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维族舞蹈期末总结(汇总4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4-01-08 13:02:3650

学生维族舞蹈期末总结 第1篇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失,维系,开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流失

红河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地受到别地域别民族的文化侵扰和当代高科技信息的冲击。由于当今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各种形式的舞蹈表现使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的舞蹈艺术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同时也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危机,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_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一度造成重视现代创新,而压制传统发掘,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甚至对立。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也成为革新对象,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刚刚向本位靠拢的民族民间文化又一次偏离轨道,受到冲击,不再保留其民间性本色。而在其变化过程中,民间性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口号,已经逐步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等相去甚远,而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和发展,这也是众多民族民间舞只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丧失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二、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体现与开掘

(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

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形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早期原始舞蹈,即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舞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他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据长期研究舞蹈艺术的专家和行为艺术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其次,它是制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形式。作为祭祀、庆典、群众自娱等,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中呈现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形成较稳定的舞蹈语言。在人类原始部落里,舞蹈具有全社会性,在他们组织散漫和生活不安定的状况下,需要有一种社会感应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舞蹈就是产生这种感应力的重要手段。不论是狩猎,还是战争,都是整个部落一起行动,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性的。

第三,它是心理的,也是最核心的。心理是维系一个民族情感的最稳定的因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间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心理沉淀和文化积累,即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这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就我们红河州来说,无论是哈尼族还是彝族,无论是苗族还是壮族,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传统的,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它们融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喜欢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核心与内容的挖掘

1技巧应该为表现内容而服务

学生维族舞蹈期末总结 第2篇

【关键词】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呼吸节奏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盛大的节日以及在结婚的时候总要用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来表情达意,平日亲友聚会也要以唱歌跳舞来抒怀,由此,舞蹈就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友谊的主要形式。它的舞蹈形式丰富,全身动作配和协调,舞姿丰富多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昂首、挺胸、立腰,配以头、手、肩、臂、肘、腕、膝等动作。手腕手指动作主要是绕腕、翻腕等等。头部动作以移颈、挑头为主要表现形式。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的一瞬间的微颤也可以让动作的连接自然潇洒,再加上巧妙的眼神变化,就能充分表现出维族舞蹈自由、轻快、活泼、灵巧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以种类繁多而被人们所熟知。其在民间较常见的歌舞形式有:赛乃姆、纳孜尔库姆、多郎舞、萨玛舞、夏地亚纳舞、萨帕依舞、木勺舞、油灯舞、盘子舞、萨玛瓦尔舞等。在这些舞蹈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那富于变化而又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以及通过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如今,维吾尔族舞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新疆流传,更是被其他民族的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维吾尔族舞蹈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训练价值,现如今全国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将其列入了教学体系之中,通过更加系统的整合与科学的训练,维吾尔族舞蹈逐渐成为艺术花丛中的一株奇葩。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特征及常见的舞蹈形式

维族舞蹈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征。维族舞蹈强调通过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康巴尔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现在,在我们的课堂训练中这种体态训练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也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常见的舞蹈形式有:(1)赛乃姆:在“赛乃姆”舞蹈中被人们熟知的要算由阿依吐拉表演的《摘葡萄》了。《摘葡萄》主要描述了维族姑娘在采摘葡萄和品尝葡萄时的情景。舞蹈由慢板开始,表现了维族少女在收获的季节来到葡萄园里,看见葡萄挂满枝头,心中充满了的喜悦。表演者平稳的动作、从容的舞步和维族舞蹈有的膝部微颤,使整个舞姿显得柔媚。切分节奏中略带闪烁的舞动和紧打鼓慢跳舞时的移颈、翻腕、弹指,都显示出了浓烈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摘葡萄》以其生动鲜活的表现手法,情趣盎然的舞蹈动作吸引了许多专业院校的学生纷纷效仿,也在众多舞蹈剧目中成为较为经典的一个。(2)多郎舞:“多郎舞”是至今为止,维族舞蹈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种舞蹈形式。可以说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个“活化石”。“多郎舞”动作粗犷矫健,深受维族人民的喜爱,一般是两人一组的对舞形式,并且有固定的动作,以旋转动作收尾。这种旋转带有竞技性,最后还在转的人留在人群中为大家表演。“滑冲”和“微颤”是多朗舞最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微颤”是由于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配以热烈奔放的鼓点,把表演场面推到了最高潮。(3)盘子舞:“盘子舞”也是古老的维族舞蹈种类之一。舞蹈的特点是,每个舞蹈表演者都要在头上顶一个碗,手中拿一个筷子和一个小盘子,随着音乐用筷子敲击盘子起舞。这种舞蹈具有很高的难度,因为在表现舞蹈动作时既要表现出快乐活泼的一面,也要保持头上的碗不能掉下来,所以这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盘子舞的特点是稳健、柔软、细腻,其姿态性较强。盘子舞采用的多是赛乃姆的基本步伐,如“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开关步” 等。手的姿态有两臂平伸,一手在头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体旁一手在胸前等。在其他民族表演盘子舞时已经很少在头上顶碗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动作、步伐、姿态上的加强和变化。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维族舞蹈形式以外,像纳孜尔库姆、萨玛舞、夏地亚纳舞、萨帕依舞、木勺舞、油灯舞、萨玛瓦尔舞等,这些舞蹈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维族舞蹈的热情奔放又不乏细腻的表演风格特征。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节奏和呼吸特点

