有色金属较富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公路网。兰新铁路北疆段与中亚铁路接轨,使新疆变成了东联沿海、西出国门,对外开放的”门户“。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儿中心。

(十五)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十六)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米,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十七)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7篇

大学生开始接受动手实验训练与科学方法训练的基础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专业性创新人才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理论教学比较,实验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进行教学改革时教育手段与方法是比较重要的举措,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与提高办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当中师生可以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设想和假设、交流和协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独自对问题进行调研,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对学习的自由性、开放性等进行强调,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获得物理学习乐趣。

二、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运用

根据课前预习、课堂教导、课后总结可将探究式教学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可以起到承前转后的相辅作用。在这当中,课堂教导是中心部分,课前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导起到打下基础的作用,课后总结的作用是对前两个学习阶段有归纳效果,是学生将知识归为己用的主要方法。

探究式教学主要从对问题设置开始,之后再对问题进行情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准确找到教材里的难点与重点知识内容,并对学生提出逻辑分明、启发性好、难度适当的教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将问题引导至学生能够找到的地方,并独立将问题完美解决。并且要根据学生感性不足,但有强烈探知欲的心态,将物理学习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情境教学基础上,将物理思想活动完整地表现出来。如学生学习热学循环时,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将热学实验展示出来,对学生详细讲解热机与制冷机等机器的运作原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之后开展自由提问:循环过程指的是什么?它的功率怎么样?能不能利用循环过程将热能利用起来等问题,接着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应用打下基础。

(一)深入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设想与验证。

设想是对问题解答的一种解释,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主要方法。虽然学生问题设想有可能错误,但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他们按照学习知识充分设想和假设,如可以按照上文的热能循环例子,让学生提出结论,使学生在对热量、热动能等进行回忆时,提出相关理论。在这个学习过程里,教师熟悉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状况,进而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掌握。

学生对问题的假设只有在验证之后才可以知晓假设是否准确,所以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将问题设计成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对问题进行设想与验证时,可以把学生分组,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参考相关学习资料,并且按照目前条件对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并且提前将试验计划规划出来。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得出制冷机与热机的运作原理与计算功率方式。

(二)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与扩展。

在将问题进行实验验证以后,要让教师辅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并最终得到科学合理、表达清楚的实验结论。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验证,归纳经验。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时,可以利用回忆探究进程将思想能力扩展开来,并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的能力。因为学习物理的目标是进行开阔创新,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在学习最后再向学生阐述所学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如汽油机、汽车发动机、电风扇等,强化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掌握力度,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创造能力与科学素养进行培养。

三、结语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但能够教导学生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独自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推动教学实践与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相结合。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使用探究式教学不断发掘与实践,严格掌控探究式教学在物理实验中的使用力度,最大范围里增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8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爱好,熟悉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思考实际生活中关于蒸发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爱好,并紧密联系本节的主题,即蒸发现象、蒸发快慢、蒸发吸热.

叙述了蒸发有关的定义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能很轻易理解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并联系社会说明了在北方一些缺少水的地区用喷灌代替漫灌的实际意义.

在蒸发吸热的内容中,教材用实例分析液体蒸发要吸热,并列举了一些应用,都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

本节是联系实际学习的典型材料,一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知识,概括生活中的实例,得到一些物理结论,并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还要注重联系社会,知道社会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意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要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可以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并边举例边总结,最终全面的概括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关于喷灌取代漫灌,应当提供学生足够的实际资料,让学生阅读或学生实验探究,联系社会的学习.

蒸发吸热的教学,应当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出发,学生很轻易懂得蒸发要吸热,并及时应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巩固物理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蒸发

【重难点】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注重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这三个因素各自对蒸发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蒸发、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蒸发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轻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蒸发的定义,还可以根据蒸发定义分析蒸发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根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重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蒸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实,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蒸发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四节蒸发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蒸发的快慢.

2.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的应用

三.蒸发吸热

蒸发要吸收热量.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课题】植树造林和保护水资源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出报告.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动物毒性反应情况。方法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舔后足时间(P<), 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但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P>);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 g ・kg-1。结论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及部分抗炎作用,但也具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灰绿黄堇; 总生物碱; 抗炎; 镇痛; 毒性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its Toxicit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to observe its plate experiment , mouse acetic-acid-induced twisting experiment, mouse ear-swelling experiment, mouse capillary permeability experiment and mous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could remarkably prolong the time of mice lick its backfoot, reduce the twisting times in mice(P<)and relieve mouse ear- swelling induced by dimethylbenzene (P<),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rat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histamine (P>). The LD50 of oral dose in mice was (g/kg).Conclusion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has good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actions, butit also has some toxicity.

Key words:Corydalis adunca maxim; Total alkaloid;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Toxicity

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是_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植物的干燥块根。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在民族医药方面被广泛用于消炎,利胆,排石,止痛,但其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较少且局限。为全面研究其药理活性及毒性,我们对其总生物碱进行了抗炎镇痛实验及毒性实验。

1 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鼠, 18~22 g, 雌雄兼用;SD大鼠,体重180~200 g,雄性,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灰绿黄堇为市售药材干品, 经绵阳市药品检验所聂盛贤主任药师鉴定。实验前根据剂量要求, 称取灰绿黄堇 kg, 用10 倍体积1% 盐酸浸泡, 滤过后的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 用pH 10的95% 氨性乙醇洗脱, 洗脱液用氯仿萃取纯化, 蒸干后得到总生物碱108 g。总生物碱含量约占生药量的。实验时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制成混悬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50507);芬必得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50304743 );地塞米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50425)。

仪器GJ28402 型热板测痛仪(浙江宁海白石电子医药仪器厂, 温度(55 ±)℃;LP2001A型电子天平常熟市衡器厂;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U-1900) 。

2 方法与结果

镇痛作用

热板法致痛实验[1]将雌性小鼠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组 (阿司匹林20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 , 每组10 只, 置于(±) ℃ 热板仪上, 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 以疼痛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给药前测3次, 取均值作为基础痛阈, 剔除基础痛阈< 5 s 或>30 s 的动物。各组都灌胃给药,给药后1 h 再次置于热板上, 记录疼痛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1。

表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的镇痛作用(略)

与对照组比较,*P

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大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 P< ;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 , 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显著提高痛阈值的作用。

