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祭文范文七言(实用10篇)

山崖发表网范文2023-01-28 07:57:46381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1篇

祭母文

我们亲爱的母亲于1926年1月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生于刘家庄,于2016年8月1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逝世于家中,享年92岁。

跪在母亲灵前,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扶着母亲的灵柩、一遍遍地瞻仰着母亲的遗容,痛彻心扉。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浮现着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耳朵里回想着母亲慈爱的声音。如今母亲躺在冰冷的棺木里面,怎不叫人想念母亲痛断肝肠!

想母亲为我们操劳一生,任劳任怨。母亲一生抚养我们兄妹5人,在艰苦的日子里,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孩子们都吃饱;宁可自己受冻,也要让每个孩子有衣穿;宁可自己不花一分,也要让每个孩子去上学。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为子女的成家立业操碎了心,受尽了苦。即便在古稀之年仍在为儿女操持。母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们很惭愧,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对我们恩重如山。

她对孙辈更是无微不至。17个孙辈,看护他们出生,看护着他们长大。有点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总是今天给这家送点去,明天给那家送点去。积攒的钱舍不得花,孙辈们考上高中、大学,她高兴地总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孩子们花。只要看到孙子们去外地上学在路上等车,不管天气多么冷还是多么热,她都要站在路边,千叮咛万嘱咐,直到孩子们坐上车走远了才依依不舍地转身回去。哪个孙子放礼拜回来,她都要去看孩子们能不能回到家,能不能吃上饭。

母亲,如今您的重孙子都考上大学了!您知道吗?

母亲一生宽厚待人,与世无争。母亲从来没有跟别人红过脸。遇事总是大度、宽容、忍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母亲在世时,婆媳和睦、儿孙孝顺、亲戚融洽、邻里和谐;想母亲卧病在床时,亲戚朋友全来探望,见母亲受难无不垂泪叹息。这些都是母亲一辈子宽厚待人的结果。母亲的勤俭、忍让、厚道也默默影响着我们,也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家风:勤劳俭朴、忍让厚道。这是母亲留给我们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全家一定会继承好,然后发扬光大。

想母亲,念慈母!泪如涌泉!

想母亲,哭慈母!声恸天地!

亲爱的母亲,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不孝儿:儿媳:

携子孙哭泣百拜!

二零一六年八月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2篇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祭文的书写格式: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示例:祭祖父文 维: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3篇

我的姑姑 “哈,丫头,今天我很空闲,走走去,小姑带你去逛街。”

一身米黄色的衣服,外加一头亚麻色的大卷发,咱俏丽的小姑姑就跃入的眼眸,你肯定猜不到,这个时髦女会是两小孩子的妈妈了。 看着姑姑愉悦的样子,我不忍拒绝,只好“绅士”的答应了她。

踏着阳光,我们进了一家家的服装店,看着试服试的不亦乐乎的小姑,我无奈……她不审干不时的塞几件给我,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几乎都在试衣间里度过了。 中午,小姑把我从东街给扯进西街,她说西街的臭豆腐,火锅很香,我看她那样,不禁想起了三小孩子流口水的场景,坐在藤椅上的我们,叽哩呱啦的讨论着火锅的菜色,点三文鱼,虼鱼,丫头你吃金针茹的不?要肉丸还是虾丸?“虾丸,外加一份青菜,蟹肉还是你说的金针菇……”经过五六分钟的决策,终于确定好了菜单,在等待的过程中,一男生跑来搭讪,“嘿,美女,你们是姐妹吧,长得挺像哈……”谢谢,不过,我是也姑姑,那男生呀“姑姑,美女,你今年芳龄?”我心里翻了白眼,接道:“我姑姑今天26岁了,她可比我大10岁哦。”

男生笑道:“是吗,呵呵,美女,你们聊,拜拜。”那男的挥了挥手向靠窗那一桌走去。

“哇,姑姑,魅力不减呐,可惜就是年龄大了些”。“臭丫头,找打啊,看招……”两个像小孩子般闲着,火锅也在我们的嬉笑中给吃没了。

那感觉,好像都把肚子给撑破了,待消化完,姑姑又拉着我去看看精品店,直到我腿酸脚痛走不动了为止,果然女人们的爆发力是不事想 。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4篇

