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热门9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2-07 12:05:3824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竞争新优势;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新业态和新动力因素。随着市场环境和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以其新理念、新模式将成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最佳途径。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持快速增长水平,交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未来驱动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二)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结构发展不均衡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出口比重大,进口比重小。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进口占比在;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进口占比在;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进口比例。近几年,虽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口占比不断加大,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总体上,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比重还是占有绝对优势。随着作为中国制造的最重要群体的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出口地位还将占主导地位。

(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B2B为主,B2C爆发式增长

从交易模式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B2B占主导地位,B2C模式占比较小,但增长迅速。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比重达到,B2C占比;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比重达到,B2C占比;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占比达到,B2C占比。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主要是因为交易的双方主体都是企业,其交易量级较大、且订单较为稳定。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越来越小,交易订单趋向于碎片化和小额化,B2C交易占比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四)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兴起和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和销售市场趋向多元化发展。2012年以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是网商、个体商户及草根企业等,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传统贸易主体如外贸企业、工厂和品牌商家等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在交易产品品类方面,随着大量商家涌入,交易产品品类从服装服饰、3C电子产品甚至向家居、汽车等大型产品不断延伸。随着交易品类的不断拓展,我国产品将源源不断输往到全球消费者。从销售市场来看,除了传统的欧美成熟市场之外,新兴的市场如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消费需求旺盛,中国制造产品物美价廉,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占据明显优势,销售市场不断向新兴市场渗透。

二、跨境电子商务在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运营经验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由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组成的国外渠道垄断局面,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和成本,提升了外贸企业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国外采购商已由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订单多数是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外贸企业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需高度重视零售终端客户产品使用体验和感知。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这种新的外贸业务模式将是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途径。目前,我国由传统贸易转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外贸企业总体偏少,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竞争的焦点主要还是放在实体经营上,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缺乏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经验。

(二)缺乏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品牌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优势和特色产品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普遍缺乏具有区域性或国际性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是制约我国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关键性因素。我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普遍具有扎实的技术和工艺基础,产品在欧美、东盟、南美、俄罗斯等市场已积累一定的客户群体。例如,我国的服装服饰、3C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等产品在国外市场具有巨大优势,这些产品在介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初期,因为产品新颖、性价比高,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但是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类似的产品不断充斥市场,价格和利润将会不断下滑,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的劣势将逐渐暴露。从长远来看,我国外贸企业需要创建属于企业本身的产品品牌,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才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缺乏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和新动力。自2012年12月我国开始展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目前已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城市全面铺开,各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继成立。但总体上,我国还缺乏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不仅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网络和通信等硬件服务,还可以提供信息、通关、物流、仓储、金融、人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中度还较低,很多产业园区正处于建设阶段,局限了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四)通关退税难,缺乏高效的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贸易逐渐向小批量碎片化发展,交易商品主要通过邮件和快件等方式进出国境。目前,我国小额B2B和B2C跨境电子商务在出口过程中普遍存在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汇、享受退税等问题。虽然我国_已在不断完善相关通关政策,但全面铺开并实施还需要时间。此外,在国际快递物流领域,除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相对完备外,中西部地区整体上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信息不畅通,限制了著名物流企业进入和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国际航班、航线偏少,口岸通关效率低、投递周期过长等都是制约这些地区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至关重要因素。

三、跨境电子商务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途径

(一)大力推进我国跨境B2B电子商务发展

从交易模式来看,B2B仍将是未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流,我国必须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B2B模式的发展,将推动了我国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信息内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在提升产品制造工艺、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强研发设计、塑造品牌,重构价值链和产业链,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国家的层面上看,我国需通过谋划产业布局,实施试点先行政策,促进国际贸易无纸化和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此外,在国家外交及国际合作的大前提下,必须打通我国与特定经济体之间的绿色通关、电子单证传输、货物运输、外汇结算等传统一般贸易无纸化的绿色通道。

(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化发展

在外贸B2B领域,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集团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在海外市场树立品牌,在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政府部门必须继续从政策上支持和保障我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整合国内企业资源、对接国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支持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向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和借鉴,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进而开展规范化经营,有效提升服务品质,并不断创新交易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来的发展步伐将会更大,同时大力提升整体水平,在推进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塑造品牌,利用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目标市场

