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通用18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3-12-22 14:26:4441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

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2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一个学生发问: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都比不上,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她这样说不对。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我趁机把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意见统一后,我说:“他提的问题很重要,他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了不起!”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如我教《苦柚》一课,通过预习,学生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数十个问题:“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伯父说:“我们都得了思柚病。”可表妹从未见过柚子,更没吃过,怎会得思柚病呢?对卖柚子的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柚子那么苦,伯父为什么把一筐柚子全买下了?小姑娘为什么不要伯父给她的100元钱?……学生思维多么活跃!(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③)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五壮士指的都有谁?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题目改为“狼牙山五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3篇

加强阅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摘 要:阅读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能力是反映阅读理解基本要求的能力。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动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们有一个共鸣那就是精心设计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懂”,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为主旨。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设计;学习能力

阅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令人不解的是,当前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阅读教学。从我了解的几位初中学生、高中学生以及我的两个正在读小学的侄子口中得知,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范读或者领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就是边讲课文边板书,学生也就是跟着忙于抄写笔记,有的句子也抄得不完整,使之所抄写的内容在复习时也是模棱两可,这并非单指语文一科。就英语教学而言,阅读理解为高分题,但是不少的学生都害怕这类题型,他们在做这类题型的时候,部分学生是凭借运气,少数学生是随心乱写。结果出现两种怨言:教师怨言:“这类题型我都讲过无数遍,要求他们熟记理解,详细记笔记的,而且要求他们背了的,结果还是一做就错……”学生怨言:“要我们背的课文也背了,笔记也记了,考出来就是错的多,没弄懂的就是那么几个句子,尤其是文言文……考前单词也记了,语法也没问题,可就是有几个阅读理解的题我看不懂。”这种状况,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对该科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从而“迫使”学生家长在课余时间里另请高明――家教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

要解决这一弊端,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设计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的环节,不要认为这样做会影响本节课的任务或者教学进度。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读、讲和记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过硬的基础,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持久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下面我粗谈几点:

一、朗读与默读

朗读与默读是教学中重要的训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1)朗读前要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例如,不能读错别字,不掉字,不加字,不重复,并且要读出不同的语音和语调。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要富有感情色彩,然后进行简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如:不提出要求,只叫学生读一遍或者读几分钟的课文,从表面上看是人人在开口、个个在发音,形式上实现了课堂活动率百分之百,然而效果是不佳的。(2)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默读时要做到不读出声,不指读,根据教师提出的要点集中注意力用心地读;教师一定要从该班的实际学情出发,注重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需要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会出现在哪几点上。不从实际出发,就不能明确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固然,在默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对该篇课文的片段或全文进行复述,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再进行典型发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述表达能力。

二、处理好课堂笔记与听课的关系

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笔记与听课的关系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听课与抄写笔记发生矛盾时,首推听懂课为主,笔记可以缓记、不记或者补记。总之,记笔记一定要以不影响听课、思考、理解等效果为前提。在此,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不管懂不懂,先抢着记下来,等到课后或其他时间再慢慢地去思考、理解和弄懂,一旦有了这种做法,结果是课后笔记几大篇,问题存了一大堆,想把问题一个个理解弄懂,时间不允许,精力跟不上。时间稍微一长,问题就成了滚雪球,学习兴趣也会低落。我记笔记的经验是,在听好课的前提下,宜简不宜繁,记下重点部分和基本要点,难点不放过,条理记清楚均可。笔记记得太细,不仅花的时间多,从动笔开始总处于紧张状态,还不一定记得清楚或者记得完整,不利于复习。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学好、弄懂和运用知识。然而,考试也不是考死记硬背的笔记或其他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平时对知识的分析及理解的程度。

实践证明,学习中如不开动脑筋去思考、理解所学的内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无论你把书背得多么熟练,你只会变为书的奴隶,因为人的大脑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最多只起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认识和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钱冠连先生也对学生说过:“早日甩掉老师。”他还说:“教师的难度就是要设法把自己懂的东西变为学生懂。”这就要求教师不单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

