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促活动总结(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08 13:28:4421

互联互促活动总结 第1篇

大有可为的商务蓝海

实际上,据SEO信息传播网分析,中国上网人口已达亿之巨,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较2009年底提高了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大大高于亚洲和非洲的互联网平均普及率,也超过了的全球平均水平,在亚洲区已成为仅次日本、韩国的第三大互联网使用国。

而在互联网应用上,中国更是走在了欧、美、日等成熟市场的前面:80%的中国网友曾在BBS上发言或拥有自己的博客。在这一领域,仅有埃及、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能够与之比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交互活动补充了中文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政策性晦暗面,另一方面亦与国人重视教育和人际关系的社群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随着金融海啸后中国经济从传统的投资-外需型经济向消费-内需型经济转轨,越来越多商家为节省成本、开拓市场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空间,网络交易、营销、洽商、决策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流化行为。这就意味着,产品、服务的营销也将由传统的线下完成转变为线上活动,这为业界带来全新商机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网络商战的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觅得丽珠?

急需人才的新兴产业

事实上,早在1997年,中国便有了第一条互联网广告。2000年前后,更是掀起了“千军万马齐上网”的电子商务热潮,流风所及,就连各地高校中也纷纷成立了相关院系、专业。然而,十年过后的今天,中国互联网广告率才刚刚达到7%,和美国的15%,英国的25%相比,距离绝非道、里可计。更重要的是,就是在这7%的中国网络广告里,绝大部分都和汽车、房产等大宗消费品/投资品有关,真正在快速零售消费品广告的投入上,还明显不够。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互联网广告营业额增长空间十分巨大,但另一方面也间接显示,由于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推广模式长期停留于“广告处处贴、排名拿钱砸”的初级阶段,极大地贬低了网络广告附加值之余,也令网络广告的消费者好感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互联互促活动总结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1 引言 “互联网+”

2015 年3 月5 日上午十二届_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

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的前提和基础是互联网,它的目标是各产业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出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其意义在于使信息和数据真正流动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产业跨界升级,驱动传统产业在业态和运行模式上“进化”,其本质就是传统业务的数据化、在线化。

2 目前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网络应用的工科专业,以往大部分高校的网工专业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开设课程,主要围绕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展开。[2]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计算机网络工程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存在问题

由于教学体系结构不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匮乏和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网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够突出,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的网工专业出现招生萎缩甚至面临停招,我校目前正处在此尴尬阶段。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下重新定位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3]

3 教学改革探索

明确专业定位 拓展专业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4]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是“互联网+”时代下几个最热点和最具代表趋势的技术和应用领域,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我校的网工专业需要重新定位专业内涵,调整原有的教学体系结构,制定新的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新”网络工程人才。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将网络工程专业拓展出几个专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技术方向、云计算技术方向和物联网工程方向。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重视实践课程

网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按照专业定位,要在应用型“2+1+1”人才培养模式中有所体现。前两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其他专业基本保持一致,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第三年根据专业定位,设立符合企业需求和就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明确就业方向。

首先,为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课程必须围绕网络技术和网络编程能力开设,网络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等;网络编程能力包括JAVA程序设计、网页网站开发、数据库技术等。专业定向培养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核心课程,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包括J2EE开发能力、UI设计、网络数据库等;云计算技术包括云平台开发、大数据管理、云计算管理能力等;物联网工程包括物联网理论与物联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等。

结合网工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实践课程设置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的比例。专业课程都必须配置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完善教学,某些实践性较强可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以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甚至独立课程的方式来开设。实验实践课程要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产品案例,编写适合本院校本专业方向需求的实验指导书,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加大实验室建设 引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同样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4]

目前,网工专业的实验室基本停留在传统网络技术方面的实验室,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编程、嵌入式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课开展,而对于云计算、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实验室投入还是不够重视。学生只能在理论的学习上,通过模拟环境来完成简单的实验,缺乏专业性、综合性的实验实训环境,导致教学效果明显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把网工专业的配套实验室建设完善。我校在筹备的新实验室包括无线传感器实验室、物联网智能仿真实训室、云计算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开发研发室、创新实训室等等,保证“新”网络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上有了基本保障。

根据网工专业培养目标,为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建立校企长期合作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5]

