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共31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3-12-31 01:46:2837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篇

三菱i MiEV是通过对微型车i进行最小幅度的改进开发而成,它配备了最大输出功率47 kW的电动机以及减速齿轮,取代了发动机和变速器,并配备了锂离子充电电池。2006年度的联合研究车配备电压为330 V、容量为16 kWh的电池,目标最大时速达到130 km/h,持续行驶距离达到130 km。到2007年,计划将电池容量增至20 kWh,持续行驶距离延长至160 km。三菱汽车今后还将改进电池并减轻各部分的质量,力争在2010年前后使持续行驶距离达到200 km。同时三菱i MiEV还在制定力争2010年上市的计划。

技术瓶颈:电池容量、电动系统效能以及成本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1 课程的基本情况

《汽车机械基础》主要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识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机构分析、汽车常用传动机构及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液压传动,总学时170学时。后续课程有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熟悉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热处理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识读汽车零部件图;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构造、原理和传动特点;能够对汽车上的主要零件的变形进行分析;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相关内容,能分析汽车液压与气压控制系统,为后续的汽车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全面分析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针对性 针对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和整合汽车机械基础知识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必须、够用”原则。

(2)实用性 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组织模式,同时适当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完善学习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

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和课程特点,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特点,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确定课程目标,共同推进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条件、课程实施方案等建设工作。

理实一体,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课程实施场所由教室变成实训室―教室―实训室,实现理实一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适当采用引导文、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操作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网络交流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注重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及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3 课程实施

教学组织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网络等教学手段,在教室、测绘室、陈列室和实训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的组织形式为:

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采用分班教学制组织教学,每教学班学生人数不宜超过40人。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组织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必需的、够用的知识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理念。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在测绘室、陈列室和实训室进行教、学、做,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以汽车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相关网络资源工程问题为载体,布置研讨课题,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实际问题的分析简化,参加全班研讨,由教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并且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

实施条件

师资要求

专任教师应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

设备要求

按教学标准班(40人班)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1)汽车典型零件(轴套类、类、叉架类、箱体类)各10套;(2)测量工10套;(3)汽车轮胎的惯性平衡机2台;(4)750型汽车轮胎总成2个;5、常用机构模型1套;(6)齿轮减速器10台;(7)齿轮减速器拆卸工具10套;(8)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台架1台。

学习场所

按教学标准班(40人/班)教学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1)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播放设备;座位数大于班容量;理论教学及播放动画和视频。(2)拆装测绘实训室要有相应设备及工量具,分组人数不大于4人以便于汽车典型零件测绘和齿轮减速器拆装。(3)机构陈列室要有配置良好的汽车常用机构模型,可用于动态模拟。(4)现代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要有各种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零件加工方法的了解。

4 考核与评价

学业考核

考核方案的设计既注重知识水平的考核也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及评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综合而成:平时出勤及课堂讨论表现占总成绩的10%;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10%;实验、实训操作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1)教学效果良好;(2)教学过程严谨;(3)教学资料齐备。

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利用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学期末由学生对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占教学评价的40%。

(2)系(部)评价:由教学督导和系评价小组对教学环节进行3-5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评,作为教学质量初步测评,占教学评价的30%。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3篇

宝马氢能7系装备了能够使用液氢燃料和汽油的 L V12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91 kW,最大扭矩可达390 N?m,在 s内即可从静止加速到100 km/h,最高电子限速为230 km/h。除了一个容量74 L的普通油箱外,氢能7系还配有一个额外的燃料罐,可容纳约8 kg的液态氢。双模驱动为BMW氢能7系提供了超过700 km的总行驶里程,其中氢驱动200 km以上;汽油驱动500 km。驾驶者可以手动完成从氢动力到汽油动力模式的转换,完全不会对氢能7系的行驶状态和性能造成影响。如果一种燃料用尽,系统将会自动切换到另一种燃料形式,保证燃料的供应持续而可靠。

技术瓶颈:液氢的供应系统和使用成本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4篇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实践

1基于“能力本位”,确定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3种。知识目标描述的关键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而能力目标描述的关键词是“能做什么”。根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目标,确定其知识目标是:1)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2)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相关知识;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能力目标是: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2)能对汽车常用电气设备进行拆装与检修;3)能叙述常见汽车简单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4)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素质目标是: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2)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认真学习积极向上,诚实、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使命感、工作责任感;4)服从安排、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纪律;5)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2设计达到能力目标的项目任务

总体思路是:针对行业企业的工作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其能力。为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3项目化课程改革后单元教学实施

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教学环境创设工作情境,教学设计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工作情景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步骤为:上课情境(案例)任务问题示范/模仿任务完成知识归纳功能扩充独立完成知识归纳新任务对能力反复训练(提高要求)知识总结评估下课。例如,在学习“汽车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单元时,准备好丰田轿车整车、常用拆装工具、蓄电池、充电机、电量检测仪、密度计、玻璃棒等,其能力目标是能应用常用拆装检测工具对蓄电池进行正确检测、拆装、维护,设计的项目任务是:让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单、课件PPT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以下训练:1)对汽车进行蓄电池电量、电解液密度与高度检测并记录分析;2)从汽车上拆下蓄电池;3)对蓄电池进行维护、补充充电等,装复;4)根据所学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1,王某的波罗1.4L小轿车放置3个月后出现启动困难、灯光昏暗,请分析原因及处理办法。

案例2,李某的解放小货车由于驾驶马虎将蓄电池撞坏,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幸好李某车上有一个满电量的该车蓄电池及随车工具,请问李某怎样更换蓄电池。

案例3.汪某是某公司的货车驾驶员,经常在泥泞山路上拉货,某天一声巨响,蓄电池爆炸。汪某摸不着头脑,请分析可能原因并用专业知识为汪某解释。

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为主体,配合科学的评估方式,如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考核注重实践能力,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化的训练,达到了该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保障课程改革实施的条件

1完善的软件、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场地。参照国家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汽车维修综合实训车间,配备完整的工具与检测设备。选择能够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车型、实验实训台、总成部件与配件,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满足讲、演、练一体化教学的需要。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建立校办维修企业,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体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3)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完善、更新课程网站资源,加强师生网络互动。开通专业技术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2高素质的师资条件

1)主讲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具有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能力,能够边操作、边演示、边讲解。2)掌握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3)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

3配套的政策支持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1 概述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系统化、整体化,相对于其他汽车技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更具智能化,大量高新电子技术在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也给传统汽车维修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车型汽车电路图的识别、汽车各控制单元的匹配、汽车总线技术的诊断与维修,都急需大批拥有汽车电子技术知识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研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在进行专业调研时,除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外,重点在于征求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由企业提出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研讨开发了基于学院现有办学条件、适合本专业发展的“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和“386”课程体系。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理论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探讨出“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在汽车电子技术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按“企业实际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技能)专项技能和职业技能基本技能”的逻辑顺序,由实际岗位要求确定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由顶岗实习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对特定车型维修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专项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由专项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确定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由此形成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逻辑化的有机整体,衔接有序,分层渗透,最终达到实际岗位要求,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

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研,校企双方合作进行岗位能力分析,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该阶段完成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专业基本技能的要求来源于对企业岗位技能的分解。

第二阶段:着重加强学生的专项维修技能和职业技能。通过在与企业共同建设的生产实训基地中实施各个项目实训和专项综合实训,提高学生专项和职业技能。各个项目实训由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施,专项综合实训项目均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维修任务或将企业的实际维修任务适当调整形成,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专项完整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企业上岗要求的专项技能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着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和鼓励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并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为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的实际技能和素质。

3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发展方向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来实现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组织专职教师进行市场岗位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照“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所需开设课程、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并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确定校内专项实训项目与校外实习内容。

课程体系模块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将工作任务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特点的要求。本专业根据岗位群与课程结构特点构建了“386”课程体系(见图2),即三个平台,八个模块、六个专业核心课程。

(1)可持续发展平台:该平台包含3个基本素质模块,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模块、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健康素质教育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品德、知识、能力、审美和生理心理五个方面的素质。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同时,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2)专业能力培养平台:该平台包含5个专业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项目实训模块、专项实训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校外实习模块。使学生具备汽车机械维修、汽车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性能检测与维修的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的外语技能查阅、分析国内外汽车维修资料。

(3)专业拓展课程平台:该平台包含5门拓展课程,即新能源汽车、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销售与服务、汽车维修业务管理。目的是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全疆同类院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于2012年荣获自治区特色专业称号。依据企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岗位需要,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为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汽车维修业正方兴未艾,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自治区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经费的支持下,我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将会有更大更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刘文苹.推进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35-37.

[2] 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6篇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汽车快修连锁已占整个汽车售后服务业80%以上的份额,产值占整个行业的50%以上。汽车后市场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后的大块金矿之一,连锁模式又将是汽车后市场迅速发展的最佳商业模式。

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没有一套系统的模式、体系。其表现如下:

缺少品牌经营意识

汽车后市场是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汽车有关后续费用的市场,包括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和油品服务等诸多产业。汽车后市场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汽车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汽车后市场服务。

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汽车服务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国内企业的观念比较陈旧,对汽车后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很不到位。汽车后市场的连锁招商要品牌与特色并重。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总说加盟商不信任,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汽车后市场又属于服务业,加盟商有疑虑是正常的。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来,连锁经营的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连锁经营将是未来汽车服务行业最佳的运营模式。我国相关的法规也指出:“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应当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价格的要求,建立连锁经营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加强对连锁经营服务网点经营行为的监管和约束,杜绝不规范的商业行为。”可见国家相关政策对于连锁加盟形式是比较支持的。

汽车后市场“散、乱、差”的局面,自然难以得到用户信任,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强,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连锁经营出现了连而不锁的现象。有统计表明,汽车后市场个体经营者当中将近80%以失败和倒闭告终,而那些仍然延续健康生存下来,并经营得较好的个体经营者中,有近80%是从事连锁经营或与国际知名品牌携手的形式存在的,这说明了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的旺盛生命力。

连锁经营的特许商,就要注重品牌建设,实现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凭借连锁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优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行业内部资源,从总体上提升汽车后市场的形象,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程度赢得加盟商的信任,最终通过加盟商的服务与人际传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市场和利润。

缺乏商业模式与管控体系

中国人喜欢跟风,你做汽车后市场盈利了,我也紧跟其中,你做连锁发家了,我也做连锁。其实连锁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所处行业特征、自身的资源、自己的目标与战略来决定是否采用连锁模式,如何运用连锁模式,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和管控体系。

连锁的核心是要解决“形似”与“神似”的复制问题,很多企业在形式上是连锁了,但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上还是传统的理念与方法。运营手册也做了、Ⅵ也统一了,只是换汤不换药,加盟商一看跟传统批发模式的企业没什么两样,谁还敢将钱往水里丢,打水漂。

如果还是用做汽配城、汽配大市场、做路边店的模式做汽车后市场的连锁模式,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没有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开的连锁店仍然是杂货店、“夫妻店”,形象脏、乱、差,管理并不到位,最终连消费者都不能吸引,怎么能吸引精明的加盟商?

汽车后市场要做连锁经营,首先要解决好模式问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战略定位上下足功夫,要改变原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逐步引进人才,并提升内部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对于优势人才可以考虑给予股权激励;在战略定位上,要改变大而全的观念,要做专做精某一类汽车服务或者汽车用品,由杂货销售模式向专业销售模式转变、由坐商向行商转变、由经销商向加盟商转变,又或者是由单一的店面向品牌连锁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从面向汽车配件市场到面向直接终端的转型。汽车后市场终端模式有:快修连锁店、4S店、综合性修理厂、专业品牌维修店。最后汽车后市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管控、物流、培训、品牌输出体系,做到在服务好加盟的基础上控制市场。

缺少招商的专业人才和培训体系

营销人才奇缺是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招商人才奇缺、连锁人才奇缺,懂招商、懂汽车后市场、懂连锁的人才可以说是不亚于大熊猫的珍贵。

其实没有人才不怕,这种样样都懂的人才不仅仅是找不到的问题,就是找到了,你也不一定请得起,就是请得起,也不一定留得住。

与其挖空心思去寻找人才,还不如培养人才。

我们目前做汽车后市场连锁的企业,没有培养人才的意识,更没有培养人才的方法与体系。有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见同行做培训效果很好,就临时抱佛脚,老板安排下面的人去找几个培训师做做培训,一方面这些老师讲的东西不能与企业结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培训师们你搞一套他搞一套,搞得老板无所适从。老板一气之下,培训不做了,得出一个结论:培训这玩意儿是害人的东西。

其实不是培训害人,是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害人,不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培训害人,没有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的培训害人。

汽车后市场的培训体系是复制连锁模式的手段与方法,比普通模式的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构建适合连锁企业发展阶段的培训体系,确保连锁分部(店)运营标准的一致性?拥有忠诚加盟网络何时才不只是美丽梦想?如何通过有效培训打造忠诚加盟网络?运营管理标准越往基层越走样,执行乏力,如何通过系统培训进行有效转化?