生,更重要的是能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自己去应用。教会学生要像蜂蜜采花粉,最终酿成了蜂蜜,创造出有价值的财富,不能学蚂蚁,时时刻刻都是忙忙碌碌,其结果就是什么效益都没有。

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所做的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全体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发展前景,提高全民素质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忽视,阅读教学还必须从小学抓起。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4篇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使学生真正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很能说明:“为什么乱砍乱切的萝卜比切得整齐规则的萝卜更好煮烂、口味更好?”。一个初中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他的母亲却解释得很好:“因为乱砍乱切的萝卜比切得整齐规则的萝卜表面积更大,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各种作料能更好地进入到萝卜里,当然更好煮烂、口味更好了”。显然母亲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远远强于儿女。因此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

2、想象能力。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需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而且逻辑推理依赖于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书面表达。因此重视学生语言培养,尤其是数学语言和几何语言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4、作图识图能力。初中阶段的逻辑推理更多直接的应用在几何方面,而几何与图形是密不可分的;几何图形中包含了许多隐藏的已知条件和大量的推理素材及信息,对图形认识的是否深刻,直接影响到问题能否解决。因此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在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敢于质疑包括权威结论和个人结论,如果逻辑上明显解释不通时。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5篇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例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学游泳》。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一人完成,没有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他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锻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作文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的事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为的能力。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6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学论文: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因而必须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新的课程准编排的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它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拓展新的教学内容的空间,为师生的共同再创造留有较大的余地。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宗旨服务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有适应素质教育的方法,语文教师常言教无定法,任何一篇课文,任何一节课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种种教法。但无论何种教法,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教学准则,进行学习形式的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真正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他们。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自主探究,扩宽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学习不应将学生的视野和情感束缚于课堂内,应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课堂上蕴育的丰富情感,转化为健康有益的行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行语文系列实践活动。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我们如果有意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狮子和鹿》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让学生续写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育意义很深,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深刻。在他们的续文中,阐明了美丽的外表不一定是有用的,虽然外表不漂亮,却很实用的道理。并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二、积极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实践空间,让孩子们让孩子们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做,进行客观的评价。

《画杨桃》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老师说的那段话含义深刻,它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并要求背诵。即: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教学前,我拿来实物杨桃让孩子门去观察,前后左右去看,然后去说一说你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由此理解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及看到的杨桃画一画,果然出现了不一样的画面,更奇怪的是有的竟画成五角星。当时我抓住这一情况故意发出疑问,露出不解神情。

师:这是为什么呢?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生:我知道,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是因为这个同学和我们坐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画的就不一样。

师:你真了不起,懂得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这样很自然过渡到这段话,屏幕出示,使学生很容易明白这段话内涵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中,这一环节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减少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通过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这样要比老师干巴巴地直接讲道理效果更佳。

课后我还布置学生回家自由选择一物观察,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进而强化了教学目的。

三、学会质疑,扩展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教师善于激发学生追本溯源的兴趣,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帮助他们树立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让学生存在依赖思想,学生在质疑时,往往提不到点子上,教师应给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提问,使他们达到爱问,更善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变得其乐无穷。如:《潜水洼里的小鱼》中写到: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在这段话中,像这一条反复用了几次,针对这种形式,我引导学生提问,有的问:在乎生命的小鱼是指小男孩捡起的这几条鱼吗?有的问:为什么文中重复这一条,不说所有条呢?有的问:省略号代表什么?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进行了思考,真正领悟到小男孩保护动物的坚定态度,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些问题,他们自己能提出来,自己也解决得很好。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教学论文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7篇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论文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

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

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

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

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8篇

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 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 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 ,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 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 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使之具有 相对的可操作

[1] [2] [3]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9篇

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及时预习。老师讲课前,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

(2)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3)学期预习。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部内容。

