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合集8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4-02-01 08:05:4316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1篇

“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在该文件的统领指导下,通过实践得出:情境法教学法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较为适用。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单就中职校而言,招生压力日益严峻,“门槛”低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年龄小、素质普遍下降成为客观事实。学生年龄偏小,难于理解会计知识,而情境教学法又有其局限性,不能满足会计知识的学习

二、基本会计等式教学中运用学生自身经历创设情境

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对于他们的教学一定要突显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心理。下面,以基本会计等式的教学过程为例,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学生用自身生活经历创设情境

例如,用一个学生的小视频“买衣服”作为导入内容:“要买一件上衣,但妈妈给只给了100元零花钱,于是和好朋友借了20元,买下衣服心情特别高兴”。同学们一边很有兴趣地看,一边在底下讨论。接下来老师根据这个短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同学分组讨论:这件衣服多少钱;这位同学的资产是多少;以什么形态展现出来的;买衣服的钱都是从哪来的;这个短片涉及到哪几个会计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随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适时给予启发引导。同学们准确回答出资金的两个来源,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0、20、100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学生用企业实践经历创设情境

接下来,用小A调查妈妈所在单位——顺美服装厂的企业实例,创设一个真实的企业情境,如 1月5日,顺美服装厂进布匹用8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引导学分进行分析,布匹属于资产,增加80000元,银行存款是资产,减少80000元,用这些实例判断“基本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额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帮学生树立职业信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会计,结合多媒体动画效果,直观地反映给学生。再用顺美服装厂其它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一起梳理,得出知识的结论。

三、基于用学生自身经历参与教学的情境教学法程序

实践得出,基于用学生自身经历参与教学的情境教学法适用于难理解的会计知识,通过总结具体得出该种方法的具体步骤:一是用学生自身经历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二是把自身参与实践的企业真实情境引到课堂,使学生逐步发现理论;三是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即把“实践—理论—实践”作为一条主线,强调情境创设的主体和情境的内容始终由学生自主选择。

(一)捕捉生活素材,短片导入课程

这个环节设计的前提是学生有相关的知识基础。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设定拍摄内容的范围,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经历进行选择性拍摄。用这样的例子创设的情境,能迅速抓住学生。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情景之中,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如前所述,学生已经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知识点,再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关的亲身经历;到父母单位调查了解经济业务,这样可以很自然地把生活与会计联系起来。

(二)巧用自身经历,激发学生探究理论知识

用学生已有的自身经历和基础知识,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会计的真谛。如学生买上衣的经历,用这个大家熟知的例子,讨论分析、参考教学过程。

(三)活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前面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盲目性。从学生主观看,在他们头脑中能反映出所学的理论,再与实践联系起来。这个环节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环节的一个升华,是检验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如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母亲的工作单位——顺美服装厂,通过顺美服装厂经济业务的'变化,分组讨论在“基本会计等式”中,它的恒等关系是否受到影响。用前面猜谜作为过渡,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企业实际业务中,使会计知识“活起来”。

四、基于用学生自身经历参与教学的情境教学法效果及分析

基于用学生自身经历参与教学的情境教学法,把学生的自身经历创设成情境用到课堂上,用简单的生活实例解决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论的知识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无法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以基本会计等式为例创新做法——以学生自身经历为视角的情境教学法,适合于中职学生的会计教学,这种方法符合学生认知局限性,接受能力差等现状,从方法本身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2篇

浅谈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论文

【论文摘要】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如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 思想 道德文化 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如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会计人员提供不真实、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做文章,不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设置多套账等等,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这些会计信息的“制作过程”无一不经会计人员之手。某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在开具发票时不遵守财务制度,不严格如实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而按照采购人员的要求虚开发票,甚至在没有发生任何业务的情况下也给开具发票。这就导致大量假票据出现,会计人员根据这些不真实的原始发票进行业务处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相称。在前阶段,澄城县会计事务所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进行了注册登记检查,共检查会计人员1373人次。首先在学历方面,研究生4人,本科生93人,二者总计约占总数的7%,大专学历451人,约占总数的32・8%,中专学历566人,约占总数的41・2%,高中学历以下有253人,约占总数的18・4%。比较之下中专类及中专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中专以上偏少,两者形成显明对比反映出我县会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偏低的现象。其次,在会计职称方面,注册会计师7人,高级会计师4人,中级会计师职称95人,初级会计师职称284人,全县拥有职称的会计人员尚不够400人,仅占会计人员总数的29・1%,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会计执业保护不善。会计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在检查中,仍有一些无证,低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缺乏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之人大有人在,严重弱化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诚然,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状况与其先天生理特点有必然联系。但是,他们的素质可以而且应该在后天的实践和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主观努力程度如何,往往最终决定着主体素质的高低。从会计人员主体素质差异来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可作如下概述。