―是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的培训体系要结合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特点与企业特色,不能脱离企业实际。通过培训系统建设,使整个企业在建设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企业文化、工作行为的整合,从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升了沟通效能通过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系统使学习成为一项关键性的企业业务,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管理、传播和创新,使企业员工以更低成本了解更多知识、更快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二是企业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系统化后可以通过学习范围的扩大,

提高了部门及连锁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协作能力,并且可以在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系统运作成熟之际,将合作伙伴和终端客户纳入企业学习的范畴,缩短与合作伙伴和终端客户的距离,最终促进企业向学习型企业的转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要网上与网下培训相结合。除了脱产培训、在职培训、送外进修外,还可建立自己的网络商学院,可以帮助自己的员工、客户、经销商、供应商进行同步异地学习,实现终身学习,以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使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丰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大幅减轻培训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并且可以通过系统中课程分配、学习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因人、因岗设置课程,动态调整课程安排,以及量化评估企业培训效果和对于整个培训过程跟踪监控的管理机制等,从而保证高质量的培训和学习。

四是要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学习的平台。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要成为连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学习平台,这有助于对全体员工知识、观念、技能、行为的统一管理,从而形成统合的企业文化与共同的职业行为,形成最大的人才合力,大大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实现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知识资源的高度集成。三大核心资源的高度集成,是连锁企业有效实施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的根本保障,就像交通中路政管理、道路与车辆的关系一样,三者有效匹配,才能构成真正的现代化交通。

五是与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的培训体系要与管理体系高度契合。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不应该成为指挥棒,而应该成为企业实现培训管理意图的有效工具,帮助企业管理当局或培训管理部门更加轻松地实现员工培训的整体意图,减轻人力负担。要支持集中管理与多级管理模式。要有利于实现连锁企业集中管理,分子公司、办事处、门店分权管理的模式,既有利于企业的统一管理,又利于不同分子公司、办事处、门店的“现场管理”。要变成开放性的知识资源环境,支持个性化培训需求。除企业统一采购的知识资源外,系统将支持企业对知识资源的个性化定制,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个性化课程的导入并提供相关工具,使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培训体系培训真正做到普遍性与个性结合、管理共性与企业个性的结合,产生灵动的培训效果。要引进行动学习、团队学习方法,在行行动中学、在学习中行动,将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思维方法通过培训体系实现高度的统一。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7篇

即电机位于变速箱离合器前,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其用盘式一体化起动/发电机(ISG)固连在发动机上,取代传统飞轮,发动机曲轴充当了ISG的转子。

P1构型依然可采用传统变速箱(AT、CVT、DCT),其和P0一样可实现高级起停、电动助力及能量回收等功能,由于不像P0一样采用皮带传动而直接套在曲轴上,因此两者转速必须相等,所以P1电机相比P0电机要有更大的扭矩,其次还要降低体积才能放在飞轮处,因此成本相比P0电机要高。

由于P1电机直接放在发动机飞轮端因此驱动力可直接作用在曲轴输出端从而获得较高的驱动力使起步和急加速工况驾驶性更加。但另一方面由于电机旋转会连带发动机转,因此P1也不具备纯电行驶模式,其次在动能回收及滑行模式下,因会带动曲轴空转而浪费动能并增加噪声和振动。

P1构型代表车型是-Honda Insight Hybrid 2009(with Integrated Motor Assist technology):

电机性能

最大扭矩可达最大功率:10kW效率高达94%

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怠速起停扭矩辅助加速助力滑行起停能量回收等

相比P0更高的效率可移除12V起动机

由于电机尺寸的限制因此扭矩输出有限因发动机倒拖扭矩的存在,因此能量回收有限部件成本增加:因电机紧凑型性更高、性能更高且电机的散热不能采用常规空冷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 士官人才 培养策略

当前,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是我军后勤建设的总任务,这一总任务要求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和实战化要求培育人才。汽车维修士官是后勤建设的重要力量,关乎后勤建设的总体水平,关乎实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能力,甚至关乎战争的胜败。为此,军队院校必须深入研究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现状

汽车维修士官遍布于全军的汽车修理单位,主要从事军用汽车的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维修等工作。目前,汽车维修士官可归结为三大类:(1)部队土生土长、直接套改的士官;(2)军区汽车教练大队培养的士官;(3)经过院校系统培训的士官。这三类士官的比较如下:第一类士官的优点:部队环境熟,在组织训练、带兵管理中有优势;不足:文化基础知识差,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弱,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第二类士官的优点: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突出,汽车维修业务较熟;不足:基础知识不系统,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第三类士官的优点: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不足:专业技能不精,组织训练能力弱。

二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选拔

军队院校的招生必须要有严格、公正、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规范,以宁缺毋滥为原则,切实把好学员质量关。

1.初试

参加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招生初试的生源有两个方向:地方高职、部队服役的士兵。前者通过应征入伍等途径取得在校学习资格,后者则是通过参加全军院校统考达标后获得到院校求学深造的机会。这两种生源大部分都是符合招生标准的,但是,在茫茫的考试大军中不排除有蒙混过关的考生。

2.复试

复试是军队院校为考查所招收学员是否符合招生标准进行的摸底考试。复试要严格地筛选符合标准的学员,淘汰不合格的学员。合格的学员除达到分数线之外,还应该符合以下要求之一:(1)有过汽车修理经历或接受过专业的汽车修理培训;(2)经常接触汽车,对汽车有初步了解;(3)有汽车修理爱好并愿意投身于爱好。不合格的学员除未达到分数线外,还应包括不符合上述三种“合格标准”的学员。

三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培养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培养按照培训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高职教育和短期培训班。

1.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通过在校两年培训和一年部队修理实践,能组织完成常见车辆二、三级保养及小、中修工作;(2)能分析汽车技术方面出现的疑难杂症;(3)能利用专业工具完成车辆运行中的故障诊断和排除,并进行汽车安全检测和调试。

第二,教学内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应突出“能打仗,打胜仗”、紧贴部队实际和专业知识“超前预警”等特点。“能打仗,打胜仗”是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精心优化设计。紧贴部队实际是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着眼于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及时更新,突出重点。“超前预警”是指着眼于部队车辆装备发展的动态,滚动建设,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第三,培养方法。(1)根据学员的特点,采取“课前摸底、分班实施、区别对待、统一要求”为内容的分层培养方式,各持所长,相得益彰。(2)课堂教学要确立“以教员为引导,以学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引导课堂教学方法由讲授式为主,向自主式、学导式、研究式、协作式等多种方式并用转变。(3)推行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广泛开展学员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员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采用“基础组训,专业分流,2+1”的培养模式,其中“2+1”指在校学习两年,部队见习一年。

2.短期培训班学员的培养

短期培训班具有临时性、短期性以及参训人员的复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短期培训班的人才培养有别于应届招收学员的培养。短期培训班工作的复杂性:(1)送训对象多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2)复训教材缺乏,培训内容系统性差。(3)士官综合素质不高,培养难度较大。针对短期培训班的特点,教学要有针对性。

首先,进行汽车维修业务基础能力测试,按照参训人员的不同层次进行编组培训,分为初级技能班、中级技能班和高级技能班,层次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不同。其次,创新培训方法,解决部队对于汽车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如院校可以把校内课堂向一线作战部队延伸,依托部队训练机构(如各教练大队),开办以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各类集训班。

四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士官人才的考核

考核是检验所培养的汽车维修士官人才是否合格的晴雨表,按照考核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在校考核和部队考核,两项考核成绩之和为学员总成绩,对于成绩合格的学员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否则按肄业处理。在校考核主要是对学员在校学习情况的检验性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理论考核即课程的卷面考试,实践考核即实践课程的实操考试,平时成绩即课堂表现以及小论文,三者之和即为学员在校考核的总成绩。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学员,应根据《学员手册》按照“末位淘汰制”严肃处理。部队考核是一种验收性考核,通过部队实战化条件下的岗位任职情况来考察院校人才培养的状况,主要依托见习部队对毕业学员进行再培养、督促、引导和综合评定。最终考核成绩由所在单位党委进行测评,按照测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凡不合格的毕业学员均不予发放毕业证书。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汽车文化人才培养

一、汽车文化人才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当然,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人口总量大,对汽车的需求量大。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总体来说是有利于我国汽车人才的培养的。

1.虽然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前景良好,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汽车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大大加强,然而仍然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原因在于我国汽车人才总量大,但是结构不合理,体现在汽车技术人才的数量少,底层基础型人才数量过多,总体上来说汽车人才在汽车产业上的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还不能达到汽车产业所期待的要求, [1]

2.我国汽车人才的总量大,但是学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有很多汽车人才仅仅是初中学历,学历上的不足将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汽车产业的壮大方面也起着支撑作用,必须改变汽车人才学历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轻视实践教育。目前很多职校的汽车文化教学场地还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在教学之中往往高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方面的教育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以理论为主的教学便不能培养出专业素养高的人才,也就很难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期末时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往往是参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够真正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汽车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的高,比如说在汽车的修理方面,光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不够的。在汽车零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方面,其中任何一个零件部位安装错误都很可能导致整个汽车的瘫痪,所以要提高汽车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此外,部分学校在教育经费方面比较的缺乏,在设备方面更新速度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就无法促进汽车的更新换代。[2]

2.课程资料标准落后。目前,有些学校在汽车专业的教材方面还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教育观念也比较的落后,没有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的课程几乎都是专业课程,其他科目都被学生所忽视,比如学生并不看重英语这门课程,而当学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交流工具,尤其是汽车这一行业结合了多国技术,不仅仅是英语,学生还很有必要学习日语以及法语等等关于汽车的专业词汇,以便于学生在日后能够与相关从业人员正常交流。

三、专业汽车文化人才培养措施

新的汽车专业课程需要以目前的市场体系为基础进行研究,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根据,以帮助学生成功就业为主导思想,认真分析现有的课程教材,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大胆创新,开发出最合适的课程体系。

1.重视实践教育。高职汽车文化人才培养有着极强的目标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十分明确,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而不是只懂理论不会操作。教学方案应当包括课程安排、技能培训等。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汽车方面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汽车维修拆装方法,尤其是最新的检查方法、技术标准等等。从教学目的来看,汽车专业与汽车的诊断和检测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较为先进的轿车修理检测方法。[3]

2.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高职汽车专业教育的众多资源中,师资力量始终都是占据首要地位的,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学校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其中各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首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要求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学人才,从整体上提升师资力量水平,然后,学校还要根据实际需求聘请社会上汽车部门的从业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可以组建一些实训基地,即以教学为主的一种实训方式,也就是将企业引进到校园内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从业人员交替授课,使得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有机融合,两者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总之,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汽车人才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在学习和工作之中恪尽职守,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利.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汽车文化教育研究[J]. 科技视界,2013,34:260.

[2]赵臻.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01-104+128.