(1)维族舞蹈的节奏: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起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赛乃姆的节奏特点,赛乃姆多为2/4或4/4节拍,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十分普遍。基木鼓点是:4/4拍(咚嗒依咚嗒咚咚哒)。该节奏与之相适应的典型动作是滑冲步,节奏的弱起拍(准备拍)“嗒”起脚、颤膝、双手一前一后、节奏的重拍 “咚”也是滑冲步的重拍,“咚”时,左脚向斜前方迈出,双手随之摊开,而“赛乃姆”节奏的弱拍“达”既是滑冲步的移动过程和脚的轻点,即右脚跟上向旁边轻点转身。在整个动作过程之中,节奏的重拍与弱拍都要与动作完美结合,节奏要与呼吸起伏相吻合。动作的变化还要与节奏的变化相适应。这样才能自然的表现出动作所要表达的情绪、感情。(2)维族舞蹈中的呼吸:在维族舞蹈中呼吸往往得不到我们的重视,其实,维族舞蹈的呼吸在其的表现特征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维族舞蹈的呼吸是与维族舞节奏那独有的“切分”特点分不开的。维族舞蹈的呼吸讲究的是短而粗,也就是说呼气突然爆发出来,呼吸要短粗而有力,宏大而坚强。拿我们课堂中的单一动作举例:在做跺移步扶肩上托式时,左膝微颤,右脚略抬,左右脚跺地正步位的同时,屏住呼吸,然后左脚旁移,马上做快速的呼气,紧接着,右脚向前上步做快吐气。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使我对维族舞蹈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它的体态要求是腰以下使劲向下踩,腰以上向上挺拔,做到两头抻的感觉,绕腕有三个过程:舔、扣、折。踢步要绷脚快踢,脚尖踢屁股等等。这些为我将来走向社会,迈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维族舞蹈是以欢快、激情的表演来表现的,面部的激情表达主要以眼神为主,眼睛像说话一样来传递愉快的心情。以前在上课时每当我们跳到最高潮的场面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喊出声音来。以前上课我总不好意思喊,但经过那一学期的学习之后,让我明白了那声音不是刻意喊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愉快的表达。

四、结语

维吾尔民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维族舞蹈更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开得最为灿烂、生动的鲜花之一。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情感。通过学习,我们能清楚的发现维吾尔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富有智慧的民族。作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一个典范,现在已经被很多其他地区和民族学习并吸收。此外,维族舞蹈能够表现出的善良、勇敢、勤劳、朴实艺术性格是我们值得学习与尊重的,这也与我国其他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相吻合。作为一名新时代毕业的大学生,有义务挖掘舞蹈艺术更加深层次的文化;有义务将各民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学习维族舞蹈使我们更加了解维族人民的生活,更加了解维族人民的感情,也更加提高了我们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①王欣欣.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之概述[J].广西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0卷第5期

②古扎丽・肉孜.谈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中的风格与节奏[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1卷第2期

学生维族舞蹈期末总结 第3篇

关键词: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时代价值

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着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塔吉克族、满族等众多数民族,这些民族各自传承着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包括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舞蹈是人们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应,民族舞蹈代表作着一个民族的风情、生活习惯以及宗教文化等,深刻放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西北地区的民族众多,下文就针对西北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价值。

一、西北民族民间舞蹈的概要

我国的民族舞蹈种类繁多、支系复杂,民族舞蹈的数量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各个民族的舞蹈都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与信仰文化差异。西北民族民间舞蹈大都历史悠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累与沉淀。西北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塔吉克族、满族等民族,基本上斗殴各自特色的民族舞蹈,本文以维吾尔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为代表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