醋酸致扭体反应实验[1]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分组、给药方法及剂量同项。给药后1 h 各组动物均予腹腔注射0. 6% 醋酸 ml, 记录15 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2。

表2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抗炎作用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2]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1组 (地塞米松30 mg・kg- 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 100, 200,400 mg・kg- 1 ) , 每组10 只,分别灌胃给药, 灌胃容积 ml/10 g (下同) , 1次/d,连续3d。 末次药后1 h, 将 ml 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右耳两面致炎, 左耳不涂作对照, 致肿1h 脱颈椎处死小鼠, 用直径8mm打孔器冲下左耳及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度。结果见表3。

表3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皮内色素渗透法)[2]取健康SD大鼠32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必得组( 5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高、中剂量组(200,400 m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预给药7 d,灌胃给药1次/d。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3% 戊巴比妥钠,40 mg/kg体重,腹腔注射),腹部剃毛,皮内注射1 mg/ml 组胺 ml( 生理盐水配制),立即静脉注射1%伊文氏蓝生理盐水液4 ml/kg。2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将着色皮肤剥离,把蓝斑剪下,剪碎,放入5ml生理盐水丙酮液(3∶7) 内浸泡24 h,3 000 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于590 nm处测吸光度(OD值)。结果见表4。

表4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急性毒性实验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取昆明种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2 g,为以全数致死量(Dm)和全不致死量(Dn)的浓度作为实验的最高和最低浓度组,高低剂量比值1∶K为[2],随机分设定5个剂量组,给药量分别见下表验前24 h,小鼠禁食不禁水,分别按组给以不同浓度的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溶液( ml/10 g),给药后连续观察7 d,并详细记录其死亡数目、死亡时间及活动情况。动物在给药1 d内死亡。给药后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舌头外伸的异常表现,死亡动物剖检未见异常表现。结果见表5。

表5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小鼠灌胃LD50计算表(略)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LD50= g・kg-1,95%的可信限为(±)g・kg-1。

3 讨论

灰绿黄堇作为资源丰富的民族药, 广泛用于黄疸、痢疾、石淋、水肿等。从现有研究资料看, 对灰绿黄堇的报道较少,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灰绿黄堇生物碱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3~5], 二是对灰绿黄堇水煎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6],而灰绿黄堇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似尚未见报道。实验证实,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有效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但对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部分抗炎功效。同时,本实验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疼痛反应潜伏期, 说明它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对炎症模型, 中剂量具有较好药理活性,应予关注。在毒理实验中,我们发现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存在较大的毒性。小鼠灌胃后,半数致死量LD50为 g ・kg-1。小鼠死亡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3 h以内,主要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而且其安全范围窄。初步分析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主要毒性反应可能发生在呼吸系统,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药物的给药剂量,以免中毒发生。其详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 卞如濂, 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4.

[2]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

[3] 唐艳丽, 杨爱梅, 张樱山,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3):196.

[4] 赵东保, 唐艳丽, 汪汉卿,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56.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0篇

例1: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存在SO42-;C.将H2、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D.用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解析:A中NaCl与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分离;B中可能存在Ag+;C加热条件下H2与O2会反应且可能引起爆炸;D. 因镁粉和铝粉可溶于盐酸并与之反应而除去。答案:D。说明:实验方案设计的综合问题,要求掌握各自的方法和要点。

例2:下列几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通入氢气立即给氧化铜加热,实验结束时,撤掉氢气后停止加热;B.检验氢气的纯度应在点燃氢气前;C.当结束制取氧气实验时,要先把酒精灯移开,然后从水槽中把导管取出;D.皮肤上沾上浓硫酸,立即用水冲洗。

解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时,首先要通入氢气,然后再加热氧化铜,主要是为了赶走试管里的空气,以免爆炸,所以A的操作错误。而实验结束时,加热要停止,而氢气要继续通入,这样铜就会在氢气流里冷却,接着让氢气停止通入,那是为了防止高温下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B的操作正确。因为氢气为可燃性气体。实验测定,如果空气里氢气的体积混入达到总体积的4%~这个范围,点燃时就会爆炸。因此,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的操作错误。当结束制取氧气实验时,如果先移去酒精灯,然后从水槽中把导管取出,会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因此,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来,然后再撤酒精灯。

D的操作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当接触水时会放热,进一步腐蚀皮肤。正确的操作是先用布试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答案:B

例3: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1篇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形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四)气候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2篇

(1)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⑤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繁荣我国经济。

⑥加快西部边陲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对外开放。

(2)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底,西部有自然保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15%。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基础设施严重下足。交通、通信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干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广,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十分明显。

④科技和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部开发的主要措施

①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各地区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厂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设施建设,尤其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要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

③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措施与方法。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人;第二,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第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3篇

一、自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学成为自觉行动。

1、下发阅读提纲。在课前下发阅读提纲,课堂上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思维引向对已知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分析。

2、自拟内容提纲。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后,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列出内容提纲,不完善的地方学生相互补充,并在教师指导下取得一致意见。确定了重点、难点、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的指导也有所侧重。

二、实验

在自学基础上,教师要创造实验环境,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了使“动手”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进行教材中的演示方案,使学生实验随堂进行。如在讲“压强”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压强小桌”,并分组操作,边探究,边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效果甚好。

(2)采用随手可得的器材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你身边,它并非高深莫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取一只笔帽,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把笔帽粘在嘴上?”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存在。

(3)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实验,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如讲“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时,教师演示与学生同步进行;讲大气压测定时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2、把学生的实验观察引伸到课后校外。

(1)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观察。如讲沸腾吸热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用手摸一下沸腾的水壶底。教师刚一布置,有的学生就“妈呀”一声,似乎他的手已经被烫着了。而实践纠正了他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关热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想象”并不等于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如自制量筒、指南针、滑动变阻器等,使学生都得到观察、操作的机会。

三、讨论

讨论是教改的中心环节。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要有充分的认识,设计讨论题时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如在讲“热平衡”方程Q=cmt时提出讨论题:t是初温还是末温?t、t、t0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于是,学生明确了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有关,而与初温、末温无关。