[3]毕胜强,梅德纯,吴飞. 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3:141-142.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0篇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教学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微课”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优势上看,“微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生活习惯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高针对性以及共享性,对传统教学辅助、现代探究式教学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以现代化技能人才为培养目的的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微课”更是具有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微观教学法与“微课”

微观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模式的范畴内概念,主要指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通过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微观教学法基础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以视频为主要格式,具有教学内容少、资源质量高、可视化以及主题突出等特征,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故障诊断”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汽车故障表现判断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论教学上,企图使学生通过记忆“汽车故障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2)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在汽车故障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契合度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现象。

三、如何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微课”导入,引发讨论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的基础应首先在于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等在内的模块结构;教师应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达到通过汽车表象进行具体故障部位判断的水准,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故障部位的观察与测试完成故障原因、维修思路等方面的评估。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实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充分借助“微课”模式进行策略完善。实训课程的导入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知识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思考模式;同时也应具备实训课程特有的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实训课堂前呈现“一辆2012款卡罗拉轿车在长时间运行后,处于怠速状态,但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电动风扇停止情况”的故障微课案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各个电脑端或手机端获取微课资源;在浏览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应完成故障原因的上报任务,例如,学生将“风扇电机故障损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以及“风扇保险丝熔断”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报;此时,学生多处于具体的故障知识回忆中,无法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种故障可能性,教师可顺势展开课堂自由讨论活动,并及时参与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随后,教师通过远程操控各学生的电脑端,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使用阶段式解截屏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使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思路进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规范学生的判断思路。“微课”导入的本质目的在于从“实践现象”入手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从纯理论入手,符合实训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课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

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微课”模式完善传统实训课堂中“故障种类多、解决途径多、知识结构不明确”的缺陷,使“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学生对汽车故障的判断更具体、全面。其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微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配套式”的微课设计。如,将“电机供电故障的案例”通过视频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学生从动态角度获取该故障发生时的具体表现,为其实践能力提供真实情境。在“真实案例”的微课资源基础上,制作包括“继电器检查与排除”“温度传感器检查与排除”“保险丝的检查与排除”等在内的故障判断类分支微课,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拓扑式”的故障评判认知结构,由此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式”的配套微课资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践中的技术水平,教师可开拓“探究式”的微课模式。例如,呈现“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驶中发冲,故障灯正常”的微课视频案例,使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故障讨论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案。如“(1)使用专用诊断仪诊断,观察故障码输出以及怠速数据流参数;(2)加速踩刹车,判断刹车力度;(3)测加速状态下数据流,观察进气压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进气压力异常,判断为压力传感器故障,采取更换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维修策略”的解决方案。总之,教师在利用“微课”完善实训教学时,要避免进入形式主义误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本质价值。

(三)“微课”模式的复习体系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1篇

摘 要:在知识与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和知识体系,才能保障企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于企业而言,培训是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实践者,职业培训师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急需素质优秀的培训师,但是高校所培养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与企业实施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本文以高校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培养为研究方向,对该培训师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性。

关键词 :职业培训师专业性发展汽车企业队伍建设

培训师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当前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培训人才。但是,当前我国培训师队伍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专业性方面,其专业性尚有所欠缺。对于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而言,培训师应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承担起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任务,从而帮助汽车产业尽快完成产业转型。当前,就汽车企业培训师专业而言,职业培训师专业性还较为缺乏,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一、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概述

1.培训师的涵义

培训师主要是指为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策划、开发、营销等相应培训服务的人员,要求培训师要具备现代培训理念,同时也要掌握良好的培训手段,并能协助企业制定、策划培训计划,从而真正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2.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职业要求

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需要为汽车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培训管理及培训教育等服务,对个人专业素养有以下要求:一是具有深厚、扎实的汽车专业知识。二是有正确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三是培训师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包括一线实践经验等。

四是要求培训师自身具有创新思维,并善于解决各类学习问题,培训师可以根据汽车企业实际进行课程开发,并能够通过调整课程和教学手段,解决受训人员的问题。

同时,由于汽车企业职业技术知识更新较快,所以培训师需要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始终引领先进技术的潮流。总之,一个优秀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随机应变,驾驭整个培训活动。

二、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1.高素质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相对缺乏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高素质的汽车职业培训师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汽车产业的需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广大高校提高汽车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

2.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队伍专业素质相差较大

由于培训师行业属于新兴行业,行业机制相对不成熟,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前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素质相差甚远,培训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3.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发展机制相对不完善

当前,迫切的需要培训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发展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多数汽车专业培训师离开学校后,就很难进行再教育,高校等机构尚未建立再教育和专业学习平台,培训师并没有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三、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高校应明确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培养目标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培训师要善于发现企业的培训需求,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培训活动。因此,高校要参考汽车专业的职业要求,并结合培训师职业要求和教育现状,制定新的培养目标。高校应结合汽车企业实际,确定职业培训师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汽车知识专业化、实践技能专业化、工作态度专业化、培训品质良好的专业化培训师。广大高校应在培训师培养目标引导下,不断推进该产业专业化发展。同时,在培养目标中,要强调对培训师实践技能的锻炼,这样才能真正让培训师掌握使用培训技术的技巧,并能够顺利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此外,应在培训师培养中强调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到精深的汽车专业知识,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从而引领服务企业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2.相关教育及职业部门应明确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职业标准

市场机制环境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才能指导市场规范运行。同样,对于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而言,也需要完善的职业定位、职业规范,从而保障培训师的技能水平。当前,职业鉴定及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职业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职业规范,同时,严格监督职业规范及标准的实施,这样才能带动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产业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应对职业等级、培训要求、申报条件、鉴定方式、职业基本要求、各级汽车职业培训师职业要求等多项标准在内的职业标准进行完善。此外,高校要明确培训师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联合其他高校,共同为培训师专业建立专业技术理论的支持体系,尽快为职业培训师提供咨询及相关技术服务。

3.广大高校应完善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评价及考核机制

培训师产业属于一种职业教育资源,其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其他教育资源的支持;同时,培训师产业职业教育资源也将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开设汽车企业培训师专业的广大高校应做到:

(1)建立汽车职业培训师专项的资源库,为该行业培训师提供随时随地地授课服务,同时要收集各个培训师的信息,便于行业自我管理。

(2)高校要登记职业培训师的授课信息,便于企业寻找培训师,实现培训师人力资源共享,也便于该类培训师就业和发展。

(3)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约束培训师的行为,激励汽车职业培训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尽快实现专业化发展。

4.重视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实践教育

高等院校在提升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给予培训师实践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成长为汽车企业需要的实践型培训人才。学校自身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并与有实习条件的汽车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师专业培训计划,建立“做中学、干中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强化汽车职业培训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四、小结

当前,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化发展机制尚不完善,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尽快完善其专业化发展机制。此外,还应完善培训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真正使企业职业培训师产业形成专业化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政海.关于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2]康兴娜,李淑静.关于培训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孙明宇,胡媛媛.我国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2(05):159-160.

[4]任亚琴.教师向企业培训师转换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 服务与营销 教学资源库 高职

DOI:

一、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和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校合作、行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开发面向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等4类用户,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期内,参考“慕课”建设理念,完成建设涵盖主要汽车产业服务领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共计20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同时,建设大量拓展资源,发挥资源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作用,满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的需求。

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专业教学水平区域差距,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二、建设思路

基于“辅教、能学”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组建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跨区域高职院校共同构成的资源库建设团队,以提升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专业门户平台为支撑,以课程资源为对象,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良性循环。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融合。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促成跨区域的学校教学专家与企业技术专家携手共建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建”,变“闭门造车”为“开放共建”,将产业最新动态与技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一线,逐步解决学校教学内容和行业技术更新不同步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

2.素质养成。通过巧妙设计课程实训项目、精心挑选企业案例、合理应用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教学,促成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共建共享。吸纳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优秀成员单位加盟建设团队,加大学习研讨力度,应用任务认领、集中研讨布置等方式,明确建设目标、总体任务、具体分工和工作要求,共同开发建设,并在校企间组建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联盟,院校间实施学分互认,校企间课程及资讯共享。

4.边建边用。建立用户体验、评价与反馈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库的功能与内容,逐层向社会开放,形成建与用、点与面、静与动相结合的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规划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进行建设。以学校为主,通过政企指导、行企支持、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共同进行开发。

(一)科学设计资源库框架

坚持用户需求目标导向基本建设理念,以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为目标,确定教师、学生、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4类人员作为资源库的服务对象。同时,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

(二)严格资源库建设流程

根据汽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企业用人标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确定6个环节来实施完成。

第一,把握行业现状,追踪行业发展趋势,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把握就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技能项目与任务,建立技能考评标准。

第四,系统设计每一门课程教学方案,形成课程标准。

第五,配套开发教学资源素材。

第六,架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开发者、开发者与开发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建设面向学生、教师、从业人员和车主等不同用户的资源服务平台。

(三)建立资源库更新机制

1.共建共享。在开发资源的同时逐步扩展平台的功能,边建边用,首先在合作院校内先行试用,而后再逐步推向其他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校,达到和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享用。

2.专家评审。为确保平台稳定、资源优质,在运行前先邀请行业、企业、学校相关专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资源库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充实资源库。

3.试用评价。将建成的资源库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进行试用。合作院校在试用3个月之后,形成自评报告,汇总后集中整改优化,以此进一步改进资源库建设,力求本资源库达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要求。

4.推广应用。经专家论证、认可,并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试用运行良好的前提下,面向全国汽车服务贸易类院校和用户开放并推广应用。

5.更新服务。随着汽车服务贸易产业和教育的发展,资源库将不断更新和完善,及时反映行业新技能、新知识、新信息,保持每年10%的更新率。

四、建设进程

资源库规划建设进程分为5个阶段。

1.组建项目建设团队、开展顶层设计研讨、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平台、开发资源标准、开展交流培训。

2.完成平台建设,调试、完善5大中心功能,启动4个模块应用,优化《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门课程资源,组织3000师生在线注册,试行“O2O”混合教学。

3.优化平台功能,完成5大中心建设,及时更新4个模块信息,更新《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门已建课程资源,启动《汽车性能及商务评价》等10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新增3000师生在线注册,全面推进“O2O”混合教学。

4.开发基于 Android 系统的APP系统,完成系统升级与平台扩容,完成20门课程资源建设,注册用户超过1万人,总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启动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5.项目验收,资源更新,应用推广。

五、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基于“辅教、能学”,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2]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122-

123.

[3]安铁民.《高尔夫战术策略》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1):241-242.

[4]于含,张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5(1):84-8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XJK013QJG001)。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3篇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不管是技术先进也好,政策推动也好,最终的目的是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肯定。那么,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表现究竟如何,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又如何,近年来的一系列示范运行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汽车打开了一扇窗。

示范运行逐步推行

对于老百姓来说,真正开始有机会实际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期间。

在奥运期间,共有595辆新能源汽车参与了示范运行。其中包括一汽和东风提供的混合动力客车,主要在围绕奥运村的公交专线上运行;一汽、奇瑞和长安提供的混合动力轿车,主要作为奥运出租车;还有50辆纯电动客车在媒体村和奥运村作为摆渡的大客车;东风提供了场馆内服务用的415辆纯电动场地车;3辆北汽福田/清华燃料电池大客车作为公交车使用;上海大众、同济的燃料电池轿车20辆。同时,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还都参与了奥运马拉松比赛服务。

这次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的成功,对新能源汽车服务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之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工程――“十城千辆”工程正式启动。

该项工程计划在三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等城市人选参与“十城千辆”计划,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行动。

例如,北京2009年将有1000辆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和环卫行业示范运行。今年,北京混合动力公交车将在现有10辆的基础上新增860辆,电动环卫车将实现从无到有,达到30辆。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已经有50辆电动公交车运行在奥运村的核心区,2009年在此基础上北京还将新增50辆。据悉,北京市公交集团公司已与北汽福田公司签署购车协议,将在2009年分批次购进450辆新能源混合动力欧V客车和350辆该型号的客车底盘。

而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将有自主品牌的近千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今年4月份,上汽已经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世博新能源汽车推进项目协议》,将向世博会的运营提供跨越四大系统(纯电动、超级电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近千辆新能源汽车。

随着示范性运营在全国的逐步推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破冰之旅也稳步起程。

各地行驶情况良好

虽然在能源利用方面代表了先进的发展方向,但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舒适度以及使用情况等也不能忽视。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科技部曾经专门召开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工作总结会。根据总结会上公布的数据,在整个奥运示范运行过程中,各类型新能源汽车表现良好。

具体来看,燃料电池轿车执行出车任务650多次,总里程达5万多公里。燃料电池大客车总里程达5000多公里。尤其是在马拉松比赛后,国际技术官员和马拉松团队表示对燃料电池车非常满意。而混合动力客车承担的公交任务比较繁重,共运行18万公里,高峰时2~3分钟发一班车,而且24小时保点运行。混合动力轿车作为出租车,从7月初开始运行,总共运行里程达144万公里,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效应。50辆纯电动客车在奥运中心区运行,实现了在奥运中心区实施零排放的承诺。此外,5辆中通纯电动客车总共运行2万多公里,其外形美观,乘坐舒适,获得了一致好评。奥运场馆内运行的纯电动场地车,载客人次非常高,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总结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成功的经验时,运行保障体系完善成为一个重要的经验。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团队接受了系统完善的培训。针对每一款车型,都有周密的保障技术手册。公交司机也接受了全面培训。运营团队实行轮班制,维修人员24小时待命。其次,技术数据的监控保证了随时能够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虽然车辆在外面运行,但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GPS传输。车辆的位置和运行状态,可以直接通过大屏幕来显示。再者,建立了拥有国际上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电池成组更换系统的智能充电站。纯电动汽车可以随时到充电站更换电池组,而不是现场充电,保证了其可靠运行。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建立了北京新能源汽车示范园和综合加氢示范站,国内第一个车用天然气重整制氢装置投入使用。目前,燃料电池大客车的加氢时间缩短至10分钟,而轿车加氢仅需5分钟。

由此可见,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功,与强大的后备保障力量紧密相关。那么,在日常的运行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是否仍然如此顺利呢?