(一)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特色

维吾尔族是从游牧过渡到农耕的民族,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悠久的古老民族。维吾尔族人民经历了游牧、畜牧、农耕等经济生活阶段,也受到过多个宗教文化的影响,其舞蹈的表演形式一般体现了自娱性、礼俗性和表演性。维吾尔族自娱性的舞蹈一般就是在各种场合随意跳的舞蹈,多用“赛乃姆”的曲调,这个曲调的节奏平稳,比较丰富。礼俗性的舞蹈有“多朗舞”、“夏地亚纳”、“萨玛舞”等,这类舞蹈大都保存了古代维吾尔族的宗教、礼仪以及西域地区的鼓吹乐的表演形式。表演性的舞蹈有“纳孜尔库姆”、“手鼓舞”、“萨巴依舞”、“山羊舞”等,有的是徒手表演,有的是手持道具或者模仿动物形态,或“移颈”或“打指”,多能感受到古代西域的乐舞遗风。维吾尔族中最为特色的多郎人的多郎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完整、动作粗狂矫健的礼俗性舞蹈民间舞蹈,表现出多朗人的粗狂、开朗的性格,而且保存了古西域舞风,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最好见证。

(二)蒙古族的民间舞蹈特色

古代蒙古族人民是逐水逐草而居,以畜牧为生的游牧生活,蒙古族舞蹈的自娱性很强,以“筷子舞”最为出名,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蒙古族舞蹈中女子动作多是抖肩、翻腕来变现蒙古族女性的热情开朗、欢快优雅,男子则造型物资挺拔豪迈、轻健洒脱,多变现出蒙古族男性的剽悍英武。蒙古族舞蹈还有“马刀舞”、“驯马舞”、“鹰舞”等,都表现出蒙古民族热爱生活、乐观奔放的文化特色。

(三)塔吉克族的民间舞蹈特色

塔吉克族是生活中在我国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在特殊的高原环境影响下,塔吉克民族的性格坚强、诚挚、朴实,其民族舞蹈风格较为别致,变化形式多样,表演十分质朴。塔吉克民族的舞蹈有“恰甫苏孜”、“买力斯”、“垃泼依”、“刀舞”、“马舞”等,有别具一格的节奏、舞蹈形态,其旋律是从弱拍开始,表演的形态是节奏的强弱起伏吻合,舞蹈的即兴性比较强,而且手鼓的表演形式也较为独特,是两名女子合打一面手鼓,鹰笛是其最典型的乐器。塔吉克民族的舞蹈,多渗透着和对“鹰”的崇拜心理,多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厚请安,一种渗透着西域古风的舞蹈形式。

二、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时代价值

(一)彰显民族特色

民族文化多元化是西北地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舞蹈艺术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民间舞蹈则是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比如维吾尔族的舞蹈造型优美、节奏欢愉,人们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活泼、乐观的性格特征。维吾尔族人民通过对维吾尔族的特色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宣扬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又比如回族,回族人民信仰_教,自娱性的舞蹈活动较少,只有在婚礼上才会有一些些歌舞表演,这就体现了回族人民虔诚、谨慎的特色。因此,民间舞蹈对彰显民族文化有独特的作用。

(二)丰富艺术形式

目前,我国的舞蹈种类繁多,包括外来的街舞、鬼步舞、拉丁舞等,本土的一些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等,民间舞是一种流传于民间、受到民俗文化制约的、带有很强自娱性的舞蹈形式。西北民间舞蹈受到西北民族间不同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特征、文化传统以及的影响,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和表演风格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表现出我国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像蒙古族有“马刀舞”、藏族有“羌姆”、“鼓舞”,这些都是我国舞蹈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民族团结

舞蹈一种独特的社交形式,对于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民间舞蹈对促进我国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独特的作用。比如举办一些大型的民间舞蹈巡演活动,促进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又比如举办一些民间舞蹈艺术的影集展会,增加人们接触民间舞蹈的途径,促进人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大团结。

三、结语

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包含着各个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民间舞蹈对彰显我国民族特色、丰富我国的舞蹈艺术的形式以及促进民族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鼓励热爱舞蹈的人对西北民间舞蹈的弘扬和传承,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都要积极的投身于西北民族民间舞蹈的弘扬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罗雄岩.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50-56.

[2]王喜伟.西北地区民间舞蹈表演技巧初探[J].大众文艺,2010(14):33-34.

