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共16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3-03 08:39:3918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篇

山东省xx县丝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建立健全企业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开展企业创新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公司对技术中心工作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技术中心基本组织架构

丝杠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为隶属于山东省xx县丝杠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研发机构,中心所需资金纳入公司的年度预算,独立核算,单独列账。

二、技术中心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地开展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是保持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加快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步伐,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企业技术中心,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xx县丝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于20xx年5月,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由总工程师担任,具体负责中心研发工作。公司设立了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下设设备技改部、产品开发部、技术质量部、测试中心、信息中心、财务处、办公室等部门。公司制订了《技术中心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了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制定了培养科技型人才的实施方案和合理的课题选择、立项程序及项目管理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运作有序的研发创新格局。公司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多渠道广泛吸纳人才。一是社会招聘离退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带领中青年技术人员开展技改创新工作。二是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进公司见习培训,让他们直接参与开发项目的开发工作,促其发展,早日成才。公司根据奖惩制度,对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在公司科技研发工作中,科技人员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及产品特点,将技术创新工作根植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中,不断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保持企业发展活力。技术中心将技术创新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中实现技术创新,使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最佳化。

三、科研经费投入及基础设施

企业技术中心为隶属于公司的研发机构,研究开发项目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来确定,技术中心建设和研发经费也由公司提供,其研发经费列入公司的年度预算,实行中心独立核算。自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科技活动经费265万元,对技术中心研发工作给予了优越的资金支持。公司先后购买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丝杠行程误差动态测量仪、滚珠丝杠副力矩检测仪、数字式测量投影仪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检测设备,建立了计量室、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和提高了技术中心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自评自查,丝杠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符合市级技术中心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研究开发、资金投入、设备配置、人才组合、科研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还将继续按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要求,为本公司技术中心提供一切可能的优越条件,促其发展,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为今后参评省级技术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技术中心也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以求得更大的进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核心作用。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

近年来,丝杠公司技术中心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不断推进公司的技术创新进程。公司聘请了北京滚动部件协会原会长为公司常年顾问,目的是可以使公司站在滚珠丝杠产品新技术的科技前沿,研究开发使用广、精度高、质量好的滚珠丝杠副系列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公司通过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科技合作,共同搭建了“高性能滚动型运动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研发平台”。通过科技合作,将高校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既解决了企业人才、技术缺乏的难题,又为高校提供了课题的实验场所。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2篇

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产品研发方面

同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从初始,就根据IT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了公司的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到2002年初,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行业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满足公司以软件研发为核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高层适时提出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构想,并尽快得以实施。

随着IT行业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日常业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按照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开发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计算机软件业的的发展需要。软件社会需求量的高速发展和软件开发效率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用户需求个性化和软件产品通用性之间的矛盾是两对基本矛盾。各行各业都在迫切寻找一种能够为所有的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基础功能的平台,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业务扩展性和高可维护性的软件产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人力资源部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人事专员和培训专员,分别负责人员的招聘、甄选及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及薪酬福利等工作,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工作总结《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人员招聘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表,依据部门招聘工作流程进行员工的甄选工作,通过实习部门的考核及测评,实现岗位选择人,人选择岗位的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绩效考核方面,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结合部门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员工的德、智、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评审,作为晋升及发放工资的依据;在培训方面,制定了培训制度,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跟踪,以期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在薪酬福利方面,制定了薪酬标准,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以多种方式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了人事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员工档案的不泄密,不流失。

()■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3篇

产品研发方面

同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从初始,就根据it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了公司的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到20xx年初,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行业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满足公司以软件研发为核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高层适时提出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构想,并尽快得以实施。

随着it行业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日常业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按照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开发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计算机软件业的的.发展需要。软件社会需求量的高速发展和软件开发效率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用户需求个性化和软件产品通用性之间的矛盾是两对基本矛盾。技术中心工作总结。各行各业都在迫切寻找一种能够为所有的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基础功能的平台,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业务扩展性和高可维护性的软件产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人力资源部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人事专员和培训专员,分别负责人员的招聘、甄选及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及薪酬福利等工作,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人员招聘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表,依据部门招聘工作流程进行员工的甄选工作,通过实习部门的考核及测评,实现岗位选择人,人选择岗位的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绩效考核方面,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结合部门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员工的德、智、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评审,作为晋升及发放工资的依据;在培训方面,制定了培训制度,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跟踪,以期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在薪酬福利方面,制定了薪酬标准,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以多种方式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了人事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员工档案的不泄密,不流失。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4篇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情况,包括重点产品与工艺开发方面的情况。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情况,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面的工作成效

三、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国内外技术交流以及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或地区科技进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五、企业及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运用情况。

六、企业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情况(包括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利用、激励和培养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效。

七、企业在核心能力建设、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等方面的情况。

八、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对做好全省技术中心工作的看法、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评价指标 培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一般说来,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并为企业带来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企业提高价值活动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和价值创新3个方面。其中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提升是一个提高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提高其档次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水平;价值创新是一个创造过程,是真正的核心能力。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看在过去5年的产品销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企业内部的创新。有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对现有产品经常性地改进,有的企业则能够不断地开发研制出全新的产品,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企业。

2.独特性。又称独具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所拥有。同行业中几乎不存在两个企业都拥有准确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企业运作模式、规章制度、员工的素质、能力、概念、行为方式等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为企业中的个别人所拥有,更不为其他企业所能模仿和其他竞争能力所替代。独特性和持久性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因而更加不容易被别人轻易模仿、转移或占有。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持企业能延伸到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中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它为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即能够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某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该项或几项核心技术相互交叉进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最终产品,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而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同心多元化,这个“心”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4.价值可变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这样,原来的核心能力就会变成基本的、一般的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而自行创新和在市场竞争中反复磨练,才能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1.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技术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它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的能力和水平。(2)应变能力。企业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消费倾向的改变和技术革新进展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种应变能力是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3)组织协调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要素,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换的效率。(4)企业影响力。反映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培育的对外影响力,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对它的评价不能只考虑某一单项因素,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估。(2)可行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注意指标含义的清晰度及数据的可得性,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另外还要考虑指标数量得当,指标间不出现交叉重复,消除冗余,以此来提高实际评估的可行性。(3)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既便于企业的横向对比,又便于企业的纵向对比。

3.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R&D能力。企业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科技人员总数/企业职工总数。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力量和整体科技素质,比例越大,说明企业科技力量和科技整体素质越高。

R&D人员占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直接从事R&D人数/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R&D人力状况,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R&D经费比重=企业R&D经费数额/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用于R&D的资金能力,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2)创新能力。专利拥有比例=企业拥有专利数量/行业拥有专利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R&D能力的效果和科技水平领先程度。

新产品产值率=同期内新产品总产值/一定时期内全部产品总产值。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开发的实绩。

产品和技术领先当时科技水平的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的技术能力,领先程度越大,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

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技术能力,更新速度越快,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

企业具有与自己技术有关的产品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3)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平均新产品开发率。其中新产品开发率=(在研产品数+储备产品数+新产品投产数)/现有生产产品数。

(4)组织协调能力。聚合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聚合力指企业培养企业文化,使企业群体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经营理念从而形成的内聚力。它包括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和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因为企业聚合力是以企业为力场的一种动力,它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总平均生产能力。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现在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是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是指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中实际销售的产品数量相对应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

(5)企业影响力。产品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对应商品的销售额/同行业的商品销售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产品美誉度=对企业信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认知的人数。