2、把握方向。讨论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掌握进程,不走弯路。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启发学生:当改变导体切割方向时电流方向怎样变化?若改变磁感线方向呢?若两者同时改变呢?步步深入,启而不发,含而不露,给学生留下了讨论的空间。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设计的讨论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惯性现象”一节时设计讨论题:杯上放硬纸板,板上放鸡蛋,快速抽出硬纸板,鸡蛋会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后,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4篇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_“。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5篇

冷热表示用温度,热胀冷缩测温度;冰点零度沸点百,常用单位摄氏度。

量程分度要看好;放对观察视线平,测体温前必须甩;细缩口和放大镜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凝汽液升凝华;

汽化当中有不同,既有蒸发又沸腾;蒸发快慢不相同,温度面积气流通;

液化方法有区分,压缩体积和降温;液化现象遍天地,雨雾露水和白气。

升华现象不一般,灯丝变细冻衣干;凝华现象造图画,窗花霜雪和树挂;

晶体熔化和凝固,吸放热但温不变。液体沸腾需吸热,升到沸点温不变

人工降雨本领大,干冰升华又液化。吸收热量能致冷,熔化升华和汽化;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6篇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注:1.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考物理的应试技巧有哪些

物理选择题技法一、比较排除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物理选择题技法二、假设推理法

所谓假设推理法,就是假设题目中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合理性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假设条件的设置与合理性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容易突破的点来设置假设条件,根据结论是否合理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物理选择题技法三、逆向思维法

如果问题涉及可逆物理过程,当按正常思路判断遇到困难时,则可考虑运用逆向思维法来分析、判断。有些可逆物理过程还具有对称性,则利用对称规律是逆向思维解题的另一条捷径。

物理选择题技法四、极限推理法

所谓极限推理法是把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理量推向极端,通过简单计算、推理或合理性判断,并与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物理选择题技法五、图像分析法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u-i图像、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再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图像分析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选项。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在审题中,要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最大速度、一定、可能、刚好等。 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要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怎样建立方程呢?

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4、答题要规范,得分有技巧

①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②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③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④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高考物理审题的技巧

1.认真细致,全面收集信息;

审题时应认真仔细,对题目文字和插图的一些关键之处要细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从题述文字中获得,还应从题目附图中查找,即要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的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词句;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

3.画图助解,弄清物理情景;

4.立足基础,构建物理模型;

5.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

反复读题审题,既综合全局,又反复推敲,从题目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利用这些隐含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和建立辅助方程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7篇

关键词:热滴定法;中和热;直线外推法;氢氧化钠;盐酸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59C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中和热是指在标准状况下,酸与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焓变。中学实验“中和热的测定”[1]是用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测量50mL、 mol/L的盐酸和50mL、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产生的最大温度变化;在计算中近似认为酸碱溶液的密度和热容与纯水相同,并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这个实验方法只重复测量一组定量的盐酸和稍微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由于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等因素使求得的中和热比理论值要小。有人提出[2]把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改为和左右,就能减少由“(1)酸、碱浓度大,电离度不能达到100%,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去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2)浓度较大的溶液的密度、比热跟纯水相差较大”这两个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实验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理论值。

科学的定量实验方法是把要测量的量作为因变量,影响它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改变自变量测得一系列的因变量。由因变量对自变量画趋势线,通过趋势线预测在特定点的因变量的值。测量和计算酸碱中和热,因变量是温度或温度升高值ΔT,自变量是酸或碱溶液的体积(或相对用量),这种方法被称为热滴定法[3~5],是国际A-Level和IB课程中的常规实验[6~7]。

1 热滴定法测中和热

热滴定法的原理是将酸一份一份地加入到固定体积的碱溶液中(或反之),随着酸加入量的增多,释放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当酸过量时,产生的热量基本不变,但溶液总体积增加,温度开始下降(ΔT减小,但仍为正值)。做温度对酸的体积的趋势线,在温度上升和下降之间产生一个尖锐的断点,断点前后的两条线外推找到交叉点就是滴定终点,这一点的ΔT是酸碱恰好中和时的最大温度变化。由交叉点的ΔT和酸的体积可以计算酸碱中和热和未知浓度。

文献指出[8~10],在理想的没有热量损失的体系中,温度应该呈现直线的上升和下降(如图1a):

由于热量散失、酸碱初始温度不一致、溶液混合时热量变化、机械搅拌等因素使实际测得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是直线,尤其是因不完全电离使反应不能按计量比进行完全时,在接近滴定终点的区域呈现曲线(如图1b)[11];对于强酸与强碱的滴定应接近直线和有明显的断点。文献上[12]建议尽量使用浓度较大的酸和碱(盐酸,氢氧化钠),以保证温度上升明显,减少温度测量的相对误差。

通过多次学生实验,我们发现按照文献上规定的溶液浓度和方法操作,测得的温度随酸体积的增加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在滴定终点前后不产生尖锐的断点,因此外推交叉计算中和热产生很大的误差。

经过探索,我们在传统的热滴定法基础上有两个改进:一是同时改变酸和碱的体积,保持总体积不变,测量温度变化ΔT,测得滴定终点前后的两条直线延长交叉得到滴定终点;二是为了减少过量的酸或碱稀释放热。我们在尝试用约2M的盐酸与的氢氧化钠反应之后,把酸和碱的浓度都减半,即1M的盐酸与的氢氧化钠反应。考虑到我们的方法是改变酸的体积测一系列的点,如采用文献[13]建议的酸碱浓度,温度的测量误差大。本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据与文献上标准中和热数据接近。

2 实验装置、试剂和用品

约 mol・L-1 HCl、 mol・L-1 NaOH溶液(准确浓度)(两种溶液配制之后在室温下放置,与室温达到热平衡)

量热计:内层塑料保温杯(150mL)用隔热材料固定在一个大烧杯里;50mL聚四氟乙烯滴定管2支;25mL移液管1支;精密温度计(0~50℃,最小刻度℃),用铁夹固定使温度计水银头插入液面以下,但不触及量热计底部[14];吸水纸