我国外贸在激烈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必须走品牌化之路。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中,我国外贸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和南美等新兴国家,有针对性地开发目标市场,塑造产品品牌,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增强产品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跳出价格战和代工思路,推出适应性的高性价比产品,创建属于企业自己的产品品牌。例如,我国机电类产品在东盟有广泛市场,有特定的产品和用户群体,相关机电类外贸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既定的目标市场深耕细作,塑造产品品牌。我国外贸企业还可以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线上交易积累品牌忠诚客户,通过网络营销将品牌影响力深植忠诚客户的心中,走出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化道路。

(四)建立海外仓,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

在海外设立仓库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小包成本高昂,配送周期漫长的问题。通过设立海外仓库,可以将零散的国际间运输转化为大宗运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缩短发货周期,增加海外客户的信任和提升购买率,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在线远程管理海外仓储,保持海外仓储货物实时更新,通过指令对货物进行存储、分拣、包装、配送,主动掌控物流配送整个过程。要解决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我国外贸企业要适时“走出去”,在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仓库,拓展境外营销渠道和品类,打造国外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产品聚集区,形成跨境电子商务销售主渠道。海外仓库的设立,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国外实施本土化策略,通过提供本土化服务和本土化营销,渗透到国外传统线下主流渠道,实现国内国外联动,线上线下互动。

参考文献:

[1] 陶 安,覃艳华,曹细玉.电子商务环境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影――基于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2] 张 莉.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外贸发展新引擎[J].今日中国,2015(8).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2篇

中国跨文化交流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飞速发展,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数量增加、跨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等方面。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以及影视学等领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具有学术和工具两方面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本论文中将跨文化交流纳入到电影传播的行列。

跨文化交流是阐明全球范围内社交网络中不同空间文化之间的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包含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两方面的内容。跨文化交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空间发展背景下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之间的交流规则;跨文化交流可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空间内的文化知识进行阐述和理解;跨文化交流还能分析各个文化领域内文化影响、延续和变迁的实际状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含义,实际上跨文化交流在各国的发展中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跨文化交流活动从兹绸之路开始,到玄类西游、郑和下西洋等,由此可见,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起世界框架结构体系的渠道主要有陆路、海路和互联网等手段,这些手段在构筑连接实际的体系的同时,并将其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枢纽。电影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它不仅可以通过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还能拉近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电影交流手段以好莱坞电影最为典型,好莱坞电影以现今的电影制作工艺为依据,将不同视角下的美国文化展现在观众眼前。

2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局限性

跨文化交流的内容被纳入到文化的范畴当中,该范畴具有典型的原点性。原点性是指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空间和不同文化属性的文化知识,其具有典型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无论何种文化只要存在原点,这种文化就会一直延续发展下去。英语电影中包含的英语国家文化植入了英语国家发展过程中已经被认可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既包含英语国家对世界、对其他国家一些对人类的思考和总结,还包含着英语国家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英语电影文化植入既包含着商业价值,同时又包含着发扬文化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目的。文化原点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虽然有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但只要存在文化原点,文化交流过程中便存在局限性。

众所周知,文化与物质基础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某种文化被视作为优秀的文化存在,文化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会不断扩大和发展。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走向交融和同步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过程通常以弱势文化为牺牲对象,也就是说,文化在交流传输的过程中表现了既统一又分散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电影作为全新的媒介形式登上文化交流的平台。近几年,电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是英语电影蕴含的文化属性在传播过程中与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抵触和摩擦现象,这种现象与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构架体系的成立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英语电影是具有人类最大优势的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摩擦与融合。

3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离不开现今的传媒手段,英语电影则是这个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工具。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做了总结介绍。

英语电影传播了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英语电影快速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机制理念,并借助现今的电影媒体技术构架西方文化机制的世界文化整体格局。英语电影中包含着较强的帝国主义文化色彩,这种色彩传达出较强的文化霸权和侵略色彩,意在通过文化政策建立全球统一的文化框架,从而形成以英语国家为主的文化模式。

英语电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发生必须经过适应和挑战环境这一环节,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文化传播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文化形态下所产生的实际环境和区域的形态与结构,与之相反的是它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英语电影是现代媒介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不同文化形态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电影通常以单向传播形式为主,导致英语国家与其他非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理念和认同感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英语电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双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上。英语电影以很强大的卖点占领了我国电影市场,在改变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例如,某部英语电影讲述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让我国人民在一夜之间了解了牛仔裤,牛仔裤也逐渐成为我国很多家庭衣柜中必不可少的服装。当然,英语电影侵入我国电影市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英语国家文化在入侵我国文化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抵抗力。但是,就生活形式而言,英语电影的入侵使圣诞节、情人节以及愚人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我国受到广泛欢迎。

