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通用5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2-02 02:38:37247

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 第1篇

中风后气机逆乱,瘀热相搏,血气并走于脑导致络破血溢,神明失用,形成瘀热阻窍证。主要表现为神昏躁扰不宁、面色红或暗红如赭色、身热、舌红绛或紫暗、苔黄、脉弦滑数或结,临床多选以下三种方剂。(1)凉血通瘀方(药物组成:熟大黄、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石菖蒲)。方中诸药共奏清热泻火、通腑泻热、凉血活血、开窍通络之功。研究表明,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本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总有效率[7]。还有研究发现,凉血通瘀方治疗中风瘀热阻窍证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调神经保护介质表达[8]。(2)桃核承气汤(药物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全方以活血化瘀药配伍泻热攻下药,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3)犀角地黄汤(药物组成:水牛角、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全方凉血药与散瘀药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而无冰伏留瘀之弊。研究显示,桃核承气汤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9]。

凉血可清血中之热,热清血凉则不致煎熬成瘀,不致迫血妄行,可防瘀热动血而再出血。通瘀一可通窍活络,以化脑中蓄血而醒神;二可通畅血脉,以防瘀郁生热致血与热结;三可通下瘀热,以顺降气血;四可防瘀损络脉致血离经外溢。总之,凉血与通瘀联用,凉血止血而不留瘀,通瘀散血而不破血动血,有别于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等单一治法,更有利于治疗时间及药物用量用法的具体界定。

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 第2篇

中风病机属本虚标实,急性期侧重标实,腑实、痰热、瘀热、水瘀证候突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侧重本虚,阴虚证候明显。通腑法在组方上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滋阴药综合治疗,解决中风急性期复杂的病机问题。临床见痰声漉漉、苔黄腻、脉弦滑等症,则化痰通腑;舌质红绛或紫暗、舌苔黄、脉弦滑数或结,则凉血通腑;爪甲青紫、口唇紫暗、舌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或代,则活血通腑;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则利水通腑;舌红少苔或舌有裂纹、脉细数,则滋阴通腑。总之,把握主要病机,审证求机,辨证论治,对于确立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香,过伟峰,傅淑平,等.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J].中医杂志,2018,59(4):292-294,298.[2] LI J,YUAN M,LIU Y,et al.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2017,96(25):e7225.[3]叶瑜,马艳春,李成文.刘完素防治中风经验探讨[J].中医药学报,2008,36(6):76-77.[4]王永炎,谢颖桢.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二):化痰通腑法治疗后的不同证候演变及疾病转归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2):1-3.[5]郭欢.大柴胡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498-499.[6]谢颖桢,邹忆怀,孙立满.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21-222.[7]过伟峰,袁园,李建香,等.凉血通瘀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56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1619-1621.[8]田婷,李国春,过伟峰.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生物标志物群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83-186.[9]张雷,黄伟.桃核承气汤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23-25.[10]郑春叶,李哲,雒晓东,等.刘茂才从“瘀血”辨治脑出血[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6):1107-1110.[11]周有才.中西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108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60-61.[12]靳道清,宋汉秋.活血通腑汤防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J].河南中医,2011,31(7):764-765.[13]张志芳,董秋梅.通腑活血法及其类方研究初探[J].中医杂志,2015,56(9):749-752.[14]李萍,赵建军,赵树明.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117.[15]刘泰,甘照孺,陆晖,等.健神利水Ⅰ号治疗急性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6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2):108-110.[16]徐洪波,胡一迪,程水兵,等.自拟益气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2):2240-2242.[17]韦羡萍,姚宝农,林佳明,等.利水化痰通络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3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2):90-91.[18]李妍,崔向宁,陈泽涛,等.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PAR-1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686-688.[19]姜秀云,胥丽霞,李晓昶.滋阴活血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16-117.[20]丁念,甘盼盼,张觉人.滋阴填髓益脑方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3):228-229.[21]李楠,王丽娟,浦强,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叶天士诊疗中风的用药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5):1261-1263.[22]赵国平,戴慎,陈仁寿.中药大辞典[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94.