该指标说明企业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核心技术能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水平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表征存量,而对核心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则涉及核心技术的递增和重组过程,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表现。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转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战略决策能力的培育。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提高对信息是企业资源的认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普通人得心应手的工具的今天,企业组织中的普通成员均有可能通过电脑网络系统、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决策迈向民主化、科学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3.组织协调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培育。传统的工业企业是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人员结构成塔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中的白领职员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蓝领工人数量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系统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改变分工合作与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向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迈进。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4.营销能力的培育。企业的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都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有不少企业甚至连营销策划的组织都没有,这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确实转变营销观念,加快企业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向导,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提高营销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企业不仅要抓好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还要抓好职工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这些都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总之,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一系列连续强化过程来构建的,这一过程可能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企业一旦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因为被模仿或其他竞争力所替代。没有投资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企业,今后会越来越难以进入新兴的市场领域。

参考文献:

1.管理世界,2002(4)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6篇

同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从初始,就根据it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了公司的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到20xx年初,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行业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满足公司以软件研发为核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高层适时提出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构想,并尽快得以实施。

软件开发方面

随着it行业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日常业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依照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开发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计算机软件业的的发展需要。软件社会需求量的高速发展和软件开发效率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用户需求个性化和软件产品通用性之间的`矛盾是两对基本矛盾。各行各业都在迫切寻找一种能够为所有的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基础功能的平台,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业务扩展性和高可维护性的软件产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人力资源部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人事专员和培训专员,分别负责人员的招聘、甄选及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及薪酬福利等工作,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人员招聘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表,依据部门招聘工作流程进行员工的甄选工作,通过实习部门的考核及测评,实现岗位选择人,人选择岗位的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绩效考核方面,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结合部门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员工的德、智、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评审,作为晋升及发放工资的依据;在培训方面,制定了培训制度,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跟踪,以期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在薪酬福利方面,制定了薪酬标准,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以多种方式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了人事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员工档案的不泄密,不流失。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7篇

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到20**年初,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行业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了满足公司以软件研发为核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高层适时提出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构想,并尽快得以实施。

随着IT行业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日常业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按照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开发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计算机软件业的的发展需要。软件社会需求量的高速发展和软件开发效率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用户需求个性化和软件产品通用性之间的矛盾是两对基本矛盾。各行各业都在迫切寻找一种能够为所有的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基础功能的平台,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业务扩展性和高可维护性的软件产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人力资源部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人事专员和培训专员,分别负责人员的招聘、甄选及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及薪酬福利等工作,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人员招聘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表,依据部门招聘工作流程进行员工的甄选工作,通过实习部门的考核及测评,实现岗位选择人,人选择岗位的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绩效考核方面,根据岗位要求的不同,结合部门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员工的德、智、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评审,作为晋升及发放工资的依据;在培训方面,制定了培训制度,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表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跟踪,以期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在薪酬福利方面,制定了薪酬标准,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以多种方式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了人事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员工档案的不泄密,不流失。

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二)

XX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的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局目标责任为主线,突出服务“粮、果、菜”三大产业,以科技入户为重点,以测土配方为切入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现将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学习、强化练兵,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了全面增强农技干部服务“三农”的意识,不断提高农技干部的业务技能。我们坚持每周一、三,五政治学习,重点学习“十七”大精神、反xx文件及中、省、市有关文件,利用支部活动、共青团活动、工会活动、妇代会活动全面加强职工政治学习、结合“三项”活动,道德年建设、平安长武创建、“创佳选优评差”竞赛活动,每个职工记政治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写心得体会8篇以上,并由分管领导检查签字,办学习园地12期,黑板报28期。每周二、四为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会、现场会、采取技术比武、现场练兵、开展高职带低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演讲,并通过业务、政治、考试评比促进学习,巩固成果,提高素质。

采取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及“科技之春”活动,利用科技赶集、培训、讲座、咨询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次,举办电视广播讲座26讲,办现场会9期(次)、印发《三情动态》、《农业科技》12期(次),发放科技资料万份,接待上门咨询近1万人(次)。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麦田管理和秋播秋管工作 面对去年小麦播量偏大,施肥充足,冬季温度偏高,造成部分麦田旺长,杂草危害等问题,单位迅速成立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在洪家、丁家、相公选点采取镇压、化控、割秧等措施,结合冬前化除召开现场会,技术指导群众全面开展麦田管理工作,为麦苗安全越冬打下基础。针对麦田旺长造成的脱肥田块,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追施化肥和叶面喷肥,通过不懈努力,在严重干旱和冻害影响下,今年小麦仍取得亩产公斤、油菜公斤的好收成。

总结去年秋播及气候变化的特点,今年秋播前我们召开各种研讨会、分析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秋播方案,并会同其它部门,在天气不利的情况下,宣传、培训、搞讲座、咨询,并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镇)、包重点示范村,确保技术投入准确到位,品种布局合理,播种质量规范,使全县11万亩小麦、1万亩油菜播种规范、无旺长和其它不利影响,为明年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三、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示范乡(镇)、重点示范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农业部、陕西省农业厅的总体部署,县农业局的安排,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方案,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镇,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定期检查考评,并对重点示范村丁家、山兴、下柳、七里、下孟五个村实行重点入户,送科技到乡、到村、到户、到田块,同时我们落实了西关村、姜曹村、孔头村、十里铺村、直古村、代岭村、东峪村、西坡村、庵里村、宜山村、武家村、西河村、安家河村、强村、西王村、新加坡村、回朝村等十五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制定了目标责任书,积极进村入户,指导、调查、培训,广泛开展服务,努力提高粮、果、菜的生产水平,带动示范全县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益。在抓好王东村、关路村、长灵村三个省级果园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的同时,抓了五里铺、北关、东街等县级果园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根据我县特点及作物布局,分南、北、中三个习惯性生产区,结合坡、塬、滩地形特征,制定了我县大秋、苹果、蔬菜、烤烟测土配方施肥通知书,根据不同作物生产环节于关键时期派技术人员指导并发放通知书,共印发技术资料万份。

四、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开展配方施肥工作

积极和西农大等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学习技术,并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仪器和药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我县地形特征及作物布局情况,在抓好15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和3个省级示范果园测土配方的同时,完成政府提出的果业局提供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村果园23个,农业局提供的新农村建设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18个,春季共采集土样172个,化验860项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通知书》500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书》2800余份,秋季采集土样198个,发放《配方施肥通知书860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书》万份。全年共采集土样384个,代表面积26万亩,共发放《配方施肥通知书》5类万份,发放技术手册1000份。

五、重点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和科技转化工作,精心实施国家黄淮麦区和省麦区小麦区试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小麦品质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

以《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渭北高原小麦育种基地建设》两个部级科技转化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我县小麦良种繁育和转化工作,其中小麦新品种“长武521”已连续两年省区试评比第一,今年进行稳定性试验,已完成品种初审工作;另外,“长武612”、“长武863”参加国家区试及省区试,尤其是小麦新品种“长旱58”的育成推广,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XX年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集体,今年又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奖”。

六、大力推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精心实施地膜玉米超高产示范工作。

针对近几年我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不规范的情况,我们抓住玉米价格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在春播前请市农技站专家组对全县农技干部和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民技术员进行了地膜玉米规范栽培技术培训,并制定长武县地膜玉米推广技术方案,制定并印发了《长武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实行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抓示范村、示范点,积极推广平衡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带水点播、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在今春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全县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播种规范,全县5万亩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66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玉米超高产示范村5个,总面积467亩,示范户25户,平均亩产公斤。

