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通用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1-28 11:06:5928

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 第1篇

单临碑帖还是不够的,要学好魏碑,还要在字外博识。首先应该学点书法史,特别南北朝书法的历史和特点。其他如美学史、绘画史、诗史等等都要读一点,以便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将大大有助于自己的书写实践。

读书之外,还要多求师拜友,看书法展觅和书法报刊。如有机会和可能,去名山大川游历一番,到碑石所在细察一、二次,揽胜穷源,对临碑、创新,也大有裨益。

如见识不高,虽功力很深,挥笔使墨终逊一等。如清代李正华临慕北碑,一种多至千遍,手低识下,愈熟愈俗。当然他写得还是不错的。

要提高认识,不是说非登山涉水,或见到原牌不可。学书的条件从来没有现在这样便利,条件好还有待善于体会。现在不少中年、青年、经历有限,但笔墨不凡,原因何在? 在于从生活实践中刻苦学习,多思敏悟。如果不注意提高认识能力,即使栖居崇山,观阔沧海,终日苦坐在“胡马嘶风”无比广阔的原野之中,也不会将其化为纸上的峻骨豪气。

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 第2篇

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临碑时可能遇到许多问题。首先是从何入手?这里包括:从临生碑版开始还是从近人学习魏碑有成就者的手迹或字帖人门?如从碑版开始,是先临方笔还是先临圆笔?如临方笔,又是从何碑学起最好?等等。

必须说,从君所爱,没有一定之规。以近人之善学魏碑者如清道人、弘一法师之手迹或其拓本作为门径未尝不可,但绝不可以“新魏体”为范本,新魏体是美术字,不是书法艺术。

最好还是选魏碑碑版,不论方笔圆笔皆可。在临习时不妨和近人的书法作品相对照,以观察体会魏碑的精神妙理。如康有为学《石门铭》,论者认为他是从陈搏的书法得到启发。在学习时,可以把二者加以比照,从而悟出一些道理。

《元倪墓志》

近人学魏碑,先临《龙门二十品》或《龙门四品》的较多,选择一个墓志铭作为初学阶梯,此路也很可取。欧阳中石同志在《临池一经》中要求先写《元倪墓志》,“以便从唐楷向魏碑过渡”,值得参考。

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 第3篇

要学有所成,必须多临,用一定时期写一碑,再写一碑。“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临写既多,变化无尽,方圆操纵,融洽自成,体裁韵味,必可绝俗。学者固可自得之也。”(《广艺舟双楫》)。

请看沈尹默先生写魏碑的经历。他在《学书丛话》中说:“一九一三年到了北京,始一意写北碑,从龙门二十品入手,而爨宝子、爨龙颜、郑文公、崔敬邕等,尤其爱写张猛龙碑,但着意于画平竖直,遂取大代华岳庙碑,刻意临摹,……凡达三四年之久。嗣后得元魏出土碑碣,如元显俊、元彦诸志,都所爱临。敬史君、苏孝慈则在陕南时即临写过,但不专耳。在这期间,除写信外,不常以行书应人之求,多半是写正书,这是为了要彻底洗刷干净以前行草所沾染上的俗气的缘故。一直写北碑,到了一九三〇年,才觉得腕下有力。”沈先生以行书著称,但在魏碑上下了何等功夫。

这当然不是说,必须把所有的魏碑一一临过,临一碑要多至百遍。一个人的结业、学问、业余爱好以至家务,事情极多,不可能在临习上化很多精力。对大多数人说,关键是挤出时间,坚持下去,以磨穿铁砚的精神争取最好的成就。

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 第4篇

在晚清、随着全石学研究的开展,维新风气的萌发,碑学大盛,书坛上出现了竞艳斗奇的繁荣局面。

邓石如被誉为第一书家,隶楷多法六朝之碑。何子贞自成一家,从魏碑得力不少。张裕钊别开生面,触化北碑为已用。赵之谦学北碑也自成体。李瑞清以篆籀行于北碑,为一时学北碑者所宗。其他如张廉卿、郑文焯、康有为等都因崇习魏碑而自成面目。现代以学北碑成名者更不乏人,于右任先生便是很突出的一位书家。

探讨魏碑书法的渊源,可以进一步理解魏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色,这也有助于魏律的临习。

首先从书法本身看,书苑历来公认,魏碑有古法,这个古法是指什么呢?主要是指汉碑、兼及古篆。《书概》指出:“论北朝书,上推本于汉、魏,若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刀惠墓志,则以为出于乙瑛;若张猛龙、贾使君、魏灵藏、杨大眼诸碑,则以为出于孔羡。”这是对的,但魏碑书源要广阔得多。圆笔受到《孟鼎》、《散氏盘铭》的影响,方笔为《天发神譏碑》的余绪,方圆笔由《石门颂》等碑承继而来,这也是没有疑问的。汉代书论中重视神彩的主张,西晋关于四体书势的总结,对魏碑体的形成可能都起了重要作用。北方其他艺术形式,与北碑书法也会互相影响。北朝民歌的刚健粗犷,与北碑的风神是完全一致的。

《孟鼎》

《天发神譏碑》

同时还应从北朝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族文化大融合等社会现实中去寻本溯源。

鲜卑族拓跋氏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一方面接受汉文化,同时又给汉文化以巨大影响。如金开诚同志在《北朝碑版的书法艺术》一文中所指出的:“他们的具有游牧民族特征的性格气质和美学观点也必然反映到汉字的书写中来,为当时的书家提供朴素的然而是新鲜的书法形象。”所以,魏碑的出现,是我国民族文化大融合开出的鲜花。据金的分析。在魏碑这一书法艺术之花得以形成的北方社会现实土壤中,还有长期存在的尚武精神,习闻常见的深峻山泽、广阔原野、胡马嘶风、悲茄动月、石作艰辛、佛象庄严,诸多因素都会在笔上生花。这些分析是很有见地的。

《石门颂》

应该说,上述各节都是临习魏碑时需要具备的知识,但是单有认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书写实践。下面就临习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括说明。

《石门颂》

魏碑的特点总结分析 第5篇

所谓“摹”,就是用纸蒙在碑文的复制品上用毛笔复制,扩展开说,也指把碑帖放在一边,对照着写,即摹临或临摹。临摹首先要求达到形似,在结体、笔划位置、角度、粗细等等方面要写得和原碑一模一样。临摹要一笔一划地照着写去,不要掺入已意,也不要拘泥于碑石剥蚀字画亏损之处;这里,要谛视原来的形态,不可机械地一一模仿。李瑞清是临魏碑的能手,每临一碑,苛趋恐失,这种认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刻意摹仿亏损的笔划,波磔太稠,形成“锯体”,不可能给人以美感。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