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热门6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20 08:08:0925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1篇

落实目标责任 顺应社会期待

——红窑中学2013年教育目标考核汇报材料

根据县局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的相关内容,结合教育现代化创建,2013年年初,我校对全年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逐项落实,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事业发展蓬勃有力

2013年,我校新出台《红窑中学学籍管理制度》、《红窑中学贫困生资助方案》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确保无因贫辍学现象。已建立的留守儿童、残儿帮扶结对卡得到市县妇联的一致好评;公开做好政府资助、学生捐助工作,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残儿入学率达100%。圆满完成中职校招生任务。

二、常规管理凸显活力

1.优化制度:学校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省“五严”规定为学校制度制定的依据,不断优化对教师德、能、勤、绩的考核。重新修定的《红窑中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在2013年3月份教代会上予以通过,方案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

2.构建网络:做到部门有侧重,分工不分家。学校工作形成校长室、各处室、级部三级管理网络,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常技学科教研网络,条线负责人在每周五下午行政会上总结本周工作,确定下一周工作重点,在周工作安排中予以落实。

3.提升素养:良好的师德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我校每次周前会上都安排教师政治学习,通过4月份组织教师观看《警示录》,7月份学习县局查处有偿家教文件,9月份开展“强作风,勇担当,办人民满意学校”活动,10月份举办了师德演讲比赛,11月份举办以廉政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对他们学习心得进行评比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师德水平,避免违规行为的产生。

同时,学校以希望来吧建设为德育工作主平台,5月份承办了由市妇联牵头,团县委、县妇联、县教育局、公安局、地震局、消防大队等单位组织的淮安市关爱留守儿童暨“守护星”儿童手机发放仪式,开展了心理团辅、地震知识、安全知识、消防演练等活动。德育处利用清明、六

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努力办好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心灵驿站”,让全体学生认识到行为规范的“可为”与“不可为”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4.铺设平台:学校努力为教师业务提高营造氛围,提供保障。校级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参加教研活动,直接与教师交流研讨,我们还通过师徒结对,缩短“新教师”业务成熟期;通过出台《红窑中学在职教师进修方案》,鼓励教师通过自考提高学历层次。我校目前教师本科率达到。

三、教育教学初露劲力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加大对常技课执行率的检查和学期考核,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课表的严肃性;加强了功能室使用率的督查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不定期走访学生,了解教师组织教学情况。无缝隙的巡查促进了教师自觉性的提高,也让学生有条件、有时间、有效果的读到图书、亲自实验,全心投入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用知识充实头脑,用动手锻炼思维,用活动体验价值,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2013年度中,我校先后获得市健美操比赛二等奖、县广播操比赛特等奖、市羽毛球比赛三等奖、市足球比赛第八名。

2.全力做实教学工作

以合格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现有的三个县市级课题为着力点,加强教学研究和交流。领会县局中教科工作要求及质量监测方案精神,制定了《红窑中学质量监测奖惩方案》、《红窑中学课堂常规要求》等系列制度,向管理要质量。一年来,我们推行 “一。二。六”课堂模式,新进教师转岗培训,教师外出学习、回校汇报,定期交流课题进展情况等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设计评比,要求参加素养大赛,主动提高专业水平,将教师基本素质转化为课堂生产力,有效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

3.加倍珍惜竞赛机遇

针对中学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我校重抓活动的实用性、规范性、参与率和目标达成率。每学期积极做好学生规范书写、励志远行、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工作,各中层干部定班参与,确保活动不走样。11月份我校获得了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特等奖的佳绩。

四、办学条件彰显实力

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我校认真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投入40余万元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紧扣校训“饮水思源 自强不息”,充分挖掘红窑镇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将校园分为“饮党恩之水,思福祉之源”、“饮乡蕴之水,思精神之源”、“饮知识之水,饮智慧之源”和“自强不息,臻于至善”四大主题版块,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雕塑、彩虹桥的设计均独具匠心,大气、美观。省现代化验收组领导对我校的校园文化设计给予了较高赞誉。我校还投入近30万元为所有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让多媒体教学在各班都能实现。为保证生均30册图书,在局里装备3万余册图书后,我们又投入近50万元新添了2万册图书。另外,我们争取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万元,保证了学校希望来吧的正常运作,丰富了我校寄宿学生、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12月份市节水型学校创建、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省健康促进校创建均顺利通过验收。

