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篇

黄梅戏是我的家乡戏,不分老幼,大家都能唱上几句。

我从小便很热爱黄梅戏。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黄梅戏比赛,那时候的我既想展示自己的才艺,又想锻炼一下胆量,便报名参加了。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我成功进入了决赛。

我想在比赛中获得一个好成绩,所以请爸爸为我找了一个老师,在开车去往老师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样子。来到老师家,终于看到一位面相慈祥的老婆婆。第一次见面她很亲切,热情的把我拉进家门,坐了一会儿后,她开始向我教授课程了。

我首先学《女附马》的前奏戏曲手势,用手翘起兰花指围着房间绕一圈,再双^v^叉,上半身转过来。我可是学过舞蹈的,这些简单动作根本难不住我。很快,我就学会了,把这些跳了一遍,老师直夸我跳得好。

开始学唱了,我有点紧张,显得有些“五音不全”,唱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唱不好,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学会了基本唱法。天慢慢暗了下来,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老师。

此后,我每天练习,从不间断,终于将一曲《女驸马》选段唱得字正腔圆,在校赛的舞台上为我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篇

今天晚上,我妈带我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欣赏黄梅戏了!那里装饰的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显得蔚为壮观。舞台也十分的大,可以容下几十个人一起站在舞台上。

节目开始了,报幕员告诉我们第一个节目是《天仙配》选段“鹊桥”。表演的神态、动作都表现的十分逼真,生动形象。我喜欢的节目有二胡演奏《战马奔腾》和《路遇》。

其中,二胡演奏《战马奔腾》,拉出来的声音活灵活现,好像一匹跃跃欲试的小马,正在你的面前奔跑。拉了小马的神态、动作、语言都给展示了出来,尤其是最后两句,拉出了“嗷嗷”叫的声音,就好像自己在驾着一匹烈马,奔腾在草原上。

《路遇》这个戏就是在表演七仙女和董永的美满烟缘,表演的特别好看。中间有一个部分,出现了土地公公一直到结束,这一段是最好看的,也是最精彩的。在这一段中,土地公公用十分幽默的话语,使七仙女和董永最终成了亲。

这些戏演的个个都十分精彩,但是,另观众们最难忘的还是那精彩的《路遇》。

今天,我观赏了这么多的精彩戏剧,真开心呀!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3篇

爸爸是安庆人,爱听黄梅戏,我因为好奇,也喜欢跟着“咿咿呀呀”地唱。

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带我去青少年宫报声乐班,没想到在选班的时候,我看到了黄梅戏班,坚持要学黄梅戏,爸爸帮我一起说服了妈妈,就这样我和黄梅戏的故事就开始了。

一开始,学习的内容很枯燥,不是压腿下腰,就是练嗓子,十分单调,我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了。

爸爸对我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像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的。你不但要学习他们的唱腔,更要学习他们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呀。”

听了爸爸的话,我很惭愧,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黄梅戏的学习之中。渐渐地,我也体会到了黄梅戏的韵味和博大精深,它优美的旋律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黄梅戏了。

四年级时,我有幸随我们黄梅戏老师去安庆少年宫,和那里的小朋友交流学习黄梅戏心得。安庆少年宫“小小黄梅戏班”的小朋友为我们表演了虎跳、涮腰、跨步翻身、卧鱼、点步翻身等经典动作,她们的基本功棒极了。随后她们还给我们表演了节目《到底人间欢乐多》,十分精彩。我们也不甘示弱,表演了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夫妻观灯》,她们用雷鸣般的掌声作为回报。

表演结束后,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走进了安庆黄梅戏博物馆。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油画。这幅油画上,严凤英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往前一路走去,在严凤英和王少舫的介绍面前我停下了脚步,认真地看起来。

从中我得知,严凤英原名严鸿六,是唱黄梅戏《小辞店》出名的。因为她在那场戏里演的角色是刘凤英,所以改名叫严凤英。严凤英学习认真刻苦,精益求精,终于成为黄梅戏大师。

王少舫本来是唱京剧的,后来改唱黄梅戏,他试着把京剧洪亮的调融入黄梅戏,在《天仙配》中与严凤英同台演出,引起轰动,王少舫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明星。

随后,我还看了许多关于黄梅戏的知识和典故,让我受益匪浅。从严凤英身上,我懂得了要想取得成功,是没有平坦路的,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从王少舫的身上,我也体会到在学习中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融会贯通,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更大的成功。