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预习还是不会奏效。

李明华同学是合肥市第八中学初三学生。他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学习经验交流大会上,谈到他在预习时间安排问题上遇到的教训。

初二那年暑假,李明华听人说,暑假里预习一下下学期上的课,开学后那门课肯定能学好。小李试了试,利用暑假看了看下学期要上的几何。果然,那学期几何课程一直在班上领先。

小李尝到了甜头,逢人就讲预习的好处。他自己也近乎到了迷信预习的地步。

初二下学期开学之后,小李拿出了老办法,集中一切课余时间来预习新开的物理课,拼命地往前赶。结果打乱了学习计划,不仅物理课没学好,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各科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的趋势。老师发现之后,帮助小李作了分析。指出用假期预习方法预习几何取得成功,是因为预习方法和预习时间搭配得当。而开学之后,正常的教学活动已开展起来,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课,各门功课都留有作业,仍然采取集中时间的学期预习方法预习物理,势必影响整体的学习。所以开学之后使用的预习方法通常都是及时预习。及时预习的突出点是实用性,老师讲多少,就预习多少。这样预习的内容少,花的时间也不宜太多,一般有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就适得其反。一是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做作业;二是容易疲劳,效果不佳;三是看了过多的内容,第二天上课还讲不到,用途就不太大了。预习时间的安排要注意处理好复习和预习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安排好复习的时间,而将预习安排在所有作业都做完之后进行。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0篇

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此,中国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变革。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从培养学生在词义的锤炼和选择、句式的变化和修辞格的运用方面的创新,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希望这一论述能引起同仁的共鸣。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词义的锤炼和选择

句式的变化

修辞格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

大胆的想象

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有大胆创新、破旧立新,并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超越自己、超越前人、超越他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等的精神和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用词、造句、构思、立意、选材和写法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这里我仅从修辞的创新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主体对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高度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浓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创造性就越突出。

创造思维有三个特征:从思维类型上看,创造思维是借助联想、运用直觉、解放灵感的思考过程,是一个非逻辑化的思维。从思维成果看,创造思维的结论是全新的、超常的、出人意料的,而不是常识性的见解,不是循规蹈矩推出的知识。从解题能力看,创造思维解决的问题是开放型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多特点,如没有已知的确定的答案,更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明确的思考程序和步骤,甚至无从入手,缺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材料等。对于这类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思维,才能得到比较满意或最有成效的解决。

修辞的创新更是如此。

什么是修辞呢?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就叫修辞活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与修辞打交道。我们每学一课新书,或多或少都要遇到一些新的修辞。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创新修辞呢?我在这里还是结合教材来看吧。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1篇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广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汀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 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2篇

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斯霞老师改学生作文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斯霞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

阿姨都是女的。”斯霞老师说:“按我们成年人来说,‘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应该删去。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的一个新发现。他还要把这个意思告诉别人,这句话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3篇

培养学生的能力

魏书生

目录: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

有的青年教师问:“您总也不出考试题,不考试、不评卷,学生考试成绩低怎么办?升学率低怎么办?”

我觉得,搞教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升学率,这是搞教改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搞改革,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应试为主动研究应试。这样师生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教师省下时间来练身体,读书报,搞科研,写文章;学生省下时间用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教师出试题,刻印试卷,或者买四面八方推销的各种各样的重点篇目试卷、单元试卷,然后发给学生,严格监考,教师再认真评卷,这是一种做法。有的青年教师说:“这一个学期,我就让学生做了一百多张考试卷。”这显然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种做法不符合我的实际:经常外出,很少有时间刻、印试卷。另外,我又不愿让中、下学生处于被动应考的地位,特别是后进学生,倘多次被动应考,不知出题规律,觉得自己弱点甚多,试题又常常攻其不备,弄得他们防不胜防,既然防不胜防,横直都是被动挨打,干脆就来个躺倒不干,任凭人家发落,愿意打哪儿就打哪儿吧!