(一)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尤其要在会计人员中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原则、讲正气等方面加强教育,让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二)道德素质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及西方社会渗透进来的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会计人员对于某些领导要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的投其所好,有的拒绝,有的表面上服从,但事后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等领导出了事再作交代,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主体道德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这几年有大滑坡的趋势。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都具有道德自律能力,总是传播和实践着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并与那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先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其他会计人员,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三)文化素质

在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具体分析,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既有高层次的,也有中等层次的,还有一些低层次的,差异比较大,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因为有些会计人员本来也想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制造出来的大量会计信息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和基本原理差错,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反科学的行为还不自知,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诚然,文化不等于文明,有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不等于有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如果上不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很难产生的,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会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3篇

环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的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环境会计问题和对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层的任何一项战略都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企业将战略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上来,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欠缺的国家,环境治理一直比较落后,在工业企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污染、高成本的隐忧。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绿色会计发展的角度,讨论工业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运用绿色会计进行发展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也被称作是环境会计,它是将环境科学、资源条件、统计分析和会计等多学科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专业科学。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同于传统会计,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

二、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绿色会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作为转型基矗工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两者只有有效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只有将周围环境和资源列入我国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当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应该为后代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看好企业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指导方针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连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点环节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虽然支持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会计,但是没有完整的方针政策,企业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实行,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没有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这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对绿色会计的重视还不够

绿色会计或者说是环境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绿色会计要求会计主体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但是我国的工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而且,我国企业的道德责任较差,没有意识到环境责任与企业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虽然,国家_和_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议,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且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环境核算,但是这是我国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大范围环境核算的活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工业企业对环境会计学科没有充分的重视。

3.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都需要完整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持论据,绿色会计的实施同样如此。我国的学者引进绿色会计概念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理论细节问题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成本相当大等问题。再者,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味的翻译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而且只注重绿色会计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探讨,致使我国在推行绿色会计时缺乏有效地理论支持。

4.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缺陷

我国的会计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指导的,但是会计准则只涵盖了会计工作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环境等专业会计问题。《_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年,在日益进步的今天,配套的相关法律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无疑为进行环境会计设置了障碍。

5.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现阶段,工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传统会计核算人员,专门从事环境会计的人才为数不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培养。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脚步。

四、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会计学者应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绿色会计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学者应该秉承应有的学术风范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然后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做铺垫。

2.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的社会中去。这样一方面使会计人员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国家应该建立绿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培训,积极选拔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人才进行会计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设立等级考核制度,通过评定职称等方式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建立一支系统的绿色会计师队伍。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4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资本一体化的发展,会计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会计市场的国际一体化和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使得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认识

我国会计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但有许多人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我认为是不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一是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二是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分别说明如下:

(一) 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

会计职业教育是与会计知识普通教育不同的另一类教育。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是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误解。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理论知识强、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教育必须服从于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将日臻完善,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理论、新方法将不断得到应用,会计职业岗位就业标准也将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岗位终身教育。而传统的会计教育是指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是会计专业教育,由于所用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并且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会计法规教育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会计职业岗前教育。如果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就会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 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认为记帐、算帐、报帐是会计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把会计工作当作一种被动性服务工作。由此造成我国会计人员的基础素质先天不足,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会计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而进行。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是导致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岗位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参谋岗位,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大约70%来源于会计部门。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会计职业岗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内容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信息不但要继续服务于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以及社会事务管理者的需要,同时还要服务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不但要服务于国内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还要服务于境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过程中,及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领域和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就对会计职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新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经济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经营过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还应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建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必须立足于服务会计职业岗位新要求。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建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为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就业标准不断变化的要求,我们应该对适合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我认为,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应该是一个包含职前、职中和职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动态教育模式,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应该由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教育任务。因此,建议建立“三教一体”的动态会计职业教育模式。“三教一体”即岗前职业教育,岗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资格教育及岗位考核体系。