黄梅戏已经伴我成长四年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我总会唱一些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每每都能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知道,这并不是我唱得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是文化的传承,深深扎根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每当我在灯光炫目的舞台唱响黄梅戏时,都会深思:这传承至今的戏曲,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呀!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4篇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5篇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南腔北调,各种戏种多如繁花,数不胜数,且每一种戏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的熏陶。而我,独爱于黄梅戏,或许是因为我是安庆人的原故吧。

现如今多元素发展时代,物质丰富,流行乐盛行,而作为中国文化隗宝的戏曲,面临新的发展与振兴,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尤为重要。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唱响与安庆,从小就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那时候,黄梅戏在山村里相当盛行,人人传唱。每当听起悠扬的二胡声,心情都相当激动,母亲也时不时的清唱上几句,相当悦耳。我老家有一台传声唱机,都是黄梅戏的传声带。在我上学的年纪,更是偏爱黄梅戏,那时我买了一个磁带的随声听,去堂哥家借了很多黄梅戏的磁带,回家慢慢听,特别过瘾。九十年代末,家里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才感受到黄梅戏里面的情怀,可以在电视里看见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风采,风靡的《天仙配》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的董永,冲破重重阻挠,槐荫树下结连理,天上与人间的真情,让人向往,荡气回肠。《女驸马》耳出能响,一句“为救李朗离家园”唱出那辛酸与无奈。冯素贞为救夫,冒死顶替李兆庭之名应试高举状元郎,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之夜,陈词感动公主,被皇帝收为义女,新人最终结成^v^,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善良、聪明的古代奇女子。让人感动肺腑。

黄梅戏,轻轻唱,唱到了我的心坎上,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子,磨的是,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荞麦花。一曲对花,对出美好生活之花,荞麦花、莲蓬花、葵花、茄子花、芝麻花、石榴花,对花对到我们的家,家乡生活之花,自然之花。

我并不是一个懂戏的人,但我喜欢黄梅戏,词好,曲好,听一次,醉一次,它带给我的是快乐,让我深深的陶醉。戏曲中那至情至性的美 ,在我心中荡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 唱响了爱情的崇尚,真爱洒满人间。

我爱黄梅戏,我爱黄梅戏的`精彩,我爱黄梅戏里的传唱,我享受在生活的戏里。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6篇

黄梅戏的优美旋律至今还回荡在我记忆的长河

——题记

我的家乡安庆最大的特色便是那婉转的黄梅戏了。在我还在故乡时,一家人去听戏可是家常便饭的事呢!那时的我虽然年幼,但黄梅戏的柔绵悦耳的却依然深深的可在我心里。

黄梅戏是委婉清新的,它仿佛是海边的微风,带着清新的空气,轻轻地抚摸着你,使人心旷神怡;似乎是天边的彩霞,多姿多彩,美轮美奂,在天空中游荡着,让人悠然自得;又好像是百灵鸟的歌声,既圆润又清脆,在无形之中变化,令人应接不暇。当黄梅戏迎面扑来时,你并不觉得突兀,也许相反的,你还会惊讶于自己竟这么快地沉浸其中;当它环绕在你耳边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当它悄然离开时,你也许还浑然不知,脸上还挂着一丝安详的笑容。黄梅戏是美的!

黄梅戏是极其质朴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充满了朴实的气息。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唱腔和那古朴的伴奏也让黄梅戏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特点都让观众们身历其境,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黄梅戏。它是美丽的!

黄梅戏虽朴实但绝不肤浅。

黄梅戏是富有哲理的。每一支戏曲都讲叙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直接来源于当时当地的真人真事。而朴实的字眼织就了故事戏谑的外衣,披在了故事们的身上,可是因为来源于民间,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渗透着生活的经验与道理,内蕴丰富,极具个性。谁能说它不是黄梅戏的一个特点呢?它是美的!

有人说黄梅戏太过婉转。不如流行歌曲简洁。我说,那是它的特点,美的悠扬;有人说黄梅戏太过乡土,不如京剧华丽,我说那是它的特点,美的朴素;有人说黄梅戏道理浅显,我说源于生活中的道理永远是最深奥的。

黄梅戏是轻快的,是幽默的,是新鲜的,它是美的!