七、完成了农资市场整顿及“一村一品”包村工作

根据省、市、县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于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化肥进货及销售旺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检查治理26次,对大量化肥、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进行了全面登记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接受举报,全年查处不合格化肥5个门店,分别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确实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力的维护正当合法经营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对胡家河蔬菜种植及回朝村粮食生产两个专业村,进行“一村一品”专业技术指导包抓工作,通过我们努力工作,精心指导,两个村的蔬菜种植及粮食生产、养殖工作、分别比去年人均增收200元和160元。八、多措并举,努力完成县上及局里分配的中心工作

1、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4乡5村的“三项”教育工作。

2、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计划生育工作。

3、努力完成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两基”达标冉店初小建设工作,为该校捐读书260本,办公用品3000元,并捐款7600元帮助设施建设。

4、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扶贫村的全年各项工作。

5、完成了省、市、县分配的市场调查和化肥执法打假工作。

6、完成了道路整修和植树造林工作。

7、完成了“平安长武创建”和“公民道德年”建设工作。

8、完成了XX年“创佳选优评差”工作。

九、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电脑、蔬菜、花卉、信息方面人才缺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农资打假方面的监测手段薄弱;四是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农技人员培训深造少,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只能靠自己从资料掌握一点,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对技术的需要。

十、下年工作计划

1、认真组织职工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2、精心策划,全面完成单位改革和竞聘上岗工作。

3、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作。

4、克服一切困难,作好农作物各种季节技术指导工作。

5、认真做好科技宣传培训及“科技之春”工作。

6、做好单位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7、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中心工作。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8篇

一、宣传贯彻,配套建立相关制度

(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为的贯彻实施打好基础

自20xx年12月10日发布后,我中心立即制发了,在全市环保系统内部召开了首期宣传培训班,讲解了新的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电台、电视台对新的发布进行了跟踪报导,各大报刊进行了宣传。同时印制发放了2万份宣传单,印制了5000余册单行手册,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将宣传资料发到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

(二)依据,配套制定了相关通知,正确指导企业、用户单位生产、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

发布后,我中心起草了的通知,并以局文件的形式发布,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洁净煤技术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对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

(三)依法划定禁止销售原煤区域

根据第十二条“煤炭经销企业应当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在限定区域内不得经销原煤。限定区域由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的规定,我中心配合局法规处对建成区内使用原煤的居民区进行了调查走访,已起草有关问题的请示上报市政府_。

(四)以为依据,构建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机制,加强产品各项环保指标的日常监督管理

依据第十三条“生产、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向市环保部门备案。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对生产、经销企业所生产、经销的洁净煤技术产品进行硫份、灰份的抽检”的规定,中心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购买便携式检测仪器,于今年9月在**型煤大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站,制定相应检测制度,从而保证由四大矿区经大市场渠道进入我市的型煤按车次抽检。用户在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过程中如对质量提出质疑,中心将免费为用户进行产品质量监测,保护用户的.利益。

(五)依法对洁净煤技术产品使用单位的司炉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依据第十四条“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有义务对用户单位的司炉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达到操作要求”的规定,中心已与**型煤大市场达成协议,由大市场提供型煤专用锅炉设施及场地,中心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代企业定期举办型煤专用锅炉司炉人员免费培训班。

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一)依法对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的燃煤锅炉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依据及(哈环发[20xx]17号)的相关规定,对市供热集团及市区内1884家(截止20xx年)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检查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758家,其中依法处罚34家。

(二)依法监督市区内烟尘、扬尘污染单位

根据局冬季烟尘、扬尘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和职能分工,制定了我中心烟尘、扬尘检查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对市区内烟尘、扬尘污染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污染单位41家,对17家未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

(三)依法处理群众信访及行风热线案件

本年度共接待群众噪声扰民信访及行风热线案件78件,依据、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及时处理,对其中的29家噪声超标单位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已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信访案件处理满意率达到100%。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六项制度”,落实环保办理事项监督评价制度,服务对象对行风建设的满意率达到100%。

(四)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依据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初步建立了清洁生产项目库,启动了11县(市)的清洁生产工作,完成了50家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严重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规范化审核,公布了50家电镀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名单。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300多车次,检查258家单位,对上述违法行为立案41件。

三、依法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工作

年度对32个洁净煤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现场考核工作,依据备案制度,审查了备案的相关材料,对其中的29个生产企业办理了。

(二)开展洁净煤技术产品的检测工作

定期召开了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完成了蜂窝型煤、工业型煤、洁净配煤及燃煤助燃剂等93个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及时地向社会和生产企业通报了检测结果。

(三)调查研究,测试新产品,完善质量标准的审核工作

对市区内28家洁净煤技术生产单位,29家蜂窝煤专用型煤锅炉使用单位,21家洗浴小锅炉燃用型煤使用单位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进行了新产品试验,完成的编制工作,配合科技处完成了专家评审会。

(四)实行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信誉卡制度

在我市实行“洁净煤技术产品质量信誉卡”制度,凡在我市生产、经销洁净煤技术产品的企业,所销售产品每一批次必须附带由中心统一监制的信誉卡,同时公布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对达不到“信誉卡”公示的技术指标或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企业给予公示。

截止年底,我市已有洁净煤技术生产企业28家,具备向社会提供各类洁净煤技术产品600万吨(折合原煤)的生产能力。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9篇

自从93年从事维修电工工作18年来,对自己进行一次专业技术总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以往的工作进行理性地认识,发挥长处,改进不足。承旧启新,有很大裨益,以便最大程度地推动和引导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

多年来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日常维修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技术交流和创新,完成多项设备的更新改造任务。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要说多年工作最大的感触,我想说:选择了维修电工行业,就选择了终生不断的学习。其一是自觉地学习知识技能,电气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行业,天天在发展,时时在更新,电气控制理论日新月异,新设备层出不穷,时刻感觉到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是自己工作的最大障碍。其二,做事先做人,多年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留心向周围的师傅学习他们做人做事,多看他们身上各自的优点,从别人上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能,也学到了不少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和教育。尤其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踏实工作,虚心学习,不得有一点马虎和差错。其三,注重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准自己的定位,服从领导的安排和指导。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虚心诚恳地听取别人指点和建议。其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思想素质和觉悟。我是一个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定期参加党员学习和活动已成为了习惯,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及时了解新闻,领悟精神实质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融入国家、社会和团体,我们必须保持符合当前时宜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团体需要的人,有用的人,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人,都要属于某一群体,团体意识、团队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不断地学习,保持思想的先进性,眼光的长远性,成为一个有胸怀、有志远的人。

二、踏实工作,打铁还得自身硬。

日常工作中注意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决不能潦草应付,深知隐患则是后患无穷,特别是安全隐患,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考验。XX年中心成立机动室,做机电修班长,一线的故障和问题都得自己拿方案、想办法,带领大家一起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有急、难的故障自己首先走在前头,干在前头,首先做好带头作用,承担责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首先做的是自己的思想工作。

三、注重形成团队合力

日常工作、学习中,社交中,同事、朋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平时就要注重真心相待,诚心相处,搞好同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助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和集体。团结就是力量,有团队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有个人发挥的空间,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一个团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完成的重大改造项目