五、安全、行风宣传形成合力

1.安全为先:通过投入30余万元,全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电子监控和安保器材全配备;通过行政值周、教师值日、保卫人员巡查、签订责任状、主题班会、告家长书、家校联谊等形式加强师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2.行风保证:开展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行风评议、“强作风、勇担当、办人民满意学校”教师献良策、校长接待日、设立意见箱等活动,让家长、教师遇到问题有途径反映,有专人办理;加强软环境建设,对有偿家教、乱收费、收费不公开、食品安全、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计划生育工作等不符要求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必追究的原则,为学校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宣传跟进:酒香也怕巷子深。学校由校长办牵头,做好教育教学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电子屏循环播放办学理念、激励性标语;一方面通过纸质、电子传媒,宣传办学成绩,2013年被县、市级以上媒体录用的稿件有30余篇。

各位领导,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我校来说,年度目标工作是任务,更是契机,我校定会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资源,牢记“跳出涟水,淮安争一流;放眼江苏,全国有影响”的办学目标,进一步优化管理,努力使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以顺应社会对学校的美好期待。

二0一四年一月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2篇

一、课堂需要有独特“智慧”的教师

1.课堂应该充满语言智慧

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语言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智慧型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2.课堂上“尊重”的智慧

以教定学的现象应该取消,学生怎么学着方便就怎么教,也就是尊重学生,以学定教。这要归结于教育的本质:首先,教育是主动的行为;其次,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未来环境的改变促使学习者未来生存必须接受智慧的教育。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传播智慧。孔凡哲教授在他的一本专著上这样写道:“一般的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

3.应变能力智慧在课堂上的展示

课堂上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二、我们需要充满智慧的课堂

1.从新课标中读出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学校允许调整教材,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让学校了解教学进度,便于管理。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时遵循的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课堂上的智慧互动

许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却包含着正确合理的因素。教师的简单回应,不仅可能遮蔽正确合理之处,还会压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对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迎合心态,又会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所以,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还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可以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追问也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

3.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创设信息技术课独有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引入游戏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

4.深刻反思,彰显智慧

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是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

三、智慧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

1.向书本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

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3篇

在如今的这个技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渗透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受到信息技术的形塑作用,变得越来越智能,人类步入“智慧时代”。最近几年,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一个新概念“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应运而生。然而,“智慧教育”究竟为何物?其所谓的“智慧”又有何意?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其本质的把握,也是重要的基础性的学理问题。本文在技术哲学视角下,借用“道”与“器”这_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对智慧教育概念进行理解与把握。

一、何为“智慧”: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

在教育信息化的语境中,“智慧教育”是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衍生概念。该“智慧”指的是“把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即要把传感器装备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当中,并且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网上数字地球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 [1 ]。新技术迅速影响到教育领域,从智慧地球推演而得的“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议话题:智慧学习、智慧教室以及智慧校园等新名词不断撞击着人们的眼球。总体上说,该“智慧教育”不同于教育领域原有的老话题之智慧教育,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需要对其内涵正确把握。

《新牛津英汉词典》对技术的“智慧”(Amart)与人的“智慧”(Wisdom)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该词典Smart的解释为“设备的独立性和某种智能性的功能” [2 ],而Wisdom则是人的“一种基于经验、知识和判断的高级思维品质” [2 ]。可见,两个“智慧”存在截然不同的内涵,一个指向有智慧的技术或可称为“智慧技术”,另一个直接指向人,技术所蕴含的智慧并非人所特有的那种高阶思维能力。在很多关于智慧教育的文章中,将分别源于Smart和Wisdom的智慧不加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智慧教育”认识的争议。可以说,把技术的智能性表述为“智慧”,更似乎是一种“拟人”的修辞,实则有“智”无“慧”。

