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篇

物理电学试题参考

(1)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1。

(2)P2+Pab=4P1,

(I平方R2)+(I平方Rab)=4I平方R1

R2+Rab=4R1

R2=4R1Rab ①

根据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比,得

U1/U2=I(R1+R2)/I(R1+Rab)

5/7 =(R1+R2)/(R1+Rab)

7(R1+R2)=5(R1+Rab)

2R1+7R2=5Rab 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

2R1+7(4R1Rab)=5Rab

2R1+28R17Rab=5Rab

30R1=12Rab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ab=

将R值代入①式,得 R2=4R1Rab=41025=15

答: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

(3)滑片在a端时,R1的功率P1=I1平方R1=[U平方/(R1+R2)平方]R1

滑片在b端时,R1的功率P1'= I平方R1=[U平方/(R1+R2+Rab)平方]R1

P1/P1'= (R1+R2+Rab)平方/(R1+R2)平方

=(10+15+25)平方/(10+15)平方

=2500/625

=4/1

P1:P1'=4:1

答:滑片在a、b两点时R1消耗的功率之比为4:1。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2篇

1.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若比值为恒量,则反映了物质的某种性质。如:物质的密度ρ、导体的电阻R、电场强度E、电势U、电容C等。

2. 类比  如:将电场与重力场、电场强度E与重力场强度(即重力加速度g)、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等势面与等高线相类比。将电磁振荡与简谐振动、电磁波与机械波、电指振与振动的共振相类比。其优点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认识有类似特点或规律的未知抽象知识。

3.运用形象思维  如:用电场线和等势面描述电场的性质,帮助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等抽象概念,用小磁针和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描述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提供判定某物理三的方向等。以达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境界。

4.运用等效思想  如;借助等效电阻、等效电路简化电路,便于解题。

5.极端分析法 如:研究闭合电路两端点的电压即路端电压、用电键的闭合和断开、变阻器滑片移至两极端、使电路断路和短路等都是运用了极端分析的思想方法。

6.寻求守恒规律  如:电荷守恒定律。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反映了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在工C回路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这实际上是能是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7.运用图象法研究  如:在I-U坐标息中画出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来研究导体的电阻。在U-I坐标系中画出图线来研究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并借助它测算ε和r。用正弦函数图象描述正孩交流电、振荡电流。

8.实验检测  如:用验电器检测物体上是否带电、带何种电、带多少电,用静电计检测导体间的见势差。用库仑扭秤研究库仑定律,用伏特计测电压,用安培计测电流强度,用欧姆计测电阻等。

9.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揭示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物理规律依靠实验来证实。如: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罗兰实验证实了运动电荷能产生磁场,从而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用电子射线管检验了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兹力的设想。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使他的“把磁转变成电”的光辉思想变为现实.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还如: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用莱顿瓶说明电谐振等。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3篇

一、多动手脑,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学的学习更不例外,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其中不少的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了的设计实验的水平,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实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自己动手完成、动脑分析,无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还有电流表、电压表工具的使用

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四、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电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熟练运用都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的题型,做题的策略培养。

五、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解决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的规律,注意解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查漏补缺,成绩的提高肯定很快。

六、解题的技巧

(1)仔细审题,弄清关系。

(2)简化电路,标明数量。

(3)列式结算,正确求解。

(4)注意检查,及时弥补。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程理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新的方向,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本着新课改的精神的,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教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展开。

1 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基本目标

人格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心理学意义上是指个人的信念、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意志、情感和性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整合反映了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了解和萌芽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导致中学生的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人格培养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一样能够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界和了解与认识自然界规律的一个平台。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验,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在学生充分的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掌握与其自身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客观世界发展的现象与规律。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学生确立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界规律,了解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更加健康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要让他们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更要让他们从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要让他们从现实世界出发,有规律的成长和进步。