(1)把企业带进来。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的资源,与企业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借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并融入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当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讲师,跟校内教师协同完成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鼓励企业主导活动参与网络工程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方向的竞赛,通过企业培训师的指导,把竞赛当成实训的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把学生带出去。扩大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丰富的技术资源和成熟的市场环境,把学生带到企业去实践实习,在企业中掌握技术,把握就业形势,明确学习目标。学校通过和行业培训机构联合开办行业证书认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行业权威培训如思科网络学院、Linux认证、JAVA工程师、嵌入式和云计算等方向的行业资格认证,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实验室。完善创新实验环境,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研究活动,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企业产品和项目带到创新实验室进行研究论证,把学生创新研发的产品和项目应用到企业环境去验证,有效地带动了产学研的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力争在创新实验室出成果,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网工专业的专职教师、实验人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网络技术、编程开发,对“互联网+”时代下“新”网络工程专业的研究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特别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方向的专业人才师资缺乏,造成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材选订、实验教学设计上经验不足。

在重点引进新专业方向师资力量的同时,必须提高本校网工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尽快适应“新”网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带动科研。首先,加强理论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通过深造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可以引入网络中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实验教学课程,与实验室实验员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将网络新技术更好地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校企教师的双向培训,与企业建立师资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的专业资格证书,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涵盖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课程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4 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在“互联网+”时展趋势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探索“新”网络工程方向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出发,以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教学改革为手段,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网络工程专业和人才培养朝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出符合企业、适应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亚丹.“互联网+”时代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J]. 科教导刊, 2015 (12): 69-70.

[2] 王辉,刘云翔,李文举,荣祺. 基于“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 (21): 75-76.

[3] 郭杨.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4,35:217-218.

互联互促活动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一、《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简介

《网络营销与策划》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网络出版、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理论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实务类课程。网络营销与推广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一个核心技能,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网店运营、搜索引擎优化等后修课程的学习。

二、《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训两个部分。其中课堂讲授主要以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为主。总体来看,当前《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难以跟上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络营销与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除了涉及相关的现代市场营销原理的一些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当前互联网应用工具的应用。然而,当前互联网发展快速,新的营销工具与方法不断地出现,而相关的教材却没有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实训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

网络营销与策划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此外,它还具有时效性特点。而当前的职业院校的实训环节通常是采用模拟软件来开展实训。模拟实训平台模拟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及各类工具开展营销推广。这类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模拟网上信息、推广商品,网站优化与推广等实训,然而模拟实训软件往往过于简单、陈旧、脱离了互联网的真实环境。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训中很好地开展营销活动,但回到现实中却不知如果下手。如学生在网络模拟实训中对商品的选择与定价都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市场的真正需求,可能会存在一个鸭脖卖200元的交易存在。因此,这种模拟实训只是简单的流程模拟,没有考虑真实营销活动的复杂性,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3.课程教学课时有限,不能满足培养网络营销技能的需要

职业校园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通常开设课时为54学时,最多72学时。然而要在短短的72学时内就学会完整的网络营销与策划技巧是不够的。网络营销与策划的技能需要学生长期去实践操作。

4.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教师在网络营销与策划的授课中,理论知识与网络营销现状脱节,而实训环节也与互联网的发展不符,导致学生觉得该课程缺乏实用性,内容比较空虚,因此,其学习过程中通常表现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5.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效果比较差

由于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实训体系都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也表现比较差,如在《网店运营》课程的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对网店开展营销推广,最后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总体效果不佳。

三、《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培养符合网络营销与策划人才需要的网络营销高级技能人才。教师根据互联网的发展,深入企业学习,及时更新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从岗位能出发,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开展网络营销与策划的学习,掌握到真正的网络营销与策划技能。

四、《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真实项目学习与实训的改革思路下,在所在学校开展了实践,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如下:

1.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优化教学内容

鉴于教材的内容相比网络营销的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特点,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优化。教师从网络营销岗位能力出发,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重新设置知识与技能模块。总体将网络营销与策划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营销工具使用模块,综合运用模块。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变化不大,变动比较大的是营销工具使用模块,减少一些使用群体不断下降的模块学习课时,增加一些新营销工具的应用,如微信营销、公众号的运营管理、O2O营销模式应重点讲解。同时,网络营销综合应用也根据当前消费者行为特点给予适当调整。