20多年前刚上班的时候,同事修好一个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是一件很佩服、很感兴趣的事,就请教人家拜师学习,开始了查书籍找资料。是兴趣引导我走上了维修电工之路。刚开始的时候,干起来总是不得法生搬硬套。自己怎么也修不好的东西,师傅们却有办法,也看不出问题,急也没用,只好听师傅的踏实干活。后来才明白:道理得长期悟,不是一下子就看明白,想明白的。

94年参与制作了自动焊机试验台,作为维修试验自动焊机电子电路板,才知道制作要考虑很多的问题和因素。

99年自行设计提方案,完成了预处理线红外线烘干加热器电源电缆连接改造,加大了电缆桥架与加热器的间距,采用直通式接线方式,解决了电缆受热老化快,连接点易烧毁的难题,获得qc成果二等奖。

XX年钢材预处理线喷漆室,经常乱喷漆,造成油漆、稀料被大量浪费,虽经多次修理效果不好。由于喷漆部分牵涉很多因素,液压驱动、链条传动、电控气、气控喷枪,并有高压漆、光电转换检测开关参与工作。结合多年维修经验和仔细排查,发现链条传动的缺点和应对办法和调节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预处理喷漆部分统调办法》获qc成果一等奖。

XX年下料车间10t桥吊,由于主滑线高低起伏,滑块卡死、脱落造成短路停电故障。和技师卢海明一起设计完成可浮动滑块,从根本上坚决了这一难题。

XX年下料车间20t桥吊450w三只一组电磁抱闸线圈,经常烧毁,费时费力,费用高。与技师卢海明一起设计完成拆除电磁抱闸,自行加装液压推力器来取代,降低了故障率,运行可靠,节约了大量备件费用。

XX年以来专门负责设备复杂性强,技术难度高的两条预处理线、一条开卷线的维修工作。

XX年5月份完成了预处理线继电控制升级为plc控制的改造工作,故障率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增加了光电模拟板,实现了对各部件的实时监控,极大地缩短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费用;采用手动、自动兼顾的控制方式,给生产和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XX年4月又对预处理新线完成由分散控制改造为集中控制,特别是对输送辊道进行统调,保证辊道各段可实现可调、同一速度工作。使设备降低了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生产畅通进行。

十多年从事维修电工工作以来,经过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积累了一些技能和知识,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些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故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给了不少荣誉,是对我的极大的鼓励和促进。同时感谢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给我提供了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和机会,成为一个为社会承认的、有用的人。相信我会努力的,认真做人、做事。

存在的问题是,倍感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对工作成为了最大的阻碍。今后要注重加强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学习就要被淘汰,这是客观现实。

本人自入路以来。在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在安全生产上,在工区管理中,在工作岗位上积极的配合工区工班长的工作,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随着铁路建设的需要,更是在段领导,车间领导指导下加强自已的业务学习,在平时的作业中,时时的警惕自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安全与纪律牢固起来,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人所在工区是一个多弯道,小半径曲线居多的的工区,由于钢轨磨耗较大,造成圆曲线正矢偏差较大,几何尺寸出现超限的情况。而随着铁路不断向着科学化管理的迈进,安全成为铁路运输的首要,为全面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管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就必须对线路病害进行分析,而曲线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致使两股钢轨受力不均。而产生非正常磨耗,同时曲线又是病害集中,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设备状态不易控制,养护维修工作量相对较大,病害达到一定值时,对列车的运行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现埸的实际情况,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对小半径曲线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加强防范措施,千方百计的控制小半径曲线的状态,延长小半径曲线维修周期,降低小半径曲线维修成本。经常摸索自己管内曲线变化规律,做好曲线苗头性病害的预防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养护中注意摸索每条曲线及曲线各部分变化周期,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性修理,可减少维修工作量,而且可以避免曲线状态的恶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分析病害形成的原因,懂得去整治病害。找到预防病害的方法。

曲线病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很多方面,而针对工区的实际养护情况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由于养护维修不当和不及时,容易造成路基积水,翻浆冒泥,下沉等级现象,引起线路路基变化,造成曲线正矢,水平,高低也相应发生变化。

二,拔道方法不当,由于现埸一般采用目测拔道法。不结合水平高低的整治而采取单纯拨道的办法,拨正时强压使轨缝顶密后发生弹性恢复;拨正前没有扒开拨正前方的道碴,拨正后没有及时捣实另一边轨枕的间隙;以及不及时回填夯拍道床,同时为了减小拔道量而长期向曲线上股拔道,使用简易方法计算拨道,由曲线中间向两边拨道;破坏曲线头尾的正确位置,造成曲线头尾出现“鹅头”。

三,养护不当不及时。没有结合水平高低的整治而采用单纯拔道方法,起拔道时,在放置压机时,位置不当也会引起方向不良使曲线不能保持圆顺状态或造成高低水平的变化。在平时的养护中。对扣件,轨道加强设备养护不到位而失效都有可能导致曲线的变化。同时道床的不洁也会造成方向水良与轨距普遍性的病害。

四,线路养护不当。超高或轨底坡不合适;轨距变化率较大;容易造成钢轨的非正常磨耗,同样,线路养护不当。超高或轨底坡不合适;轨距变化率较大;容易造成钢轨的非正常磨耗。养护不良造成钢轨磨耗。曲线不圆顺、方向不良、使列车通过时加剧蛇行运动,这也会加速钢轨磨耗。轨距超限、轨距不顺,使车轮与钢轨的内接情况不好,增加行车阻力与摇晃,加速钢轨磨耗。缓和曲线超高的递减距离不够,引起列车在通过缓和曲线时产生剧烈振动,加速摇晃和冲击,造成钢轨非正常磨耗。曲线地段的暗坑,吊板,翻浆冒泥,引起列车通过时产生不正常的轮轨冲击,产生不正常的磨耗。而钢轨的非正常磨耗加剧轮轨的振动同样对线路几何尺寸的超限,轨枕,扣件及设备的养护形成很大的破坏。造成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曲线病害的预防方法

一,保持曲线正矢不超限,定期调查现场正矢,细心计算,全面拨正。特别是保持曲线头尾的圆顺。对于曲线“鹅头”、等病害要及时整治。要做好和缓和曲线超高顺坡和正矢的递减等量进行,不要忽大忽小。

二,合理设置曲线外轨的超高。超高过大会加剧外股钢轨的侧面磨耗和内股钢轨的垂直磨耗。相反如超高过小,对外股钢轨磨耗也不利。

三,加强养护,保证线路排水畅通,道床清洁饱满。经常保持曲线状态良好,保持方向圆顺,轨面平,轨距水平不超限是减少列车的摇晃,减少车轮冲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应定期拨道,经常养护,预防病害的发生。

四,同时在养护工作中,调整轨底坡,更换和补充失效零部件。加强轨距整改,轨距变化率达标。改道与曲线正矢整治相结合,以曲线上股为基准股,曲线正矢与计划正矢的误差控制在2mm范围内,在保证曲线正矢及上股曲线圆顺的基础上改曲线下股轨距。对曲线内焊缝结合打磨作用边改正轨距,对硬弯轨道进行全面直轨。对拨道后方向易发生变化所,加强曲线扣件复紧,使扣压力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曲线是铁路的薄弱环节,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高人的素质,坚持各单项作业标准化是必备的主要条件,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它,采取各种预防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延缓病害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实施综合整手段,才能使病害得到控制。我们的预防和整治工作,只有靠平时作业中的认认真真,定期进行绳正法拨道,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学习,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把曲线病害的预防和整治工作做好,也才能真正的使列车安全、高速、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铁路工务线路工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0篇