我们也看到,“智慧技术”表现出强大的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播能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构建了高度技术化和充满信息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利用各种智慧技术提供的海量信息,尽情地享受到个性化、多样化与实时的信息服务,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同时,当今社会也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用数据“量化一切”是大数据时代的诉求。“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3 ]透过数据及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和理解数据的载体内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不仅认识事物的当前发展状况,还能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而且“随着系统接收到的数据越来越大,它们可以聪明到自动搜索最后的信号和模式,并自己改善自己” [3 ]。所以,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形态,大数据及相关的智慧技术不仅具有原初的工具意义,还具有较高的信息丰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智能化的色彩。

智慧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展了人的实践能力,还对人的思维过程和传统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智能技术不仅能使得诸多人工物品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而且还能通过技术的“信息化”和“会聚”作用,使得信息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界限得以消弭,“技术本身既是客体也是中介,而后还成为主体的一部分,使得主客体之间具有了流动变换性,一定意义上主体就是客体,客体就是主体” [4 ]。于是,人和技术的界限变得模糊,两者相互融合于彼此之中。技术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工具,更构成了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对作为一般使用者来说,智慧技术的存在几乎是一个自明的现象,人们习以为常地运用这些技术,而且似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理所当然地生活在这个被技术构建的世界里。因此,因智慧技术推动的智慧教育的出现并非偶然,人们总是渴求各种“上手”的教育资源和“随心所欲”的教学过程,并将这种希望寄托于各种新兴技术之上,试图借助技术之功效优化教育。而信息时代下的移动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新兴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为教育发展创设了技术化、智能化的环境,使教育过程更富有交互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智能性。

至此,智慧教育及其“智慧性”的涵义已经水落石出,这里所谓的智慧就在于教育环境的智能性和相关信息的丰富性,这是对教育环境的一种外在的描述。智慧教育实质就是在于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智慧技术构造智能化教育环境和平台,从而促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过程的优化,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实现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目的。作为一种高技术化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展现了一幅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美好教育愿景。

还需要指出,人的智慧是一种内在的高级的思维品质,它具有“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品质。因此,当下所谓的“智慧教育”之“智慧”(Smart)并非等同于人的智慧(Wisdom),智慧技术的应用与人的智慧行为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智慧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教育领域中所关注的“智慧教育” [5 ]或“教育智慧” [6 ]。

二、智慧技术:智慧教育之器

“道”与“器”是中国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抽象的、无形的,表现为超然于事物形体的内在的本质、规律、原则等;“器”是具体的、有形的,表现为事物形体的外在的具体的器物、工具、行为等。“道”具有根本意义,是“所以然”,“器”是“道”的衍生,是“然”。智慧教育作为一种高技术化的教育形态,智慧技术的教育应用是其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本文先从技术的层面对智慧教育之“器”进行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实体性的工具,它还是一种意向性和关系性的存在。技术的工具价值最先进入人的视野,这是由其实体性功能所决定的。那么,对智慧技术的认识也是如此,首先认识智慧技术教育应用的工具性意义,然后探讨智慧技术与人的存在关系。

智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更具包容性的技术范式,通过“交叉、整合、融合从而协同发挥集群效应,产生出更大的价值和效用,形成单项或单类技术难以具备的影响和功能”,并“使得虚实两界不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世界,虚界可以取得实的效果,实在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虚化,并且被无限地复制” [4 ]。因此,智慧技术打破了以往物质性技术与信息性技术之间的界限,兼有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构筑卓尔不同的智慧教育环境。

智慧教育环境包括实体性的智能学习工具以及情境性的学习资源与教育社群,而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网格计算等技术是智慧教育环境重要的技术支撑。借助这些智慧技术不仅能提供实体及环境资源,还能对物理教育环境和学习者行为进行感知,“在获取环境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同时,自动调节环境条件,从而创设智能的物理环境” [7 ]。而且,智慧技术能对学习过程、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感知和记录,在获取相关数据的同时,还能进行协同和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利用各种智能学习工具、认知工具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更进一步,智慧技术还能实现虚实结合教育环境的搭建。在智慧教育环境中,既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能实现物与物、人和物的交互问题,并能将从真实环境中获取的学习信息与虚拟教育环境融为一体,这就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全方位互联和智能化整合。

