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共13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2-16 02:51:5925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1篇

1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概述

随着美术教育被纳入总体教育改革体系,我国中小学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自1996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起,美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使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得到相对完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课程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内容,拓展其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尤其,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些旧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2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大潮与素质教育实施之间的分歧

第一,“应试为大”的观念在小城市仍然具有统治性的影响力,从学校到家庭,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几乎全是功利主义教育的推动者和信奉者,美术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的尴尬地位。始终是高中课程中的鸡肋,学生心目中万年不变的副科,成绩好的学生纵然想学却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而成绩差的学生连主课都学不好,对美术更是不抱兴趣。第二,部分学校开始狠抓美术教学,旨在培养数量相对较少的艺考生,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还是应试教学的路子。基于艺术类高考近年来依旧火热的现状,这种情况在各大中学开始普遍化。因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故而所实施的美术教育只是单调的纯技能性的训练,实践教学完全压倒了认知教育。尽管有时也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到底还是忽略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而没有健全的审美意识。这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电灯,却不知灯火的功能意义。我们所追求的美育理想,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的:“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很遗憾直到现在,不仅未能实现,还任重道远。

新课程实施所需课程资源的匮乏

在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的体系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做保障,恐怕也是很难达成的。课程资源在硬件上主要包括可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用的美术教室及设施、美术活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等。硬件课程资源还可以被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备课所需的资料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软件则指的是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专业才能突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美术师资。现在在小城市的很多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没有相应的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美术器材,没有可供学生浏览的'图书资料室,甚至连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临时兼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而城市本身也并没有建立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必需的公共文化机构,导致城市文化气息淡薄,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生们在校外环境中很难得到熏陶,这也不利于中学生美术素质教育的开展。

课程设置与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许多门类,新课程体系下中学的美术教学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内容的设置,无疑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且随着时代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美术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学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空洞。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虽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多媒体依赖症。授课形式被单一化,仅依靠视觉传授,忽视了抽象理论的讲解和手动示范,让美术课堂的传统流失殆尽。三是统一机械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整堂课都是一言堂,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四是定位不清。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让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美术教育可以振奋人心,激励人的崇高情感,发挥创作想象,使人得以辨别社会的美丑现象,培养道德情操并提升人的境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优化这个考试,使考试科学化、合理化;不是要取消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应该包括道德、责任感、人文精神等方面。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展现的舞台。我们的美术教育需要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使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注重与时俱进,鼓励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做到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下有几点意见:首先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多鼓励多引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利用美术教研会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观摩经验,为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老师了解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最后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同行之间不断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使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感的激发。如何在枯燥的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填灌”,改以“启发”为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且,不要在当堂就给出答案,而告诉学生,答案会留到下一次课揭晓,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思考和寻找解答。这样会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第二,“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远比答案更有价值,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在课堂上注入更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元素,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亲切感,并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表述方式,这样,学生会对美术课备感新意,自然会喜欢起置身于美术课堂的感觉。而且注意书本内容能否实现对他们实际生活的改变,如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能帮助他们今后改善对自己的房间布置、着装打扮,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美术,爱上美的生活。第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强调对教学思路的把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并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也更有自己尝试的愿望。在班级中如果发现在美术上有着特殊禀赋的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开发其潜力,鼓励并帮助其将自己的天赋全面展现出来。

新课程体系下小城市中学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紧随并跟上在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走在前面的城市地区。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2篇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带给孩子更好的美术教育

社会和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高要求促使美术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用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要从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自练内功,不仅要多进行美术专业的训练,更要多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功底,这样可以很好的为幼儿美术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的参加教育教学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说道教育教学水平不得不提一下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知道,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教育教学水平的滞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严重的压制着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塑造和知识的学习。所以,作为一名幼儿的美术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带给学生更高的美术教育,教师要主动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参与教学理念的知识培训,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孩子天性发展和能力成长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主动的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教学改革。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美术教学相结合,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内化,提高自身文化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美育美学的常识,将课改精神和幼儿园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园本特色,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天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知道幼儿绘画是先想后画。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是思维在先,绘画在后的过程。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幼儿的头脑,放飞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去想;带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悟;教师的教育不能够束缚学生的手脚,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去创作;可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教学理念,解放幼儿的思维和情感,让他们去自由的想象去创造,使他们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行使美的权利,表达自己美的想法。