从一些已经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城市里来看,情况也还不错。2008年,济南购置了6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累计行驶里程已达15万公里,整体状况良好。据了解,与传统公交车相比,电动公交车行驶更为平稳,噪音也大为减轻,加之零排放、无污染的环保优势,颇受乘客青睐。同样也是在2008年,30台混合动力客车在广州一汽公交公司运营,截至2009年5月31日已经累计运营350多万公里,运营一年多平均出勤率达%,高于传统车型。

市场化还需多方合力

可以肯定,国家下大力气为新能源汽车进行投入,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让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广应用才是最终目的。而从推广应用方面来看,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相关,但是最主要的是性能、购买成本以及使用的方便性。

性能的好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使用的方便性。据了解,早在几年前,纯电动客车就已经在北京121路公交线路上采用。但有业内人士表示,121路的示范车与奥运用车性能还是存在差别的。121路公交车采用整车充电方式,充一次电需四五个小时,保证运行220公里,但奥运用车采用了更换电池的方式保障供电,这样客车就可以不间断运转。除了性能,使用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奥运示范运行时,纯电动车的研究团队还开发出机器人5~8分钟快速更换电池的技术,为此,奥运村设了5000平方米更换电池的站点。

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做好相关的配套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购买成本上看,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差异也很大。据了解,奥运会上展示的3辆燃料电池客车由清华大学和北汽福田共同研发,每辆客车的成本为300多万元。纯电动客车的成本要比燃料电池车低不少,不算电池,在110万~120万元之间,和普通客车差不多,但如果算上锂电池,价格就要多出40万~60万元。因此,国家的相关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4篇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 116037)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Dalian 116037,China)

摘要: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和实际运行效果,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从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保障基于资源共享的功能实现进行了阐述。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training bas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 of campus training function and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training base, and described how to prot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based resource sharing.

关键词 : 高职;汽车实训基地;功能;资源共享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utomobile training base;func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与汽车行业的人才紧缺成为了这一特定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紧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纷纷对本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以期满足各类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汽车类高职人才的需求。

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都是各自为政,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设备设施,但大都仅限于本校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使用,从而造成了设备利用率低、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的不良局面。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是以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和完善为途径来实现的。按功能范畴分类,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可划分为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

校内实训功能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建设在校内的以满足专业实训教学为主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就是校内实训功能。

满足教学计划内的实训功能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要实现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训课程的技能操作,另一方面还要服务于理论课程的课内实践(演示、操作)教学。

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证功能 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胜任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性平台,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都具备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为在校生进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考核的功能。

上述两个功能是许多高职院校建立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基本目的,但往往都忽略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校园范围内还可以实现的其他功能。

是“双师”能力培训的最直接平台 目前,由于还依然存在着入职高职院校要跨过“学历门槛”这一普遍问题,因此,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但学历不高的企业技术骨干很难能迈进高职院校的大门。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具备企业的岗位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 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同时,由于教学工作量大、教科研任务重等诸多因素, 使得这些教师很难有时间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在此情形下,依托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灵活、有效地帮助这些教师强化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就成为了“双师”能力培训的最主要、最现实的途径。

是师生从事技能竞赛的训练场所 近年来,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其中面向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也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为广大师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已经成为参与技能竞赛的必要条件,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恰恰能够提供很好的条件支持。

是师生进行科研技改的主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助推职业教育水平,许多高职院校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了科研技改、专利研发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校内实训基地的支持,特别是象汽车这样工科类专业的创新项目,很多的实践和试验都要依托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车辆和仪器、设备才能够进行,这也凸显出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师生进行科研技改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还都基于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大都忽略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支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职能。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承载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任务,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为切实有效地将第一课堂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内就能真正实现工学融合,就应免费面向学生开放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无偿为学生业余学习技术技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符合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实践活动场所,以满足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

如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功能方面,远非大家想得那么简单、划一,其可拓展的功能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是值得挖掘和应用的。

社会服务功能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理念。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力求体现出办学的鲜明职业特色。在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的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实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又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在有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功能 校内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考证所用实训设备的利用率相对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投入可谓屋之一瓦,改变这一不良局面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丰富资源,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面向社会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业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普惠制培训项目,如此,在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为政府和企业分担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也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获取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以校企联合培养定向班为桥梁和纽带,以校内汽车实训基地为基础,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践训练项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为校内教师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利用企业支持的车辆和设备,拓展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而且,这些资源在满足定向班培养的前提下,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教学和培训;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职工的培训任务,从而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方的资源共享。

利用自身软硬件优势,实现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功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围绕汽车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维修、技术咨询、新车评测、二手车鉴定等方面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为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软件丰富、资料齐全、设施完备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开展系统化的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不但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更有利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贴近企业化运营,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内就能够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在校内就能够挂职锻炼。

依托政府支持,行业推动,实现公益化的科普基地功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民科学普及教育,利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丰富的资源,可以面向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为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定期开展实训基地参观和科普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真正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社会化的资源共享。

2 高职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功能保障

为了切实保证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校内实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须要配套必要的功能保障措施。

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满足功能要求、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无论从满足汽车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和所服务行业的技能要求考量,还是从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功能考虑,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都应具备与汽车制造企业相匹配的汽车制造装配方面的实训实践功能,与汽车后市场相对接的汽车检测维修和汽车营销方面的实训功能,因此,按照实训教学的专业归属和功能划分,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至少应包括汽车制造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三类实训基本功能区;同时为了满足校内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面向社会的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维修服务等功能的需要,在基本功能区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拓展功能区。具体的功能区域设置参见图1。

如图1所示,在三个基本功能区中,汽车检测维修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最多,而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装配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则较少。这是因为,汽车检测维修功能区所设置的实训区,其功能不仅能够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等提供满足各专业需要的大多数的实践实训条件,在校内的各专业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拓展功能区中的汽车维修服务区主要是针对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和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而设置的;仿真(微机)实训室一方面可以用于校内的仿真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教室设在实训基地中的一个作用是能够很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还可以作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的场所;职业技能鉴定区主要为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提供实操考核的场地和条件;技术研发工作室则是校内教师开展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

无论是基本功能区,还是拓展功能区,上面的阐述只是一个探索性的规划框架,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还是应该针对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实训区的区域布置方面,提出两点建议:

①汽车维修服务区作为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和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的场所,其区域设置应相对独立,与基本功能区中不具备提供维修服务功能的实训区(如发动机维修实训区、底盘维修实训区、电气维修实训区等)应有一定的空间间隔,避免维修服务工作干扰到正常的校内实训教学秩序,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②为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资源共享的几率,建议将整车维修实训区、汽车整形实训区和性能检测实训区布置在汽车维修服务区的周边或附近,因为这几个实训区不仅具备实训教学的功能,也能够面向社会车辆提供修理、钣金、烤漆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服务,是对汽车维修服务区功能的有益补充。

充实和完善设备设施的配置,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 现在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都倾向于建成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而言,学校大都希望建设成为汽车4S店的构建模式,因此,在设备的配置方面,很大程度上效仿汽车4S店进行。按功能划分,汽车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配置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①基础设施。汽车实训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常都会配置通风系统、压缩空气及管路系统、供电系统(其中包括工业用电、家用电和低压安全用电等)和供排水系统。

②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包括汽车整车、汽车总成运行台架(诸如电控发动机运行台架、自动变速器运行台架、汽车电气系统运行台架等)、汽车总成拆装台架(如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机、起动机、发电机、空调泵、制动鼓等)、汽车总成/零件的解剖展示件等。这些车辆和设备主要用于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

③工具设备。按照4S店的车间功能分为机电维修工具设备、钣金工具设备、涂装烤漆设备三个类别,具体如表1所示。

由于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还承担汽车制造装配和汽车营销等专业方面的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功能,因此,除了上述的设施配置之外,还应配置汽车装配、汽车装调等训练设备和汽车营销训练设施。对于难以通过基地实际条件完成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仿真(微机)实训室通过软件虚拟来进行。

多方位的合作和支持,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有力支撑 资源共享的实现一方面要有必要的场地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有人才、技术和渠道等软件保证,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力的基础上,应广开门路,加强多方位合作,得到多方位支持:

①力争获得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完善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利用政府的政策倾斜实现基地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②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完善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功能,反过来,这些功能通过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培训企业员工等项目的落实,又实现了对企业的“反哺”,使资源共享形成了良性循环。

③与社会其他相关领域广泛接触,在利用汽车实训基地的资源提供服务的同时,不仅为实训基地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为在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多元化管理和运行模式,是实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 从前面的功能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可共享资源是较为丰富的,这些资源既可用于校内共享,也能与社会共享,由于共享范畴的不同,在实训基地的资源管理和运行模式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①因为汽车实训基地身处校内,所以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还是应当以学校为主体,特别是用于满足校内实训教学功能的基本功能实训区,应完全由学校负责管理和运行。

②对于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内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承担着政府的职能,所以应该由学校和政府共同派人进行管理,以学校负责运行为主,以政府实施监管为辅。

③对于校企合作项目,原则上按项目约定进行分工管理。对于校企合作培养定向班项目,通常企业都会向合作院校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但设备的所有权依然归属企业。这种情形下,由于企业的设备在学校使用,因此,项目的运行和管理主要由学校来负责,企业则为项目的健康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对其设备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④对于面向社会开展车辆技术维修服务的功能区,其运行和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完全由学校自身为经营主体开展服务。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由学校自主经营、自我管理。

第二种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经营模式。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都应派专人参与经营和管理,校企双方应明确职责,建立严格的相互监管和约束机制。

第三种是外包模式,就是由学校将该功能区承包给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是经营主体,学校则主要起监管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承包的企业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往往会忽略和敷衍校内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愿为师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所以,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学校必须与承包企业签订详尽的协议,明确彼此的责、权、利。由于弊端较多,这种模式一般不建议采用。

3 结束语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技能训练平台,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必将走向功能多元化、资源共享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以满足校内实训实践教学为基点,研究高职院校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功能完善和保障,对于充分利用汽车实训基地的有效资源,将其功能辐射至行业与社会,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使汽车实训基地长期处于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良性循环状态,都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陈立旦,陈开考,骆美富.高职汽车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2(06).