学生维族舞蹈期末总结 第4篇

关键词:风格;形式;节奏;发展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誉为“歌舞之乡”。不论男女老少,都能随着优美的乐曲或者清脆的手鼓节奏而翩翩起舞。极具特色的“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舞蹈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间,深受广大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究其“赛乃姆”舞蹈的起源,舞蹈的特征,本了以下几点略析。

一、“赛乃姆”的起源

谈起“赛乃姆”的起源,我们必须提到西域文化的传承。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是汉代对甘肃玉门关以西今新疆及中亚地区的泛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丝绸之路随之畅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道。随着佛教从西向东传入我国,致使古希腊、印度佛教,波斯文化一并以各种方式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艺术。

白居易《胡旋女》诗:“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统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唐代诗人李瑞在《胡腾儿》描绘胡腾舞“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编,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足皆应节,反手叉腰却如月。”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东西方舞蹈文化的交融,使得中国古代乐舞呈多元“混血”状态。

西域乐舞主要遗留的是现在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为主的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种类繁多,有大鼓舞、铁环舞、顶碗舞、普塔舞、手鼓舞等。最普遍流行的要数“赛乃姆”。

“赛乃姆”亦称“赛兰木”,原指地名,在中亚一带。16世纪,赛兰木人大批迁徙新疆库车地区定居。这批移民很自然地把这些舞蹈带入新疆,逐渐与龟兹地区的舞蹈相融合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赛乃姆”一词有几种意思:一是偶像、神像的意思;二是美人、美女的意思;三是曲调、舞曲的意思,但作为舞曲名称的“赛乃姆”一词另有含义。

“赛乃姆”一词源于音乐的名称,其节奏平稳,适于各种旋律、曲调,使舞者在乐声中自由起舞,遂成为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清代宫廷已有“赛乃姆”表演。乾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乐伎附)中有“携诸乐器进,奏斯纳满、色勒喀斯、察罕、珠鲁诸乐曲,以为舞节”。此段中“斯纳满”即“赛乃姆”音译,“色勒喀斯”是“赛乃凯斯”音译,即“赛乃姆”中转快部分。因此原是曲调、节奏的名称,后发展成为“赛乃姆”,“赛乃凯斯”为伴奏音乐的歌舞形式的名称。维吾尔族古典歌舞大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赛乃姆”收入第一部分“穷乃额曼”中,成为木卡姆乐舞组成部分,同时,“赛乃姆”仍为独立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赛乃姆”保存了西域乐舞的特点,唐代杜佐所写的《通典》中关于西域乐舞的描述,在今日的“赛乃姆”中依然可见,像“扬眉动目”“晃头移颈”(两指弹响)拍掌以及快速的动态中戛然而止等,都是“赛乃姆”的典型动作,反映出舞蹈的动人形象。

二、“赛乃姆”的表现形式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喜庆佳节、麦西来甫,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他们都要跳“赛乃姆”。例如举行麦西来甫时,由同辈的亲戚朋友,同村庄的男老少一起参加,每次由其中一家做东道。一般以传统送碗花(碗中盛放一朵花),酒杯、腰带等游戏方式将晚会继续下去,有时也演唱木卡姆、猜谜语、吟诗等,但晚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跳“赛乃姆”。又如举行婚礼时,第一天,一般由男女双方的朋友分别把新郎、新娘及亲友邀请到家里进行庆贺。当天傍晚,新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前往女方家里迎亲,一路上管弦齐奏,载歌载舞。这一天自始至终“赛乃姆”是他们歌舞的主要形式。

表演“赛乃姆”时,大家围坐成圆圈,乐队聚在一角伴奏,群众拍手唱和。舞者不唱,伴唱者以婉转动听的歌声配合渲染。除演唱群众熟悉的歌曲外,还用旧曲调即兴编新词,描绘当场的情景,表达大家的欢乐心情。

“赛乃姆”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即兴表演,和音乐节奏相适应,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或三五人同舞。“赛乃姆”的进行,是随着音乐节奏由中速逐渐转快,当音乐舞蹈进入高潮后,大家常用热情奔放的声音呼喊“凯一那!”(“加油啊”之意)或是“巴力长勒啦!”(“妙啊”之意),这时人声、鼓乐声欢腾喧闹,把火热的气氛推向高潮,使所有参加者无比激动、兴奋。