英语电影在全球化传播体系的整体构成趋势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电影技术因此取得较高的发展成就,英语电影逐渐成为英语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英语电影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植入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全球文化经济体系整合速度不断加快,英语电影的发展以影像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全球化时代下贸易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英语电影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载体。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其是媒介技术展示平台上,英语电影向全世界展示了媒介技术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在赢得无数观众支持的同时,还让他们心甘情愿成为电影的忠实追随者。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3篇

由于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有所差异,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英语,了解各国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在各国之间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基础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并且跨文化交际能够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待人接物、、文化知识、行为举止以及国家典故传说等,进而可以更清楚的明白英语的用法,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尊重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交流。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中英语教师如若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让学生适当的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

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一般为课堂,所以高中英语教师也可以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战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与中国的现代生活的文化相对比。例如:某校高中英语教师把课堂设置为学习西方文化的主要“战场”,让学生认识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的差异,如:为学生讲解中西方对待城乡生活的态度及看法。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师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总结归纳差异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扩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渠道

高中英语教师如若仅仅靠教学课堂作为培养渠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扩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渠道,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手机、电脑、电视、报纸等)查找西方文化,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某校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扩宽了认识西方文化的渠道———这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室中为学生设立了一个专门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角,这个学习角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把所查找的资料粘贴到学习角以供所有的学生参考。然后在特定的时间举办一场西方文化知识竞赛,最后评比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来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提升高中英语水平。

有机结合语言与文化教学,提升西方文化价值

虽说西方文化对学生学习高中英语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却并没有注意到在教学中的价值,从而忽略了西方文化的传授。所以在高中英语教育中,教师必须学会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在西方文化中“old”代表着某人需要被帮助,然而在中方文化中“old”表示年老,并且中国人喜欢在朋友的姓氏前加一个“老”字,其主要表示对朋友的尊敬以及亲切之感。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学会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提升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中的价值,并且以便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合理设置高中英语课外活动

高中英语教师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合理的设置高中英语课外活动,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的认识西方文化。例如:某校高中英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与西方文化有关的相关短片,让学生在短片中体验异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报纸、音像等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方法。

3.结语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4篇

企业间跨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拿中西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来说,首先,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在北美文化中,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亚洲文化中,时间观念比较宽松。所以,在来自中西两方的人员进行经济活动时,同时也是文化交流时,就会出现一定的矛盾。比如,美国人喜欢追求速度和效益,所以就会尽量减少谈判的时间。而中国人更喜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喜欢花较长的时间去了解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其次,空间观念不同。西方人有较强的空间领域感,而中国人则喜欢和伙伴共享空间。所以,在西方人家里做客时,如果向主人提出参观卧室的请求就会被认为是无礼。并且在晚上9点以后,除非有紧急商务事件,西方人不喜欢被别人拜访。所以,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发生文化交流的冲突。再者,人情和法制观念不同。在贸易合同的处理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人在与中国人谈判时,常常会准备较为详细的法律文件,但是中国人常常会觉得文件内容过于繁琐。这是因为美国人主要从法律角度来看待自己与经济伙伴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人则从人情的角度来看待彼此间的关系。所以,这种差异很容易给中西文化交流带来困难,从而妨碍不同文化的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总之,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如何加强跨文化交流

1.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想要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就必须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跨国贸易往来。因此,企业只有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与其他跨国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首先,企业领导人必须重视起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从而做好企业员工的跨文化管理。其次,企业领导需要向员工传达跨文化交流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再者,企业管理者要注重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从而通过与这些人才进行沟通,加深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另外,也可以使用跨文化人才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差异的培训,进而使员工全面的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员工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总之,企业只有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才能做好跨文化的交流。

2.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自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虽然不同文化之间存有差异,但是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此,想要加强跨文化的交流,首先要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不能因为别人的文化与自己的文化不同,就对别人的行为举止表示不满。从本质上来说,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所以,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念,克服狭隘的民族中心论,才能加强彼此间文化交流。比如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一直处于劣势,但是在进行经济往来时,企业却不能抱有民族观念来对合作伙伴表示不满,这样只会使得商务合作难以进行。总之,没有哪国文化是绝对优越的,想要与他国企业进行合作,就一定要本着平等的文化观念,来加强彼此间的跨文化交流。