2 以尊重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为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结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开展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鼓励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只是起到提示与辅助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鼓励其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学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创新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 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离不开课堂这个平台,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需要建立一个课堂来作为传播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创新知识的平台。因此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新课堂理念下,初中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每个课堂上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来进行方法的选择,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方法创新。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呢。在最初的阶段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发言,讲讲他们在生活当中对于电压和电流关系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电压与电流以及其他概念有科学的知识,最后可以通过实验课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法以及情境法等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根据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持续的进行方法创新,以持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整体性的改革与创新。

4 以加强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为动力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一些正在进步道路上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因此,学习的动力也消失了。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在对学生做评价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同时,也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一些?假如考试出到这类题时应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多问一些?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觉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诚然,理论考试和课堂作业是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但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还应该融入其他的评价方式,其切实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些做法和观念,在强化学习效果理论评价的同时,更重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基本原理,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要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去动手、去在实验和现实生活当中检验这些规律的存在,并发现新的东西。要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结果来总结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相关人员当中,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建立一个良性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循环系统。

5 结语

未来以培养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将是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趋势。应下大力气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不合适宜的做法,切实的构建适合学生自身认知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系,这将是我们未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平.论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学时代,2010,8.

[2] 王亮.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学 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模式变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讨论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笔者结合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生在初步学习电学知识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九年级,学生集中学习了电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中考的重点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重难点比较多,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于基础题的解答还可以,但是遇到比较灵活的题目解决起来就会比较吃力。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学生对于某些物理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了,所以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比如说学生总是容易把“电功率的单位――千瓦”和“电能的单位――千瓦时”混淆在一起,有时候还会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记乱,对于知识的理解混淆使得学生在遇到具体的题目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2.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对于电路图的清晰概念,因此对于电路的设计也掌握不牢固,不会连接实物图。由于学生对于电路图中实际电路的理解不够透彻,只会生搬硬套,所以总是会出现一些解题过程中想当然的失误。比如在物理课本中的电压表一般都在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而在求小灯泡的功率相关练习题当中,有时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学生因为自己的惯性思维,没有经过思考就理所当然的以为电压表测的的数值是小灯泡的电压,然后在后面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时候,学生就直接用前面所测到的电压数乘以电流,以至于出现做题的错误出现。

3.物理知识其实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之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能真正抓住解题的关键,相关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容易把这些知识混淆在一起。比如在考查电路的连接这一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家里的电路连接都是暗线的形式,学生看到的只有开关、插座和电灯,因此他们不能直接了解这些电路的线路流向,学生根本不懂得电灯和开关是串联的,也不懂得开关应该先连接在火线上,然后在连接电灯是为了安全起见。其实这些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反复的讲解和强调了多次,但由于学生没有直观观察和亲身体验而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

4.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完全地进入到物理的解题模式中,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因此对于公式的相互转化掌握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电功率、电能和热量的计算。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掌握不住问题的关键,比如在出现关于电饭锅、电磁炉等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的题目中,学生对于高低档要求的功率和热量的多少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下手计算。对于其中的电阻直接的串联和并联的关系判断不正确,其实就是对于物理当中有关电阻的公式Q=W=Pt=UIt=U2t/R=I2Rt掌握不牢固。对于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和“同时性”把握不好,导致解题错误。

二、对于学生在电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面对这些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教师要多反思,多总结,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基本知识和常用公式的掌握,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利用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

1.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否学好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不能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长期学习下来,学生会逐渐丧失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变苦学为乐学。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亲手去尝试,所以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讲解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修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幽默,更能感染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新课,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不只局限于基本题的得分,更能多解决一些物理应用问题。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对于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全部演示,并争取让这些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多接触,课下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不宜理解知识用多媒体来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6篇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为黑色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培养思维

现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学习方式上十分强调科学探究。高中物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方式上注重自主学习。两个不同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发展性。