[3]张建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策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1+X;汽车专业;证书制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于2019年4月启动“学历证书+特定职业能力证书”制度试点,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促进高职培训开辟了新方向,做好实际课程深化教育改革。本文在“1+X”认证制度试点下,以汽车专业教师课程改革为研究主要课题,来寻求改革发展的全新举措。

1“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的意义

“1”为学位证书,“X”为专业技术水平级别认证的实际数量,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目标,对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职业能力水平资格证书,是证明毕业生和社区成员的职业能力水平,并体现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力量的资格证书。“1+X”资格证书制试点,意在引导大学生根据文凭积极获得各种职业能力资格证书,以扩大就业创造能力[1]。“1+X”认证制度不是简单地增加学历和职业能力等级认证的“两证”,也没有提高大专的就业门槛。推行“1+X”证书体系的目的并非设计一种独立于本科教学制度之上的人才培养评估制度,而是进行对职业能力水平的评估与验证,引导高职院校变革教育教学制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技能,完善他们的培训流程和教学方式。这也表明,在“1+X”体系框架下,专科生的综合素质将大幅提升,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在来临,社会就业结构性问题也将越来越明显[2]。“1+X”认证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发展,也是一次重要的教育体制创新。1+X认证制度试点的重要意义是提升人才培养品质的重大创举,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改变评估模式变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性工程[3]。构建了国家资格框架。其本质就是提高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技术人员供给能力,为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提供了大量具备合格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所以,“1+X”认证体系反映了学生和学校的赋权水平。“1+X”认证制度必将在我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中闪耀新的光彩。

2“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目标

制定具体的标准

我国的《职业教育第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要以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健全职业教学管理体系。但是,首先你必须设置“1+X”认证体系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国家对技能人才需求国家标准、教育部门职位能力需要的职位技术标准、大学为培养高层次人才需要的职位能力课程标准、企业要求的职位能力标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套标准必须在大专“1+X”认证制度试点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4]。

落实需要完成的责任

我国职业教育根据新时代新的发展要求,明确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培训的目标、任务和措施。“1+X”认证制度的实施,加快了学历与职业资格的融合,促进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证书的有机衔接。所以,职业院校必须在1+X的证书制度试点中,承担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这二项法律义务。在学历教育方面,1+X试点促进学校学科结构、课程构成、师资队伍结构与国家职业技能水平国家标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职业教育品质和学员从业能力水平。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通过健全职业培训认证管理体系,盘活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对学校和社区成员的职业培训服务,全面实施优质职业培训。

体现不同的对接模式

1+X认证制度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改革方案,总体设计始终从职业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基础,确定能力目标,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成程序进行培训和考核,实行模块化教育和模型的初步建立。真正做到了在专业环境与业务要求、教学内容与专业规范之间、培训过程与生产流程之间的联系。

贯穿不同的环节

职业教育的主体是高职院校,而1+X认证体系的试点是院校、教师、教材、技能三者合一,进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企业发展、学生就业,让它们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1+X认证系统贯穿其中,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狠抓教师、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提高教师职业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打好攻坚战才能满足和提高企业需求。

强化不同的保障

1+X证书体系的成功推行,必须以实现高素质的职业资格为前提条件。支持国家政府确保教育认证品质,建设第三方评估制度,启动学生评价制度与企业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国家、省、市级、地方学校、企业学校与高校等联合投资企业师资队伍和辅导专家团队,建设标准化的教师培养与考试设施配备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考核不同的指标

机构实施时必须建立“1+X”认证体系,用完整的周期质量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不同的内容指标,专职教师资格认定指标和资格认定,企业兼职教师的是“1+X”标准指标与教育计划的整合,“1+X”标准指标与培训项目的整合。最后是“1+X”模块索引对应的训练单元,最后是汽车技能训练对应的训练设备。只有教师贯彻落实之前提到的指标的考核,才能保证“1+X”认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保证高素质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其实就是达到试点“1+X”认证体系的目的。

3“1+X”证书制度结合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不同车辆工程专业学员根据所面对的各个专业职位,确定了各个学科中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先进汽车企业的配合指导下,针对学生初、中、高等水平的不同需求。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与评估机构,结合奔驰、比亚迪轿车公司等名牌企业,建立专业能级图,并研发核心职业教育技术包,产学合作,实现分级培训。汽车工作领域包含的职业有很多,对退伍军人、不同人群和各个阶段的学生以及针对各个人群都有特殊需要,针对劳动者、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教育课程计划的思路职业技能模块,可以分级模块专业资质企业工作职能,完成技术人才和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培训。

建设书证融合的教学资源

把欧美先进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纳入汽车技术类专业培养,并建设满足“1+X”认证培训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新课程标准。这需要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涵盖车辆动力学体系、电器控制系统、底盘系统、安全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五个体系十大教学模块系统的“1+X”认证课程标准。研发《车辆力量与驱动控制系统综合分析方法》《车辆回转悬架与刹车安全系统技能》等汽车行业专家群体资源共享课题,配合特色教材、微课、虚拟仿真等模式进行“1+X”认证汽车专业教学资源的完善。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态以及实验科研不同层面上,““1+X”证书综合设计评估模式集成高职院校与企业优秀教学资源,系统开展综合教育培训。一个基于“1+X””的资源,用于基础、中等和高级职业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可适应高等院校教师、公司职工以及社区学习者的多元化培训需要,构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大模块,满足学校师生不同学习需求,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

依托于汽车领域的“1+X”证书制度试点,以现代工业企业岗位胜任能力规范为基础,以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基础,合理运用项目、任务、生产活动的实际案例。学习打造省时快捷的电信企业替代的方法,紧扣国家、行业标准和公司标准的训练模型,创新课程架构,动态更新开发,灵活增量,按照“1+X”证书组合培训内容教学模块“项目+传单”的数字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依托我国汽车产业特点,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方政府传递了我国特殊的解决方案。并研发了全球通用的新型活页书和操作手册双语教程。鉴于汽车专业教师在汽车专业上教学的探索,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汽车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执行能力,根据教师团队成员的长处和短处完善整体课程安排,教师要共同制定课程,设定教学情景,教师根据各个教学情景的不同模块承接不同的课程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班上学生参加汽车专业优化培训的积极性。

建设“1+X”融合型队伍

借助奔驰、大众、福特等汽车行业厂商与我国地方汽车及配件市场龙头经销商集团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成立“1+X”校企师资融合团队,共同组建学校企业建设联盟技能团队,重点通过汽车领域“1+X”校企教师培养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师资的学科模块化。校企双方进行了教师与技术资源的沟通。企业派遣人员到高校对老师开展专业技能辅导与培训,高校派遣老师到企业制造基地与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车间学习与训练,共同开发企业教学资源,参与培训。进行系统构建、完成生产经营及售后服务等项目。建立以产学研团队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汽车应用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改进、技术开发项目为重点的研发平台,为汽车零部件市场企业、企业提供服务成为市场技术创新的瓶颈为解决这一现象提供技术指导,支持和引导湖北省和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服务业的技术发展。

建设“1+X”融合基地

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融合的角度仔细分析,旨在建设具有教育、生产、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复合功能的现代化生产型车辆培训基地这是“1+X”证书制度优化试点模块培训要求,有效保障教育培训一体化实施。根据1+X证书制度对应的训练单元和训练单元指标对应的训练设备,高职院校要改善训练条件,激活训练资源,提升训练能力,升级改造基地全面启动,提供模块化服务。完成汽车专业培训“1+X”认证培训,全方位完成信息共享和专业资源共享,打造我国一流的汽车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实施文凭+职业能力证书制度,要想完“1+X”证书制度在高职汽车专业教学的发展,不仅积极开展学生初、中、高级汽车职业能力培训和考核,还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培训服务,同时也积极参与任务提供需求。根据学生和社会成员的需求,频繁选择证书类别和级别,加大产学合作力度,制定适合多技能培训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方案。培养技术人才,形成地方特色基础设施运行机制,并全面向高校和社区开展基础设施运营,以实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根据对汽车专业新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进行“1+X”试点项目的开展,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具体规划要求,不同汽车专业需要有不同基础,根据工作岗位职能的不同。根据各级学校和社会各界人才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对全国所有汽车实训室按模块化分类改造建设,将原有发动机实训室提升为车辆动力及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能实训室,将原车辆保健美容、汽车座椅装饰技术实训室提升为原车辆健康美容及装潢改造服务技能实训实训室、原汽车车身养护及维修技能实训室、原新能源车多能源先进系统技术、车辆检测及排放控制工艺技能实训室、等不同的检测技能实践实训室。

建设创业培养基地

根据汽车专业的丰富经验与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可以进行“1+X”认证试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针对汽车后市场、完成汽配供销、淘宝店、以及通过其他实践经验丰富、实践性较强的企业创新创业指导培训,建立和运营微店,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创新创业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具备优秀职业技能的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专业创新选择富有创新价值的服务项目;完成培育并建立创业明星的发展队伍,完成集培训、队伍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为一身的整体培养计划,实现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输出有效的汽车创业培训基地。

提升专业化水平

在现有的国际交往基础上,将逐步加大同美国、英国、欧洲等先进发达国家和我国汽车专业公司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创立先进的合作品牌,完成汽车专业的人才发展计划。引进适合车辆工程专业人员的先进职业资格标准,把我国职业教育规范的先进元素纳入了企业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和落实了“1+X”资格的教育标准。先进的专业技术标准,对车辆检验与维护技能专业群体的职业培训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本土化、完成先进经验的吸收与制定。建立一批汽车专业培养人才基地,用专业的人才计划带动国家汽车专业人才的战略培养计划,进一步加深与亚非一些国家的职业发展教学协作,利用汽车专业的“1+X”发展模式,试点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最先进方法和资源建立亚非国家技术高等教育学院建设车辆工业发展车间。为当地的汽车行业企业职工和刚入职的学生进行整体职业培训,把我国汽车职业发展教学理念、经验、成功模式带到了全球的职业发展教学舞台,树立我国职业发展教学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对我国车辆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逐步扩大相关影响。面向全中国招生的“一带一路”项目试点创新,结合“1+X”认证的试点经验,重点建立了全球通用新能源车辆核心技术领先的标准。利用车辆改装、开展国际教育认证会议和合作等方法向已办学发展中国家学校传递国际教学标准,通过吸纳更多“一带一路”各国学子到我校,积极促进与国外学校文化,实现学校从零学生的出国实践和留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吸纳更多发达国家派汽车技师来我校办学,聘请外籍汽车技术专家讲课,更多老师外出进行国际教学培训等业务,积极宣传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和扩大国际影响。

4结束语

今年是我国推行“1+X”认证制度体系的关键一年,新时期赋予了高职院校在汽车专业上培养的全新任务,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车辆检验和汽车修理技能,完成省级先进院校的汽车专业和新能源车辆技术,成就全国现代汽车专业的发展,实现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评价办公室将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并与有资质的培训评价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标准,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与社会各个机构的密切合作。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范要求,将认证培训教学内容有机纳入专业培养规划,逐步优化教学与训练教学内容,调整培训机构开展方法,推进培训教学方式变革,改善培养条件,改进训练方式,激活教学多个资源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好适应,汽车专业需要提升人才培养将努力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多技能和技术人才,要让“1+X”证书制度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的创新标杆。

参考文献:

[1]王新童,裘荣鹏.1+X证书制度试点下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电大理工,2020(2):4.

[2]黄义勇,滕峻林,刘淑香.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实践探索[J].装备制造与教育,2020,34(2):5.

[3]胡晶晶.“1+X”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5):5.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6篇

功率分流构型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光环已经褪的差不多了。功率分流的本质,就是把发动机的功率分成两个支流,一个是机械功率流,另一个是电功率流,工况不同,两者的协同模式不同,这种构型使其有着极强的能效表现。

不过,功率分流构型几乎以机械为主的特点,在当年电控不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是最优解,但到了如今,反而成了桎梏了其优化的上限。功率分流舍弃了部分动力才实现极低的油耗,是其最大的劣势。哪怕还可以通过增加后桥电机和增大内燃机排量来“打补丁”,但成本的提升是一方面,或许革新成全新的构型才是其真正的出路。

并联式混动遇到的问题和功率分流构型差不多,甚至更为“严重”,在传统的结构上做有限的电气化不是系统化研发革新的思路,和功率分流相反的是,其电机和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可以完全叠加,如果是纯性能取向,这个思路尚可,但是在越来越追求“能效”的当下,因为没有为混动系统而专门研发变速器,导致系统机械效率的低下是其最大的短板,面对越来越“会过日子”的消费者,并联式混动也不再主流。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7篇

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用串联方式组成动力单元。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当车辆处于启动、加速、爬坡工况时,发动机、发电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车辆处于低速、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串联式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工况,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运转,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它的缺点是能量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很难达到明显降低油耗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大客车,在轿车中很少见。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8篇

(一)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立《汽车营销学》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工作。该平台上包括了汽车营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课程大纲;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辅助教学的PPT;课后习题及答案;以及课外学习的阅读资料;涉及汽车营销的营销人员礼仪及销售服务的视频教程;最新营销动态等内容。课程网络资源服务站的建立及服务方式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此外,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资料和教学内容可及时更新,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到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

(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每次课针对所讲内容精选案例,作为每次课的开场,让学生们解读和探讨案例、实践教学,等授课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审视该案例,通过知识点讲解的前后对比,便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流程。