为了在xx年里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为我们自己的企业贡献技术中心全体员工的力量,现将xx年的工作做如下安排;

1、在提取物系列产品的研发方面,将继续进行酵母提取物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特别是面包酵母提取物——酵母纯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使得华海的酵母提取物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同时继续海鲜提取物系列产品的研发,希望能够开发出6~8个海鲜提取物新产品。在肉类提取物的.研发方面将特别注重鸡肉提取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且力争在xx年度能够开发出2~3个肉类提取物新产品。

2、在啤酒新品种的实验研究方面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14度黑生伯爵啤酒和6度黑生佳人啤酒、16度麦氏啤酒的酿造工艺的研究并进行糖化和发酵的中试试验工作,在酿造工艺上和成品啤酒的风味上希望能够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3、在啤酒风味物质研究方面,在xx年里将充分利用技术中心较先进、完备的分析仪器对在不同工艺、不同原料、不同酵母菌种发酵的啤酒进行啤酒风味物质、多酚和β-葡聚糖等物质进行跟踪检测分析,以便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而找出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

4、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鉴定工作方面,将继续进行省级和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发展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能够争取到一定的政府科技资金的支持和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另外将对“利用啤酒废酵母生产酵母提取物”这一科研成果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鉴定,同时向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科技进步奖。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1篇

篇1:2013年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度工作总结——技术中心

2013年度,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于2023年11月21日在浙江省第14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筑企业第二批)认定中获得通过。

2013年度,技术中心开展的具体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与申报,专利的研发与申报,标准编制等。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08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

2008年,本中心招入1名大专生,2名本科生,开发机构人员总数达53人。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

2、人才培养方面

(1)各类技术交流活动共5次。其中组织观摩1次,共22人次。参与技术交流活动4次,共10人次。

(2)各类专业培训共7次.。其中自主组织培训4次,共105人次。参与培训3次,共10人次。

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及项目开发方面情况

2013年是公司的创新年,根据公司发展要求与实际施工需要,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6项浙江省省级工法,12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并积极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1、企业工法的研发和申报

根据_《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要求,08年共申报浙江省省级工法14项:(1)《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2)《am工法全液压、可控可视旋挖扩底灌注桩施工工法》(3)《盾构在软弱土层中穿越建(构)筑物保护施工工法》(4)《软土高水位区深基坑截渗开挖施工工法》(5)《利用塔式起重机吊装劲性柱施工工法》(6)《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7)《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8)《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9)《圆形深基坑无支撑支护复合逆作法施工工法》(10)《大跨度钢承板内模混凝土拱结构施工工法》(11)《地铁盾构隧道冰冻法进洞施工工法》(12)《窄小场地条件下利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的施工工法》(13)《简支梁转换成连续梁的后浇隐盖梁施工工法》(14)《盾构法隧道施工盾构姿态人工姿态测量工法》 其中: 《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圆形深基坑无支撑支护复合逆作法施工工法》、《大跨度钢承板内模混凝土拱结构施工工法》六项已获得浙江省2007年度省级工法。

2、企业专利的研发和申报

13年共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项:《同步注浆清洗装置》、《挤压泵改进》、《盾尾油脂泵改进》、《集中润滑油脂泵改进》,已与专利代理单位签订合同,开展申报工作。目前,该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已上报。

3、标准申报与编制

2013上半年度,积极参加上海城建院主编的《钢—砼组合桥梁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等编制的相关工作,并取得主编行业标准1项《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详见关于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草案(第一批)的公示)。

下半年度,具体落实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的各项工作,包括与同济桥梁系商定合作事项;与_标准定额司签订相关合同;准备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开题会议的相关材料,包括工作大纲、试验大纲、编制单位组织等工作;完成标准初稿;完善试验大纲,准备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现场试验工作;协同宁波质监站进行宁波地区的支架预压情况调研;进行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初稿起草工作。

在准备好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开题会议的相关材料的基础上,9月27日组织召开《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工作大纲、标准初稿、试验方案专家评审会。10月20日,组织召开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标准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形成第一次会议纪要。

另外,参加并完成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的参编工作,该规范于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4、创新效益

(1)中国国家优质工程1项—上海宏润花园住宅小区工程;(2)中国市政示范金奖2项—宁波镇海新区主干道一期工程、上海枫泾道路市政工程(在评);(3)上海市市政金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区进出港南侧立交工程;(4)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1项—外高桥粮食仓库项目工程(在评);(5)上海市优质结构3项—上海长宏实业有限公司物流仓库、上海王保和大酒店二期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航站区进出港南侧立交工程;

(6)浙江省市政金奖示范工程-宁波镇海新区主干道一期工程;(7)全国用户满意奖—杭州保俶路综合整治工程。

5、其他

(1)申报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2)申报象山县科学技术奖2项:

① am工法全液压、可视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在上海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② 旋喷桩内插型钢工法(荣获2005-2007年度象山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申报宁波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项(评审中)① 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

② 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 ③ 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

五、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情况

1、同济大学复杂工程地质环境条件下杭州地铁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地铁工程大规模不规则深基坑关键技术研究

3、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013年12月29日篇2: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xx公司

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度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xx公司技术中心自2007年3月成立以来,以产品研发为中心,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狠下工夫,现在公司淀粉基生物降解环保制品的研发型号日益齐全、产品迈向多元化。公司建立了高精密仪器检测检验的生产过程检测阵地,拥有电子分析天平、微量分析天平、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薄膜测厚仪等先进设备,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司按国际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要求,建立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体系确保有效运行。

总经理xx高度重视技术中心建设,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均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技术中心现拥有专业检测中心,检测设备、仪器齐全,在新产品的检测方面,对于客户来样能从多方面测绘出真实的数据来,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先进加工工艺。依托技术中心继续深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从产品设计、研制及加工上对我公司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联合研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以大大缩短产品工艺开发周期,为快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并与陇东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校教授定期到我公司对技术中心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原有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12年我们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实施规模化经营策略,对原工艺装备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使企业生产能力和测试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扩大研发投入额,技术创新占销售收入比例的3%。制订科技研发奖励制度,严格执行“技术补贴”及“总经理奖励基金”等管理办法,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了奖励,2012年累计发放奖励金15多万元。公司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业绩为参数予以定位,确定其待遇,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工作优异的员工予以重奖,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技术创新成效:2012年我公司参加科技活动人员105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有66人,全年科技项目数2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1项。现已获得专利3项。公司“晶谷”牌系列产品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晶谷”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2012年,在国际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公司着眼于国内,从行业规划及市场角度制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2012年的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9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了企业膨胀点,稳稳立住了脚跟。

3、科技投入情况:2012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650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51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0万元,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30万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53万元,对其它企业的支出15万元。

引进技术专家、科技咨询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高级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后盾。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性,使企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战略性转变,下一步重点一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发适销对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实施名牌战略。二是要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组织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隶属企业的一个独立机构,所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中心主任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x担任,副总经理张敏担任副主任。主任为项目总负责,负责目标制定,协调中心人员开展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制定目标,日常管理。和主任直接负责每个项目与课题的全面工作。为使中心更好规范化运作,公司根据需要和要求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构。