二、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幼儿的教育不能够强迫,而应该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兴趣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好美术就要想办法让幼儿对美术学习感兴趣,让幼儿喜欢上美术这门课程,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与身惧来的,而是依靠教师长年累月的培养起来的,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幼儿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接触美术材料的幼儿来说,并不知道什么美术教育,只是对这些美术颜料感到好奇,自然的会涂涂抹抹,这是,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是批评,会让幼儿对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严重影响幼儿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要采取激励策略。由于幼儿肌肉发育不全,握笔比较困难、画出来的物体形态达不到他预想的效果,因此有些幼儿就会对绘画产生了胆怯、自卑的心理,教师要针对幼儿不同特点给予表扬与鼓励来激励幼儿。鼓励幼儿的绘画行为,能够让他们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尊重幼儿的行为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幼儿的绘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涂鸦和发挥过程,这样的过程可能不符合美术的绘画技能的要求,但是却是最自然、最纯真的东西,是幼儿内心思维和美的一种表达。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行为和认知规律。教师要鼓励幼儿的绘画行为,并对幼儿的绘画行为提出新的要求,以引导幼儿更好的表达。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那么教师不能够强迫幼儿去学习,教师要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又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美术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为,幼儿往往对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内容饶有兴趣。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的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促使幼儿的学习热情。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3篇

摘 要: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消极影响,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学依然存在以绘画为中心和以教师为核心的现象。然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地改变教学模式、转换自身角色,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以及知识发展的趋势。笔者针对当今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状况,论述了改进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提升审美素质

传统美术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学生的一个特长,并试图提供基本的教育给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普通的学生经常忽略对美术的学习,较为看重文化课学习,从而应对升学考试。此外,也没有得到教师更多地关注,对普通的非艺术生的美术教育也不重视,使初中美术教育几乎形同虚设。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现在的发展形势下,针对所有学生的美术教育,其实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的美术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而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培养审美情感,具备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和感觉美的心灵。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和欣赏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画,例如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作为永恒的经典来欣赏。学生不是复制画面,而是要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这幅画本身,以及对他在文艺复兴时期而改变的态度进行了解。就画本身的色调而言,过渡自然,反映出艺术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对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可以欣赏美和创造美,更可以获得大量的心灵与情感的收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美术教学能很好地去引导学生建立美感。

二、重视作品点评,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

对于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作品进行合理的点评。对他们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艺术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美术而言,必须有助于他们身体和精神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的艺术技巧,他们是很容易被打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单调并缺少生活的气息,更不具备真实的情感。美术老师的点评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影响。美术老师应以尊重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为前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并审查学生的艺术作品。当美术老师审查学生的工作时,找出什么效果最好,给予学生及时的认可与表扬,这对学生的潜能激发有很好的效果,还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懂得思考人生,使其作品更能表达出学生的个人情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美术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学生和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一个坚实的知识桥梁,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避免学生走弯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要能够在各方面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要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有学会创造知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因材施教灵活的授课,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多数的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在设备的硬件设施上的不足,使得老师授课时不能保证用具的齐全,但是这并不是无法授课的利用,老师可以通过对日常物品的创新使用来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三、创新教学机制,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教学模式就会融入新的力量。但是要对这一点进行正确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合作探究,重视形式上的操作,应该落实到具体任务中,不然就无法体现其意义。要清楚地看到,合作要以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只有在学生对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才迫切需要通过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合作探究的优势,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就美术学习而言,首先要帮助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情感,从审美素质方面出发,重视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具体到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点,积极利用创新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只有正确理解课改的新要求,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4篇

1、作品不贴近生活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三、结束语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5篇

一、利用教材明确主题,培养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4、按步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按步观察法即按作业步骤,先形后色的观察法。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常被物体斑斓的色彩吸引,其实美术的表现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观察步骤上与之一致,对观察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观察步骤,先出现物体的形状,然后出现色彩,这种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骤有利了学生按步观察法的形成。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6篇

内容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引起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转变,素描基础教学更是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探索新的素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充分了解素描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联系,分类施教,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专业特色做好教学设计,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素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不同的美术院校在“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更加适合自身专业建设的教学体系。虽然西方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甚至是处于被取代的状态,但对于当下中国国情来说,特别是高师院校,有着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已经不是美术院系的主要职能,而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描教学则是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素描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特点,直接影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素描基础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法传授给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推广较少。因此,素描教学体系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以满足新时期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笔者在结合美术基础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