吾父川江狡黠儿,可怜幼岁丧父荫。

刚烈寡母苦守节,辛劳育儿自强心。

渝万迎来新朝建,开国弥月即从军。

心慕铁血憾战终,错失援朝成艺兵。

锦城春浓琴声好,潇洒少尉正年轻。

彼时佳女不爱钱,最爱英雄解放军。

梧桐盖下巧笑连,吾父初尝风月情。

心高难忍冷语对,一怒断情如斩钉。

恰逢凉山叛乱起,疗伤偿愿正堪行。

割指求战鲜血热,甘舍华都趋蛮辛。

执戈驰马乐凉道,昼夜歼匪弹矢频。

战地亦有奇缘至,刃寒不侵妹儿情。

吾父又添风流史,后使娘亲怨难平。

匪清不见班师路,只因彝乡缺吏丁。

哄脱戎衣换工装,山区始有工厂兴。

僻县难见时尚儿,唇髭飞扬传帅名。

舞旋周末青春会,风琴一曲掠芳心。

山楂树下小路幽,渝妹长辫绕郎君。

两手一牵数十载,儿女双全承祖荫。

金阳昭觉至月城,华年漫漫人间情。

遭劫历难^v^岁,信念不改正气凝。

不媚权贵真才干,严育儿女好品行。

光阴如水洗流年,卸却公职享晚情。

儿女虽非龙凤才,自立世间凭励勤。

本逢孙女周岁喜,喜酒未开突丧亲。

娘亲福薄撒手去,老父悲憾泪满襟。

念念一生风雨路,倏然成诀隔阳阴。

老父贯居阳光城,不随子孙享天伦。

为安后辈诚孝意,晚年又续有缘人。

老伴本是纯善女,夕阳暖心实温存。

人间真情心相易,螟蛉继子如亲生。

玉壶醇酒说旧事,木斗烟霞熏后人。

笑骂世风不忌语,一杆俯仰钓余生。

吾父此生儿唯仰,热血风华各纷呈。

宠辱不惊忠直汉,生死有情洒脱人。

吟罢泪做纷纷雨,化纸成烟送鹤程。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5篇

一、唐章碣的《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赏析:唐以洛阳为东都。

诗中字句,大意说东都的宫女日夜盼望君王巡幸洛阳,自己有机会承恩受宠,转念一想,又陷入绝望:因为君即使东巡,也会从长安带来他宠爱的美人,自己仍旧没有机会;以致懒于梳妆打扮,整日双眉紧锁,也不再上高台眺望了。 二、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此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

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

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 三、李白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

头四句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

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

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这样既无碍于干谒之体,也保持了自己略无拘束的个性,这也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地方。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6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韩愈)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7篇

先妣某氏,自XX之华而来吾族中,持勤克俭,相夫教子;温贤讷言于内,执重周顾于外。

虽闲邻肆舍皆言其德也。

及吾降,家道因事而稍落。

于是仆侍尽去,母亦尽其力而每使吾乐于其中。

至总角之年,更延乡中名士就学,每至吾学有所得,欣欣然或有得色,母则曰:“偿闻古之大贤者学而愈知己之不足,尔尚弱冠而书多未尽读,何得也?”吾虽诤他语,意亦然其说。

于是发志刻苦,终有小成。

但思报母而延家奉养,母每托乡音难舍却之,竞不可得。

及乃大疾,虽尽出资延医问药,奈何终年积劳,竟舍吾西去。

其不悲乎!

呜呼!每偿闻有语云:树欲静而风难止,子思养而亲不在。

此诚痛杀之语耶。尚有知,但得吾之意而乐于彼土,则余愿是也。

时阴云忽至,细雨何急。

似天之悲吾之情切。

独余自悲凄凄而无所从也,于是归矣。

时XX年(春夏秋冬等)

你的名字(可有,也可无)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8篇

先考葛大公讳xx,二六年生人,自幼聪慧,心灵手巧,参军报国,医术精湛。温厚恭谦,睦邻亲善,不与人争。尝有疾言厉色者,亦笑对之,又何忍轻焉?