技术委员会:负责数据、信息收集、资料编制、档案规范整理,针对课题负责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等进行详细组织落实,编写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专家委员会:以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为依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市场和技术可行性评价,接受技术部对重点项目的咨询,提出解决办法。财务部:遵守国家财务制度,负责技术中心资金出纳,拟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提报工程预算及决算,对开发过程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向公司作出汇报。

xx公司技术中心拥有15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实验室,内部实现了网络互联,全方位实施信息电脑自动化管理。聘请了陇东学院、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教授5名,在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试验基础条件较好,配备检测设备20多台套。2.引进培养科技人员:

xx公司现与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与陇东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举办了多期技能培训班,为公司共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公司多次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进行培训,为我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技术研发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大专学历36人,本科学历25人。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篇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度总结 xxxxxxxxxxxx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总经理xxxx高度重视技术中心建设,200

9、20

10、2011连续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的x%。技术中心现拥有专业检测中心,检测设备、仪器齐全,在新产品的检测方面,对于客户来样能从多方面测绘出真实的数据来,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xxxx行业先进加工工艺。依托技术中心继续深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xxxxx研究所的合作。从产品设计、研制及加工上对我公司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联合研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大大缩短产品工艺开发周期,为快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并与xxxxx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科大教授及研究生轮流驻我公司为期三个月的轴承专业知识培训,使我们公司近百名位有文化基础并肯上进、优秀的员工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培训。

1、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原有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11年我们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实施规模化经营策略,对原工艺装备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如热处理车间盐浴炉、钟罩炉,增添网带炉、数控车、磨床、检测仪器等,使企业生产能力和测试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扩大研发投入额,技术创新占销售收入比例的5%。制订科技研发奖励制度,严格执行“技术补贴”及“总经理奖励基金”等管理办法,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了奖励,2011年累计发放奖励金xxx多万元。公司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业绩为参数予以定位,确定其待遇,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工作优异的员工予以重奖,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技术创新成效:今年我公司参加科技活动人员xxx多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有xxx人,全年科技项目数37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xxx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13项。现已获得专利xxx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xxx项,外观设计专利xx项,申请发明专利xx项。目前有xx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x项为世界先进,x项国内领先),xxxxx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 “xxxx”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2011年,在国际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公司着眼于国内,从行业规划及市场角度制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2011年的销售收入比2010年增长10%,同时继续巩固国际市场,将xxxxxxx贸易做到了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韩国的xxxxxxx产品直接与现代汽车配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了企业膨胀点,稳稳立住了脚跟。

3、科技投入情况:2011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793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86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33万元,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160万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60万元,对其它企业的支出80万元。

引进技术专家、教授数十人,硕士学位7人,其中包括科技咨询专家、提高待遇级工程师,轴研所专家、国家级计量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高级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后盾。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性,使企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战略性转变,下一步重点一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发适销对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实施名牌战略。二是要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组织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隶属企业的一个独立机构,所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优势。

中心主任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xxxx担任,常务副总经理xxxxx担任副主任。主任为项目总负责,负责目标制定,协调中心人员开展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制定目标,日常管理。和主任直接负责每个项目与课题的全面工作。为使中心更好规范化运作,根据需要和要求建立有效组织机构。技术开发部、专家研究室;技术部设研发一部、二部、情报室、设备发改部、计量室、化验室,可从事力学、长度、热工等研究、试验、检测,技术研发、检测中心科研队伍情况,技术委员会:负责数据、信息收集、资料编制、档案规范整理,针对课题负责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等进行详细组织落实,编写调研报告、开发方案。

专家委员会:xxxxxx研究所、xxxxxxxxx研究所为依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市场和技术可行性评价,接受技术部对重点项目的咨询,提出解决办法。财务部:遵守国家财务制度,负责技术中心资金出纳,拟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提报工程预算及决算,对开发过程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向公司作出汇报。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2篇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时需要提交工作总结,全面总结三年来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工作情况,《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提纲)。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作技术处理)。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与国际间合作情况)、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技术创新情况。

四、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

五、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六、县、区经贸局或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盖章)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3篇

篇1: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xx公司

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度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xx公司技术中心自2007年3月成立以来,以产品研发为中心,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狠下工夫,现在公司淀粉基生物降解环保制品的研发型号日益齐全、产品迈向多元化。公司建立了高精密仪器检测检验的生产过程检测阵地,拥有电子分析天平、微量分析天平、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薄膜测厚仪等先进设备,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司按国际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要求,建立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体系确保有效运行。

总经理xx高度重视技术中心建设,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均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技术中心现拥有专业检测中心,检测设备、仪器齐全,在新产品的检测方面,对于客户来样能从多方面测绘出真实的数据来,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先进加工工艺。依托技术中心继续深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科学研究所的合作。从产品设计、研制及加工上对我公司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联合研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以大大缩短产品工艺开发周期,为快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并与陇东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校教授定期到我公司对技术中心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公司原有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12年我们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实施规模化经营策略,对原工艺装备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使企业生产能力和测试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扩大研发投入额,技术创新占销售收入比例的3%。制订科技研发奖励制度,严格执行“技术补贴”及“总经理奖励基金”等管理办法,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了奖励,2012年累计发放奖励金15多万元。公司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业绩为参数予以定位,确定其待遇,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工作优异的员工予以重奖,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技术创新成效:2012年我公司参加科技活动人员105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有66人,全年科技项目数2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1项。现已获得专利3项。公司“晶谷”牌系列产品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晶谷”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2012年,在国际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公司着眼于国内,从行业规划及市场角度制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2012年的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9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了企业膨胀点,稳稳立住了脚跟。

3、科技投入情况:2012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650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510万元,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0万元,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30万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53万元,对其它企业的支出15万元。

引进技术专家、科技咨询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高级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后盾。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性,使企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战略性转变,下一步重点一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发适销对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实施名牌战略。二是要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组织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隶属企业的一个独立机构,所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中心主任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x担任,副总经理张敏担任副主任。主任为项目总负责,负责目标制定,协调中心人员开展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制定目标,日常管理。和主任直接负责每个项目与课题的全面工作。为使中心更好规范化运作,公司根据需要和要求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构。

技术委员会:负责数据、信息收集、资料编制、档案规范整理,针对课题负责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案等进行详细组织落实,编写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专家委员会:以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为依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市场和技术可行性评价,接受技术部对重点项目的咨询,提出解决办法。财务部:遵守国家财务制度,负责技术中心资金出纳,拟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提报工程预算及决算,对开发过程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向公司作出汇报。

xx公司技术中心拥有15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实验室,内部实现了网络互联,全方位实施信息电脑自动化管理。聘请了陇东学院、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教授5名,在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试验基础条件较好,配备检测设备20多台套。2.引进培养科技人员:

xx公司现与中科院科学研究所、北京农科院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与陇东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举办了多期技能培训班,为公司共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公司多次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进行培训,为我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技术研发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发中心现有技术人员:大专学历36人,本科学历25人。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篇2:2013年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度工作总结——技术中心

2013年度,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于2023年11月21日在浙江省第14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筑企业第二批)认定中获得通过。

2013年度,技术中心开展的具体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与申报,专利的研发与申报,标准编制等。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08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

2008年,本中心招入1名大专生,2名本科生,开发机构人员总数达53人。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

2、人才培养方面

(1)各类技术交流活动共5次。其中组织观摩1次,共22人次。参与技术交流活动4次,共10人次。

(2)各类专业培训共7次.。其中自主组织培训4次,共105人次。参与培训3次,共10人次。

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及项目开发方面情况

2013年是公司的创新年,根据公司发展要求与实际施工需要,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6项浙江省省级工法,12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并积极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1、企业工法的研发和申报