(一) 岗前职业教育

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主要指会计职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教育,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其目的是通过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等法规,会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具有表达、沟通、思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观念,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应着不同的就业标准,会计职业岗前教育可以并存于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等不同层次教育中。在各层次的职前教育中,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术目的为主”的职前教育,另一类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职前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它们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以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与传统的学校会计教育不同,会计职业岗前教育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就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会计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的新需求。

(二) 岗中继续教育

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指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整个过程中的职业性再教育。包括就业上岗初的熟悉岗位特点的短期培训和长期的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因各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当前所处的经营状况不同,所以在有关会计人员上岗初,有必要组织他们进行熟知企业情况的短期培训教育,使他们了解企业,热爱企业,做好为企业努力工作的准备。这种教育应该由企业组织进行。长期的在岗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宽和提高,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岗位就业要求的不断变化的.需要。这种教育应该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

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人员队伍迎接科技进步和提高就业能力的需要,是适合会计改革形势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所接受的常规教育,而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很多知识就会失去效能,人就会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就业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应该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必要的教育学习时间。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此已经作出一些规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 专业技术资格教育

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教育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取得不同的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而进行的教育。它与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不同。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对会计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不涉及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教育和考核。不同的技术岗位有不同的技术等级要求,需掌握与该技术等级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技能。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会计人员取得与岗位相适应的技术等级资格,如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考核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经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国家统一颁发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教育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从事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具备比所承担的专业技术等级教育任务要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资格。

(四) 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

会计职业岗位考核是指对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其所从事的会计岗位要求是否相适应的考核。为保证会计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因此,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是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人员的考核部门应该与会计人员的使用部门相分离。由特定的社会机构如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的实有专业水平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判断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从事该种会计职业岗位的资格,并发给相应专业水平的考核证书。用人单位不负责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水平考核,只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择优选择最适合该岗位的人员上岗,即凭证上岗。凡是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不能上岗,跟不上知识更新、不符合当前岗位要求的在岗人员要转岗或下岗。会计职业教育部门与会计职业岗位考核部门也要分离,即实现教考分离。

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上岗资格要求,如何评定上岗资格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岗位对应不同层次的要求。会计职业岗前教育的考核应由有关学校组织,以取得毕业证为合格依据。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的考核应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以取得合格证书为依据。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考核由国家统一组织,也以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为依据。会计职业的教育部门、考核部门和用人部门都应该给每个会计人员建立职业档案,详细记录其接受教育过程、考核结果及岗位工作情况,并通过联网互通信息,由此评审其是否具有上岗资格。用人单位如果使用了不符合上岗要求的会计人员,有关部门应对其作出处罚。教育和考核部门如果给用人单位提供了不合格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并可拒绝接收。这样可以实现会计人员的教育、考核、使用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因人设岗、用人唯亲,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立“三教一体”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每个教育环节和不同的教育层次都应有法定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课时数。特别是岗中继续教育要每年定期进行和考核,并且是终身教育和终身考核。这样就能促进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建立“三教一体”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体现职业性教育的特点。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5篇

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理论型人才难以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瓶颈。如何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简单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材一般采用当前市场上流行、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子系统,让学生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教学一般设置72课时左右,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由于课时不足,一般只教学生“总账系统”和“报表”,或者增加“工资管理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购售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均无法讲授。由于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靠部分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操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尽管教学方法多样,但因该课程的应用性极强,以上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显不足,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考核方式以知识点把握为主,能力目标突出不够,且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但多年以来,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考的是知识点,只关注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注重理论不注重能力的单一课程考核方法。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岗位训练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就业率,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髙职高专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是当务之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但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实践性极强,这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而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许多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繁重的授课任务,使他们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实训条件建设滞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在于配备相应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些高校虽然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人,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方式和路径

