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思维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认清实验形式,做好实验基础

教师应充分认识各种形式的实验,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做好准备。一个好实验,应力求做到目的性强、安排合理、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直观、富有启发性。为此要精心设计好实验内容,认真细致的进行准备,正确选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2)操作规范,一丝不苟。教师的动作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动作敏捷,自如大方、干净利落。如八年级电学实验,初中学生很容易将电表的“+、-”号接反;九年级中天平的使用时,加减砝码时,镊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等。教师要先示范再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好学风。

(3)表达准确、分析深刻。教师应对实验中各个现象的实质、性质、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条理简明、符合逻辑、富有启发意义。在实验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更轻松地总结归纳知识的内在规律。

2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现在的物理教学,由于课时计划的限制,出现了多演示,少分组的局面。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有更多手脑并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但这样就面临一个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造成实验困难。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学习用具、教室里的设施以及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一系列“探索性”实验。

譬如在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找一支普通的钢笔,拿掉它的外壳,露出吸墨水的橡胶胆,使用橡胶胆吸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这支钢笔放入一杯水中,使其竖直浮在水面上,细心调节橡胶胆里的水量,可使它进行悬浮、上浮、下沉等实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浮沉的基本条件。除此实验外,就这一支钢笔就可以完成初中物理如惯性、摩擦力等40多个实验。由此可见,让学生都动起手来做实验并不是一件难事。

3 在习题课上配上恰当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

物理习题,大多是应用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但有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结合实验,就会使物理现象再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实际生活当中。如讲到光的初步知识,布置作业时,“有经验的渔民再叉鱼的时候,不把鱼叉对准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而是对着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为什么?”此题必须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画图解释,难度较大,于是课上就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做“分币升高了的小实验”。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分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的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就会看到分币了,通过实验,对渔民叉鱼的习题,就不言而喻了。

4 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非凡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较深刻、牢固。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 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安全。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5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物理方法的教学

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练习。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练习。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出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_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究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究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1/R1+1/R2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6 把各种实验进行分组归类,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在综合复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综合理解,我把各种实验进行归类。因为,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我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多年的物理教学证明,搞好初中物理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克服种种困难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减少物理学困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建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85-89.

[3]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程理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新的方向,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本着新课改的精神的,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教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展开。

1 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基本目标

人格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心理学意义上是指个人的信念、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意志、情感和性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整合反映了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了解和萌芽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导致中学生的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人格培养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一样能够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界和了解与认识自然界规律的一个平台。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验,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在学生充分的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掌握与其自身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客观世界发展的现象与规律。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学生确立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界规律,了解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更加健康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要让他们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更要让他们从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要让他们从现实世界出发,有规律的成长和进步。

2 以尊重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为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结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开展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鼓励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只是起到提示与辅助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鼓励其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学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创新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 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离不开课堂这个平台,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需要建立一个课堂来作为传播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创新知识的平台。因此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新课堂理念下,初中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每个课堂上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来进行方法的选择,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方法创新。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呢。在最初的阶段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发言,讲讲他们在生活当中对于电压和电流关系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电压与电流以及其他概念有科学的知识,最后可以通过实验课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法以及情境法等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根据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持续的进行方法创新,以持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整体性的改革与创新。

4 以加强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为动力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一些正在进步道路上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因此,学习的动力也消失了。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在对学生做评价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同时,也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一些?假如考试出到这类题时应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多问一些?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觉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诚然,理论考试和课堂作业是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但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还应该融入其他的评价方式,其切实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些做法和观念,在强化学习效果理论评价的同时,更重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基本原理,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要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去动手、去在实验和现实生活当中检验这些规律的存在,并发现新的东西。要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结果来总结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相关人员当中,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建立一个良性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循环系统。

5 结语

未来以培养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将是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趋势。应下大力气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不合适宜的做法,切实的构建适合学生自身认知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系,这将是我们未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平.论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学时代,2010,8.

[2] 王亮.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 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_220V100W_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热公式:P=I2Rt,(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构建;方法

近代以来物理学一直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电力的广泛应用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习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有助于构建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关键。

一、预习之实验操作

万事开头难。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后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减小后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因为预习是枯燥的一个学习过程,所以在电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电灯泡的电路连接、电阻对灯泡的影响等电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电学基本元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概念简单运用。

二、学习之联系实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课堂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电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点的认识不要局限于死记硬背的记忆,要切实的联系实际生活,将对应的知识点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电学现象,争取成为家中的_小电工_。

三、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1、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2、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2)表示符号。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3)工具的使用①电流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②电压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3、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4、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此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去表法中去的是电压表,注意去后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一个个的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而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对于学生来说困难也较大,这里要注意原则:一一对应。若题中没有电路图,只给相关的要求,做前要先按要求画简单的电路图,再由电路图去连实物;也可以按要求先连好实物,再由实物图画出要求的电路图。

四、复习之归纳总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定期的归纳总结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点,也可以及时的查缺补漏。

在复习过程中,分析错题原因,归纳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运用,总结知识点各个考察方向,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复习错题的过程中,通过配套的_变式训练_来复习巩固错误的知识点,进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兰智高.:对“大、中学物理学习方法衔接”的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2] 陈奋策:物理等效方法的实质及应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1) .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一、巧用探究学习法,激发学习热情

