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中有这两个习惯的人很多,第一,习惯用加粗尾浮漂,第二,习惯调平水钓两三目古风唯美八字文案!到了寒冬,这两个习惯碰到一起,十有八九咬钩零漂相,浮漂半天没动静,以为窝子里没鱼就放弃了,或者没看到浮漂有任何动作,提竿却中鱼,此外,跑鱼锚鱼也是常有的事!

这是冬钓当中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却又十分常见!下面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原因,最后还会告诉大家应对办法,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是有不错价值的,中间的过程值得一字一句去思考,如果能把过程想明白,即使新手朋友,调漂也能明白个大概了!觉得对您有用,记得点赞收藏!

(备注古风唯美八字文案:注意我说的两个前提,一个是寒冬、天寒地冻古风唯美八字文案;另一个是加粗尾调平水钓两三目,默认普通加粗尾浮漂!这文章是上一个视频的文案,感兴趣就仔细看,看完后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说出来,但请别看个三言两语就文不对题高谈阔论!另外,我的内容一般都对新手朋友比较友好一点,会尽量掰开揉碎了讲,所以别嫌啰嗦,不明白就多想想)

先说原因,带双钩,空钩调平水钓两三目,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钓钝的操作,在水中的状态至少下钩所在的子线是弯曲的,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两个子线都弯曲,只是程度不同,铅坠大多悬浮!

那么,当我们空钩调平水钓两三目时,是什么决定了子线在水中的弯曲程度呢?现在大家仔细想,夏天时我们用的鱼钩一般都是钩条偏粗一些的,钩子偏大一些的,守大鱼更是如此,那么,钩号大、钩条粗,鱼钩就重,记住,当我们调平水时,两个钩子在水中的重量加上铅坠和8字环的重量将将好和浮漂的浮力持平,就是漂苗子和水面齐平!

当钩重比较大的时候,有可能一个钩子就能压沉三目浮漂,我们调平水想钓三目时,是不是只需要让浮漂少承受一个钩子的重量浮漂就能露出水面三目了,也就是让一个钩子完全触底,屏蔽掉这个钩子的重量就可以了,下钩子线长,只能是下钩完全触底!再挂上钓饵时,就是上钩悬浮或触底,取决于钓饵的重量,上钩子线绷直,而下钩完全躺底,子线轻微弯曲,铅坠悬浮!

此时挂饵后的大致状态

现在举一反三,真正考验大家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到了,假设一个钩子的重量能压沉4目浮漂呢,钓三目时是不是只需要屏蔽钓钩子重量的一大半就行了,不挂饵的话,下钩在水中半躺着就行了,下钩子线绷直,整个线组比刚才更灵敏了,也就是说钩子越重,调平水钓两三目时线组越灵敏!仔细想哈,只要想明白了这个,下面一切就都简单了!

现在如果是钩子比较轻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假设一个钩子只能压沉一目浮漂,调平水时想钓三目,就得屏蔽钓三个钩子的重量,而钩子只有两个,另一个钩子的重量只能从八字环上屏蔽,也就是调平水钓三目时,8喜欢都触底了!也就是说钩子越轻,调平水钓两三目时线组越钝,子线在水中的弯曲程度越大!而冬天,我们钓鱼用的钩子都比较轻,这会出现什么情况还用我说吗?

上面说的都是使用常规浮漂的情况,现在重点来了,如果浮漂由普通浮漂变成三目加粗尾浮漂,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调平水想要钓三目,是不是需要屏蔽掉更多的线组重量才能实现,因为这三目加粗尾浮力水平更大,想让它们露出水面单单屏蔽钓两个钩子的重量、让双钩完全触底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必须8字环甚至铅坠都要牺牲一部分重量,才能让加粗尾的三目都露出水面,也就是双子线完全躺底,8字环触底,甚至铅坠都有可能不同程度躺底!而且加粗尾越粗线组越钝,躺底程度越狠!

如果同时钩子用的很轻,浮漂又是加粗尾,那几乎可以100%的肯定,调平水钓两三目,两个子线一定是完全躺底的,8字环一定是触底的!

冬季钓鱼鱼口轻,我们用的都是袖钩这样的鱼钩,钩号又小,肯定钩子就轻,如果再是用加粗尾浮漂,那么,所有这些极端钓钝的情况就全占上了,两个子线都完全躺底,甚至铅坠都一定程度锚在水底,加上冬季鱼儿咬钩后的摆头转身动作都很轻微,甚至原地不怎么动,这就一定会出现咬钩没有浮漂动作的现象,也就是视频开头说的那些现象,现在您明白了吧!

怎么应对呢?不是说这么操作就不能钓了哈,我一贯主张野钓钓钝比钓灵好,但是这种极钝的钓法还是要注意的,夏天可能问题没那么大,因为鱼的活性大,如果是钓大鱼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冬天就不行了,冬天鱼都不怎么动,而且还是以钓鲫鱼这种小体型的鱼为主,所以一定要改变!

如果用活饵钓的话,长子线一定要弃用,子线用短点就可以了,七八公分就行,因为鲫鱼面对活饵的吃口幅度还是会大一些,短子线就能解决,如果用商品饵拉饵或搓饵,子线太短反而不太好,会影响鱼儿的吸口,一定要在调钓上作出改变,最好是调两目钓两目,调三目钓三目,加粗尾不很严重的话可以调一目钓一两目,当然也可以调高目钓低目一点点!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过钝的情况出现!

好,这个文案1700多字,我前后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星期才总结完,为的是尽我能力把问题说的易于大家理解一些,觉得有用您就点个赞加个关注,觉得没用,那就没用吧,拜拜

-END-

本文原创:姚老道

#冬日生活打卡季#

显示全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

点击下载
本文文档