(一)切实的教学目标

根据调查,企业对财会人才会计电算化能力需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财务软件的维护,因此要改变只注意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而应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及方式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重点考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等几个因素。一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必需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大部分时间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自己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二是分组训练,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就某一项技能进行反复强化训练,缺少不同岗位之间配合意识的训练。因此,需要在原有训练内容基础上补充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指定不同的岗位,通过大家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三是安排参观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过程。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及任务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三)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选择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练习态度、配合意识、操作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结果考核中,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人教学体系,把学生考证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四)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安装先进的ERP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那么将会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二是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五)突出教师自身技能过硬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专业教师应掌握以下技能: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专业教师获得这些能力的途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人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六)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单位对此都持谨慎的态度。但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到企业去参观学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还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联合拓展代理记账等业务。这种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训室里的模拟数据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选拔优秀人才,免去了员工岗前培训的过程,节约企业的培训费用。只有找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结合点,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6篇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仅能够对上市公司运营管理状况做出反映, 而且能够为投资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定义、产生动机、粉饰手段以及社会危害做出简述基础上, 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识别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报表; 报表粉饰; 识别策略; 抑制策略;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概述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指的是对会计报表进行伪造、变造的行为, 从而促使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呈现出的真实财务数据、现金流量数据等呈现为更好的状态。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手段来看, 主要包括运用关联交易、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等对自身利润进行调节、运用资产评估对潜亏进行消除、将其他收益分为主营业务收益;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动机来看, 主要包括应对业绩考核、增发新股、免遭退市、减少纳税、获取更好的商业信用与更多的信贷资金等;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所引发的危害来看, 一方面这种行为的出现, 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以及外部监控体系亟待健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人决策、弱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也正因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 上市报表的会计粉饰行为引发了政府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人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 如何有效抑制这种现象的出现, 也是政府部门与上市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识别策略

(一) 整体分析。

(二) 不良资产剔除。

在对上市公司进行不良资产剔除分析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主要可以运用两种方式来开展:首先, 审计人员可以对比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与不良资产总额, 如果发现上市公司中的净资产总额低于不良资产总额, 则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面临着严峻的经营管理挑战;其次, 审计人员可以对比上市公司资产增长速度、增长额度与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增长额度, 如果二者增速呈现出较大差距时, 则说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粉饰现象。具体而言, 上市公司中的不良资产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虚拟财产, 而且包括上市公司在运营中的亏损项目, 其中, 亏损项目包括存货跌价、应收款长期挂账以及投资项目长期无收益等。

(三) 关联交易剔除。

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关联交易剔除主要是对关联企业利润进行剔除。在对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关联企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以及收入都来自于关联企业, 则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与关联企业存在不等价交换的交易。

(四) 关注资产重组。

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 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利用股权置换和资产置换等方式, 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的手段。在此过程中,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巨额利润, 而使用关联交易方式, 使用自身的劣质资产、闲置资产交换优质财产。在对这种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需要对利润表中所体现出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等作出重点审查, 从而确定上市公司置换资产的金额以及性质, 并确保这些内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

(五) 关注存货计价。

在上市公司运营发展过程中, 存货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如果改为先进先出法, 并且物价处于上涨趋势时, 则上市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在会计报表上就会具有更高的表现。为此, 审计人员在对审计报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 应当对存货计价方法是否存在变动给予高度关注。

(六) 关注虚拟财产。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7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而新的经济模式促使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改变,从而创建了一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但是,在这个发挥暂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就使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受限。本文针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实际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会计理论也必须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代化会计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细则进行了调整,并且使得财务会计理论更加符合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难免会制约着现代化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故而必须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以保证其实用价值。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其是相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从资产经济到知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会计模式也在这个背景下有所转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现代财务会计。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中主要包涵如下内容:

1.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其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等。会计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引导与出发点。而在实践中,会计目标也是其会计运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作为,能够让整个会计活动相对完整。

2.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多个内容上。当前,会计的前提也主要是在其范围的规范以及会计要素的明确这两个方面。在经济方式相对改变的今天,传统的会计要素已经转变,会计范围也相对扩展。这就使得其作为会计前提作用相对削弱。因此当前会计前提是满足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一般包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另外,会计要素其实也包涵了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多个内容。在会计理论中,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传统的资本会计运作到当前的现代化财务会计模式,会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企业状态描述,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其对于这个持续的认识相对缺乏。其对经营时间的认知不正确。然而,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必须要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为基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形式而提出,其对于持续一次更加全面,其对于持续经营概念也相对符合经济发展。