素质教育需要学习主体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实际课堂教育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学生开始去探究和归纳,由此实现物理知识的积累、物理规律的认知、物理知识的应用,这样的主动学习格局会使得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这些将驱动实际的学习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由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开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例如,在沪科版物理“电路设计”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教师为了确保实际教育教学交互性的提升,可在实际课堂中融入探究学习法,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电路设计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家中家居灯的特点,思考实际的灯具是如何工作的,灯具的电路设计应该如何去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相关电路材料,采取对应的措施实现电路电板的优化设计,绘画出对应的电路设计方案,并且依靠小组成员完成实际电路施工工作。在这样的物理教学案例中,首先是生活经验的激发,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平时生活中灯与电路的运行机制,继而援引自己学习到的电路知识去想象实际电路设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由各个组员协同参与,运用对应的电路材料实现对应电路施工,模拟实际灯的电路设计环境,由此确保实际电路设计制作的知识点得到完全的巩固。在上述的案例中,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探究性,学生在这样的知识探究环境中,实现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完成了物理知识思维的培养任务,自然而然地进入物理学习的深刻状态。可以说这也是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懂得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渗透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知识与思维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

二、开设趣味小实验,增强知识认知

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环节,如果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营造更加有趣味的情境,这将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可以为实际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基础[3]。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开设趣味小实验,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由此使得实际的物理教学朝着提升学生素养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趣味小实验,以增强学生对于天平运行原理的认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两个废旧牙膏壳,在课堂上分别称两个废旧牙膏壳的质量,做好对应的记录,接着要求学生使用剪刀将自己手中的废旧牙膏壳剪掉,剪成小碎片,分别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纸张上,接着,要求学生分别将左边和右边的碎片放到天平上称。在称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剪掉后的牙膏壳再次放在天平上,此时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吗?请使用实验验证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猜想。接着学生们分别按照对应的要求来操作,并且记录对应的结果,实现两次结果的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趣味小实验中,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对应的天平称物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际使用技巧,这样也就实现了学生实践操作素质的提升。很明显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同时,实际趣味小实验的设定,必须要保证实际内容与课程之间的吻合,并且懂得挖掘实际知识点的乐趣所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并且在小实验中去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这些将驱动着实际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立足信息化技术,塑造学习格局

素质教育格局中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对应理想的学习情境,而这样的情境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由此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应的物理知识,掌握对应的物理技能,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格局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4]。也就是说,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或工具,可以使得素质教育有着更加良好的外在环境,这对于塑造良好学习格局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以沪科版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学习为例,相关专业概念的理解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总有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实际内涵,继而影响实际专业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本次课程的难点在于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这样的课程改造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方式来优化调整。其一,要求各个小组分别确定1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2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3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4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5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使用电脑和投影工具,展示各个小组最终得出的结果;其二,使用Excel软件展现各个小组得出的结果,要求学生对于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思考水的体积和水的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此时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得出对应密度的概念。依靠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数据中的规律,实际的密度概念也就因此得到了总结和归纳,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跟随着计算机工具去进行思考,为什么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为什么两者之间的比重是一样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观察,还有其他方面的效能:更加快捷营造良好的分析格局,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的理解中去。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控制变量法基本原理

新课改理念十分重视对初中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就需要学生准确把握电学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每一个物理量都受到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条件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控制变量法指研究电学知识时,将电压、电流、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某一物理量时,需要确保一物理量不变,只改变所研究物理量的大小,进而探究两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借助控制变量法研究初中物理中的电学问题,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电学知识原理,并逐渐了解各种电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电学学习中的应用技巧,最终增强初中生解决物理电学问题的能力.将控制变量法引进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活动,也可将错综复杂的各种物理量关系变得客观而简单,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电力知识的学习.

二、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

学习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准确了解欧姆定理的内容,因为该定理是学习所有电学知识的基础.在学习电学知识之前,学生需要对电学物理量电流、电阻、电压有基本了解,而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借助欧姆定理联系在一起的,在对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分析时,就需要借助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在确保一个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其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分析方式使得学生对欧姆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正确研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

1.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研究电阻与电流之间关系的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固定电阻、闭合式开关等.设计出的电路图如下(图1).

实际操作依据图1连接真实的实验仪器,先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最大值,然后仔细检查电路,在确保电路正确的情况下将开关闭合.接着将固定电阻R0接入,调节滑动变阻器到a,准确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数值,并详细记录下来.在确保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将滑动变阻器从a滑到b,使得P代替R0,这时再次读出电流表数值.通过分析两次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电阻与电流之间为反比关系.

2.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研究初中物理电力知识中电阻与电压之间关系时,还需要用到上文中的电路图1,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图示将实物器材依次连接,并保持开关呈断开状态.在仔细检查试验器材都正确连接之后再闭合开关.然后将电阻R接入电路中,在确保电流恒定的情况下调节滑动电阻的滑头到a,接着读出电压表的数值,准确记录.接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头调节到b,使得滑动变阻器完全替代固定电阻R,在确保电流不变的情况下,读出电压表的数值,并准确记录下来.通过对两次数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保持电流恒定的情况下,电阻与电压成正比关系.

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再次依据所设计的电路图1,依次连接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滑动变阻器,连接完毕,详细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在确保连接无误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头调节到a,并闭合电路开关,准确读出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数值,断开开关.然后,调节滑动电阻器的滑头在a位置,只让固定电阻器R发挥作用,在确保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闭合开关,并准确记录此时的电流表与电压表数值.通过对两次数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流越小,电压的值就越小;电阻恒定时,电流越大,电压值就越大.由此可见,电阻恒定时,电压与电流之间成正比关系.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教学中应用控制变量法实施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电学物理量关系中更准确、清晰地理清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学会将杂乱的物理量关系合理分解为多个小节,通过对每个小节中变量与不变量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电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控制变量法的在教学中的优势,并积极将其与电力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以设计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解析(1)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由表格数据知,水在5 min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98 ℃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