而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初中物理课程,对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及特点,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认识不足。高中物理教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法也了解不够。导致初中生升入高中,往往产生不适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形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事实。究其原因,除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物理思维能力的薄弱及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在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定时期,教师抓住契机,创设好情境,给初中学生一个物理抽象思维的启蒙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较好地结合教材的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渗透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科学推理方法的培养。在开启物理抽象思维智慧大门过程中,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在教育理念上树立科学教育观

主动深入地去研究怎样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现在绝大部分一线教学的教师本身就是在应试教育下教育出来的,这种传统的印记或多或少地根植在教师的脑海深处。不能打破教师自身的传统,就不能真正地融入到新课程理念中。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主动关注和掌握新课程改革形势,理解国家在新一轮改革中预设的目标。以往的的教学大纲也有三个维度: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只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较好的是知识维度,另外两个维度体现得较弱。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个现实要调整,将能力和情感维度强化和目标具体化。因此,我国的课程改革必定会顺应时展的需求,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化布局

物理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一样是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只不过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认识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研究的物理现象较复杂,与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一定紧密;但这正符合和遵循了中学生心身成长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逐层深入,衔接恰当。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教师能将初、高中物理课程放在一个系统的角度上来把握教学。

首先,教师应钻研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每一章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也应研究高中物理课程,了解和掌握初、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要能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提高是必然的。进入高中的学习也必然不会觉得物理是那么难学。其次,教师应通读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及目的,借鉴教材提供的教学指导及实验指导。尤其是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能较多地联系到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深化课堂,拓展课程。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能恰当地选择到合适的衔接点将初中物理的内容放在中学物理的体系中去教学。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是要思考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的总体设计部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等;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完善教学的总体设计,包括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分配、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最后,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物理知识。初中物理形象生动,以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为主。物理学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性很高,也是物理学特点的反映。物理概念它在形式上是抽象和主观的,但在内容上是具体和客观的。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要进行推理。只有在这些推理中渗透形象思维,才能有效地完成物理规律的教学。

3.在教学目标上设计合理的阶段性目标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8篇

一、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例如学习了蒸发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蒸发?是怎么做的?你们家里是怎样让收割回来的水稻快些干的?说说采用了什么办法?水资源日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或生产中是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的?平时洗头后如何使头发更易干?学了电学知识以后,问:电流的大小是有公式计算的,那你帮家里算算你家的导线通以多大的电流?应选择多大的线芯呢?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指数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函数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到4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学习物理有多么重要。

三、重视物理的图形作法和学会认识图形。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以观察和实验作切入点,重视观察能力和实验素质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经常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创新走进课堂。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9篇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总(电流处处相等且等于总电流)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总=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总=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总=W1+W2.....+Wx

分压原理 U1:U2=R1:R2 =P1:P2

串联电路比例关系

W1:W2=R1:R2=U1:U2 =P1:P2=Q1:Q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Px 或U^2/R1+R2.....+Rx

电流与电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I=P/U

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0篇

1.通过对电磁学的复习,要求明确以电场和电路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和电压、电容、电动势、电流强度、电阻、电功、电功率等重要概念,熟练掌握库仑定律、电场力做功的规律、串并联电路和串并联电池的特点、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重要规律。熟悉电流计、伏特计、安培计、欧姆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技能。要明确以电和进相互转变为主线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自感系数、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电磁振荡、振荡电流、电磁场、电磁波等重要概念.熟练掌握磁极间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几个有关判定方向的定则(安培定则、右手定则、左手定则)、交流电的变化、变压器、电磁振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等重要规律。

2.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应用库仑定律求解的题目难度不超过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叠加问题不要求计算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电场强度的叠加。对电势能不要求讨论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负电荷的电势能的正负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的方向垂直于场强的方向情况.对平行板电容器不要求记住其电容公式并作定量计算。对直流电路计算不要求解含有反电动势的电路和有关电桥的问题。计算安培力时只要求掌握I与B垂直的情况.计算洛舍兹力时只要求掌握v跟B垂直的情况,计算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时只要求掌握l垂直于B、v的简单情况,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3.要进一步明确电磁学知识的整体结构