3 传统的热滴定法

实验步骤

(1)用移液管量取的碱溶液放入量热杯,测量稳定的初始温度。

(2)从滴定管加入约的酸溶液到量热杯,准确读取滴定管读数;旋转量热杯使溶液呈涡旋,迅速记录最高温度。

(3)迅速加入第二份约的酸溶液,重复(2),一份一份地加入酸直到酸的总体积为50mL。

显然,温度随着酸的体积增加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关系,可能的原因是:每次加入5mL酸溶液后停下来涡旋读取最高温度,从第二组数据开始酸溶液不是一次性加入,有热量散失。酸的体积越大,温度升得越高,热量损失越多。

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我们改进以上方法,即在固定体积的碱溶液()中一次性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溶液后涡旋使溶液混合,读取最高温度;倾倒溶液,用蒸馏水清洗并吸干量热杯。重复实验,改变酸的体积(~,等间隔)。数据记录见表2。

做温度升高ΔT对盐酸体积的趋势线;同时根据表1中的数据计算出ΔT,把数据合并到同一张图中,得到图3。

在滴定终点左右,用第二种方法显然测得了较高的ΔT,但是ΔT与盐酸体积仍然是曲线关系。分析原因是:在滴定终点之前随着酸溶液的体积增加,释放的热量越多;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也增加,增加的热量释放到了总体积逐渐增大的溶液里,因此ΔT低于预测的直线关系;在滴定终点之后释放的热量不变,体积线性增加,根据Q=cVΔT,ΔT与总体积成反比,呈渐近线。在酸过量前后没有尖锐的断点,两条曲线外推交叉误差很大,不能用于准确计算中和热。

如果固定溶液的总体积从理论上可以得到ΔT与酸的体积的直线关系。我们尝试了加水控制溶液的总体积不变,理论上是一条温度上升的直线与一条温度恒定的直线之间有一个断点。但测得的ΔT不稳定,因为一是需要加三种液体,实验时间长热量散失多,另外酸、碱溶液和水的初始温度有差别,溶液稀释有热量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温度变化。

若同时改变酸和碱溶液的体积,即在增大酸的体积的同时减小碱溶液的体积以便保持总体积不变。从理论上线性增加的热量被释放到相同体积的溶液里,温度变化应该是线性增加的。进一步改进的实验如下。

4 改进的热滴定法

实验步骤

(1)将碱溶液加入第一支滴定管,从滴定管中加溶液至量热器。测量稳定的初始温度,记录到表3中。

(2)将酸溶液加入第二支滴定管,快速滴加溶液至量热器。

(3)旋转量热杯使溶液成涡旋,记录溶液的最高温度。

(4)倾倒溶液,用蒸馏水清洗量热杯,再用吸水纸吸干量热杯中的水滴。

(5)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分别改变碱溶液的体积为、、、,迅速加入酸溶液,体积分别为、、、。

(6)改变加入酸碱的顺序:即先加酸溶液,体积分别为、、、,测量酸溶液的初始温度,然后分别加入、、、的碱溶液,涡旋并测量最高温度。记录实验数据到表3中。在表中加上了第(6)步的操作既可以避免测量少量溶液的温度产生的误差大,又可避免从滴定管加入较大体积的溶液产生的热量散失。

数据处理

绘制温度变化ΔT(℃)随稀盐酸体积的趋势线(图4)。除了最高ΔT的点,在滴定终点前后都得到了很好的直线关系,并且两条直线分别能包括到(0,0)和(50,0)的点。我们对最高温度点重复实验,结果会产生℃的差别。把两条直线向中间延长得到交叉点,读取交叉点的横纵坐标,即为酸和碱恰好发生反应时盐酸的体积Vend=和温度变化ΔT=℃。

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与由ΔHθf计算[15]的强酸和强碱的标准中和热 kJ・mol-1接近。为了验证热滴定法的准确性,我们做了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测得滴定的碱溶液所需盐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这与热滴定法直线交叉得到的滴定终点的Vend结果比较接近。

5 结论

我们重复了传统的热滴定法,结果温度变化ΔT与盐酸的体积是曲线关系,与文献上所示的理想的直线关系不符。从理论上分析,在滴定终点之前不断增加的热量释放到了总体积增大的溶液里,因此ΔT低于预测的直线关系;在滴定终点之后相同的热量释放到总体积增大的溶液里,ΔT与总体积成反比,呈渐近线。我们改进了热滴定法,即在增大稀盐酸体积的同时,减小碱溶液的体积,保持总体积不变,测量溶液混合前后温度变化。实验结果ΔT与盐酸的体积呈直线关系,两直线之间有尖锐的断点。两条直线的外推交叉点得到的盐酸体积与滴定法测得的结果只有的误差;计算的中和热比理论的标准中和热只低 kJ・mol-1。改进的热滴定法理解容易,方法严谨,符合科学的定量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1]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2][13]吴立玲.怎样做好“中和热的测定”?[J].化学教学,1980,(1):31.

[3][8][11] http:///wiki/Thermometric_titration.

[4][6][9][12][14] http:///learn-chemistry/wiki/ TeacherExpt:A_thermometric_titration.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8篇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实验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在介绍钠的化学性质时,安排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淡黄色证明生成了过氧化钠,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总是观察不到明显的淡黄色,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纠结。

1. 操作过程

教材中的操作:“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按此操作,观察到如下一系列现象:

钠很快熔化成球状,外表呈灰色,灰色小球破裂,露出银白色,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石棉网上留下一块黑色液斑,液斑周围有很不明显的淡黄色物质生成。

此时,老师总是很牵强地告诉学生,生成了过氧化钠,可是学生并没有观察到淡黄色,很难接受这一结论。

钠明明是燃烧了,可为什么观察不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呢?经查,钠的熔点是℃,氧化钠的熔点是612℃,过氧化钠的熔点460℃,石棉网是由铁丝和石棉构成,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猜测,钠熔化后,燃烧,放热,使温度迅速升高,形成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熔融体,迅速浸入石棉粉中,与石棉、铁丝一起形成黑色液斑。

2.探究过程

按照我们的猜测,分别选择燃烧匙、铝片、硬质玻璃管、蒸发皿作为钠燃烧的支撑物。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观察到:钠很快融成闪亮小球,燃烧并有黄色火焰,燃烧后观察到:燃烧匙内有一层几乎为黑色的固体附着,边缘有少许泛黄,但无法分辨是燃烧生成产物还是燃烧匙加热后变色导致。故用有色或深色物质做钠燃烧支撑物不合理。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铝片上加热时,观察到:钠很快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并小范围滚动,小球破裂在铝片上形成液滴,未产生火焰,冷却后成为白色固体。根据苏州市黄埭中学邢入德老师的研究,铝片的厚度以~为宜。太厚传热太慢,钠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等物质;太薄钠燃烧放热,铝片会被熔穿。