3.追求文化的融合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企业想要在他国发展,就一定要追求文化的融合,从而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首先,企业要做好当地文化的调查,从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者的心理,顺利进行跨文化的沟通,进而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保障。其次,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能一味的迁就他国文化,还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文化,从而使本国文化在渗透到他国文化中,达成文化的融合。再者,追求文化的融合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考虑到不同文化间存在的排外情绪,从而保证积极健康的跨国文化交流。最后,不同文化的人有着自己固有的行为方式,既不能拿本国文化来衡量异国文化中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总之,在追求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定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和原则,来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的交流。

4.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然后利用这种差异来进行有效的交流。比如企业间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可以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打造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企业特色文化。其次,在看到文化差异的负面问题时,同时应该看到文化差异带来的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应该客观的看待和理解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加强彼此间的跨文化交流。再者,为了实现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企业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系统的文化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得企业员工为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做出一定的贡献。总之,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加强企业间的跨文化交流。

三、结语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主流文化内交际;分析;思考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厚厚的,还担心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完,等我读了几个章节之后,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得吸引,对之爱不释手。不可否认,本书开拓了我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视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

一、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与同一主流文化内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关系的探索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跨文化交际,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译码的过程,那么这个信息的编码、译码就应该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其次,我第一次接触到“主流文化”这个概念,仅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也不难理解,主流文化就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更形象地说,有主流文化就有与之相对的非主流文化,即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例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属于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色彩,甚至都以独立的学科存在;除此之外,另外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却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由此可见,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在长期的文化竞争中逐渐形成,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

二、有关定势和刻板印象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的思考

书中关于这部分的描述占篇幅不是很多,但使我想起与之相近的一个概念: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初级阶段,即刚接触某一不同文化不久或刚进入到某一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中时,容易用自己在之前已经形成的对某一文化的看法、理解、态度等来与此文化 的人们进行交际。比如:有些人认为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思想比较开放,而东方人尤其中国人比较保守;有些人知道西方人比较忌讳谈论年龄、工资等话题内容,那么东方人可能对隐私的概念比较模糊,还有一些书籍也有概括总结西方人时间观念强,东方人时间观念差;西方人个人主义比较严重,东方人倾向集体主义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刻板印象呢?我认为不能视其一无是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有一个感性认知是必要的,可以避免一定的交际障碍,但是也不能否认其消极作用。例如最近我遇到两个外国网友,一位是韩国人,一位是法国人。在经过自我介绍的交谈之后,他们都问过我的年龄。虽然我本人不是非常介意回答这个问题,但心里还是有些迟疑。我思考他们为什么会问我这个在他们国家(主要是法国)被看作隐私的问题,我思考的结果是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受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影响,认为对中国人而言年龄不在隐私范围内;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人对这些部分所谓的隐私问题放宽了态度,对于向比较年轻的群体成员询问年龄属不敏感的话题。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原有的刻板印象,思想意识要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一致,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偏见、误会等带来的交际失误。

三、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 方法

一、前言

作为文化交际的关键载体,英语学科是我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在向学生授课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交流意识的形成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启迪大学生的主动交流意识,同时积极调整英语课程的整体构架,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促进中西文化的完好交融。

二、“跨文化交际”概述

(一)定义解析

从宽泛层面讲,“跨文化交际”囊括了多种不同文化间的跨越式交流,这种交际不仅涉及民族内部和外来文化间的实际交流,还涉及不同语种体系间的相互交流。总体而言,跨文化交际包含了多种交流要素,是一个系统化的文化概念,集中体现出各民族面对“异质文化”时的欣赏、兼容态度[1]。跨文化交流技能可分作四大类别:一是语言能力,即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技能;二是社交能力,即按照具体情境转变语言交流策略的技能;三是语篇能力,即搜集、组织语言素材的技能;四是策略能力,即使用各种手段消除交际障碍,同时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此外,判定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的要素标准是:有效、适度。“有效”指人经过了奋斗、努力后获得相应的成果回报,在语言交际中体现为交流顺畅、完成交际任务。“适度”指展开交流的双方都遵循一定语言原则,彼此维护对方的权益不受到侵犯[2]。在大学英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流技能”作为重点目标,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交流视野,促进其全面化、综合化成长和发展。