“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素描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体现素描具体的能力与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描在基础教育专业学习上的认识与理解。”针对现在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趋于成熟、美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情况,这就要求素描教学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充分了解素描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联系,分类施教。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课程,又是油画、中国画、雕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这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艺术规律的分析能力、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对物象的体量、空间、明暗、结构、透视和质感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在特点和要素来引导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

(一)油画专业

是以具象写实教育为主,主要表现被描绘对象真实存在和空间关系,这就要求素描教学中重点注意明暗关系、结构透视和量感、质感等具体的刻画。

(二)中国画专业

中国画工笔本身就具有线性特征,而中国画的白描就是素描的一种。在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引导上,结构是目的,明暗是手段,线面是语言,要以线性素描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对象。

(三)雕塑专业

雕塑是在空间中立体存在的客观事物,具有立体性、空间性、恒常性的特点,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立体的、三维的观察方法,强化作品本身体感、量感的表现语言,为后期雕塑创作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设计人才。在素描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在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构成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为此,素描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素描基础教学也应该根据专业发展路径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适合专业发展的艺术表现语言。

二、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

现代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下主要继承了两种模式:一种是苏式教育模式,另一种是德国包豪斯教育模式。前者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创新思维方面比较欠缺;后者则是侧重于创新思维模式,需要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发散。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从老师主导转变成学生主导,结合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表现事物以及总结反思的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微妙变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运用艺术表现语言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就需要从室内教学模式向室外拓展,从学习环境向生活环境中拓展,将创作理念带入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扩大基础素描教育的外延。从素描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表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同时,还应侧重研究画面的节奏、韵律、构成关系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

(二)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启发式和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技法和意识层面的问题,并注意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研讨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寻找相关资料,自主探索、研究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好研讨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程结构上建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研讨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研究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对客观物象具有准确的认知是前提,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式和内涵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现将研讨型教学设置为三方面。

1.造型规律的研究

首先,是对客观事物造型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因素,是为了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运用艺术语言再现客观对象。在新的绘画语境下,这些内容已经被赋予了新的造型意义。形体、结构、明暗都可以从绘画因素中被抽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或重新构建。其次,通过讲授素描表现的基本技法,研究客观对象,了解传统与当代审美之间差异,找到符合现代人文精神的审美规律。

2.绘画媒介的研究

在中外绘画史上,绘画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今在素描绘画上运用的材料媒介样式种类繁多。让学生了解绘画媒介自身的特点,丰富素描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运用新的材料媒介,让艺术表现语言更加具有创造性。

3.创新思维的研究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7篇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运用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古建筑 地域特点 校内资源 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8篇

美术作品通过色彩和线条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艺术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这二者进行巧妙融合,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但是师生不能局限于传统教材中美术知识的学习,应该融入更多的、新的元素,并创新教学形式。而我国的民间美术正是这样的极具特色的元素,它可以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了解到与以往的教材内容不一样的知识。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流传至今。民间美术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的同时也会了解相关地区的风土民俗,能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更愿意了解美术文化背后的故事。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一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雕塑、年画和织绣等许许多多制作工艺方面的内容。在我们江南,苏绣、湘绣等都很著名。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苏绣和湘绣作品,绣布上秀丽的风景或逼真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当学生看到一幅幅这样精美的作品时,都会被这种精湛的民间工艺所震撼。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会对民间艺术更加感兴趣,有利于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融合民族情感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是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感情,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中的民族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合到美术教学中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多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内涵。比如,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张贴一些年画来增添喜气,它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期盼和迎接新春到来的喜悦。年画艳丽的色彩和稚拙淳朴的人物形象展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年画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并领悟这种民间美术样式的魅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其实,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素材有很多,融入课堂的形式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片、影视作品等形式来展示,为美术学习增添色彩。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博览会等场所参观,对真实的民间美术进行观察学习,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获取更加深刻的体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作一些民间艺术品,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我国的民间美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教师将民间美术与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美术文化,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9篇