智慧教育环境的构建还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世界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大数据成为反映人类现实世界的一种虚拟“镜像”。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催生了“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而且,学习分析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引领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也有力地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秉承“量化一切”的理念和全数据的思维模式,推动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往的教学分析大多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绩分析,而学习分析技术则可以全面、及时和客观地挖掘整个教育过程的相关信息,并使得以往无法观测的教育现象得以量化和分析。比如,可以对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风格、行为特征以及学习情绪等心理因素,进行客观的、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说,学习分析技术超越了传统教学的经验性教学模式,能更全面更科学地促进教育发展。首先,它能极大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把握能力,帮助教师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而且还能根据学生学习数据的智能分析,主动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名副其实的个性化教育。其次,学习分析技术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数据智能分析,进行自我评估与诊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有目的的查缺补漏。因此,学习分析技术能根据个人需求和认知风格,有力地促进一种定制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凸显学习过程的智能性。

但是,对智慧技术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纯粹的工具意义上,还应该深入探讨智慧技术蕴含的内在本质,揭示它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智慧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构筑了新的教育环境,塑造了新的教育存在方式。在智慧教育环境中,依据智能化服务以及身临其境的感官刺激等,教师和学生可以无缝接入并沉浸于智慧技术之中,享受到智慧技术带来的独特教育体验。而且,师生也对智慧技术产生了某种依赖感,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相关的教育活动便会受到影响。因此,技术成为师生教育活动的“天使”,并构成了教育的一种新“世界”,使师生“逗留”其中。甚至,师生在鼠标的指引下,沉浸于知识情境与学习体验之中,而忽略了技术本身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技术与师生的关系进入原始的“上手”状态 [8 ],如同长期戴眼镜的人对鼻梁上的眼镜浑然不觉。在这种情境中,智慧技术与师生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不再成为一种外在于教育活动的技术实体,赋予教育更灵活、多样的发展可能。

智慧技术正是以这样一种“透明”的方式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它先将师生带入一个技术化世界,而后又悄然“抽身离去”。智慧技术所支持的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为有效呼唤教育的人文价值与人性的回归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回望传统教育技术,在声、光、电等物理功效的支持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推动教育的发展,但它是一种单一化的、凸显自我的技术形态,它及其承载的工具理性的张扬,却造成了技术与人的发展的对立,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价值追求和人性目标。技术的运用反而对师生的成长起到某种“限定”和“强求”作用,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教育也因此失去本应具有的个性化色彩,逐渐被加以功能化。因此,“人们对那种原始的、尚未破裂的、直接的存在之渴求就一再涌现出来。当越来越多的生命领域为技术所征服时,‘返回大自然’的呼声也就愈渐强烈了” [9 ]。

三、艺术化审美:智慧教育之“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现阶段形式,不仅要关注其技术的应用,还应探讨其独特的存在之道。“道”的原意是“道路”。在中国哲学范畴中,道是抽象的、无形的,表现为超然于事物形体的内在的本质、规律、原则等。《易经·系辞上》指出“道”属于“形而上”的范畴,赋予了“道”的本体意义。老子也在哲学意义上对“道”做出深刻阐释,他把“道”确立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具有超感觉、超形象与无始无终的特征,并强调“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道”是体现在实际操作活动之中的无形的、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途径或方法 [10 ]。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刻论述。他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 (Ge-stell),其根本特征就是“限定”和“强求”,从而使自然和人都进入非本真的危险状态。但艺术却能完成这种危险的救渡,艺术和技术本具有亲缘关系,而且“艺术乃是一种唯一的、多重的解蔽” [11 ],人还应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就是说,人的技术实践还具有审美超越性。可见,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巨人的技术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透过他们深邃的技术哲学思想,我们可以认为,艺术化是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对于饱受工具理性侵蚀的现代技术而言,无异于一剂良药,这为智慧技术的教育应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智慧教育应践行艺术化审美的发展之道。

首先,智慧教育的审美之道在于重塑教育中的人与技术的关系。这是智慧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涉及智慧教育的存在方式。在以往的技术教育应用过程中,人们曾一度盲目追求媒体技术的教育效率,极为重视技术硬件建设,并出现“见物不见人”的教育现象。这实质上是技术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与技术的分离,单一的技术图景祛除了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遮蔽了教育的丰富意义。而智慧技术不仅可以将人工物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互联互通,还具有人性化与艺术化等特征,如同手工技术一样,充满美学意味和个性色彩。因此,智慧技术呈现一种独特的艺术美特征,有助于人们开启人与技术完美交融的审美境界。

