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合集9篇)

山崖发表网作文2023-03-28 21:57:01180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1篇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着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2篇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和孟子。孔孟的思想影响着后来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择人之长补己之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学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如不端正态度,那又怎能效仿古人不畏劳苦的求学精神?对于一种学问,不但要懂它,而且要喜好它,重要的是从中感到快乐。否则,人生就会黯淡。也许,我们这样做了,也不会成为孔夫子那样博学多才的圣人,但起码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让自己的人格多一些圆润与光泽。集他人智慧于一身,虽然不是圣人,但也绝不是庸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如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是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聚人心,共奋战,团结就是力量。一家公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面临倒闭,也许因为经营不善,也许因为天灾人祸,但如果老总能以德服人,得人心,那么公司肯定会起死回生。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想减少失败的几率,必须要深得人心,以德服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练造就一个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会再属于你,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3篇

我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同学,他叫孟子策,孟子策最大的特点就是聪明。

他长着一对浓浓的眉毛,好像是用墨笔涂上去的,他的眼睛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感到他很聪明。

孟子策的知识十分丰富,数学课成了他的舞台。每当老师提问他时,同学们都会细听他的“长篇大论”。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十分难的应用题让我们做,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答出来。或许都在想:“等着老师公布答案吧!”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同学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当然这其中也有我。就在大家冥思苦想邹眉头的时候,孟子策突然举起手来,说出来答案。他还大步走到讲台前,说出了自己的解题步骤,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孟子策的回答是正确的。”一下子,教室里爆发热烈的掌声,大家发自内心的为他鼓掌。

孟子策也很爱看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名著都在他看的书目之中,中国的名著读完了,他又开始读《神秘岛》、《项链》等外国名著了。每读一本书,他都会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书里的故事。我真佩服他,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

这就是个聪明伶俐,爱读书的小男孩,我的同学——孟子策。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4篇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的经历很曲折,小时候的孟子因受环境的影响,很贪玩。孟母因此搬过三次家,第三次家,他们搬在了一个书院旁边,孟子因此变得非常好学,时不时跑过去偷听先生讲课,孟母看到了很欣慰,就送孟子去上学。孟子在学堂里,经常因为有自己的见解,而去顶撞先生。孟子长大后,创办了一个学院,教导弟子。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仁义治天下,就带着弟子们去游学。可是,无论他到哪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君王愿意接受,他们都是以战争的方式来打江山。到了老年,他觉得自己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就回到家乡来教学。

其实,孟子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们会无家可归。用仁义来治理天下,人们都会拥戴这个君王,觉得这个君王是个好君王。

就像我们生活中,常常因为些小事,而动怒,打架,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谈论,而是用武力来解决事情呢?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在打仗,这有什么好处呢?这只会让人们受苦,这些战争灾区的人们是无辜,为什么要他们来承受这一切呢?为什么不能停下战争来谈判呢?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读了《孟子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用武力来解决,要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5篇

孟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的习作也是他精心栽培出来的,老师因为知识渊博,又姓孟,所以,很多人都称他“孟子”。

开学时,孟子向女生保证,如果没犯很大的错误,他绝对不管我们,他说我们上了五年级自控力强,所以相信我们。

孟子的每节语文课都会给我们讲习作,他是作家,为了自己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写作计划,每天帮我们批改作文,发表作文,教我们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一个人,怎样……

在学习方面的严格,我们已经领教过了,但他总能给犯错的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记得那一次,我在宿舍和陈心谊讲话,被邹级长抓到了,而且全校通报。就在第二天早晨,孟子慢慢地走进教室,轻轻地说:“陈心谊和廖思雅,你们跟我来一趟办公室。”我们俩个当时吓得瑟瑟发抖,慢吞吞地跟着孟子走进静得吓人的办公室,我的眼泪已经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那一颗颗眼泪,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不敢靠近孟子!

“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们来办公室吗?”孟子说话时的眼神很温和,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像杀人的眼神。

“知……知道……道……”我边抽泣边说道,“我们……中……午睡觉时讲话……被……邹级批……了!”

“廖思雅,你一第次哭时,我就知道你的班级集体感很强,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你会改掉以前所有的坏习惯,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自我……”孟子的语气很平和。

孟子继续说:“陈心谊,我一直觉得你是个文静优秀的孩子,这次,我就不在班级说这件事情了,希望你们两个能知道我的用意!”

我们慢慢回到了教室,从那以后,我不仅知道了在宿舍怎样安静睡觉,不打扰他人睡觉,还懂得了怎样学会宽容别人……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6篇

“孔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称呼,它分别代表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孔子被成为“孔圣人”,而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他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成就是人尽皆知的,他的成就离不开他母亲的谆谆教导。“孟母断织”是为了孟子能够好好读书,“孟母三迁”是为了孟子能够专心学习,他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必就是出自这里。

孟子的父亲在孟子三岁时,便去世了,在家境窘迫的条件下,在母亲的激励之下,孟子任然选择了学习,即使生活中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他却没有放弃。他发扬传承了孔子提出的“任”和“德政”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平均赋税,薄赋敛,回复井田制度,还提出了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相反的“行善论”,认为人先天具有良知良能。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形成了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他的努力,他的坚持,正印证了他所写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思维缜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巧譬善喻。只是用短短的几句话,便使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他用巧妙的话语与例子,让人能使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齐宣王懂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道理。也让人在听弈秋诲二人弈的故事中,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孟子虽然仅次于孔子,但他的努力与付出却绝不输给孔子,尽管他是“亚圣”,但我相信,他的思想与美德却会永世不变,他的故事会成为千古不变的佳话。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7篇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出自《孟子.公孙丑》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公孙丑问道: “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以说清楚的呀。它作为一种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去伤害它,它就会充满天地四方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与道相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呢?”孟子回答:“偏颇片面的话,我知道它的偏颇片面之处,言过其实的话,我知道它缺失之处,邪曲的话我知道它离开正义之处,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理屈词穷之处。”

追问:

题目要求是。要求1.有真情实感,必须是自己的观点。2.题目自拟,内容自定,不少于800字。你的这个答案不对吧。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8篇

在每个人心中大多认为孟子所说的在生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而取义是对的,因为他是圣人,所以就使成千上万的人思想不同。可是谁又想过他所谓的贤者是不是对的呢?

大家都知道文天祥宁死不投降,觉得他很爱国,可是如果他投降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他也许会为百姓做更多的事,但是他没有,南宋的腐败朝廷也不能为百姓带来什么幸福了,这难道不是愚忠吗?如果他放下他的尊严,他的人生也许会比现在更有价值。

孟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有一次和齐王意见不合而不过问朝政,而而齐王授之万鈡也不回去,他只知道盲目坚持自己的尊严,他难道不知道这些俸禄可以帮助更多的百姓吗?他没有这么做。

如果人人都这么做,这么想,就不会有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就不会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的俗语了。作为一个人而言,难道不该用有限的生命来做尽可能有意义的事吗?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呢?想想这样真的对吗?

我与孟子的对话作文500字 第9篇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跟孔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在孔子去世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他还去到鲁国,想找孔圣人的门第来教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逝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因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锛傂∩角痫紓,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

孟子泪别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了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却行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拒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锛偽淦黠紓--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又因为他学士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口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积蓄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

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衔,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再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他整整呆了35年。

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

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赶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

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功勋远大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有一副好口才……

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