(二)培养原则分析

1.相关原则

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涉及多方面知识,每一类交际知识的学习及掌握都会对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形成影响。跨国界交际方面的语言意识培养,是一个情境、文化、语言等交际因素相互交织联系的引导过程。为此,教师在看待学生培养问题时,应运用联系性眼光展开交际意识培养研究,以对学生技能学习形成良性影响。

2.适度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实施培养时,需要坚持适度、适量原则。即学生接受现有交际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应符合自身学习基础、语言认识能力,教师不可一味灌输新的语言交流内容,以免学生难以快速、有效地理解相关知识。这种原则对语言训练的总体进度、广度及深度有相应要求。

3.综合原则

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相关内容,对学生综合技能、整体素养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集中整合各类相关知识, 并运用适宜方式展开综合性课堂训练,以提升专业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总体整合技能。

4.实践原则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需坚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实践性,即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应内容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交际当中,而非仅仅停留于书本学习的层面之上。此外,实践教学需达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并设置动态性、拟真性的交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氛围。

5.系统原则

语言教学是一个相对连贯、持续进行的行为过程,教师在掌握了各个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之后,应在此基础之上拟定系统而科学的高效教学方案,剔除重复、无用的教学内容,实现“低耗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具体方法

(一)借助多种方法启迪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向大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外,还要采取适宜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交际能力,注意为学生打造英语交流舞台,尽量营造出接近真实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把现代的前沿技术引入内容讲解中,借助幻灯设备、录像机、网络技术等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制作符合课程主题的幻灯片,并用“听说法”、“交流法”解说相关的英语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当讲解到特定的背景知识点时,教师要将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典故穿插到教学中,使英语课程呈现出立体化、系统化的特点,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接触的英语知识,并形成深刻的思维印象,便于日后交际中熟练运用相关知识[3]。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流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层面的单项教学,学生想要全面掌握英语交流技能,还要掌握非语言类的交流技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非语言方法开展教学,以提升全体学生的语言意会能力[4]。例如,在句子“He sat there, his hand over his mouth, his arms and legs crossed”的讲解中,教师首先要说明“arms and legs crossed”( 双手、双叉)、“his hand over his mouth”(用手将嘴捂住)这两个动作的实际含义,一些学生可能将这样的动作理解成“沉思”的姿势,然而,这两个动作传递的真实信息为“我现在不想交谈,请离我远点儿”。又比如,在英语交流中,交谈双方的关系十分和谐时常常对面而立,双肩为平行状态;如果双方的交流不愉快,则可能无意识地做出转身动作, 以避免面对对方。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如果不熟悉这些非语言交际信息,通常难以准确抓住交流内容,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关注这方面的交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流技能。

(三)深入讲解英语交流词汇的内涵

英语交流词汇中常常蕴含着多重含义,如果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很可能错误理解语言交流的真实意思。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重点讲解隐含的文化意蕴,向学生细致讲解英语交流中出现的各种英语习语、典故及谚语。由于英语文化内涵和汉语有很大差异,一些词语的褒贬含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困难。加之,英语交流的文化外延与汉语语言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教师要结合特定场景、特定语境展开词汇讲解[5]。例如,“ambitious”在英语中取褒义, 翻译作 “有雄心、有抱负的” ,而在我国却将该词理解成贬义,取其“有野心的”之意。又如,“dog”在英语国家人眼中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而在中国却认为带有贬义。基于此,教师向学生授课时,要注意讲解清楚英语词汇的隐含意义,全面解析跨文化的不同内涵,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交流意识[6]。

(四)引导学生探索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

中、英文化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在历史背景、文化根源、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突出体现了外域文化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英语文化中蕴含的宗教知识、风俗人情、价值意识等层面的相关内容,以系统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自主交际意识,实现有效、适度交际。例如,在运用探究法讲解英语知识时,教师提出“西方国家的人们相互见面时,为什么先谈论天气问题?”,学生可运用以往掌握的交际知识分析该问题,之后,教师可总结西方国家的见面问候方式,让学生自觉形成“见面先向对方询问天气情况”的习惯。由以上分析知,跨文化意识与交流技能的培养依赖于背景文化的深入研究,学生只有掌握了跨国家、跨文化的具体背景知识,才可深入了解英语文化,也才能够培养起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7]。

(五)借助先进技术开展语言实践教学

现代新型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后,教师的原有教学观念有了较大改变,很多教师积极探究教学革新方面的相关问题,使得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教学实现了新颖化教学,提升了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借助校内网上论坛、QQ、微信、个人E-mail等交际工具和班上学生展开英语聊天,如此既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可提升其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技能。在网上聊天中,教师遇到刚刚上线的学生,可以用英文问候:“How are you doing?”,学生自然联想到之前学过的英语交流常识,回复道:“I’m doing fine!”诸如此类的网上交际可让学生培养起日常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进而逐步达到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语言交际在英语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语言技能,最终都将投入日常的实际交流当中。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在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同时,积极提升其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使广大学子的文化眼界得到进一步拓展,保持对异域文化的探究热情,形成多元化的文化鉴赏意识,进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奕雯.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评《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与应用探究》效[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17):58.