这个文化快餐的时代,戏曲文化逐渐衰落,可我还会衷心地希望黄梅戏能够发扬光大,不止在我一个人心中婉转回荡!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7篇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种之一,也我家乡的戏剧。无论是往时还是今日,我的生活里总是有黄梅戏的身影。

我最初听黄梅戏时,大概只有一岁多吧!因为奶奶是个戏迷,村里有一个戏班子,每当有喜事或大事,总是缺不了他们。只要黄梅戏班子一开演,奶奶就一准会带着我去听,从刚开始抱着我去,到后来牵着我去,再到现在我扶着奶奶去,一路下来,我还真听了不少黄梅戏呢。

可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看那位黄梅戏演员的练习。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姐姐加入村中的戏班子。那天,那位姐姐正在背一个戏段子,突然一跑调,把台下的我们逗得哈哈大笑,那位姐姐的脸瞬间红的像苹果一样,她害羞地跑下“舞台”,离开了大家的视野。

我以为她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可没想到,她竟然跑到了村头的大树下继续练习。后来,我经常看到她靠着大树练习。久而久之,她从一位唱不出一句段子的人,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高手”。我问她为什么变得这样厉害,她笑着说:“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奔跑,就一定能成功!”

后来,村里的戏班子去外面发展,我和奶奶很久没有看到他们的戏了,但他们的声音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8篇

我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道理很简单,我外婆是戏班子里的,外婆把爱黄梅戏的基因传给了母亲,母亲再传给了我。

一般都说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黄梅戏其实生根于鄂东南地区,官方的说法是这样的“黄梅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而我们那里正是处于鄂东南,靠着黄梅县,所以黄梅戏在我老家是很盛行的,也是伴着我们一代代人成长的。

黄梅戏在我们那儿是很受欢迎的,一般人们都能随兴哼唱一两句。然而却很少有年轻人说喜爱黄梅戏的。随着现代音乐的流行,黄梅戏的受众越来越少。我对黄梅戏的热爱从小到大却只增未减。

记忆中,最令我欣喜与难忘的事便是跟着母亲四处“蹭戏”,说是看戏,实在还是跟着去尝那些美味的小吃零食,因为母亲看戏时的心情通常都是很好的,不会像平时那样“分分计较”,更不会拒绝我的请求。

人人都可以蹭戏,然而搭台唱戏实在是一桩“劳民伤财”的大事,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办得起,一般的门户只有冲喜和送丧时才会“请戏”,所以看戏这件奢侈的事一年中也碰不到几回,而仅有的每一次的“蹭戏”都是一段丰富难忘的儿时记忆。

由于忙于学业,近几年没再去蹭过戏,最近一次看戏不是去蹭的,而是外婆请的,而这却没有增多我的“自豪感”,那次搭台是为外公送丧的。

那次搭台是在外婆为外公的坟头添上了最后一抔土后开始的。母亲先是帮着张罗着撑戏台,而后是牵拉着外公的亲朋好友们入座。开唱时,外婆和母亲坐在最前排,外婆靠在母亲身上,母亲握着外婆的手,流畅清脆的曲调一直在进行,似乎要为外公做伴,送他最后一程。不知何时,外婆也上台了,没化妆,用她沙哑的嗓音唱起了《小辞店》中的唱段,记得彼时,外婆的眼一直红着,母亲也不时用手揉着眼睛。

用最喜爱的戏剧送最珍爱的人最后一程,这该是一种怎样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呢?

至今,无事时,我就会想起那次看戏的经历,而后就会习惯性地打开音乐,一遍遍地听一曲黄梅,忆一回人情温暖。

黄梅戏先前也叫采茶歌,我想来,黄梅戏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先祖在劳作时交流爱意的歌曲呢?应该是吧,否则她怎么能如此天衣无缝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呢?

我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是在爱意与温情中长大的,外婆将这种爱意与温情交给了母亲,母亲又交给了我。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9篇

黄梅戏发展于我的故乡安徽,它是民族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记忆中一个蝉鸣不断的深夏,我与家人们一起看电视。一段广告后,电视播放起了黄梅戏。我本对这一类戏曲不太感兴趣,认为不过就是唱几句歌词而已,站起身正准备离开时,妈妈却兴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哎,你快过来看看,这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黄梅戏呢!”母亲都发话了,我还能选择不看吗?于是,我只好懒洋洋地答应了一声,重新坐到了沙发上,看着屏幕上逐渐出现字幕:黄梅戏《女驸马》。当电视中传出第一声歌声时,我便被震撼到了:表演者的声音无比的轻柔婉转,配乐也十分动听,令我心旷神怡。还没听几句,我便完全沉迷在了那锣鼓与歌词编织成的世界之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我被深深吸引在了故事的剧情中。为冯素贞的执着感动,为最后的美好结局欣喜若狂。我想,这应该就是黄梅戏的魅力所在了吧。我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是欣喜、或是忧虑、或是紧张,好像自己也成为了那曲折故事中的一个小成员似的。

