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实习工作总结(实用5篇)

山崖发表网工作总结2023-02-07 20:51:56312

建模实习工作总结 第1篇

组员:展示081:黄壹平14号

梁松喜20号

汤焰荣28号 指导老师:伊杨坚 比例:1:50

材料:夹板、纸板、PVC方管、磨砂塑料板、有机玻璃、白乳胶、502胶水、双面胶、U胶

模型成本:夹板(25元)、纸板(7元一张)、PVC方管(1元一条)、磨砂塑料板(元一张)、有机玻璃(10元一张)

分工情况:

1)买材料:黄壹平

梁松喜

汤焰荣 2)计算比例:黄壹平

3)裁板:黄壹平

梁松喜

汤焰荣

4)零部件制作:黄壹平

梁松喜

汤焰荣 5)LOGO制作:汤焰荣 6)纸板裁剪:黄壹平

7)有机玻璃裁剪:梁松喜

汤焰荣 8)模型组装:黄壹平

梁松喜

汤焰荣 9)摄影:黄壹平

作品制作过程:

组长负责模型制作总过程监工,同组员讲述模型的结构分析尺寸分析 比列的确定,接下来安排好步骤分工。内容分别有:制作框架,剪裁有机玻璃,剪裁纸板、模型定型、修补模型材料的制作。刚开始用到的材料是运用PVC方管来搭建模型框架,PVC方管在裁剪的时候要定好尺寸,并且固定好后才可以用戒刀裁出。接下来裁剪有机玻璃和纸板的时候,也是要定好尺寸,再用戒刀或钩刀裁出。但是为了模型效果,需把纸板切成45度角,有机玻璃就用砂纸磨成45度角,衔接效果会比较好看。有机玻璃用502胶水把它给粘接上,由于胶水是属于干燥性,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干得会比较快,但是会出现一些腐蚀的现象,破坏有机玻璃表面的效果。纸板则是在原本建立好的框架上贴好双面胶把它给黏住。

制作时遇到的问题:

1)在裁纸板时,因为板较厚,比较难裁,而且很难把边裁平和裁直,经常性把边切斜了,令到组装时接口不能很好地相接

2)在裁有机玻璃时,因为有机玻璃比较坚硬,而且很难把边裁平和裁直,会很容易把有机玻璃刮花,想让连接上的效果好看时,用砂纸磨成45度角很困难。3)在组装模型时,由于技术问题,连接时会出现很多错误,把手同模型粘在一起或者手粘满502胶水的情况也会出现。

4)在组装时,有时候因为计算出现了些许问题,令到裁出来的模板细了,要重新裁过

5)模型中有个标志不是那么规则及其纤细,在裁剪和粘贴时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刚开始制作的时候很兴奋,即使是裁剪出了那么的一小块形状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日子长的时候,疲惫和烦躁也会跟着来,现在回想起来,想要做出一个好的模型真的很困难。在其过程,一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出来的,讲究的是一个团队的努力,这真的很重要。模型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很多东西配合,那些小的细节处理要到位。如计算,模型的支撑,模型的比例……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否则就会让模型出现很多问题。要做好一个模型就要细心+耐心+用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从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怎样与别人合作去做好一件事,更懂得了有时候要做好一件事要人与人的通力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学会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培养了自己的耐性,懂了有时候有些事情需要变通一下,不能一成不变。有时候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当然在做模型当中也有不少乐趣,使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不少,也促进了我们的互相交流。

建模实习工作总结 第2篇

-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一)课堂组织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指定组长一名,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出示小组活动情况的评比表。

数学活动评比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用得到“☆”的多少来评价各小组每项活动的情况,一项活动最多可得5星,得星最多的小组为本节课的优胜组。

(二)活动一:制作火车车厢模型 这个活动我准备分成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拓展运用五个环节来完成。1.出示问题背景

利用多媒体出示火车第五次提速的相关新闻,引起学生对新型列车的兴趣,接着电脑展示新型客车的图片。根据提供的素材,说明火车提速对列车的要求很高,进而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大量的火车车厢的不同设计。2.提出问题

依然根据提供的素材,告诉学生:明年的火车提速还要采用更先进的车厢,我们能不能也来为明年的火车提速做一点贡献?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如何制作一个火车车厢的模型──长方体、圆柱体、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此时电脑展示三种车厢的图片。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3.解决问题

请看第一种车厢:它对应着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待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适时设问:我们手中的材料是平面的纸板。要想制作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你还记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现有的知识已经对立体图形和它们的展开图有所了解。此时教师再以动画展示由立体图形得到展开图的过程和由展开图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要想制作立体模型,首先要了解它的展开图。从而得出制作步骤一: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师追问:“现在是不是就可以画展开图了?”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表不同看法,直到形成相同的意见。从而得出制作步骤二:了解展开图的特点。制作步骤三:让学生动手画出相应的展开图;

制作步骤四: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叠展开图,得到立体模型,并用透明胶固定好。

主要是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结合这一年龄特点,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制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式起到很好的作用。4.反思与评价(1)交流