在智慧教育环境中,教学媒体不单是一种被利用的教学工具,还能把教育建立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关系之中,进而创造一个极富有诗意的教育世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上手”技术享受到沉浸式的教育体验。因此,技术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对象化存在,人与技术不再是彼此外在的关系,而是呈现出“我—你”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建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智慧技术的教育运用,能创造一种人与技术“和合共生”的教育方式,从而摆脱技术对人和教育发展的束缚,重返“物我两忘”的教育审美境界,实现人、技术与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其次,智慧教育的艺术化审美在于克服工具理性的束缚,恪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在技术理性的推动下,教育媒体技术能提高教育效率,优化教育活动,教育的发展条件和存在空间也能得到有效改善。但工具理性的膨胀如果不能得到遏制,会导致其教育应用的“俗化”。当前信息化和智慧化教育的产品和服务可谓目不暇接,我们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虽然大多产品在表面上是利用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但实质上是“新瓶装旧酒”,许多高新尖的技术产品依然承载着原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并成为知识灌输和“统治”的教育新工具。

智慧教育不能沉醉于技术功能上,应把技术的教育应用置于新的价值视角之中,其价值归宿应指向自由、全面而又充分发展的人,人自身的发展才是技术教育应用的最终依据和根本目的。因此,智慧教育要顺应人的感性和审美性质,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然本性,通过优化和提供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教育过程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同时,智慧教育还要面向诗意的技术交往,消除人与技术的隔阂,强调两者的和谐“相遇”,藉技术之力重新“照亮”被工具理性遮蔽的教育本真存在,开启教育发展的澄明之境,从而推动人和教育的完善发展。

最后,智慧教育的艺术化最终指向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类本质”,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向。技术的进步与人自由的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智慧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力量,能赋予智慧教育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再造了教育发展新模式和新时空观念,不断突破既有教育活动的界限和束缚,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可能。

同时,智慧教育扩展了学生的交往方式与空间,教师、学生与技术之间在智慧教育环境中能生成主体间的共生与平等关系,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充分地敞开各自的心灵世界、寻求主体间的共在与视域融合的过程。海德格尔认为,本真的共在有助于个体在共在中超越自身,而且个体与他人之间存在着自由的关系 [12 ]。而且,主体间性是对个体主体性的超越,也是个体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因此,通过主体间的智慧教育活动,学生之间彼此相互理解,互相呈现,超越了现实主体的局限性,成为充分发展的个性形式,自由的意义也因此得以解蔽,并获得澄明。因此,智慧教育能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为学生通向自由之境搭建了一座更畅通的桥梁。

四、“器”“道”融合:智慧教育的超越之路

“器”与“道”是辩证统一的,所谓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只是逻辑意义上的“上”与“下”,并不是两者地位的“上”“下”之分。朱熹曾说道:“道未尝离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 [13 ]也即是说道寓于器中,道与器彼此联结,互为依托。同样,作为智慧教育之“器”的技术,与其艺术化审美之“道”互为表里,相互融合。

技术具有主观社会属性与客观自然属性二重性,不但表现为技术的硬件产品,还包含着“如何做”的方式与方法。而且,任何社会实践中的技术都不是作为单一的要素发挥作用的,每一种技术都有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不是简单地‘发生’的,而是为造成特定结果而被选择和设计的” [14 ]。智慧技术既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还蕴含着信息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因此,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宜的教育生态系统,不仅要搭建性能卓越的技术环境,还应遵循相应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践行艺术化发展之道。换言之,智慧教育需要协调技术运用和教育理念两方面的同步发展,才能彰显智慧技术的教育价值,满足信息时代特定的教育诉求。

因此,智慧教育要克服鼓吹技术的“唯技术论”和逃避技术的“浪漫主义”两种论调。唯技术论者只强调技术的效率和功能,将技术应用和教育发展的关系简化为一种因果关系,企图利用强大的技术功能来影响和改变教育,却忽视了技术运用和教育发展的其他因素,极易导致教育发展中的技术异化现象。比如,在我国教学课堂屡见不鲜的“黑板搬家”、“人灌变电灌”等现象就是其中的典型写照,只是把先进的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简单代替,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未随之得以更新。