为了适应自己时间少的特点和提高后进学生的应考积极性,我采取了另一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方法。自1979年至今,我从来不为我任教的学生出试题、刻印试题;也不买四面八方推销的试题,学生尽管不做这些试题,也不做练习册,但历届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我注意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

(一)出题

除了市、校统考试题外,每次考试,都由学生出试卷。每位学生都假设自己是老师,千方百计出难题,看谁能考住别人,谁出的题能考住别人,就说明谁的水平高,能力强。有的老师问:“学生没边没沿地乱出题怎么办?出一些偏题怪题怎么办?”这好办,每次出试题,都要按照班级规定的“试题大纲”去做。

如以第三册文言文单元为例,我同学生商量确定,需掌握的知识点如下:易错字85个、通假字7个、虚词13个、实词169个、句子49句、背诵三篇古文七首诗,文学常识12处,课后应熟练解答的习题12道。我们班级早就制订了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文言文试题大纲,要求文言文试题必需出八道题,试题必需在各类知识点内出,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且试题的主要格式要统一,要写清试题范围、出题人姓名等。具体要求如下:

文言文单元试题

出题时间: 年 月 日

出题人

答题人

自估得分

实得分

第一题:易错字。从教材要掌握的85个生字中挑选10个写入试题,计15分。

第二题:通假字。从7个通假字中挑出4个编人试题,计2分。

第三题:虚词。从要掌握的13个虚词中挑选五个编入试题,计5分。

第四题:实词。从要掌握的实词中挑选20个编入试题,计30分。

第五题:译句。从要准确翻译的49句话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20分。

第六题:默写。从三篇古文七首诗中挑选5句编入试题,计10分。

第七题:文学常识,从需记住的12处文学常识60个知识点中,选4处共20个知识点编入试题,计10分。

第八题:课后习题。从应会熟练解答的12道课后习题中选两道编入试题,计8分。

试题的结构、范围、数量、分数比例确定以后,由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填具体内容。以生字为例,从85个字中挑出10个来。这10个字具体出什么类型的题,是汉字填拼音,还是拼音填汉字,是组词、是释义、是判断、是选择、是填空、是改错,则都由每位同学自己决定。

又如期末试题,班级是这样规定的:

第X册语文教材期末试题

出题人、答题人、评分表(略)。

第一题:基础知识(40分)

1. 语音 4处(4分)

2.生字 4个(4分)

3.词 6个(6分)

4.语法 4道小题(4分)

5. 标点 4处 (2分)

6.修辞 4种 (2分)

7.逻辑 4小题(4分)

8.文学常识 4处(4分)

9.读写常识 4小题(4分)

10.默写 30字左右(6分)

第二题:阅读(30分)

1.记叙文 5小题(10分)

2.说明文 5小题(10分)

3.议论文 5小题(10分)

第三题:文言文(10分)

1.生字与通假字 4个(2分)

2.虚词与实词 4个(2分)

3.句子翻译 3句(3分)

4.课后习题 2道(3分)

(注:文言文部分的文学常识与默写可在第一题内出)

第四题:作文(40分)

学生们觉得,各种各样的试题千变万化,汇成汪洋大海,仔细分析起来,主要还是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主要的把握住了,对有道理的外来试题,便能够解答,这叫做以不变应万变。反过来,如果基本的试题样式把握不住,却跟着千奇百怪的试题跑,甚至跟着偏题、怪题跑,以自己的万变去对付个别试题的一变,往往事倍功半,还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试题特点。

学生出题的过程,实际也是复习的过程,出默写的试题,他便把需默写的课文复习一遍,出读写知识的试题,便把读写知识复习一遍。

多长时间出一次试题,这要由同学们来决定。记叙文单元学完了,大家商量一下,觉得有必要便出一组题,觉得没必要便不考试。

语法知识原来教材深,比较难学,学生认为有必要强化这部分知识,我们就进行语法知识专卷考试。

出一组试题要多长时间,这也由大家讨论,举手表决通过。一般说来,单元试题两三天便可出完,期末试题出一份要一个星期。若大家通过了期末试题出一个星期的决定,那么这个星期每天的语文课,就不讲课,也不布置其它任务,一上课,每个人就都在那里埋头忙着出试题。