在组内或组间交流作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制作。(2)反思

电脑显示下列问题,让同组或不同组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 ①你喜欢今天的制作活动吗? ②你与同学合作,感觉愉快吗? ③制作过程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④制作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⑤制作方法是否唯一?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⑥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然后请两名学生全班交流。接着开始评价。此时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把各组所得的“☆”贴在评比表上。(3)评比标准设计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参与程度:制作2个模型得1个☆,3-5个模型得2个☆,6、7、8个模型分别获

3、4、5个☆;

②小组自评:综合本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制作质量给予评定,最多2个☆,自评结束后选送一个模型参与班级交流评比;

③班级评价:对各组选送的模型由班级共同评价,最多5☆;

④教师评价:综合各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制作质量等给予评定,最多3个☆。因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所以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后两个制作打下基础。

同时为了突出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的过程、合作交流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设计的几个问题,运用交流反思环节对活动过程进行定性评价,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用得到☆的多少对活动结果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用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拓展运用

让学生动手自主制作后两个模型。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制作、交流、讨论,教师深人到学生之中,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制作的情况决定介入的程度。作好展开图的动画演示适时播放。为了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思想,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由于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型的车厢完成了制作,归纳了方法,放手让学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拓展。同时,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交流时间和探索时间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

在两个模型制作结束后,教师出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1)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2)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3)通过制作这两个模型,你又有了什么心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或点评。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之后,组织学生按照刚才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因此,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启发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制作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方法的优劣,优化制作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还可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

(三)活动二:莫比乌斯带 对有点神秘的“莫比乌斯带”,我根据它的特性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用电脑展示出来: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小偷被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同学们,如果你是执事官,怎么才能既不改变字迹,又能关押小偷、放掉农民?(不能破坏纸带)

主要是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个知识,有利于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兴趣。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使他们马上进入如何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探究状态。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尝试。如果有学生会做,则请他演示,并介绍他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用准备好的电脑动画演示执事官如何做的或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一次。此时,教师适时设问:“你们也来做一个如何?”学生做完之后可能有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圈有什么神奇之处?此时电脑演示莫比乌斯带的其他特性。指出这个怪圈实质上是一个单侧曲面,并介绍莫比乌斯的简历及发现单侧曲面的过程,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同学们,想不想继续神奇之旅?沿着刚才制作的莫比乌斯带的中间剪开,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若将这个实验再做下去,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等学生做完后,设问:莫比乌斯带在生活、生产中有用吗?这个问题难度很大,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后教师可以提示: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这样就不用倒带。最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学生制作和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l)体现知识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2)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3)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

为下一次的火车提速设计一个车厢模型,并填写数学活动记录表:(选做,按已分好的小组活动,也可自行成立活动小组)数学活动记录评价表

主要是照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方面

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始终贯穿以“动”为中心,在“思”、“探”、“创”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使整个课堂达到兴致盎然、回味无穷的探究效果。

(二)学法方面

力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中坚持“多动少讲”的放手原则,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嘴交流、多动脑探索。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交流时间、探索时间。使学生自我质疑,自我反思。

建模实习工作总结 第3篇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代码:02319 · 课程英文名称:Model Making·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 · 开课学期:第5学期 · 学分/学时:4 /72 · 先修课程:无

·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题讨论及方案设计 · 考核方式:模型制作 · 课程简介:

模型制作的课程主要将建筑师的创作意图或已有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任务的要求(如面积、功能、高度、形式和风格等),通过塑胶、纸张、木质材料、金属、涂料、成品及半成品等材料,利用各种手工及电动工具、电脑雕刻设备进行准确切割及粘接,并按比例制作出具有直观表现建筑设计的三维实体,模型制作可根据制作深度基本分为初步模型(包括空间构成模型、单体体块模型,规划初步模型)标准模型及展示模型三种。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模型制作是室内设计的表现课程开设目的是将室内设计的理论与具体的设计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要求:

1、增强学生使用空间手段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空间体量的感知力,促进设计美学的把握能力;

3、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工具使用(12学时)

第一节 了解工具性能

第二节 掌握各种工具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了解工具性能及安装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 切割练习(12学时)

第一节 熟悉材料特性及应用范围

第二节 掌握切割技巧,熟悉工具运用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熟悉材料特性及应用范围,掌握切割技巧,熟悉工具运用。

第三章 手工雕刻工具的使用(12学时)

第一节 掌握模型制图技巧

第二节 掌握手工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掌握模型制图技巧。

第四章 主体建筑物的制作(12学时)

第一节 掌握各种材料的运用

第二节 掌握粘合技巧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掌握各种材料的运用,掌握粘合技巧。

第五章 环境制作(12学时)

第一节 掌握底盘、地形、道路、环境小品及树木的制作技巧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掌握底盘、地形、道路、环境小品及树木的制作技巧。

第六章 建筑模型摄影(12学时)