对于电场,从力和能两个角度研究分别得到了表征电场性质的两个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对于电路,从研究稳恒电流得到了以电源、电路、电表为体系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从电的系列看,由静电(电场)至动电,而学过的动电有:稳恒电流、交流电、振荡电流等.电流有三大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本讲涉及电流的磁效应.电转变为磁的具体形式较多,但究其本质是磁场起源于运动电荷。从磁的系列看,由磁转变为电的具体形式也很多,但究其本质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4.要善于把握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研究力学、热学、电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有许多是相类似的,只是具体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状态参量有所不同而巳。

5.要善于从能量的观点去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如;电场中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粒子动能之间的转换,电路中电能、化学能、内能之间的转换、磁现象的电本质是运动电行产生磁场,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本质依据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电磁波传播的本质是传播能量,电磁振荡的本质是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等等,因此,在解题时须注意灵活运用。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1篇

(一)几个重要的公式

(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及电阻规律

串联时:I=I1=I2U=U1+U2 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串联分压: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

并联分流:I1:I2=R1:R2

(2)欧姆定律:I=_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只要牵扯到计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确定最终计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单位及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最后还有两点建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所帮助;

1.加强训练,巩固知识: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电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熟练运用都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的题型,做题的策略培养。

2.善于总结,归纳要领:解决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的规律,注意解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查漏补缺,成绩的提高肯定很快。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2篇

一、要紧扣教材

教材(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学习电学的依据。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本,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结论,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要逐字逐句地推敲,深刻领会它们的含义及其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要打好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指基本功概念和规律。电学知识也不例外。而所学的知识有些是重点知识,有些是一般知识。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电学中重点有6个概念和4个规律,即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磁感线,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对于以上重点概念,应知道为什么引入它们,它们反映什么物理现象或事实,如何定义,单位是什么(对物理量),它们与相近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什么重要应用等;对于规律,应着重理解它们反映的是哪些物理量间的什么样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除以上重点知识以外,还有一些知识属于一般知识。电学中的一般知识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摩擦起电、电量、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电源、电路、电流的效应、磁性和磁体、磁化、磁极、磁场、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等。对于这些知识,要能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它们解释有关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学习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切勿平均使用力量。

三、要提高能力

在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要着重分析物理现象和过程,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对于概念性题,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概念或规律,经过周密的思考或分析推理,作出正确判断或回答。

对于计算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明确解题用到的概念或规律;求出正确答案。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重点,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难度一般较大(常为压轴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适量练习,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四、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

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五、重视实验

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3篇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_、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_,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和谐统一 遵循规律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4篇

一、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

二、构建变化电路中的方程思想

当电键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路状态将发生变化.求解此类电路综合题时,构建电路中的方程思想尤为重要,其方法如下:

1.分清电路在每个状态下的结构,即电路的连接方式,滑动变阻器使用的阻值范围,电压表、电流表所测定的物理量。

2.针对每种状态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在图中标出这种状态下所对应的巳知量、不变量、待求量。

3.以不变量为中心列出电路方程。

当电路状态发生改变时,电路的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阻值般不随电路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抓住以上不变量,利用欧姆定律、申并联电路特点、电功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列出电路方程。

4.以电路中的等量关系、比值关系引出方程或以此作为联系方程中的物理量间的纽带,代换求解。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习题 编制

新课标要求,习题的形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习题的方式需要尽可能独树一帜,避免形式过于简单和重复;题目的内容需要尽可能避免定向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习题的难度需要多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避免题目的难、深、偏、繁;习题的编排需要多一些总结归纳,避免就事论事;习题的背景需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使习题更加具备实用性。以下从多个方面描述新课标的物理习题应当如何编制。

1编制物理习题必须要符合递进性

递进性主要是指习题的多个问题之间,必须具备递进的关系,并且题目独立和条件充分,后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前者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答。

在进行欧姆定律教学时,其教学目标为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或解释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实验课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便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将实验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利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UI,并与电阻值R比较,看看电阻R与UI有什么关系?