二、建立课程实习基地

《汽车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如单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到此门课程的价值和乐趣。即使再生动、再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如缺乏对营销过程、营销环境的理解,学生是无法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针对此种状况,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建立“汽车营销课程实习基地”,在汽车营销基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轮流换岗,以增加广大学生的汽车营销实践经验。

(一)岗前培训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由专业汽车营销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营销礼仪及各岗位职责的培训。通过专业汽车营销师的系统讲解可使学生对该汽车营销基地的企业文化、营销理念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清楚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理论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上岗,避免了盲目上岗带来的失误。

(二)上岗实习与轮流换岗对于汽车营销的“汽车实体销售”及“汽车服务”两大经营主线而言,为使广大学生能对汽车营销有整体认识和了解,要让广大学生轮流上岗,从汽车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个方面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及整个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通过短期的营销实践训练,学生会将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应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出勤和作业进行评定和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则是由期末的卷面成绩给出,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给出该生此门课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调基础理论的课程而言是比较适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对于像《汽车营销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但通过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两部分来考核的话,会使学生忽略实践教学这块,很难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完全不懂如何将根据营销环境来制定和修订营销策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的根本思路是围绕着“用—评—考”展开的,其中“用”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准确性给予评定;“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用”—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学生以市场现有的各大汽车公司为素材,选定某一汽车企业,通过走访或网上调研的方式,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现行营销模式、汽车销售渠道、年销售量等情况,而后从汽车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销售策略、促销手段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为汽车企业拟定新的营销策略方案,锻炼学生对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二)“评”—汽车营销案例宣讲、分析、评论精选典型的汽车营销案例,以此为题材,命题给学生,学生需在给定的5分钟的时间,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汽车营销现象的洞察力、决策力。

(三)“考”—期末理论考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结束语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19篇

P4是电机放在后桥上,另外轮边驱动也叫P4,因此文章开头所展示的图中的P5可以看做是P4构型。P4布局的电机既可以通过链条或齿轮驱动前轴/后轴,也可以直接用两个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但轮毂电机的控制要求目前还不算成熟因此控制要求极高)。

通过上面的阐述最后以一张图做个P0~P4的总结:

说完上面的P0~P4,捎带聊个, 是将电机直接集成在变速箱内,因此在安装长度上没有变化,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也不需要额外的离合器,吉利混动系统核心部件是7DCT双离合变速箱,发动机与变速箱像传统车一样正常耦合,而启动/发电一体电机则通过齿轮与双离合的偶数档耦合。

C1和C2即DCT上的两离合器,同一时刻发动机只会与其一进行啮合,该类构型也可实现纯电动、纯发动机及混合驱动三种模式。

1、纯电动驱动时,两离合器脱开,电机通过偶数档驱动汽车。

2、纯发动机驱动模式,就是传统车DCT工作模式,此时电机会被反拖发电。

3、混合驱动模式:如果C1结合C2断开,发动机驱动奇数档,电机驱动偶数档最终在末端进行动力合成驱动车轮,当C2结合C2断开,发动机和电机同时驱动偶数档再经档位选择驱动车轮。

Ps是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拓扑,其使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电机,无离合器,机械配置少,工作类似于E-CVT,丰田Prius就是Ps的典型车型。上述的构型就不详细说明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查阅资料,文章有谬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0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 汽车服务工程 实践教学

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用人单位急需那些既懂汽车专业知识,又懂汽车服务、贸易、管理和保险的人才。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教育部于2003 年正式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纳入招生计划。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实用型人才”,以解决技工与本科生之间的人才衔接问题。该专业不同于传统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厚基础重理论精英教育模式,也不同于职业类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民办院校纷纷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其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省内多家民办院校的考察得到如下结论。

1、民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

(1) 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

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从传统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翻版而来,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模式教育,明显轻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实践教学都是以参观学习为主,忽视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没有突出民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更没有考虑到民办院校生源的实际文化基础。这样导致学生学不懂过难的理论知识,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没有突出的表现,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 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

分析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国办院校经过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硕士或者博士,来校任专职教师,其汽车理论功底较为深厚,而实践动手能力很薄弱;另一方面是外聘国办院校的教师兼职进行授课,由于该类教师已经习惯了本校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很难尽快转型,采取适应民办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的教学方法,同时该类教师自身实践教学也不是强项。再则由于汽车服务行业人才紧缺,使得社会上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薪酬较高,而且这类人才也不愿意进入高校教师行业工作。

(3) 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民办院校没有国家财政的直接投入,办学经费完全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设施又是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对于不得不考虑办学成本的民办院校的确是不小的投入。这就造成实践教学设施配套不足,同时民办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学院的实习基地建设举步维艰。

2、民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发展分析

民办校一定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并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民办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现提出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几点分析。

(1) 实践教学进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段式,即二者是割裂开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中实训,这样的教学收效甚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理论没有完全理解,拖延一段时间后无法在实践中理论重现,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同时学生也无法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的难点不是理论深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考虑学生实际知识基础不会讲授过难的理论知识,关键是给学生建立起空间立体的总成部件构造,让学生清楚汽车零部件间的连接关系、动力传递及动态运转状态。建议院校在讲授此类课程时采用多媒体、板书加实物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动画加实物多次多角度的进行演示,将重要知识点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在黑板上。理论讲授结束后立刻将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设施上进行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种教学方法虽不能解决学生熟练动手能力,但对学生直观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2) 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拆装实训室、创新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院校应该建设好例如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等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室,除了规定的实训拆装学时外,应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拆装汽车总成部件和掌握工具使用方法。

在创新实训室,前期由教师在实训设备上设置故障,由学生写出故障分析书及诊断步骤,然后由教师确认其诊断方案可行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故障诊断。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可自行设置汽车故障或同学之间互相设置汽车故障,以锻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能力,达到创新实践的目的。

综合实训室模拟汽车服务企业或4S点的售后服务工作,实训室内设有服务顾问岗位,内燃车间、钣喷车间、配件车间及客户回访岗位等,并配有整车,使学生在校便可以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模拟工作。

(3)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顶岗实习

院校要积极走出去,寻求适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共赢,互利互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好坏是学生顶岗实习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一般院校顶岗实习都会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这一年,也是学生马上走向社会独立寻求企业录用的关键时期,而且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到企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真正做到顶岗、轮岗,而且要派专职教师负责与企业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真正锻炼。同时也可派教师进入基地进行学习,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 总结

民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着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成为摆在民办院校面前的难题。要想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民办院校首先明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性,结合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思想上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集中力量重点规划,同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尽可能的多创造实践动手机会。

参考文献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1篇

P2构型是叫的比较火的一种混动系统,想必大家一提P2都会不由自主想起舍弗勒的P2电机,毕竟在P2这块舍弗勒是做的很不错的,在太仓也对P2混合动力模块进行了投产。

P2构型采用同轴式电机(IMG),在发动机和电机间有一个C0离合器,在电机和变速箱间也有一个C1离合器。

P2构型中关键零部件就是P2模块,舍弗勒的P2模块主要由双质量飞轮、永磁同步电机、干式离合器和电子离合器控制单元等部件组成。

该P2模块可集成最大功率25~80kw的电机,通过单向离合器向变速箱可传递的扭矩最大可达到,而整个P2模块的轴向长度最小可达到约135mm(真牛逼),因此该模块集成度非常高,在整车空间紧张的今天,该模块无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管发动机横置还是纵置都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塞入这玩意(发动机采用横置方案时由于横向尺寸非常有限,因此一般都采用三缸机),另外该模块也不挑变速箱,AT、CVT和DCT都可与之搭配。

P2工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纯发动机模式

此时发动机单独输出动力,电机不参与控制,K0和K1离合器闭合

2、纯电动模式

P2相比P0和P1构型,支持纯电动模式,此时电机单独输出扭矩,K0脱开,K1闭合

3、能量回收模式

整车制动减速,K1闭合,K0脱开,电机为负扭矩模式,从而实现能量回收

4、加速助力模式

此时,发动机和电机都输出扭矩,K0和K1离合器闭合

还有怠速及停机充电模式和行进间快速同步启动等模式。

同样P2也有劣势,它只有在变速箱切换到空挡的时候,才能切断与车轮的连接,从而启动发动机。但如果变速箱不能很快的切到空挡(基于行星齿轮的AT可以),就需要一个额外的启动电机来满足自动启停系统频繁快速启停电机的要求—或者是一个在P1位置的中低压启动电机,或者是一个在P0位置的48V以上的中高压BSG电机。另外在纯电模式行驶时,若要启动发动机快速同步当前车速保证从纯电模式到混动模式平顺的切换也很难控制。

P2方面大众的Jetta Hybrid、Audi的A3 etron都是这种构型,某联做的长安P2也已经批产了,楼主也有一个P2高压混动项目在运行,HCU采用某卡多的系统方案,前期的系统联调当时折腾楼主很长时间,这一套下来成本着实增加不少,好不好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P3构型:

与P2相比,电机被挪到了变速箱输出端,其电机一般与变速箱输出轴有一定距离,并采用齿轮或链条传动与变速箱输出轴进行耦合,模式是: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电机—减速器—车轮。

P3构型在纯电模式下起步时,电机可直接驱动减速器,减速器驱动传动轴,因此纯电驱动更为直接高效;在车辆制动或减速时,能量回收也更为直接,由于P3是分体设计(因不与发动机和变速箱进行整合),零部件的集成度相比P2要求要低很多,但需要占用额外的体积。

P3纯电模式驱动下需克服前面被拖变速箱的加速阻力,因此与P2相比需要更大的功率扭矩,此外由于电机必须与车轴相连,因此电机无法用于启动发动机,所以不具备自动启停功能,若有自动启停的需求,需要增加P1位置的中低压启动电机。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2篇

福特Edge是世界上第一辆可通过家用电源为电池组充电,并使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概念车。它使用了车载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和锂离子蓄电池相结合的动力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燃料电池的尺寸、质量、成本和复杂性减少了50%以上,还有望使燃料电池组的寿命翻一番之多。

Edge混合动力车由一个336 V的锂离子电池组提供全时动力,用标准家用电源就可以为电池组充电,这一举措使得Edge成为了一款真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充满电后,该车会自动优先以储存的电力行驶40 km,当电池组的电能消耗到40%以后,氢燃料电池开始自动给电池组充电。氢燃料电池是通过一个35 MPa的氢气罐,供应 kg的可用氢来转化成电能给电池组充电。现在如果一次充满电并加满 kg的氢后,Edge混合动力车可连续行驶 km,同时实现真正的零排放。此外,目前Edge已经可以达到 km/h的最高车速。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3篇

关键词:模拟训练;可行性;方法

汽车驾驶员训练是一种纯消耗的活动,燃料的燃烧仅仅用于空驶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当今全球石油资源可供开采年份有限的情况下,除了对现有车辆的技术性能进行挖潜改造,降低能耗外,从使用管理的角度来说,若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汽车驾驶模拟系统,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即可找到切实可行的节能途径和提高训练效率。

一、模拟驾驶训练概述

第一,模拟训练的定义。所谓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即是指利用与实车训练功能相似的训练器材、装置或大型模拟训练系统,对驾驶员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进行专门训练的活动和过程。

第二,模拟驾驶装置(系统)的组成。现代汽车模拟驾驶装置(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座舱、视景呈现系统和控制台(监控台)。视景呈现系统又分屏幕式、投影式与实景式三种。

第三,模拟训练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一人指导,多人操作,训练效率高。二是由于模拟系统具有正负反馈、分析功能,练习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可提高训练成绩。三是操纵装置具有全真仿形的特点,可对驾驶动作技能起支撑作用的五大基本功的训练均可在模拟器上完成。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与组织

(一)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

1、集中训练法。集中训练是指按照汽车驾驶员整体训练计划的要求,当进入汽车驾驶模拟训练阶段时,所有参训人员同时进行摸拟训练,模拟训练完毕后,再转入其他科目训练。组训方法为: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少、驾驶模拟座舱多的情形,特别是驾驶模拟座舱较多的时候。

2、穿插训练法。穿插训练是指全体受训人员以车为单位,每车人员被分成甲、乙两组,他们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交叉进行。按照甲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乙组: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这样的组训模式轮流训练。穿插训练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多、驾驶模拟座舱少的情形。