来,每个学期我都只用30节课就讲完整册教材,有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每学期语文课上出各类试题的时间常常比我讲课的时间还多。

(二)答题

每个人的试题出完之后,由承包考试的一位同学把试题收上来。再征求大家意见,是按原来规定的期限答题,还是再延长点复习时间。时间确定后,每份试题的放置顺序打乱,以防同学们知道谁出的试题排在什么位置,抽题时会有选择。

顺序打乱后,每位学生都抽一份试题,抽到手以后,写上答题人的名字。这样抽签式的选择试题,意味着一个人的试题,有可能被同班每位同学抽到,一个人也可能抽到班内任何一位同学的试题。这便提高了大家出题的责任感,也容易激发大家答题的兴趣。

答题时,尽力创造宽松的气氛,学生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老师监考。我告诉学生:“如果有人愿意欺骗自己,那你就可以尽情地左顾右盼,尽情地看书查资料,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啊!”同学们笑了,同学们觉得没有必要抄袭,原因很简单,每次考试,试题不同,每个人答一套试题,考完之后既不排榜,也不公布成绩,纯粹把考试当做一种自我检测的方式,或者当做一次活动,一次娱乐,大家没有必要作弊,作弊之后除了损失了自己的良心之外,什么也不会得到。

有时候后进同学抽到了尖子学生出的题,解答起来,难度就大一些,这时,我就让后进同学适当地看看书,查查资料,但答过之后,要在卷纸上标明,哪几道题,共多少分是靠看书、查资料才答出来的。

这样学生答题时,心态是轻松的,同时又是积极主动的。

(三)评卷

答题一般在课堂上,也有的后进同学当堂答不完,也可以课后答。答完之后,交给出题人评卷。

谁出的试题,标准答案便由谁来做,更细的评分标准也由他来掌握。答题人可以同评卷人商量,意见不同时可以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便可以去找各类知识的承包人。如:本届学生语音生字、生词、语法、标点、修辞、逻辑知识、文学常识、读写常识、默写、课后习题、作文等项各选定一位学生承包。每位同学承包一类知识,负责研究这类知识的重点、难点,个别难点,还要由承包人负责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样他们占有的资料就比较多,在这类知识范围内他们成为“专家”,评卷时出现了争议,当然要找“专家”裁决。

评卷的过程,是同学们互相学习的过程,是大家一起探求真理的过程。

(四)补考

班级有承包补考的同学,每届学生由一名同学承包补考。

每次考试前,我们都一起讨论确定补考的分数线。_年以前,我们规定70分以下的要补考。也有的单元测试,知识点不多,便确定80分以下补考。后来,语文试题卷面总分长到120分,我们班便确定一般情况下, 94分以下为补考分数线,因为在一般的年份,语文成绩若达到百分制的分,便能够升学。120分制的94分略高于标准分的。

评卷之后,承包补考的甄慧同学请补考分数线内的同学集中到一起,商量怎样补考,什么时间再补考。有的`老师问:“学生试卷既然可以回家答,可以课后答,怎么还会有补考的人?他不会用抄袭的方法,提高分数,以逃避补考吗?”倘若他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话,当然可以逃避,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给地主扛活,而是给自己种自留地的时候,他就觉得没有必要虚报产量了。他们觉得诚实劳动、诚实答卷、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荣耀,“自留地”里缺了苗,及时补上,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收入。反过来,明明不足却要掩盖,虚报产量,是自己骗自己。逃避补考,期末统考,真相毕露,反倒是更大的耻辱。