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 第3篇

“通腑”广义指通达六腑和奇恒之腑,狭义指泻下大肠实邪。中医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风引汤,除热癫痫”,其中大黄作为风引汤主药之一旨在通腑。金代刘完素创立三化汤通腑泻热、降浊升清,开通腑法治中风之先河[3]。其后,明代王肯堂、清代沈金鳌等医家均推崇三化汤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近代张锡纯提出:“是治此证(中风)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自20世纪80年代王永炎首创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以来,医界对通腑法治疗中风的研究逐步深入。通腑法通降阳明胃腑,引血导热下行,缓解在上之血菀,降气血,消痰热,清元神,已成为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

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 第4篇

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瘀火互结导致脑络损伤出血,血溢脉外则化水,水湿阻窍,腑气不通,形成水结腑实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痰涎,舌暗红或紫,舌下脉络迂曲有瘀丝、瘀点或瘀斑,苔厚或水滑或腻,口中痰涎较盛,脉多弦硬、滑、涩等。临床用药常见以下配伍。(1)利水与活血双用。刘泰等[15]报道健神利水Ⅰ号方(药物组成:五苓散加三七、丹参)不仅可以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而且能减少甘露醇用量、降低肾毒性,促进神经功能及早恢复。(2)利水与益气双用。益气利水方(药物组成:黄芪、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丹参、红花)可有效延缓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病情进展,促进水肿消退和移位恢复,纠正离子水平紊乱,并有助于下调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诸药合用,可达健脾利水之效[16]。(3)利水与化痰双用。韦羡萍等[17]报道利水化痰通络方(药物组成:茯苓、猪苓、泽泻、法半夏、胆南星、天竺黄、丹参、三七、白术、地龙、大黄)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降低致残率。

利水法使三焦通利,水瘀毒邪有路可出,从而清除脑络瘀血,使脑脉通畅,病势向愈;通腑法能泻下解毒,清除内生之毒,顿挫风火痰瘀诸邪,畅利枢机,并可引火下行,急下存阴,以防劫阴于内,引发变证。药理研究发现,利水中药能降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减轻脑水肿[18]。

治疗中风的论文范文 第5篇

雅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品种,通常说的雅乐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所指.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中国古代宫廷及上流社会的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祭祀典礼仪式的音乐形式,是集器乐、声乐、舞蹈、吟诵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广义的雅乐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上流社会或文人阶层使用的包括狭义雅乐在内的超凡脱俗的高雅音乐.可见,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一种音乐体裁,广义的雅乐指的是一种音乐风格;但是这两种不同所指的雅乐在今人的文论表述或研究中通常被混淆了.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雅乐.狭义的雅乐在形态上首先是歌、乐、舞一体化的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如《乐记》开篇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干戚羽旄”是仪仗舞具,只有手执仪仗舞具的舞队加入以后的音乐才能称之为“乐”.其次,只有这种音乐与舞蹈综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的“乐”才是最高级的音乐形式,是有教养的上层“君子”才能领略的,《乐记》对此也做了明确的界定:“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中国的宫廷雅乐起始于西周的礼乐制度,音乐学家乔建中在《雅俗新辨》中对“雅”做了全面的考证,认为“雅”有三层含义:第一,依据《说文解字》“雅的初义是指一种楚地的鸟”.第二,依据孙作云、冯洁轩的考证,“雅”专指以周畿为中心的地区即周代《诗经》风、雅、颂之“雅”.第三含义是“正”,是从周代王畿之地的地域概念引申而来.“周人既然把王畿之地称作‘雅’,而王畿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于是它所使用之语言成为全国的标准等所以,原来仅指地域的‘雅言’、‘雅诗’、‘雅乐’,无形中又有了‘标准’、‘正式’、‘正宗’、‘正统’等与政治、王权的含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王秀臣博士在《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一文中,对雅乐的“雅”字从“雅与鸦”、“雅与夏”、“雅与正”三个方面总结了前人对“雅”的考证成果.关于“雅与鸦”,王秀臣主要汇集了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v^声撰《说文通训定声》训考,认为“雅”与乌鸦的“鸦”通假;而近代章太炎又认为古时秦人的发音“雅”与“乌”相同,秦人唱歌的特点也是“乌乌”,秦地是周的根据地,进而推论周人的诗歌也是“乌乌”之声,“乌”也可以写作“雅”,因此西周的诗也就叫作“雅”.关于“雅与夏”,他汇集了清代王引之的《读书杂志》、近人梁启超的《释四诗名义》和《广韵》、《集韵》等文献材料,说明古时“雅”与“夏”的读音是相同的;并且特意引用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用“夏”代“雅”的例证,说明“雅”、“夏”通用.关于“雅与正”,他则从《毛诗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和《释名·释典艺》日“言王政事,谓之雅”等文献人手,认为“雅”是一种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引申为“正”或“政”.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笔者以为:所谓“雅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和外延.唐宋时期传人日本的雅乐日语将其读作gagaku,可见唐时雅乐的“雅”就读作(ga),这是“雅”、“夏”相通的一个旁证.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依然称“大雅”、“小雅”为“大夏”、“小夏”,这是“雅”、“夏”相通的一个确证.由于“雅”、“夏”相通,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雅”主要具有地域(周代王畿之地)上的国家中心的含义,后来则引申为“正统”、“正宗”的含义.如《毛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疏云:到被四方,乃名为雅.”只有处于国家中心位置所发的言是普及天下之事的大言,也只有传到四方被广为接受执行的之言才能称之为“雅”,而的四周亦即四方本土之言就是“风”了,风总是从四面吹向的,风有东西南北之分,却没有“中风”之说,所以凡是“风”总是在的之地,而之地的四方之行为就是“俗”.于是,“雅”就代表了宫廷和,“俗”就代表了民间和百姓;宫廷和的言行是“雅”的,民间和老百姓的言行就是“俗”的;宫廷和的音乐是“雅乐”,而民间和百姓的音乐就是“俗乐”了.