例如,在阅读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78页之后,提取相关知识完成本活动内容。

(1)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述为。

(2)分别述说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在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之后。便可以编制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例: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左图所示。求:

①甲的电阻值是多少?乙的电阻是多少?

②将电阻甲单独接入电路如图1右图所示,当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V时,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③若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则甲的电阻值又是多少?为什么?

④若甲电阻两端不加电压,则它的电流是多少?此时甲电阻的阻值是多少?为什么?

以上教学流程,根据本题目的答案能够发现,编制题目者的意图是就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知识以及掌握电阻的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值无关。这类简单的概念如果通过重复性强的习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其背完,但是这样的形式很空洞无物,许多的学生都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如果使用以上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上一环节引出下一环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内容,客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递进式的习题教学,给学生更全面、深刻的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和创造空间。

2编制物理习题需要具备准确性和探究性

在编制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传统观念的影响,改善传统观念中全面性的原则,教师需要注意灵活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为摒弃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并且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需要学生的学习以主干知识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究、自主和合作达到最终学习目的。习题的内容需要选择精干的知识点,以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为主干教学内容,加强习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尽量使学生能够将习题的知识内容运用于生活当中,争取相关学科互相融合,使所有学科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认识更深,需要尽量使习题的编制更具备可探究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第十三章“电路”教学时,学生对抽象的线路很难理解,对局部短路所造成的被短路电气无法正常使用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无法熟悉的记忆,缺乏感性的认识。对此,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设计更具备可探究性的习题,如:将甲乙两个灯泡一同串联如一个电路当中,如果将导线直接连接在乙灯泡的两个连接口上,那么两个灯泡的会以什么情况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并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猜测如果直接连接在甲灯泡上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构?并且通过实验去证实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这样形象、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3物理习题需要具备明确的目的性

物理习题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改变,如果只是为了培养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则可以编制具备收敛性的习题,如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就必须要编制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习题。总而言之,习题的编制目的性必须要明确,目的性的确定必须要谨慎。

例如,以下习题:

1.活动一: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并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请分别画出测定值电阻电阻和测小灯泡阻值的电路图。

②将实验步骤写在下面(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4)数据记录:

a.测定值电阻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可用第一节的测量数据)

b.测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

(5)拓展分析:

①分析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而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填“变化”或“不变”)的,原因是____。

②某同学提出在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可采取求平均值来减少实验误差,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③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定值电阻对应的U-I关系图象;根据表2中的数据在图3中画出小灯泡对应的U-I关系图象。 ④你在定值电阻的U-I图像上描出的点是否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怎样处理这种情况?为什么?

(6)交流与评估:

①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变几乎不偏转,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②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而电流表示数较大,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6篇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

②焦点(F)

③光心(O)

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

(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7篇

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概念:

(1)一点:入射点

(2)二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

(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8篇

掌握基础电学知识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

重视实验

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19篇

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与固体之间相互摩擦,才会摩擦起电

B.把A物体和B物体摩擦,结果A物体带负电,B物体带正电,由此可判定A 物体得到电子

C.分别用丝线吊起甲、乙两通草小球,互相靠近时若互相吸引,则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排开,小球一定带负电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发热越多

2.小明和同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a、b两个电路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的探究活动,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他们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20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思维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认清实验形式,做好实验基础

教师应充分认识各种形式的实验,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做好准备。一个好实验,应力求做到目的性强、安排合理、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直观、富有启发性。为此要精心设计好实验内容,认真细致的进行准备,正确选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2)操作规范,一丝不苟。教师的动作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动作敏捷,自如大方、干净利落。如八年级电学实验,初中学生很容易将电表的“+、-”号接反;九年级中天平的使用时,加减砝码时,镊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等。教师要先示范再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好学风。