黄梅戏虽然并不如京剧那般华丽多彩,但它拥有质朴细致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般委婉动听的曲调,令我深深折服其中。

黄梅戏,充分体现出了安徽文化的多姿多彩与美丽,我爱家乡的黄梅戏!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0篇

在安庆,最大的特色莫过于那婉转动听的黄梅戏了。不论男女老少,只要一提到黄梅戏,谁不是张口就能唱上几句呢?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呢!

在我小时候,有幸听过一场黄梅戏,从此便对它念念不忘。黄梅戏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充满了真情实感,让人不由得不心醉神迷。

真正接触黄梅戏,是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一次,为了参加活动,学校组织一些人来排练。排练很是辛苦,而我是最小的那一个,练起来更不容易,但因着从小的喜好,让我坚持了下来。

训练时,我们要唱准每一个字音,做好每一个动作,并要深深记在脑海中,不能有丝毫差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当然很苦,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一次次地重复,很艰难,很枯燥。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经过努力的排练,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很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这令我感动不已。

后来,我们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多次取得好的成绩,令我们十分自豪,也更有信心了!黄梅戏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一代黄梅戏传承者,会用青春和智慧,创下更灿烂的未来!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1篇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残虐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2篇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但是,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黄梅戏,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么轻柔,音乐也那么优美,听过以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不但优美动人,而且还有这么悠久的传说呀。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虽然流行歌曲确实有它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它而忘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呀!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不难发现传统戏曲的美妙之处。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体会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美,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它们!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3篇

我的家乡枞阳古镇是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之沉淀出丰厚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在家乡,最大的文化特色,就一定是在街衢巷尾飘荡的黄梅戏了。记得很久以前,学校里举办了一次黄梅戏大赛。那天的演出场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演出的前一天,老师就通知了我们,说明天下午会有一场活动在学校举行。最初听到有活动时,我心花怒放,但听到老师说是黄梅戏表演的时候,就立刻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般没了兴致。说实话,当时我对戏曲一点兴趣也没有,印象中只记得会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没了的。

终于到了开演的时刻了。演员们穿着精美的戏服上台了。从他们开嗓的那一瞬间起,我对黄梅戏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观。那甜美的歌声犹如百灵鸟一般,婉转、清脆、缠绵悠长,瞬间叫醒了我的耳朵。她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不为过。她如同暖阳下的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庞,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她又是如此的质朴,带着浓浓的乡风和地道的方言,朴实无华,让人觉得亲切热情。不仅如此,黄梅戏题材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都是民间故事,蕴含哲理,充满着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她的歌词虽不华丽,但却寓义深刻,不由人深深地爱上了。

曾经,人人会来上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流行乐曲,几乎将黄梅戏遗忘了。但是我却对家乡的黄梅戏情有独钟。她像家乡那随处可见的油菜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她是家乡的魂,让游子们听着听着,就油然想起了家乡。我希望家乡的黄梅戏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让她那悠美的曲调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4篇

黄梅戏发展于我的故乡安徽,它是民族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记忆中一个蝉鸣不断的深夏,我与家人们一起看电视。一段广告后,电视播放起了黄梅戏。我本对这一类戏曲不太感兴趣,认为不过就是唱几句歌词而已,站起身正准备离开时,妈妈却兴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哎,你快过来看看,这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黄梅戏呢!”母亲都发话了,我还能选择不看吗?于是,我只好懒洋洋地答应了一声,重新坐到了沙发上,看着屏幕上逐渐出现字幕:黄梅戏《女驸马》。当电视中传出第一声歌声时,我便被震撼到了:表演者的声音无比的轻柔婉转,配乐也十分动听,令我心旷神怡。还没听几句,我便完全沉迷在了那锣鼓与歌词编织成的世界之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我被深深吸引在了故事的剧情中。为冯素贞的执着感动,为最后的美好结局欣喜若狂。我想,这应该就是黄梅戏的魅力所在了吧。我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是欣喜、或是忧虑、或是紧张,好像自己也成为了那曲折故事中的一个小成员似的。