所以说,如果仅强调智慧技术高科技的一面,而忽视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那么,其承载的特有的教育意义势必会丧失,并导致智慧教育变革意义的蜕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浪漫主义者则是沉迷于“田园式”的艺术化教学风格,刻意强化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作用,而否定了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然而,技术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 [15 ],承载着每个时代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教育价值,技术能有效地优化教育的要素和过程,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智慧教育应注重教育之“器”与“道”的融合,“技术并不是按一种内在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社会的产物,由创造和使用它的条件所规定” [14 ]。智慧教育能变革和重塑整个教育的未来,但它不只是教育工具的改变,还在于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

我国的智慧教育发展应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大背景。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继续提升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急需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构和完善。总体看,我国智慧教育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充分利用、升级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并进行智能化教育应用系统的深度互联和全面融合,这是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前提。而且,还可以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和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浪潮之中,整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通信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共建共享相关的智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教育环境设施,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发展。同时,智慧教育还应建设、共享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与管理数据的整合运用与无缝共享,并促进各个教育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以促进智慧教育各个部门的协调运行,从而为师生提供可按需获取的智慧性教育资源。

其次,还要进一步强化坚实的学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在面向世界、追踪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方面,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已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还缺乏深入研究。追踪学术前沿不是盲目跟风,还需要相应的分析鉴别与批判;引进也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要为我所用,研究国外教育信息化最终是为了发展我国自身的教育信息化。同时,发展我国智慧教育必须具备足够的文化自觉,吸收我国传统的教育和文化思想精华,其中蕴涵着珍贵的教育理念和审美化的技术思想,这是我们进行智慧教育研究的源头活水,脱离了我国的教育传统和文化思想,所有的努力将会变成“空中楼阁”。“要想离开中国的传统,一来是不可能的,二来也是不明智的。我们的生活塑造了我们,与其努力去摆脱它,不如实事求是地去迎接它,从这片土地上吸取营养。” [16 ]因此,智慧教育发展还必须立足于我国自身的文化土壤,从而体现出智慧教育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最后,智慧教育发展还应植根于我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技术与社会的需求越相吻合,就越有价值,就越是一种准确反映了社会需求的社会性产物” [14 ]。智慧教育只有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相融合,才能彰显出其独有的价值和永久的活力。长久以来,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可谓根深蒂固,这种教育理念过于强调知识传承,虽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却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忽视了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而智慧教育却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它不仅能促进高效率的知识教育,还能通过艺术化审美的发展理念促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并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服务,进而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的变革。当然,这就不仅需要远见卓识的理论自信与自觉,还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魄力,更需要对智慧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 智慧型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探索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途径。近年来,智慧型教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培养智慧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拟对旅游高职院校智慧型教师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一、智慧型教师的内涵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当“智慧”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教育智慧。对于教育智慧,目前教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有一个共性认识:教育智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更广泛、丰富的涵义。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实践中经过多方面的途径形成的,包含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等内容,而这些智慧都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智慧型教师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是相对于维持型、指挥型、再现型、单一型等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来的,提倡智慧型教师,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协调、完整和全面。智慧型教师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学感悟和教学反思中逐渐形成的结果。它体现了教师良好的理论素养,也反映了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

二、旅游高职院校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必要性

(一)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旅游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旅游人才需求,而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一线教师来完成。目前,旅游企业认为旅游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地理知识、文史知识知之甚少,很多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经常性的常识错误;二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表现在语言、外语能力不强;三是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理论与实际工作脱离;四是专业技能不过关,综合素质差,适应岗位速度慢,等等。旅游人才达不到旅游企业的要求,而旅游企业又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是学校的责任,而这个任务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身上,更落在了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并且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的智慧型教师的身上。

(二)旅游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已由原来的规模教学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激发内部活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旅游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观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育人模式的改革,努力创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优质专业为重点、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态势。这需要集中建设好一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智慧型教师的产生是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的最好体现。