由于认识到补考对自己的实际价值,以致多年来多次出现分以上的同学也要求补考的事例。我说:“你们已经超出了补考分数线,就不用补了。”这些同学却说:“我抽的这组试题较浅,虽然得分较高,但我自己感觉这部分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再补考一次,好处会多于坏处。”

(五)总结

补考结束以后,便要对本次考试进行总结,有时请一位先进同学和一位后进同学分别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出试题的思路和答题、评卷时的体会。

全班同学可针对这次考试充分发表意见,哪些题出得有道理,哪些题出得没道理,题量是大还是小。我如果没有外出,便例览几份同学的试卷,便了解了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对这类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谈我对这次考试的看法,对同学们出的过深的和过浅的低效试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如果同学们认为有必要,某一类知识的试题还可以再出一次、再考一次以强化、巩固这类知识。

每次市、校统考之后,我们班学生还要找出自己的试题和正式统考试题相比较,看每位同学出的试题和统考试题共同点共有多少处,试题中的小题必须完全一样,如文学常识的题,作家名字必须相同,作品、出处等知识点也必须和统考试题没有一点差别,修辞方法的句子都要和统考试题一模一样,才算押对了一道题。然后按照统考试卷的分数计算押题的分数,得分最高的同学便能得到一本世界名著的奖励。去年得分最高的是杨奕,今年得分最高的是运娜,她出的试卷,居然有59分和统考试题一模一样。

这样评比,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出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统考试题的结构、题型、试题与教材的关系。哪些题出得有普遍意义,能促进同学们学习必要的知识,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哪些题属于偏题、怪题,甚至是胡编乱造的题、难倒大学教授的题、死钻牛角尖的题。学生们讨论认识到,对这类嘎题千万不能用真劲,平时千万不能认真研究它,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胡编乱造地出题,我们便胡编乱造地答卷,朦了上算便宜,朦不上,因为平时也没费真力气,顶多一张卷,胡编的题占到六、七分,全丢了,因为力气用到必要的题上了,基础的、必要的题得了分,整张试卷仍然能得高分。

这样总结,学生们便能清醒地对待统考试题,有道理的题,做到了心中有数,没道理的题呢?也有胡编乱造地对付的办法。横直左右,难易进退,都能把自己摆在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上,自如从容地面对试题,面对统考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4篇

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由

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每年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难上作文课。在多次的`作文教学中都感到作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班级人数度多的时候,作文批改就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一次批阅所花时间长达一个星期,费力、费神、费时而不讨好。批改完后,学生一扫而过,对学生一点作用都不起,老师还累得半死,怎么办?怎样才能在短的时间内,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使老师教的轻松?因而,我申报该课题,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

二、目的和意义

1.中高年级教师的作文批改情况。

2.理资料,探究原因,进行反思。

3.探究出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调查时间

12月

四、调查对象

五---六年级老师及学生

五、调查方法

谈话调查法

六、调查内容

有多少老师注重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是否爱上作文课。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5篇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数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确逻辑推理的意义,逻辑推理的结构,逻辑推理的形式,逻辑推理的要求。所谓的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逻辑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寻找事物的共性,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有部分属性相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相类似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显著标志。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要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数学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数学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特别是逻辑推理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需明确逻辑推理的书写格式,推理的书写要得心应手。在平面几何证明即逻辑推理过程中,书写的基本格式有两种。即传统格式和推出格式。对于传统格式,即“因为,所以”格式。要求学生对条件,定理,公理要清楚,灵活应用。做到推理步步有依据,知道上步的条件下应得的结论。在掌握了传统格式后,可以用推出格式进行证明。推出格式书写简明,精练。是证明中的较好格式。

3、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图,作图。具有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能把图形与数结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善于在图中找到所需条件,能由条件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巩固。

在平行线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应用。要注意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叫平行线,因而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而相交的特例是两直线互相垂直。平行线的性质三条,要理解先有两直线平行,再有角的关系;反之,把题设和结论交换就是判定,即有角的关系,再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一定要搞清楚题设与结论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性质是理解判定平行线的基础,需要在平行线性质的教学中重理解,重图形的变化,重知识的迁移。