根据_《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要求,08年共申报浙江省省级工法14项:(1)《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2)《am工法全液压、可控可视旋挖扩底灌注桩施工工法》(3)《盾构在软弱土层中穿越建(构)筑物保护施工工法》(4)《软土高水位区深基坑截渗开挖施工工法》(5)《利用塔式起重机吊装劲性柱施工工法》(6)《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7)《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8)《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9)《圆形深基坑无支撑支护复合逆作法施工工法》(10)《大跨度钢承板内模混凝土拱结构施工工法》(11)《地铁盾构隧道冰冻法进洞施工工法》(12)《窄小场地条件下利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的施工工法》(13)《简支梁转换成连续梁的后浇隐盖梁施工工法》(14)《盾构法隧道施工盾构姿态人工姿态测量工法》 其中: 《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圆形深基坑无支撑支护复合逆作法施工工法》、《大跨度钢承板内模混凝土拱结构施工工法》六项已获得浙江省2007年度省级工法。

2、企业专利的研发和申报

13年共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项:《同步注浆清洗装置》、《挤压泵改进》、《盾尾油脂泵改进》、《集中润滑油脂泵改进》,已与专利代理单位签订合同,开展申报工作。目前,该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已上报。

3、标准申报与编制

2013上半年度,积极参加上海城建院主编的《钢—砼组合桥梁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等编制的相关工作,并取得主编行业标准1项《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详见关于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草案(第一批)的公示)。

下半年度,具体落实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的各项工作,包括与同济桥梁系商定合作事项;与_标准定额司签订相关合同;准备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开题会议的相关材料,包括工作大纲、试验大纲、编制单位组织等工作;完成标准初稿;完善试验大纲,准备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现场试验工作;协同宁波质监站进行宁波地区的支架预压情况调研;进行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初稿起草工作。

在准备好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开题会议的相关材料的基础上,9月27日组织召开《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工作大纲、标准初稿、试验方案专家评审会。10月20日,组织召开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标准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形成第一次会议纪要。

另外,参加并完成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的参编工作,该规范于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4、创新效益

(1)中国国家优质工程1项—上海宏润花园住宅小区工程;(2)中国市政示范金奖2项—宁波镇海新区主干道一期工程、上海枫泾道路市政工程(在评);(3)上海市市政金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区进出港南侧立交工程;(4)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1项—外高桥粮食仓库项目工程(在评);

(5)上海市优质结构3项—上海长宏实业有限公司物流仓库、上海王保和大酒店二期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航站区进出港南侧立交工程;

(6)浙江省市政金奖示范工程-宁波镇海新区主干道一期工程;(7)全国用户满意奖—杭州保俶路综合整治工程。

5、其他

(1)申报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2)申报象山县科学技术奖2项:

① am工法全液压、可视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在上海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② 旋喷桩内插型钢工法(荣获2005-2007年度象山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申报宁波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项(评审中)① 无承重架防撞墙模板施工工法

② 在铁路行车线上采用支架法施工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工法 ③ 综合管沟预制拼装工法

五、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情况

1、同济大学复杂工程地质环境条件下杭州地铁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地铁工程大规模不规则深基坑关键技术研究

3、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行业标准:《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013年12月29日篇3: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度工作总结(萧氏茶叶集团)

2008年,萧氏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部门的领导下,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科技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2008年,公司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技术创新人员的培训,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计划在2013年建成国际一流的茶产业集群企业——中国茶产业高新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现代茶叶科技,引导茶产业由传统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2008年,公司兴建了“萧氏集团邓村茶产业科技园”,并于6月正式开园投产。首创的清洁化加工技术和鲜叶清洗技术投入实质型生产,消化吸收了日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新建了科技大楼、实验室、高效示范茶园等,完善了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同时,涉及企业年度科技计划与发展规划的,给予相应的调整,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茶食品开发技术,茶叶鲜叶清洗应用技术,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等,提出了指标性参数,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企业主营业务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主营茶叶,2005—2008年,连续两届被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厂,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排名居湖北之首(08年排全国18位)。

随着茶产业科技园建成和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兴建,原茶饮料开发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解决了数十年来原茶饮料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国际上首条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茶叶清洁化生产。可以说,萧氏集团的发展引导着湖北茶业的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专业研发人员增加到67名,其中专家增加到40名,总工程师1名,新建茶叶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备了配套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新建厂房20000平方米,科技楼2300平方米,试验基地500亩,高效示范园1000亩,无性系良种基地5000亩,配套培训中心,原茶饮料研究室,深加工技术应用研究室,清洗技术应用研究室,茶树花技术攻关研究室等,服务专业研究工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结合产业实际需求,设立茶叶高效种植、茶叶洁净化加工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山茶园冻害防治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茶树花应用技术等综合研究室,更加全面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2、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008年,技术中心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招聘国内优秀人才,包括各大中专院校的高材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栽培。并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对提前完成技术创新工作的,给予奖励,对未在任务期内完成工作的,扣除30%工资的奖罚制度,以确保技术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技术中心以科技互动为主题,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讨论会,和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以增加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路。

3、合作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企业加强了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湖北果茶所合作的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机械化技术与集成示范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与浙江上洋茶机厂合作的茶叶鲜叶清洁化自动生产线研究工作,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中日合资项目原茶饮料加工技术已进入计划实施阶段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改进。2008年,新建房屋2万平方米,引进日本绿茶自动化生产线3条和其控制技术,新建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套检验室和检验设备,增加实验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网站,技术中心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明显改善。

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

2008年,企业增加科技活动投入,增加科技创新活动人员,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原茶饮料开发,协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茶饮料自动化生产线8条,正在兴建饮料厂万平方米,并且组织我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新设备引进的同时,也注意对新技术的消化,使新设备使用的性价比达到最高。该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通过试验检测分析,生产的瓶装茶饮料和当场泡的茶品质一致,化学成分也大体相同,真正实现了原茶饮料瓶装。

2008年,重点科技项目茶叶鲜叶清洗和自动化连续加工应用技术,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在生产实践中,茶叶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给以建设性意见,使茶叶鲜叶清洗于自动化应用技术不断成熟。6月,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了国内专家评审,对企业洁净化加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认定为国际一流的茶叶生产技术。11月,全国茶叶专家、企业家在浙江共同讨论了茶叶鲜叶清洗与自动化、洁净化应用技术,得到了各级专家的充分肯定。

原茶饮料开发于应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茶食品、茶多酚、茶粉、保健茶等多元话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企业的综合性产业链的开发,加速了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合理应用。

五、企业创新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技术中心的信息交流和建设工作,保证技术中心的信息建设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交流系统。1.完善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与多家茶叶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随时传递和掌握茶产业最新动态。

2.完善了企业网站。企业网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平台,而是可以提出意见,互相交流的场所。

3.不断更新和完善《萧氏茶叶信息》,让员工更好的掌握茶业信息动态。

4.依托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湖北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茶世界等刊物,传达和得到各类信息。

5.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各类产品检测信息。

6.密切关注茶产业和相关行业动态,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会,了解茶业最前沿科技。