第一节 掌握灯光及拍摄角度的技巧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掌握灯光及拍摄角度的技巧。

四、作业、实践环节

1、作业以期末沙盘模型完成考核

五、成绩评定标准

该课程以百分制计,平时学习表现占30%,作业占30%,考试占40%,由任课教师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1、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3、是否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4、作业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

六、建议教材

(英)汤姆·波特(Tom Porter);(英)约翰·尼尔(John Neale),《建筑超级模型—实体设计的模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七、参考文献

郎世奇,《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第3版。

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负责人签字:

建模实习工作总结 第4篇

模型制作实习心得总结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建筑模型制作教室 实习目的:

这次模型制作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方式来加强我们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以及模型的制作能力,锻炼到我们做事情的耐性与细心,理解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而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手的实践能力,完善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实习过程:

此次实习,我们分两大组,大组又分四小组,每小组四人,分工明确,尽可能的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我们的团队出一份力。此次我们做的是概念性的山体模型。为使两组有区别,所使材料颜色也有所不同,一组山体使用白色kt板,建筑则使用abs板喷灰漆,另一组颜色恰恰相反,使用厚纸箱喷灰漆,然后建筑则是白色abs板,配景与建筑相呼应。此次我们做的模型是后者。

前期我们准备绿植配景以及准备模型制作所需材料、工具(纸箱、模型刀、胶水、尺子、剪刀、喷漆、颜料、双面胶、砂纸等材料)。每人准备纸箱(作为山体)还有树杈(作为山地配景,校内寻找树杈老师筛选小组成员打磨喷漆)。然后每小组两两分工,一半负责模型尺寸并用cad表达出来,另一半则负责修剪打磨泡沫圆球作为配景。由于我们负责山体,工程量较大,于是同学们合力按照尺寸把纸箱裁成不规则的形状(堆积成山体)打磨,还有负责建筑的同学按照比例算好尺寸,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工,我们的前期工作快速顺利的完成。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要环节了。

中期工作也就是我们的模型制作过程了,从前期到现在,我们队的同学对待自己负责的任务都特别的认真、细心。模型制作开始了,我们再次的讨论、分配任务。负责建筑的同学利用kt板abs板在雕刻机上按照尺寸雕刻出来,然后合力粘接。我们组负责山体,先是在底盘上比划筛选然后利用厚双面胶粘接,初步形成山体,然后喷上灰色喷漆,由于喷上灰漆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又经过探讨老师指导,决定在山体刷胶粘结上绿色的草坪,中途虽说有一些失误,但经过老师的指导整体效果完成得很好。

前期和中期完成得很好,后期我们主要负责把建筑在山体上放到合适的位置在山体增加配景,调整建筑,这个过程很快完成。实习体会:

首先,通过这学期的模型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最基本的,我对一些常用的模型制作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了了解,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设计中。

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就连在板子上刻一道口子都要十分小心,太轻浪费时间,太重容易刻偏钉子断,制作过程中老师对尺寸没有太多要求,我们的灵活性很大,凭着感觉来,导致好多板子报废,所以每件事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有的同学为了尽快制作完成,结果模型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成品质量粗糙。所以做事要胆大心细,做到高质量高效率。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再次明白了一个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所以这次的实习不仅让我在模型制作上有有了很多的认识了解,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模型业发展潜力:

房地产行业一直兴盛,模型是最直观表达最真实的。模型通过等比例缩放真实还原景观设计,潜力是很大的。

建模实习工作总结 第5篇

制作长城模型

教学目标:

1、学会对纸盒的改造、组合和镂空等技法,制作长城景观模型。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工具与材料:

剪刀、胶水、废弃的长方形纸盒若干个、彩色卡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你觉得什么事物是中国的象征?或者说看到哪些事物就能想到中国?

2、介绍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二、分析长城模型制作

1、长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烽火台、垛口)

2、怎么样来解决这些特征?

垛口:用彩色卡纸条剪出城墙垛口,注意可以多层一起剪。但边缘应整齐光滑。烽火台:将长方形纸盒竖放,把剪下的城墙垛口围粘在长方形纸盒的上方。墙体: 将长方形纸盒横放,在它的两端粘上城墙垛口,还可以在纸盒侧面用美工刀挖几个藏兵洞。这样一段城墙就做成了。

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纸盒如。牙膏盒、糖果盒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制成不同长度的城墙

山体:山坡可以用较大的长方形纸盒来做,在纸盒的侧面画一条弧线,沿线剪下后,将纸盒顶部的纸面往下压,然后沿着弧线粘合。

树木:将绿色卡纸剪成圆形的纸片,画上树木图案,当作灌木丛,然后粘在山坡的两旁,既能美化又能起到加固的作用

组装:将大大小小的烽火台和长度不等的城墙整齐有序地粘合在“山坡”上,灌木丛正好起到遮盖缺口的作用

四、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

五、讲评

六、总结

1、在城墙上设计塔楼。

2、优秀作品展出。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