我们推断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实验室提供的铝片较厚,热量传递相对较慢所导致的。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钠。由于采用铝片这种载体,铝片的厚度对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硬质玻璃管中加热,从玻璃管外观察到:钠熔化成小球,外表呈灰色,由于温度很高,小球迅速破裂,呈银白色,未产生火焰,即“阴燃”。

冷却后,试管内壁有灰白色固体颗粒吸附,试管底部呈现灰黑色,几乎没有观察到淡黄色。这个现象与邢老师的描述出入比较大。

(4)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观察到:钠迅速熔化,成银白色闪亮小球,燃烧,有黄色火焰,燃烧结束后留有淡黄色固体,像盛开的丹桂,十分漂亮。

同时我们观察到了蒸发皿的底部有裂痕。将实验后的蒸发皿置于铁架台铁圈上静置5分钟后,过氧化钠淡黄色依然明显,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汽的反应很缓慢,适宜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传递观察过氧化钠的淡黄色。这点与邢入德老师意见一致。

3. 研究结论

我们通过用石棉网、铝片、硬质玻璃管、燃烧匙、蒸发皿做支撑物做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对比发现:用蒸发皿做制取过氧化钠的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是比较适宜的。

[ 参 考 文 献 ]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19篇

关键词:现场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实验系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29

现场总线(Fieldbus)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在控制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过程控制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应该学习使用新型的先进技术进行控制实验。为此将现场总线技术引用到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发现场总线实验系统,为学习、研究现场总线及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1 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需求,从教学及科研角度出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并适用对象控制方法调节效果的研究,模拟工业现场,可组合多种控制对象。被控对象选取在工业控制中广泛存在且具有代表性的液位、流量、压力、温度这四大变量为测控变量。设计的实验系统中控制回路包含企业生产现场常用的典型控制: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选用现场总线技术中具有代表性、权威性、颇具发展前景的基金会现场总线(Fundation Fieldbus,FF)来开发实验系统,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系统以FF现场总线为骨架、以工控机为核心、FF现场总线产品构建而成。所有现场仪表都是一个网络节点挂接在总线上,拓扑结构是总线形式。实验系统分为现场总线和现场实验装置两部分。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实验装置主要构成:冷水箱(E[CD*2]1),热水箱(E[CD*2]2),冷热水混合水箱(E[CD*2]3),储水箱(E[CD*2]4),加热水箱(E[CD*2]5);水泵P[CD*2]1和P[CD*2]2;电加热器和调压模块;电动阀和手动阀及其他相关配件。储水箱上面设有金属滤网,过滤杂物,以免堵塞管道。除加热水箱采用不锈钢外,其他水箱采用有机玻璃,透明、便于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6]。图1中T,H为水箱的温度、液位,FT为管道流量,Fd,Td为干扰水流的流量和温度,┆u为控制量。系统现场总线部分采用总线供电方式,即电源线和信号线共用一对双绞线。现场总线信号在全网络中都被特殊保护,为减小干扰,现场总线电缆被屏蔽,且电缆的屏蔽沿着电缆的整个长度仅在一点接地。

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通信错误或错误操作所带来的破坏,采用一些保护措施。如系统中挂接安全栅,使全系统具有本质安全特征。所有水箱采用溢流管道,防止水从箱内漫出。为防止加热水箱无水或水位过低造成电加热器干烧损坏,设低水位保护,保证安全。

2 系统软、硬件配置

系统软件主要由组态软件SYSCON、监控软件AIMAX、现场总线设备级维护软件FBTools等组成。系统以AIMAX为系统开发应用平台,通过接口驱动SYSCON,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仪表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完成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JP]

[JP2]系统的现场仪表、现场总线过程控制接口卡(PCI)、其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辅助设备等都选用在开发、生产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产品方面始终处于全方位领先地位的美国SMAR产品。SMAR现场智能仪表均内置有许多功能模块,控制功能通过仪表内功能块组态实现。在进行FCS硬件配置之前,先拟订控制方案及需要测量指示的变量,以及系统中可以组成的控制回路。系统中需要测量指示的变量有:冷、热水箱进水流量指示,各水箱温度、液位指示。可以组成的控制回路有:

简单控制:液位单回路控制,加热水箱温度控制;

复杂控制:混合水箱E[CD*2]3的液位与冷水箱E[CD*2]1或热水箱E[CD*2]2的液位,可分别构成液位[CD*2]液位串级控制;混合水箱的液位与热水箱或冷水箱的进水流量分别组成液位[CD*2]流量串级控制;混合水箱温度与冷水箱或热水箱的进水流量可分别组成温度[CD*2]流量串级控制等。根据控制方案及FCS容量要求,进行FCS硬件配置:系统主要由一台工控机,一块PCI卡,4块现场总线(FF)温度变送器TT302、7块现场总线(FF)差压变送器LD302、4块现场总线(FF)电流转换器FI302,4个安全栅SB302、终端器BT302、电源PS302等有关的辅助设备组成。FCS硬件配置如图2所示。

3 系统的特点

该实验系统规模虽小,功能很全,具有较大的柔性,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系统总线技术先进。系统总线是为适应自动化系统、特别是过程自动化系统在功能、环境与技术上的需要而专门设计、应用非常广泛的FF现场总线。它能满足对时间要求苛刻的使用环境,能适应本质安全防爆的要求,可通过传输数据的总线为现场设备供电[3]。

(2) 互操作性强。FF通信协议特有的用户层中规定了标准功能模块,实现基本控制功能。这些功能块内装在各种现场设备中,使各种现场设备之间很容易实现互操作,有利于系统的扩展[4]。而且它还可通过柔块对上述的标准功能模块进行扩充,这个技术优势可以说是很多总线技术欠缺的。

[JP2](3) 用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且组态方便灵活,即插即用[9]。可根据用户实际应用情况,组态成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系统,方便进行工业企业中大多数典型工艺中自动化及过程控制任务的实验模拟和方案验证。[JP]

