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4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09 13:14:3720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 第1篇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现代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的大地测量地面定位手段为卫星定位所取代,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大大加快了地理信息的获取与更新速度,数字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图测制手段,3S技术的集成化和一体化开始走向实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组织数字测绘产品规模化生产,3S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基准建设日趋完善。1982年完成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布测和平差,建成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西安坐标系,精度更高。1984年建成国家一等水准网,1988年建成总里程万公里的国家二等水准网,并建立了1985国家高程系统。1984年至1985年建成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密度和精度大幅提高。1998年开始布设新一代国家重力网,建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卫星大地测量突飞猛进。1979至_年是大规模开展多普勒卫星定位测量阶段。1988年,国家局利用多普勒卫星定位技术开展了南沙群岛定位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之间的联测工作。同年,中国大陆架GPS卫星定位网开始布设。这是我国首次应用GPS于大地测量,填补了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定位的空白。

这一时期陆续开始1:5万和1:1万地形图更新测绘。到_年,共更新测绘4932幅,约12万平方公里。完成编制、印刷全国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工作,标志着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制达到新的水平。1982至1986年,国家局出版1:100万地形图简化版,1987年再次改编。_年全国1:25万地形图编制完成,国家局又据此编制成全国第三代1:50万地形图。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局着手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提出了建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部署。1985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局将国土基础信息系统(即后来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七五”攻关项目立项,1986年正式启动。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 第2篇

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我国不断完善大地基准、高程和重力基准,初步建成了动态、高精度、多功能的基准体系。建成2000国家大地基准和2000国家重力基准,各级地方也建立了适应测绘现代化要求的区域性测绘基准,初步形成了我国新一代测绘基准体系。实施了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使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精度和现势性进一步提高。对1985年重力基本网增测和复测了国家重力基本点。建成由818个点组成的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实现了三维地心坐标的全国覆盖,精度比1985国家大地控制网提高两个量级。

1995年,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97年,基础测绘正式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为测绘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测绘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地形图更新速度加快了。1990至1997年,国家局系统共完成1:5万地形图更新测图6184幅;1990至1998年,共完成1:1万地形图更新测图38070幅。

数据库建设是这个时期大亮点。1994年,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100万地形数据库、1:100万地名数据库和1:100万数字高程模型库,1:400万地形数据库和实验性重力数据库通过专家鉴定。为进一步满足我国在解决资源、环境、人口、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需求,国家局1993年启动1:25万数据库建库工程,1996年4月开始全面建库。1:25万数据库成为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和专家鉴定。全国1:25万数据库覆盖整个国土范围,可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对居民地及地名、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境界、国家级干线公路、铁路、5级以上(含5级)河流及大型湖泊等逐个实体地进行快速查询检索,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了数字化空间信息平台。[page]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 第3篇

基本地形图施测大规模展开。1958至1969年,国家局累计完成1:1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5020幅,面积达38万多平方公里,1973年国家测绘总局重建后又陆续测绘14429幅,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测绘了大量1:1000、1:2000、1:5000和1:万地形图。

地形图编制硕果累累。截至1969年,编成1:5万地形图147幅。到1970年编制完成1:10万比例尺地形图4000多幅。1975年完成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北部缺图地区1:10万地形图测绘后,覆盖全国的第一代1:10万地形图全部测绘或编绘完成。军队测绘部门在1951年用民国时期地图为主编制完成1:50万陆、海、空军共用图,1970年后以新测地形图为基础资料编制成1:50万地形图。这一时期还开展了省、地、县、社各级地图、农业建设规划图、经济地图集和综合性地图集的编制业务。[page]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 第4篇

这是我国测绘业从后台大步走上前台的变革时期,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展开,天地图开通,应急测绘水平大大提高,测绘服务的舞台大大拓宽。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基本完成,多个省市建成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并推进测绘基准信息社会化服务,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于2008年7月正式启用。2002年,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项目完成,我国建成新一代重力基本网。2003年,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通过验收,我国建立新一代地心坐标系统。2004年8月,测绘队员在北极黄河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GPS卫星常年跟踪站。同年11月,投资近亿元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推出新版1:100万比例尺数据库。2006年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并开始实施数据库更新,更新后的信息现势性整体提升20至30年。工程在国家重大项目、地方经济发展、应急救急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设“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奠定了基础。

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发展迅猛,完成大量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航空航天遥感影像陆续覆盖全国,逐步建成国家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影像获取体制机制不断优化。2009年成立国家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我国首颗高分辨率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开展了高分辨率航空摄影试点工作,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了航摄企业的积极性。

2005年,国家局组织开展珠峰高程复测,获取了珠峰岩石面海拔精确高程为米,标志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这个时期,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发布;_印发《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全国基础测绘的七项主要任务;印发《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基础测绘战略地位进一步夯实,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基础测绘建设的投入大幅增长。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