[2] 张志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策略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8):61-62.

[3] 莫颖.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项目式+模块”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上),2015,10(4):10-11.

[4] 徐慧娟,曹军,蒋道华.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2):117-120.

[5] 郑鹤彬,张琼玉.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汉互译归化异化策略――以《茶艺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116-117.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7篇

【关键词】 彝族大学生; 跨文化敏感度;交际信心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3C200

1.引言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和云南。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贵州彝族人口共计万人;广西彝族人口共计万多人;云南彝族人口共计万。可见将近三分之二的彝族生活在云南。越来越多的彝族走进了大学,以云南高校中在校彝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比较现实。研究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2. 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综述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胡文仲(2004)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1] (11) Yong Yun Kim(199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2] (269) Linda Beamer(1992)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对意义的编码和解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3] (29) Chen & Starosta(1998) 认为交际能力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面。认识层面指的是对相关文化的认知,即跨文化意识;情感层面指的是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的积极动机,即跨文化敏感;行为层面指的是完成交际任务和达到跨文化环境下交际目标的能力,即跨文化行为得体。[4]

跨文化敏感度研究

Bhawuk and Brislin (1992),提出跨文化敏感度是对它文化的认知,了解和减少对它文化的偏见。[5] (44) Pruegger and Rogers (1993) 把跨文化敏感度看作是对异文化的容忍性。[6] (61) Fritz, W., M?llenberg, A., and Chen, . (2002) 指出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维度,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7] (165) Chen和Starosta (2000) 将跨文化敏感定义为: 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发展了跨文化敏感度测量方法并被许多学者认为这个方法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量表包括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因素: 交际参与度, 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 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 [8] (5)

国内相关的研究: 何静(2010)以23个维吾尔族(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为),12个蒙古族(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为)和27个回族(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三个民族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上水平。[9] (26)刘亭亭(2012)测试56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间水平。[10](35)赵翔(2012)指出跨文化敏感与大学英语四级和性别无显著差异。[11](106)张丽婷(2013)调查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并指出研究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较低。[12](16)

3. 研究方法

2013年,笔者选择了云南普耳学院和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2013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是普耳学院2013级信息管理班和教育技术两个班和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三个合班:语文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水利水电专业,数学教育专业等,一共有学生435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问卷调查采用Chen和Starosta (2000) 编制的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五级量化:5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同意;3代表不确定;2代表不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测试量表包括24个问题,其中第2,4,7,9,12,15,18,20和22题为反向记分。课题组成员李老师在普耳学院在她的教学班发放和回收学生的问卷。课题组负责人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放和回收学生的问卷。在五个班_发放问卷435份,回收396份。其中汉族学生问卷231份;各种少数民族学生问卷共85份,彝族同学问卷80份。选取80个彝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6个为普耳学院彝族大学生,64个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彝族大学。另外还在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80个汉族大学生作为比较对象。数据分析前对以上9个反向计分项目进行了数据转换,将所搜集的数据用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采访内容包括:第一,您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感觉很自信吗?第二,您喜欢和外国人交往吗?为什么?第三,您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吗?

4. 结果与分析

采用描述统计,单因数方差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如表1,表2和表3。

从上表1,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平均值为;跨文化敏感度最低值为;跨文化敏感度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平均值为;跨文化敏感度最低值为;跨文化敏感度最高值为。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要稍比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高。F值为,Sig为,大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与何静所调查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回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很相近。接下来要,表2是彝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素之间的比较。