(4) 具有代表性。系统中的控制回路包含企业生产现场常用的典型控制,针对性强;测控变量在工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实验的实用价值高;产品选取FF智能仪表先锋即SMAR仪表,具有代表性[5]。

(5) 过程控制系统丰富。利用实验装置和所装备的控制设备,可提供众多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规到高等的过程控制系统实验。

(6) 系统功能多样,集教学、科研、培训、交流于一体,节省费用。

4 系统应用

该实验系统已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研究生、教师从事现场总线技术应用研究,还用于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进行现场总线技术的交流与培训。根据系统特点,系统可为现场总线、过程控制、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现场总线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等多门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及科研服务。

(1) 现场总线。 依托该实验系统更直观地理解掌握现场总线的基本构成及通信特点,现场总线仪表构成、原理、功能及接线,FCS系统的组态原理及方法、下装与在线调试;监控软件的使用包括流程图绘制、数据库组态、报表、趋势组、报警组的生成等。以此系统为借鉴学习开发工业FCS系统。为现场总线在理论研究中进行理论验证、实验研究和在线仿真、模拟现场生产过程等提供平台。

(2) 过程控制。功能块技术使系统的现场总线部分,具有较大的柔性,组态灵活,扩展性强。用户通过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连接可实现多种控制策略[9]。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即可组成不同的控制回路,实现多种控制方式。不仅可以模拟和验证工业现场中实际的自动化控制方案,进行控制算法研究和多种自动控制实验;而且容易组态成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系统,用于实现液位、压力、流量、温度等典型对象的简单和复杂控制[10]。如液位[CD*2]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不须改变硬件连接,只需通过软件组态即可改为液位、液位单回路控制或液位[CD*2]流量串级控制等。

(3)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装置的传感器或变送器输出的信号均送到现场总线的节点,可开设部分自动检测实验:

热电偶、热电阻性能测试实验;传感器动态性能测试实验;压力测量及校验;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等。

(4) 网络技术。FCS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各种不同的设备挂接在网络上协调工作,数据和信息共享,共同完成各种控制及管理功能。因此,可在该FCS 系统上开设一些简单的网络通信实验。

(5) 现场总线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系统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现场总线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平台,对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系统上可模拟完成多种被控对象的计算机控制,通过在系统上的训练,能够较完整地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利用系统进行现场总线通信、现场总线设备、控制软件、组态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测试,为开发自主的现场总线智能前端控制设备、检测设备、调节设备等产品、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等提供实验平台[7]。

5 应用示例

下面以系统中包含的典型控制中的串级控制为例,介绍如何使用现场总线实现回路的控制。

混合水箱E[CD*2]3和热水箱E[CD*2]2的液位可组成液位[CD*2]液位串级控制;混合水箱的液位调节作主回路,热水箱液位调节作副回路;回路的现场仪表有两块LD302、┮豢FI302。LD302为液位测量及信号输入,FI302将现场总线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送至调节阀V[CD*2]2。需要的功能块有两个AI模块,位号分别为LT01、LT02,分别来自两个LD302;两个PID模块,位号分别为LIC01,LIC02,其分别来自位号为LT[CD#*2]01的LD302和FI302;一个AO模块来自FI302,其位号为LY01。利用组态软件SYSCON进行系统组态,主要包括设备组态、模块组态、参数组态。这是形成应用系统的关键步骤,其重要内容是控制策略组态,而控制策略组态是通过对仪表内功能块组态实现。该回路控制的功能块连[LL]接如图3所示。

组态完毕,通过PCI卡,按照设定的地址,下装到挂接在通道上的现场总线仪表中,PCI作为“Master”,现场总线仪表便在“Master”的调度下实现网络通信,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且可通过对参数的在线调试,使系统控制达到最佳。通过系统应用示例看出,利用现场总线进行系统控制简单、方便,不须改变硬件连接,只需通过软件组态在不同节点间建立连接,使现场的实时数据在不同的功能块间传输,即可组成各种控制应用。

6 结 语

将现场总线应用到实践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掌握现场总线,而且有利于现场总线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有利于开发出自主的现场总线产品。该实验系统不仅为有关现场总线的教学和科研等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也为开发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实践场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张晓娜,胡孟谦,段永彬.浅谈现场总线技术[J].今日科苑,2008(16):82.

[2]赵忠盖.现场总线及其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8(30):504[CD*2]505.

[3]韦统传.浅谈现场总线技术[J].石油规划设计,2008,19(5):50[CD*2]52.

[4]王登磊,黄磊,范学英.常用现场总线的比较分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21(2):41[CD*2]43.

[5]郭伟,张金兰.基于SMAR302 的现场总线实验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87[CD*2]88,93.

[6]师新利,崔世钢,胡山,等.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控制实验装置设计[J].电气应用,2008,27(8):14[CD*2]15.

[7]戚淑芬,李利洁,李明.基于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测控实验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06,25(4):58[CD*2]60.

[8]沈爱弟,林叶春,郑华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23[CD*2]26.

[9]李萍.FF现场总线的特点和在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2008,18(5):34[CD*2]36.

[10]王进,王国萍.现场总线技术及其系统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7):181,218.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0篇

《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六年制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本课包括两个活动过程:活动一:关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活动二: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由各式各样的蜡烛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再让学生动手做一个蜡烛,学生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完全聚焦于蜡受热和冷却时的变化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物体形态变化的认识。接着从最直观明显的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现象入手,揭示热胀冷缩的规律,这里小玻璃瓶和小吸管的巧妙搭配,使学生在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在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探究材料,抓住怎样看见铜球在加热的和冷却时产生了热胀冷缩,给学生带来了思维的挑战,抓住把铜球看不见的热胀冷缩看得见这个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可以借助物体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变化,为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同时本课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预测、交流讨论、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然后自选研究空气在加热和冷却时变化的实验器材、“逼”学生脱离依赖心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进行教学。最后我注重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和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形态变化

1.(出示各种各样的蜡烛)问:这些都是什么??

2.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蜡烛? 怎么做呢?谁能猜一猜?