2.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目前,网络营销与策划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模拟实训法等,教学方法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很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如,对于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就适合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而微信营销就可以选择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开展以真实项目为导向的实训。对于网络营销发展趋势则可以结合创业,让学生通过研究式的资料查阅,然后小组讨论出新的营销方案。

3.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

要想打破传统教学的模拟实训,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将网络营销与策划的知识与技能与真实的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流程结合来,形成真实的、连续的、实操性强的实训任务。将课程教学设计成为实战化、项目化和任务化,确保学生在每一个实训环节中能对应的完成企业网络营销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网络营销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将创业融入课堂,同时开展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创业,将创业项目融入课堂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将创业项目参加各类电子商务技能大赛,通过学习中创业,创业中学习,比赛中学习,并不断地完善创业项目。通常,在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中,笔者会鼓励学生建设自己的网站并进行优化、开淘宝店、微店、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站、店铺、公众号的运营,掌握网络市场调查、网络消费行为分析、产品的定位、营销策略的应用以及各类营销工具的使用。由于这些创意本身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在整个营销推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同时,整个实训过程可以完全脱离仿真的实验,直接在真实的互联网环境中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往往为了运营好自己的网站、网店或公众号,除了在课堂中积极学习外,课外还能花大量的时间去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程课时不足的缺陷。此外,参加技能大赛也能帮助学生不断地回顾自己的运营过程,总结其中成果的因素及不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对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学生每个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笔者通常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每做一个任务都需要对其进行总结与汇报,完成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教师和企业根据学生的实施方案及实施成果给予综合评定,同时学生之间的互评有利于其学习别人好的一些做法,同时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节能。

五、总结

在经过一学年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综合技能大大提高,积极性也明显得到提高。初步表明,笔者的网络营销与策划的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未来还将进一步做好改革,确保教学过程中参与主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从“教”为主逐步转变为“学”为主。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逐步开展“校中厂”,直接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校企共同开发使用的教材。总体来说,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跟的上时代、满足企业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网络营销与策划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彦.《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0(12).

[2]陈传红.《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商务,2013(11).

互联互促活动总结 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实训室;高校建设;教学研究

0 引 言

物联网是面向当前巨大的应用市场的综合技术,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对其的研发涉及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网络通信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物联网可以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把基于物联网的实训室应用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基于物联网的实训室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物联网的内涵和发展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通过无线信息的收发,便于通信和监管,不用数据线,成本低,使用便利[1]。根据这个定义,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密切,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物联网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其次,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一点是,其用户端已经延伸与扩展了,其不限制于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及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中,随后,美国在《技术评论》中评出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更是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首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总而言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物联网,人们相信随着它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 建设基于物联网实训室的重要性

有效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实训室,以物联网为中心,兼顾当前的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灵活应用和融合各种先进的技术,可实现集教学、实训和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平台。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能够进行有关智能视频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教学实践,可以模拟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到各种物流、交通、农业等行业的效果。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独特设计,应用和融合各种技术,把创新实验和项目的实训有效地落到实处。以实训室为中心,能有效结合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和感知体验、方案设想和实际验证,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可以有效培养有关物联网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有效提升国家科研水平

物联网技术属于国家战略信息技术,对国家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物联网是继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RFID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当前,国内外物联网主要是应用到保护和检测生态环境、检测和监控一些危险的工业环境、配送和管理物流方面。物联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通过射频识别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物联网实训室设备,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在这个方面的科研水平和竞争能力。

3 建设物联网实训室的主要环节

确立建设实训室的基本思想

建立物联网实训室,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随时随地的无线通信平台,而且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上,能够组建多种异构网络,相互转换不同网络协议,可以配合网络控制的智能机器人的自动巡检技术,完成有关职能技术的研发试验,方便科研人员进行开发和应用。另外一个方面,实训室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划分不同的区域,采用的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模块,在实训室内结合理论知识模拟进行实际的训练,这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两大方面就是建立物联网实训室的主要指导思想。

合理布局实训室

对于实训室的布局,可以分为教学区和训练区两个部分。教学区主要是进行教学的地方,其配有有关的教材和开发案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关于程序的基本操作。而训练区是进行实践的各种模拟环境,其配备有各种先进的设备和设施,为学生和科研者的试验提供硬件的支持。