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师范生源综合素质不断下滑,由过去的“尖子生”变成了各初中的“双差生”,管理难度加大。首先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在学习的第二年出现退学的现象;其次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幼教这门职业才报考,而是升学无望之选,所以在校期间我行我素,纪律涣散,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再次,进入幼师学校学习以后,由于对幼师这一职业缺乏基本认识,对未来职业发展要求不明确,所以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比如在美术这门学科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不够重视,在他们印象中认为和初中一样美术课是一门副科,没有意识到学习美术与将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关联性。

二、幼师美术教学方法初探

(一)革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美术教育在对人格的塑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美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单纯的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无法实现“美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幼师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强调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把幼师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来培养。对幼师生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到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当前幼儿园的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型的,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必须改变以往纯专业、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该探索这些知识如何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比如:学习素描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幼师学生如何让幼儿理解空间和体积,使复杂的形态几何化、简单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其想象力,引导幼儿关注周边事物,关心自己所生活环境。这样一来,就会激发他们绘画的欲望,表达出幼小心灵对生活的体验。使复杂而枯燥的素描简单化。

(二)多学科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强化教师自身素养,打造适应幼师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1、教研结合,塑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与做研究的关系,应把实践和理论正确的结合起来。既要掌握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懂得在教学中做好研究。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是塑造科研型教师有效途径。要学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究反思。定期在教研活动中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讨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校升格转型的要求。

2、搞好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行为的观察者和帮助者、是学生的朋友和父兄。”近些年,由于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低下,给教学和管理带来难度,师生关系愈加紧张,教师鄙视、辱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质量也急剧滑坡,教师受着社会日益尖锐的批评。为改善不利局面,我们应该从自身找问题,想对策,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容,比如幼师生刚进入学校没有一定绘画基础,让他们去学素描、水粉画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有较大难度,教师不能应此而辱骂鄙视学生,这样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最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一年级的幼师学生在美术课中应该多开设一些例如简笔画、线描画、平面装饰画之类的比较简单的有助于训练基本造型能力的科目,先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应该探索一条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幼师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欲擒故纵,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课外写生、采风等活动。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进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学习热情,逐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积极学习。再次,教师既要融入学生当中,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得过且过,让学生既想亲近你同时又很尊敬你。这种平衡的拿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加强学习,培养博学型教师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师教育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美术教师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应多学习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新理论新成果,关心时事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要为老师积极寻找进修培训的机会。例如:利用多媒体参加远程培训;邀请校外名师来校指点迷津;组织美术教师参加、观摩美术展览等。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三、结语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10篇

[摘要]工艺美术的技艺传承对工艺保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培养工艺美术技能存在不足,需要联系精于工艺的大师与学校教学教授,两者共同研究引入现代学徒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改进与优化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分析现代学徒制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

近些年,工艺美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再加上国家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提升。这些都促使我国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普遍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本文分析工艺美术教育中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时间较短,而且许多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职院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专业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工艺美术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但专业技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能的培训,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大区别。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缺乏创新,同时,培训项目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只停留在表面,对提高学生工艺美术技能没有实际帮助。

二、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反馈与沟通机制。而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与师傅同处一个空间,面对着具体问题,一旦有疑问就可以及时询问师傅,而师傅也可以结合具体事物分析,解决学生疑惑,激发其兴趣。

(二)实现因材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就是现代学徒制。日常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间存在紧密联系。师傅都是结合具体事物与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不但可以让师傅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三)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学徒制直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广的学习的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实践操作,囫囵吞下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教学模式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难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则强调实践,从不同角度提高质量,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与学习。

三、工艺美术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践

(一)优化实践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考试形式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在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实践技能,且比例仅为总成绩的40%;现在依据学校情况将技能考核定位为每月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并将技能成绩作为单独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仅采用单人实际操作,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与目标,奠定基础方便后期技能考试及岗位需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集中训练专业技能,避免传统学习松散、不到考试不着急的情况。考试形式改革后,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优化,及时纠正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

(二)运转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责任;学校与企业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则是学徒;校企共同管理,接受双课程学习;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分别进行,实际中根据校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双身份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联合宣传与招生。招生就是招工,这意味着学生都有两重身份。通过企业面试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此时学生具有预备员工的身份,而通过学校单招入校后获得学生身份,这样就同时具有预备员工与学生身份。2.双体系特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具有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各有一套教育体系。但两者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侧重点也不同,学校重视理论、企业重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相互融合的培养体系。3.双标准体系。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即铜级、银级、金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出实践与理论同样具备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行业水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进步。综上所述,工艺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推进企业与学校师资队伍的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工艺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紧密结合专业学习、自我发展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琴,左新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隐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xx(17):112.