黄梅戏虽然并不如京剧那般华丽多彩,但它拥有质朴细致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般委婉动听的曲调,令我深深折服其中。

黄梅戏,充分体现出了安徽文化的多姿多彩与美丽,我爱家乡的黄梅戏!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5篇

黄梅戏是一个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剧种,尽管它的源起可以上溯到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左右,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黄梅戏,诚如余秋雨先生在研究中国戏曲文化时所说:“戏剧的最初踪影,远不是戏剧本身。”就剧日而言,黄梅戏在清代咸丰时才有整本戏出现;就组织而言,清光绪年间才有真正的黄梅戏班社出现。据说黄梅戏发祥地是怀宁,其最早的黄梅戏班社也迟至光绪二十二年才出现。

最初,黄梅戏从湖北流人安徽时还只是一种个体演唱的民歌小调,即采茶调。这种采茶调尽管含有一定的戏剧因素,是产生戏剧的一种原生形式,但要在短时间里完成由民歌向戏剧的过渡仍是十分艰难的。然而,安徽有青阳腔,还有徽班的传统与自信,又有京剧的风靡与红火,因此,黄梅调流人安徽,发生了质的飞跃。

黄梅戏走过的路,足一条不断拓展自身、扩大影响、形成独特艺术个性的道路。它经历了坎坷,但最终成就了辉煌。1954年,《天仙配》在上海的成功演出使黄梅戏一夜之间占尽风流,那浪漫、动人的传说故事,抒情、甜美的黄梅曲调,以及饰演七仙女的严凤英清新、传神的出色表演,饰演董永的王少舫质朴、自然的娴熟技艺,倾倒了无数观众。自此,黄梅戏便成了全国人民喜爱的著名戏剧剧种。1998年的黄梅戏艺术年里,《徽州女人》是最后上演的剧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黄梅戏新作。它不仅将黄梅戏与徽州文化紧密结合,而且在剧本创作上也颇富创意。它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思考,在北京、香港等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从开始的《天仙配》《女驸马》到后来的《徽州女人》,黄梅戏一路走来,不断创新,不断走向新的高点。

当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呈现的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繁荣局面,一方面标志着黄梅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另一方面标志着那稚气、可爱、满身泥土味儿、满头野花香的“乡村野妹子”已正式登人大雅之堂,成为一位风姿绰约、清纯甜美、惹人爱慕的“都市妙龄女郎”了。

我的故乡安庆将会是一个永远有黄梅飘香的历史古城,它会伴着黄梅声日益发展、日益年轻。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6篇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官花好呀好新鲜……”这是我最喜欢的戏曲唱段。按说作为河南人的我应该喜欢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黄梅戏,特别是《女驸马》。

那天我称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电视准备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这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在播放黄梅戏《女驸马》中那女扮男装的冯素珍和公主在洞房里的唱段。那演员俊俏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民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来李家败落,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珍在花园赠银于李兆廷被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宫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冯素珍男装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召为驸马,花烛之夜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过人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员的一颦一笑得得的吸引着研婉转的唱腔显示。显示演员的薄厚功底我简直佩服的不得了,我开始喜欢上了黄梅戏。现在的我还不时也会很上几句。

中华戏曲博大精神,希望大家不要把“遗忘”了,因为每部戏都是之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还要继承戏曲的博大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7篇

我的家乡――安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有着八百年的历史。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文化也很繁荣。

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就要属黄梅戏了,如果大家提到黄梅戏,那么一定就会联想到安庆。那么黄梅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黄梅戏就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来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中期再皖、鄂、赣三省领地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的民间艺术想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了“怀腔”或“怀调”。这便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前不久,安庆举办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我也通过电视看了开幕式和一些新剧目,深深的感受到了黄梅戏的不断发展。

我喜爱黄梅戏,是由于我对家乡的喜爱。我平常也哼上一两句:“书上的鸟儿成双对……”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心里边回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8篇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19篇

我的家乡――安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有着八百年的历史。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文化也很繁荣。

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就要属黄梅戏了,如果大家提到黄梅戏,那么一定就会联想到安庆。那么黄梅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黄梅戏就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来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中期再皖、鄂、赣三省领地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的民间艺术想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了“怀腔”或“怀调”。这便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前不久,安庆举办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我也通过电视看了开幕式和一些新剧目,深深的感受到了黄梅戏的不断发展。

我喜爱黄梅戏,是由于我对家乡的喜爱。我平常也哼上一两句:“书上的鸟儿成双对......”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心里边回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0篇