从表2, 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参与度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参与度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F值为,Sig为,大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参与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差异认同感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差异认同感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F值为,Sig为,大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差异认同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交际信心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跨文化交际信心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F值为,Sig为,小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总体上有显著差异。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要比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强。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交际愉悦感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交际愉悦感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F值为.094,Sig为,大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愉悦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80个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交际专注度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80个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交际专注度总平均值为;最低值为;最高值为。F值为.190,Sig为,大于,说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专注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对比, 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交际愉悦感水平最高,其次是差异认同感,再次是交际参与度,最低的是交际信心。在跨文化交际五因素中,彝族大学生除了跨文化交际专注度要略低于汉族外,其余因素平均值都略高于汉族。表3是彝族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素间的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出,双尾测试都小于,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相关性都呈正相关。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之间,相关性最弱的是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相关系数是.041;其次是交际专注度和交际参与度,相关系数是.054。相关性最强的是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相关系数是.572*;其次是交际参与度和差异认同感,相关系数是.446**;两项都说明彝族同学很享受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另外,上述表格数据还说明彝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5. 结论

数据表明,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较高而且很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彝族大学生交际愉悦感最强,说明彝族大学生在交际中对其他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并能获得愉悦感。其次,彝族大学生有很强的差异认同感,认同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 彝族大学生交际参与度的均值也表明了他们能积极地参与交际活动。另外,在跨文化敏感度五因素中,彝族大学生的交际信心均值最低,访谈结果表明这主要是因为在交际中非英语专业的彝族大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信心下足, 不能使用英语流畅地和外国人交流:听不懂英语,也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彝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中五个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彝族大学生的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相关性最强,也就是说, 彝族大学生乐于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还有,彝族大学生交际参与度与文化差异认同感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彝族大学生在交际中有认同文化差异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随着参与的深入,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体会也会随之加深。

总之, 彝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比较高, 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彝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信心不足,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开展跨文化教学,包括民族自身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信心。

参考书

[1]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 KIM 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systems theoretical view [M] // TING-TOOMEY S, KORZENNY F.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 1991.

[3] Linda Beamer. Learn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June 29: 1992.

[4] Chen Guoming & W. J. 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Boston: Allyn & Bacon, 1998

[5] Bhawuk, ., and Brislin, 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Using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2.

[6] Prueggre, ., and Rogers, .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Cross Cultural Sensitivity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 1993.

[7] Fritz, W., M?llenberg, A., and Chen, . 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J].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2 (11)

[8] Chen, ., and Starosta, .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 [J]. Human Communication. 2000.

[9] 何o,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10] 刘亭亭,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与目的语文化习得相关性

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1] 赵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J]。淮北师范

大学学报,2012(8)

[12 ]张丽婷,西部地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分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4)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语言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不同国家和种族不同的传统、习俗等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需要进行文化交流,若文化语言交流不熟练,则会出现语误现象,导致交际的失败。可见,要想成功完成跨文化交际,双方必备熟练语言能力,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增强对交际国文化的理解。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外界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往往是跨国际交流中的最大障碍。以往的教学经历表明,大学英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字母、单词和语法结构,但却忽略了语言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应该被应用到文化交际的每个环节,教师要通过讲解、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言表达。

一、创新有效培养大学生跨国际交流的教学模式

在很多人看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只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它更是了解世界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化在教育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里有过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国际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而且包括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如何对待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因此,在培养学生跨国际交流课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念、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能力。如今高校的跨国际文化教育,看似有英语四级、六级,其实大多都是以考试为目的、只注重单词或者短句字面意思的讲解,并未涉及文化的灌输,导致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教育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机遇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跨国际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熟练掌握了异国的文化、才能了解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文化的交流。现如今,中国也加入到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行列,这样的话,加强“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探索出一种新型且有效培养大学生跨国际交流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

二、探讨如何提升学生跨国际文化能力

国内外诸多的学者和英语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大学英语的很多方面,比如教学方法、课程的安排等。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难总结出教师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善英语教学课堂的效果,以及提升学生英语自我学习的能力,而很少关注和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从而导致不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没有提高,而且以往学过的知识很少能在实际当中用到。近年来,随着跨国际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学生在跨国际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呼吁“文化教学回归”,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跨文学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从以往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国际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仍然不够系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多方面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国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寻找提升学生跨国际文化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加强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学习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1)加强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其口语等语言的学习、对文化知识并不涉及文化背景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有机结合。(2)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本国语言文化也要相当重视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探讨,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西方文化认知的构建,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从西方文化交际中所领悟出的文化意识用来推广本国文化的能力,这样能够更加深刻大学英语教育的内涵。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成了当前英语教学主要目的。然而,由于英语教学的棘手,高校只能把焦点放在西方语言的传授跟文化的交流上,很少有人关注本国的语言文化,忽视了本民族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跨国际文化交流的教育方式也是给了我国国民一个难得的平台,去发扬自己民族、自己的母语。在互相交流的同时可以结合中外思想将本族文化和语言理解的更透彻。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应大力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国际教育的现状,重点探讨和培养学生跨国际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引导学生争取英语教学与国语相结合,进为而促进中外文化跨国际交流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玉珊,常晓梅.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02).