3.到底怎么做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一看。(观察蜡块)

4.学生实验

5.提问:谁注意到蜡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多角度描述)

6.总结:蜡加热时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冷却后又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我们称之为形态的变化。由此可见,加热和冷却会对蜡的形态产生影响。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和蜡相似的变化?(巧克力、荤油、巧克力、棒棒冰……)

补充: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它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室温时又会变回到气体状态。

7.这些事例和实验说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可能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第一个动手探究活动,教材只是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受热和冷却后发生什么变化,比较单调,修改为自制蜡烛,思考制作蜡画的过程中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这个设计既让学生们对蜡烛受热、冷却有了亲身的感受,而且还暗示孩子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就隐藏在很多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就能够发现!】

(二)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的是染成红色的水。

观察:如果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液面有什么变化?

问:看到什么?往上升说明什么?

再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冷水中。问:怎么又少了?

2.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小组讨论,让几个学生概述)

总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红墨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做红墨水的热胀冷缩。

3.看来,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液体会不会热胀冷缩呢?

学生实验:分组利用白醋、酱油、酒精受热冷却时,观察液面的变化。

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看来这些液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冷却时,体积都会缩小。

【设计意图:利用小玻璃瓶和细吸管的有效组合,学生能够很清晰地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利用小组做不同液体的实验,时间利用合理,最后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常见的固体呢,会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老师有一只铜球。想一想:把这只铜球加热,铜球的体积会怎样?

学生猜测

2.你看到了吗?看不出铜球受热膨胀怎么办?

3.(加个铁圈)为什么用铁圈来判断?

4.放入冷水,试试能不能又能通过?

5.说明什么?谁能完整地解释一下铜球加热冷却后发生的现象。

总结:看来,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像铜球我们就要借助一个物体来判断。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比较经典,但是很危险,作为演示实验既能有效地进行提问,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又能控制实验的时间,在加热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直观而形象,先出示铁球,再呈现铁圈,为学生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借助材料的实验做思维铺垫。】

(四)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体积会不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不会缩小呢?

2.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了吗?怎样使看不见的热胀冷缩看得见呢?

这个实验难在哪里?(空气在哪里?怎样使它跑不掉?)

老师准备了几组材料。(介绍3组材料)

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小组讨论选择材料:(重点讨论:怎样使空气跑不掉?怎样判断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讨论实验设计。

5.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总结:看来空气的确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菜单式的选择材料,既给了学生自,又使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更有说明力。】

(五)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我们的动手、动脑,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板书: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真的是这样吗?水在冬天的时候变成了冰,冰的体积变大了?

介绍:其实水在4摄氏度以下体积是热缩冷胀的。完善科学概念:所以是绝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呢?选择一幅图来说一说。

4.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你也会有更多的发现,说不定你的发现会为人们所用。

【设计意图:科学概念是个不断建立、不断完善的过程,利用水的特例来完善概念,并且回归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四、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能较好地进行探究。这些活动按照逐级递进、由表及里的顺序展开,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锻炼之余,思维得到了发展和训练。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准备、执教,我以下几点认识:

1.合理的选择教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这个建议语言简炼,寓义深刻。但在教学实践中想真正做到创新的使用教材不是一件易事。教材的实验设计是理想化的,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要用教材教,遵循教材的教学设计理念,但是不能够教教材,教材中不合理的实验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大胆修改与创新。根据实际,对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对活动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教材的活动设计反映了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我们要根据《课标》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生动有趣、安全、高效,操作性强,有一定创造性。在《在加热和冷却》一课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与修改,教材中观察蜡烛的变化,我改成了自制一个蜡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使实验效果更加的直观和明显。教材中对于物体热胀冷缩的研究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我就教材进行了分析,先从现象明显的液体入手,再研究借助物体来判断热胀冷缩的固体,最后是完全借助材料研究的气体。而且对于液体的研究,我不光利用了水一种液体,因为一种液体没有说服力,我用了每两个组用的液体都不一样,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兰本达教授对科学教学中“材料”作了界定:“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这样功能的材料叫做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科学课堂中位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收集与整理事实,从而形成概念、探索规律,再通过有序地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完善概念,总结规律。张红霞教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指出:“越成功的教学越是简洁明了的。可以用4个材料说明问题的就不用5个,能用简单材料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材料。”【2】

(1)材料典型实用

我在这一课的材料上的做了适当的选择,蜡烛变化的实验,我就用了橡皮泥里模具,模具薄,蜡油容易凝固,而且也省时,实验效果好。在液体的实验中,我选择了医院里用装药水的小玻璃瓶和感冒药里小吸管,这个瓶体积小,又是透明的,现象十分明显。在空气的实验中我用了平底烧瓶和气球、针筒,小玻璃瓶和细吸管可以重复使用。

(2)材料巧妙搭配

单一的材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概括概念,多样的材料会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也会使学生盲目的使用材料,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材料要进行巧妙地搭配,变成有结构的材料。蜡块和模具的搭配,能让学生体会自制蜡烛的过程,小玻璃瓶和细吸管的搭配既能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又是提供给学生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材料,小平底烧瓶和气球的搭配,针筒和蜡烛油的搭配也是给学生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巧妙搭配,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也使实验的步骤简易化,更避免了材料之间的不利因素,利用了材料之间的有利因素,并把有利的因素进行了重新组合,达到了1+1﹥2的效果。

(3)材料合理呈现

材料本身代表着老师的指导思维,材料的呈现顺序隐喻着思维的层次性,在准备了典型的材料,并通过进行搭配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我们怎样呈现材料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层次感,使材料能够驾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自主的建构概念。

在演示固体体胀器的时候,第一次试教时,我出示了铁球与铁圈,做完了演示实验,在让学生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学生有点难困难,不知道要借助物体,也不知道怎样让看不见的热胀冷缩看的见。第二次执教时,我先呈现一个铁球在酒精灯上加热,问学生铁球的热胀冷缩能看得见吗?明显变化很小,看不见。那怎样使看不见的热胀冷缩能够看得见呢?这里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挑战,学生经过讨论后知道,要加一个铁圈,明白了使看不见的热胀冷缩看得见需要借助其它材料来研究,为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做了思维铺垫。在材料的呈现上,我也是做到了整堂课的常用材料在一开始呈现,每个实验的典型材料做到分批出生,进行合理的隐藏。避免课堂上“热闹”无序的现象,有序呈现材料,让学生自主建构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出示特殊例子,水在冬天会结冰,冰的体积比水大,让学生知道绝大多数的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不是全部,有进一步的完善了科学概念。