科学架构实训室软件和硬件

物联网实训室需要软硬件的网络架构作为基础。物联网本身是由传感器和路由器、系统和能量控制模块及无线收发模块这几部分构成。各个传感器不仅要考虑传统网络终端与路由器的各种功能,还要注意搜集处理本地信息和数据,协作完成其他节点的某些特定任务。为了实现物联网节点互联和信息互通的有效进行,对于物联网实训室的软件和硬件就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架构。

集中精力克服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虽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进程中,对于一些核心技术的掌握还较为缺乏。例如RFD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嵌入技术等还比较薄弱,已经成为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物联网实训室要着重发展这些核心技术。其次,解决好物联网标准的问题。物联网是新的事物,各国都在大力进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直到现在,物联网出现了大量诸如传感等各种技术,而对于这些技术标准却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实训室也要密切关注国际最新的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国际物联网制定的各项标准,使得实训室研发的技术能与国内外同步。其三,解决好安全问题,相比互联网,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在视频辨识技术中,非法利用电子标签会造成很多的安全隐私问题。对于个人来讲,人们可能不知不觉被定位扫描和跟踪,其隐私必然很容易受到侵犯。对于国家和商业来说,国家和商业机密很难得到保护。所以,实训室在发展这方面技术的时候,也要兼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4 物联网实训室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就其本身来说,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使整个网络真正成了一台电脑;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物联网技术会对中国整个经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3]。当前国内外的大学都在大量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为了研究出低耗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做了大量的工作。物联网发展普及后,传感器可以运用到动物和植物及机器等方面,届时就需要数量巨大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能拉动一个新的技术元件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增加很多的就业机会。当前,我国的无线网络遍及城乡的各个角落,这对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设立了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无线网络,放在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上的电子介质能够随时随地地传送出去。总之,建立物联网实训室对整个中国的经济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5 结 语

总而言之,目前物联网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其研究理论也已经基本成熟,如何把这些理论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实训室中来,不仅是为了促进该项技术在实践中的发展,同时对大力推动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物联网技术将展示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能促进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得更加高效和便利,极大推动经济的发展。中国也要建立物联网实训室,推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高宇.物联网创新实训室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2010(36):251,253.

[2] 李会平.物联网:实现中国飞跃的一次机会[J].创新科技,2010(5): 10-12.

[3] 龙妍,胡集仪.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35):86-87.

互联互促活动总结 第5篇

关键词:网络互联设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项目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不断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从事计算机网络的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多元化教学手段、课程资源库、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网络互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

2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

课程改革目标

“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知识、能力、素质”(KAQ模式)培养为主线,将本课程培养目标(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配用能力)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紧密衔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岗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互联设备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学习,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原理,熟悉市场上主流的网络互联设备,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配置。通过实际项目模块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运用网络互联设备的能力。确保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明确,符合学院为湖南及中部各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办学定位。

课程建设思路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宗旨”这根主线,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根本目标,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跟踪、调研IT企业对员工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再依据这个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建设思路: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包括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配置、构建中小型网络)为逻辑主线来组织实施,把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训练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课程涵盖了网络体系结构、产品选型、方案设计、设备安装调试、设备使用配置等多项技能。教学内容首先分模块教学,最后通过构建中小型网络案例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建立课程教学标准,加强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逐步建立以项目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融合Cisco网络工程师CCNA和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零距离”接轨,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转变观念、紧跟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变化大的特点,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紧跟当前使用的主流新技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课程的项目设计上以典型的技术应用或服务为载体进行设计,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进行展开。优化整合后的课程内容项目如图1所示。

这些项目内容涵盖了网络互联设备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课堂授课、实训,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项目报告,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做项目,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做中学,学中做)。

4大胆尝试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形式,只要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全部充分利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开放式课堂。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机房。根据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等方式。在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可带学生到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时,采用示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与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最新的网络技术带到课堂,丰富课堂信息量,并且从多个层面让同学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它将深奥的理论,如路由协议工作原理等变成生动的“视听+图文”过程,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现正逐步将网络互联设备教学活动(包括报告提交、批改作业、公布课堂教案、讨论答疑、查阅学习资料等)转移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展示、产品展示、多套网络互联设备,能同时开展讲授、训练和项目教学。

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适合于在合作教学、探究教学中应用,因此,可以这样说,在未来的教学中,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会替代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更多,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通过大家的集体的参与,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进行很好的引导,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在这里同学们变成了主体,老师则作为一个辅体助其达到目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