古人道“闭门添香读闲书”也正好适于梅雨季节。昨晚雨天也让心情意外安定,闭起门来看了一出黄梅戏《金钗记》中的花园会一场,说的是小姐黄秀英与书生王金荣邂逅花园私定终身,非常老套的故事情节。向来看戏多半不看故事情节,年幼时跟着长辈们看戏,长辈们是冲着演员、唱腔去的,而我是冲着小姐、娘娘们的行头去的,有时还会痴心妄想起那些衣带飘飘来。那些发髻高簪,那些华丽刺绣,那种飘逸一度环绕于一颗童心之中。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前有严凤英的《天仙配》,后有马兰的《女驸马》,都是顶顶出名的黄梅经典,也都被搬上了银幕,在家耳熟能详。这一出《金钗记》女演员酷似马兰,有大家之气,展现的大家闺秀栩栩如生。

小姐黄秀英一习白色衣裙端坐百花亭,听众丫环报花名,满怀园春色之中,丫环们在春香的带领下把眼前的花一一传神唱来,一派莺歌缭绕。这是一种超乎现实的场景,那种简单明了,似清泉般清澈,所有纷纷扰扰随之散去。

如今戏曲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特别在年轻一代中很少有戏迷了。我也不例外,经常醉心于魔幻大片,钟情于现实题材,看戏只不过是儿时的回忆罢了。可是在这样的雨天,我却不经意地走进了黄梅神韵,却意想不到让心灵如此透明。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1篇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2篇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南腔北调,各种戏种多如繁花,数不胜数,且每一种戏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的熏陶。而我,独爱于黄梅戏,或许是因为我是安庆人的原故吧。

现如今多元素发展时代,物质丰富,流行乐盛行,而作为中国文化隗宝的戏曲,面临新的发展与振兴,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尤为重要。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唱响与安庆,从小就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那时候,黄梅戏在山村里相当盛行,人人传唱。每当听起悠扬的二胡声,心情都相当激动,母亲也时不时的清唱上几句,相当悦耳。我老家有一台传声唱机,都是黄梅戏的传声带。在我上学的年纪,更是偏爱黄梅戏,那时我买了一个磁带的随声听,去堂哥家借了很多黄梅戏的磁带,回家慢慢听,特别过瘾。九十年代末,家里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才感受到黄梅戏里面的情怀,可以在电视里看见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风采,风靡的《天仙配》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的董永,冲破重重阻挠,槐荫树下结连理,天上与人间的真情,让人向往,荡气回肠。《女驸马》耳出能响,一句“为救李朗离家园”唱出那辛酸与无奈。冯素贞为救夫,冒死顶替李兆庭之名应试高举状元郎,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之夜,陈词感动公主,被皇帝收为义女,新人最终结成^v^,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善良、聪明的古代奇女子。让人感动肺腑。

黄梅戏,轻轻唱,唱到了我的心坎上,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荞麦花。一曲对花,对出美好生活之花,荞麦花、莲蓬花、葵花、茄子花、芝麻花、石榴花,对花对到我们的家,家乡生活之花,自然之花。

我并不是一个懂戏的人,但我喜欢黄梅戏,词好,曲好,听一次,醉一次,它带给我的是快乐,让我深深的陶醉。戏曲中那至情至性的美 ,在我心中荡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 唱响了爱情的崇尚,真爱洒满人间。

我爱黄梅戏,我爱黄梅戏的精彩,我爱黄梅戏里的传唱,我享受在生活的戏里。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3篇

10月2号,爸爸开车送大舅舅回兰州,顺便带我、畅姐和冉哥去参观安庆黄梅戏艺术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见了两边的柜子,一边是服务台,一边是卖纪念品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是大红色的,更显现出戏剧国色纯粹。再往里走,看见一个黑白的大电视正在播放《天仙配》。拐个弯儿,还有一个正在《天仙配》唱词的小屏幕。再往前走,还有很多扇子排成两竖排,每个扇子上都有一张黑白的戏剧照片和那个戏剧的名字。在它们的后面有很多关于戏剧的展览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凤冠。