三、“赛乃姆”的风格特点

“赛乃姆”舞蹈动作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其舞蹈特点主要表现在颈部,腰部和脚的步伐,旋转是最具表现力的方式。首先表现在身体各部分的细致运用和巧妙配合上。在动作中,头、肩、手腕、腰、小腿部分运用得较多。如头的部分有移颈、摇头;手腕部分有绕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的部分有胸腰、侧腰、后腰、甩腰、板腰等;小腿部分的运用也很丰富。“赛乃姆”的舞蹈姿态从生活中提炼和创造,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了望式、抚胸式等。由于表演范围所限。促使了身体各部分的有机配合和姿态性动作的发展。例如表演豪放得意的心情时,舞者在一腿跪蹲的同时,手在腹前击掌时耸肩,然后双手向下打开,右手抬至三位绕腕,右手指扶于膝上,然后轻轻移颈二次。而这之中的移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步伐上,“赛乃姆”也有独特之处,其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小腿灵活轻巧,和手鼓节奏结合紧密。步伐用的最多是“三步一抬”,脚步平稳,略有微颤,突出的一点是第四步动力腿脚掌蹭地小腿向后稍踢的动作,是在手鼓节奏“哒”的时候,显得步伐十分干脆、灵巧。此外,“赛乃姆”舞中旋转和腰部的动作也较为丰富,这和吸收古代的胡旋舞有一定的关系。

四、“赛乃姆”的音乐节奏

谈到“赛乃姆”的音乐,我们必须提起“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综合艺术形式,是由民歌、歌舞、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由于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套曲大量出现。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精心创作,整理成的闻名于世的《十二木卡姆》,包括了多种声乐曲,器乐曲及歌舞音乐,被人们称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

“赛乃姆”是一种民间大型歌舞,常在节日、晚会上表演。“赛乃姆”通常采用民歌素材作为器乐的引子,为舞蹈作准备,引子后面接有若干歌曲,开始为中速,速度逐渐加快,最后转入高潮,以欢快的终曲结束。终曲可能是歌曲,也可只用乐器演奏。“赛乃姆”中每首歌连接非常紧凑,很少用间奏。音乐结构为:引子、歌曲(一)、歌曲(二)、歌曲(三)、终曲。

“赛乃姆”音乐既有内在的抒情性,又比较热情欢快。各地区的“赛乃姆”曲调虽然不同,但音乐节奏基本一致,主要伴奏用的手鼓节奏有两种:(手鼓的打法和记录鼓点的符号:=咚,右手击鼓面;×=当,左手击鼓边;=休止符)。

“赛乃姆”节奏型:这种节奏型的节奏强位与节拍中原有的节奏强位有较大的不同,两小节为一单元,第一小节第二、三拍出现的切分及第一、二拍上连续出现的两个强音等因素,使这种节奏型富有特色,其节奏特点是慢速时平稳、庄重;在快速时粗广、有力。个别地区的“赛乃姆”音乐还加用散序。除使用上列两种节奏之外,尚有使用7/8,5/8节拍者。“赛乃姆”音乐中的歌曲有传统的歌词,亦有在晚会上即兴编唱者,内容多系赞美家乡或歌唱爱情之词。

五、“赛乃姆”的地域性差异

在世代相传,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天山南北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的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赛乃姆”,通常冠以当地名。喀什地处本区西部,首先接受来自于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所以“喀什赛乃姆”表现明快、深情、优美的特点,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较为细腻,尤其是手腕的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舞蹈典雅庄重,明显的具有受西方波斯文化影响的痕迹;库车位于古代丝路的中部,地理位置重要,是古代丝路的必经之地,而“库车赛乃姆”则更多地保留了汉唐龟兹舞蹈中的“弹指”,“弄目”,“撼头”,“跷脚”等基本动作,以及龟兹舞蹈中节奏性强的特点,舞蹈动作抒情稳健、风味浓郁,证明本区在古代受到来自于东部内陆地区的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南部靠近自治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必经之路,故“和赛乃姆”继承了古代于阗乐舞的风格,舞蹈较多地运用“前后点步”的动作,特点是特有动作“移颈”和“弹指”等经常使用,更多地保留了我国古代古典舞蹈的特色,这反映了多民族文化在边疆地区重叠的情况;而哈蜜地区是新疆最靠近东部内陆经济文化发达地带,也是受汉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同时也是受蒙古族影响的地区。“哈密赛乃姆”则动作稳重,手腕变化不大,舞蹈中吸收了蒙古族的动作,还有中原舞蹈节奏缓慢、动作幅度不大的特点,显得含蓄、沉稳,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融的特色。

从“赛乃姆”的地区特色可以看出,西域各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各地受来自不同地区的外来文化影响,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当年的丝路古道早已湮没,没有踪迹,但是在新疆各地遗存的那一座座峰火台遗址,一个个废弃的古代城堡的废墟,在民间保留的一个个民间舞蹈动作特征中,仍向人们指示着丝路古道的踪迹和文化交融的印记。

六、发展与创新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