2.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实际上是针对固定时间段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渠道相对增多,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会计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是否真实,有用,却成为企业利用所困扰的一个问题。会计分期的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变化。

3.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概念是建立在货币价值的一定上。而当前货币价值却很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商品的量化,其也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单纯的依靠货币来进行计量,那么很容易导致其与经济发展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研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失,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被弥补。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如下几点的认知。

1.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当前会计运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手写等模式,并且,涉及了一定的软件应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也必须要趋于科技化。其中涉及的计算方式必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

2.人员素质的提高

无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其最终的发展因素都是人。相对应的人员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发现其与社会的脱节,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达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加以更新,让其充分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更新。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在传统会计的约束下,这种新型的会计模式还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各个部分,从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着手,以达到发展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现代财务会计充分满足新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使得其使用价值提高。本文从其会计报表创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变化、会计形式多样化等内容来进行发展评估,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上)[J].财会通讯,20xx(1):6-9.

[2]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57-258.

[3]戴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xx(1):52-53.

[4]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75.

会计职能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第8篇

新中国会计发展史问题研究论文

摘 要

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 中国 古代会计近代会计 会计制度 会计法

Abstract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of accounting development, gather the most influential event as follows: the first recorded the single entry bookkeeping, the earliest accounting principles, the first accounting law, accounting budget mode, etc.;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elaborated the Chinese cone - longmen account,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imported yesterday type attributes and its improvement;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account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team HeSuanZhi”, “money, the cost indicators point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bank” in factory; In accoun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ew China, the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department set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accounting development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modern accounting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method

1 引言

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 会计发展简介

经济活动初显,是由于人们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以前单靠简单的头脑记忆已不能满足人们经济管理的需要,因此财产盘存,账簿的设置应运而生,古代会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我国古代会计记录的最初形式是以石器刻录,绘图记数,然后发展到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在十八世纪中叶,即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我国产生了“四脚账”又名“天地合账”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成熟的复式记账,它分为三个部分:流水账,总簿和会计报告,它遵循的原则是“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这与我们现在的会计做账原则已很接近了)。这些都是早期的会计,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沧桑史

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

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

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公无10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体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尽管以上改革未果,然而,这些事件却在会计发展史上造成了重要影响。公元1078年至1085年,又回复到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并重新确立了政府会计、出纳及审计的组织地位,使会计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史实表明,在11世纪,中国所进行的会计改革,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

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以及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也依然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为世界会计史研究者所肯定。宋朝采用“四柱清册”的方法。“四柱”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即现时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

《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_之理财”.此议揭示了公元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_在理财方面的重要影响。至明代,不仅商业与旧式金融业又有一定发展,而且手工业作坊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然而,正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文明古国的会计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去了,而近500年左右的世界会计史,一直朝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西方现代复式簿记传入我国,主要在海关、邮政、银行、铁路及大的工商业中使用。

新中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借鉴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复式记账法,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了我国会计制度。经过几十年的会计实践,形成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要求,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一系列会计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会计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制定和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至今,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2月,财政部发布新修订了《企业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然。

4 我国企业近三十年会计改革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转换稳步推进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执业和职务资格准入制度、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系统、会计行政监管体制以及会计的国际协调等诸多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在企业会计改革及其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仅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

20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于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证券公司、保险业、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部分中央企业在20也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企业稳健经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执行新会计制度面临主要问题是如何消化和处理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为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企业基础管理,9月9日,国务_审议通过《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并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清产核资工作,按照规定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对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为国有企业转制、改组、改造打下了基础,对顺利实施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5总结和分析

会计是一种确认、计量、记录经济事项的技术,以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始终处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性质,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等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会计的发展。所以会计的历史、现时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只有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某一事物的魅力。如果摒弃历史去研究现时和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走历史走过的路,不仅影响效率更会影响效果。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要注重对史的了解,方能顺利的过渡到现时会计。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