3.合理将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有效利用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围绕重点展开探究活动。本课的重点是加热和冷却能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有影响,一开始我就用了学生了解的蜡烛,学生知道蜡烛点燃之后会变形,但是没有真正感受蜡烛加油之后完全变成了蜡烛油,冷却之后又能做成蜡烛。在学生对蜡烛在平时生活中点燃后的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蜡烛,真真切切地体会蜡在加热后变成液体,在冷却后又变成固体。本课还有一个重点是“认识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未必会留意到,也就是说学生对它的认识其实是陌生的。所以,我安排了几个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师先演示水的热胀冷缩,学生做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全面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的基础上,再借助物体演示固体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材料,进行自主设计,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4.合理的利用材料,促进学生的思维跨越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1篇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_”。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2篇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3篇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4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

一、热现象:

(一.)温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

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

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液化气。

二、热和能: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4)内能的利用:A利用内能来加热B利用内能来做功——热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环境保护:

3、比热容:

(1)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

(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 c表示)

(3)单位是 焦/(千克﹒℃)——J / (kg﹒℃)

(4)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5)水的比热容较大— × 103 J / (kg﹒℃),解释有关的现象。

(6)有关吸热、放热公式:Q吸=cm(t-to) ,Q放=cm ( to-t ) ;或Q = c m △t

4、燃料的热值:

(1)概念: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2)单位:焦/千克(J/kg)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同种燃料的热值是相同的,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无关。

(4)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所以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5篇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_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_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六)海洋的利用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

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我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七)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主要铁路干线

现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东西干线有京秦—京包—京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

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

3。主要内河航线

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

4。主要航空线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线

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天津—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一大连线、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

6。主要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大庆—大连、大连—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景观

(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八)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九)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围和位置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晋、豫、鲁、冀、京、津五省二市,地处暧温带和中原枢纽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本区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岭、大别山外,主要有黄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鲁西北平原组成的华北平原及山东丘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暖温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该区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农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同期,作物种类丰富;不利条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旱碱灾害。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两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胁农业生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4。全国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华北地区是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棉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工业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主要沿京广和陇海铁路线分布。

5。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资源

开滦、大同、阳泉、平顶山、京西是全国著名的煤矿。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称。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重要的油田有:胜利、华北、中原。渤海海滩盐场很多,总称长芦盐区,海盐产量高,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6。京津唐工业区

本工业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带,是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动力基地、机械工业基地、无线电电子工业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津二市。

7。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

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京哈线等。我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线。京九线的贯通,加强了首都与深圳、香港的联系,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同时,也对沿途地区特别一些欠发展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8。大城市和港口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津是我国沿海地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构成;西安是著名的古都;青岛是重要的海港;秦皇岛正在建设为现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十)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围和位置

该区由湘、鄂、赣、皖、苏、浙、沪六省一市组成,大部分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以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东临东海和黄海。

2。地形与重要农业区

本区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热资源充足,号称”鱼米之乡“,是我国稻米、棉花、油菜和蚕丝的重要产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气候和土壤

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作物多一年两熟,有利于农业发展。但降雨不稳定;伏旱严重,对农业有影响。

梅雨和伏旱问题:梅雨不稳定,易产生旱涝问题。伏旱严重,抗旱任务重。

红壤是本区的土壤,铁、铝成分较多,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少,上质粘重,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加以改良。

4。亚热带林业资源

该区是亚热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重要产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经济林以茶叶、油桐、油茶和柑桔为主;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

5。淮河的治理

淮河解放前水患频繁,解放后人民的政府在淮河上游修建了水库,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桐柏山区的南湾水库等已发挥了效益。位于安徽的愣史杭灌区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浙江有新安江水电站、湖南有拓溪水电站。

6。矿产和主要工业

江四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产铜;江西大余产钨;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锡矿山产锑;湖南水口山产铅锌。宝山、武汉、马鞍山是重要的钢铁基地。位于长江边上大型的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7。水陆交通发达

本区交通运输的主要特色是,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发达的水陆交通占优势地位,南京、武汉、宜昌、长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是这个地区几个重要港口,是通往华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门户。

8。城市密集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河港与海港、综合性工业基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生产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称。南京是历史名城。杭州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北仑港是宁波港的一部分,现已建成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

(十一)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南部沿海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

1。范围和位置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闽、台、粤、琼、桂和香港、澳门两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是我国纬度最低,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

2。地形

丘陵、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狭小。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广西境内广布喀斯特地形,桂林一带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3。气候和河流

本区属高温多雨、长夏无冬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号称华南大动脉。

4、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作物

基塘生产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大农业生产方式。该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甘蔗产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是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热带作物在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热带水果有: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

5。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经济特区有: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特殊开放政策的海南经济特区。我国还把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广西沿海等地列为经济开发区。

海南岛在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岛。是找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海南岛西部有丰富铁矿,北部湾和莺歌海附近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莺歌海盐场为我国三大盐场之一,海南岛旅游资源的条件也很好。南端三亚市的观海亭、天涯海角、鹿回头等名胜古迹尤其吸引游人。

6。台湾

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东临太平洋、北为东海,西南为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山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台湾的地形台湾岛约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自东向西依次为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最高的山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台湾省,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台湾岛西部平原宽广,为浊水溪等河流冲积而成。台湾的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台湾省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部和东部山区,从山麓至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树种的森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经济林中植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为主要种植区。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

台湾的海域渔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

台湾地下矿藏多种多样: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沙滩地带;降水较少,日照充足,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和旅游业台湾工业原以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如蔗糖、稻十、樟脑、菠萝罐头为大宗出口商品。进人60年代以后,吸收外资,利用劳动力丰富、廉价和海运便利等优势,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台湾风光秀美,有日月潭、阿里山等旅游胜地,吸引了境外大量游客。旅游业的收人成为台湾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6篇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初中热学实验难点总结 第27篇

台北:位于北部台北盆地中央,是全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高雄:位于台湾岛西南海边,是台湾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位于台湾北端海边,是北部重要海港和渔业基础。

7。香港、澳门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是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工业、建筑和旅游业为澳门经济三大支柱,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也正式回归祖国。

(十二)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