项目驱动教学法模式

项目驱动法中的任务大体上是这样的: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操作(使用)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图2所示。

项目驱动法中的任务是指由指导教师以布置项目来引导,而学生按照项目进行训练。若以学生所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模仿型任务:亦即这类任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和要求去完成任务,这些任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操作,是在教学初期最常使用的一种任务。(2)扩展型任务:这类任务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掌握简单的操作,同时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一些较有综合性或技巧性的题目,由学生自选内容来完成。(3)创新型任务:这类任务是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操作,并能够完成扩展型任务时,教师可以只提出要完成任务的原则要求,而由学生自主选题并完成。

项目驱动的一般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三步曲”,即:①提出概念;②解释概念;③举例说明。我们在“项目驱动”中采用的方法是:①提出项目――目标、背景(为什么要设立该项目)及要求;②分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思路、途径等;③边学边实践――核心环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通过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对市场考查获得实用信息,反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④完成项目――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完成;⑤总结――由学生演示项目成果并讨论,老师作点评和总结。

下面以具体的作法(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来进一步说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要学习及要完成的项目明确后,朝着项目开展教学。由于网络互联设备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下面以“项目一 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1) 提出项目

项目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但作为项目报告,这个题目并不好开展,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报告名称为“从市场了解网络互联设备”。

(2) 分析项目

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部分,由于概念、纯理论部分较多,且不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往往学完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或者不知道怎样应用,且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提出要完成这个项目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因为要去市场了解网络及网络产品,若不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不熟悉网络的常用术语,是无法到市场去询问、去了解的。因此实行项目式教学后的课堂比以前大大的活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3) 边学边实践

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有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实训室技能训练以及到市场去调查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再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学生深深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并且还深深感到学不够用。如有一个学生在市场调查交换机产品时,别人问他,你要几层交换机,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他还没学到交换机,回来后马上查找交换机的资料,使他对交换机及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觉得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应用在实践中、市场中。

(4) 完成项目

这个项目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还必须要上网查找资料,上网查资料并不难,难的是找到的那么多资料如何进行分类,进行汇总,然后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还有就是通过上网,熟悉网络产品的品牌,著名的厂家以及产品的报价等。项目完成后,必须打印一份文稿、上交一份电子文档。

(5) 总结

由教师主持,总结这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报告中学生的创新之处提出鼓励,对项目报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对项目报告中问题最多的地方进行讨论。对项目报告完成得好的同学,要他上台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包含以下几种形式: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题库(包含行业资格认证题库);案例库(具有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工程实践项目案例);网络方案;课件;电子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远程仿真实验平台;互动交流网络平台等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使教学主体进一步由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使教学形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使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转变。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6校企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企业主要应用的技术为主,按课程目标组织理论基础知识,以项目形式编排。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时应注意几点:首先,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基于相关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融合Cisco网络工程师CCNA和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其次,设计学习项目时,尽可能将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穿起来,理论知识内容在符合工作任务职业行为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散难点,前后衔接,循环前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将主流技术、主流产品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紧跟行业发展。最后,教材应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

通过规划好专业教材,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7多种途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教中研,研中教”,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是学院的科研一线队伍,都承担了网络研究与应用、网络工程、应用服务器等方向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教师“教中研,研中教”,在网络技术方面始终站在技术的前沿。

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组经常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研讨会、思科、华为等网络公司的技术研讨会等各类教学研讨会,学习、吸收兄弟院校同行的先进教学方法。

8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以课程教学(学习)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突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建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作品制作相结合;强调活学活用,增加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理解、分析、判断、应用、综合、思考型试题;实验实训环节加强质量监控,实践环节评价有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考核来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带动课程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入具有专业水平的技能认证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具体体现见表1:

9结束语

经过多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探索与改革,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充分训练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上是我院开展的“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其它课程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金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8(7):116-118.

[2] 陈云萍. 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9(7):151.

[3] 吴刚,陈兰芳.“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OL]. [2004-10-19]. .cn/research/segment/ pattern/.

[4] 任君庆. 就业为导向与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改革[J/OL]. [2007-06-04]. .cn/y-jxgg/kcgg/7401. shtml.

[5] 吴平,黄燕,黄岚,等.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中国大学教学,2004(06):49-50.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