这个凤冠是蓝色的,上面镶嵌着许多蓝色的珠宝,凤冠两边各有一条缀着珠宝的银线。凤冠是给戏剧中富贵人家的女子戴的,非常重,但戴上后非常好看。

我们一上二楼就看见了一个很大的黑白电视机在播放《女驸马》,下面放了很多凳子。我很喜欢这个黄梅戏,所以就看了一会儿。

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儿,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玻璃展柜,里面装了很多戏剧里的服饰。第一个是皇帝穿的龙袍,上面有五条龙,还有一顶红色的帽子,上面有很多珠宝。放在它旁边的是皇后的衣服:一顶凤冠、红色的袍子,不过袍子上没有龙。后面还摆了很多服饰,都差不多,但最后一组却十分朴素,一套是白色上衣,腰间系了一条粗布绳,搭配的是淡绿色的裤子。另一套是淡粉色的上衣搭配白色的裙子。

最后我们到了三楼,三楼展示的是聂耳与国歌。聂耳是人民音乐家,出生于1912年2月14日,曾给^v^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他在1935年7月17日因游泳不幸溺水而亡。那时,他才23岁。

这里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你想来玩玩吗?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4篇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残虐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5篇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但是,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黄梅戏,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么轻柔,音乐也那么优美,听过以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注: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不但优美动人,而且还有这么悠久的传说呀。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取而代之[注: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是流行歌曲,虽然流行歌曲确实有它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它而忘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呀!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不难发现传统戏曲的美妙之处。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体会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美,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它们!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6篇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中一支东移到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当地语音歌唱,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形成初期从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弹腔(指徽调)的影响,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一阶段积累的剧目,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这个时期的黄梅戏,基本上还是农村劳动者一种自娱自乐的文艺形式。而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到^v^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进入新世纪后,黄梅戏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作了新的探索。如《秋》、《啼笑因缘》、《风雨丽人行》等,加快了剧情节奏,将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相互交叉,增强了人物的感情力度,涌现出了马兰、韩再芬等一批年青的优秀演员。

黄梅戏为何深受群众的欢迎呢?主要在于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黄梅戏用的是安庆方言,东西南北各地的人都易接收,且具有轻快、幽默、优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征。她的表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如《打猪草》、《卖斗箩》等;她情趣盎然,机智嬉谑,表现出民间的幽默,深受群众的喜爱,如《夫妻观灯》;她质朴细腻,真实活泼,明快抒情,唱腔优美流畅,曲调丰富多彩,表演载歌载舞,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具有极强的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天仙配》多次在国外演出,深受外国朋友的欢迎。法国一位影评家认为《天仙配》“悦人心目”;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具风格”。

黄梅戏――“中国的乡村音乐”。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7篇

“媛媛,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

黄梅戏作文。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8篇

戏曲流泪------《黄梅戏》观后感

《黄梅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现在,黄梅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第一次看黄梅戏。首先,给我看了一张草图。然后,今天的好戏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大师的大老婆不会生孩子,薛大师娶了二老婆,二老婆很快就怀上了孩子,大老婆非常嫉妒。正好薛大师去北京考试,大夫人想虐二夫人。主人走后,大夫人把二夫人锁在磨坊里,叫她每天磨面粉。她不时被人用鞭子抽打。有一次,第一夫人打骂后,狠心踢了第二夫人的肚子,痛得大叫。夫人的贴身丫鬟红莲是个好人,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小姐后,她急忙去见第二夫人。我一到门口,就听到婴儿的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坊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为了防止大夫人伤害小公子,二夫人欺人太甚,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纪宝长大了。薛师傅也当官了,准备带全家去北京。大夫人半夜放火烧磨房,红莲却让二夫人提前走了。很快,出来找母亲的纪宝认出了二夫人,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五年过去了,我继续是高中的尖子生。养父母想认同他,没想到,他们只注重面子,不认人,杀了父母,自己也遭了报应。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吉宝可能不会收养自己的父亲和养母,果然猜对了。忘恩负义的继位保险只注重自己的面子,别人讲什么笑话,人家怎么想,在法庭上没有一席之地。不全是借口,但人家一定说他是好官。如果他们认不出他,就会被别人训斥,说他是不孝之子。养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养大,怕他晚上饿着冻着。每顿都给他一顿好的,怕他吃不饱,难受。

总之,不要做薛继保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

(五年级,600字)

其实黄梅戏也很好听

以前一直觉得黄梅戏和京剧很老套,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彩排之后,我改变了看法。

有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感觉自己像个磨砂茄子——。而且我职业生涯也没唱过这些剧,总觉得唱的不好。而这一次,让我唱,不是自找的吗?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排练的地方。一进门就看到里面已经人山人海了,整个居委会都围满了人,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训练出来的,如果我后来唱不好,岂不是出丑?