少时家境尚可,祖父栋云,国立山东第四师范毕业,天文地理、国语术数、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研哉,蒙阴黄庄,高足营门,桃李天下。^v^前,墨宝曾随齐鲁名仕漂洋过海,东瀛布展。父读书六岁余,先生称之曰能文能武。时^v^胜利之前,父为家中长子,必须参加八路。后追随华野八纵,后为26军,战鲁南、搏莱芜、打孟良、阻泰蒙、战豫东、鏖淮海、渡长江、战上海、援朝鲜、斗美帝,九死一生、伤痕累累、劳苦功高。

四八年,母杨氏xxx,先后育子女六,四男二女,然战乱年代、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前三男儿皆夭。唯剩吾男丁,视如珠玉。教人事,督为学,鲜呵责,宠而不溺。余幼甚乖,亦不曾劳烦之。

时五八年大练兵,父单杠大回环,失手坠地,伤脑,90医院卧床整三载。母一人扶老携幼、操持家务、孝顺祖辈、抚育二女,其艰难之状,不可言喻矣……

及至六五年,老来得子,乳名小牛,父母欢颜至深。年代70,父军队离休返原籍南麻,至98年深秋,突患肝癌,婿子急送上海,托小叔敬华,辗转关系,由四医大长海,院士吴孟超亲自上机B超,然扩散巨,虽圣手华佗亦回天无力矣!沪返南麻,住院三月,至腊月初六,父已病入膏肓、风烛残年、奄奄一息。至瞑目时,手持孙儿俊青之手,驾鹤西去,苍天呜咽,山川掩面,众皆悲痛至深。

今又值父亲节,奉黄土一抔,化纸钱三串以祭。念父母之恩宠,尝泣涕泗流。余幼时,夏摇扇以驱蚊,冬解衣以施暖,犹在今日。至于饥而食寒而衣者,岂非常事也,又索报乎?

盖父母之恩遇,虽结草衔环不能报十之一二,至于嗔之,怨之,甚而辱之,弃之,狗彘之类也,岂为人乎?

传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鸟兽如斯,况人也?古今曰贤孝而不侍父母者,未之有也。今欲养,而亲在焉?

父晚年甚爱侍弄花草,今奉上以托哀思!

不肖子小牛于父亲节前夜泣上。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9篇

先父讳XXX,字XXX,庚寅年己卯月乙巳日降于桂西资源车田,丙子年葵巳月戊申日因累疾无药,与世长违,下葬西岗。先父在世,禀气恭俭,忠直宽厚,志气宏放。擅修面,精书法。殷勤治家,为嗣殚精竭力,积劳成疾,何其不幸,奄然息世。生前善缘广结邻里,身后令名远播天下,精益其是,挚义其友,亲授其子,勤俭其室,含辛茹苦以全其家,栉风沐雨以饲其子。二子皆已娶妻承宗,一女既而适人传后,然焉敢忘先父之恩义,绝列祖之英灵,今泣立玄石,悲以莫名.

先父张公讳字XX,燕京房山人也,生于贾公XX之家,养于张公XX之室.共和丁未丁未壬辰之日降于燕郊,戊子乙卯丙辰为流车所袭,竟不治长辞,享四十有二年矣.

先父何辜, 襁褓失恃,天伦痛止六日,先祖贾公悲痛失常,托之以遗张公,时值家道倾覆,朝不保夕, 垂髫稚子竟躬耕垄上, 总角小儿亦奔走林间.幸恩师闲暇授业数载,文墨粗通,礼仪初闻.然未及束发即背井他乡, 孑然飘零而无所依,含辛茹苦亦无所获.年弱冠而妻X氏,生不肖子X,家境益窘,终日惴惴.既而贷资以赴房山习贾,举步维艰,惨淡经营.披星戴月而劳其身, 栉风沐雨而见其诚,历风霜二十余载始富甲一方,资孤寡数以百计而名动京城,恩泽乡里,诚动天门.正值意气风发,不幸道遇车灾,天妒英才. 噩耗遥传,予闻霹雳于海外,洒热泪于他乡.恨不能身生双翼, 面跪尊堂.

先父禀性宏达,仁而待士, 每与随佣言行,轻罚重赏,频与予语故事,少恨多愉.又好酒钟情,守信重诺,疏财仗义,尝聚资以佐其兄大业,屡散财以解异己危愁,是以上至皇亲,下至游民,亲如兄弟,远如敌仇,远近咸服,左右佥敬.

如斯豪杰,当效其辉,奈何一旦,骤然长违?木秀风摧,人贤众非,天怜苦,地唤其归.春寒未退,朔风狂野,黄纸乱坠,玄石含悲.家道永续,天人安歇.

以上是我帮朋友写的碑文,请参考。

父亲祭文范文七言 第10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

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v^诺^v^。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xxx,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译文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印里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

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

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举着手臂出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

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喷啧”的赞叹声。

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

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

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

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经书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虽然替你悲伤,其实又替我自己高兴。

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