3、循环滚动组训法。循环滚动组训法是指在驾驶员训练过程中,每车受训人员之间的模拟训练活动与特定的场内实车训练活动循环滚动进行。

假定每车的受训者为3人,在训练的初期阶段,把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相结合,即3个受训者的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循环滚动进行。假如有甲、乙、丙三人在一台车上,则在8:00-11:00的训练时间段内,三人实车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8:00-9:00;乙9:00-10:00;丙10:00-11:00。三人模拟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9:30-10:30;乙8:00-8:30,10:30-11:00;丙8:30-9:30。这样,3人的训练就会紧张而有序地循环滚动了起来,大大减少了训练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组织

1、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

(1)制定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依据。以《新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大纲与考核标准》为依据,要符合训练规律,模拟训练与实车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模拟训练时间比例,模拟训练人员编组,模拟训练物质保障与系统的操作要求等。

(2)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步骤:一是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推算出模拟训练的总时间,并合理分配各阶段所需模拟训练时间。二是编写训练计划,针对实车训练特点,将模拟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场地课目训练阶段和场外道路应用驾驶模拟训练阶段。各课目内容原则上与实车驾驶配合进行,充分利用训练时间,相对增加训练的强度,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三是各阶段应留出适应的训练机动时间,具体时数应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确定。各课目均应留出训练机动调整时间,用于换班、教学讲评和体会等具体时数由训练机构掌握,避免训练的随意性。

2、汽车模拟驾驶训练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要围绕提高新训汽车驾驶员对训练的认识,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吃苦性而开展的思想教育和鼓动工作,是训练准备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教学准备。在新训汽车驾驶员的训练中,是以“教”和“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他们统一地贯穿于训练的全部过程。编写教案,使理论学习有计划、按步奏地进行,教练必须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以及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写出观点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针对性强的教案。

(3)技术、设施准备。在模拟驾驶训练前,要对模拟驾驶系统进行检查,对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保证教学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对模拟驾驶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训。

3、按纲施训,严格要求,进行纠正。按纲施训,就是要按步骤施训,上一步没训好,就要给下一步留下一个空档,否则就会造成“夹生饭”,因此要严格坚持训练计划进行。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兴趣,示范要突出重点,如果一个课目包括许多动作,教练员最好先完整做一遍,然后进行分解示范。

4、考核验收,讲评总结。考核用以检验训练的效果,新训驾驶员对驾驶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可以用作反馈信息,来克服训练中的不足,并据以制定今后的训练计划,克服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讨论,进行总结。调动所有受训者的积极性参与到讨论中来,广泛听取意见,真正地了解情况,通过总结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以后的训练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寇学智.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刍议[J].军用汽车管理,2002(1).

2、李曙东.运输勤务训练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

DOI:

在汽修行业中,很多汽修人员应用的维修方法不科学,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通常依靠的是维修经验,对汽车故障概念过于模糊,不能科学地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许多维修人员都是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若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中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排除汽车故障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汽车故障诊断思维,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但是这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轻,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在实践课上学习热情比较积极,然而学习理论知识时就昏昏欲睡。汽车故障诊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汽车构造及检修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文章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汽修行业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1 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不足

一些中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冒出,然而许多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成果。

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明显脱节

技能实践操作无法联系理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本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安排中,实训课每学期六周,占30%。但是,这对于偏重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无疑是少了一些。毕竟本校的学生基础底子薄,上理论课时由于没有实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实训教学这一块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来对着实物给学生讲理论,这样一算下来,学生得到真正动手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还有,实训场室里的实训设备与教材里面的素材根本对不上号。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考核方式不完善

大部分中职院校在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而期末考核所占的比重为70%。期末考核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2 中职汽修专业创新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有效对策

更新教学内容

中职汽修专业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汇总,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些年,汽车行业开始广泛应用各项新型技术,大部分生产产家开始研发新的车型,种种迹象都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教师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传统汽车故障检测技术,还应该与时俱进,向学生传授新型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应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现场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其中教学手段具体包括:

①启发式教学:该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提问”,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创造更多和学生互动的机会,而且还能督促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原来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②案例式教学: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具体展示一些车型出现故障的案例,指导学生对故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向学生介绍诊断故障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就实际案例展开师生讨论,对汽车故障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排除故障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意义上会对人才质量带来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应该科学设置考核方法,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具体评估份额为:课堂问题回答情况占5%,课堂讨论情况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5%,实践情况占20%,期末考试占60%。由次可以知道,实践操作在日常评估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师借助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网络资源

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学校校网上,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巩固所学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3 总结

综上所述,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实践性、专业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灵活设置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质的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书岚.中职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创新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8).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5篇

关键词:一汽大众;透明车间;实训室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教学团队,以及与企业生产流程对接的实训项目。文献[1-2]对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室的管理、实训室与企业文化对接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与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基地建设对接一汽大众4S店“透明车间”[3]管理理念,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融入到基地建设中,对实训室实训项目、实训室文化建设、实训室管理模式、实训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一、“透明车间”实训室的建设内容

1.采用企业维修先进设备,对接企业维修流程,建设校内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建设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新能源大楼。学院先后投资400余万元,汽车维修企业捐赠200万元,建设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电学基础实验实训室等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建成校内维修实训场地两片,面积达2500平方米。

2.对接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流程,建设综合性维修实训区

按照一汽大众4S店标准,建设符合企业要求的校内生产性汽车专业实训区,如汽车营销实训区、汽车检测实训区、汽车发动机实训区等,使汽车专业校内维修实训区成为本专业生产性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所,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的重要窗口,以及湖南省级知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专业实训区的设置上,基本分区为理论教学区、实训区(包含工具柜)、图书资料区,并配备多媒体设备及摄像头、电子显示板。教师的上课状态能通过摄像头直接监控,而在实训区的拆装练习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直接反馈到电子显示板中,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直接看到工位的拆装过程,教师与学生形成了良性互动。

3.学习一汽大众4S店“透明车间”管理模式,建立校内“透明教室”[4]

“透明教室”管理模式的内涵。“透明教室”的概念是建立在一汽大众4S店“透明车间”模式上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一汽大众4S店实施“透明车间”运行管理模式。当车辆在车间维修时,客户在整洁、舒适的休息室内通过观看车辆维修状态看板能完全掌握自己爱车的维修进程,还能通过遥控器调取自己爱车的维修视频画面;维修技师规范细致的操作可以完全呈现在客户眼前。

透明教室管理系统是一套切入到整个校内汽车基地教学、维修、教室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的进度管理系统。它是采用先进的电子看板管理技术,用现代科技设计的一套集电脑软件系统、学生识别系统、教室识别系统、视频采集系统、互联网络系统、语音播报系统以及大屏幕终端显示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电脑管理程序。在教学及汽车维修中,实施透明车间管理系统后,可以自动监管汽车基地的教室使用信息,进入基地维修区的车辆信息等,并将这些大量的枯燥的数据提炼出来,以“抬头就能看见”的方式显示在大屏幕上,并能把大量数据以报表的形式导出,使管理变得简单、快速、省时,服务变得透明、公开、精细。

二、对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第一,实践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专业知识与专业工具更新很快。以一汽大众4S店为例,与该店汽车服务总监交流可知,一汽大众老的捷达汽车按目前的趋势将被新款车型代替,导致无论是修车技术和修车工具都将有很大不同。而如果实训室专业教学中还以老款捷达车型为主,势必会增加专业培养学生真正能上岗的时间。因此,在实践教学设计上,需要对接实际岗位的要求,更新现有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要求。

在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从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中彻底摆脱出来,把握相应的职业领域对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围绕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分析目标实现所必需的职业技术知识,分析每门课程在目标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合理构建知识模块,设计课程组合。同时,应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借鉴一汽大众4S店售后服务体系的培训标准,根据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构建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课程体系。

第二,需要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室的体制机制。建立良好的实训室一定要建立良性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一方面学校迫切想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联系,而企业方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也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不够,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毕业生供需关系的低级方面,学校和企业没有真正找到利益共同点,无法建立长久的、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常常抱怨校企合作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只是一厢情愿;企业则认为学校无法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学生。在实训室建设上,学校可以与一汽大众4S店等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体,如共建实训室、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设计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人力资源,合作企业提供准入资质、核心技术、资金,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实训室的建设。

第三,专业教学团队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企业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需确立和践行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发展,师资队伍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来说都较为合理,但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没有跟上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强,但动手能力有所欠缺;“双师型”教师较少,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有造诣、操作技能方面有“绝活”的高层次人才也不多;企业教师欠稳定,在某些时间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并且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能力欠缺。这些都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需要以_级示范院校战略目标为要求,以全球视野、宽广胸怀、前瞻意识、务实精神来选拔聘任教师,高起点建设师资队伍。既要重视聘任对象的受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又要注重其真才实学;既要重视分析聘任对象的当前成果,又要注重考察其未来发展的潜质和潜能;既要坚持确定的一般学术标尺,更要注重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组织协同能力强,擅于动手操作,能够进行学术科研,潜心培育英才的师资队伍。

第四,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或维修流程对接,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培养,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和群体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引入具有集体活动性的能加强学生合作的方法,如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采用分组教学等。同时强化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真正的生产流程,接触实际的维修情境。该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现实问题,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企业更加看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技能,所以实施完全的课堂理论教学达不到汽车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实训室的教学可与一汽大众汽车4S店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现有课程体系中推行“以汽车4S具体任务为驱动”、“以汽车检测维修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五,明确实训室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紧跟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加大校内实训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在培养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时,实践训练水平应跟上企业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训设备不足、训练水平较低等问题。总体看来,许多高职院校具备某些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实训条件,但基本上却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缺乏汽车检测维修方面的综合性课程和实验设备,缺乏涉及本专业的综合性以及设计性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融入一汽大众“透明车间”管理理念的实训室建设,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设备设施、维修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对接,并成功立项“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石,创新了实训室建设与企业合作的体制机制,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时代在发展,实训室建设的观念与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汽车基地实训室建设在“透明车间”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一定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洁.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81-183.

[2]杨润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72-75.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6篇

思域混合动力版以本田最新开发的 L三段式i-VTEC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它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系统(VTEC),通过低转速、高转速、气缸停止的三个阶段对气门进行控制。辅助动力则是安装了本田小型化的IMA综合电机辅助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起步、低速巡航以及加速状态下,通过电动机辅助的方式来降低油耗,而在车辆减速时,电动机回收能量,存储到镍金属蓄电池里。当车辆停止时,发动机会自行关闭。这两个动力组件的结合,令思域混合动力版实现了与 L发动机相同的行驶动力,而其由于采用了联合再生制动系统,成功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及驾驶舒适性。根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室的测试,在北京市区实际道路情况下, L混合动力版思域能比普通 L思域节油36~41%,综合节油效果为38%。

思域混合动力版自2001年12月面世以来,先后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到目前为止的全球累计销量已将近20万辆。

三段式i-VTEC发动机是混合动力思域的主动力

混合动力思域的电池和电力控制厚度仅为7cm,质量55kg,且体积不足60L,被安置在后排靠背的后面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事会;员工培训体系

[DOI]

1 前 言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后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成为汽车4S店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而教育培训则是提升员工能力、获取高素质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的有效手段。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认识,完善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员工得到终生培训。

2 汽车4S店有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模式

汽车4S店依靠厂家的强有力支持,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厂家培训

各品牌汽车生产厂家都建立了针对本品牌汽车4S店的培训机制,就是所谓的厂家培训。厂家培训的优势主要有:①培训内容丰富全面。随着厂家培训体系的完善,除了基本的销售和售后业务技能培训外,还包括了各种管理技能培训、沟通技巧培训、核心人员的上岗认证培训等;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比较系统。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别,有不同阶段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③直接与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培训师队伍较为强大,培训工作较为专业化;④使用在线培训系统,对培训流程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透明,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课程内容。由于厂家有资源优势和较为健全的培训体系,因此这种形式是汽车4S店的主导培训模式。

从理论上来讲,厂家培训的优势很多,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经销商外出培训的经济成本高、影响日常业务的开展、有些课程内容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不强、经销商担心员工培训后跳槽等原因,经销商并不是很愿意参加。

公司层面的培训

公司层面的培训一般都是公司的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的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含公司历史、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商务礼仪培训、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安全管理培训等。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公司层面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全体员工的岗位分布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培训需求差异大,培训课程的设置难度大;②若将培训需求过于细分,则对培训讲师的要求很高,同时培训组织的规模效应难以发挥;③员工对培训的实用性要求高,而公司层面组织的内容较难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部门内训