(3)表达准确、分析深刻。教师应对实验中各个现象的实质、性质、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条理简明、符合逻辑、富有启发意义。在实验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轻松地总结归纳知识的内在规律。

2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现在的物理教学,由于课时计划的限制,出现了多演示,少分组的局面。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有更多手脑并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但这样就面临一个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造成实验困难。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学习用具、教室里的设施以及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一系列“探索性”实验。

譬如在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找一支普通的钢笔,拿掉它的外壳,露出吸墨水的橡胶胆,使用橡胶胆吸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这支钢笔放入一杯水中,使其竖直浮在水面上,细心调节橡胶胆里的水量,可使它进行悬浮、上浮、下沉等实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浮沉的基本条件。除此实验外,就这一支钢笔就可以完成初中物理如惯性、摩擦力等40多个实验。由此可见,让学生都动起手来做实验并不是一件难事。

3 在习题课上配上恰当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

物理习题,大多是应用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但有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结合实验,就会使物理现象再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实际生活当中。如讲到光的初步知识,布置作业时,“有经验的渔民再叉鱼的时候,不把鱼叉对准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而是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为什么?”此题必须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画图解释,难度较大,于是课上就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做“分币升高了的小实验”。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分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的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就会看到分币了,通过实验,对渔民叉鱼的习题,就不言而喻了。

4 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非凡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较深刻、牢固。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 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安全。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5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物理方法的教学

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练习。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练习。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出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_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究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究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1/R1+1/R2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6 把各种实验进行分组归类,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在综合复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综合理解,我把各种实验进行归类。因为,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我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多年的物理教学证明,搞好初中物理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克服种种困难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减少物理学困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建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85-89.

[3]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电学初中问题总结 第21篇

解答电场和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大致与解力学和热学问题相仿,下面择其不同之处作些说明:

1. 关于研究对象。电场中的研究对象往往是电场中的某一点或某一个电荷。电路的研究对象住在是某些元件(包括电源、用电器、电表等)或一段电路.

2.关于受力分析。由于电场的参与,要多考虑一个电场力(库仑力)。

3.关于物理过程。电场中主要研究静电平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平衡、加速、偏转)等.电路主要研究电路变化,如通过电键、转换开关、变阻器变换电路的组成并引起了电路中各个量的变化。为了便于认识电路,常常先要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

4. 关于状态参量的分析。表征电场的状态量主要有场强、电势、电势能等,引起电场状态量变化的是力、功等。表征电路的状态量有电压、电流等,引起电路状态量变化的是电阻等。要抓住关键的物理量,如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变化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不变、在全电路中能量守恒等.

解答磁场和电磁场问题的基本思路大致与前面的相仿,下面择其不同之处作些说明:

1.关于研究对象。四场中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小磁针、带电粒子、通电直导线、通电线圈、闭合回路等。还有如:变压器、电磁波、振荡电流等。

2.关于受力分析。由于磁场的参与,要多考虑一个磁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

3.关于物理过程。磁场中主要研究:通电导体受力平衡和带电粒子受到洛仑兹力而作匀速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和振荡电流的正弦变化过程,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等.一些问题的物理过程往往是在三维空间进行,为此,要善于发挥空间想象力,选择恰当的平面视图(如以通电导线的横截面作为受力面)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画出简明的物理过程示意图。

4.关于状态参量的分析。要抓住关键的物理量,如:磁场中运动物体的力(由此涉及加速度、冲量等)和骼(由此涉及功、动能、势能),电磁感应中的磁通量变化率,交流电中的最大值(或有效值)和周期(或频率)、传播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振荡电流的周期〔或频率)等。

5.注重方向的分析与判断。尤其是B的方向、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通电线因所受磁力矩后的转动方向、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等。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