4、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的,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对几何的兴趣,对推理能力提高的兴趣。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加强学习方法的交流,善于学习,理解学习,互动学习。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6篇

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重批评、轻表扬的现象却仍普遍存在。

发现了问题给予批评,在教师看来似乎挺“客观”,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们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

当然,这也是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表扬信心倍增,读了批评也能受到激励。就如我班陈鹏同学的作文从未超过百字,且语无伦次、书写潦草。

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开头,他却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语句:“往事多像夜空中可爱的小星星,让我数也数不清,但那颗最亮最亮的,却永远记忆在这的心中……”尽管以下的文字仍让人不敢恭维,尽管这句开头可能是“借鉴”而来,我还是表扬了他,在眉批中表达了我的高兴与期望。陈鹏同学大受鼓舞,作文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作文也不断进步。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7篇

小学生对某些概念较难理解,对审题解答的步骤不够成熟,对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容易混淆,那就需要我们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什么是推理呢?推理是根据已知判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按前提和结论来分,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大类。一般来说,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说,前提是个别性的判断,而结论是普遍性的`判断。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个别性的判断。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的过程如下:

演示 师问生答 板书

万级 个级 各数应该怎样读?

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 读万级时怎样读?

万万万 个级与万级的读法

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 又有什么相同点和

47 0000 不同点? 读作:四十七万

308 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 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2 4600 你可以总结含有两 读作:二万四千六百

660 7000 级的数的读法吗? 读作:六百六十万七千

1003 0040 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教学中我把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含有两级的数的读联系起来,通过上面的例子推导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从而得出: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从高位到低位)(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各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读几个计数单位)(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旧知识读出各数,是演绎的成分,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得出结论DDD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是归纳推理的过程。这里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学习不完全归纳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利于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力。

二、通过解题训练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学生解题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解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最后求出答案。

例如: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这时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这时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算算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解题的思考过程:

全班有48人,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就可以求出没有完成语文作业的有:48-37=11(人)

全班48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就可以求出没有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8-42=6(人)

从全班人数中,去掉没有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人数,就是两科作业都完成的人数:48-11-6=31(人)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经常思考,说出思考过程有利于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浅谈作文修改有效方法 第18篇

”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旬、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因此修改作文往往教师一个人代劳,为改好一篇作文教师是花费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其实,让学生自改作文,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那么,如何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更新写作观念,大胆交出写作主动权。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使某些学生养成了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其作文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数十篇作文,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只能写写“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语言不够生动”的简单批语,甚至一些批语学生都看不懂。所以我们教师真的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试一试了。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每次习作后,留时间让学生自改,反复改好后再交给老师批阅。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学生的习作由学生自己拿主张修改,这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培养修改能力,精心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引”、“助”、“放”的方法。

所谓“引”就是先就一篇作文作修改示例,由老师指导,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一下。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作示范。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改的理由,从而达到了知识的迁移。集体修改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在其间加以个别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收益。

所谓“助”就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例如:

1 符号批示。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教师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______?”。对表达直白的甸子用“_____!”,对错别字用“_________”,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 点拨提示。教师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如这个词能不能换个更好的词,这句怎么说更生动。

所谓“放”就是让学生自改或互改。

自改:(1)着眼全篇,从整体上进行修改。面对已写好的作文,要求学生先从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2)局部修改,先求“清通”,后求“工巧”。所谓“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所谓“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修改。做到文从字顺,简洁明了。2 互评互改:(1)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针对优点和不足展开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在辩论中,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作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2)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发给别的学生批改,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学生修改完成后再二轮互相打分。学生改到好作文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三、鼓励学生自改和互改,积累修改经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多提供训练平台,逐步提升学生写作及修改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写作水平的进步。批改作文时,学生进人教师角色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何乐而不为!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