六、其它工作成绩显著

1、兴建“茶产业高新工业园”,汇集国际一流的茶叶科技技术。工业园包括茶饮料的研制,茶食品的研制,茶机械的开发,保健茶的开发,茶多酚的开发,茶化纤开发等12个茶叶及关联产业独立生产、科研小区,形成国内综合性最强,科技最前沿的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目前正处于一期建设阶段。

2、茶食品、茶饮料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进展。食品中加入了茶叶的有效成分,饮茶的健康效果同样可以在食用食物时体现。

3、制定了茶叶鲜叶清洗工艺标准,对茶叶洁净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加强了茶食品系列新产品开发,包括茶糖、茶月饼、茶瓜子、茶面包等。

5、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聘请茶叶知名专家进行讲解。

6、加强技术合作。2008年公司与日本日清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原茶饮料加工技术。

七、技术中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增加了《实验基地管理办法》、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4篇

本学期,我镇在市教研室的号召,成立了中心教研组。由于成立不久,许多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完善,成绩也不是很突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也要把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带到更高的层次上。现总结一下这个学期来的一些情况:

1、加强各兄弟校的信息技术老师的联系,促进沟通。从而为中心教研组开展教研工作打下的.基础,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

2、积极组织参加由市组织的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组内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业务学习,自学一些软件的使用,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动态,这也和信息技术本身这门前沿学科相关,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思想,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比如,操作系统的更新和漏洞的补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等等。

3、商讨了如何加强教学常规。在规范原有常规的基础上,大家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和严格,一学期下来,课堂面貌有比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互动状态得到明显得到改观,但部分课堂仍需要努力。

4、探讨新课程标准及由市黄振余老师所撰写有关校本教研的书。通过这样认真的探讨,从而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施新的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在我们的工作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要加强自律,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学习,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南宁;工业结构;优化

现代区域工业的增长过程,就是区域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工业结构的不断演变与升级是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乃至核心特征。调整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工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南宁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克服资源要素制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进程以及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一、南宁市工业结构的现状

1.工业所有制结构现状

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明显上升。2006―2012年,南宁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下降为,而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则由持续上升到。国有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比2006年增长,利润总额亿元,是2006年的近3倍,企业亏损面下降到,比2006年减少 。非国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南宁市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

2.工业区域结构状况

南宁三大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领头羊。2012年,南宁市辖6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城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大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县(区)工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2012年,南宁市三大开发区亿元以上企业228家,占全市亿元企业的;6城区亿元以上企业104家,占全市亿元企业的;6县亿元以上企业161家,占全市亿元企业的。

3.工业产业结构现状

轻重工业稳步增长。2012年,南宁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为:。其中,轻工业产值亿元,比2006年增长;重工业产值亿元,比2006年增长。(见下图)

支柱行业快速增长。2006―2012年,农副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六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工程制药及食品加工、汽车配件及机电产品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群体。2009―2011年,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56家增加到107家,增加了,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12家增加到45家,增加了近3倍;企业总收入由132亿元增加到205亿元,增长了;企业总产值由105亿元增加到171亿元,增长了;企业工业增加值由46亿元增加到67亿元,增长了。

4.工业组织结构状况

5.工业技术结构状况

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人员7459人,新产品项目1034个,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107家,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2个。这些技术开发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并提高了其技术水平。

6.工业产品结构现状

初步形成了一批以资源、技术优势为基础,以名牌产品为中心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产业群,拥有广西名牌产品4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68件,申请专利9项,引进、开发工业新产品、新技术60个(项),新产品、高新技术75个(项),开发了 “非粮生物基无甲醛木材胶粘剂的研制生产与应用”、“智能手持终端工业应用平台系统软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Na2SO 4功能母料”等一批涉及生物质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减排等领域新产品,涌现出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强优企业。

二、南宁市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布局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业围绕城镇大体呈圈层分布,越接近中心城区,工业分布密度越大,形成工业区位整体的向心分布趋向。各个圈层内的工业园区没有实现错位发展、合理分工,在园区规模上更没有体现出圈层之间的差异。全市工业发展布局过于倚重中心城区,郊县和城市周边乡镇工业发展不足,城市工业相对发展、乡镇工业相对落后的二元结构特征较为明显。目前,南宁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时期,但部分县区例如马山、上林和隆安的工业却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水平。

2.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延伸

在一个行业内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均具有支配地位的骨干企业缺乏,企业生产、加工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在成本、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市场优势,产业带动能力较弱。由于大企业难以发挥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规模优势,导致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数量不足,向“专、精、特、新”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不够,无法形成“产业集聚”。现有集群内部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3.企业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小、散、弱”格局需进一步改变

小微企业无论在产出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占据主导位置。2006―2012年,小微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都在60%以上,发展速度均快于同期的大中型企业。(见下表)但是,这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规模效益难以体现。同时,大量存在的非规模经济企业,也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一方面,高校或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的意识不强,所研发的新技术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不高。此外,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紧密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难以产生协同效应。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在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分布中占33%的生物工程制药及食品加工业、31%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企业中,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经费、人员的不足,企业的研发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对经济发展应有的巨大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5.工业产品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初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不占优势,缺乏规模大、享誉市场、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特别是缺少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形成鲜明形象的品牌,产品结构优势不突出。2011年,南宁只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68个省级著名商标,不仅低于区内的柳州、桂林,更落后与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成都、西安、昆明等。以本地资源为原料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特征也使得工业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较少,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破坏多,经济效益水平不高。

三、南宁市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1.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地域结构优化

2.壮大现代工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向传统产业植入高新技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核心产品优势,再造传统支柱产业新优势。充分发挥“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作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攻关力度,抓好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为南宁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注意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起来,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结合、渗透、融合和协调发展。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先导地位,通过地缘的有利条件和政策上的便利,以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后盾,积极参与并加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科技合作,重点发展铝加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及汽车产业等产业,加快形成区域性重要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加工产业基地。

3.分类培育,优化工业组织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经营领域,强化并提高各自的核心业务和优势领域的竞争能力,建设发展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产业旗舰。围绕各工业行业产业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配套关系,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原理,引导中小工业企业向优势产业聚集,不断延伸工业产业链,提高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培育发展大批生产专业化、经营精细化、产品特色化、技术高新化、发展有持续后劲的中小企业群,构建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效竞争、协调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大型企业自身的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大型企业的辐射功能,加强大型企业与中小关联企业的前后向关联,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关联企业的扶持。

4.强化创新,构建南宁自主创新体系

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懂科技、善经营、熟悉国际惯例、有较强的参与国际技术经济活动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科研机构尤其是应用型科研院所与企业结盟,鼓励企业主动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加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沟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四位一体”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5.品牌带动,推动工业产品结构优化

树立品牌立市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联合、转让等方式,加快品牌开发。建立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品牌梯队,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制度。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利用博览会、产销会、贸洽会等各种机会,大力开展品牌宣传。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品牌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机制。

6.强化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的生态化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在制糖、木薯淀粉、水泥、化工等行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推进南糖、南化、明阳生化公司、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一批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重点扶持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低耗能项目。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新的市级以上节能示范工程、生态工业科技示范园、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突出抓好制糖、建材、淀粉和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

[2]欧阳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

[3]陈婉儿:漳州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总结 第16篇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情况,包括重点产品与工艺开发方面的情况。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情况,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面的工作成效

三、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国内外技术交流以及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或地区科技进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五、企业及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运用情况。

六、企业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情况(包括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在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利用、激励和培养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效。

七、企业在核心能力建设、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等方面的情况。

八、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对做好全省技术中心工作的看法、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