(三)旅游高职教师成长规律的需求

教师成长是教师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成长,是指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从实际教学中得到经验,再经过研习进修,到成为优秀教师的变化历程。其实质是专业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时间进程。美国学者卡茨提出教师成长规律的四个阶段理论学说,即教师发展成长要经历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时期。一名教师从初上讲台的新手教师到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是教师成长逐渐趋于完善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旅游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成长为一名教育学者还要成为旅游行业专家,使教师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在更高的层面上走向整合,从而也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旅游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多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也从社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角度对教师提出了种种要求,我们应该意识到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智慧”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师”转变到“智慧型教师”,打破以往教学的经验和认识,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教学观,形成新的学生、课堂和知识的再认识,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从自为走向自觉,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向智慧型教师发展。以智慧型教师作为对教师的整体境界、专业发展的总要求,将从客观上对教师的理论学养和综合实践素质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

三、旅游高职院校智慧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自身层面的培养途径

1.凸显个性魅力,充分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成长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专业发展是教师的核心,个性成长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也同样重要。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个别差异上,教师的个别差异体现在知识、能力和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如有的教师知识相当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有的教师操作能力强,而知识积累不到位;有的教师不谙世事,缺乏信心,关闭自我;有的教师少年老成,圆滑世故,等等。这些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在各自成长的道路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凸显个性,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2.展现课堂艺术魅力,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旅游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促进发展最便捷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承担者,是高等院校教学发展和创新的中坚力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获得,对教师的职能稳定和发展产生强大的作用。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稳定而又有独特个性的教学行为方式,即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它是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个性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有的教师上课严谨规范,有的风趣机智,有的善于引导学生,有的善于点评,等等。一名教师要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而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也是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肯定自我的综合体现。

3.精通专业技能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理想融合。从教学知识技能向教学实践智慧的飞跃是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关键。旅游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丰富且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只有具备这两方面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知识是智慧的来源,一位充满智慧的教师在理论上能教给学生需要的知识,在实践上亦能教给学生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智慧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从教师的亲身体验中提升、内化而成的,不是靠理论知识直接获得的。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更强调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发展。智慧的产生需要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辅相成,理想融合,两者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4.培养科学研究自觉,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教学与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方面内容。教学要依靠研究才有进步,研究能促进教学的提高。懂得创造,具备创新能力是智慧型教师应具有的特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形成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反思、改进三位一体的教学习惯,教师便能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最便利的条件是他们身居教学第一线,他们把课堂日常教学实践作为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反思、合作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学校层面的培养途径

1.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人文环境。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智慧型教师的产生需要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教师在学校里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自觉自愿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需要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和民主氛围。学校只有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营造符合教师特点的激励环境,让教师具备积极振奋、健康向上的特征,才能促使教师更好更快地向智慧型教师发展。

2.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环境。规章制度是构成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渗透着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具有引导功能,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实践证明,学校要顺利开展有序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做到有章可循,把工作逐步制度化,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制度文化环境。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3.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制,为智慧型教师培养提供平台。学校要立足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培训内涵式发展。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工作对情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培训内容设计应从培训范式转变到发展范式,不仅要有统一的通识教育,还要立足于教育职场,形成统一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体系。教师培训教材应注重对技能的强化,应从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要构建有效的培训体制,为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一是健全培训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并进行全程监督;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合理规划各类培训层次并建立各层次培训的长效机制;三是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校企联合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四是结合旅游行业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旅游企业机构和师范院校作用,为教师培训和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

综上所述,基于旅游业、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旅游高职院校有必要培养一批智慧型教师。具体来说,可从教师自身层面以及学校层面入手培养智慧型教师,以促进旅游业、高职院校和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2]陈克刚.“智慧型教师”培养方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3]王.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粟艾华.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

[5]耿国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科学性寻求[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6]覃隶莲.智慧文化视野下智慧型中职教师的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知识发展;实践智慧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把反思的态度与对实践的关切统一起来的一种理智,它既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内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内在综合体现,也是长期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所付出心血的结晶。

一、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遵循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师范生/新手教师―熟练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主要经历了孕育、闪现、逐渐生成、无限生成四个阶段。

阶段一(孕育):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会基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经验对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形成个人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操作性知识。将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内化为个体操作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过程,它也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

阶段二(闪现):实践知识理论化――高级知识的获得。为了在专业上获得持续发展,操作性知识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进修以及阅读专业书刊等途径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操作性知识。在拥有高水平操作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对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获得高级知识。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闪现”阶段。