[2]胡涓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6):78.

[3]邱妍.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xx(16):45.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11篇

一、高中专业美术素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3.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绘画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找到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画;形式美感;审美观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绘画有着非常广深的影响,许多画家都是在老庄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作画的,这也是可以解释中国画最根本状态和何以为此的审美。在对待绘画艺术的形式与表现中,无论中国画家还是西方画家,美学思想对其艺术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画家对美学的认识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理念。

中国实行文官制度,文人管理国家,文人作画,文人是欣赏和收藏绘画作品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审美观也就决定了绘画作品的美观。文人多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也随之把这种思想带到绘画当中,绘画也是文人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媒介,中国画家把倪云林“不过草草数笔,以解胸中逸气而”的这种艺术感觉推崇为最高境界,都缘于儒道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美学基础,儒道家思想虽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深刻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而文人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绘画创作的主题和功能本质。

在中国古代,文人一般的生活方式,先是要经过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取得出仕当官的资格。殿试中榜以后,授为进士,然后受命在朝廷或行省之中任下级官员。随后,凭借才能和机遇按九品官位制晋升。这与仕途生涯相伴随的——实际在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是仕途受挫时期,退隐江湖理想中道德的精神的自我修养。五代时期李公麟所绘《孝经图》,描绘了贤良侍奉君主的情景,按照进取或行为规范进行修正和反复,无时无刻不反映出自我在身心两个方面必须保持的敏锐与良好的平衡。

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论艺,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人生的大目标,德和仁都是道的一部分,道因理而生,依理而行道,德和仁谓之理,古人要依“德”,“仁”而行道,是故行大道是马虎不得的事情,画家会画是小事,主要还在修身养性,要行大道。“艺”不是大道,“艺”属“小道”,文人只是把艺作为消遣,娱乐。是故画家的地位比较低,而且并不推崇特别工整细腻的画艺。孔子又论“虽小道,必有可观也”但艺术的地位已然被界定好了,而且庄子也讲“五色令人盲,五音令人耳聋”,主张对色彩的朴素化,反对镂彩错金,绚丽灿烂的色彩,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对于绘画,影响所致,使画家抛却绚丽灿烂的“五色”而推崇水墨。而以后,国人所认为的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形态的也是水墨画。又要“朴素”又要崇“黑白”,是以影响到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使之趋向疏简,甚至是越来越精简。

古代画论中对于绘画作品的品评有很多的论著,它们把中国画的精神通过论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又影响着中国画的自身发展。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提出传神论,指明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传神而是不是写形,这为以后的艺术家创造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姚最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后来使得历代文人又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又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王微在《叙画》中说:“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拔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用笔可以表现山的形态,山上的各种形态又如人的眉额,少女的酒窝,孤岩苍郁秀美,似在喷吐云雾,自此画家把自然景物作为人的情感寄托,画面就是人精神的呈现,传物之神也就是传我之神,这叫“以形媚道”。花鸟代表人的精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事实上花是不会“溅泪”的,这就是花鸟画中的形态具有拟人的特点。例如八大山人所画的花鸟鱼虫,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构图,使画中的形象十分突出,主题鲜明,借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对世俗的不满。

而在古代中国人眼里,绘画就好比《易经》中的卦象,具有造物的魔力。画家的目标在于把握造物的灵动与变化,而不仅仅限于模仿自然,绘画应当包孕并掌握现实。中国的文学、书法和绘画——绘画史这其中最年轻的——不但有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历史,而且这历史还与一个强大的道德精神传统、一种有精神目的却又允许自由多样行为的意识是共同发展的。中国艺术家注重道统之“正”,不强调人为的、教条的真理,再三重申规则要大于人为的方式。中国学者认为,不具备对文化传统“道”的认识,任何独特的或者怪异的思想,不管有多么奇警,只能导致妄作,不可能载入新的史册。绘画作为精英知识分子怡情养性之功用脱离了具象而更多的走向表象。

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也叙述着往昔想象力的运用——各种风格变迁与延续的重要插曲。它和中国多彩的文学、书法一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证实了中国杰出画家们无限的源泉、勇气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于传统及其自身的忠贞不渝。