周武王取代商纣王建立了一统天下的新^v^,制定了集祭祀、教育、宣传、管理为一体的“礼乐”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系.礼乐之乐在西周直言为“乐”,在东周列国时期通常称为“先王之乐”或“古乐”.虽然《论语·阳货》篇也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的表述,把“郑声”与“雅乐”相对应,但是“雅乐”的概念在先秦的文献中一般不单独使用,“乐”、“先王之乐”或“古乐”才是常用的概念.周王朝在各种祭祀典礼仪式中把音乐和舞蹈作为重要的仪式形式,祭祀典礼仪式中的音乐与舞蹈既有远古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和原始信仰仪式歌舞,也有早期先民传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形成了《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个不同时代的六部代表性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神明的“郊社”祭典仪式、祭祀祖先的“尝禘”祭典仪式、政治外交上的“食飨”典礼仪式、军事或猎射技术的“乡射”比赛仪式、庆祝战争胜利的“王师大献”庆典仪式、出征或狩猎出发前的“行军田役”出征仪式,这些乐舞在周王朝的各种礼仪活动中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具有庄严、肃穆、和谐、平静的共性特征.乐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参加典礼仪式的人员受到君臣父子、亲疏尊卑的*教育和心理感化,可见定型化以后的雅乐主要具有仪式的和*教化的含义.

春秋时期,这类被称为“先王之乐”或“古乐”的乐舞使用规则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新兴的音乐、舞蹈形式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后因常年战乱,以致西汉初期“古乐”的表演形式几乎无人知晓,刘邦在叔孙通等人的帮助下,重新制定了一套宫廷典礼仪式音乐,新制定的仪式音乐不再称为“先王之乐”或“古乐”,而以“雅乐”为之新的称谓.如《后汉书·礼乐志》记载:“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肆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汉代雅乐较之先秦的“先王之乐”其使用场合逐步缩小,同时由于鼓吹乐开始盛行,原先用于“乡射”、“王师大献”、“行军田役”的音乐,逐渐脱离了雅乐,多以“鼓吹”代替.唐代燕乐盛行,用于“食飨”典礼仪式的音乐也从雅乐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项的燕乐,而雅乐因“不常御”,其使用范围逐步收缩;唐以后的雅乐也就成为祭祀典礼仪式乐舞的特称,唐以后的宫廷祭祀典礼仪式音乐一直沿用“雅乐”这个名称,更侧重于仪式和象征的含义.

宫廷雅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

宫廷雅乐乐器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宫廷雅乐乐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宫廷雅乐乐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