阶段三(逐渐生成):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互动――专家知识的获得。教师在获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起点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获得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试验、质疑,将理论知识深层内化,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风格的个人实践知识。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的“逐渐生成”阶段。

阶段四(无限生成):转识为智――实践智慧的获得。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转化为实践智慧,它需要一个转识为智的过程。转识为智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职业情感、丰富的实践历练及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四个基本条件,在这四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幼儿园教师才能不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阶段的教师实际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实践智慧。新手教师的实践智慧可能是个别、零星的,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智慧较为系统且逐渐形成了个性特点,而智慧型教师的实践智慧则更高效、灵活,且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教师不断形成与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根本。

二、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水平总体偏低。从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不重视理论学习,实习锻炼少。在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 很多教师不太重视理论学习, 而较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幼儿园招聘教师时也是更多地考察应聘者的技能技巧。能否真正转识为智,能否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与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关系密切。

(2)易满足于工作的熟练化操作,教育反思的深度与主动性较差。幼儿教育承担着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教师每天除了要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照顾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这导致了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如何熟练地管好幼儿,反而忽视对教育实践反思的深度。

(3)知识自我更新意识与专业自主发展动机不强。在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水平。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层次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对策与途径

(1)全面、科学、适宜的知识学习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根本前提。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是其知识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识获得与积累的最终目的。因此,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

(2)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师只有经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历练,才能转识为智。无论是知识学习的结果,还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经验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予以实证与检验。

(3)深层次的自主实践反思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基本途径。反思是促进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径。

四、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的知、行、思交融原理

教师的知识发展、教育实践行为、反思等始终与其实践智慧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知识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与决定作用,教育行为对知识的运用、内化与深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促进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无论是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哪个阶段,知、行、思三者都是环环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进的,可以说,是三者的交融促进了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2]刘爱。教学智慧之生成过程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张惠博。职前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之研究[J].科学教育学刊,1996,4(1):59-92.

[4]徐佩华。论教育智慧及其形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5]王红彬。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52.

智慧教育整治方案总结 第6篇

博主的议题,给了一线教师深刻的思考:何为“智慧”校园?“智慧”利在何方?校园的“智慧”如何彰显?

“智慧”校园源自校园信息化建设与书香校园的构建项目,从功能属性上来看,它借助于现代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对已有的校园进行功能化的建构和硬件上的支持,以期达到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来促进对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技能的支持的作用。从使用对象来说,它以中小学、幼儿园、职业(特殊)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为学习者和教师创设“智慧型”服务。从目标指向来看,“智慧”校园的目标于在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校园组织形式,力图通过高效的手段,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益,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新模式和新途径。因此,“智慧”校园是面向师生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能够开启智慧之门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的总称。

当界定清楚何为“智慧”校园建设之后,我们不禁思考,既为智慧校园,那么如何应得智慧之名?智慧是属于学习者的学知之慧,是属于教学者的启蒙之慧,是属于管理者的人性之慧,是属于协同者的共赢之慧,是属于乐思者的建构之慧。因此,智慧的最终指向应是针对校园范围内的所有人,并是他们开启属于自身智慧的金钥匙。如果智慧校园仅仅成为现代化设备的展示区,在绚烂的霓虹中展示高清大屏,在各种花样繁多的系统中重演各种PPT,在林林总总的设备中炫耀如何利用高科技,那么,可以说那不是智慧校园,而是产品会,因为只有带着设问的设备,才是智慧校园的必需品,而简单的高速、高清、高频只能代表着科技手段的更新,不能表明与智慧的关系。试想,如果能用新设备促进智慧的生成,那么学校的温度在哪里?所以,智慧校园是因人而异的,并非因物而存。

既然智慧校园要依托以人为本、启发智慧生成,那么我们渴望的智慧校园应该如何建构呢?智慧校园是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产生的、由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所供给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集合体,它能将学习的需求与信息化的手段相结合,通过必要的研究和实施途径,最大化地开启智之门,缔结慧之果。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功能标准的建立,实施途径的研究、课程融合的实践、设备更新的处理及应用领域的探究等。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能让智慧校园真正智慧起来。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