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篇

在线教学初期,学生们还感到新奇,学习热情高涨。不过,一两周过后,由于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没有学习同伴等原因,学生的学习热情难免下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老师们想到了以下方法。

1.通过课前5分钟完成学生思维的“热身”。老师会提前5分钟进入直播教室,和已经在线的学生进行互动。在此期间,或是展示上一课的优秀作业,方便学生互相学习;或是开展上一课知识的快问快答,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或是抛出本节课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先活跃起来。

2.上课过程中老师们注重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例如,在学习花的雌蕊、雄蕊时,为了让学生知道雌蕊通常位于花的中央,雄蕊则分布在雌蕊周围,老师们将雌蕊比作公主,将雄蕊比作骑士,只要联想到童话故事中一群骑士护卫公主的场景,学生们便能瞬间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

3.做好课堂评价,利用积分规则评选“科学之星”。每节课的结尾,老师们都会呈现一张自评表(如图4),让学生们依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课本上。一个单元过后,积分最多的学生即可被评为“科学之星”。老师们希望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反思、自律的好习惯。

图6 讲解花的雌蕊和雄蕊

图7 课堂评价表

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在线教学不仅是挑战,也是契机,它促使我们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动机等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期待线下相聚时,老师和学生都能带着在线学习的满满收获,一起继续探究这个精彩迷人的世界。(文/深圳市福田区福苑小学 石晓玉)

石晓玉,深圳市福田区福苑小学科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篇

为了让学生们有高质量的线上学习体验,四年级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玉秀老师结合多元评价,进行了口语交际两人比赛,为线下学习做好准备;张悦老师让学生们在晨读时打开麦克风大声朗读,营造浓浓的晨读氛围;历蕊老师鼓励学生关注新闻并进行新闻播报,利用评价系统颁发奖章,及时评价;刘迪老师把每天的线上学习任务做成海报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们有目标的学习;李蕊老师与学生高频率互动,牢牢抓住学生线上学习的注意力;张丽荣老师利用手机和电脑双设备,在授课的时候也能够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崔光薇老师鼓励学生自己作诗,并在课堂上以朗读的形式分享,将诗稿做成精美诗册;运动是最好的健脑方法,马寅老师利用早晨点到的时间,带着学生一起练手势舞或做健身运动,开启美好的一天。

文稿:周晶晶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三篇

小学科学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探究或科学实践,通过动手操作,抽象的科学概念才更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如果将上一节科学课比作烹饪一道美食,实验材料就是食材。然而居家学习期间,实验材料无法分发到学生手中,导致科学老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例如,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要求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全过程。可是,由于疫情封控,不少学生无法获得凤仙花种子。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老师们想到的办法是“换”——换成生活中更常见的材料。没有凤仙花种子,总有花生、绿豆或者红豆,利用厨房里常见的种子,完成种植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任务。事实证明,学生们对于种植任务充满了期待,不久,老师们就在班群里、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簇簇生机勃勃的植株!通过亲自种植、观察,学生们对于“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还是茎”“是不是所有种子都能萌发”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图1 学生制作的种植杯

图2 学生种植的绿色植物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四篇

为了保证学生线上听课的出勤率,四年级老师们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开始签到,有序组织学生们晨读,隔着屏幕传来的 朗朗读书声,提醒着学子们“一日之计在于晨”。老师们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全程直播优秀教学课例,并辅以直播互动。屏幕另一边,孩子们也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五篇

思路有了,卢巍立马开始行动。从2017年4月起,她先后组建了山东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和16支地市级骨干教师团队,带领200多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探索之旅。

“新课标就是整张蓝图的航标。”为了确保大家不“偏航”,卢巍先带领团队一点儿一点儿地学习、吃透新课标,对其中的18个大概念和75个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将课程内容划分到低、中、高三个学段并系统设计进阶性目标,为大概念统领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系统开发绘制巨幅“全景式施工图”。

创新的道路从不平坦,缺乏经验借鉴的他们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无疑是一项浩繁而艰巨的工程,对于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挑战。汶上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科学教研员王凤玲说,正是在一轮轮的反复打磨后,她的课堂设计思路才越来越清晰。

从2017年9月起,卢巍确立了“开发展示—分析评价—改进应用”的资源开发模式,并着手培训开发团队。在此过程中,卢巍既是为16支团队的研究定向把关的“向导”,也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团长”兼“旅伴”。教师们在某个环节遇到障碍、出现困惑时,卢巍都会帮助他们“破疑清障”。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有“关键事件”,那么“齐鲁科学大讲堂”无疑是这些科学教师的成长关键。

成长在“齐鲁科学大讲堂”

而今,“齐鲁科学大讲堂”已成为全省3万余名科学教师的线上成长大本营,教师们一旦乘上了这列“成长快车”,就不由自主地开启加速模式。

以近期的一次活动为例,“齐鲁科学大讲堂”第74期是枣庄专场,2022年6月21日上午8点,全省16个地市3万余名小学科学教师收看了直播。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课例展示—专家评课—卢巍总结。在总结环节,卢巍对课堂语言提出特别要求,指出“水分蒸发”不能说成“水分消失”,强调“准确、科学、严谨的语言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

“齐鲁科学大讲堂”给予教师们的是什么?

“大讲堂实现了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贯穿其中的共享、共进、合作的教研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王媛提到的“教研文化”,而今也像一颗种子,在更多的学校开始生根发芽。

“以前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参加不了省级层面的培训,而现在每周参加一次高水平、接地气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久的学科教研,是前所未有的。”一位来自乡村小学的科学教师无限感慨。

教师变,则课堂生态变,最终的受益者必然是学生。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带给学生的是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回顾5年来马不停蹄的经历,最让卢巍感到欣慰的是全省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态之变”。

“为了教研成果价值的最大化,我们近期又创建了‘齐鲁科学大讲堂’多平台新媒体账号,并申请入驻山东教育发布APP。让更多地区、更多教师和学生受益,努力把山东打造成科学教育高地!”谈及未来,卢巍眼中仿佛又燃起了一团火。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六篇

以往线下面授时,一节科学课的时长是40分钟,而在线教学期间,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节课的时长被压缩到20分钟。时长缩短了刚好一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却没变,对于年轻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恰在此时,教研员徐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本书——《减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往上课,我们忍不住“做加法”,总觉得自己多讲一些,学生就能多懂一些。事实上,过于冗杂的教学内容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要想“做好减法”,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取舍,这要求我们明确学生需要到达的学习进阶的层次。例如,在“凤仙花开花了”一课中,要求学生了解花的主要结构。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知道雌蕊顶端有黏液、雄蕊上有花粉就足矣,不必涉及更深层次的花蕊的结构。此外,线下授课时,老师们习惯用课程开头的5分钟讲解习题,在线授课显然不具备条件这样做。于是,老师们将这一部分也从课上“减去”,把习题讲解录成音频发送给学生,学生们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听取。

图3 教研员徐老师在群里的分享

图4 学生根据讲解录音订正后的作业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