部门内训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厂家培训后的转训,二是内部讲师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自己开发培训课程进行部门内的培训。一般来说,汽车4S店的两大核心业务部门销售部和售后部均配置一名兼职内训师,他们的内训职责主要有:制订部门的培训课程计划、开发内部培训课程、厂家培训转训、内训组织工作等。

内训的优势主要有:①培训时间可灵活安排,大多安排在下班时间后,所以不会对正常业务开展造成影响;②内训的内容更加结合一线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①内训师一般是兼职人员,所以在内训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②内训师的培训能力相对来讲专业度不够;③由于和部门员工熟悉度高,培训的权威性会受到影响;④内训的组织工作相对比较随意,对人员的参与率、培训的考核、评估及应用等环节较难有很好的管控与执行。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汽车4S店的培训体系表面上是相对全面的,但实际上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的要求,未能很好地解决厂家、4S店、员工之间的需求,必须有其他的培训体系来补充和完善。

3 校企合作理事会下的员工终生教育培训体系

借助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平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与五个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建立了校企共育共管的全程订单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建立了对企业员工终生教育培训体系,在学院内就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培训。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平台下,充分利用丰田、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与汽车工程系相“联姻”的有利条件,汽车工程系组建了丰田、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的五大教师团队。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教师团队,培养的方式有:派送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到品牌汽车的培训中心学习、到品牌汽车4S店进行实践锻炼、考取厂家的技术等级证书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已培养出一支完全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师资队伍。

4 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培训体系设计的总体原则: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培训体系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五个品牌汽车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式各异,员工所需培训内容与时间也是不统一,年初,教学团队的教师深入汽车4S店调研,采用个人访谈、集体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在本年度培训的需求,然后通过与厂家的协商,各个品牌制订了每年的培训计划,并向区域内4S发出通报,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所需要培训的内容而进行自助餐式的选择。

培训形式多种多样

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坚持以员工为中心,只要满足员工的自身需求的方法都可以采用。按培训的形式有:职前教育、在职培训、脱产培训等;按培训时间可分为:短期培训、周末培训、晚间培训等;按培训岗位不同可分为:销售培训、维修接待培训、机电维修培训等。

培训内容

培训的一般内容: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在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而言,主要培训本品牌车型的新技术、维护保养的规范性、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思路、技术等级考核内容等,对于各层级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侧重点有:区域内汽车后市场概况、企业现状和经营方针、经营基础知识、合理化建议的组织和产生方法,各类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要突显如下几个特点:

①强调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即对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②强调教育培训内容的单一性,即单课独进,缺什么补什么;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层次,如初级、中级、高级等,以适应各专业、各职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专业人员的需要。

汽车4S店原有的厂家培训、公司培训、部门培训的三大体系存在着经济成本高、影响日常业务的开展、全体员工的岗位分布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培训需求差异大,培训课程的设置难度大;内训师一般是兼职人员,在内训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诸多问题,但经过校企合作后,双方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员工培训体系,把上述问题一一解决,得到了厂家、4S店、员工的喜爱,越来越多的4S店员工前来报名培训。

5 结 论

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职培训、企业教育培训、终生学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及树立发展战略、人才战略、教育战略一体化的观念,把员工培训作为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各类、各层次的人力资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决定了员工需要不断地接受培训学习,汽车技术发展很快,新材料、新工艺、新系统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员工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汽车的最新技术,才能适应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淘汰,不断参加各类培训伴随着员工的终生。

最后,员工在企业中不断成长,岗位也会在不断的更换,如一名学生,在刚毕业时只是一名学徒,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成长为维修技师、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甚至是服务经理或是更高职位,而不同岗位就有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职业技能与素养,这就决定了终生学习将伴随着员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8篇

用带式起动/发电一体电机(Belt-Driven Starter/Generator-BSG)代替传统车发动机前端发电机位置,可实现相比传统车更舒适的怠速启停及高端的Coasting滑行启停(该类启停需要变速箱的支持),同时还具备制动能量回收和加速助力功能,P0构型是通过皮带传动的,虽比普通皮带要求更高,但软性连接部件毕竟效率有限,因此不管是加力还是能量回收的功率都是有限的,此外受限于皮带传动,P0也不支持纯电行驶模式。

目前P0构型大都应用在48V微混系统中,通过对传统汽车的小幅改动,加上BSG、DC/DC和48V电池三大部件即可实现在NEDC工况下10%的节油率,这对于成本控制压力大的OEM来说无疑是划算的买卖,48V P0微混会保留12V传统起动机,因48V电池基本采用锂电池,其在低温下大电流能力差,因此保留12V传统电机起动机用于低温下发动机的起动。

最近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国内很多OEM都开始上48V系统,自己手上也突然增加了两个48V项目,除了政策上一些原因和可观的节油率,很多OEM似乎不玩玩48V都有点没脸混下去。国外很多供应商,如法雷奥、大陆和博世也都有48V系统的解决方案: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29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汽车类专业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2005年11月7日_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关键要素之一,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企业对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为企业提供低廉劳动成本又具有熟练基本技能的顶岗实习人才参与企业生产是现阶段下汽车类专业寻找校企利益结合点,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背景分析

(一)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信任度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虽然已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但企业对职业技术院校的认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还比较深,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存在有“理论知识强、实践操作能力差”的认识,对学生就业观的认识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校内实训内容与生产一线脱节,校内实训的组织停留于为完成实训任务、缺乏质量标准层面等因素也不无关系。因而也造成了顶岗实习难度大,即使安排了顶岗实习,但真正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的信任度不高,使顶岗实习的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生产的环节中,更多的是见习的形式。

(二)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的耐用性商品;我国在汽车维修制度上实施的是“强制维护、预防为主”的维护制度和“定期检测,视情修理”的修理制度,使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面对的是更多的维护保养工作,而企业对汽车出现系统故障和综合故障时能诊断的人才需求,并不是要求在生产一线的全员都一定要人人具有诊断的能力。同时,对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人员稳定性的调查也不难发现,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强。这种对人才能力层次需求和流动性强的特点严重地制约了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因此,在汽车行业,真正愿意参加工学结合培养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人才的是那些具有战略眼光、想通过汽车售后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占有市场份额的汽车生产主厂,而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的参与愿望并不高。

(三)校企利益结合点的分析

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汽车类职业技术院校(或专业)的职业导向和市场需求是以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主,因此,寻找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尤其是校企利益结合点,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校通过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常用和专用工具、量具和检测诊断设备等保持与企业的一致性,甚至比企业具有前瞻性;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和实训标准的公开性,组织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考察等形式,建立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对校内实训的内容、组织形式、质量标准和考核等环节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在对校内实训具有认同感和信任度的基础上,学校通过改进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改进学校寒、暑假制度,为企业提供常年能够顶岗、按批次轮换,保持不间断的、具有汽车维护保养和汽车换件修理基本技能的相对廉价的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层次,开展相对与汽车维护保养和汽车换件修理基本技能层次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通过这一层次的合作,提高企业和学校联系的紧密性,使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企业用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这一层次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本着学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学生继续学习和技能的继续提高的需求,开展汽车的系统性故障和跨系统的综合性故障诊断的相对较高技能层次的人才培养。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满足这些特点,在此基础上,要从设备、仪器、场地、指导教师、实训内容、实训质量标准等方面努力建设让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具有高度认同度与信任度、让学生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的校内实训基地。

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应体现人才培养的层次感,即以汽车维护保养和汽车换件修理基本技能培养的第一层次和以汽车的系统性故障和跨系统的综合性故障诊断技能培养的第二层次。在有层次的培养计划引领下,开展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质量标准的建立等工作。

(二)校内实训基地物质条件建设构想

为满足第一层次校内实训需要,构想设置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维护实训室和汽车修理基础实训室。汽车构造实训室以汽车主要总成的实物、解剖的总成实物和汽车构造多媒体课件为主要物质条件;此实训室的功能以服务于汽车不同专业,作为汽车类专业的入门基础平台。汽车维护实训室是要着重建设的实训室,以目前国内常见车型的新车和常用及专用维修工具为主,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环境,布置实训室的内部结构,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车型的选择上,比如建设日系车维护组、德系车维护组、美系车维护组、韩系现代车维护组等;此实训室的功能以加强汽车维护作业技能的培养,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与生产实践一致的实训教学为主;此实训室的建设可以采取与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合作、与汽车生产主厂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共建。汽车修理基础实训室以汽车总成、配给大量的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测量量具等,此实训室的功能主要训练学生的操作姿势、工具量具的正确选用、测量量具的正确识读等为主要内容,以汽车主要总成的正确拆装技能为重点训练技能。

为满足第二层次校内实训需要,构想设置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诊断实训室、汽车维修资料检索室等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以汽车维修企业的主要检测设备为主,其功能是训练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技能为主。汽车诊断实训室以车辆和主要的诊断设备为主,其功能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技能、诊断设备的使用,对汽车各系统的诊断思维逻辑的训练和汽车跨系统性的故障诊断的训练等主要项目为主。汽车维修资料检索室以常见车型的维修手册和以现代网络技术构建的电子书库为主要建设项目,其功能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和方法。

(三)校内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构想

校内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构想是以建立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群和校外专家库两大项目为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群的建设,主要通过定期下厂实习、参加汽车生产主厂对维修技能的培训等为主要手段,达到指导各实训室功能的要求(如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开展的T-TEP模式)。校外专家库的建设立足于地方,吸收行业从事汽车检测维修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建立校外专家库名录;通过学校给予补助等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来。做到学校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的目标,使校企在人员上也做到相互融合。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30篇

先来讲增程(串联式混动):

从硬件上来看,增程式混动由于只会将发动机保持在最佳转速区间发电,而无需驱动车辆,因此功率和扭矩这些与发动机成本直接挂钩的数据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并且随着电控系统近年来跃迁式的迭代和完善,增程在过去需要复杂标定才能展现出的优异体验这一大短板被补足了。加上没有变速箱带来的空间布局灵活性,使得车辆可以用上更大容量的电池,配合电机功率密度不断提升,现阶段增程的动力性、能效水准不可谓不优秀。

从体验角度看,增程不存在发动机直驱的工况,只有电机参与车辆的驱动,因此增程式车型的动力表现几乎能与纯电车型无异。但在此基础上,增程式混动的补能便利性却能大幅领先纯电车型。找个加油站就能把续航补满,最大里程则能轻松突破1000公里。无论是性能还是续航,都是传统的油车和电车比不上的。

叠满了技术红利buff的同时,增程的结构简单,开发难度低,在终端能呈现更高性价比的售价,这一手王炸,让增程式混动迎来了爆发。高性价比+绝大部分场景体验优异是增程技术的最大优势。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总结 第31篇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建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产学一体”就是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一体化;“实境再现”就是实训场景再现生产(职业)现场,学习任务再现工作任务,课程标准再现技术标准,教学组织再现生产过程;“能力递进”就是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阶段递进,形成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实现学生职业角色和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根据首都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结构的要求,系统构建了“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生产技能”三级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三级实践教学功能是:

“基本技能”训练在专业教室、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完成演练、验证、编程、模拟的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成为本专业岗位群的“毛坯”员工,可以完成本专业岗位群的基本技术性单一类工作,如组装好一个简单零部件、将一部分电子元件焊接好等。

“综合技能”训练在综合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完成技术先进、项目齐全、集成度高的综合实训,实现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岗位群的综合技能,如组装调试一个完整的零部件、焊接调试一个完整的线路板等。

“生产技能”训练在“校中厂”或“厂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教学,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用企业真实产品或在生产企业真实产品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技能训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岗位群真实的企业生产技能及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并能够生产出企业的真实产品,对企业生产过程提出改进意见等。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践教学的类型、层次、功能、特征要求,建设“专业教室”“综合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类型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2.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3.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教学、生产、培训、研发一体化”实训基地

学校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校中厂”和“厂中校”等类型的实训基地,形成了“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校实训基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实现了教学、生产、培训、研发多功能一体化。

典型案例: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2006年开始,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奔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同年,首届奔驰试验班招生。奔驰公司提供新型试车,用于学生实训。校企创立了“互融共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指导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共同管理实训基地。“互融共管”模式的推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了较强的职业技能与较好的职业素养,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