美术教师心理论文范文 第13篇

摘要:课程改革提出“为做人而美术”教学理念,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乡土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教材;人文素养培养

1乡土教材的人文教育价值

美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1]。美术是一门人文课程,可以唤起学生内心崇尚美、追求美的愿望,满足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美术教育承载了认识人类文明和强化审美意识的重要使命。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美术与自身情感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获得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和交流情感的能力,展示美好愿景,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提高审美情趣,更加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增强尊重生命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艺术提倡展现正义、朴实、诚实等高贵的品质,保持人们纯洁的心灵,这正是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的教育作用从来就不局限于美术作品本身,因为这些作品早已融入了画家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传达了画家的理想和愿望。从这一点来说,美术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直观的形象表达,将道德观念和真理完美地融合,寄育人作用于无形之中。在国外,早已提出这样的观念,即艺术教育具有培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兼备的人才的功能。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具备这种功能,即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强化艺术意识,增加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升华生活的意义,提升生活质量。“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强合则两贤必至相阨。”[2]如何将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已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乡土教材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立足于本土,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地方特色,展现了民风民俗,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3]。在强调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背景下,现代美术教育中合理选用乡土教材,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必然趋势。

2利用乡土教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1渗透情感教育

2.2寻求精神力量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没有文化的引领,美术创作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在乡土教材中,传统民居、文化建筑等已成为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这些建筑记载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将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环境特点、建筑美感、人文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地写生,品味古今建筑的变化,了解科技的进步、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增进对家乡的感情,并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在乡土教材中,民间文化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民间文化扎根于民间,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学生接触的机会和内容比较多,熟知度更高。挖掘乡土教材所涉及内容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提升人文素养。传统节日是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节日期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活动,亲身感受民间美术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学校美术教育有益的补充。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以吃元宵、赏花灯为主要形式的“元宵节”,以包粽子、赛龙舟为主要形式的“端午节”,以吃月饼、赏月为主要形式的“中秋节”,以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为主要形式的“春节”等,都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学生置身其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气氛,了解更多的民俗知识,激发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获得更多的创作力量。

2.3升华对美的感受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之心、鉴赏之力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感知各种色彩、线条“美”的表现,把客观、抽象的美转化为主观、具体的事物,把握丰富多变的色彩、线条的形式美和内涵美。在乡土教材中,名家画作也是唤起学生内心共鸣、培养审美情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优秀画作,学生具体认知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发至内心地感受美、欣赏美、审视美,启迪智慧,抒发情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的动力也会有所增加[6]。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增加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作品赏析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国画大师的作品及其生平故事,在课堂上交流。欣赏这些以祖国的自然万物为主题的画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乡土文化,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触发内心的感悟,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珍爱情感。乡土文化还包含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木雕、面人、编织、花灯等。乡土文化是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灵感的沃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观察和参与这些民间艺术的创作,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还能扩展他们的美学视野,间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艺术”的内容,组织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具体的剪纸方法,了解剪纸文化,并积极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多角度的美和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学习美和创造美。

3实践意义

教学中,笔者经常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走进乡村,踏进植物园、动物园。在乡村写生时,鸡、鸭、鹅、牛、羊等动物有时也会闯进画面来凑“热闹”,而这恰巧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素材、最美的画面,让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感更强。手工课上,学生会带来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材料,有泥土、秸秆,有家禽,甚至连锅铲、盆、烟袋等都带来了,从他们手中出来的艺术品也让人大开眼界,有碉堡,有城墙,有老汉吸烟……虽然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准确度稍有欠缺,但是他们的想象力让人不得不叹服。有一次,笔者带了一筐萝卜,放在讲桌上,学生一片惊呼,以为是请他们吃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画萝卜,并以萝卜为奖品,奖励的标准为作品中的萝卜形状准确、色彩丰富。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竞相开“画”。作品中的萝卜栩栩如生、生机盎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感受学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看着他们品尝清脆、甘甜、多汁的萝卜时幸福的微笑,笔者也倍感幸福。

4结束语

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对于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优化美术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不断地开发乡土资源,充实乡土教材。

参考文献:

[1]吴芸.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xx(4):81-82.

[2]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6.

[3]韩宏飚.乡土文化在美术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xx(6):45-46.

[4]曾祥宇.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xx:16.

[5]中国_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28.

[6]张佑民.美术大观[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9.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