上课开始了,因为我们“转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就坐在那里听他们唱歌。慢慢地,我兴致勃勃,听得入迷。为什么,黄梅戏这么好看,我很纳闷。不知不觉,我们也学会了唱几首歌。谁知道,一个老太太给我们出了一个馊主意——请我们两个孩子唱歌。上帝,就像晴天霹雳,我们都面面相觑,但是在另一个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开始……

唱完,大家都忍不住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越听越觉得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我之前低估了,但是以后不能这样了!

上海市松江区民族音乐学校四年级李

(四年级,500字)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29篇

那种悠然自得,那种绚丽色彩,那种美丽而古老的神韵,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原来黄梅戏是如此之美啊!

——题记

我第一次认识黄梅戏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奶奶家所居住的小镇上漫无目的走着,青砖红瓦,古色古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突然,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别致戏台。

“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孩子,让一下好吗?”

我猛地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苍白老者,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呛呛呛呛呛——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几步,想控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是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抹淡淡的妆术,但绘成一个角色,她先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睛。

祝英台翘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一片欢呼,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一颦一笑,一个婀娜的舞姿,那种悠然自重,那种绚丽色彩,那种美丽而古老的神韵,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原来黄梅戏是如此之美啊!

从此,我便迷恋上了黄梅戏,比如黄梅戏中的一段唱词,常常在我的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上两句呢: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如今,黄梅戏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30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至今流传,黄梅戏就是其中之一。

从记事起,每次到爷爷奶奶家玩,他们总端坐在电视机旁的摇椅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电视上一群人唱戏。当时我还小,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只是坐在奶奶怀里,咿咿呀呀的哼着。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爷爷奶奶他们看的叫黄梅戏。

我对黄梅戏了解并不深,但也知道些,毕竟这是我们安徽的特色文化。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v^中国五大戏曲剧种^v^,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最出名的莫过于《天仙配》和《女驸马》了。

记得有一天傍晚,百般无聊的,我想去公园逛逛,便拉上弟弟奔向公园,还未走到公园,就远远的看到那里灯火璀璨,似乎隐隐约约的听到有主持人讲话。我立即起了劲,冲向公园。果然不出我所料,有人在公园里搭了戏台子,正准备表演黄梅戏,围观的人大多都是老人,偶尔有几个孩子。即使是这样,人还是很多。我和弟弟始终挤不进去,就找了一个较高的地方坐下,远远的看着。第一个就是黄梅戏的经典《天仙配》^v^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v^听着听着,我便沉迷于这曲调之中,不愧是经典,不愧是黄梅戏,这曲调甚有韵味,让人念念不忘。由于偶尔会带几句家乡话的缘故,我总感到很亲切。一曲很快就完了,我意犹未尽地等待着下一曲。下一曲的《女驸马》也是较为出名,只见一个身穿古代状元衣裳的人从后台走上前来^v^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v^这一曲我听过很多次,所以会唱一点,便跟着哼了起来。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妈妈让我回家了,我回头看了看台上,依依不舍地回去了。自那以后,我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有人搭台子唱黄梅戏,我都会坐在台下,兴致盎然地看着。

黄梅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他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大区域。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调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是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安徽特色文化。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应传承下去,让它流传千古!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31篇

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再这样一条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了中国耀眼的光芒。

昨天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戏曲的知识,并且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戏曲的作文,这可不是为难我吗?平时在家看电视,我的眼里就只有电视剧、综艺节目之类的。其实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就喜欢赶潮流。平日里,班里的女生一聚在一起,聊的就是电视剧,明星……

现在的人不都是这样吗?大多数都喜欢追时尚,把以前传统的文化历史都抛到脑后去了。那么,中国这样的一个古国,这样悠久的历史,难道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渐渐消逝吗。

今天刚看了一部著名的黄梅戏《梁祝》:戏曲取材于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在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青年书生梁山伯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快要分别的时候,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的蕴藏已久的爱情,梁山伯去没有领悟。一年之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后悲愤死去。祝英台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来到梁山不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到墓中。逐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故事最后,我已热泪盈眶。对梁祝缠绵的爱情而感动,为中国戏曲而震惊!

我喜爱的一种戏曲黄梅戏作文 第32篇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

黄梅戏用她那淳朴流畅、质朴细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上世纪50年代,《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众多优秀的剧目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也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黄梅戏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广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打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希望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