跨文化小组展示总结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实施策略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一门语言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与实际人才需求量快速上升呈现极为不平衡的状况。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材内容不合理、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没有引起学校广泛重视、缺乏跨文化语言教学语境、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等。因此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不明显,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虽然传统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出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由于注重西方国家语言文化内涵教学,不能运用英语语言思维,导致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大大增加了交际难度和交流障碍。即使说得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因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语言表达不符合外国习惯等,造成了交流上的失误或失败。语用失误会使得外国人认为你不真诚、居心叵测或用心不良,就不会因语言水平问题而原谅你。因此,高校应重视跨文化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手段与策略,积极创新英语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质量。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跨文化教学理念不到位、教材内容陈旧、测评方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缺乏语言交流的语境等现状。还有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贯穿西方语言文化和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从而导致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学生不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传统,往往运用自己的文化思维方式去揣测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和文化观点上的矛盾冲突,不恰当的言行导致交流失败或尴尬局面[1]。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之下的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理念,往往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强调英语四六级应试考试方法,教学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上了,不重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和英语思维方式。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缺乏西方国家文化知识,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维教学,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忽视了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介绍,完全与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相脱节,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与交流。现在学生大都比较急功近利,以拿到四六级证书和文凭为目的,对于耗时耗精力的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自然放弃掉了,对西方文化知识学习没有任何动力和积极性。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很多,诸如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总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加以扭转和改观[2]。

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实施策略

1.增设西方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拓展第二英语课堂,创设跨文化交际的语境。比如开设英美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社会礼仪入门等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背景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背景,不会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语用错误。学校还可以通过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进一步延伸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各大高校都聘有外籍英语教师,学校不妨把这些外教资源利用起来,设立“英语广角”这样课外交际课堂,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和交流机会,从实际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语用表达能力,可以请外籍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领略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知识。通过与外籍教师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采用校园英语主题演讲会和主题晚会的形式,具体活动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编排英语话剧、英语小品、文化情景剧、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化妆晚会、英语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内容,让学生完全使用英语交际语言,在跨文化英语交际语言环境中体验西方文化。2.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水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一定量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理解和掌握课本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巨大差异阻碍了语言交流,加强中西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与学习,以及对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异同的比较研究,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语用方面的错误与失误,尽量减少因母语语言系统本身和母语文化干扰造成的语用失误。教师上课前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音频、影像等展示课文中需要了解的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穿插一些英文原版文章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原版资料,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了解西方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之后,才能够加深对英语文化现象和特征的理解[3]。3.建构“交际体验—结构学习—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模式。所谓交际体验学习模式就是以交际功能为目标、以日常生活为重点的外语教学模式;所谓结构学习模式就是以语言技巧为训练目的、以语言结构为重点、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媒体的教学模式;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为目标、以各种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交际—结构—跨文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日趋交际化。交际能力培养包括语言形式的语言、社会规则、文化规则、语法规则、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交际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知识语言语境之后,可以正确判断话语的合适与否,保障交际双方能够在相互理解的语言语境中顺利交流下去。教师要学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实现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西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西方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了解三个方面途径加以解决[4]。4.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不断反思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跨文化教学意识,接受专业培训,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礼仪等,积极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建立起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的素养还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树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观,施行英语教学跨文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提供信息为主的、分析原因为主的、提高文化敏感的、改变认知行为的、体验型为主的、互动式为主的等六类训练,这几种训练方法往往交叉使用,互相补充[5]。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门包含着语言、非言语、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英语跨文化教学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运用交际语言理论教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成为英语教学重要科研课题之一,建设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知识的外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结合教学工作,能够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教学改革,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文化研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英语教材内容的改进,增加西方文化知识部分的分量,营造跨文化语言交际气氛与氛围,突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还要进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直接讲授法、课堂交流实践法、对比分析法、融合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途径;优化教学设计,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口语与阅读教学。总之,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柯惠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5,(5).

[2]朱红英.刍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2012,(22).

[3]陈薇.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4).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